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防疫

浅谈中医防疫
浅谈中医防疫

浅谈中医防疫

周口华侨医院胡杰一

防疫防疾并不难,强身健体顺其然。

躯身康健邪无奈,心理康宁逾百年。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从事中医精神心理领域临床及心理学教学四十余年的一个医界老兵,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谈点防病及防疫的粗浅看法,希望给人们有点启发和帮助,不妥之处,敬祈读者批评指正。

其实防病和防疫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但普通疾病和疫疠(传染病)还是有区别的,故分而言之,在这里重点谈谈防疫。

一、防病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什么意思呢?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古圣贤告诉我们:一切不合时令的气候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对无常的气候变化做到及时增减衣服,环境不好的地方不要去,不好的事物就不要去沾它。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也就是说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平和宁静,外不受物欲之诱惑(贪婪,酒色、名利、赌博等),内不存情虑之激扰,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气就可以顺从之。真气就是元气,“真气从之”就是说元气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去运化和收藏,而不需要外在的东西来控制。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不要有意去留恋或追求身体上的种种触动,要使精神格守于内,以镇定之心寂然观照,神气自然在体内相互留恋,五脏不受其外扰。脏腑阴阳和合,病还会从哪儿来呢? 二、防疫

(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素问·刺法论》中有一段影响深远的论述:“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歧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这一论述中的扶正祛邪思想基本奠定了后世防治疫病的两大基本原则,即养内避外:一方面增强体质, 巩固正气,使外邪无法侵入;另一方面避开疫气,不受其毒。

也就是说身心健康,形神合一,外邪就不易侵犯。强能胜弱,如同处一个环境,有的人得病,有的人不发病;武松打虎,虽是故事,其实这都是强能胜弱的体现。当然能避开的还要避开它.

(二)保持良好的环境

宋·温革在《琐碎录》中提出:“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病”。告诉大家,田前屋后不要有臭水沟,房间要干净整洁。清·王士雄说:“疫病时行,……,住房不论大小,必要开爽通气,扫除洁净”。强调要开窗通风透气。

(三)讲究个人卫生

汉·《礼记》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洗脸5次,洗手不嫌次数繁多。唐·孙思邈要求“常习不唾地”,提

倡人们不随地吐痰。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初病人衣,蒸过,则一家不染。”清·刘奎也如是说,并进一步强调“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饮食、器皿送于无疫之家,而无疫之家亦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服、饮食、器皿”。是说不要穿、用患有疫病家人的衣服及器皿。清·尤乘在《寿世青编》中说:“人卧室宇,当令洁净……即一身亦尔,当常令沐浴洁净”。强调个人要经常洗澡。

(四)控制蔓延

对于控制疫病的蔓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隔离,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东汉以后,就有了隔离病人的记载,《汉书·平帝纪》中提到,“元始二年,旱蝗,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这是对病人实行隔离措施的最早记录。

(五)中医治疗

一代医圣张仲景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就成书于东汉末年的大瘟疫时期,是他“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结合《内径》、《难经》等经典而著成的,堪称现代中医之精髓,也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中的伤寒杂病,其实就包括了温病(瘟疫是温病的一个类型),该书中所载的如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对于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可以加减选用。

明末清初,传染病学家吴有性在吸收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中药方剂。比如,达原饮一方以治疗瘟疫,可

以达到使邪气尽快从膜原溃散,以利于表里分消的目的;三消饮为达原饮再加大黄、羌活、葛根、柴胡、生姜、大枣而成,以治疗瘟疫之邪出入表里,表证、里证、半表半里之证兼见者;白虎汤辛凉解散;瓜蒂散涌吐疫邪。

笔者认为,面对当前新冠疫情,不要惊慌,要泰然处之。要服从领导听指挥,遵纪守法,关注官方消息,不道听途说,更不能造谣生非。需隔离者要自觉隔离,如在家还可享受天伦之乐及看书学习升华自己。

