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张世君)典藏版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叙事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本书描绘了清朝时期某个富豪家族的生活和命运,以及人性的种种弱点和美好。
本书在文学叙事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技巧,下面介绍几个关键点。
一、精细刻画人物形象作者曹雪芹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非常精细,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性格特点,生动而形象。
如贾宝玉,懵懂幼稚,敏感多情;林黛玉,娇媚灵动,才情过人;王熙凤,精明干练,心狠手辣。
通过对人物的刻画,作者成功地将社会中各类人物的性情、行为透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二、巧妙运用象征手法在叙事中,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用紫砂壶、贴花匾、葫芦等物品,把生动的情节、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贾宝玉送花给林黛玉的那个紫砂壶,象征着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而林黛玉踏碎的贴花匾则象征着她对世俗虚荣和婚姻束缚的反抗,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锻炼细腻的情感描写能力《红楼梦》里的情感描写非常细腻动人,通篇充斥着丰富的感情色彩。
如宝玉的“香雾空濛”、“催花急雨”,林黛玉的“梦幻泼墨”,这些描写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情感的掌握和理解,更让我们产生共鸣。
四、充分利用场景渲染气氛场景是小说叙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它不仅能够为故事情节提供背景,还可以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推进故事的发展。
而《红楼梦》中,场景则更是似真似幻,虚实交融。
比如北静王府的区别于花园别墅的排场,鸳鸯枕旁的小品文,这些场景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极大地推进了情节的发展。
总之,《红楼梦》在叙事艺术方面是值得学习的典范,它细腻地刻画人物、运用象征手法、描写情感、渲染场景,都达到了一种高水平的艺术境界,让人们非常难忘。
而对于我们创作小说来说,需要认真研究《红楼梦》的叙事技巧,从中吸取营养,以便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一,《红楼梦》既是一部文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空间艺术的杰作。
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虚实相生,神韵自然,传达出极其独特的美学情趣,打造出了一份充满张力和情感震撼的空间艺术之美。
下面,我将从画面构图、景观营造、氛围渲染等方面展开阐述。
印象深刻的,首先就是作品中的封建贵族府第。
大门前高挂的镂空铜环,豪华的石雕浮雕,彩绘与白玉的相映成趣,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中还描述了众多庭园、宫殿和广场等空间,各自蕴含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比如,颐和园中的真草围屏,以其别具一格的造型和独特的材质感,营造出了一份自然与美的绝佳平衡。
此外,内府中还有唐婆婆常去之处——舍弟江宅,这里布置简单却充满了日式情调。
在空间上,《红楼梦》最为成功的便是利用形象化的空间孪生来表达人物的内在世界和心理活动。
画面中的虚实相生,衍生出了大量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艺术形态,比如大观园的竹林、黛玉所居住的贾母府、沁芳桥等等,都体现了不同的美学元素。
大观园,这座由贾母建造的庭园,因为泥金灰泥、石雕、壁画等艺术手法的大量应用,使其成为真正的文化盛宴。
而若从人物关系来看,大观园也是红楼梦的情感核心,极具象征意义。
除此之外,作品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生动、动感、有场景感的情境。
这种情境反映在喜剧式的场景转变上,如道士、方丈等长串相互转换的布景构筑,都表达出一种非常丰富、瑰丽的生活气息。
比如,第二十二回的介绍,就有‘秦钟如意只园深,趣深闲隐亦佳寻’这样的段落。
作品中还大量运用万花筒般的摆动和旋转,让观众视觉效果实现最大程度的创新。
而菊花台边两行韵字、石兽、揭匾、回廊用色张扬,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红楼梦》这部融合了文学、艺术和历史元素、故事情节清新有趣,又生动地表达了传统文化精髓的经典之作,作品中的空间艺术更是色彩斑斓、形态多变,让观众沉浸在其中一种优美的空间情境中,极具审美价值。
除了画面构图、景观营造和氛围渲染外,《红楼梦》还通过对空间的呈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特征。
浅谈《红楼梦》的叙事风格
浅谈《红楼梦》的叙事风格摘要:《红楼梦》的叙事者显隐有别、叙事空间以建筑架构故事、叙事逻辑循环往复、叙事结构三线并进,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叙事艺术。
关键词:叙事者;叙事空间;叙事逻辑一部叙事作品是由作者、叙述者、故事、叙事话语、叙事模式、叙事接受者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叙事学理论也因此可以分为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几个层面:一是作者、叙述者和故事;二是叙事话语层面,包括叙事模式、叙事时间等因素;三是故事的层面,它包括叙事逻辑、角色模式、叙事结构等因素。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
其故事具有独特的讲述风格,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三个层面来解析这部小说的叙事艺术。
