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鸣虫葫芦
鸣虫葫芦所蕴涵的朴素设计元素
鸣虫葫芦所蕴涵 的朴素设计元素
王源 ’ 董 沙沙 (.. 津 南开 大 学 1 天 2 300 0 00)
摘要 :在 现代设 计的视 角下 ,审视葫 芦本 身与 葫芦 虫具 具有的 功能应用及造型特点和精 美工艺 。从设计师的 角度 ,理性分析 民间工 艺的科学性 、系统性 ,体会传统工 艺中所饱含的朴素设计元素 ,并给 予这类 民间工艺品应有的重视 。 关 键 词 :鸣 虫葫 芦 ;朴 素 设 计 元 素 ;和合 我 国春 秋 时期第 一 部设 计著 作 《 工记 》 提 出了 “ 有时 , 考 天 地 有气 ,材 有美 ,工 有 巧 ,合此 四者 ,然后 可 以 为 良。 ”鸣虫 葫 芦 造型 别致 、工 艺精 巧 , 引人 入胜 , 同时 ,其 自身的 良好 功能 性 ( 虫的培 育和 虫 鸣效 果 的控 制 )也颇 受 重视 。取材 自然 ,天 然 对 雕 成 ,后天 巧手 的造 型 与功 能 的和 谐统 一 , 即使放 到 当今 的技 术 角 度看 ,也 是 一件近 乎 完美 的 设计 品 ,这 其 中有着 我 们太 多可 借 鉴学 习 的地方 。
合 在 冬 日随 身携养 呜 虫 的客观 需 求 ;另一 方面 ,葫芦 天然 长成 , 籽 多 易种 , 为大 量制 造 同类 产 品提供 了足 够 的用 材基 础 。这些 条 件 ,促 成 了鸣虫 葫芦 产生 的基 础 条件 。但 是 由于天 然 长成 的葫 芦 造 型 因为 各种 自然原 因往 往 无法 满足 人们 对 美的 完满 追求 ,所 以 尽管 葫芦 的产 出较高 ,但 依 然难 觅合 适 的胚 器 。因此 需要 工 匠的 巧心 经营 , 也就 是后 期 的模 范制 器法 ,从 而 形成 了现 在大 众常 见 的范制 葫芦 。 “ 、润 、坚 、 厚 ”四个 字 是人 们长 期把 玩 总结 而来 ,用 以 紫 评 定 鸣虫 葫 芦 的档次 。 “ 、润 ”两 个字 体 现 了虫具 外在 色 彩 的 紫 品评 。鸣虫 葫芦 随着 把玩 时 间 的增长 ,材 质 本身 的外 表会 有 变化 美感 。 “ 、厚 ”二 字则 是侧 重 器身 的结 实 耐用 性 ,是对 葫 芦虫 坚 具 自身胎 质 的要 求 。葫芦 虫 具使 用 的胎不 能 太薄 ,也 不 能生 长 的 过足 , 以致 于胎 质过 实影 响 音质 的共 鸣效 果 。也 就是 要控 制 在质 松易 放声 ,器身 又经 得起 日常 的使用 的效 果 上 。这样 一个 根 据需 要主 动认 知 材料 美 的本质 的过程 ,使 得物 品和材 质在 双 向选 择 的
养鸣虫用葫芦一定选对器型
养鸣虫用葫芦一定选对器型
鸣虫葫芦自然用来蓄养鸣虫,因此在谈论鸣虫与葫芦对应关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两个问题:一、鸣虫的类型与习性;二、葫芦的结构与对应名称。
鸣虫在生物学中可分成螽斯科与蟋蟀科两类,螽斯科以蝈蝈为代表,习惯“挂着叫”,日常多攀缘于丛草枝头之上求偶、鸣叫,喜高温干燥的环境,又被称作“阳虫”;蟋蟀科以油葫芦为代表,习惯“趴着叫”,它们夏末蜕衣于乱草瓦石之底,秋凉藏身于土穴石隙之中,又被称作“阴虫”。
鸣虫葫芦的结构由下至上可分为肚、腰、脖、翻四部分。
葫芦下半圆形部分为“肚”,收束细小处为“腰”,自腰而上渐渐向外舒展部分为“脖”,自脖而上直到葫芦口为“翻”。
肚为鸣虫生活之场所,腰为鸣虫进出葫芦之通道(此通道名为“膛眼”),脖与翻好似喇叭口,起到扩音效果。
了解完上面这些内容,再来判断器型与鸣虫就有根据了。
蝈蝈体型较大,鸣叫时“脚不着地”,所以葫芦肚侧面多为粗长形,便于蝈蝈攀附、活动,而底部较小甚至是尖状,适合拢音;腰位于葫芦中上部,这样能保证“翻”位于蝈蝈头顶之上,利于扩音。
在装配上,蝈蝈葫芦由于内部中空,所以口上多用质量极轻的瓢盖,而不加框子及蒙心,避免头重脚轻。
棒子、鸡心、柳叶、木瓜这些器型的葫芦适用于蓄养蝈蝈。
油葫芦属于“穴居类”昆虫,终其身不离土壤,所用葫芦需垫土底。
因此葫芦肚粗而圆、下腹浑圆或扁圆,底部圆形或扁平,便于“砸底”;腰多偏下,这样可与底之斜坡相接,否则有碍发音;翻很长,约占葫芦体的一半或稍多。
砸底的葫芦重心在下,所以口上可以安装框子与蒙心。
簸箕扁、沙酒壶、步步登这些器型的葫芦适用于蓄养油葫芦。
说说范制葫芦用的模子鸣虫葫芦『文玩天下』
说说范制葫芦用的模子鸣虫葫芦『文玩天下』说说范制葫芦用的模子范制葫芦离不开模范,模范的本义:制造器物的模型。
模是模型,也就是葫芦桩子或阳模,分六瓣七条、八瓣九条拼制而成;范是由桩子翻出的阴模。
除了本长葫芦其他无论是官模、安肃模、三河刘、天津模等等都离不开模与范。
