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堂,李清照婉约风姿

合集下载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

李清照体现婉约派特点的诗词摘要:一、李清照的婉约派特点1.情感细腻2.意境优美3.含蓄委婉二、李清照的诗词作品1.《如梦令》2.《声声慢》3.《点绛唇》4.《浣溪沙》5.《渔家傲》三、李清照婉约派诗词的艺术价值1.情感真挚2.文字优美3.深刻反映社会现实正文: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她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婉约派特点。

婉约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流派,主要特点是情感细腻、意境优美、含蓄委婉。

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她的诗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

《如梦令》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以梦境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怀念过去的心情。

词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表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词中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首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点绛唇》是李清照的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小令,词中写道:“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这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表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浣溪沙》是李清照的一首描写离别的小令,词中写道:“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这首词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渔家傲》是李清照的一首具有豪放派特点的词,词中写道:“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意境开阔,情感真挚,文字优美,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婉约派的特点。

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大观

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大观

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大观李清照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五/六年?(1151—5/6?)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

一、家人·弟子父:李格非,字文叔,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

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

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

后因列于党籍而被罢官。

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

生卒年无考,《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

”有一子一女。

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知书善文,有的学者推测是后者,在生下李清照后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续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继母。

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删定官。

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

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婆:郭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濮州知府、提点夔州刑狱郭概的女儿。

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时封岐国公,不久因病逝世。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

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

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

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

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

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祐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

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

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虽然李清照有着独特的个性,但是在封建礼教熏陶的文化氛围下,在丈夫出游之后,她仍然无可避免地成为一个深闺思妇的主角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李清照表达思念的诗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夏日绝句》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李清照《鹧鸪天·桂花》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李清照思念爱人的诗词有:《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清平乐·年年雪里》、《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李清照诗词的女性情怀1、纯真的淑女情怀上层士大夫家庭宽松的教育环境,书香世家之间的政治活动的目濡耳染,使李清照的视野广阔,气质高贵。

在当时的社会中,像李清照这样的贵族少女通常都是囿于闺房足不出户娴熟针锈女红,稍微有点知识的也仅限于在自家庭院里吟风弄月,伤春惜花。

但李清照是封建贵族淑女中的另类,她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常常走出闺阁感受大自然的清新气息,并留下了一些传颂千古歌咏大自然的佳作。

她既有性格开朗,心胸宽阔,俏皮可爱,天真活泼的一面:或者与女伴郊游欣赏风景;或者泛舟湖上,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或者在花园荡秋千,展现自己纯真的少女情怀。

又有感慨万千,愁情满怀的一面:她对一年四季春来秋去十分敏感,词中常见她因物兴怀,或悲或喜,或乐或愁,常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去描绘自然寄托情怀。

她的这些生活情趣和思想情操,都鲜明地反映在她的前期作品中。

在繁花似锦,充满活力的春天,天真烂漫的少女李清照会在春晨“露浓花瘦”的花园中独自荡秋千,直致“薄汗轻衣透”后才“起来慵整纤纤手”(《点绛唇》);黄昏,她又在“淡荡春光”“海燕未来”(《浣溪沙》)的时节跟女伴们快乐地斗百草嬉戏。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金石录后序》李清照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带有作者自传性的散文,介绍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

这是一篇风格清新、词采俊逸的佳作,它的特点主要在一个“真”字,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金石录》是本倾注了李清照夫妇毕生心血的巨著,因赵明诚自己生前已写了书的序文,列于书首,并请好友清河县刘跂写了后序,一般人们把刘跂的后序叫着《金石录刘序》,而李清照再作了这篇“序”,附于书后,故称“后序”。

李清照作《金石录后序》之时,夫赵明诚已亡六载。

李清照个人生活又几经曲折,其中夫死改嫁,结果遇人不淑,与丈夫共同收藏的文物不是失于战火,就是遇贼遇盗,存之无十之二、三。

故李清照回忆往事百感交集,情不能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后序”。

作品原文金石录后序(以瑞本为主要参照)(1)右金石录三十卷者何?(2)赵侯德父(3)所著书也。

取上自三代(4),下迄五季(5),钟、鼎、甗、鬲、盘、彝、尊、敦之款识(6),丰碑、大碣(7),显人、晦士之事迹(8),凡见于金石刻者二千卷,皆是正伪谬(9),去取褒贬,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皆载之,可谓多矣。

