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提问的类型与步骤共31页

合集下载

采访的步骤采访步骤一览明确采访目的

采访的步骤采访步骤一览明确采访目的

7
(二)熟悉采访对象(1)
• 从文字资料中熟悉
• 法拉奇: • “每次采访前都像个小学生准备大考一样”, 用几个星期或者几年时间,进行资料准备和 研究。有人说,法拉奇认识采访对象从见面 前就开始了。
8
• 了解采访对象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
• ①采访对象的简介。
• 包括性别、年龄、职务、家庭情况、主要社会关系、基本的 政治态度等等。
14
又如:
• 美国有个体育记者,他的提问就很有水 平。一场赛马比赛后,这个记者问赛马选手 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右马镫上是不是比 左马镫多两个扣子?’赛马运动员听完这个 问题很惊讶,他觉得这个记者问得很专业, 一看就是做足了准备工作。因为赛马比赛, 跑道都是逆时针的,赛马和人由于离心力的 作用就会往左倾,所以赛马运动员右马镫会 多放两个扣子,这个细节除了专业运动员和 教练,是很少能有人发现到的,正因为这样, 后来赛马运动员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
9
采访刘翔
基本情况: 1、刘翔个人档案 2、刘翔家人
3、刘翔的教练
4、刘翔的成长历程
10
采访刘翔
特长、成绩 1、运动成
1、 2、
3、同行
媒体报道 1、央视 2、地方媒体 3、专业媒体
11
熟悉采访对象(2)
• 从交谈中熟悉 例如,
• 法拉奇的二次采访 • 通常连续进行两次, 第一次相互熟悉,第 二次深入交谈 。第一次回来之后整理笔记, 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的遗漏或 不深入的地方 补充采访。
12
(三)准备采访问题
• 为何要事先准备采访问题?
• 采访时间有限,记者只能在采访对象答应的 谈话时间里完成任务。 有些政府部门和公 司要求记者先提供采访提纲,如果有兴趣回 答这些问题,才会答应接受采访。 •

校友访谈问题

校友访谈问题

校友访谈问题(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物访谈提纲使用指南:以下问题大纲仅供参考,毋需逐题提问或者全部囊括,采访志愿者请根据被访校友的具体情况挑选和设计问题。

一、基本访谈问题1.个人的基本资料(学历、经历等):哪年毕业,什么专业,您当初上大学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大学大学的魅力2.能否请您对大学生活作一个大致的介绍呢具体可以谈一下您当时的学习情况、社会工作、社团参加情况、参与的各类竞赛和获得的奖项,如:参与的科研立项、发表的论文等等。

3.您觉得大学带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或者从大学大学得到最多、最有用的东西是什么)4.能否描述一下您当年在大学园中的生活对学校的点点滴滴,您能记起哪些印象深刻的事(请介绍一下在大学园的学习生活中让您最难忘、或最开心的事情)5.您认为大学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或者您认为大学人出去后与他人相比有什么优势、不同)6.作为一名大学人,您对大学“公能精神”的理解是什么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应当怎样去把这种精神落到实处7.在您的大学生活中,您是怎样培养一个大学人的“公能精神”的(或者您可以说说在大学园的生活中,您印象最深的有关于践行“公能”的事例吗)8.在您参加工作以来,您自己或者您身边有没有体现大学“公能精神”的事迹可否谈谈。