范的种类分为木范、瓦范、纸范、石膏范,也就是常说的木模、瓦模、纸模、石膏模、其中纸模又分为细纸模和草纸模(糙纸模)另还有布模(无纺布)。
最早官模葫芦使用的是木范,用四块梨木拼制,中心挖空,内阴刻所需图案题材,优点是此模可多年使用,缺点是每模只能范一个葫芦,产量很低,此为木模。
后来发展出现用五块或七块梨木旋制成模,在模外面雕刻花纹,此为阳模,然后在模具上覆泥,待泥稍干将木模中心抽出,使木模之分瓣木条依次拿出,再将泥范入窑烧制成瓦模,此模具的优点是可将一件阳木模翻制成多个瓦模,增加了范制葫芦的模具降低了成本,缺点是,有些泥范在入窑烧制时有变形。
木模翻制瓦模的技术无疑提高了范制葫芦的产量。
官模、三河刘、民.国时期的天津模多采取这种方法。
天津模多素模,由于瓦模在烧制过程中有的出现了窑裂;有的出现了气泡,就成了费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期还出现了瓦加纸模,也就是在瓦模内糊纸的方法,瓦加纸的优点是使有瑕疵的费模可继续使用,也省去了打磨修模的工序,同时范制出的葫芦皮质细腻光滑,在同时期还有纸模出现,纸模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张糊制的模具,王老在《中国葫芦》一书中对纸模的说法是用纸包裹木模(桩子)再范制成瓦模,瓦模内即有纸纹,范制出的葫芦亦有纸纹,人言纸模。
据天津的老玩家所说在民.国时期天津已经有人开始使用纸模,特别是李六使用草纸制模,范制出纹路粗犷的草纸模葫芦。
只是在纸模之外尚需缠制布条以增加强度,民.国时期范制葫芦套模后也有用油纸苫盖用以防雨的方法。
本人在八十年代初,尚见过几个范制鸡心、棒子用的纸模子,有的还被玩家髹饰大漆,裁制落翻儿后安上口圈养虫使用,其音质竟比在葫芦内发出的更混厚,(这也仅限于蝈蝈咂嘴葫芦,黑白虫葫芦因需轧底且经常涮水故不得使用)这也是后来纸葫芦的雏形,九十年代在天津一宫鸟市有专门贩卖纸葫芦的,器型为棒子、油瓶售价每个10元,出音极佳,作者好像是秃李或是秃刘,余现已记不清晰了。
鸣虫葫芦知识30讲
鸣虫葫芦知识30讲1.鸣虫葫芦是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通常由葫芦制成。
2.鸣虫葫芦的外形呈现出圆形,呈扁圆形之中的一种。
3.鸣虫葫芦是一种以草原蝈蝈作为发声元件的乐器。
4.鸣虫葫芦的发声原理是通过震动空气使草原蝈蝈鸣叫。
5.鸣虫葫芦的发声效果与蝉、蚂蚁鸣、蜜蜂鸣等传统民间乐器类似。
6.鸣虫葫芦通常是由儿童使用进行演奏的。
7.鸣虫葫芦的演奏技巧非常简单,只需摇晃或轻轻颠起,草原蝈蝈就会发出漂亮的鸣叫声。
8.鸣虫葫芦不仅可以用于演奏乐曲,也可以用作儿童玩具。
9.鸣虫葫芦的制作材料主要是葫芦、红丝线、草原蝈蝈等。
10.鸣虫葫芦在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称呼。
11.鸣虫葫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鲜葫芦制成的鸣虫葫芦,另一种是经过干燥处理的熟葫芦制成的鸣虫葫芦。
12.鸣虫葫芦的制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将葫芦清洗干净,把里面的种子弄出来,然后把种子里的膜割开,取出草原蝈蝈即可。
13.鸣虫葫芦可以用来伴奏各种乐器,如笛子、二胡等。
14.鸣虫葫芦的演奏技巧非常难以掌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练习。
15.鸣虫葫芦在中国的多个地区都有文化传统,如内蒙古、辽宁、山西等。
16.鸣虫葫芦也被称为“草原呼唤之声”。
17.鸣虫葫芦通常是在庆祝节日、婚礼等场合使用。
18.鸣虫葫芦的声音独特,可以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美好的童年回忆。
19.鸣虫葫芦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
20.鸣虫葫芦还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压力等身心健康问题。
21.鸣虫葫芦在国际上也获得了认可,多次被用于跨文化沟通和文化交流。
22.鸣虫葫芦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
23.鸣虫葫芦的传播和发展对于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4.鸣虫葫芦音乐可以用于建立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25.鸣虫葫芦演奏也可以用于呼吁爱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理念。