呜呼,自王播、元载之祸(10),书画与胡椒无异;长舆、元凯之病,钱癖与传癖何殊(11)。

名虽不同,其惑一也。

余建中辛巳(12),始归赵氏(13)。

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14),丞相时作吏部侍郎(15)。

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16)。

赵、李族寒,素贫俭。

每朔望谒告出(17),质衣,取半千钱(18),步入相国寺(19),市碑文果实归(20),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21)。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22),穷遐方绝域(23),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24)。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优秀17篇)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优秀17篇)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优秀1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优秀17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和视野,提高我们的写作思路和观点表达能力。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简介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公元1084年3月13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公元1155年5月12日)。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

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

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

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

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歌颂李清照的七律

歌颂李清照的七律

经典李清照诗词
1.《满庭芳·小阁藏春》
年代: 宋作者: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

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2.《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3.《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4.《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後,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了尽烛,不管黄昏。

5.《瑞》
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叹易安居士》 [扬州慢(姜体)[词林正韵]]

《叹易安居士》 [扬州慢(姜体)[词林正韵]]

《叹易安居士》[扬州慢(姜体)[词林正韵]]
展开全文
突变风云,鸳鸯飞散,归来堂里凄媛。

一南连一北,遥遥泪相牵。

弃金玉、匆匆北赶,惊闻夫讯、一片茫然。

立江边、高吟人杰,忧死前缘。

宝存人去,悔如何、惟泪轻弹。

雁孤落钱塘,身心歧误,恨斩魔藩。

叹此神聪才女,居然是、糊弄遮般。

上天非公矣,一生孤苦相缠。

注:1、突变风云,指金兵入侵,丈夫母亲病故;2、归来堂,指李清照夫妻二人在青州的小家。

3、惊闻夫讯,指丈夫弃城逃跑的不好消息;4、高吟人杰,是指,金兵再次南侵,他们不得不逃往江西避难。

行至乌江边时,李清照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面对浩荡江水,
抚今追昔,心潮翻涌,高声吟出了那首流传至今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赵明诚当时就站在李清照身后,听到妻子的诗句,他又愧又悔,难以自遣,从此更加郁郁寡欢,不久便含恨而终了。

5、身心歧误,指李清照的第二次婚姻受骗。

孤苦之中,经受不住男人甜言蜜语的纠缠,与张汝州误结连理。

后张汝州弄明白宝物甚少,便百般折磨其妻,李清照拼死求离,终于遂愿。

一个何等聪慧的才女,竟然被糊弄成这样,这不能不说是一大人生悲剧!。

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

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

一 1100年,宋朝的夏天有点热。

在城外的一栋大别墅中,一群文艺界的老男人在聚会。

他们围坐在一起,粗重的喘息声显示出气氛的紧张。

在热烈的目光中,一张白纸缓缓展开,露出了三个大字——《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所有人都愣住了,词还能这么写?尤其是“绿肥红瘦”这几个字,简直绝了!一个文艺前辈满脸苦笑:“这样的词,我一辈子都写不出来。

”其他人也一脸茫然,颓然地倒在椅子上,思考着人生。

这首词的作者叫李清照,当时才17岁,就把一大把文艺前辈“打”翻在地。

其实李清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点儿都不意外。

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

这样的书香门第,培养出来的女孩子怎么会差? 其他孩子在玩泥巴、过家家时,她在读书弹琴;同班同学遇到难题无处请教时,她出门左拐就是状元郎外公的家。

就连她交往的朋友也是腹有诗书的同辈,绝不会是胸无点墨的普罗大众。

她的名字也很有特色,出自王维的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合二为一,就是“清照”。

良好的家教和卓绝的基因,造就了惊艳绝伦的天才少女。

就在写出《如梦令》的两年前,李清照就已经崭露头角。

那时她15岁,父亲李格非拿着朋友张耒写的《读中兴颂碑》:“闺女,给你看看什么叫诗,好好学着点。

”李清照拿起来一看,觉得不太对劲:“如果不是唐玄宗荒唐误国,何用郭子仪中兴唐朝?为什么不追根溯源,寻找原因呢?”她提笔就对张叔叔的大作进行深刻批判: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你们不能只看到唐朝的中兴,而不管宋朝的奢靡啊。