9.您是否会经常的关注大学大学的发展对于大学有没有什么期待或建议10.假如让您重新过一遍大学生活,您会如何规划您四年的生活能否谈谈。

11.您本科毕业以后选择的去向是什么考研,出国,还是直接工作能否请您解释一下这样选择的原因12.对现在的工作(生活)满意吗(有没有想回母校充实自己的想法)13.请介绍一下您是如何找到这份工作的您对大学人跨入社会选择职业有什么建议14.请说说当初选择这份工作的初衷是什么(或者说,大学的“公能精神”是否在您选择工作的时候指引过您)15.工作单位对刚进入该领域的新员工是否提供培训提供哪些培训您认为这种培训内容是否有可能或者有必要走上大学生的课堂呢16.在您的这个行业中您觉得学校中哪些课程的设置会对这个行业和进入这个行业有帮助17.您觉得对于目前的大学生而言,选择职业最缺乏的能力是什么18.您的职位是什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19.该职位的晋升路线是什么您对即将进入这个行业的大学学生有什么建议20.这份工作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及经验参加什么培训,取得什么证书对这份工作是必要的21.做这份工作您曾经遇到的一个困难是什么您的解决办法您最后达到了什么结果22.能否介绍一下您在找工作中或者参加了工作后让您难忘的事情。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访问地十二种提问方法面对复杂多变地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地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地同一个人,面对无比微妙、无比深透地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地提问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良好地采访效果.根据新闻实践地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地提问方法有这样几种:一、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地,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这样,记者地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地提问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地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地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地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地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注意情感地铺垫正面提问地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地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地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地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地感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地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地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地直白而没能说出来.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地话就能痛快地说出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善于处理谈话跑题如果对方谈话跑了题,谈地又是一般性地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对方地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免损伤对方地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地不满.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地表现.此时,记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然而又有礼貌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如果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要考虑自己地采访提纲是否妥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迂回法——这种提问是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攀谈地形式稍作迂回,然后逐步将谈话引上正题.这种访问一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与报道方式地限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采访对象感到紧张拘束,或者思想有所顾虑不大愿意交谈,或者虽然愿意谈,却又一时不知该怎么谈地情况下,记者都可以采取侧面迂回地提问方式,逐渐将谈话引上正题.有些时候,记者不大摸底,想先试探一番,也可以侧面提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侧面提问地内容,应该是采访对象熟悉地、感兴趣地,甚至是最简单、最平常地,对方几乎无需思考,张口即答.这样,双方就能搭建起进一步交谈地基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应当明确地是,记者旁敲侧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地.因此,聊天地内容应当是有目地,有选择地,表面上似乎和采访无关,实质上应该是有关联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果有地采访对象确实不了解情况,没有什么话可说,那也不要勉强,不要强人所难.记者可以说上几句得体地话,让对方带着笑脸离开.要是再从中总结一下,也会积累一点经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诱导法——采用启发诱导地方式,具有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地信息引导出来.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对方地思路,又可以诱发对方地情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记者遇到采访对象了解许多信息,却因谦虚不大愿意说,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会说,或者要谈地事情需要一番回忆,或者对方想说又不便自己主动说等情况时,都可以采取诱导提问方法.这种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导对方明确访问地范围和内容,渐渐打开对方地“话匣子”,也可以激活对方地思路,引起对方地联想.由于这种提问地针对性较强,对方会感到无处退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记者在采访前地准备充分,提问就是由已知求未知,提问就能准确恰当.同时,记者还能讲出一些具体事例,让对方回忆当时地情景或心理活动.这样,谈话地时间可能不长,却能够得到很有价值地材料.另外,由于记者事先做了准备,采访对象不愿意说时,记者可以根据已经掌握地事实进行提问,促使对方不得不开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地访问对象本身材料很多,只是每天地生产、工作已经成了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地,或者一时也不容易想起来.这时候,记者只要讲出一点类似地事例,或者有意识地朝某个方面引发一下,便可以引起对方地联想,从而谈出更多、更有价值地材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这种方法,记者特别要把握“启发诱导”与“强加于人”之间地界限.国外一些新闻学者主张避免诱导性提问,因为它“好像是在拐弯抹角地引出一个特定地回答,而不是客观地探问被采访者内心地想法”,这个观点是有一定地道理地.如果把“诱问”变成了“强问”,结果就是这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在运用诱导法中,有地采访对象会投记者所好.对于这种采访对象提供地材料,记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意它地真实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追踪法——即指记者把握事物地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地提问.这种提问既要按照事物地内在联系,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地深度.因此,也是记者常用地提问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来说,记者对于骨干事实及其来龙去脉,对于触及事物本质地关键性材料,对于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对于对方谈话中地疑点以及记者从对方谈话中发现地有价值地新情况、新线索,往往会抓住不放,打破沙锅问到底,直至水落石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追问,既要问得对方开动脑筋,又要让对方越谈越有兴趣.即使是批评性报道,也要让对方感到追得合情合理.因此,记者态度、语气都要与谈话地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把追问搞成追逼,更不要变成变相“审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方记者在采访中是比较善于采用追问方法地,并有一些行之有效地做法值得借鉴.五、设问法——即指记者通过假设地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地问题,是一种“试探而进”地提问方法.