26.鸣虫葫芦可以作为一种非常好的旅游纪念品,供游客参观购买。
27.鸣虫葫芦的演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聊聊鸣虫葫芦
聊聊鸣虫葫芦聊聊鸣虫葫芦一、葫芦虫具的种类葫芦作为畜养鸣虫之具,在长期的玩赏过程中,经过历代玩好者和艺人的不断努力,葫芦加工制作方法不断翻新,种类也愈来愈多,使本来属于天然之物的葫芦虫具逐渐发展为一种倍受宠爱的特种工艺品。
就制作方法来说,可分为本长、勒脖、范制火绘、砑花等多种;就葫芦的造型来说,更是千姿百态,精彩纷呈。
1、本长葫芦“本长”是北方玩虫者的一名行话,指天然长就,不加人工范束的葫芦虫具,主要相对范制品而言。
本长葫芦虽系自然天成,虽造型有限,却有天然之致。
这是本长葫芦为人所重的第一个原因。
原因之二是本长葫芦中符合畜虫要求者少之又少,极难觅得,俗云“物以稀为贵”,能在千百葫芦中得一上品,自然要受到人们的珍视。
所谓本长难得主要是指亚腰葫芦。
其难在两点,一是腰太细,不成比例;二是长得不甚周正。
亚腰葫芦的外形特征就是细腰便腹,大大小小有很多种。
但无论大者,还是小者,如果作为观赏,则腰与腹的比例愈悬殊愈觉别致。
但作为虫具,对亚腰葫芦却有特殊要求,讲究腰粗而腹略小。
葫芦的腰部,做成虫具后便成了脖处,既是鸣虫出入的门户,又是传声的关键部位,如过细,则效果不佳;最佳比例为6:5:6,即葫芦的上下腹直径皆为6厘米,腰的直径5厘米,这样才大小适中,比例匀称,既受看又很好的传声效果。
然而象这种比例的亚腰葫芦是很少见的。
常见的情况是腰太细而腹太大,或腰稍粗而腹更粗,或腰与腹的比例尚好,而上腹却又嫌小,这些都不符合要求。
第二个难点是亚腰葫芦一般很难长得十分周正。
所谓周正,是指葫芦不歪斜,饱满充实,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观察,外形曲线都应该是相同的。
换言之,葫芦的上腹,腰与下腹的中心点应处在一条直线上。
由于葫芦生长期间各部位受光程度不同,往往向阳部分长得较为饱满,而背阴部分生长不足,造成成上下腹的两面鼓出的曲线稍有差别,并形成“歪脖”。
这是玩家视为大忌的。
有经验者试验葫芦是否周正,除用眼仔细观察,放在手中旋转感验之,尚需将葫芦放在桌面上,如能笔直站立,则大体周正;如倾向一方,则不周正。
关于鸣虫范制葫芦,写一篇文章
关于鸣虫范制葫芦,写一篇文章鸣虫范制葫芦:传统手艺中的音乐韵律在中国传统手工艺领域,鸣虫葫芦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它还是传递自然音律的媒介,尤其在京津地区,鸣虫葫芦更是秋冬季节里一种独特的文化娱乐活动。
鸣虫葫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宋朝就有关于葫芦制作的记载。
传统的鸣虫葫芦是利用天然成熟的葫芦果实,经过选材、干燥、掏腹、刻花、镶嵌、磨光等多道复杂工序,最终制作成为能发出悦耳声响的葫芦器。
这种葫芦器内部空旷,可以放入鸣虫,诸如蟋蟀、油子等,让它们在葫芦内鸣叫,产生悠扬的声音。
鸣虫葫芦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匠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首先,挑选葫芦要选取皮质坚硬、无裂痕、形状匀称的优质葫芦。
然后将葫芦晾晒至半干状态后,匠人会用特制的刀具小心翼翼地切割葫芦顶部,再用细长的工具挖空葫芦内部,只留下足够支撑葫芦外壁的薄薄一层。
之后,匠人会根据葫芦的大小、形状和颜色,运用雕刻技艺在葫芦表面刻画出山水、人物、花鸟等图案,甚至会镶嵌上贝壳、宝石等装饰材料,使得每一个葫芦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最后,经过打磨和上蜡处理,葫芦表面光滑亮泽,手感温润。
鸣虫葫芦除了作为鸣虫的栖息地,也成为了收藏爱好者竞相追捧的对象。
它不仅代表了一种传统的生活情趣,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雅化俗”的象征。
在古代文人雅士之间,把玩鸣虫葫芦,听虫鸣叫,既能陶冶性情,又能增添生活的乐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鸣虫葫芦的制作技艺不断发展创新。