一、叙述者叙述者是作者虚拟出来的一个人物,他说的话不一定就是作者要说的话。
具体到《红楼梦》这部小说,它在叙述形式上有一个明显特点――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创作。
在《红楼梦》中,石头是叙述者的身份,但是这位叙述者所叙之事可以是他亲见亲历;也可以是他间接所闻。
因此,许多事件尽管石头在场,但他仍能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叙述。
而且,石头作为叙述者,拥有叙述的主动权;采用呈现式的叙述方式――尽量让人物自己登场亮相,或者干脆把许多功能转让给小说中的人物。
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几处比较隐蔽的叙述功能。
首先是对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作公开的阐释或评论。
如第五回开头的一段一轮:“第四回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
”其次,沿用话本小说说书人的习惯用语和回前、会后诗。
《红楼梦》中常用的说书人习惯用语有这样几个:却说、且说、如今且说、后回再见、暂且无话,欲明后事、且见下回等等。
再次,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概述。
一般追述前事时,常用“原来”如何如何。
如第七回“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
第九回“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
后一种情况,在叙事学中称为“二度叙事”。
二度叙事又分为“自叙”与“他叙”两种。
《红楼梦》空间叙事的分节
作者: 张世君
作者机构: 暨南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6-44页
主题词: 空间叙事;分节
摘要: 分节 (articulation)是 6 0年代以来视觉艺术和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中介概念,我们把它移植到小说空间叙事中来使用 ,以期使它成为与空间叙事相适应的一个新概念。
分节具有很强的空间感 ,它的含义包括连接点、关节点 ,最大特点是分中有连 ,连中有分。
《红楼梦》的空间叙述有很突出的分节现象。
共时性空间描述的分节是对历时性叙事的分节 ,有如电影的剪辑切割。
分节的叙事功能是扩大空间描写的张力 ,延宕、推动情节的发展。
分节的形式多种多样,当一个场景的描述完成时 ,作者安排一个场外人插入进来打断正在进行中的叙事 ,使叙事转入其他场景的描述。
【谈《红楼梦》的叙述视角】红楼梦的叙述视角
【谈《红楼梦》的叙述视角】红楼梦的叙述视角《红楼梦》采用了流动视角,从全知到限知,又由限知到全知使观察者的角度在不同人物之间进行转换,取得了形神兼备的效果。
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叙事张力和审美效果。
作品通过恰当调节作者与叙事者的距离、精心安排视角的流动和巧妙运用双重复合视角,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叙事结构更加巧妙。
一.《红楼梦》中的全知视角叙事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古典白话小说的叙事大都采用全知视角,作者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故事,而说书人虽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也并不参加故事的全过程,却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可以洞察一切。
《红楼梦》的叙述者是石头,就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作者选择全知的叙事视角是与它所叙述的对象相适应的。
《红楼梦》描写的是一个封建家族的兴衰的历史,这个家族的内外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联系,从皇公贵族到男仆丫环,上下不下数百人,可以说是当时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因此,就它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时间的夸度来说,都不可能是现实中某一个实在的人所能感知了解和经历的。
而《红楼梦》采用石头的全知视角,在审美上的新创造更突出地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
全知的视角运用,不仅可以充分地描述人物的外在活动,而且由于叙述人能自由地出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活动,人物内心最隐蔽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都能被揭示出来。
我们先来看看第二十九回是怎样运用全知视角叙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活动的。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
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
因你也将真心真意隐瞒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
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
即如此刻,宝玉的内心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
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鲁迅先生凭借着自己的艺术感悟力,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遗憾的是他没有展开阐释,但我们可以意会到:“打破”是不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是主动冲破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束缚,但并不意味着它与传统的决裂。相反,更重要的则是如何认识创新?
