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历年中考鉴赏试题

合集下载

李清照古诗词全国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4篇)

李清照古诗词全国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4篇)

李清照古诗词全国中考试题及答案汇编(4篇)一、李清照《武陵春》阅读练习及答案(新疆乌鲁木齐市2017年中考题)9.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A.词的上片由景及事及情,先写晚春之景,而后写词人面对花尽春去之景,无心梳洗打扮的心绪,表现了词人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内心的感伤。

B.上片后两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和程度,将词人的满腹辛酸表现得细腻深刻,这种深重的愁绪,不能触碰,还未诉说,词人便已泪水涌流。

C.词作下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两句,用语新奇,说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练船都载不动,将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具体真切。

D.下片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刹那间的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得委婉而含蓄,堪称描摹愁苦情思的典范。

答案:9.D二、李清照《摊破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题)摊破浣溪沙①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

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

③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①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__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和______。

(3分,每空1分)②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3分)答:答案:11.(6分)①比喻、颜色、叶子(3分,每空1分,如果学生进一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

)②”来形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3分,答出“对比”或“反衬”1分,答出桂花清雅不俗,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答出词人的情感得1分)三、李清照《菩萨蛮》阅读练习及答案(江苏省无锡市2017年中考题)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

如梦令李清照答案如梦令李清照答案《如梦令》是词牌名,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原文阅读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李清照题目一: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2 。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如梦令李清照题目二: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讲解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

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练习题:如梦令,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_______居士。

【答案】易安【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李清照有关的文学常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3.下列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梦令”意思是青春如梦般易逝。

B.“雨疏风骤”的天气让人难以入睡。

C.“卷帘人”说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

D.“绿肥红瘦”四字精绝而为人称道。

【答案】D 【解析】 A“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B“浓睡”说明选项“难以入睡”错。

C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
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侍女的意思是海棠花还是像昨天未下雨之前那样繁盛。

所以选项“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理解错误。

如梦令阅读答案

如梦令阅读答案

如梦令阅读答案如梦令阅读答案篇一:如梦令(6分)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2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三)私心19.(5分) ①就②比作③可是,但是④这,这样⑤说,称20.(4分) ①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2分) (关键词“或”“公” 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 ②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2分)。

(关键词“疾”“省视”“竟夕”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21. (3分) 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四) 如梦令22.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3.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如梦令阅读答案篇二:《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知多少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____。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曲调即____《如梦令》是____,这两首词都是按照同一个曲调来写的。

2、李清照(1084——约1155),号___,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__代女词人。

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给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现传____。

二、请比较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三、默写《如梦令》两首。

四、收集李清照后期作品,如《声声慢》等。

附答案:一、文学常识:1、长短句“词牌”词牌名2、易安居士宋《漱玉词》二、比较异同同: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

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从语言上说,都擅长白描,善用口语。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8.两首词都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请你根据词作内容分别为两首词起个题目。

79.两首词的基调都是轻松的、愉悦的,请分别概括其情感。

80.两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何不同?【答案】78.示例:采桑子•西湖如梦令•泛舟79.第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第二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事的沉醉眷恋。

80.①《采桑子》以写景为主,描绘了绿水、芳草、笙歌、水面、沙禽等西湖特有的景色;《如梦令》以叙事为主,记录了诗人驾舟郊游的美好往事。

②《采桑子》以细腻的描写见长,绿水弯弯曲曲,长堤长满芳草,笙歌隐隐约约。

光滑如镜的水面,掠岸而飞的水鸟,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而又生机盎然的西湖图画。

《如梦令》以质朴的白描见长,仿佛在叙写一个短小而充满意趣的故事。

“沉醉”“兴尽”“回舟”“误入”“争渡”“惊起”等动词的运用,让整首词充满画面感。

③《采桑子》的情感从头至尾是对西湖美景的欣赏和赞叹;而《如梦令》中主人公的情绪是变化的,从沉醉于山水美景到兴尽而归,然后是迷失道路的慌乱,惊起一群水鸟振翅而飞的惊愕,最后是对这个小意外的惊喜。

感情是层层变化、逐层推进的。

④从表现手法上看,《采桑子》采用多感官结合的手法,让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无风水面琉璃滑”采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表现出水面的平静和澄澈。

《如梦令》采用反复的修辞,表现出诗人因迷路而误入藕花丛中的慌乱,为后面“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作了铺垫。

【解析】78.本题考查拟写题目。

结合《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等内容可知,采桑子一词描写的是词人划着小船在西湖欣赏西湖迷人自然风光的情景,全词紧紧围绕作者西湖所见展开描写,因此可拟题为:采桑子·西湖。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原词阅读】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试题】(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 ”;“肥”、“瘦”分别形容“ ”。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

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仿写示例:如梦令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

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

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试题答案】(1)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叶和花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5)如:“昨晚发烧呕吐,今早舌干口苦。

“咳嗽,咳嗽,高烧不退依旧”等,不要求平仄、用词的严谨,只要与被仿句字数相等,意思完整、通顺连贯、押韵即可。

如果仿句意思前后不相干,给1分。

【原词赏析】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

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

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主旨、情感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3.请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②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4.请赏析“误入藕花深处”的表达效果。

答:①“误入”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

要在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今天不知不觉地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