现代的葫芦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现代审美元素和技术手段,使得鸣虫葫芦的造型和装饰更加多样化,满足了现代人对于个性化和艺术美感的追求。
总之,鸣虫葫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手工艺品,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珍珠。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欣赏这种传统艺术,鸣虫葫芦必将继续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描写文玩鸣虫葫芦的诗句
描写文玩鸣虫葫芦的诗句(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介绍文玩鸣虫葫芦二、文玩鸣虫葫芦的特点与魅力三、鸣虫葫芦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四、诗句中的鸣虫葫芦描绘五、结语:鸣虫葫芦的艺术价值与生活情趣正文【引言】文玩鸣虫葫芦,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气息和文化底蕴的工艺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
葫芦形状优美,寓意吉祥,古人将其视为象征福禄的物件。
而鸣虫葫芦,更是将自然界的虫鸣之声与葫芦的优雅形态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感。
【文玩鸣虫葫芦的特点与魅力】文玩鸣虫葫芦具有独特的外观和声音。
它的外形小巧玲珑,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宁静而致远的美感。
而鸣虫葫芦内的昆虫鸣声,清脆悦耳,宛如大自然的交响乐,令人陶醉。
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得鸣虫葫芦成为一种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生活情趣的文玩。
【鸣虫葫芦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鸣虫葫芦在我国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古人崇尚自然,认为葫芦代表着天地阴阳的和谐统一,具有祛病驱邪、祈求福禄的神奇功效。
而鸣虫葫芦更是将自然界的生灵之美与葫芦的寓意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葫芦的文化内涵。
【诗句中的鸣虫葫芦描绘】古人喜爱鸣虫葫芦,因此在诗词中多有描绘。
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欲穷千里目”,便是用鸣虫葫芦寓意人们要拓宽视野,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又如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提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里的“灯火阑珊”,便是用鸣虫葫芦的声音来形容寂静的夜晚,凸显了鸣虫葫芦的艺术魅力。
【结语】鸣虫葫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优美的形态和清脆的鸣声,赋予了它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生活情趣。
欣赏鸣虫葫芦,便是在品味一种生活方式,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关于鸣虫范制葫芦,写一篇文章
关于鸣虫范制葫芦,写一篇文章【实用版】目录1.鸣虫范制葫芦的背景和历史2.鸣虫范制葫芦的制作工艺3.鸣虫范制葫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4.鸣虫范制葫芦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正文鸣虫范制葫芦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源于古代,流传至今,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种艺术品以葫芦为基本载体,通过精细的手工制作,成为一种具有鸣虫功能的工艺品。
