2020届高考押题边疆管理专题答题模板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押题民族政策专题答题模板

2020届高考历史押题民族政策专题答题模板

民族政策专题答题模板古代中国汉武帝、唐太宗、辽政权采取“因俗而治”管理各民族的措施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并封夜郎、滇王;唐太宗:在突厥故地设置都督府管辖,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将军;辽政权:蕃汉分治,南面官治汉人、渤海人;北面官治契丹及其少数民族。

一、东汉时期1.东汉光武帝时民族政策的变化及其特点变化:建国之初实施防御战略,后转为消极退让,再改为加强防御,最后与匈奴和亲。

特点:①以“柔”为主,尽量避免与匈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②审时度势、政策灵活;③恩威并施、防御为主,避免冲突、以和为贵。

2.光武帝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①一味退让助长了匈奴的势力;②以经济手段与匈奴交往,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③减少了对外战争,为东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评析东汉光武帝对匈奴的民族政策①东汉建国之初,光武帝刘秀致力于恢复生产,稳定统治秩序,对匈奴政权采取了防御为主的策略。

后坚持“柔抚”政策,推动了汉匈民族之间和谐友好交往。

②有利于保障北方汉匈两族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有利于民族融合,也有利于东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为“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体现了光武帝的政治智慧。

二、唐朝1.唐朝民族政策的特征以及能够实施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特征:制度化、程序化主要原因:①封建社会的繁荣;②民族政策的开明;③统治者注意吸取前代民族政策的经验教训;④国家力量强大;经济文化先进;⑤统治者平等对待各民族。

2.特点①以德为主,主要是安抚和和亲政策,给予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自治权;②重视民族风俗,设置州县加强对民族地区管理;③重视民族平等与融合。

3.评价①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②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③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4.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①坚持民族平等;②武力与怀柔并用;③重用少数民族首领;④实行羁縻政策。

三、宋朝1.概括宋朝羁縻政策的特点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②继承并不断完善;③赋予少数民族以自治权。

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冲刺押题卷(新课标全国2卷)一(Word版含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冲刺押题卷(新课标全国2卷)一(Word版含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冲刺押题卷(一)文科综合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年上半年,“渝桂新”南向通道(重庆一广西钦州一新加坡)班列成功试运行,宣告又一国际联运大通道正式贯通,广西将成为中欧班列的新热点。

“渝桂新”去程竞争力较强,返程运费上却无优势可言。

下图为“渝桂新”南向通道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广西将成为中欧班列新热点,关键是由于A.自然资源丰富B.人力成本较低C.地理位置优越D.水陆交通发达2.“渝桂新”在返程费用上无优势主要是因为A.运输距离较远B.安全性不高C.逆流航行D.返程货物少3.1月份,“渝桂新”线路沿线最可能看到A.咆哮的西风,掀起滔天巨浪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象C.数量繁多的伊斯兰建筑D.“霜叶红于二月花”美景2017年11月,法属波利尼西亚签署了一项协议,同意首批致力于自给自足的漂浮社区在该国海域进行试验,并让第一批这样的人工岛于2018年停泊在该国塔希提岛(149°W,17"S)南部海岸约一公里远的清澈浅海中。

下图为塔希提岛地理位置及漂浮社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关于塔希提岛气候特点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A.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海洋性气候B.虽地处热带,但地势高,气候温和少雨C.受盛行风与地形影响,降水北多南少D.受海洋影响大,四季温暖如春5.建设漂浮社区可以A.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居住场所B.带动海洋捕捞业的发展C.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D.作为海上石油钻探基地6.若让该漂浮社区顺海流移动.最先到访的地方是A.澳大利亚东部沿海B.南美洲西侧沿海C.新西兰附近海域D.非洲东部沿海研究结果显示,白色的雪可以反射90%太阳辐射,藻类覆盖的深色部分只能反射35%,颜色最暗的部分反射率只有1%。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全球变暖导致大量藻类植物在格陵兰冰盖上生长,逐渐加深冰,盖颜色,使得整个格陵兰冰盖颜色越来越深。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信息押题考(三)全国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解析)

百师联盟2020届高三信息押题考(三)全国卷文综地理部分(含答案解析)