如需治疗或服用预防药物,且不可随便服用,即使官方公布的中药方剂,也不要擅自服用,因为中药方剂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所拟而成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最后,一首词与大家分享:

清平乐·瘟毒一定除根(通韵)

疫来不怕,有党和中华。统领全民催俊马,瞄准邪魔打靶。

中药皆似金银,神医绝术创新。防治健身相顾,瘟毒一定除根。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用茵陈、栀子等预防,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

中医药保健知识

中医药保健知识 预防流感中药方剂 成人漱饮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金克、大青叶6克、薄荷薄3克、生甘草3克。 【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连续饮用。 【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注意事项】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老年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苏6克、黄芩黄10克、牛蒡子10克。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3 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 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适用人群】孕妇。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儿童。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 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保健穴位 1.足三里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 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 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 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3.列缺在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列缺穴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通于奇经八脉的任脉。《四总穴歌》说:“头项取列缺”,说明针刺按摩列缺穴,不仅善疗偏头患,而且能疏通颈项部经络气血,可 迅速解除颈项疼痛和感冒不适症状,每日早晚各一次,也是5-7分钟。 4.合谷拇指弯曲按下虎口,指尖所指处即合谷穴。《四总穴歌》中“面口合谷收”,说明了合谷穴具有统治面口五官一切疾患的功能。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尤其是治疗头痛、牙痛,只要揉此穴即可减轻疼痛。用右手使劲地揉左手的合谷穴,接着换手,使用左手使劲地揉右手的合谷穴5—7分钟。一日两次即可。合谷穴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清热、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 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胸胁内关谋”中的内关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中医经常用来医治心脏系统疾病,它对调节心律失常和缓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 的预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 1、中风病预防的重要性 中风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一直被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大疾病,很多医务工作者终其一生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不断的探索。降低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其根本的措施应重视中风病的预防,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2、中医是怎样认识中风病的 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气候骤变或烦劳过度、忧思或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用药不当、跌仆等。而导致体内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风内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中风。 3、中医提倡的预防就是“治未病”吗 是的,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第一防止得病,第二就是得了病防止加重和复发,这些正好针对了中风病的四个发病特点。 4、中医如何预防的呢 中医预防与现代预防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的。现代学者提出健康四基石: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戒烟限酒;4)心理平衡。 5、中医预防与养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假养生观念或错误的养生观念被大家所认同,能说一下哪些是错误的吗 张悟本出版的养生书籍四个月卖掉100万册。究其原因,是百姓有不少饮食健身误区,被“钻了空子”。 误区一: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不会加重动脉硬化。 实际上,每100克植物油含热量900千卡,是苹果的17倍,圆白菜的40倍。每餐植物油转化成的脂肪,得慢跑一个小时才能消耗掉。否则,堆积脂肪,易患各种慢性病。 误区二:牙疼不是病。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炎本身就是单独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因为牙周炎发病,牙齿松动,咀嚼过程中,细菌和毒素被“囫囵吞枣”,容易造成胆固醇、脂肪等等沉积在血管上。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临一)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考点 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 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 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 E扶正祛邪 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 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 E实热证用寒药 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

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E加强锻炼 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 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扶正 E扶正与祛邪 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 E邪正俱盛 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E寒因寒用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 A大出血B阴虚内热 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 E阳虚外寒 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 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 E原因与结果 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 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 E以上都不是 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E以上均不是 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