本文将对鸣虫范制葫芦的历史、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鸣虫范制葫芦的背景和历史鸣虫范制葫芦起源于我国古代,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关的制作技艺。
古人认为葫芦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驱邪避疫,所以将其制作成工艺品,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鸣虫范制葫芦逐渐演变为一种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工艺品,成为民间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鸣虫范制葫芦的制作工艺鸣虫范制葫芦的制作工艺分为多个步骤,包括选材、晾晒、雕刻、上色、镶嵌等。
首先,需要选择品质优良的葫芦作为原材料。
挑选葫芦时,要注重葫芦的外形、大小、成熟度等因素。
选好葫芦后,将其晾晒,待葫芦表面变干后,开始进行雕刻。
雕刻时,要根据预先设计的图案,用刀在葫芦表面精心刻画。
随后,对雕刻好的葫芦进行上色,使其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
最后,将雕刻好的葫芦镶嵌上其他饰品,如鸣虫、珠子等,使其更加美观。
三、鸣虫范制葫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鸣虫范制葫芦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鸣虫范制葫芦的造型美观,线条流畅,富有动感。
其次,葫芦上的图案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又有现代的设计元素,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鸣虫范制葫芦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摆放在家中、办公室等场所,增添室内的艺术氛围。
此外,鸣虫范制葫芦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而鸣虫范制葫芦更是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谈鸣虫葫芦的保养,保证你能盘出一个漂亮的葫芦
谈鸣虫葫芦的保养,保证你能盘出一个漂亮的葫芦精彩内容新产的葫芦由于干燥程度以及氧化程度不足,很容易出现阴皮、发霉等现象,因此不能立刻就上怀养虫,需要一个从养葫芦到养虫子的步骤,只要遵从这个步骤,保证你能盘出一个漂亮的葫芦,并且还经久耐用。
第一步:新葫芦放置首先要确认你得到的葫芦是否为今年新产,如果是,则最好放置半年到一年,这样可以使葫芦结构进一步稳定,让葫芦的表皮自然氧化,便于后期盘的时候上色。
注意一定要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切忌暴晒,最好能定期盘玩一两下,避免出现阴皮、色差等问题。
这期间的葫芦不宜配口。
第二步:盘玩上色经过前一阶段的放置,葫芦已彻底干透,结构也稳定了,此时就可以开始盘了。
盘葫芦也分两个阶段,先用布盘,最好是粗一些的布,也有人带白手套盘效果也不错。
每天盘10来分钟即可,一方面为葫芦抛光,另一方面也能堵死葫芦表面的毛孔,避免脏东西的进入。
用布盘1-2个月后就可以用手盘了,盘的时候手必须干净,手心出汗时最好不要盘,同样每天10来分钟就行。
手盘阶段主要目的是让葫芦吸收手心中的油脂,进而形成包浆,一只干透的葫芦是很容易吸收油脂的,如何你严格按照之前的步骤,你会发现此时的葫芦上色是很快的。
此阶段建议不上油或少上油,上油太多容易把葫芦盘花。
第三步:蹚里子配口砸底这一步不说了,找一个信誉好的师傅就行了。
但强调一点,大家不必追求奢华,毕竟好葫芦的标准是适用,如果你为了漂亮,配了一个超高的牙口,不仅不利于出叫,揣在怀里还担惊受怕的,得不偿失啦!拧葫芦盖的时候另一支手一定要握葫芦的口,切不可握葫芦肚子,否则容易把葫芦拧碎。
第四步:养虫上怀此时可以养虫了,养个一般的虫就行了,毕竟此阶段的重点还是在保养葫芦,将葫芦随时带在身上,可适当加长手盘的时间,可以上少量油,有精力的可以把口盖也盘一下。
此时要注意葫芦内部保湿,湿度以黑虫状态良好,不啃葫芦里子为好。
保湿的时候可以用毛笔沾水刷几下里子,因为是新砸的底,不建议大家直接用茶水涮。