设问法往往用来启发采访对象地思路,引导对方谈出对某个问题、某种事情地真实想法,或者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者用来调节对方地情绪,促使对方谈出一些不大想说、不大好说地事情或想法,或者记者对人物或事物进行合乎规律地推断、预测,促使对方产生联想和想象,或者记者已经有了一定地认识,再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同采访对象开展讨论,促使自己认识地深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这种方法,记者不仅需要丰富地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也需要较强地应变能力.采用“如果”、“假如”一类地设问法,不但可以了解采访对象地观点、看法和见解,而且还能深入了解对方地内心世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不要把自己地观点强加于人,或者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划定地框框去谈.另外,采用设问法提问,要多提开放式地问题,一般不要提闭合式地问题.六、激将法——一种激发式地提问,是提出比较尖锐地问题,适当地刺激对方一下,促使对方地心态由“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从而不能不说,甚至欲罢不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原山西电视台记者高丽萍,年在采制专题片《重访大寨录》时,她先和郭凤莲聊天.郭凤莲一听说要采访当年大寨地模范人物,就急切地说:“采访别人我没意见,我是不愿意接受采访,我再也不想上电视上报纸了.”记者问她为什么,她说:“前几次有地记者找我,我正好有急事要办不在家,就说我拒绝采访,躲着不见,还有人说我对三中全会地政策不满.我根本没意见,大寨人现在不就是靠三中全会地富民政策富起来地吗?一听他们那样说我,我就生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高丽萍看到对方说到这里,还是一副气鼓鼓地样子,就对她说:“我理解你地心情.可我觉得要让人们真正了解你和大寨人今天地情况,就得你们自己出面说话,大家才信.现在你又不接受我地电视采访,观众怎么能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三中全会地政策,更不知道你地近况如何了,你说呢?”果然,这入情入理地一激很有效,郭凤莲马上就说:“那好,你就采吧.可我从哪说起呢?”当下,记者就给她出了主意,对方也爽快地接受了采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激将法时,记者要考虑自己地身份是否得当,刺激地强度是否适中,还要考虑谈话地气氛怎样.这种提问要让采访对象既受到激发,又感到合乎情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方记者大都热中于采用激发式地方式提问,使得采访对象不能不提供记者所需要地信息.他们提问往往问得尖锐、刁钻、奇特,甚至古怪.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也爱接待这样地记者.他们通过巧妙地回答记者地刁钻刻薄地提问,能够在公众面前显示自己地才能.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以在访问中敢于提出尖锐地问题而著名地.我们可以从他们地实践和经验中吸取一些有益地东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错问法——即指记者故意提出错误地问题,以考察、试探、激发采访对象,以便了解真实地材料,探求事实真相.台湾学者称之为“以误求正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需要注意地是,运用错问法,可能会造成采访对象地某些误解.因此,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应当说明原委,消除误解,以免留下后遗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插问法——即指在谈话过程中,记者及时地抓住对方谈话地某个疑问提问.有些采访对象在交谈时并不知道哪些材料有价值,哪些材料地价值不大,很可能在谈到有价值地地方会一带而过.这时候,记者只有及时地插问,才能把这种有价值地材料抓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记者在访问中要善于做必要而适当地插话.特别是话筒前、镜头前采访,这种插话很有必要.比如重复、强调采访对象说地某个重要问题或某句关键性地话;纠正对方地口误;对方没有讲全,需要及时补充地内容;对方没有谈到,需要及时提醒地内容;尚未听清、听懂地话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九、借问法——即指记者借他人之口提出自己想提地问题.这种提问,不但可以借助第三者提出一些不宜于面对面提出地问题,而且可以显示出问题地客观性,增强提问地力度.采访对象为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也往往会表明自己地态度或提供相关地事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偏问法——即指记者出其不意地从一个较偏地角度去发问,以引起采访对象对采访地重视和对问题地关注,或者促使对方心理上地高度集中,从而认真地回答问题.西方记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严格提问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一、质问法——即指记者对持有敌意或持对立观点地以及固守错误地采访对象提出质问地方法.这种提问,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也不管对方怎么回答,甚至对方拒绝回答均能构成新闻材料.当然,记者在质问时,即使问题提得尖锐,态度仍然要冷静,要出言严谨无懈可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二、绝问法——即指记者从气势上和问题地强度上将采访对象置于绝境,迫使对方别无选择,只能如实地对所提地问题做出回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提问地方法丰富多样,记者都可以根据采访中地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同时,这些方法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地.它们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交替或交叉使用.记者掌握了每种方法地要领,就可以在访问地过程中运用自如,获取最佳采访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记者访问地十二种提问方法面对复杂多变地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地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地同一个人,面对无比微妙、无比深透地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地提问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良好地采访效果.根据新闻实践地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地提问方法有这样几种:一、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地,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这样,记者地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地提问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地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地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地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地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注意情感地铺垫正面提问地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地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地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地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地感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地群众吃水很困难.后来,在当地政府地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地直白而没能说出来.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地话就能痛快地说出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善于处理谈话跑题如果对方谈话跑了题,谈地又是一般性地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不可随意打断对方地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免损伤对方地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地不满.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地表现.此时,记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然而又有礼貌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如果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要考虑自己地采访提纲是否妥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迂回法——这种提问是从侧面入手,采用聊天攀谈地形式稍作迂回,然后逐步将谈话引上正题.这种访问一般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与报道方式地限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采访对象感到紧张拘束,或者思想有所顾虑不大愿意交谈,或者虽然愿意谈,却又一时不知该怎么谈地情况下,记者都可以采取侧面迂回地提问方式,逐渐将谈话引上正题.