一手“借古讽今”的绝活儿深得韩愈、苏轼的真传。

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温伯陵二 生活在宋朝的女子,没有选择追求者的机会,父母会帮她们办理好一切。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全词寥寥数语,句句含有深意,语言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和欢快的旋律,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的“沉醉”,并非真的醉态迷离,而是李清照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与投入。

她沉醉于溪亭日暮的美景,沉醉于与友人的欢聚时光,以至于忘记了归家的路。

这种沉醉,是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视,是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词人游玩尽兴后,乘舟而归,却误入荷花深处。

这里的“误入”,不是真正的迷失,而是对生活的无畏探索与随性而为。

她并不畏惧未知,反而享受这种探险的乐趣,展现了她的率真与活泼。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人急于从荷花深处划出,却惊起了滩头栖息的水鸟。

这一场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与诗意,也展现了词人惊慌失措后的兴奋与好奇。

《点绛唇·闺思》(宋)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赏析】春天即将过去,一场雨下过,花瓣落了一地,到处都散发着湿漉漉的感伤与无奈。

独守闺房的女子看着这般落寞光景,怎能不被勾起心中的凄楚?她幽幽地望着窗外,目送春天渐渐远去。

曾经的“归来堂”到处是他们夫妻二人携手相伴的身影:品茗酌酒,赏花望月,读书论诗,创作切磋,把玩藏品,其乐融融。

如今空留她与寂寞为伴。

《一剪梅》(宋)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首词是写李清照对远游丈夫赵明诚的相思。

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共度10年田园时光后,赵明诚被任命为莱州太守,两人一个青州,一个莱州。

李清照生平事迹简介

李清照生平事迹简介

李清照生平事迹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deed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evidence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李清照生平事迹简介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你了解李清照的哪些事迹?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李清照的婉约诗词

李清照的婉约诗词1.“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2.“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8.“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9.“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11.“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12.“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李清照《浣溪沙·闺情》1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6.“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17.“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18.“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19.“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20.“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浅析李清照词作的婉约气质

浅析李清照词作的婉约气质

浅析李清照词作的婉约气质李清照是南宋时期女词人代表,号易安居士。

她擅长写词,流传下来了多首杰出的宋词佳作。

早期的词多写的是闺中和相思,后期的词更多的是抒发对故国的忧思以及凄苦身世的感叹。

李清照是标准的婉约词人,她善于把自己真切的情感,借助词这一文学形式,表达得婉转柔美,蕴藉含蓄,这也就成了李清照词的主要特色[1]。

温婉含蓄是李清照词作最多的表达方式。

在她的经历中,生活环境都写在了自己的作品中,很多词句都让人联想起了她的遭遇。

比如在《武陵春》中“风住尘香花已尽”这句,一个“住”字,暗中透露着风雪已经接连着好几天了,好不容易才停下来的意思,她的心中也感觉到了轻松。

尘土中散发出香气,花也都凋谢了,是作者自然情感的流露,又有其对时光易逝的感叹,景物尚且如此又何况是人,美好的事物转眼变成云烟。

在《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直都被人们广为称道。

不要说秋风不让人感觉到伤神,西风卷起珠帘,这帘子里的人比黄花都要消瘦呀。

没有花容月貌,尽显面色憔悴、弱不禁风。

虽未将思念放置于字里行间,但人物内心的多愁善感都表露无疑[2]。

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为世人留下了她的独特风格。

她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她的语言独具特色,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便别开生面。

