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7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与反思教案与反思
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技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知识点一望远镜【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2-83,完成以下问题:1.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物镜.2.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像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合作探究】演示一利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用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和一个焦距大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稍远处的物体,调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你看到的物体有什么变化?答:将焦距短的透镜靠近眼睛时,远处的物体看上去放大了;交换透镜位置,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缩小了.演示二望远镜的构造1.望远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不同种类的望远镜,构造不同,其中一种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两组凸透镜构成.2.什么是目镜?答:靠近眼睛的凸透镜.3.什么是物镜?答: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答: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答: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6.物镜、目镜的焦距有何不同?答: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两个透镜的焦点是重合的.7.望远镜的类型有哪些?答:望远镜有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牛顿式反射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还有普通望远镜、军事望远镜、红外线望远镜.展示一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哈勃望远镜天文望远镜中的月球环形山教师点拨】1.不是所有望远镜的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也有望远镜的物镜、目镜由凹透镜、凹面镜等制成.2.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跟进训练】如图,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D )A.幻灯机B.投影仪C.放大镜D.照相机知识点二显微镜【自主学习】读课本P84,完成以下问题: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作用相当于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2.物体经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又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合作探究】演示三显微镜的结构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答:显微镜主要由目镜、物镜、载物台和反光镜组.2.什么是目镜?答: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3.什么是物镜?答: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4.物镜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答: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答: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6.反光镜的作用是什么?答: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7.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答: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演示四自制水滴显微镜1.需要的器材有哪些?答:滴管、烧杯、水、观察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2.怎样用自制显微镜进行观察,以及观察的现象是什么?答:将观察白纸(上面有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观察到的现象是看到一个立的放大的像.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会看到什么现象?答: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展示二奇异的微观世界显微镜下的细胞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空气中的尘埃这片“森林”是显微镜下西瓜表皮上的绒毛【教师点拨】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被观察的物体经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被目镜再次放大.经两次放大后,我们就可以看清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所以物体经过显微镜最终成的像相对于原物体而言,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跟进训练】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B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1.显微镜的结构及成像特点.2.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特点.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素材积累】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以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完了。
2024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光的世界 通过透镜看世界
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讲述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规律。
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有物镜和目镜,物镜和目镜可以使物体二次成像。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对望远镜和显微镜都有认识,望远镜是生活中常见的器件,而显微镜更是生物课程需要学习的内容,应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更进一步,加深讲解。
教学目标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践过程,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
3.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的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核心素养从生活实例出发,建立物理观念,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中,有两种仪器不容忽视,一种是带来生物学革命的显微镜,一种是带来天文学革命的望远镜。
因为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极其细小的生物体结构及微生物;因为有了望远镜,人们才得以看到距我们较远的天体的运行情况及发现新的天体。
为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具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学生回想自己使用望远镜和显微镜的过程,交流讨论。
通过有关的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环节二:望远镜教师: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太空,首次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木星的4颗卫星和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望远镜太阳黑子,以及茫茫银河中的点点繁星,成为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
同学们一定很想有一架望远镜吧!那就自己动手做一架。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对透镜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透镜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并能够运用透镜的基本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1.3 教学内容1.3.1 透镜的定义和分类1.3.