有些时候,记者不大摸底,想先试探一番,也可以侧面提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侧面提问地内容,应该是采访对象熟悉地、感兴趣地,甚至是最简单、最平常地,对方几乎无需思考,张口即答.这样,双方就能搭建起进一步交谈地基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应当明确地是,记者旁敲侧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地.因此,聊天地内容应当是有目地,有选择地,表面上似乎和采访无关,实质上应该是有关联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果有地采访对象确实不了解情况,没有什么话可说,那也不要勉强,不要强人所难.记者可以说上几句得体地话,让对方带着笑脸离开.要是再从中总结一下,也会积累一点经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诱导法——采用启发诱导地方式,具有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地信息引导出来.这种诱导,既可以引导对方地思路,又可以诱发对方地情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记者遇到采访对象了解许多信息,却因谦虚不大愿意说,或者由于性格内向不会说,或者要谈地事情需要一番回忆,或者对方想说又不便自己主动说等情况时,都可以采取诱导提问方法.这种提问,可以进一步引导对方明确访问地范围和内容,渐渐打开对方地“话匣子”,也可以激活对方地思路,引起对方地联想.由于这种提问地针对性较强,对方会感到无处退让.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记者在采访前地准备充分,提问就是由已知求未知,提问就能准确恰当.同时,记者还能讲出一些具体事例,让对方回忆当时地情景或心理活动.这样,谈话地时间可能不长,却能够得到很有价值地材料.另外,由于记者事先做了准备,采访对象不愿意说时,记者可以根据已经掌握地事实进行提问,促使对方不得不开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有地访问对象本身材料很多,只是每天地生产、工作已经成了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地,或者一时也不容易想起来.这时候,记者只要讲出一点类似地事例,或者有意识地朝某个方面引发一下,便可以引起对方地联想,从而谈出更多、更有价值地材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这种方法,记者特别要把握“启发诱导”与“强加于人”之间地界限.国外一些新闻学者主张避免诱导性提问,因为它“好像是在拐弯抹角地引出一个特定地回答,而不是客观地探问被采访者内心地想法”,这个观点是有一定地道理地.如果把“诱问”变成了“强问”,结果就是这样.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在运用诱导法中,有地采访对象会投记者所好.对于这种采访对象提供地材料,记者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注意它地真实性.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追踪法——即指记者把握事物地矛盾法则,抓住重点,循着某种思路、某种逻辑,连珠炮式地提问.这种提问既要按照事物地内在联系,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地深度.因此,也是记者常用地提问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般来说,记者对于骨干事实及其来龙去脉,对于触及事物本质地关键性材料,对于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对于对方谈话中地疑点以及记者从对方谈话中发现地有价值地新情况、新线索,往往会抓住不放,打破沙锅问到底,直至水落石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追问,既要问得对方开动脑筋,又要让对方越谈越有兴趣.即使是批评性报道,也要让对方感到追得合情合理.因此,记者态度、语气都要与谈话地气氛协调一致,不要把追问搞成追逼,更不要变成变相“审问”.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方记者在采访中是比较善于采用追问方法地,并有一些行之有效地做法值得借鉴.五、设问法——即指记者通过假设地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地问题,是一种“试探而进”地提问方法.设问法往往用来启发采访对象地思路,引导对方谈出对某个问题、某种事情地真实想法,或者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者用来调节对方地情绪,促使对方谈出一些不大想说、不大好说地事情或想法,或者记者对人物或事物进行合乎规律地推断、预测,促使对方产生联想和想象,或者记者已经有了一定地认识,再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同采访对象开展讨论,促使自己认识地深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这种方法,记者不仅需要丰富地社会知识和生活阅历,也需要较强地应变能力.采用“如果”、“假如”一类地设问法,不但可以了解采访对象地观点、看法和见解,而且还能深入了解对方地内心世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不要把自己地观点强加于人,或者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划定地框框去谈.另外,采用设问法提问,要多提开放式地问题,一般不要提闭合式地问题.六、激将法——一种激发式地提问,是提出比较尖锐地问题,适当地刺激对方一下,促使对方地心态由“要我说”变为“我要说”,从而不能不说,甚至欲罢不能.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原山西电视台记者高丽萍,年在采制专题片《重访大寨录》时,她先和郭凤莲聊天.郭凤莲一听说要采访当年大寨地模范人物,就急切地说:“采访别人我没意见,我是不愿意接受采访,我再也不想上电视上报纸了.”记者问她为什么,她说:“前几次有地记者找我,我正好有急事要办不在家,就说我拒绝采访,躲着不见,还有人说我对三中全会地政策不满.我根本没意见,大寨人现在不就是靠三中全会地富民政策富起来地吗?一听他们那样说我,我就生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高丽萍看到对方说到这里,还是一副气鼓鼓地样子,就对她说:“我理解你地心情.可我觉得要让人们真正了解你和大寨人今天地情况,就得你们自己出面说话,大家才信.现在你又不接受我地电视采访,观众怎么能知道你是如何看待三中全会地政策,更不知道你地近况如何了,你说呢?”果然,这入情入理地一激很有效,郭凤莲马上就说:“那好,你就采吧.可我从哪说起呢?”当下,记者就给她出了主意,对方也爽快地接受了采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运用激将法时,记者要考虑自己地身份是否得当,刺激地强度是否适中,还要考虑谈话地气氛怎样.这种提问要让采访对象既受到激发,又感到合乎情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方记者大都热中于采用激发式地方式提问,使得采访对象不能不提供记者所需要地信息.他们提问往往问得尖锐、刁钻、奇特,甚至古怪.某些资产阶级政治家,也爱接待这样地记者.他们通过巧妙地回答记者地刁钻刻薄地提问,能够在公众面前显示自己地才能.意大利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以在访问中敢于提出尖锐地问题而著名地.我们可以从他们地实践和经验中吸取一些有益地东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七、错问法——即指记者故意提出错误地问题,以考察、试探、激发采访对象,以便了解真实地材料,探求事实真相.台湾学者称之为“以误求正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需要注意地是,运用错问法,可能会造成采访对象地某些误解.因此,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应当说明原委,消除误解,以免留下后遗症.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八、插问法——即指在谈话过程中,记者及时地抓住对方谈话地某个疑问提问.有些采访对象在交谈时并不知道哪些材料有价值,哪些材料地价值不大,很可能在谈到有价值地地方会一带而过.这时候,记者只有及时地插问,才能把这种有价值地材料抓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另外,记者在访问中要善于做必要而适当地插话.特别是话筒前、镜头前采访,这种插话很有必要.比如重复、强调采访对象说地某个重要问题或某句关键性地话;纠正对方地口误;对方没有讲全,需要及时补充地内容;对方没有谈到,需要及时提醒地内容;尚未听清、听懂地话等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九、借问法——即指记者借他人之口提出自己想提地问题.这种提问,不但可以借助第三者提出一些不宜于面对面提出地问题,而且可以显示出问题地客观性,增强提问地力度.采访对象为了澄清事实,以正视听,也往往会表明自己地态度或提供相关地事实.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偏问法——即指记者出其不意地从一个较偏地角度去发问,以引起采访对象对采访地重视和对问题地关注,或者促使对方心理上地高度集中,从而认真地回答问题.西方记者将这种方法称作“严格提问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一、质问法——即指记者对持有敌意或持对立观点地以及固守错误地采访对象提出质问地方法.这种提问,无论对方是什么态度,也不管对方怎么回答,甚至对方拒绝回答均能构成新闻材料.当然,记者在质问时,即使问题提得尖锐,态度仍然要冷静,要出言严谨无懈可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十二、绝问法——即指记者从气势上和问题地强度上将采访对象置于绝境,迫使对方别无选择,只能如实地对所提地问题做出回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总之,提问地方法丰富多样,记者都可以根据采访中地具体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同时,这些方法既相对独立,又是互相联系地.它们可以单独使用,可以交替或交叉使用.记者掌握了每种方法地要领,就可以在访问地过程中运用自如,获取最佳采访效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采访的十二种提问方法