她还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李清照的语言清新素雅,加之她精通音律,使她的词声韵和谐,音韵流转[3]。

与她同时的王灼,在贬斥她时,也不得不承认她“自少年便有诗名。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可多得,若本朝妇女。

当推文采第一。

”如此评价也是很高。

李清照才华卓绝,品德高尚,然而一生道路曲折,遭遇不幸,晚景更加凄凉,的确是一个悲剧。

她的一生感情经历都概括在了词作之中,并著以婉约的气质独树一帜,她的才华和成就一直以来都得到世人的公认。

纵观李清照的词作,可发现她的作品中几乎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调,富有巧思的笔下,情感表现的真挚、文字温婉而又写实,才有了和南唐后主李煜齐名的才女李清照的称赞之名。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赏析李清照《浣溪沙》赏析导语:浣溪沙通过描写女子约会情景,表现作者的感情,欢快自然。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李清照《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赏析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这首词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朗。

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勒出她美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展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

“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精心地修饰妆点;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然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

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巧。

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达到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可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

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动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现自己秘密的悸栗。

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作者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摹写娇态,曲尽如画。

“眼波才动”更入趣。

后又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终于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李清照词两首》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醉花阴》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诗文内容;2.反复诵读,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3.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重点难点:1、体会借景抒情、以佳节美景反衬离愁别恨的抒情方式。

2、分析词中比喻、练字的艺术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

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

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后期)多悲叹身世,怀旧悼亡,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词风凄凉低沉,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重点]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重点]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字字血泪,力透纸背——李清照《声声慢》赏析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血写下的。

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

”清末民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曾以此语评价李煜曰:“后主之词以血书者也。

”我以为此语用以评价李清照后期词作,也是极为恰当的。

清照后期词作,感情深沉真挚,语言精纯质朴。

飘零之苦,身世之悲,丧夫之痛,亡国之恨种种情感交织萦绕在心间,令她欲罢不能、一吐为快。

可谓字字血泪,力透纸背!《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词的代表作,我们就试以此篇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怀着虔诚和敬仰的心情来领略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绝代风华,旷世才情。

长安空梦,人老健康,武陵人远,宝篆成空。

国破家亡,永失挚爱后,李清照独自一人飘泊异乡,心如止水,静寂如灰。

没有希望和憧憬,没有温暖和甜蜜。

每天生活在回忆中,唯有酒醉后和睡梦中心灵才会得到片刻安宁,梦回时又是撕心裂肺的痛楚和无计回避的思念。

一曲《声声慢》唱尽了清照心中的爱恨情仇、心酸血泪,荡气回肠、夺人魂魄!千古名篇直可与日月争辉,江山共娇。

清照《词论》曰:“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

”作为婉约词宗,清照词言情大多委婉含蓄,缠绵蕴藉。

而此词开篇却另辟蹊径,直抒胸臆,如挟天风海雨呼啸奔腾而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人因何寻觅,她又在寻觅什么呢?靖康之变以来,金人铁骑不仅踏破了北宋的万里河山,也踏碎了词人的幸福之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情如故。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孤雁儿》)词人太孤独寂寞,痛苦无助了,她想逃避这残酷无情的现实,去寻觅曾经拥有的幸福和美丽。

清照一生最惬意最幸福的时光是十年青州隐居。

青州十年,她和赵明诚淡泊名利,忧困不屈,比翼双飞,鹣鲽情深。

归来堂中,他们共迷金石,同醉诗文,烹茗煮酒,猜书斗茶;易安居内,他们心有灵犀,志趣相投,高山流水,相映成辉!可如今呢,哀哀孱嫠,海角天涯,风鬟霜鬓,憔悴凋零。

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哪些

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哪些

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哪些李清照的创作风格有哪些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创作风格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

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

《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

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她的《漱玉词》既男性亦为之惊叹。

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

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

《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

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

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关于李清照的景点

关于李清照的景点

关于李清照的景点说起与李清照有关的景点,那可就像是散落在时光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每一颗都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辉,吸引着无数人前去探寻。

