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这个暑期,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
通过简介我知道了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我之所以说他神奇,是因为2010年他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
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
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
这样的一所中学随时都会垮掉。
但是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全国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太神了,太厉害了。
这是我给这位校长的评价。
是什么让这个平凡的校长这么不平凡。
我认为是他的敢想敢干,敢于创新。
一位学校管理者或者是教师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多么重要啊。
重要到他可以直接改变一所学校的命运。
现在的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名创新性教师。
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中国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作为一个中国教育工作者,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教室的奇迹。
在这个世界上最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像中国这样在数十年内取得如此突出进展的国家可谓寥寥无几。
当然,这也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教育改革的勇气,更离不开中国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
我一直认为,中国教育的奇迹并不在于他们的高分,而是在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教育态度和专注精神。
在这个时代,难免会有不断涌现的问题,而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中国教育在教育工作者坚定的态度和勤奋的精神下逐渐成长壮大。
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教育体制需要改革当然,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国内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教育中,都存在着许多弊端。
比如,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启发性教育,尤其对于一些通过培训机构来取得高分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能力许多都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提高。
这正是中国教育变革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中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中国教育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府莫大的支持和各级教育部门的努力,但是更重要的是在每个教育从业者努力不懈的环境下,形成了中国教育的奇迹。
首先,这是中国教师的勤奋精神,中国教师们全心投入教育事业,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其次,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家庭的支持也成为中国教育奇迹的基础。
家长们在鼓励孩子学习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在不断提高,普及率也在不断抬高。
最后就是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中国教育不断完善的背后,承载着更多教育工作者的未来和更多学生的未来,也让中国教育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未来也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尾总之,人们可以从中国教育的奇迹中,看到中国人民奋斗不止的精神,也感受到了中国教育工作者为教育付出的努力。
我们愿意,凭借中国教育中这股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去勇敢地超越,去琢磨出教育的可能,去书写未来的教育篇章。
高中地理老师读书心得 生动之前师先动,高效融合添精彩——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高中地理老师读书心得生动之前师先动,高效融合添精彩——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今年我校开展了“6+1”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学生“导、思、议、展、评、检”和“练”。
七个环节,环环推进,步步夯实,让课堂教学更显精致,更好操作,更显高效。
但实施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时,我觉得需要特别强化的有两点:一、生动之前师先动。
我们倡导课堂是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人的旅行,每一个教学环节,最后的落脚点,都应该落在学生身上。
故而,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活动,都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的参与的活动中展现出来。
“思”指的是学生的研读深思、自主学习。
这个环节需要强调学生的“动”:“动”在学生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钻研。
这个环节有两个“动”,一是要行动,多看书,二是要思维动,要多思考,多钻研。
“议”即小组讨论,合作互学。
这个环节也在强调学生的“动”,不过这里的“动”主要指的是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集体研究的“动”,不是单枪匹马的个人行为,是要通过相互交流,互帮互助,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展”即激情踊跃,展示所学。
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口头激情展示。
这个环节也有两“动”,一是展示者的口头展示,二是听讲者的思维展示,展示者口头展示,可以暴露展示者的思维误区,思维盲点;同样听讲着的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质疑、提出问题,这种质疑、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动”。
“检”和“练”也属于学生行动的环节,而且这些环节更能体现学生学得效果,更能检测出学生学中的问题。
仔细分析这些教学环节,似乎都是从学生角度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语言、动作都动起来,让思维都活泛起来。
但这些环节中的学生的“动”,是必须建立在教师的先“动”的基础上的,没有教师的先“动”,也不会有高效的课堂上的“动”。
师“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堂上的“导”,即导入、导学,就是老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者媒介图片,开门见山,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衔接;导学就是要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要求解决什么问题。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所以这个暑假我认真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
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高效“6+1”课堂改革,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秩序,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虽然那时还没有新课改的提法,但当年我在衡水中学推进的课堂改革,和后来新课改的要求是一致的。