预防疾病的重要6

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大家好! 请问大家,“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最最需要的第一个要求是什么?”什么样的答案都有吗?听到有朋友说是健康,那么恭喜这位朋友,您有这种观念,说明您是个有追求的好同志,活的很明白,嘿嘿,开个玩笑,其实近期国家健康部对十大城市进行的健康调查中也问到同样一个问题,“你在以后的日子里最最需要的第一个要求是什么?”十个城市的十万份答卷100%的回答是;“他在生活中最需要的是健康”。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观念,“病从脑入,健康始于消费观念”为什么我要强调“病从脑入呢?”我国百姓大多数人历来就遵循着一个错误的观念,那就是在等病,大家都知道近些年,许多名人的离世,均瑶集团创始人,38岁拥有35个亿资产的王均瑶因肠癌去世,身壮如牛的高秀敏一个晚上因心脏病突发而去世,才华横溢的陈逸飞因肝硬化去世,著名演员付彪因肝癌去世,香港艺人梅艳芳因宫颈癌去世……名单还很长,在他们历经拼搏、功成名就之后,正处于人生的颠峰之时,尽管拥有鲜花、掌声和喝彩,却发现生命航向已不在自己手中,这些人的去世成为了社会的焦点,如果说王均瑶提前五年知道他容易患直肠癌,他还会拼命喝酒,英年早逝吗?投资健康与将来支付高额的医药费哪个更好?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我的幸福十分之九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健康就是一切。”当一个人拥有财富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充分享受人生的快乐;当没有钱的时候,他更需要健康的身体,因为健康

的身体是他唯一的本钱。如今,很多健康意识较强的人都会去做定期体检。但是,目前各种医院的检查只能对已经产生的疾病进行诊断,一旦确认有病,往往又会因发现太晚而束手无策。据世界卫生组织50多个国家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对各种疾病最好的治疗还是预防。因为,很多病不从预防着手,到了晚期一点办法都没有。专家提出:花1元钱保健可以节省8元钱治病。所以说预防胜于治疗,健康在于预防。很多病不从预防着手,到了晚期一点办法都没有。任何高科技都不可能使病人恢复到得病以前的状态。就像一件衣服破了一个口子,找世界上最好的裁缝来,还会留下疤痕一样,健康不是以治病为本,健康是以养生预防为本,所以,最好的医生是不让病人得病的医生。任何疾病只要预防和保养在先,发病的机率就会很低,甚至可以完全化解和避免。疾病一旦发生,人体平衡就会打破,治疗成本肯定会远远大于预防成本,有些疾病还会迅速恶化和危及生命。 人生病,到底与什么有关?健康的人是不是就永远是一个健康的人呢?疾病的产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因素占7%,自我保健占60%。我们如果能找到引发体内某类疾病的易感基因,及早检测到这些炸弹,再找到容易引发这类疾病的医疗、保健和生活习惯等外部不良因素,并予以规避,避开可能“引爆”缺陷基因的条件,就能从根本上有效预防或者推迟疾病的发生,即通过掌握15%,积极影响另外的85%,来彻底改变我们的未来。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亚健康”吧,这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生活能力降低,机体功能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教学提纲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平定县巨城镇中心卫生院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目录 、八、亠亠、 刖訂............................... 02) 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 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4) 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 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 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 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8)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 识............................ 09)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 10)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10 -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 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 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 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 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中医养生预防保健手册(宣传版)

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养生保健手册 (治未病中心整理编制) 什么叫治未病 “治未病”是早在两千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中提出的防病养生谋略,我国“预防为主” 的卫生工作方针与其一脉相承,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人体健康与疾病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探索消除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和利用有益的因素,并顺应四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调养饮食与情志,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概括而言,中医治未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病先防:是指人体在没有发生疾病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措施。其目的在于固护正气,增强体质,避开各种病邪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发生后,把握疾病的传变规律,采取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阻止疾病的恶化和传变,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强身健体、固 守正气、调节阴阳平衡是防止传变的主要 途径,以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三、病后防复:是指疾病经治疗后, 病邪基本消除,正气尚未复原,处于初愈 的康复阶段,提前采取巩固性治疗或预防 性措施,防止疾病的复发。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被称为“三级分层预防法”,将预防思想及 养生思想贯穿于疾病的整个阶段,与现在 的三级预防有相似之处,便更突出了天人 相应、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念,且具有个体 化的辩证优势。 九类体质特征与调节方法 2 3 4