一、以大观小:以无限的尘外时空关照有限的尘世时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以虚涵实;以虚化的背景时空容涵实在的具体时空;
——李庆信.论《红楼梦》的叙事时空建构[J].社会科学研究.1994,(3):85—91.
所有属于叙事艺术的作品都有一个叙事人。……这就意味着,对于叙事艺术来说,叙事人从来就不是作者,无论人们知道与否,叙事人只是一个作者创造并接受了的角色。
——[德国]沃尔夫冈·凯瑟.《谁是小说叙事人?》[A].王泰来等编译.《叙事美学》[C].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111.
在话本小说中,由说书人充当叙述者,小说的故事由说书人直接讲述给拟想听众(看官),说书人充当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对事件进行干预和控制,以后的拟话本和章回体小说,大都遵循这一模式。这一体制在一定时期对中国小说的发展和普及起过作用,也出现过一批优秀作品。但这种程式化的模式制约着作家进行个性化的书写,也不利于中国小说形式向高层次发展,因此作者与叙述者的分离是必然的。与说书人叙事的直接交流相比,叙述者叙事在作者与叙述接收者之间增加了一个叙述者作为中间环节,保持了一定的审美距离,叙述者的存在避免了作者的直接介入,也更有利于叙事本身的艺术化。它们两者之间的对比大致如下:
——齐裕火昆. . 《红楼梦》的叙事艺术[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10.
《红楼梦》作为一部融写实与写意、现实与神话、诗情与哲理于一炉的伟大小说,其叙事的时空建构既深深扎根于现实世界,又大胆超越了具体现实;既以经验世界与外部世界为基础,又延伸到超验世界、梦幻世界与心理世界。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论《红楼梦》的叙事艺术杜亚男《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是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亦是一部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在《红楼梦》中的事件、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是叙事文学的典型,文中运用了视角转换的叙事手法,在全知视角和限制性人物视角之间转换,使读者更加直接地了解人物的心灵,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
同时,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叙事模式有其独到之处,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思维模式在文中皆有运用。
关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更为典型,关于王熙凤的出场妇孺皆知,传神的肖像描写,细致的服饰描写,以及耐人寻味的语言描写,使读者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印象十分深刻。
此外,《红楼梦》采用整体性的宏观叙事结构,是以大时空总揽小时空的时间框架。
下文将主要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关于叙事视角的转变及应用、《红楼梦》的叙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叙事艺术、由小到大的叙事手法及其空间叙事特点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全知性叙事视角和限制性叙事视角的运用(一)限制性叙事视角还有第六十一回的玫瑰露事件,通过不同人物之口叙述出来。
同时,限制性视角也体现在人物描写中,对于贾宝玉的描写,先是借冷子兴之口对他的出生做介绍,后又通过林黛玉的视角来反映宝玉形象,后来又写香菱、平儿晴雯她们眼中的宝玉。
通过多个人物的不同视角来描绘宝玉的完整形象。
(二)全知性视角在《红楼梦》中,叙述者石头是一个全知视角叙述者。
尤其在人物心理方面,像第二十九回,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心理活动。
当时宝玉心想:“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
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
”黛玉心里想的是:“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