那么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该如何去面对新课堂,如何去做呢?做创新型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
要有爱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一切都无从说起。
教师对学生要有博爱之心,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绝不“以家庭出身分高低,以智力高低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
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深深的“爱”,才会有创新的热情,创新的动力。
要有诚心。
教师之间要真诚相待,对学生也要真诚相待,如果说创新教育是一项高尚的事业,那么教师对创新教育也要真诚相待,绝不能说空话套话假话,创新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
只有真心实意,才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真正增强。
要有恒心。
创新教育不是一阵风,一场雨,一道闪电。
创新教育是一个需要持久不懈的长期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挫折和困难,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恒心,坚定信心,不怕挫折,克服困难,让“创新”的旗帜,在自己的思想领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领地高高飘扬。
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够化解许多矛盾。
学生正处于成长和不断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敢想敢做是其最大特点,出现一些问题是很正常的。
中国的奇迹读书笔记
中国的奇迹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假期是一个用来充实与提高自己的最佳时期,教育系统很细心的考虑到了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教育学书籍,比如我手中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完之后真的是获益匪浅,受到很大启发!《中国课堂的奇迹》这本书是李金池老师的著作,李金池老师有着“全国优秀教师”和“卓越校长”等很多殊荣,作为河北衡水中学和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并参照中国已有的成功教学模式,博采众长地创造了独具个性、适合自己的“衡水奇迹”和“精中奇迹”。
尤其是“精中奇迹”,对我们现在转变教育观念,实行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指导启发意义。
先谈一下“精中奇迹”的诞生,这是一个非常激励人心的故事。
其实,在李老师刚接过精英中学校长的担子时,它并非如学校的名字一般,是个冲满了“精英”的地方,甚至可以说,这个学校已经是一所“濒临死亡”的亡灵学校,按大多数人的想法,即使不放弃,也只能一边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着,一边听天由命。
而李老师不这么认为,也正是他不这么认为,才得以创造出了让人赞叹的新型教育模式——精中奇迹。
那李金池老师是怎样做的呢?首先,他不是抱怨与放弃,而是找出学校发展困境的原因,从学生、教师到学校管理等等各个方面,一点点具体有全面的进行了分析,在众多校长抱国家对私立学校的政策不好时,李老师已经下定决心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再然后他将与公立学校、老牌名校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于精英中学当时所处的阶段,对于薄弱学校来讲,求生存、求发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重中之重,而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正在于——课改。
至此开始,李老师开始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对学校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读完这第一部分时,我的激情完全被点燃了,就想起了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那句话:不抛弃,不放弃!以前只是喊喊口号,现在觉得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心得体会李金池校长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核心内容是高效“6+1”课堂,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6”,在课堂中进行,包括“导”、“思”、“议”、“展”、“评”、“检”6个环节;第二部分是高效“6+1”模式中的“1”,谓之“用”,在课后的自习中进行。
即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流程都需要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用”。
这一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高效“6+1”课堂改革,其优点是: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更以知识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改变以传授和灌输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
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采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出了学生们的学习激情,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如合作学习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质疑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地加宽加深。
教师也可适时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展开师生、生生之间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体验的碰撞,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得到锻炼,共同提高。
四、“学案”的内容与编写原则。
“学案”是实施“导学自主”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也是本课题研究成败的一个关键。
“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要依托新课程标准,与课本紧密相连,要体现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要关注学科的知识线、活动线、学法线和能力线,不要把“学案”编制成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五、教学模式的评价。
1.目标问题:这节课结束后学生到底有什么收获,是知识的、能力的,还是价值观方面的。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
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
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
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如“一刀切”、“一锅煮”,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
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
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句句“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
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
我国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
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
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
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