②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因为这首词是追忆少时游玩的情形。

5.说说“争渡,争渡”的表达作用。

答:“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突出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7.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这首小词用白描的手法,静中有动;用词简练,语言平淡朴实,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如梦令古诗鉴赏附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梦令(6分)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2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2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三)私心19.(5分) ①就②比作③可是,但是④这,这样⑤说,称20.(4分) ①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2分) (关键词“或”“公” 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 ②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2分)。

(关键词“疾”“省视”“竟夕”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扣完为止。

)21. (3分) 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自律,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

)(四) 如梦令22.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3.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李清照《如梦令》诗歌鉴赏如梦令作者:李清照【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及注释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注释(1)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5)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中考阅读经典赏析试题(共11题)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译文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2.主旨、情感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追叙一次夏日郊游的欢乐情景,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3.请赏析“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表达作用。

答:①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②一个“常”字,表明这件往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醉”是醉得很深的意思,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4.请赏析“误入藕花深处”的表达效果。

答:①“误入”把诗人酒眼朦胧醉的憨态全部写出来,如行云流水,流畅自然,毫无雕凿痕迹。

要在平时船划入藕花深处,要出多大的劲呀,今天不知不觉地撞进来了,这里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待。

②照应开头的“常记”(长久记忆),因为这首词是追忆少时游玩的情形。

5.说说“争渡,争渡”的表达作用。

答:“争渡”,这里是“怎么划出去”的意思,运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突出了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急心情。

6.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答: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7. 说说“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答:“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答:这首小词用白描的手法,静中有动;用词简练,语言平淡朴实,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关于如梦令的阅读及答案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注,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注】卷帘人:站在窗口卷帘子的侍女。

一:1、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2.词中绿肥红瘦指的是。

3.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意近即可)3.应用了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意思表达清楚即可)二:1.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2.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1.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风雨情态各1分)2 .B3.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4.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

(意思表达清楚即可)(5)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6)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阅读练习二(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

(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肥、瘦分别形容。

(3)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5)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

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如梦令词李清照阅读答案「篇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 “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知道吗?”赏析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自其诞生日起至今,历来为人称赏,论者甚多,今又拈出,实有班门弄斧之嫌。

惜花伤春确为此首小词透辟出来的情愫,也为历来论者所共道。

文人伤春,自古而然。

唐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乃妇孺皆知,童叟能诵的千古名篇。

词学家唐圭璋将此篇小令与《春晓》比较说:“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炼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

初中宋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宋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初中宋词赏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下一句是“浓睡不消残酒”。

2.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把酒问青天”。

3.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下一句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首词是李清照的作品?
A. 《念奴娇·赤壁怀古》
B. 《如梦令》
C. 《水调歌头》
D. 《青玉案·元夕》
答案:B
2. 《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亲人的思念
B. 对友人的祝愿
C. 对爱情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A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词表达了词人在热闹的元宵夜市中,对心爱之人的深切思
念和寻觅。

词人通过“千百度”的反复寻觅,展现了对情感的执着和
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 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所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答案:这句词蕴含的哲理是人生的无常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苏轼通
过提问“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与亲人共
度美好时光的渴望。

四、赏析题
请赏析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意境。

答案:这句词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通过“雨疏风骤”形象地
表现了风雨的猛烈和无情。

词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和
凄凉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43如梦令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

43如梦令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

43如梦令诗词鉴赏中考作业和答案版P161 1 43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选自《漱玉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指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本词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伤春、惜花的细腻感情。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中考2011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词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二模2016浦东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疏风骤”是这首词叙事、抒情的背景。

B.“试”刻画了词人心系花事不忍见花落的心理。

C.“知否,知否”是词人对卷帘人说“海棠依旧”的嗔怪。

D.词中的“却道”与“却道天凉好个秋”中的“却道”语境义相同。

二模2017闵行【甲】《如梦令》【乙】《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如梦令》的作者是。

“瘦”在词中的意思是。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如梦令”和“四块玉”是词牌名,《别情》是题目。

B.“绿肥红瘦”和“杨花雪”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知否”和“人去也”都表达了对对方的批评和责怪。

D.这两首作品都抒写了女子心中细腻、真切、感伤之情。

二模2017黄浦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心理。

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题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

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只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3)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4)“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酣睡。

2.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答:写出了春天晚上,雨点疏落,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
3.这首小令用精练的语言写了一段对话。

其中“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请作简要赏析。

答:意思是叶子肥大了,花儿更稀少了。

绿肥红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指代叶子,红指代花儿。

作者精心地选择这两个色彩对比鲜明的词语,强化了春末夏初的景色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4.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作者采用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写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伤感之情。

5.“不消”在词中的意义是什么?
答:“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6.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关切与憧憬美好事物,无忧无虑的情怀。

7.“绿肥红瘦”妙语天成,为文坛之绝唱。

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

答:“绿”“红”:用颜色来借代海棠的叶和花,“肥”“瘦”:用拟人描绘雨后海棠的花叶形态。

有创意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

8.在细雨潇潇,风湿猛烈的暮春季节,词人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词人会产生这样的心情?答:苦闷伤感;以花自喻,由花的凋零联想到自己的青春易逝。

9.这首词通过对爱花惜花行为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词人的怎样情怀?
答: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既有爱花惜花的情感,又有对春光流逝的眷恋和红颜易老的感伤。

10.诗人爱花惜花的行为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试问“卷帘人”。

11.理解性背诵。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运用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句子是:
12.选择题。

(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2)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