百师联盟2020届⾼三信息押题考(三)全国卷⽂综地理部分(含答案解析)百师联盟2020届⾼三信息押题考(三)全国卷⽂综试卷(地理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的答案标号涂⿊。

如需改动,⽤橡⽪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选择题:本题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要求的。

⼤数据是I⾏业术语,是指⽆法在⼀定时间范围内⽤常规软件⼯具进⾏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洞察发现⼒和流程优化能⼒的海量、⾼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数据的研究与应⽤正在影响着社会⽣活,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辽宁省积极打造以沈阳为中⼼、集合其他城市优质资源,进⽽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数据产业中⼼和⼤数据衍⽣品交易中⼼。

据此完成1~3题。

1.沈阳市打造⼤数据产业中⼼的区位优势是A.⼯业发展历史悠久B.劳动⼒资源丰富C.信息产业基础雄厚D.潜在的市场⼴阔2.辽宁省⼤数据中⼼的建⽴给东北⽼⼯业基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A.推动农⼯商研互联⽹的建⽴B.解决劳动⼒⽇趋减少的问题C.解决城乡⼀体化的建设困境D.促进新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3.在辽宁省,可为覆盖整个东北地区⼤数据产业中⼼建设提供优质资源的城市有A.辽阳、⾩新B.⼤连、鞍⼭C.丹东、营⼝D.锦州、铁岭冲积扇是河流出⼭⼝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的泥沙砾⽯便铺散沉积下来。

⼴义的冲积扇包括在⼲旱、半⼲旱区河流出⼭⼝处的洪积扇。

由⼭⼝向外,冲积扇可分为扇顶、扇中、扇缘三部分。

高中历史 高考押题边疆管理专题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 高考押题边疆管理专题答题模板

边疆管理专题答题模板古代中国1.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①治理体系日益完备(设置专门机构);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③注重维护中央权威;④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⑤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⑥贯彻“夷夏之辨”的思想;⑦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⑧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

2.古代边疆治理意义①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版图;②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③促进了边疆开发;④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⑤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

3.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①设立不同的机构以加强行政管辖;②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③实施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④逐渐弱化华夷之别;⑤制定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

⒋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①措施有效、直接统治;②注重军事防卫功能;③贯彻“夷夏之辨”思想。

⒌古代边疆治理政策措施的意义(影响)①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②扩大了国家疆域,巩固了国家统一;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④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了国防;⑤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强化民族认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民族融合);⑥有利于与世界的交流交往。

近代中国⒈中国近代边疆观念的变化①传统边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②以国家边界确定边疆的观念确立;③孙中山的民族观得到落实;④近代的“边疆民族”观念确立,“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⒉中国近代边疆观念变化的原因:①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边疆危机加剧;②西学东渐的冲击;③向西方学习的结果;④领土主权意识增强;⑤开明官员和有识之士的推动;⑥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⒊晚清治边政策的变化①体现近代民族国家理念;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政治体制;③注重经济开发与社会发展。

现代中国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④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2020届高考备考复习基层治理专题答题模板

2020届高考备考复习基层治理专题答题模板

基层治理专题答题模板(一)中国基层治理1•古代中国(1)背景:①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②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需要;③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④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绅阶层兴起;⑤文化、教育的发展。

(2)基层治理的特点:①延续时间长;②与时代紧密结合,在继承中发展;③地方自治色彩鲜明;④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⑤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⑥组织严密(层级分明),职能清晰;⑦治理理念多元,内涵丰富;⑧较庞大的管理队伍,拥有多种管理职能。

(3)乡村制度的特点:以宗族关系为基础;基于地缘关系组织起来;乡绅在地方基层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足,是官方机构的补充;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

(4)趋势:①制度逐渐转变(由XX转变到XX);②国家的干预和控制逐步增强;③乡村自治功能逐步减弱。

(5)意义:①节省了国家行政开支;②官方的控制越来越强,有利于赋税的征收;③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④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

2.近代中国(清末民国)(1)特点(与古代的不同之处):①形成了具有近代性质的基层专门机构;②基层事务处理的层次性、专业性增强;③处理基层事务有了成文的法律依据;④治理权属范围更广;⑤非官方制度体系;⑥享有薪酬,灵活务实;⑦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关联;⑧政治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⑨政府管控与村民自治相结合。