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文中有大量篇幅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猜疑,相互试探。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小说空间艺术的特点与架构:建筑图景是《红楼梦》空间艺术的基本层次,它是空间叙事中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指贾府四合院和大观园园林空间布局。
曹雪芹勾勒出的建筑图景,建立了整个小说叙事的空间架构,建筑成为小说叙事的空间架构。
第一讲一、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双眼睛荣国府的建筑分为三路,西边贾母院,中间贾政院,东边贾赦院。
黛玉见过贾母后,从大门出来,经过贾政院才进入贾赦院,然后又折回来进了贾政院。
i黛玉眼里的建筑理念:建筑布局的等级观(黛玉对室内陈设座位有一系列等级反应共时性的空间描绘:通过外戚林黛玉的眼睛描绘出贾府的状貌。
二、贾政巡览大观园的一双眼睛贾政的视角;认识大观园的布局贾政的建筑理念:文人学士的审美观(人与自然高度协调)个游园中的园林时间与园林空间:园林时间的突出特点是运动性和流逝性:园林空间的突出特点是流动性和多变性。
人间世外桃源的隐喻预成叙事的空间结构三、刘姥姥游大观园的一双眼睛刘姥姥游大观园表现园林的活泼生气刘姥姥眼里的建筑理念: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四、园林建筑的空间结构三次游览建构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坐标系:园林建筑是小说空间叙事最基本的实体空间坐标系建筑对小说叙事结构的改变:园林建筑个在《红楼梦》叙事中改变了时间对结构的唯一的权威的影响,也参与到对结构的建构中。
五、文本与世界;《红楼梦》建筑空间与历史文化空间的关系。
以木建筑为主,以自然生灭为定律的建筑理念第二讲1、以方位符号建庭院建筑的空间布局:如,东西向排列,坐北朝南方位词的能指与所指:表达的空间含义(绝对方位词、相对方位词,进出词语)贾政巡院注意点:主要使用相对方位词和指代词刘姥姥游园注意点:主要使用进出词语2、庭院方位表现的宗法家庭制度尚左尊东表现的饮食秩序二、庭院叙事的园林视点1、庭院建筑平面空间观念的园林视点;园林描写的平面构图,园林玩乐的平面构图,脂砚斋评点的读画眼光:展示读者的阅读空间,读画的体验中国画点叶法:三五聚散法(场景描写的空间造型)文本与读者:脂砚斋评点的启发1、要以空间的眼光去逼视文学描写的空间图像,想象文学描写的空间构图2、调动我们所有的知识结构去欣赏文学,多一门知识,就多一重欣赏的天地。
百家讲坛目录(完整版)(2002年)
9月20日 欧美小说的情节演化模式(下) 张世君
9月23日 关于教育的对话 王梓坤柯惠新
9月24日 关于语言的对话 止庵刘宏
9月25日 《在文学馆听讲座》(十一)从希腊雅典看城市保护与发展 虞河岳
9月26日 关于艺术的对话 刘心武张颐武
9月27日 关于生活的对话 张维迎冯仑
4月1日 全球变化与生态环境 李文华
4月2日 我国信息材料的机遇 沈家骢
4月3日 市场经济中的数学 史树忠
4月4日 温故知新话几何 姜伯驹
4月5日 现代性与中国文化发展走向 王岳川
4月8日 中国昆虫研究现状 李利珍
4月9日 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张文军
4月10日 谈绝句的欣赏与创作 陶文鹏
8月22日 漫谈元代藏族的历史与文化 陈庆英
8月23日 力学与现代生活 丁光宏
8月26日 宇宙中的黑洞 何香涛
8月27日 膜的新奇世界 霍金
8月28日 《在文学馆听讲座》(七)古希腊神话的现代性(下) 徐葆耕
8月29日 新世纪的中国公路建设 凤懋润
8月30日 《百家半月谈》(四)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 陈力、张泽群
4月11日 论王国维词 叶嘉莹
4月12日 当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袁正光
4月15日 航空是我国高科技的战略产业 陈一坚
4月16日 人格角色与人际沟通 王家瑾
4月17日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及文学的进步 刘建军
4月18日 古希腊与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 劳埃德
4月19日 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何祚庥
8月14日 《在文学馆听讲座》(五)梁思成的生平·事业·情操(下) 楼庆西
论《红楼梦》中“梦”的叙事功能
第 6期
哈 尔 滨 学 院 学 报
J OURN AL OF HARBI U VE I Y N NI RS T
V0 _ No 6 l33 .