●平和质 特征:正常的体质。调节:饮食有节制,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 ●气虚质 特征:肌肉松软,声音低,易出汗,易累,易感冒。调节: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等。少食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 特征:肌肉不健壮,常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喜欢安静,性格多沉静、内向。调节: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等温阳之品,少食梨、西瓜、荸荠等生冷寒凉食物,少饮绿茶。 ●阴虚质 特征:体形多瘦长,不耐暑热,常感到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皮肤干燥,经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调节: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辣椒、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项目。 ●血瘀质 特征:皮肤较粗糙,眼睛里的红丝很多,牙龈易出血。调节:多食山楂、醋、玫瑰花等,少食肥肉等滋腻之品。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健身法、徒手健身操等。 ●痰湿质 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松软。易出汗,且多黏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调节: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冬瓜等。因体形肥胖,易于困倦,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湿热质 特征: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调节: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藕等甘寒的食物。适合中长跑、游泳、爬山、各种球类、武术等。 ●气郁质 特征:体形偏瘦,常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常有胸闷,经常无缘无故地叹气,易失眠。调节: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气郁体质的人不要总待在家里,要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特禀质 特征:这是一类体质特殊的人群。其中过敏体质的人易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调节: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含致敏物质荞麦荧光素)、蚕豆等。居室宜通风良好。保持室内清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 《黄帝内经》谈四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不和,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 5 7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中医"治未病" 治疗理念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将“治未病”的思想贯穿于临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提前干预,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治未病的渊源与涵义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一书,它提出了中医治未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框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治未病养生“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提出了治未病的养生保健基本原则。《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补充了未病先防的另一方面含义,疾病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即“欲病救萌”。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论述进一步明确提出既病防变的重要思想。因为内脏疾病有可能按照五行相乘或相侮的规律传变,在治疗时就应当首先辨明有可能被传的脏器,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传变。 此外,东汉华佗创立五禽戏健身法,晋代葛洪强调气功摄生,都对治未病的实践应用进行了深化。 唐代孙思邈是一位在治未病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医家。他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提出“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己病之病”,认为医生和患者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无事之前”。他对治未病主要从养生保健和欲病早治的角度着眼,“喜养性者,治未病之病”,所著《千金要方》记载了大量养生延年的方法和措施,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中医治未病理论成熟于明清时代,这个时期的医学家们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了治未病理论,大大丰富了治未病的方法和手段。明末清初的喻嘉言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大力倡导者,并专门撰写了《医门法律》,如中风门中的人参补气汤便是御外入之风的绸缪之计;又如血痹虚劳篇中对于男子平人谆谆致戒,是望其有病早治,不要等虚劳病成,强调于虚劳将成未成之时,调荣卫,节嗜欲,积贮渐富,使虚劳难成。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练习题 一、A1 1、“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治病原则为 A、治病求本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时制宜 E、既病防变 2、对患者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法是 A、治标 B、治本 C、先治标后治本 D、反治 E、标本兼治 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法则是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4、热因热用适用于 A、实热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B、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标,症状是本 C、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疾是本 D、从疾病先后来说,新病、继发病是标 E、从疾病先后来说,原发病是本 6、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 B、治标法 C、从治法 D、反治法 E、治本法 7、反治法是 A、顺从疾病本质而治 B、逆其疾病本质而治

C、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 E、反常的治疗方法 8、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 B、急则治标 C、既病防变 D、未病先防 E、因时制宜 9、属于正治法的是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寒者热之 E、塞因塞用 10、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正气虚,邪气不盛 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盛 D、正虚邪盛,但正气尚耐攻伐 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 二、B 1、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虚则补之 <1> 、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 <2>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至今为主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治病十全”的“上工之术”。故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夫:口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 治未病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治未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强调摄生,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传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 ①摄生防病。《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