(2)原因: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传入;②地方势力急剧膨胀,社会剧烈动荡;③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④国内改革和革命的推动;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⑥乡绅精英阶层逐渐背离国家政权,维护统治的需要。

(3)影响:①结束了基层散杂而无严密组织的状态;②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③客观上加强了政府的行政权力;④有助于发动民众抗战;⑤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乡村基层政治近代化。

【备战高考】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备战高考】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热点剖析】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主要措施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管理。

2.宋朝吸取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分割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元代地方设立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

二、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一一理藩院。

3.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真题再现】1.(2019 •江苏高考•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 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 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 •新课标全国I卷高考•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 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 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

2020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课件:第3部分+3 答题模板2 对策措施类

2020高考地理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课件:第3部分+3 答题模板2 对策措施类
退耕还草还牧,实行定期打草、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生态 移民 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牧区的能源问题 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上、中、下游用水关系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人们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意识 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中上游植树造林;退耕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
上一页
下一页
第3部分 答题模板 规范应用
12
(1)简述 H 河断流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H 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 H 河断流的对策。
上一页
下一页
第3部分 答题模板 规范应用
13
解析:(1)断流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H 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 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为 350~450 mm,河流水量较小。河流断流,可能是 因为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河水补给水源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河流上游水库蓄 水过多,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也是河流径流减少,甚至断流的原因。(2)从 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看,H 河断流,可能导致下游地区气候变干;下游地区的地表水 资源不足,导致草场退化、林木矮化,许多湿生植物被耐旱植物代替;H 河断流导致 降水少,蒸发旺盛,可能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 少。(3)解决 H 河断流的对策,主要可从合理调度水资源,开源、节流等方面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第3部分 答题模板 规范应用
18
答案:(1)幼鱼长期生活在北部的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区域;成鱼生活在加利福尼亚 湾中部和南部地区;春季成鱼向北洄游到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产卵结束后再 向南洄游。 (2)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科罗拉多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海水盐度升高,幼鱼生 存环境恶化;汇入加利福尼亚湾的淡水减少,海水净化能力减弱,海水污染加重,不 利于幼鱼生长。 (3)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成熟晚,繁殖周期长;用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制作的花胶,售 价高昂,市场需求广,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捕捞量大;美国分流科罗拉多河,导致幼 鱼生存环境变差。 (4)加强与美国合作,确保科罗拉多河能够汇入充足的淡水;加强巡查,大力打击违规 捕捞行为;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改善加利福尼亚湾的海水水质;加强宣传,提高民 众的保护意识。

2020年高考地理必背五大类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地理必背五大类答题模板
资源开发
有利条件
资源条件(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条件(市场广阔);交通条件(交通比较便利)等
不利条件
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资源枯竭问题等
4.影响、意义类题目答题模板
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达),工农业发展较早等
不利条件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都不适宜人类生存和城市发展
河流航运
自然条件
地势落差大,则不利于发展航运;径流量大,水深,则通航能力强;结冰期长的河流航运价值较低
人文条件
河流流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密度影响客货流量,进而影响航运的经济效益;配套设施完善的水运网络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航运价值
区域发展
有利条件
优越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丰富的矿产和能源;交通便利;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方面占有优势;发达的教育和科技;优美的环境;政策支持等
不利条件
地形、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方面的不利条件;矿产和能源短缺;交通不便;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
人为原因
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开矿;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土壤盐碱化
自然原因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旱涝灾害频繁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间作套种等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
土地沙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土质疏松,植被少,大风日数多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020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与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与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与万能答题模板高考地理想要打高分,一定要学会答题技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地理学习内容,一起来看看吧!2020高考地理40个难题答题模板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9届今年的出题趋势(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9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

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2020年高考海南卷文综押题密卷及评分细则含答案2套

2020年高考海南卷文综押题密卷及评分细则含答案2套

2020年高考海南卷文综押题密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南美洲工业产品展示暨商贸洽谈会定于2002年12月15日10时在里约热内卢(西三区)开幕,珠海的王先生将代表公司出席洽谈会。