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
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并经常寻求和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竹庄小学:翁素芳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常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好处。
这段时间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受益匪浅。
这本书记录了精英中学一名“神人”带领一批“神将”,创造一个个“神话”写一部部“神曲”,令人惊叹!这些“神话”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我认真细读了这本书后,发现精英中学的成功就在于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
我感触颇深的是激情教育。
激情,一份迅猛、激烈、难以抑制的情感,一种昂扬积极的心态!这份情感一旦被唤醒,就会迸发巨大的潜能,无坚不摧,无敌不克! 激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排遣郁闷、提升自信、激发灵感、调动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生命体的全部免疫力都会为他服务!正如李校长所言:一个没有激情的团队是没有希望的团队,一个没有激情的青年人是没有未来的,要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师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激情;打造一支富于激情的团队,让他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培养大批富于激情的学子,让他们阳光自信、活力四射。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活力,具备澎湃的激情,做好激情点拨、激情备课、激情教研、激情班会。
其次,要通过活动开展、环境激励、氛围营造,对学子进行激情教育,让他们阳光自信、勇于进取,活力四射。
学生们的激情早读、激情跑操、激情远足、激情展示、激情辩论。
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让学生尽情地享受着他们的激情课堂。
精英中学的激情教育似神奇的催化剂让整个校园自上而下涌动着滚滚的激情,老师激情洋溢、学生激情澎湃、校园激情燃烧。
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教育需要激情,教师更需要激情。
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样也离不开对教育事业的激情。
激情能够化困难为动力,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让教师实现从经师到人师的超越。
李校长的教育境界,为我们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读《中国教学的奇迹》之感想
读《中国教学的奇迹》之感想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受值得尊敬之职业。
教师是智者,是人之师者,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是孩子们一言一行、甚至一生之导师。
今天如何做老师?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是今天每一位师者必须首先思考并获得正确认知和亲身体验的问题。
否则,教师就不能称之为教师,更不能称为优秀的教师。
《中国教学的奇迹》讲述的是优秀教师孙维刚同志的教学策略。
开头便有总结孙维刚的教学奇迹:将其他学校挑剩的三流四流的“碎末儿”学生100%送入大学,而且55%进入清华、北大。
然而,这并不是本书想说的重点,孙老师的教学成功之处并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更体现在一个学生人格的成功塑造,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这不仅仅考验着一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更考验着他能否为学生呕心沥血,甘愿奉献自己的一生去呵护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如何成功塑造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学习方面,需要融会贯通,启发思考,培养学习能力;道德精神方面,需要以身作则,从点滴小事启蒙;文体等素质层面不可忽略,渗透在日常生活。
当今的“教育改革”逐渐得到重视,知识素养不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习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会让学生的大脑逐渐僵化,不利于素质发展。
孙维刚在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就做出了典范。
他从不担心学生的大脑不够用,不会直接灌输学生“标准答案”,而一直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证明所谓的“标准”,鼓励挑战权威。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同时也在点滴中逐渐开拓了思维,发展了智力;在教课过程中,孙维刚不遗余力地讲出题中所体现的哲学、艺术等,让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学会了思考方式,锻炼了思考能力,从初中到高中的六年教育时间里,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也会被挖掘出潜力,成为所谓的“天才”。
是的,孙老师是从来不看一个孩子资质如何的,他手下的学生大多都是三四流的其他学校剩下的“碎末儿”,然而把一个孩子在这么小的年纪就定性为“碎末儿”,说明的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而是一种教育上的无能。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
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读书心得:中国教室奇迹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学习和思考之后,我终于有机会对中国教室的奇迹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作为一个经历过中国教育系统的学生,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个奇迹所带来的巨大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教室奇迹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以期给读者带来新的思考角度。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中国教室奇迹。
中国教室奇迹是指中国在教育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
这一奇迹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学生的学术成绩优秀、教学资源的丰富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
中国教室奇迹的背后,是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各类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
首先,中国教室奇迹得益于学生的刻苦努力。
中国学生在学习上的勤奋程度令人称赞。
从小学到高中,他们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书本上。
课后补习班、作业和考试几乎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刻苦努力的态度是中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之一。
其次,中国教室奇迹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
中国的教师敬业且富有激情,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们精神世界的引领者。
他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教学资源的丰富也是中国教室奇迹的重要支持。
中国的教育投入相当可观,学校和教育机构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资源。