我曾有幸前往济南的李清照纪念堂。

一走进那古色古香的庭院,仿佛就穿越回了宋朝,能感受到李清照曾经在这里的生活气息。

庭院里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有一棵古老的海棠树,枝繁叶茂。

我去的时候正值海棠花开的季节,那粉色的花朵簇拥在一起,像一群羞涩的少女在低语。

我站在树下,不禁想起李清照的那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我仿佛看到李清照就站在这海棠树下,手持书卷,眼神中透着淡淡的忧愁与才情。

她或许正为海棠花的开落而感叹时光的易逝,而我在这同一棵树下,也沉浸在对她诗词意境的遐想之中。

在纪念堂的展厅里,陈列着许多与李清照相关的文物和资料。

有她的诗词手稿的复制品,那一笔一划都仿佛带着她的情感温度。

我凑近仔细看,虽然有些字认不太全,但能想象到她在桌前挥毫泼墨的样子。

旁边还有一些古旧的器具,像精美的瓷盏、雕花的笔筒等,我想这些说不定就是李清照当年生活中的用品呢。

我看到一个小巧的香囊,做工精致,上面绣着细腻的花纹。

我好奇地拿起它,闻了闻,虽然岁月已经冲淡了它原本的香气,但我似乎还能闻到一丝淡淡的幽芳,就像李清照的诗词一样,即使历经千年,依然有着动人心弦的魅力。

从济南再到青州,那里有李清照曾经居住过的归来堂故址。

如今的归来堂已经经过了修缮,但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韵味。

走进院子,有一口古井,井口的石头已经被岁月磨得光滑。

我趴在井口向下看,井水幽深,映照着天空的影子。

我想李清照当年会不会也在这井边打水,或是在井边的石凳上坐着,构思她的诗词呢?院子里还有一间小屋,据说是李清照的书房。

我走进书房,里面摆放着简单的桌椅和书架。

我坐在椅子上,感受着那份宁静,仿佛能听到李清照轻轻诵读诗词的声音,那声音在这小小的房间里回荡,诉说着她的喜怒哀乐。

探寻这些与李清照有关的景点,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时空之旅。

每到一处,都能更深入地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她的喜怒哀乐、才情与风骨都融入在这些景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中。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的比较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的比较

李清照与朱淑真词的比较李丽娜内容提要李清照、朱淑真都是宋代著名的女作家,且都以词著称于世。

她们的诗词既有许多共同之特点,又各有千秋,堪称宋代词坛中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相映生辉。

本文主要从李清照及朱淑真自身的特点以及她们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来比较异同,揭示二者在词的创作上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关键词李清照,朱淑真,词,思想内容,艺术,比较一、二位作家相近的身世和才艺(一)她们的生活时代相近,都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都有着坎坷不幸的一生。

李清照生于北宋神宗元年7年(公元1084年),卒于绍兴25年(公元1155年)以后,大约生活了70多岁。

她是南渡前后的作家。

而对于朱淑真究竟是北宋人,还是南宋人,却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她是南宋人,大约活了50岁。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颇有文化氛围的封建士大夫的家庭,父母学识渊博,能诗善文。

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曾著有《洛阳名园记》,并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号称后四学士。

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擅长诗文。

李清照自幼便受到浓厚的文学艺术氛围的熏陶。

而朱淑真则出生于钱塘的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宦游浙西,家境富裕,家中庭院宽敞、雅丽,还有东园、西园、水阁、桂堂、依绿亭等,她常在期间玩赏,还屡屡用诗词吟咏诸景。

据记载朱淑贞的父亲也是位读书人,她从小也受过良好的教育。

相近的家庭环境和文化熏陶,为她们走上文学道路产生了积极影响。

李清照的婚姻应该说是幸福的,她18岁与长她3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二人意趣相投,一起吟诗酬唱,婚后十分幸福。