回答1~3题:1.王先生准备的衣物较合适的应是A.春秋衫B.T恤衫C.呢大衣D.羽绒服2.王先生从机场方面获悉飞机将飞行10小时,以下飞机航班应选择的最迟不晚于A.12月15日13时20分B.12月15日17时C.12月16日11时20分D.12月15日13时3.有关里约热内卢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是温和少雨的季节B.是巴西仅次于巴西利亚的第二大城市C.此时昼长于夜D.是巴西的政治经济中心4.能源是投资最大的主导产业,该地区最重要的能源是A.煤炭B.石油C.天然气D.水能5.在冶金工业中,有色冶金的投资额比重较大,除有色金属(主要是铝土)资源丰富外,其主要条件还有A.技术发达B.交通便利C.能源丰富D.水源充足6.为加大能源的输出,支援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A.整治河道,提高航运能力B.新修铁路,扩大输出能力C.修建高速公路,提高输出速度D.修建电厂,进行远距离输电7.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其战略抉择应是A.以生产一次能源为主,加快新能源开发B.以二次能源和高耗能工业(冶金、化工)为主C.以农业产品加工为主,加快发展乡镇企业D.以第三产业为主,同时发展节能工业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

回答8~10题:8.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A.从北美迁到拉美B.从亚洲迁到拉美C.从非洲迁到西亚D.从欧洲迁到非洲9.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10.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近年来,我国西北、华北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

2020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与策略(2)

2020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与策略(2)

2020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与策略(2)6、怎样分析赤潮成因?1.温度和降水: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

(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2.风和海流: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3.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7、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分析:1.纬度位置——决定了山麓基带类型2.相对高度——决定了水热状况变化的程度(以上两点决定自然带数量)3.阳坡、阴坡——影响植被分布的高度4.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自然灾害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有哪些方面?)2.水文特征(有哪些方面?)3.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4.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例如“百年不遇”)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乱砍乱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蓄洪峰能力下降。

)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2、缺水(旱灾)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自然原因:1.气候特征(降水和蒸发);2.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3.农作物需水季节人为原因:1.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2.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解决措施:1.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2.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3、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适应于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4、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适应于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治理措施:合理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5、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4.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6、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治理措施华北地区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7、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3.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8、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3.植被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能源1、能源按来源分类:①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和核能。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地理部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地理部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全套)一、自然地理部分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因素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球线速度越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节省燃料。

(2)天气因素:尽量选择多晴天,降水少、风速小、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便于航天发射和跟踪测控(3)地形因素:要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4)交通因素:交通条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5)人口你因素:要选择人口稀少的地区(6)其他因素:科技、国防安全等等例题:海南文昌成为我国除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外第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其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答案:纬度低,自传线速度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交通便利(海运大大方便运输),可以发射大吨位火箭;可以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

2、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太阳辐射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越弱,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4)昼夜长多: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虚弱作用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原因:盆地地形,地形封闭;云量大、雾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高考真题: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分)(1)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答案: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城市较②城市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

2020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构建:对策措施类问题(典例精讲)

2020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构建:对策措施类问题(典例精讲)

4、综合性治理措施措施类型具体做法工程措施农业: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修水利设施;打坝淤地;等等防洪: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堤坝;裁弯取直,开挖入海新河;等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动植物;等等技术措施农业:培育优良品种;科学施肥;温室栽培;轮作套种;喷灌滴灌;地膜覆盖;等等政策措施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等例题赏析(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解答流程随堂训练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H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在350~450 mm之间,灌溉农业较为发达。

下图为H河流域区域简图和1981-2005年H河断流天数曲线图。

(1)简述H河断流的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H河断流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H河断流的对策。

解析:(1)断流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H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属于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为350~450 mm,河流水量较小。

河流断流,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减少,河水补给水源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

河流上游水库蓄水过多,沿岸地区工农业生产用水增加,也是河流径流减少,甚至断流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看,H河断流,可能导致下游地区气候变干;下游地区的地表水资源不足,导致草场退化、林木矮化,许多湿生植物被耐旱植物代替;H河断流导致降水少,蒸发旺盛,可能加剧土地沙化、盐碱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5 工程建设(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热点猜押练二 强化练5  工程建设(含解析)

猜押练二核心素养新情境新命题强化练强化练5 工程建设斯里兰卡莫勒格哈坎达水库首部枢纽工程有“斯里兰卡南水北调工程”之称,由M坝和水库、K坝和水库、连接M坝和K坝的隧道涵洞、调水渠道和发电站构成。