高品质的教材、实验室设备以及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这些教学资源的丰富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然而,面对中国教室奇迹,我们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中国的教育系统存在着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缺乏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的问题。
学生们经常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缺乏自由发展的空间。
教师们也面临着过度的工作负担和考核压力,无暇顾及个别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中国教室奇迹的基础上,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教育改革的方向,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2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
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一、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前,课堂教学低效性表现在课前准备上是教学设计不精心,虽然大多数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吃透教材,也能够沉着、自信的去面对学生,但很多教师备课却只停留在对教参、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没能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与方法,没能超越教材,因而,要做到高效,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做好。
(一)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
比如学生多而场地小就不宜选择占用太多场地的教学内容;其次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如在上田径课时,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宜选择过长的项目,不让学生进行枯燥、单调的训练,例如在进行长跑练习的时候,不能一味的让它们进行单一的跑圈,完全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活动(大鱼网、丛林追捕或者定向运动),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为相对而言,游戏更具吸引力。
(二)紧盯教学对象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兴趣与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因此,体育课要有明确、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的教学目标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的组织还应把握好信息差原则,信息差是指人们掌握信息的差距。
学生是抱着学习新知识技能的目的来上体育课的,师生之间的学习兴趣,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度”,要留给学生一定自主学习的时空,让学生充分体会独立完成技术动作的满足感。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体育课中要极力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主要在室外进行,而且相对室内环境来说,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在体育课中尽力营造和谐的气氛,使集体的情绪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每个成员在认知上相近,情绪上相融,心理上互动,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之下,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第一篇:读《中国教室的奇迹》有感读《中学教室的奇迹》有感华龙区四中冯焕芬读完关于孙维刚老师《中国教学的奇迹》—书,令我佩服、感慨之余,也收获很多,孙维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广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技能等,对普通老师而言都难以通过短暂的学习而达到那样的高度。
但他充满奇迹的教学生涯可以让老师明白努力的方向。
他总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让学生心中充满着阳光,学生们也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环境。
他说话声音并不洪亮,但常以饱含真情的语言感染着学生。
他有时宁愿做学生的学生,学生感受到的是他博大的胸怀与谦逊的品格。
孙维刚要求学生做题时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应该举手回答,人心中没底时,一定要勇敢,迫使自己上梁山,就能把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都发展起来。
孙维刚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他说如果不运用这种方法,而只是死记硬背,数学教学就活不起来,师生之间就没有沟通与交流,没有思维的碰撞与相互启迪,就不能形成探究。
他常说,知识本身并不重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追问数学上的为什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孙维刚认为:老师给学生讲题,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而讲不出这些解法步骤是怎么想出来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找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我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收益颇多。
在孙维刚的每堂课上,无论是学生们上讲台讲题,还是老师讲题,都有一个例行公事,那就是必须讲出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
孙维刚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
有想法的同学会到 1讲台上来,到黑板上来讲,孙维刚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地点拨,但不是提示更不要提示。
开始时课堂进步跟不上,耽误时间,但学生的能力会随着这番过程而提高,进度也将大大加快。
《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
《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体会我读了《中国课堂的奇迹》,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一位校长,立足课改,用三年时间让一所学校成为中国课改名校,这个短暂而惊人的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李金池校长在文首就指出了现有教学课堂效率低下,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性。
学生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探索创新。
读了这本书,我对“导”、“思”、“议”、“展”、“评”、“检”、“用”这一高效课堂模式有了一定的感悟。
那么,要怎样打造高效课堂呢?一、备好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
首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根本,教师只有课前认真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识水平,针对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
其次教师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真正成为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以“教”促“学”的目的,构建高效课堂。
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时间就是效率。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