21 0 2年 6月
J n 2 1 u .O 2
[ 文章 编 号 】0 4 55 (0 2 O —O 7 —0 10 B 86 2 1 )6 0 9 4
论《 红楼梦》 梦 ’ 中“ ’ 的叙事 功能
刘 佳 雪
( 湖北 师 范学院 , 湖北 黄 石
[ 摘
4 50 ) 3 0 2
要 】 红楼 梦) 书 , < 一 最要 关键 是 “ 真假 ” 字 , 梦 ” 是 实现 “ 假 ” 字 的 关 键 所 在 。基 于 二 而“ 就 真 二
此观点 , 章从时空建构( 文 时空 转 换 的分 节点 、 空 建 构 的 框 架 、 真 假 ” 事 的 艺 术 策 略 ) 人 物 性 格 塑 时 “ 叙 、 造 ( 物 性 格 的 凸 显 、 充 、 驳 ) 主 旨立 意三 个 方 面 , 体 论 述 < 楼 梦>中“ 的叙 事 功 能。 人 补 反 、 具 红 梦”
檐 下看着 猫儿 狗儿 打 架 ” 短暂 时 间 过 程 中完 的
成 的 。这样就 把空 间叙 事 扩大 化 , 过 “ ” 通 梦 一
化 氛 围 、 理环 境 、 地 民族传统 、 份地位 、 身 意识 形 态等 空 间话 语 。从 狭 义 上 讲 , 空 间叙 事 研 究 “
、
“ ” 时 空建 构 的叙 事 功 能 梦 对
马克 思 曾言 “ 一切 存 在 的 基本 形 式 是 空 间
和 时间 ” … ” 。 这一 论 断无 论 在 现 实还 是 在虚
[精彩]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论述《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一、《红楼梦》的叙事风格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觉与把握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实在和空幻的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神秘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显示出高雅的诗人小说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精品。
《红楼梦》又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一种诗的意境,自觉地运用象征的形式,使作品婉约含蓄,有如雾里微露的楼台,是那样的朦胧又那样的壮观;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
它不象过去的小说居高临下的裁决生活,开设道德法庭,对人事进行义正词严的判决,而是极人物心灵的颤动,令人参悟不透的心理深度;人生无可回避的苦涩和炎凉冷暖,让读者品尝人生的况味。
整部小说象一首雄丽深邃又婉约缠绵的长诗,把中国古代小说从俗文学提升到雅文学的品位,成为中国小说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二、《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的方式,采取了各种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结又互相制约的网状结构。
青埂峰下的顽石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又由一僧一道携青埂峰下,这在全书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的结构,在这个神话世界的统摄之下,以大观园这个理想世界为舞台着重展开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的产生、发展及其悲剧结局为主线,同时,体现了贾府及整个社会这个现实世界由盛而衰的没落过程。
从爱情悲剧来看,贾府的盛衰是这个悲剧的产生的典型环境;从贾府的盛衰方面看,贾府的衰败趋势促进了叛逆者爱情的滋生,叛逆者的爱情又给贾府以巨大的冲击,加速了它的败落。
这样全书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交叉重叠的宏大结构。
甄士隐联系着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贾雨村一头联系着甄士隐,一头联系着贾府,他们两人升沉好坏,出世入世两相对照,甄贾二宝玉两相映衬,使作品呈现出亦真亦假的变化,使神话世界、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叠影相加,形成一体,对全书作出理性的阐释。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与园林文化朵丽雯文学研究的两个维度:时间和空间。
时间和空间也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