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区别1.3.3 透镜的应用和日常现象的解释第二章:透镜的分类和特点2.1 凸透镜2.1.1 凸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1.2 凸透镜的焦距和焦距定律2.1.3 凸透镜的放大作用2.2 凹透镜2.2.1 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2.2 凹透镜的焦距和焦距定律2.2.3 凹透镜的缩小作用2.3 透镜材料和制作2.3.1 透镜材料的种类和特点2.3.2 透镜的制作工艺和注意事项第三章:透镜的应用3.1 放大镜3.1.1 放大镜的原理和制作3.1.2 放大镜的应用和实例3.2 望远镜3.2.1 望远镜的原理和制作3.2.2 望远镜的应用和实例3.3 显微镜3.3.1 显微镜的原理和制作3.3.2 显微镜的应用和实例第四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1 眼镜4.1.1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原理和制作4.1.2 眼镜的矫正作用和实例4.2 相机4.2.1 相机的原理和制作4.2.2 相机的透镜应用和实例4.3 其他日常应用4.3.1 投影仪和幻灯机4.3.2 放大器和缩小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透镜的分类和特点,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 课程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透镜的高级知识,如复合透镜和特殊透镜的原理和应用,探索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透镜实验与观察6.1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6.1.1 实验目的和方法6.1.2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6.1.3 实验结果和分析6.2 凹透镜焦距的测量6.2.1 实验目的和方法6.2.2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6.2.3 实验结果和分析6.3 透镜放大作用实验6.3.1 实验目的和方法6.3.2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6.3.3 实验结果和分析第七章:透镜的应用案例分析7.1 凸透镜的应用案例7.1.1 案例介绍和分析7.1.2 案例解决方法和步骤7.2 凹透镜的应用案例7.2.1 案例介绍和分析7.2.2 案例解决方法和步骤第八章:透镜与光学仪器8.1 望远镜的原理和制作8.1.1 望远镜的工作原理8.1.2 望远镜的制作和维护8.1.3 望远镜的应用和实例8.2 显微镜的原理和制作8.2.1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8.2.2 显微镜的制作和维护8.2.3 显微镜的应用和实例第九章:透镜与生活科技9.1 相机透镜的应用9.1.1 相机透镜的类型和功能9.1.2 相机透镜的选购和使用9.1.3 相机透镜的摄影技巧9.2 眼镜透镜的应用9.2.1 眼镜透镜的类型和功能9.2.2 眼镜透镜的选购和维护9.2.3 眼镜透镜的适配和调整第十章:透镜的进一步探索10.1 特殊透镜的介绍10.1.1 特殊透镜的类型和特点10.1.2 特殊透镜的应用和实例10.1.3 特殊透镜的研发现状和趋势10.2 透镜技术的未来发展10.2.1 透镜技术的发展方向10.2.2 透镜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10.2.3 学生对透镜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六章:透镜实验与观察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测量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观察透镜的放大作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 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教科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
案教科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教学突破】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模拟实验来认识透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望远镜等.
学生准备:凸透镜等.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1.望远镜
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作用.
2.显微镜
结构及各主要部分的作用.
3.结构相同点:凸透镜.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多为常识性了解的知识,所以多采用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挂图、多媒体、实物、网络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望远镜及显微镜的作用.通过视频展示望远镜及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立志将来为国家作贡献.。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新版教科版
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二、能力目标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三、素养目标1.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的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教学重点】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具准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在凸透镜的应用中,有两种仪器不容忽视:一种是带来生物学革命的显微镜,一种是带来天文学革命的望远镜.因为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肉眼根本无法看到的极其细小的生物体结构及微生物;因为有了望远镜,人们才得以看到距我们较远的天体的运行情况及发现新的天体.为什么显微镜和望远镜具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呢?学完这课,你就会明白了.【进行新课】一、望远镜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能放大32倍的望远镜.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太空,首次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木星的4颗卫星和太阳黑子,以及茫茫银河中的点点繁星,成为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人.同学们一定很想有一架望远镜吧!那就自己动手做一架.实验:学生动手做一做:做一架望远镜.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通过两个透镜看远处的物体.调整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得很清楚.你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吗?如果不能,将两个透镜的位置对调,有什么发现?请大家谈谈你的发现.生:我发现将焦距短的凸透镜靠近眼睛,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大了;两个凸透镜位置对调以后,远处物体看上去变小了.生:将焦距短的凸透镜靠近眼睛,焦距长的凸透镜靠近被观测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并提出问题,整理如下:(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2.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3.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1.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2.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3.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我们知道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归纳:望远镜原理:物镜: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例题1(多媒体展示)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B.缩小的实像,缩小的虚像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D.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解析:用望远镜观察的物体到物镜的距离都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所以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被目镜再放大,成为虚像.故本题选C.答案:C二、显微镜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用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生1: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生2: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生3:从实验中可知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生4: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得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得更大呢?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教师评价.教师演示: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生: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P84页“显微镜”,并提出问题,整理如下:(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显微镜的构造是怎样的?2.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教师可结合课本第84页图4-7-12“显微镜的结构”,让学生讲解(教师适当提示).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后积极发言)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光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2.被观察的物体位于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倒立实像,道理跟投影仪成像一样,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又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因此目镜的作用是一个放大镜.通过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清楚很小的物体了.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归纳:显微镜原理:①物镜: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②目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师现在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先用眼观察,再用显微镜观察.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指导,使学生观察到清晰的像.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C.