鸣虫葫芦浆里子大有学问看玩虫行家是怎样做的吧
鸣虫葫芦浆里子大有学问看玩虫行家是怎样做的吧根据前人传下来的方法,葫芦浆里子的经典材料是儿茶、白芨与石榴皮,这三味中药各有用处,如果工艺配比使用得当,可以很好做到浆里子。
但如果处理不当,有些葫芦浆里子后虫子照啃不误。
下面就详细谈谈葫芦浆里子的方法。
先说三味中药的用处。
儿茶,味苦涩、清热、生津、止血,有一定的抗菌效果,在兽医上有当驱虫剂(注意这里驱虫指的是肠道寄生虫)。
煎过儿茶的都知道儿茶颜色较重,味道也比较重,单煎的话不是很容易煎成粘稠状,基本就是汤药的那种感觉。
葫芦砸底用到的土里有生石灰,儿茶清热去火,进虫之前刷几遍也许可以去去火气,还能起到一定的抗菌作用。
此外,刷完儿茶后和底子浑然一体,也是有很多人喜欢的。
至于说儿茶味道苦涩,可以起到阻止虫咬里子的作用,这点有待考证,因为有些葫芦里子处理完后照旧被虫子咬。
再说石榴皮。
石榴皮味酸涩、性温。
石榴皮抗菌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对葫芦和虫子还是有保护作用的。
石榴皮单煎,基本就是和泡出来的红茶颜色差不多,味道不是很重,但很稀。
至于它的酸涩招不招虫子喜欢就不好说了。
然后是白芨。
白芨止血、消肿,从药理上来说白芨对虫起码无害。
不过在浆里子的三味中药中,白芨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利用它的粘稠度帮助挂底。
所以白芨在熬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水和药的配比,确保最后能熬到粘稠状。
最后再说下黄连,有人在浆里子时会用到这味药,可能还是想利用它的极苦的特点阻止虫咬里子。
但对于蝈蝈这种不知饱的虫子来说,咬里子也是一种正常现象。
浆里子主要是让它咬不动,而非让它觉得咬一口不好吃。
说完药再说里子。
首先是要刮里子。
很多新玩虫的朋友买来一把全里子的葫芦,对里子爱护有加,殊不知那绵软的里子正好吸引虫咬,同时也是潮湿季节生长害虫的温床。
绵软的里子还是一层吸音棉,让鸣虫的叫声不是很容易传出来。
所以新葫芦到手是要刮里子的,但究竟要刮多少不是很好量化,一般用小铁勺刮到贴皮的结实的部位就可以了。
其次是杀虫,一般在刮完里子后用热毛巾旋进去,利用热气来杀虫,皮薄或者镶口的葫芦要小心操作,避免损伤,之后阴干、砸底(蝈蝈葫芦不需砸底)。
匏器---鸣虫葫芦
匏器---鸣虫葫芦王世襄先生用《中国葫芦》一书,让喜欢中国传统工艺品的广大爱好者,知道了“匏器”这个词汇,这使得一直在民间俗称的“虫葫芦”,“蝈蝈罐”等把玩器皿,有了更为书面及文雅的称谓。
中文词汇中“器”是一个要求严谨的词汇,它能给物品归属于精确的定位,如“兵器”,“玉器”,“瓷器”等,通过人工手段把天然葫芦转化成器皿,就是'匏器’了。
马未都先生在《茶当酒集》中对匏器有一段非常耐人寻味的文字描述,“整整一个清朝,完整了匏器这种只属于中国,只属于清朝独特的伊苏,在外国人严重,这门艺术不可思议”。
前有王世襄先生的《中国葫芦》,近有辛冠杰先生,以自己的百余藏品为蓝本著成的《百葫芦斋---名虫葫芦》一书,还有孟昭连教授的唱片专著《中国葫芦器与鸣虫》问世。
鸣虫葫芦起源于何时?至今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一般一致认为,它兴起于民间,兴盛于皇宫内院,其最兴盛时期,应为清三代盛世期间,后随清朝之衰落而衰落,我们至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实物,虽然为清康熙代,而存于日本明治神宫馆藏的“八臣匏罐”,却是唐代制品,(记载于王世襄先生《中国葫芦》一书),由此可见,是否唐代范匏技艺也已精熟?但宋元明史料却未有任何记载,更未发现实物,是个谜题。
鸣虫葫芦起源于何地?我以为还是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劳动者取自天然生成的“本长”葫芦蓄虫,玩儿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的过程,进而,有了“勒扎”,“夹板”,用工具人为控制葫芦的外形,逐渐出现了木制“范模”,模具内刻画文字,图案,使之精美有趣,形状上,为了迎合不同的鸣虫,怎样的形状更利于发声,范制了不同的形状。
此当为“范制鸣虫葫芦”的起源。
逐渐,范制匏器的技艺传到了皇宫中,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喜爱,特别是,康熙帝重农桑的政治举措,使得在御园里开辟了匏园,瓶,罐,盘,碗,文房用品,鸣虫葫芦,品类繁多,这种艺术的兴盛时代来临了……高墙内院的工匠,利用皇家得天独厚的资材,充分施展高超的各种技法,雕刻,装饰手段越来越精美,选种,种植工艺也在逐步改进,所得匏器定是奢侈华丽,但是合格品并不多见。