传统西方文论主要关注时间,并在时间域里研究文学的叙事特点,较少关注文学叙事的空间问题,因而文学也被归为时间艺术。
但是文学不仅仅是时间艺术,同时他也是空间艺术。
笔者在肯定《红楼梦》叙事的时间特点的前提下,究其折射出的空间艺术浅谈一二。
综合有关空间叙事理论和实践,文学的空间叙事层次通常包括:地理环境空间(如地点),人物活动与情节发展的空间(如场景),作者描述的空间(如语言与视角),读者阅读的空间(如体验)等。
《红楼梦》的叙事空间包括贾府建筑空间,园林空间,园林梦幻空间等。
笔者在此所提到的《红楼梦》的空间艺术,主要指建筑在本小说中的空间叙事艺术。
分析实体的建筑空间在小说中的艺术表达和思想文化价值。
建筑图景是《红楼梦》空间艺术的基本层次,她是空间叙事中故事发生的地理环境,指贾府四合院与大观园园林空间布局。
曹雪芹勾勒出的建筑图景,建立了整本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建筑成为小说叙事的空间架构。
整个小说主要通过两个视角来描绘巍峨显赫,富丽堂皇的贾府:一是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视角表现了外人眼中的贾府;二是通过贾政带领文人巡游大观园来表现大观园繁华,同时也表现一个文人的审美眼光。
一.林黛玉的视角林黛玉是贾母之外孙女,但是在封建宗法制的礼制社会中,她是外戚也即是外人,在林黛玉的眼中展现出了贾府的建筑分为三路的特点:西边贾母院,中间贾政院,东边贾赦院。
黛玉见过贾母后,从大门出来经过贾政院才进入贾赦院,然后又折回来进入了家政院。
林黛玉眼中的建筑理念:建筑布局的等级观。
林黛玉在正门是看到“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
黛玉想到: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在贾赦院观看之时:黛玉度其房屋院宇必是荣府花园隔断过来的,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厢房芜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般轩峻壮丽。
在贾政院时,他感到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礼记》有云:“礼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红楼梦十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红楼梦十讲总学时:20学时一
《红楼梦十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红楼梦十讲总学时:20学时一(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红楼梦十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红楼梦十讲总学时:20学时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红楼梦十讲》是一门人文选修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展示传统文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首先,学生能够了解《红楼梦》的主题、艺术、人物形象;其次,理解《红楼梦》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民俗文化的联系,以及《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传播海外的过程;再次,使学生知道把《红楼梦》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符号学解读、叙事研究和比较研究会增强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红楼梦》的主题、艺术、人物形象、诗词曲赋2、理解:《红楼梦》与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民俗文化的联系,《红楼梦》的海外传播3、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方法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讲《红楼梦》与红学一、《红楼梦》的巨大影响二、成为显学的当代红学三、什么是红学四、红学研究史五、研究方法六、关于红学十七次论战七、红学十大公案八、红学反思及前景第二讲红楼符号一、纯符号:石头石头:全息图像;石头奇缘二、符号化人物1、谐音寓意:2、从属符号:3、符号与前文本4、花名签三、密码符号四、符号链戏目链、灯谜链、建筑链第三讲人物形象分析一、贾宝玉的人性特征1、贾宝玉的自由意识2、贾宝玉的泛爱意识。