论。只有强身才能防病,只有重视摄生才能强身。摄生是以调摄精神意志为宗旨,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没有杂念。精与神守持于内,避免过度的情志变动,心胸开朗,乐观愉快,这样就能达到补养真气的目的。对于外界不正常的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要求人们饮食有节制,生活起居有规律,身体虽劳动但不使其过分疲倦,同时还要节欲保精。反对“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否则,就会导致疾病、早衰。此外,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的方法,如五禽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 ②既病防变。疾病发生后,必须认识疾病的原因和机理,掌握疾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例如治疗肝病结合运用健脾和胃的方法,这是因为肝病易传之于脾胃,健脾和胃的方法即是治未病。 未病一词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论》篇,“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段话从正反两方面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已成为预防医学的座右铭。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封面1: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长安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 目录 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 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4)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 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

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 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8) 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 识 (09) 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0) 九、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知识(11-12) 十、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预防(13-14)十一、非典型肺炎的中医防治(15)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 麻疹 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多发于婴幼儿。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力。 麻疹病潜伏期为lO-12天。出疹前后5天左右为传染期。麻疹病毒存在于患者的眼泪、鼻涕、唾液中。发病时可有发热、流涕、流泪、怕光、头痛、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在发热后的2-3天,于口腔两侧近臼齿处的颊粘膜上,可出现“麻疹粘膜斑”,斑点为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一圈红晕。出

疹后2-3天,此斑就会消失。 中医治疗 鲜芫荽30克,水煎服适用于前期;浮萍、苏叶、芫荽各15克,西河柳30克、煎水外擦全身,适用于出疹期出疹不远;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水煎服,适用于恢复期。 治疗原则: 1.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辨证论治。常用透疹、清热、解毒等治法,使疹毒外透,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合并症的发生。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 2.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应选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宣肺止咳之法治疗。中西药合用,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对麻疹并发喉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 在治疗上,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分别采用透发、解毒、养阴等法。对于疹发不畅,邪毒内陷之逆证,则宜清热解毒,以达邪外出。本病治疗,重在透发。麻毒外透,则邪有所出,以防他变。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分段辨治。疹前期以透为主,出疹期以清为主,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清热勿过犯寒凉,养阴忌滋腻留邪。 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二: 水痘 水痘是儿童的高度急性传染性疾病,偶发于成人。以冬春季发病为主,有终生免疫力。它是由复合疱疹DNA病毒,即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原发感

中班健康预防传染病教案

中班健康预防传染病教案 中型卫生预防和传染病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活动,活动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儿童了解与传染病有关的常识和预防措施,培养儿童对传染病的预防,并提高健康意识和行为。适合幼稚园老师。看一下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活动目标: 1.帮助儿童了解与传染病有关的常识和预防措施。 2.培养幼儿预防传染病并促进健康意识和行为。 3.了解主要症状,了解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小常识。 5.最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2.一些有关传染病的图片。 3,红眼咪咪的故事。 活动程序: 首先,用故事引导事件。 老师:今天,中先生带来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并想与孩子们分享。请仔细听故事。我要你回答我的小问题吗? 老师有一个讲故事的表情。

2.故事结束后,提出以下问题: 老师:故事结束后,故事发生了什么?咪咪为什么粉红色的眼睛?那咪咪妈妈的眼睛为什么红了呢? 老师摘要:原来,咪咪的眼睛注视着沙滩。他用肮脏的手擦了擦眼睛。结果,他的眼睛发炎,变红,得了红眼病。粉红眼病是一种非常强烈的传染病,因此红眼病会传染给他的母亲。 3.指导幼儿讨论避免传染病的方法。 老师:粉红色的眼睛会传播给别人,那么我们如何防止自己变成红眼? 老师摘要:我们必须记住不要用脏手擦眼睛,并用干净的毛巾擦拭。如果您患有红眼病,应在家休息,避免与他人接触,等到生病后才能上幼儿园。患上红眼病后,应及时去医院治疗,点滴眼药水,用干净的手帕擦干眼泪,然后去公共场所。 其次,讨论其他传染病。 1.讨论其他传染病。 老师:我们刚刚谈到了粉红色的眼病。粉红眼病是一种传染病。您知道哪些传染病?你为什么有这种病? 2.讨论如何引发传染病。 师:传染病太可怕了!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传染病,我们都可以传染病!那么我们如何预防呢?