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
一堂课一般由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情况、引导自主学习、展示反馈、拓展延伸、达标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利用。
三、要针对各个学生的能力来教学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教学中既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又要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里面把知识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今年暑假,有幸学习了李金池的《中国课堂的奇迹》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李校长提出的高效“6+1”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将原来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舞台还给学生,充分让学生自主发挥,碰撞出更多彩的火花,更能形成思维的创新,展示学生的自我风采。
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高效。
是因为它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精炼简洁的“导”熟话说:一场好的晚会,除了精美的节目,优秀的主持之外,串台词应该说功不可没。
它不但让一台晚会高潮迭起,更让整台晚会节目有机的融为一体。
而高效“6+1”课堂环节上的时间限制,要求我们必须精炼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设计情境,抓住学生的心,让孩子们很快的进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入口。
二、提纲挈领下的“思”众所周知,学而不思则罔。
李校长退出的“课堂学习提纲”这一教学策略,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花足功夫专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将教材有机整合,更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引领学生快乐学习。
这一策略,具有明确的指令信息和详细的指导方法,所以学生拿到提纲后,能积极自主的深思,从而渐渐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热烈而有序的“议”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
学知识,更要学方法,会学才是真本事。
“6+1”高效教学模式,不但有精心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作为支撑,而且每位任课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他们在对学、小组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既发散了自己的思维,也可以在交流与探讨中汲取组员的智慧,完善、提高自己。
四、激情快乐的“展”“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大胆的质疑,自由的抒发己见,学生成为了真正的学习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就真正的活了起来,激情展示时,一个人的发言,就变成了几个人的智慧。
《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
《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中国课堂的奇迹》的读后感悟和每个暑假一样,学校领导对我们老师们都寄予厚望,要求不断提高执业素质和基本技能,如同我们对孩子们的教导一样,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暑期读本——《中国课堂的奇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
书中是这样介绍他的: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书中说,李校长在2010年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
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
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
但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上任后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这当然能称之为“中国课堂的奇迹”了,多么大的一个转变啊,可想而知,他要付出多少努力和心血,真的不得不叫人佩服!书中提到高效“6+1”课堂流程主要是“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
这样的一种课堂将课堂主角由老师转变为学生。
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课堂上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
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相关推荐《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书笔记1这个暑期,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我认识了一位神奇的校长。
他就是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李金池。
通过简介我知道了他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1992年被任命为衡水中学校长。
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使衡水中学迅速崛起为一所全国名校,被誉为“创造了一个教育的神话”。
2004年奉调担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
我想,之所以称其为“中国课堂的奇迹”,是在于2010年他出任石家庄精英中学的校长时这所民办学校不良状况诸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年龄结构老化、学科发展失衡,更兼优秀教师后继乏人。
学校管理混乱、运行机制僵化,体制不顺,政令不畅,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偌大的一个学校,竟然没设教务处,德育处也形同虚设,致使校长管不了校部,校部管不了各个年级部,朝小野大,诸侯割据。
由此导致“教学”中心地位旁落,“德育”目标难以实现,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到位。
但就是这样一所即将倒闭的民办中学,李金池校长上任后提出了“激情教育、高效课堂、精细管理”三箭齐发的办学理念,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使学校很快实现了逆势崛起。
这本书给了我两点启发:一、开展生本教育,构建快乐课堂高效“6+1”课堂流程主要是“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
这样的一种课堂将课堂主角由老师转变为学生。
课堂上能让学生表达的,尽量让学生表达;课堂上能让学生做结论的,尽量让学生做结论。
究其根本,我认为是一种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实践,是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是让学生变“学懂”、“学会”为“会学”、“会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
读《中国课堂的奇迹》有感拿到这本《中国课堂的奇迹》,我就被封面上的几句话所吸引。
一位校长,立足课改,用三年时间让一所学校成为中国课改名校,这个短暂而惊人的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在文首作者就指出了现有教学课堂体系的问题:效率低下,教师强行灌输,学生默默记录,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传统课堂只会使学生变得消极、厌学。
并且传统的课堂还是扼杀人的灵性、毁灭人的创新精神的。
因为传统课堂的基本要求就是“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老师讲的都是真理,不容置疑,书上说的都是对的,背来就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需要学生思考,也不鼓励思考,结果学生的头脑被禁锢了,独立性被剥夺了。