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D.目镜和物镜都成虚像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的成像性质.物镜将被观察物体第一次放大成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第二次放大后,成为放大的虚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答案:B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经常被接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到实验室对照原物件学习,明白其原理和各元件的作用.也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动手、动眼,说不定同学们也会有非常了不起的发现.谢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通过望远镜的发明故事,教育学生要大胆地动手实践,元件的组合有时也是一种创新.。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和技能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本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二、教学实施建议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在军事、科技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未作明确要求,但是为了进一步拓展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教材吸纳了这方面的内容。
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本节教学在“知识与技能”上不作深入要求,只是让学生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有哪些用途即可。
本节的教学目标着重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过程,体验逆向思维、类比等物理方法;同时通过教材提供的宇观与微观图片欣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奇异与和谐,意识到自然界是可以认识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一)教学过程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做一架望远镜”的“动手做”实践活动;(2)欣赏宇宙空间图片以及对各种类型望远镜的了解;(3)“做一架显微镜”的“动手做”实践活动;(4)微观世界的图片欣赏。
教学过程可以按照这四个板块的顺序依次进行。
1.“动手做”实践活动本节包括两个“动手做”实践活动。
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两个凹透镜。
因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而充满神秘感的,因此学生在得知本节课的内容后通常会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
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对望远镜与显微镜的一些疑惑,让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如果未得到解决,则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动手操作阶段。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3)学会使用透镜观察物体,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2)学会使用透镜进行观察,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善于思考的科学精神;(3)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度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及作用;(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物距和像距的关系;(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3. 凹透镜的成像规律(1)物距和像距的关系;(2)凹透镜成像的规律;(3)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4.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眼镜的原理及分类;(2)照相机、投影仪等设备的透镜应用;(3)其他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
5. 实验:制作简易透镜(1)制作凸透镜和凹透镜;(2)观察透镜的成像规律;(3)探讨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4.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及团队精神;4.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新教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教案:通过透镜看世界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一直致力于寻找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课程《通过透镜看世界》正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发现的活动,旨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和感受到科学带来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让孩子们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透镜、卡片、实物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透镜,卡片,实物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透镜,让孩子们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认为它有什么作用呢?”2. 讲解:我简要讲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孩子们了解透镜是如何成像的。
3. 实践:孩子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透镜观察卡片和实物,观察成像效果。
4. 讨论: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讨论透镜的特点和成像原理。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孩子们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深刻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我反思这次活动的效果,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和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孩子能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知识。
2. 拓展延伸:我鼓励孩子们在家里尝试使用透镜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下次活动在分享和讨论。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不仅学到透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相信,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从中获得乐趣。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拓展延伸方面,我计划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用家里的透镜(比如放大镜、望远镜等)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和大家分享。
教科版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过透镜看世界》
7.通过透镜看世界【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凹透镜、凸透镜、光具座、食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2.过程与方法(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本节的难点在于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故事导入嫦娥深居广寒宫,她的美丽与孤独总令我们羡慕和同情,但这始终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科学家已经利用某种仪器把月亮看得清清楚楚,上面尽是些石头,根本没有任何生命,更没有嫦娥与广寒宫。
那同学们知道科学家用的是什么仪器吗?回答:望远镜。
二、小实验1608年,两个孩子无意中将两个透镜组合在一起,发现看远处的东西非常清楚,谁知这竟然是一个伟大发明的开始,接下来同学们利用课桌上的器材,想方设法看清我手掌上写着什么秘密(“恭喜你,自制望远镜成功”)。
学生动手。
(加以指导:光轴共线)三、实验探究主要针对以下问题:1.一个凸透镜放大效果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动手做”活动。
2.两个凸透镜叠加放大效果是否更好?3.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的搭配放大效果如何?4.透镜间的距离改变,效果是否会变?5.多个透镜组合效果如何?注意:望远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看,为什么?四、演示与思考利用多媒体展示宇宙空间图片及不同种类的望远镜,在学生看完众多不可思议的图片之后,只需思考一个简单问题:望远镜的“望远”功能其实就是透镜的_______ 功能。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和技能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以上这些比较都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科技的无穷力量,意识到自然界是可以为人类所认识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操作与自由分析始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要把握好讲解的时间分配的尺度,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同时引导他们“动脑想”,体会这些运用光学规律的仪器的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