中医药健康宣传

中医治未病 1.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状态。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还应有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只有当一个人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在一个良好状态时,才是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观的核心思想是“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这种健康观是“机体一心理一社会一自然一生态一健康’的一种整体观,是一种社会协调发展型的健康观。 2.什么是亚健康? 人体除了健康状态(第一状态) 和疾病状态(第二状态) 外,尚存在一种介于这二者间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即亚健康。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集中、精神不振、疲劳、耐力下降、用脑后疲劳、多梦、困倦、情绪不稳定、健忘、虚弱、烦躁、活动后疲劳、易激动等症状。 3.“未病”是什么? “未病”即“疾病未成”,定义应该是“体内已有病因存在但尚未致病的人体状态”,即疾病前期。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结合临床实际,未病的概念不断扩展,已经包括了无病期、欲病期、“既病防变”期、愈后防复期,这些都称为“未病”状态。也就是说,“未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全是没有病。 4.“治未病”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指未病之前先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才是根本。②欲病就萌,防微杜渐:指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指疾病已经存在,要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指疾病初愈正气尚虚,邪气留恋,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机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之时,此时机体或处于健康未病态、潜病未病态、欲病未病态,故要加强调摄,防止疾病复发。 5.“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关系是什么? “治未病”与现代所说的亚健康关系密切的主要是第一层含义,即尚无病,此时之所以需要“治未病”,为的是防范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中医学的“未病”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亚健康”,但二者在内容上存在着层次上的涵盖。“亚健康”状态与“未病”中的“潜病未病态”和“欲病未病态”的内涵接近,但“未病”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广泛。应该说,“亚健康”是“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6.历史上的中医“治未病” 史料记载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人。他“治未病”的思想鲜明地体现在齐桓公病案中。据《史记》记载,扁鹊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他巡诊去见齐桓公。礼毕,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相信这一套。”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仍不相信,并对扁鹊的说法深感不快。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看过桓公后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还是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在医院开展经常性的中医药预防疾病与养生保健服务活动,是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它能在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慢性疑难杂症效果差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艰难,更具有挑战性和富有使命感,今年我们已把它纳入中心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上。 因此为了确保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针对医院现有状况和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略 成员:略二、工作计划? 1、由医院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慢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有人才、有平台、有人气、有效果”等优质资源,重点在于加强运用中医药理论,尤其是中医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理论指导患者预防调摄、养生保

健,增强患者防病治病意识,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调护、愈后防复的目的。 2、加强中医队伍建设,做好相关人员专业培训,制定适宜的相关中医健康教育内容和时间安排表,完善服务流程,把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贯穿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去,着重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计划每年在每个服务站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和义诊4场次,中心2场次,共计18场次,发放具有中医药特色健康处方如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歌、中医养生羹等。 3、内容实用化、大众化、特色化、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在开展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服务方面的优势,制定健康教育方案要结合居民的实际健康状况,因人制宜、因病制宜,突出特色,以及在指导其进行健康运动的内容要具有实用行和针对性,解决各个层面居民实际健康问题,以调动居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开展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教育和治疗,要具有针对性如对老年人以健康膳食、适量运动为主,慢性病居民以膳食(药膳)调理、保健运动为主,残疾人以肢体和心理康复为主的。 4、确定效益评估标准,不断完善,逐步达标。

预防疾病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预防疾病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预防疾病健康教育活动教案 篇一: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预防龋齿》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龋齿的原因及龋齿的危害。 2.教育幼儿牙齿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知道保护它。 3.帮助幼儿树立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电脑、录音机、动画软件。 2.小牙刷、茶杯。 3.对牙齿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活动过程: 1.猜迷,引出课题,复习牙齿的作用:(1)猜谜语。(2)出示牙齿模型,复习了解牙齿的作用。小结:方方的牙齿可以切断食物,尖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扁扁厚厚的牙齿把食物磨碎。它们各有各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把食物嚼碎,吸收有营养的食物,使我们的身体长的健康结实。 2.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及危害。(1)看电脑动画,提问:东东的牙齿为什么会疼(2)边看边了解引起龋齿的原因。a)吃了东西就去睡觉。b)小细菌"小红脸、小蓝脸"在牙齿里住下做坏事。c)牙齿就会变