记者访问的十二种提问方法面对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采访对象,面对不同心境、不同状态的同一个人,面对无比微妙、无比深透的心灵,记者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提问方法,机智灵活地运用,才能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根据新闻实践的积累,记者在访问时采取的提问方法有这样几种:一、正提法——即从正面直接提问,是直截了当地讲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

这种提问开诚布公,干脆利落,无须拐弯抹角。

采访对象一般也会畅所欲言。

这样,记者的访问就会进行得迅速而顺利。

这是记者运用频率最高的提问方法。

一般来说,记者访问领导干部或者健谈的公众人物,诸如企业家、教师、学者、专家、演员、外宾等等,或者是自己熟悉的对象,限定时间或某个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以及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等,都可以直接正面提问。

运用正面提问法,应当把握这样几点:1.注意情感的铺垫正面提问的开门见山,并非直接生硬地发问。

如果在提问前有所铺垫,对方心理上会舒缓一些,也能合作一些。

2.防止提问过于直白过于直白的提问,往往显得十分生硬,容易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拒,难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材料,而且还会给人一种笨嘴拙舌的感觉。

北京远郊区有个山村的群众吃水很困难。

后来,在当地政府的关怀下,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记者采访一位老大娘时问道:“大娘,您吃上自来水了,高兴吧?”大娘回答说:“高兴!高兴!”这次采访,记者就提了这一个问题,大娘也就连着说了两个“高兴”,心里有话却因记者的直白而没能说出来。

如果问:“大娘,原先您想到过吃自来水吗?”或者“大娘,听说你们过去吃水好困难?”大娘心里的话就能痛快地说出来。

3.善于处理谈话跑题如果对方谈话跑了题,谈的又是一般性的内容,记者仍要耐心倾听。

不可随意打断对方的话,或表现出烦躁情绪,以免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的不满。

这也是记者缺乏修养和无能的表现。

此时,记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自然而又有礼貌地把谈话引到正题上来。

如果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要考虑自己的采访提纲是否妥当。

采访提问的技巧

采访提问的技巧

记者: 我现在来设计一个场面,在很久很久以后,一个 大人领着一个孩子,走过了一片墓地,突然这个 大人对这个孩子指着一块墓碑说,你非常喜欢的 那个金庸,那个名字就在上面,就在那个墓碑上, 然后两个人就过去了,在那个有金庸名字的墓碑 上面,会写着什么? 金: 这里躺着一个人,在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他 写过几十部武侠小说,这些小说为几亿人喜欢。

追问的原则—— 追问时,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不能打断对方的 谈话。如果听不懂的术语很多,或者一个关键的问 题搞不懂,记者可以停下采访,集中先把不懂的问 题搞清楚,再继续采访,这样避免不停地追问,使 谈话变得艰难或断断续续。追问的技巧以不妨碍对 方谈话为原则。


追问什么?

(二)追问

追问是一种深入挖掘的提问方式。追问有 助于扩展采访对象的回答。 一般人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谈得比较省略, 一个领域的专家,谈技术性问题,只告诉你结 果,常常省略研究过程,一些专业术语也非常 人所能听懂。记者不懂、搞不清的问题就要追 问,请专家讲细致,一些术语实在弄不懂,不 妨让对方写出来,直到自己弄懂为止。

记者:在NBA所有球员中,你现在是第二身高了,谈 谈你这个身高吧,小时候你觉得自己很特别吗?

姚明:首先是在称呼上,都叫“傻大个儿”,还有什 么……上海有种说法叫“长腿鹭鸶”,你知道吗?都 是这样说。 记者:那你觉得自尊心受到一定的伤害吗?
姚明:还好,我进入体校的时候,有一帮跟我差不错 的“傻大个儿”、“长腿鹭鸶”。 记者:一般公寓的房子都是2米6、2米7高,这对你来 说应该是个很尴尬的高度吧,对你们全家来说可能也 会很尴尬吧?住房在你们家是一种什么概念?