靖康之难后,他们夫妇随着朝廷一起逃难,丧失了大部分珍藏的金石书画。

在建炎三年,赵明诚又得病去世。

这一切都给她以巨大的打击。

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磨难。

绍兴二年,她又嫁给了张汝舟。

暮年她在贫困漂泊中度过,晚年更加凄惨。

而朱淑真的一生也是悲苦的。

她遵从“父母之命”结婚嫁人,她的丈夫原本市井出身,后来读书,曾做过小官。

朱淑真曾随其夫到过扬州、湖南等地,途中作有《江上阻风》、《舟行即事七首》等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来堂,李清照婉约风姿
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

走出三贤祠,跨过南阳河,沿着洋溪湖岸信步前行,李清照纪念祠进入眼帘。

这处名人祠园采取“园中园”的建筑布局:大园为范公亭公园;中园独立成院,依河傍崖,粉墙环绕,亭廊楼错落点缀。

小园便是李清照故居,一处古色古香的宋代风格院落,内有归来堂、人杰亭、生平展室、名作词廊等等。

中园正门有当代文人臧克家题写的匾额,院内有顺河楼。

相传,当年李清照在青州居住的时候,曾经在这个顺河楼里赋诗、作词。

顺河楼多次重建,现在是一座亮窗出厦、三单层的建筑,顺河而建,高踞河岸,不是楼而似楼,故而得名。

坐顺河楼内,一杯香茗,凭窗遐思,看眼前之美景,想古人之悠悠,确实为寄托情思的好去处。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祖籍章丘,生于东平,幼年随父寓居汴梁。

其丈夫赵明诚,祖籍密州,生于青州,是当时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

赵明诚21岁在太学读书时,与李清照结婚,此时李清照18岁。

后父亲去世,遭奸臣京诬陷,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从此“屏居乡里”,专心金石研究和创作,共同在青州居住10年。

后赵明诚出任莱、淄知州,李清照或在任所,或居青州。

前后大约又是10年的时间。

宁静的青州,没有了京城尔虞我诈的宦海风波,就像一个世外桃源。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二人在青州度过了一生中最为美好幸福的时光。

李清照非常羡慕的归隐生活,就借用《归去来兮辞》以及其中的“审容膝之易安”句,将厅堂取名“归来堂”,居室称为“易安室”,并自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晚年所作《金石录后序》,无限眷念地记述了在青州的生活剪影,是饱情感写就的文章。

文章记载,李清照夫妇省吃俭用,醉心于金石书画的'收集与整理,每每得到珍贵的书籍、字画、鼎之类,鉴定分、欣赏玩味常常废寝忘食、彻夜达旦,到了痴迷的程度。

李清照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学者和家。

她精于考古、鉴赏,又能诗、能词、能文、能书、能画。

不过,她主要以词作著称,而词作又以婉约见长。

她的词“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不刻意追求雕琢、修饰,只求明白如话、直抒胸意,用语流转如珠,极富美感,被后人称之为“易安体”,是宋词婉约派的典型代表。

归来堂前,有后人题写的联:“红雨飞愁,千秋绝唱消魂句;黄花比瘦,一卷高歌漱玉词。

”这正是李清照婉约词风的高度括。

李清照诗词创作颇丰,但适值战乱,因而流传下来的不多。

现存词作仅60首,且创作年代多不可考。

从词作的内容和风格分,约有一半是屏居青州时所创作。

这些词作中,最为突出的是热爱青州的感情流露。

刚到青州不久,即作词《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来到青州,远离京城喧,女词人对生活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春天来了,梅花乍开未开,泡一瓯春茶,与花影淡月相伴,青州的春天应当格外珍惜。

李清照性格开朗,感情真挚,既钟情山水,也珍视同丈夫的爱情。

屏居青州期间,赵明诚数次出游访古、搜集文物。

小别轻分激发词人的无限情思,写下了许多炙人口的“闺思”佳作。

宣和二年(1120年),赵明诚被朝廷起用,赴莱州为官,只身上任,留李清照独自一人在青州生活。

夫妻长期分局,孤独愁绪常常袭来,李清照创作了炙人口的《》:
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可以想象,独自一人泛舟,词人诉说自己想念丈夫,也推想丈夫正在思念自己;眉头舒展,心情刚刚平静;更加深沉的思绪又压上心头;两地之思、两情相恋是那样铭心刻骨,无法排遣。