鸣虫葫芦的基本知识
养赏玩鸣虫常需的设备和用具盆-罐以泥土和陶土烧制而成,是传统的鸣虫器具。
盆罐有南北之分,南方产的盆壁薄,北方产的盆壁厚,这是为了适应南暖北寒的气候之故。
形状可分为:直桶形和花鼓形两类。
花鼓盆造型美观,价格一般比较昂贵。
盆罐养虫以陈旧的为佳,新出窑的盆罐干燥,且有火浇味,不宜直接用来养虫。
需用河水、井水或沉淀过的干净雨水浸泡。
搪底用于喂养斗蟋的盆,还往往在盆底涂上一层以黄泥、细沙和陈年石灰配制的“三合泥”,称为“搪底”或“砸泥底”。
其作用是为蟋蟀营一个尽可能自然的环境,让其接触到“地气”,以保证良好生长。
盒1.木盒高档的虫盒为木盒,它们由各种优质硬木,如红木、乌木、紫檀、花梨等精制而成。
矩形木盒四个边都是由木工传统工艺的“榫头”来楔合,一侧的通气孔常用精雕细镂的象牙或骨片;盒面和周身也常镶以黄杨木、象牙、贝壳之类的嵌线、图案,或饰之象牙或骨质浮雕。
这类木质虫盒的做工之考究、镶嵌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矣。
价格都十分昂贵。
但笔者认为,如对鸣虫有特殊的爱好,很值得收藏一个别致的虫盒,毕竟它是鸣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竹盒竹制虫盒的做工虽不如象芽、红木那样考究,但也很有特色。
竹子天然的纹理及柔和的本色,给人一种质朴感。
由于它们透通性和保温性能好,内壁又不是太光滑,便于鸣虫在内固着、爬行。
此外,竹制虫盒坚固耐用,是价廉物美的理想虫具。
竹盒有长方和圆形两种。
长方形的虫盒是手工制作的,一般较宽畅,适于喂养中型鸣虫,如蟋蟀、金钟等,很少见有更细巧者。
圆形的虫盒是用车床镞制的,线条简练,造型美观,且有各种不同的规格,其中不乏适宜于小型蛉虫的精细玲珑者3.有机玻璃盒色泽鲜艳,造型新颖,价格适中,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由于其质地光洁滑爽,有些精制的虫盒真有仿象牙的味道。
有机玻璃虫盒常有一盒多室的“套间”,有“二室户”,也有“四室户”,适宜于同时喂养雌、雄两性鸣虫或多个鸣虫。
有机玻璃虫盒由于内壁比较光滑,可在底板上粘一层卫生纸,既利于清洁,又利于鸣虫的固着、爬行。
九把器型各异的鸣虫葫芦评析有特色
九把器型各异的鸣虫葫芦评析有特色鸣虫葫芦兼具观赏与实用的双重价值,天然野趣的材质,活泼的造型,精美的纹饰,高超的做工,漂亮的葫芦口再加上考究的蒙芯,或放于案上或手中盘玩,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保定雕刻梅兰竹菊葫芦墩此款葫芦墩,产自保定,取材精品本长葫芦,色黄如金,外形规整、优美,材质堪称一流。
红木包口,芯子上音孔排列考究,葫芦身周刻有梅兰竹菊传统题材的纹饰,刀工简洁爽利。
从审美和实用的角度看都是个中佳品。
适合蓄养蟋蟀、油葫芦等虫。
范制二龙戏珠葫芦这是典型的蓄养蝈蝈的葫芦。
两条蟠龙盘于葫芦全身,动感十足,栩栩如生。
红木口,红木高蒙芯,造型大气,颇有皇家遗风。
范制葫芦素有匏制三千,不成一器之说,可见这类完整清晰的图案来之不易。
盘玩,养虫俱佳。
范制模棒子蝈蝈葫芦此款葫芦,范模精细,山水错落有致,留白也恰到好处。
罐身颈部微收,底部微削,造型上是典型的棒子式葫芦,洁白的牙口,配上金黄的葫芦底子,色泽搭配非常合理,是很适合蓄养蝈蝈的不可多得的葫芦。
亦可作陈设之用。
老黑黑虫长颈荸荠葫芦此款荸荠葫芦外形非常挺拔,脖颈欣长,色泽光润,线条流畅,小小的底腹恰到好处,皮质密度甚高,蒙芯雕刻精美,简洁与繁复,朴实和华贵浑然一体,让人爱不释手。
适合蓄养老黑虫和盘玩。
山东本长油葫芦墩此款葫芦墩,产自山东,取材本长葫芦,色黄自然。
老红木包口,玳瑁蒙芯雕刻精美、华贵,皮质密度瓷实,底圆度规矩从审美和实用的角度看都是个中佳品。
适合蓄养蟋蟀、油葫芦等虫和把玩。
天津葫芦王渔翁得利黑虫长颈葫芦此款葫芦脖颈欣长,色泽红润,老红木口盖。
通身饰以山水图案,从纹饰看,线条流畅,布局合理各色景物错落有致。
玳瑁蒙芯处音空开设十分考究,对鸣虫发音应具帮助。
此器不止养虫,即便作一陈设器。
天津晓林压花葫芦墩此款本长葫芦,色泽黄润,周身用砑花工艺表现出题为商山四皓的画卷,人物造型生动而古朴,将四位隐士的清雅、高洁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朴的满工红木口盖,镂雕玳瑁蒙芯。
说说鸣虫葫芦的“刮里”与“挂里”