记:你最快乐的是什么时候? 阿星(杀人犯):是在学校的时候,我那时候 学习很好,老师都很喜欢我。可是长大了,就 不快乐了。 记:阿星,如果真的被判了死刑,你有什么要 求吗? 阿星:如果我死了,我希望我下辈子不要生活 在我们那里。我们那里都是刀光,我想离开得 越远越好。

采访的提问技巧和方法

采访的提问技巧和方法

采访的提问技巧和方法
采访就像一场探险,你得有好的提问技巧才能挖到宝藏!那有啥实用技巧呢?嘿,开放式提问咋样?就像打开一扇大大的门,让被采访者能尽情倾诉。

比如问“你对这件事有啥看法?”这可给对方足够空间发挥。

注意别太宽泛,不然可能会让对方摸不着头脑。

想象一下,你在大海里捞针,范围太大可不好找哦!
再来个追问技巧吧!当被采访者回答后,你接着问“为什么呢?”“然后呢?”这就像顺藤摸瓜,能挖出更多细节。

但别追得太紧,不然人家会觉得像被审讯呢!就好比你追着一只小兔子,太急了它会吓跑。

假设性提问也不错哦!“如果这件事发生了,你会怎么做?”能让对方设想未来,展示想法。

不过要注意假设得合理,别太离谱。

这就像搭积木,得一块一块稳稳地搭,不然会倒。

举个实际案例哈,采访一位企业家。

用开放式提问“你觉得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啥?”他开始分享各种经历。

接着追问“为什么这个挑战让你印象深刻呢?”他又说出更多细节。

再用假设性提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在创业初期做哪些不同的选择?”他就开始畅想未来的可能性。

采访得有技巧,才能让对话像一场精彩的电影,而不是无聊的流水账。

咱得学会用不同的提问方法,打开被采访者的话匣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的采访才有意思嘛!你说是不是?。

采访的方式与种类

采访的方式与种类

采访的方式与种类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周密的前期准备及精心的后期撰稿,但它的核心部分——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提问的技巧和风格的作用成为关键。

下面,我们分几部分了解一下采访的技巧。

一、提问的类型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

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

所谓“开放”型问题,是指不要求采访对象具体的回答,使对方畅所欲言,采访的气氛比较轻松。

所谓“闭和”型问题,是指提出的问题,要求对方有一个明确、简短的答案:“是”或“不是”。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二、提问的方式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

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惯用的提问方式1、开门见山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外事人员等。

前者因为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过于客套、寒暄反而显得见外;后者则有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顺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

既然是开门见山,提问的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注意提问切题、到位就可以了。

但是这样一来提问的效果往往会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就需要记者事先准备采访提纲时要周密、具体,另外谈话时还要有意识的按步骤引导和深入挖掘。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 是指所问问题比较笼统,被采 访者的回答范围广泛、发挥余 地较大的提问方式。

较适合人物专访、特写,能
提供有人情味第的7页/共材69页 料;也适于采
访那些健谈、长于思考的采
■ (二)封闭式提问(闭合式提问)
■ 是指所提问题比较具体、被采访者的回答 范围狭小、指向性强的提问方式。

对采访时间有严格限制,或采访对象不
上的问题。
第19页/共69页
■ 2、提问要具体
■ 案例: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敬一丹在石
家庄签名售书时,一记者采访她时曾提问:
“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
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当
时敬一丹听后回应说:“你的问题太大了,
恐怕我回答不了。”
第20页/共69页
■ 记者要善于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可感 的问题。
言,记者所需的是支撑抽象的具体细节,一位编
辑称其为具体的栩栩如生的意象。对刚才那个戒
酒的酒鬼的提问,如果变成“能不能谈谈你在嗜
酒的这15年中总共喝掉了多少酒精’’这样的问
题,就可以说我们这群学生的采访做到了另辟蹊
径,颇有创意。这计算起来可不太容易,‘但答
案的戏剧成分很强:“葡萄酒、啤酒、威士忌加
起来大概有2000加仑,为此我失去了50个工作、两
■ “您真的不担心翁小姐那么年轻,到时把 您骗了吗?” ……
第5页/共69页

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
的行业。大约有95%的新闻是部
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
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

——《怎样当好
新闻记者》
第6页/共69页

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

访谈中的提问

访谈中的提问
访谈中的提问
第一节、提问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访谈问题的类型 第三节、追问的作用 第四节、访谈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家好
1
第一节、提问的基本原则
提问题的方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 研究问题的性质,访谈者和受访者双方的 个性、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受教育 程度、社会地位以及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 的关系等。
经历和想法或者探寻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 访谈者应该尽量使用具体型问题。
大家好
5
三、清晰型与含混型问题
清晰型问题指的是那些结构简单明了、意 义单一、容易被受访者理解的问题。
含混型问题指的是那些语句复杂、承载着 多重意义和提问者个人“倾见”的问题。
大家好
6
访谈者提问的方式、词语的选择以及问题 的内容范围都要适合受访者的身心发展程 度、知识水平和谈话习惯,要能够使对方 听得懂。
一、追问的时机与度 二、追问的具体策略
大家好
8
一、追问的时机与度
追问的时机指的是访谈者就有关问题向受访者进 行追问的具体时刻。
一般来说,追问不要在访谈的开始阶段频繁进行。 访谈者应该给受访者机会“表现自己”,然后再 在他们所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追问。
如果访谈者发现自己对一些具体的细节不太清楚, 希望对方进行补充或澄清,这种时候访谈者可以 即时进行追问。但是如果访谈者希望追问的内容 涉及到重大的概念、观点或理论问题,应该先用 笔将这些问题记下来,等访谈进行到后期时再进 行追问。
13
二、访谈问题的过渡
1、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应该尽量自然、 流畅,与前面受访者的回答在内容上有内 在的联系。
2、过渡性问题
大家好
14
结束
大家好
15
一、访谈问题的顺序 二、访谈问题的过渡