但是,每当人们读着这些流转如珠的词句,不仅要问:一代词雄李清照,难道仅仅是相思闺怨,是叹梅咏菊,是双溪舴艋舟载不动的许多愁?伟大的女词人,到底你心系何处、梦在何方?
你清纯活泼,性情开朗。

溪亭日暮,良辰美景,对酒当歌,兴致勃勃,以至沉醉不知归路,多么明亮的一片心境!
你乐观自信,胸襟开阔。

在归来堂与夫君比试记忆力赌喝茶,总是你赢,爽朗大笑,以至茶水都倾覆怀中,生活是这样富有韵律!
你博览群书,多才多艺。

指陈时政,“炙手可热心可寒”,对官场冷暖有着透彻的领悟;指点文坛,品次文人的得失成败,往往一语中的!
其实,李清照有着她那个时代别人望不可及的政治理想和艺术追求。

请细细品读那首《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为何这首词别具一格,一扫女词人的婉约凄清,有苏东坡、辛弃疾的豪放情、英雄气?——然回首,人们懂了,诗词言志,这词,抒发着女词人的情怀与志向。

海天辽阔,水雾迷茫,晓破云卷,飞涛叠浪,银汉迢迢,星光闪闪,时光流逝,宇宙无。

天帝在诘问词人,词人也在拷问自己: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于是,女词人想起了而行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想起了不懈追求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想起了苏东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想起了翼垂青天、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鲲鹏;想起了司马迁描绘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那里,黄金为殿,白玉为堂,仙乐飘渺,风光无限,那里,可以寄托你浪漫的情怀,那里,是词人美梦的归宿!
李清照在青州的词作,虽然多数还是离情、相思的传统主题,但却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以往的词人如李煜、柳永等,都是以男性作家写女性生活,描写男欢女爱、离情别绪,多从妇女的外貌上刻画体态、睡容、愁眉、泪眼。

李清照摆脱了庸俗气味,以自己直接的生活为基础,描写对生活、对自然的喜爱,抒发对丈夫、对亲人的真挚感情。

从此,诗词这一文学体裁才算真正有了严肃的、深刻的妇女内心世界的描绘。

青州的生活如此美好,词人的创作达到巅峰,可是,国家的重大变故让李清照走上了颠沛流离的坎坷道路。

北宋王朝重文轻武、积弱积贫,金兵南下,很快败亡。

靖康之变后,丈夫赵明诚只身从淄州南下江宁。

此时,李清照单身留在淄州,看着满屋的金石书画,心急如焚,“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只好选取贵重者,携带南下。

而“青州故第,尚锁书册什物,用屋十余间,……金人陷青州,凡所谓十余屋者,已皆为煨烬矣。

”倾心所爱,多年积累,一朝化为灰烬,李清照的痛惜之情可想而知。

国破家亡,李清照悲愤之至,对朝廷苟且偷安十分愤怒,写下一首千古绝唱:“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致组合,而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

一贯以婉约词调诉诸细腻感情的李清照,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追思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英雄豪气力透纸背。

李清照纪念祠院落东北角有“人杰亭”,著名书法家武中奇书写这首名作,草书飞扬,一气呵成,气势,笔意苍劲,力拔千钧。

李清照南渡不久,赵明诚暴病身亡。

此后,便开始了20余年的流亡生活。

她颠沛流离,冷清凄苦,历尽磨难,所携带的金石书画也大多散失。

但她始终忠实于对丈夫的感情,以坚韧的毅力,编辑完成赵明诚的《金石录》,付诸印行,传之后世。

苦难之中,李清照是那样怀念在青州的美好生活。

在《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诗》中说到:“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

……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州一抔土。


故土沦亡,女词人无时不在感伤中;东州即青州,无时不在女词人的梦中!归来吧,绝代词人李清照,这里,南阳河畔,顺河楼前,有你喜欢的江梅和金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