二、“钗黛合一”1、宝钗形象上的特点:功利,也有慧质、恬淡、宽厚、豁达大度2、黛玉形象上的特点:聪慧、多情,也有世故、心计钗黛合一:(1)能够合一的部分:人性、心理、性格、情感。
(2)不能合一的部分:体貌、家境、人际关系。
三、王熙凤、探春、平儿、妙玉、袭人、晴雯四、刘姥姥等小人物第四讲《红楼梦》诗词曲赋一、诗词曲赋作用:(一)丰富和表现主题,(二)、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三)暗示人物未来的遭遇(四)推进情节二、特点:1系统性:2、诗词水平,各肖其神3、诗意歧解三、《红楼梦》诗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纳1、思想2、文学3、诗意中化出情节第五讲历史的剪影——《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一、《红楼梦》中的民俗事象1、岁时节日之俗2、衣食住行之俗3、婚丧嫁娶之俗4、丧葬之俗5、宗教信仰之俗6、人生家庭礼仪之俗二、胡文彬:红楼茶文化茶史、茶名、茶具;相关民俗、诗词三、红楼宴:十八世纪中国美食精华第六讲红楼梦艺术一、描写1、语言首先,曹雪芹非常善于用半句话来表现人物的特殊心理和情态。
论《红楼梦》的叙事动作
论《红楼梦》的叙事动作
张世君
【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40)002
【摘要】本文研究《红楼梦》的叙事动作,提出它主要由三个动词“进出”、“看”、“说”构成。
“进出”是指人物进出园林门,它是勾连情节线索的第一个叙事动作,成为叙事的真正视角;“看”是继“进出”后的第二个叙事动作,它是人物进出房门后对场景空间的环视;“说”是继“祈”之后的第三个叙事动作,它是场景叙事的主要内容,形成对话场景。
《红楼梦》叙事的连续性在从空间到时间的“进出——看——说”的循环过程中表现出来。
【总页数】6页(P68-73)
【作者】张世君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红楼梦》中的"打"--《红楼梦》人物动作描写的艺术技巧
2.多重叙事视角下的叙事张力——关于《红楼梦》典型叙事视角的解读
3.叙事学在中国的本土化与发展——王彬《红楼梦叙事》《从文本到叙事》研究访谈
4.从“可卿出殡”看《红楼梦》大情节的叙事艺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之四
5.从“黄粱梦”到“红楼梦”——论《红楼梦》的幻化时空与叙事结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红楼梦》读书心得_46
2023年《红楼梦》读书心得2023年《红楼梦》读书心得1以前一直没有感受到《红楼梦》的好,无论是看视频还是书,书总是看不进去,只是看了开头就终止了。
最近看了《红楼梦》蒋勋说第三辑,主要描述了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贾宝玉的真情、善良,林黛玉的清高、孤傲、专一,薛宝钗的骄傲、周到、圆滑,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等等感觉到写得真好:在当时的环境下,那种细腻的感情,所处的环境,人物当时的真实心里等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个字:感人。
以前是没有深入就没有体会,更不能理解了,看视频时只看到很乱轰轰的样子,没有主次之分,一片混乱,现在感觉那气势很壮观,人与人之间关系、主次、尊卑都很分明。
其实视频的内容没有变,是我的认识或者说感观上的变化等造成不同的结果。
除了这本书上看到的,还有就是最近听了张世君导师讲的“《红楼梦》的空间艺术“,共有63集,我原来感觉很枯燥无味的内容,现在听到后很有感悟,无论是建筑、方位还是礼仪都有很深的学问,都是不容忽视的。
我才听了一点,就对张世君导师的外表有了新的看法,刚开始看到她感觉很古板,现在看她是得体讲究。
所以说对于她讲的内容也是一点点的去认知和认同的,现在还有一点点的赏识她了。
隔行如隔山,行行出状元。
说得真好,所以对于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一定静下心来感受,不要去排斥。
我很期待对《红楼梦》其他章节的了解。
2023年《红楼梦》读书心得2《红楼梦》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
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红楼梦》刻画了两百多个人物,他们各具特色。
给我印象深刻的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贾宝玉这个人由于从小被祖母与母亲溺爱而造成每日与女孩儿们玩乐,不顾学业,而且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但也就是正因这样,他的父亲贾政才会不喜爱他,宝玉也很惧怕他的父亲。