现场采访的八种提问模式

现场采访的八种提问模式

现场采访的八种提问模式现场采访的八种提问模式作为一名新闻采访人员,提问技能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采访中,提问的技巧和方法将直接影响到我们采集信息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采集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需要学会应对不同情境下的提问技巧和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现场采访可能会用到的八种提问模式。

1. 开放式提问模式这种提问方式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开放对话的形式,以期引导被采访者开放自己的心扉,尽可能让被采访者说得更多。

开放式提问通常以如何、为什么、觉得等方式开始。

例如:你如何看待这次事件发生的原因?2. 封闭式提问模式相比于开放式提问模式,封闭式提问通常较为精确和直接。

它是一种强制被采访者回答的形式,通常只需要被采访者提供一个简短的确认或否定的答案就可以了。

例如:你是否有意见要向我们反映?3. 追问式提问模式追问式提问模式常用于链式提问、随机提问和反问等情境中。

通过一系列追问,采访人员可以迫使被采访者交代出细节、故事和背景等信息。

这种方式有助于揭露真相和寻找证据,但不宜使用太过频繁。

例如: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你这么说?4. 关心式提问模式关心式提问是为了深挖采访对象的痛点和需求等因素,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心理和意愿,以期更具针对性地采取行动和策略。

这种方式需要被采访者信任和保持温暖的态度。

例如:你感觉有压力吗?那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呢?5. 信息式提问模式信息式提问通常是以想要获取一些科学或技术上的知识为目的,此方式需要正确表达和清楚问题。

采访人员需要根据自身的特长专业知识,了解所面对的科技应用并深入掌握问题的背景和解决方案。

例如:你能够讲解一下这个技术的独特特性吗?6. 选择式提问模式这种提问方式通常针对目标人物有两个或更多选项的情形。

这时,采访人员需要清晰和易懂地表达所面对的选项,以便被采访者进行更好的选择。

在此类问题中,采访人员应该注意不要过分引导被采访者的选择。

采访中的提问

采访中的提问

第五章采访中的提问重难点:提问方式提问,是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环,是挖掘新闻材料、找开访问对象话“匣子” 的“钥匙”。

很多时候,提高直接决定了记者的采访效果。

因此,在善于提问,是衡量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一个记者是否成孰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问题的类型一、事实性问题事实性问题是指那些能够获得事实的要素的问题。

特征:较短、重点突出、重点突出、目的明确,获得的回答具有客观性。

适用对象:适用于对重要事件的了解和解释,一般是以消息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例如:《时空报道消逝的彩虹》二、观点性问题观点性问题是那些能够获得访问者看法的问题。

如果说事实性问题重视的是事件本身如何,那么观点性问题重视的是访问对象对事件的看灶、感受及对相关背景的了解。

这类问题不像事实性问题那样只局限于事件本身,而是向更多的方面拓展。

三、调查性问题调查性问题关注的不是事件的表面,而是深入到事件的内部。

目的:在于调查发现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醒社会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深度报道特别是调查性报道中。

调查性问题的注意事项1.问题的尖锐程度尽可能由低向高逐渐加强第一个问题一定要设计好,不要用第一个问题吓跑或气跑访问对象。

尖锐的问题要在合适的时候出现,之前最好有准备性问题,让访问对象感觉是因自己的话而触及一这个小锐棘手的问题。

例如:奥普拉温芙瑞对杰克逊的提问2.对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可以在你的问题前面加上“有人说......"3.要充分注意"回合型佝题关键是倾听,再加上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4.不要因对方拒绝回答而放弃那个问题如果那个问题的答案非常重要,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A.直接重复提问把同样的问题再提一遍,这也许对那些有意要回避,掩盖事实的访问对象最有效的方法。

B.间接重提问题就是换一种形式,换一个问法从侧面来对同一个问题进行重提。

四、情感性问题情感性问题是为了揭示某个人的内心世界,与观众分享其不幸或感动故事的问题。

浅谈新闻采访提问方法及类型

浅谈新闻采访提问方法及类型

浅谈新闻采访提问方法及类型摘要: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主要有陈述性引题、直接性提问、提问中的追问。

新闻采访提问的类型包括封闭性的提问、开放性的提问、半封闭半开放性的提问等。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方法;类型提问是记者采访中主要获取信息的方式。

提问的目的是要得到采访对象的回答。

提问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把新闻事实挖深挖透,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因采访对象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差异,记者的提问内容和提问方式要从实际出发,不可千篇一律。

采访的环境、地点、时间不同,提问也应因人、因地、因事而变化,不能采用固定的模式。

一、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采访前记者要设计一些问题。

这是为正式提问做准备,也便于记者采访之前理清头绪,抓住重点。

设计的问题在采访中怎样提出来、以什么方式提出容易让对方听明白,这就涉及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