(二)材料准备与实验设计1.实验材料准备图4-7-1本节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如下: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
2.实验设计自制水滴显微镜把一个带针孔的硬纸板平放在两个火柴盒上(图4-7-1),离桌面大约十五毫米。
在针孔上滴一滴水,水滴的直径是四到五毫米。
在火柴盒下铺上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一个极小的箭头,作为观察对象。
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就要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
这是一个被水滴放大了的实象。
然后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
改变放大镜和水滴之间的距离,可以找到一个合适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将箭头换成一些细盐粒。
可以发现,每一小粒盐都是一个正方体。
三、教学资源(一)教学视频1.哈勃望远镜2.微小的世界(见“教师备课系统”光盘)(二)参考资料1.望远镜的发展简史从第一架光学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诞生的三百多年中,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最重要的工具。
(1)折射式望远镜图4-7-4 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光路图图4-7-2 伽利略望远镜光路图图4-7-3 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一架口径4.2厘米,长约1.2米的望远镜。
他是用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这种光学系统称为伽利略式望远镜。
伽利略用这架望远镜得到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天文学从此进入了望远镜时代。
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望远镜。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3)学会使用透镜观察物体,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2)学会使用透镜进行观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光学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3)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2. 教学难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透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透镜实验器材;(2)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3)透镜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透镜相关知识;(2)准备好实验器材;(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2)介绍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2)阐述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方法;(3)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3)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知识巩固:(1)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1)课堂学习收获;(2)实验操作中的不足和改进方法;(3)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2)评价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如遵守实验纪律、正确操作、积极观察等;(3)评价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等。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4.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的物理章节4.7《通过透镜看世界》。
具体内容包括: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4. 透镜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4. 学生能够了解透镜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等)、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对透镜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透镜是如何工作的吗?”2. 讲解: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示例和图示来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实验套件进行观察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理解。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及特点,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心得。
5. 应用:介绍透镜的应用实例,如幻灯机、投影仪等,并展示一些实际例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通过透镜看世界凸透镜:会聚光线形成实像放大物体凹透镜:发散光线形成虚像缩小物体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可以被屏幕接收。
虚像: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不能被屏幕接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实像和虚像的形成原理及特点。
2. 答案:(1)凸透镜能够会聚光线,形成实像,放大物体;凹透镜能够发散光线,形成虚像,缩小物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4章第七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以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具体内容包括:1.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 凸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3. 近视眼的成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
4. 近视眼的矫正:凹透镜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掌握凸透镜的应用,认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3. 了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提高学生的眼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2.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看邮票、望远镜看星星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距下的像距和成像情况。
3. 应用展示:展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让学生了解其原理和作用。
4. 近视眼讲解:讲解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眼健康。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近视眼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章节目录:第4章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一、凸透镜成像规律1.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2.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二、凸透镜的应用1. 放大镜2. 望远镜3. 显微镜三、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1. 成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2. 矫正:凹透镜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列举一个凸透镜的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3)简述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2. 作业答案:(1)邮票没有放大,是因为放大镜成的是虚像,虚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
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和基本作用。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400多年前,荷兰的詹森还是一个13岁的男孩,他的爷爷是一们眼镜制造商。
一天,他正在玩镜片,心想:一个镜片可以使物体放大一些,把两个镜片摞在一起会怎样?于是,他一手拿一个凸透镜片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看地板上的花纹,当他的手上下移动时,地板上的花纹便忽大忽小,他把镜片的距离固定,花纹一下变得又粗又大。
詹森拿着镜片跑到花园里,看到树叶上有一个小甲壳虫,他把两个镜片的距离拉开,一看,哟,小甲壳虫简直成了一只小鸡!后来,詹森在爸爸的帮助下,用铁铁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
关于显微镜,你又了解多少呢?一起来学习吧!教学活动本节分为四个教学板块:(1)望远镜;(2)欣赏:展望遥远的宇宙空间;(3)显微镜;(4)欣赏:奇异的微观世界。
一、望远镜讲望远镜之前,可以先复习一下放大镜。
用放大镜可以看清书本上的小字等较小的物体,要想看远处的物体,用一个放大镜就无能为力了,这就引入了望远镜。
照课本P81介绍望远镜的结构。
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
对于视角的问题,只要作简要的介绍,让学生知道有这么一个概念,不要求学生完全理解。
主要还是要强调两个透镜的组合作用。
课本中主要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类型的望远镜,扩大学生视野。