M坝水库项目于2012年7月开始建设,2017年7月全部完工,2018年1月移交给斯方。

右图示意M坝的位置,完成1、2题。

1.莫勒格哈坎达水库首部枢纽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①防洪②发电③供水④航运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与建成前相比,M坝建成后下游( )A.年径流量增加B.结冰期延长C.洪涝灾害增多D.含沙量下降老挝当地时间2018年6月26日,由中国南方电网投建的老挝南塔河1号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

这是2013年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最早投产的项目之一。

下图是南塔河1号水电站地理位置示意图,该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水电枢纽。

读图回答3~5题。

3.修建南塔河1号水电站,筹备阶段耗时很长。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戈壁荒漠广布,难以勘探B.植被繁茂,难以开发C.基础设施落后,运力有限D.人口稠密,搬迁难度大4.该水电站的大坝高达430米,其主要目的是( )A.防涌潮侵袭B.防阳光暴晒C.防强烈地震D.防洪度汛5.湄公河干流水能资源虽丰富,但是老挝一般不宜修建大型水电站,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A.电力需求量不大B.邻国的干预C.地形地质状况复杂D.水量和落差较小2019年1月1日, 济南首条地铁 1 号线正式开通,筹建地铁二十年的“泉城”终于进入了地铁时代。

读济南市地铁线路规划简图。

完成6、7题。

6.济南市现有的高铁枢纽站最可能位于图中 ( )A.①B.②C.③D.④7.济南首条地铁线选在城区“外围”的主要原因是( )①节约城市用地②引导城市空间“西进”发展③为保护泉水积累经验④“外围”客流量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补充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

【备战高考】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定稿)

【备战高考】2020年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定稿)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古代中国的边疆治理【热点剖析】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的主要措施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收回王国部分权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与管理。

2.宋朝吸取唐中叶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分割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权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3.元代地方设立了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管行政、军政和监察。

二、清朝的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2.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

3.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真题再现】1.(2019·江苏高考·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答案】C【解析】“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指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权力过大而发生叛乱,故C项正确;察举制是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与诸侯叛乱无关,故A项错误;独尊儒家学术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与诸侯叛乱无关,故B项错误;全面推行郡县制是在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可知对诸侯王在经济上进行限制,进而削弱诸侯实力,故选C项;材料“称为‘皮币’”,而且有定价的,说明不是货币,排除 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说明地方仍旧享有租税权,所以没有实现对地方的控制,应该只是加强控制而已,排除D项。

2020年度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表格篇

2020年度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表格篇

2018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表格篇自然地理部分
表1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表2 影响气温的因素
表3 影响降水的因素
表4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表5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表6 影像太阳辐射的因素
表7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社会人文地理部分表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表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表3 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表4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表5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表6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表7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表8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表9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表10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表11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
表12 缺乏水资源的解决措施
表13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表14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表15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表16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表17 工业区经济整合整治措施
表18 如何描述自然地理特征。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经典)

2020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经典)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总结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二、基础:明确高考地理常见简答题的答题思路。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原因(自然、人为); 条件(有利、不利); 影响(正面、负面)评价(积极、消极);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经济、社会、环境生态);措施(生物、工程、技术);要素(总量、结构)具体答题模式总结如下----☆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5.特殊地貌(如冰川地貌、喀斯特地貌、风积或风蚀地貌等)【注】前3点是常答点☆如何描述气候特征1气温(热量):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年、日较差,积温2.降水:空间分布,季节变化3水热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夏季寒冷干燥”等)4光照:强弱,多少5.风:风力大小,空间分布【注】前3点是常答点☆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注】前4点是常答点☆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注】1、2、4、5点是常答点☆影响太阳辐射(光照)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气候特征、河流补给、流域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土壤特性、降水集中程度3.结冰期:有无、长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疆管理专题答题模板
古代中国
1.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
①治理体系日益完备(设置专门机构);
②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③注重维护中央权威;
④突出有效、直接的统治;
⑤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
⑥贯彻“夷夏之辨”的思想;
⑦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
⑧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

2.古代边疆治理意义
①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疆域版图;
②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促进了边疆开发;
④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
⑤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