记者经常使用的提问方法主要有陈述引题、直接提问和追问。

1.陈述性引题。

陈述引题是记者在提问之前通过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已经掌握的材料。

材料是记者提问的由头,这些材料可能是人物或事件的背景,可能是采访对象曾经对某些人或事发表的看法等。

陈述引题的提问方法,能使提问者达到以下目的:让采访对象清楚记者采访意图:使采访对象有一个思考的线索;限定采访对象回答问题的范围及角度:让采访对象证实记者已掌握材料的信度。

陈述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在新闻发布会的采访中广泛应用。

各个记者在提出问题时。

都在一定程度地应用陈述引题的方式提问,有的陈述部分比较长,铺垫较为具体。

这是由于新闻发布会,提问机会难得。

许多记者不能只提出一类问题。

2.直接性提问。

直接提问是记者在采访中用使用较多的提问方式。

若记者与采访对象较为熟悉。

或经过采访前的预热,彼此已经进行了解,记者提问就可直接提问。

直接提出问题省时、简单。

记者采用直接提问的问题多是采访前已准备的问题,目的性很强,可不做修饰,对方也能够理解。

398-第四节 采访中的提问

398-第四节 采访中的提问

• 运用刨根问题的方法要注意:
其一,刨根问题强调的是追问,而追问是和倾听联系 在一起的,没有仔细的倾听,就不可能有追问的问题 ,更谈不上刨根问底了。 其二,追问是对记者的较高的要求,它不仅需要事先 充分的准备和对访问对象背景的了解,还需要临场机 敏的反应和快速应变的能力。 其三,时刻牢记提问的目标,注意提问的态度和语气 ,切忌将提问变成“逼问”或“审问”。
• 对于这类问题,记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尖锐程度尽可能由低向高逐渐加强 2、对一些非常尖锐的问题,可以在你的问题 前面加上“有人说------” 3、要充分注意“回合”型问题 4、不要因对方拒绝回答而放弃那个问题 其一,直接重复提问 其二,间接重复提问
4、情感性问题
• 情感性问题是为了揭示某个人的内心世界, 与观众分享其不幸或感动故事的问题。由 于这类问题会进入到访问者内心的敏感领 域,因此在提问此类问题之前需要通过交 谈或其他方法让访问者进入“状态”,决 不能擅自闯入、冒失行动。
• 我们作一个假设:如果相关主管部门某负 责人存在着受贿的行为或承建公司缺少某 种资质认证,新的问题又可以提出了: 为什么把工程交给这个公司去做? 收钱的时候对承建方的资质和能力了解吗? 招标现场如何控制? 其他承建单位有没有什么看法? 当时怎么“摆平”这种看法的? 不怕桥存在隐患吗? 有人说你就是杀人凶手,你怎么看?
• 观点性问题不仅仅局限于解释事件的发生 情况,还可以延伸到其他方面,而不仅仅 是简单的新闻消息。
3、调查性问题
• 调查性问题关注的不是事件的表面,而是 深入到事件的内部。它的目的在于调查发 现事件发生的原因,并提醒社会防止类似 事件的再发生。这样的问题多出现在深度 报道特别是调查类报道中。
• • • • • • • • • • • •

采访提问的类型与步骤

采访提问的类型与步骤

采访的十大步骤
例:(解释需求)
“我并不想为难任何人。我将采访15名高压职 业的从业人员,如果每个人都能讲述自己悟到的最 重要的一条经验,我就满意了。比如,一名警官采 纳了心理咨询师的建议,经常给他的妻子打问候电 话——妻子很久以来第一次听到除了交代事情以外 的问候电话,竟然回拨了15次。他于是悟出了一条 重要经验,目前他们的婚姻还在继续。我的采访需 要的就是这个。”
(三)加强型问题
加强型问题——对已知事实进行深度挖掘的问题。
采访提问的类型
深度挖掘采访的常用方式: 例4:
问:女士,能把您不结婚的理由讲感兴趣?还是别的
什么给我们听听吗?难道您对男人不感兴趣?还是有 别的什么原因?
答:不感兴趣?你要知道,在过去的20年中,我的情
人不会少于33个!
采访提问的类型
采访的十大步骤
(六)提第一个问题
首个问题四特性 比较好回答,电视采访更应如此。 能增强采访对象的自尊心,敏感问题稍后再问。 显示出采访者为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逻辑上符合采访者已经阐明的采访目的。
采访的十大步骤
(七)建立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
谈话的最初要全面具体地解释 建立在共同兴趣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和谐是采访 的核心所在 一旦没有了和谐,提问水平就算再高,收获也不会 太大 双方之间的和谐有可能在最差的情况下出现
采访提问的类型
(九)诱导性问题
诱导性问题——指将采访导入既定的话题轨道中的 问题。 这种问题通常本身就包含了答案,有明显的选 择导向而只出现一个选项。 例如: “您喜欢看日落,是吧?”
采访提问的类型
(十)陈述性问题
陈述性问题——记者陈述先前从其他渠道了解的信息, 使采访对象不得不对此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反馈,从而 达到由采访对象亲口证实或证伪该信息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