这样的课堂,必然使学生迷信权威,缺乏自信,不会独立思考,不会探索创新。
而本书的作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创新性;让学生会学、乐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如何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作者认为关键在于课改。
那么要形成怎么样的一个新的教学体系呢?首先,知识的吸收不应该是被动的。
这就衍生出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教给学生书上记载的。
书上的知识点是死的,学生的理解各有不同,我认为并没有所有对的理解和错的理解。
只要是学生从书本上引申出的,都是积极的、有益的。
第二,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只能传递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构建才能获得。
第三,我们提倡的互动,不仅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应该包括学生与学生的互动。
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而言,每个教学内容都应该有“导、思、议、展、评、检、练”七个环节构成。
导包括导入和导学;思是研读深思、自主学习;议是小组讨论,相互学习;展是踊跃表现、展示所学;评是点评导学;检视检测反馈;练表示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中国教学奇迹心得体会
中国教学奇迹心得体会第1篇: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中国课堂的奇迹学习心得体会通过读《中国课堂的奇迹》使我明白了高效课堂的含义。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学生讲、学生议的课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把成长的权力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我认为高效课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教师高效。
如何使教师高效呢?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而经验交流、名师培训、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等也是不错的学习方式,但我认为最为关键一步是教师要走进课堂、走进文本、走进学生。
走进课堂就是要老师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放下名利荣誉,摆正心态,怀着积极、愉悦的心情来上课。
课前多花时间备课,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课后再进行及时的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与缺陷并加以改正,这样的课堂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进文本就是教师要认真解读课标,再解读教材。
教师对自己所教学段的课标要非常清晰,总目标是什么?阶段目标是什么?本学年让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在尊重课标、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学习,才能做到轻负高效。
走进学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当学生内心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与学生交流谈心,帮助学生打开心结,以积极的情绪来学习;二是教师要明确哪些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难度,容易混淆,容易产生错误,在教学时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内容,让学生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喜悦,感受到学习并不是什么难事,从而树立他们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
二、学生高效。
学生高效是高效课堂的另一个关键。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从原先的学会走向会学。
怎样才能让学生会学呢?我觉得学生上课前要学会充分预习,打有准备之仗。
对于自己通过预习能学会的知识绝不留在课堂。
在课上,要集中精力听课,听讲时思想上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致,听老师讲解决问题时用什么方法、技巧;听老师讲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课堂的奇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中国课堂的奇迹》,我有所收获,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思考。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以“学案”为依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策略,既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二是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1.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首先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或问题要进行自主学习或独立思考;如果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个体开展探究性学习;如果个体研究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就开展小组或集体合作的探究学习,直至把问题解决。
所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基础,较高层次的问题就需要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这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的理解。
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遗留的问题。
因此,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在教材的选择上首先要结合校情来安排教学内容。
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
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学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5.新课改对复习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复习课不再是原来新授课的重复,而是对知识的重新认识、建构、融合和提升的过程。
如何优化设计复习模式,改变“炒冷饭”的传统复习模式,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全面和个性化的发展,从教学中我真的感受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他人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统一的方式,每个
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类型设计教学法,不设上下线,力争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为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的天地。
学生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个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需要的帮助不同,所以教师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学生课堂讨论、展示耗时多。
讨论、展示是学生最积极参与的环节,很多时候学生要深入讨论就会打乱教学计划,如果直接打断又会破坏课堂气氛,挫败学生积极性。
如何把握这个尺度,让学生可以充分体现主角地位又让课堂按计划进行,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