虽然大观园里的人尽就是心灵肮脏,但就是也有真情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真心相爱,最终却套但就是封建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阅读精彩文章
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文章欢迎阅读精彩文章
请随时关注我们的最新文章 2002年7月1日《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张世君)
主讲人简介张世君女,重庆市人,1951年11月22日生。
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导师。
20世纪50年代初,她出生在重庆市中区一个工人家庭,从小在嘉陵江边打赤脚,捞菜叶长大。
贫困的家境养成了她吃苦耐劳,健全自由的天性。
心中牢记母亲的口头禅“叫花子养儿——一辈不强二辈强”,奋发读书向上。
靠着她哥哥打扑克牌赢来的书籍,从此有了书看,也与书结缘。
当知青,当工人,当干部,当教师,什么职业都干了,最后觉得还是读书好。
因此她在做了教授以后,鼓起勇气在45岁的时候去报考博士生,要给自己一个挑战。
48岁穿上博士服,她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快乐和满足,圆了她一生的博士梦,从中追求到乐趣无价的报酬。
闻名遐迩的重庆火锅注定了出生在那里的她也具有一副麻辣烫的火锅品质。
热情、豪爽、勤奋、勇敢、不怕挫折失败,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1982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在重庆西南师大工作了10年,41岁南下广东。
无论走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她的品性都没有改变。
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的她,多年追求上进的惯性,使她像磁针绕着磁极旋转一样不能停下来。
她热爱教书,热爱写作,热爱创造的生命。
至今已经出版了6部学术专著,4部文学作品。
《红楼梦》的空间叙事艺术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我们通常说文艺理论都讲的是时间艺术。
那么本讲的是空间艺术,这个怎么理解呢?讲授人不否认作为文学叙事是时间的艺术,是在时间艺术中,空间叙事我们是关注不够,关注不多的,因此本讲座就专门来讲一讲《红楼梦》的空间叙事。
第一个大问题:园林门的叙事视角。
《红楼梦》最突出的建筑就是园林建筑,大观园这座建筑已经成为了我国清代园林建筑的一个标志。
讲授人就提出一个观点,《红楼梦》叙事的视
角是从门切入的。
作者做了一个统计,门的描写统计的结果,门的指称有30余种。
有些大门、二门、旁门、角门、边门、山门、腰门、垂花门等等。
对全书120回书的统计,关于门的指称有30余种。
另外就是省去关于门的动作的词语,有40余种。
比如进门、出门、敲门、叩门、推门、踹门、打门。
那么门在书中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有一种叙事的功能,因此门成了叙事切入的一个角度。
这样看,一部《红楼梦》就由红楼门把它串起来,形成整个的这么一个架构,这是门的纵向建构。
门还有横向建构。
从横向建构来看,116回书里边都有门的连接,里边的门有俗界的门和宗教的门,而且门成了连接上下两界的中介,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书中描写他,恍恍惚惚就随警幻仙子进到门去了。
每一次进入梦境的时候就用"恍恍惚惚"来引入梦中。
窗的描写就很特别了,窗户的描写,造成内外空间的一种交流,形成两个空间的隔与不隔的交流,也就成了以窗借景。
我们园林建筑它有一种特殊的观看,就是"门儿虚掩",用门儿虚掩来代替窗的观看。
门窗在里边叙事上的作用,它形成了一种空间的分割,就是门窗的空间分割。
就增添了叙事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第二个大问题,就是园林香的嗅觉空间,《红楼梦》中以香命名的建筑有10余座,稻香村、藕香榭、梨香院,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古代的农业就是推崇一种香文化,香的农业文化,农业才是香的,农业跟香连在一起。
作者就提出一个观点,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我们的嗅觉来感受到这种香气空间。
香气空间有它的定势和韵调。
每一个人的房间里香都不一样。
香气在《红楼梦》叙事当中,它具有它的虚拟性和空白性,第三个大问题,园林叙事的动作程序,整个《红楼梦》的叙事只有3个动作,“进出”、“看”、“说”。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