八年级物理上册4.7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七节经过透镜看世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有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理论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先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味。
2.加强先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构成科学的认识观。
【学习点津】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在军事、科技和消费中的重要运用。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求望远镜和显微镜是由透镜组成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用途。
在探求过程中用到了物理常用的研讨成绩的方法——类比法,类比法是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成绩说得更清楚明白,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阐明的那些抽象的、有形的、陌生的事物。
从而令人们对所要揭示的事物有一个更直接的、具体的、抽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
同学们在探求过程中应特别留意物理研讨成绩方法的学习。
【学习要点】1.望远镜(1)品种:①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②开普勒望远镜(2)望远镜=照相机+放大镜(3)作用:放大对远处物体的张角。
2.显微镜(1)光路图: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倒立”、放大、虚像第一次:倒立、缩小、实像第二次:“正立”、放大、虚像(2)显微镜=投影仪+放大镜(3)作用:观察巨大物体及物体精细结构。
3.显微镜和望远镜比较表:【基础验收】1.运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__原理相反,阐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_原理相反,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2.运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__原理相反,成______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_原理相反,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教学设计
2.作业完成后,请学生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书写规范。
3.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将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透镜成像知识掌握的程度。
-设计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情况。
4.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3.引导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与透镜相关的现象和经验,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讲授新知
1.透镜的基本概念:介绍透镜的定义,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讲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性质。
2.成像规律:详细讲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物体距离透镜的位置与成像的关系,成像的三种情况及其应用。
3.情感升华:强调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选择题:旨在检验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成像规律的掌握程度。
-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透镜成像知识,提高对透镜成像过程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透镜成像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透镜看世界_优秀教案
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将我们的望远镜的结构区分为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凸透镜,我们定义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凸透镜,我们定义为物镜。
学生回答自己了解到的望远镜的结构和组成元件。
三、望远镜制作。
在老师给的实验物品中,五分钟内开始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望远镜。要求制作出来的望远镜能够观测到老师在黑板上给予的字是什么字。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动手做望远镜”活动。
四、检测结果,
展示宇宙照片
请每一位小组派一位代表将自己小组所制作的望远镜在指定地点内进行检测。并回答。望远镜的光学图是怎样传播?最后展示用天文望远镜看见的外太空的图片。
(一)显微镜与望远镜的用途。
(二)结
八、观看视频
观看显微镜和望远镜看到的视频。
观影
通过透镜看世界
【教学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制作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制作望远镜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凹透镜、凸透镜、剪刀、胶布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故事导入。
首先一起回顾前面第四节学习的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像情况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播放当下最火热的游戏吃鸡中,操作者用狙击枪击打敌人的短视频。提出问题:操作者用了什么东西将原本看不见的地方击打?引入望远镜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透镜看世界》
学生已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简单应用,能熟练作出凸透镜成像的光路图,个别同学还问到用两个凸透镜放大物体会怎样的问题,可见同学们对此已有较浓的兴趣,这节课就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是由多个透镜组合而成的。
(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的实践过程。
(2)经历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
(3)初步学习逆向、类比的物理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宇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自然审美能力,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3)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观。
【教学重点】
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问题:用两个凸透镜观察物体,会有什么样的神奇效果呢?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2、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远处物体。
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配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2个,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1个。
每次使用两个透镜,一前一后,并调整透镜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物体,总结观察到的现象。
1两个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组合。
2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在前,20厘米的凸透镜在后。
3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在前,5厘米的凸透镜在后。
探究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指导,调节两透镜间的距离,透镜到眼的距离。
二、新课讲授
1、望远镜原理
(1)开普勒望远镜。
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焦距较长,使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放大,从而使我们看清远处的物体,光路如图所示。
答疑解惑
针对学生的疑问解答。
例如,有的同学会提出,为什么望远镜成的是缩小的像,而我们却看的更清楚了呢?这就需要讲解一下视角的问题,如图。
望远镜虽然没有把物体放大,但成的像离物体很近,增大了视角,所以感觉看到的物体放大了,变清楚了。
问题2:为什么我见到的望远镜看到的物体是正立的?
(2)伽利略式望远镜:
望远镜家族
展示各种望远镜图片
探究:用两个凸透镜观察近处的小物体。
将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焦距为20厘米的凸透镜作为目镜,调整两凸透镜间距,观察细小物体,如皮肤表面,纸张等,并将观察效果与单独用一个放大镜的效果对比。
2、显微镜原理
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焦距较短,,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物镜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从而使我们看清微小的物体,光路如图所示:
显微镜家族
图片展示各种显微镜
三、当堂练习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__________像。
四、当堂检测
1. 有关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
2.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 )
A.美观
B.观察太阳
C.可以会聚很多光
D.观察方便
3.显微镜下方常用一个小镜来做反光镜,这一小镜可能是( )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面镜
D.三棱镜
4.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当他逐渐远离镜子时,由于像对他的眼睛所造成的视角逐渐 ,所以产生一种“像在变小”的错觉,其实所成的像的大小。
五、课后作业
教科书后发展空间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