成什么样子(3)"小红脸、小蓝脸"有没有找过你们引导幼儿结合经验谈一谈自己得龋齿的感受。(4)了解龋齿的危害。小结:爱吃甜食,吃过东西就去睡觉,不爱刷牙的小朋友,细菌就会在他的牙齿里住下来,把牙齿弄黑、弄坏,弄成小洞。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而且还很疼,影响我们吃饭睡觉,说话也不清楚,牙齿也变得不好看了。 3.教育幼儿如何保护牙齿。(1)怎样将"小红脸、小蓝脸"赶走(念刷牙歌、教东东正确的刷牙的方法)(2)怎样才能不让它们再来小结:牙齿对我们很重要,我们要保护牙齿。每天早上和睡觉前要刷牙,刷牙方法要正确,吃完饭要漱口,保持牙齿的清洁,还要少吃甜食,这样才能赶走"小红脸、小蓝脸"这些小细菌。如果牙齿有了小洞,要及时补起来,不要让小细菌再来。 四、活动建议: 1.如果没有动画软件"小红脸、小蓝脸",可以根据龋齿形成的原因和危害编成童话故事,将腐蚀牙齿的细菌起名为"小红脸、小蓝脸",并将创编内容绘制成图片,让幼儿边听边看,从中得到教育。 2.在幼儿进餐以后,组织幼儿漱口,并教会幼儿漱口的正确方法。 3.建议家长提醒自己的孩子在每天睡觉前,起床后刷牙,并督促进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刷牙。 4.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少吃甜食。多用牙齿咀嚼食物,锻炼我们的牙齿,让它们变得更坚硬。 五、活动区活动: 1.在认识区中,放置一些和预防龋齿有关的正确与错误行为的图

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

中医药保健知识宣传 预防流感中药方剂 成人漱饮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金克、大青叶6克、薄荷薄3克、生甘草3克。【适用人群】易患咽喉肿痛或与流感病例有密切接触史者。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或将饮片加入开水中浸泡10分钟后连续饮用。 【用量】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连用7天。 【注意事项】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老年预防方 【药物组成】太子参10克、苏叶苏6克、黄芩黄10克、牛蒡子10克。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适用人群】适用于老人及体虚,易于外感的人群。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3 体质强壮者不宜服用。 孕妇预防方 【药物组成】白术6克、黄芩6克、苏叶3克、银花6克。

【适用人群】孕妇。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10分钟,火上煎煮2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2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儿童预防方 【药物组成】芦根10克、桑叶5克、豆豉5克、银花5克。 【适用人群】儿童。 【服用方法】将4味中药加水适量,先行浸泡5分钟,火上煎煮10分钟左右,至煎出液约150—200mL,过滤取汁。第2煎加水适量,直接在火上煎煮10分钟,过滤取汁,与第一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饮用。 【用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天,学龄前儿童减半。集体服药参照此方药物比例。 【注意事项】 1 请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2 本品为预防用药,不宜久服。 保健穴位 1.足三里 它位于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此穴统治胃肠的病症,有补气的作用。醉酒按足三里配3粒藿香正气胶囊,可以保护胃气和解酒。针刺足三里能使胃肠功能增强,并对白细胞、血小板等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针灸或按摩该穴可以预防感冒、胃肠疾病和中风,还可以保健长寿。 2.委中“腰背委中求”指凡腰背病症都可取委中治疗,此穴位于膝关节后腘窝中间。具有舒筋通络、散淤活血、止痛作用。尤其是老人患有腰背疼痛膝关节活动障碍,可用小活络丹配合足三里、委中按摩和艾灸,效果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