3.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
①设立不同的机构以加强行政管辖;
②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
③实施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
④逐渐弱化华夷之别;
⑤制定笼络和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

⒋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
①措施有效、直接统治;
②注重军事防卫功能;
③贯彻“夷夏之辨”思想。

⒌古代边疆治理政策措施的意义(影响)
①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②扩大了国家疆域,巩固了国家统一;
③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了国防;
⑤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强化民族认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民族融合);
⑥有利于与世界的交流交往。

近代中国
⒈中国近代边疆观念的变化
①传统边疆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以国家边界确定边疆的观念确立;
③孙中山的民族观得到落实;
④近代的“边疆民族”观念确立,“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
⑤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⒉中国近代边疆观念变化的原因:
①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边疆危机加剧;
②西学东渐的冲击;
③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④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⑤开明官员和有识之士的推动;
⑥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⒊晚清治边政策的变化
①体现近代民族国家理念;
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政治体制;
③注重经济开发与社会发展。

现代中国
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边疆治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
②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④有利于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中美对比
中美两国边疆观念的不同及其影响
⑴不同
中国:①在古代有稳定内涵;②在近代以国家边界确定边疆,产生边疆民族观;③只注重陆地边疆,对海洋边疆等边疆概念认识模糊,重视程度待提升。

美国:①不断调整;②立国后即以确定边界来确定边疆;③西进运动后陆地边疆与海外边疆界定清晰且并重;④两战后极力实施新边疆等战略。

⑵影响
中国:古代,促进国家统一和国家疆域拓展;近代,大片边疆丢失丢弃;当代,滞后于国家发展形势,阻碍国家发展。

美国:紧跟国家发展形势,促进国家发展;立国后,国家领土急剧扩张;促使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操控“冷战”,全面影响当代世界。

拓展补充
⒈概括元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特点:
①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创新;
②目的多为巩固军事征服成果;
③因俗而治。

贡献:
①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②密切了边疆与中原的联系;
③改变了唐以来的羁縻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
④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
⑤使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⑥奠定了我国疆域版图的基本格局。

⒉历代王朝在新疆“屯垦戍边新疆“屯垦戍边”的主要特点
①由军屯为主到多种形式屯田;
②管理组织机构不断完善;
③范围广,由南疆到北疆广大区域;
④持续时间长,从汉代一直持续到清朝。

⒊说明新疆屯垦有哪些积极作用
①有利于巩固祖国西北边防、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②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③调整了新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④中央支援地方,内地支援边疆,推动新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效形式。

实战演练
1.(2019·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

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

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

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

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
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伴随着条约体制与民族国家体系对中国的冲击,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清王朝开始在近代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内审视边疆治理……,以构建近代民族国家为标的,调整“中央边疆”关系,并推行边疆与内地的“均质化”政策,希冀加强对边疆地方的直接控制。

1884年,新疆与内地一样被设省治理,翌年,台湾由府州升格为行省建制,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

与此同时,通过向内外蒙古移民实边,开始直接介入内外蒙古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

——摘编自冯建勇《近代中国疆域形态衍变与边疆知识体系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治边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点:注重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卫功能;体现“夷夏之辨”思想;随时代变化不断调整。

影响:维护边疆稳定,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地区的开发与发展;强化民族认同。

(2)变化:体现近代民族国家理念;实行与内地统一的政治体制;注重经济开发与社会发展。

原因:西方民族国家观念的传入;边疆危机加剧;领土主权意识增强;开明官员和有识之士的推动。

2.(2019·全国高一单元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

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

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

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亏尺寸。

”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

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

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东北、蒙古地区的“封禁”,逐步解除各种“边禁”。

同时,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使移民垦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直接介入边疆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以期“开启民智”。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

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

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

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
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

—据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边疆治理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特点:维护领土的完整性;对开疆拓上持谨慎态度(“守中治边”);侧重军事管辖和边
防稳定;陆疆与海疆并重;因俗而治,采取多种形式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实行民族自治。

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入侵,维护了边疆稳定;密切了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发展;促进了边疆开发。

(2)变化:解除边禁,移民实边;中央直接介入文教事业;实行与内地基本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

原因:西方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清廷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传统治边政策无法造应形势
的需要);促进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的开展;清廷对国际事务的了解逐渐增多,
国家意识有所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