说说鸣虫葫芦的“刮里”与“挂里”人们对鸣虫葫芦里子的认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现在普遍认为好里子的葫芦要优于普通葫芦,为什么会有这种结论呢?这要从里子的形成原因说起。
里子的作用里子本身是葫芦科果实内部的瓤子,其作用是包裹种子,并为种子储存并输送营养。
待果实快要成熟时,内部的瓤子与外部的胎体自然分开,但会有一层瓤子贴附在胎体内部,这一层瓤子就是我们常说的里子。
葫芦刚成熟但还为老熟时采摘下架,此时得到的里子是缎子里,过早采摘则是棉花里,过晚采摘则是铁里。
好物精品文玩底价捡漏小程序由此可见,里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葫芦的成熟度,只有成熟度恰到好处的葫芦才适合做虫具,也就是老一辈常说的“瓷皮、糠胎、缎子里”。
在现实情况中,除本长葫芦以外,采用范制工艺的鸣虫葫芦很少能够达到上述标准,因此说好里子的葫芦要优于普通葫芦。
除了作为葫芦的“健康证明”,里子还有一些其他作用。
例如里子可以吸附杂音,这有些类似于音响中的吸音棉,可以将高频率的杂音吸附掉,出来的声音更加的圆润。
但不幸的是,里子由于其松软吸水的结构,也常常成为蛀虫的温床。
特别在南方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有里子的葫芦很容易被虫“光顾”。
刮里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所谓“刮里”就是将葫芦里子全部刮掉,只保留葫芦的木质胎体,这样可有效防虫,对于实用级虫具建议刮掉里子。
刮里的方法很简单,先用热水浸泡里子约5分钟,再用圆头小勺探入葫芦内部,轻轻刮掉凸起的部分,残留的里子越少越好,然后再用热毛巾压一遍里子,处理完的葫芦就可以蓄虫了。
刮里时不可太过用力,否则会伤害胎体。
如果想全部去掉里子并且不伤害葫芦胎体,则可以用“水沤”的方法。
将葫芦整体浸入水中,里子经过长时间浸泡会自然与胎体分离,冲洗后即可得到无里子的葫芦。
但此种方法操作不当容易造成阴皮,慎用。
下图就是用水沤法去除里子的葫芦:世上的事有正就有反,有人想把里子全部刮掉,而有人却想为没里子的葫芦重新挂一个里子。
挂里的目的及操作方法所谓“挂里”就是为无里子的葫芦挂上一个里子,是一种并不常见的葫芦修补技术。
虫葫芦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虫葫芦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虫葫芦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昆虫类宠物,它具备了趣味性和观赏性,很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介绍虫葫芦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虫葫芦的选址、饲养环境的搭建、合理的饲料搭配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虫葫芦的养殖。
正文:一、选址虫葫芦的养殖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
一般来说,虫葫芦适宜在通风良好、温湿适宜、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
可以选择室外养殖,也可以在室内保温条件较好的环境下进行养殖。
此外,虫葫芦不耐寒,不适宜低于10度的环境,所以在选择养殖场地时需注意气温。
二、饲养环境的搭建虫葫芦的饲养环境的搭建对于它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容器,可以选择宽口瓶作为虫葫芦的“家”,对于数量较多的养殖要求,可以选用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箱。
其次,在容器中,需要放入足够的湿度调节剂,保持适宜的湿润度。
最后,为了提供足够的营养,可以添加适量的泥土、草根等食材。
三、合理的饲料搭配虫葫芦的饲料搭配需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和生长需要进行。
一般而言,虫葫芦喜食水分较多、柔软的食物,如苹果、瓜类等水果。
同时,还可以添加适量的蔬菜叶片,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利于它们的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
此外,还可以添加一些特殊的饲料,如酵母、发酵食物等,以增加虫葫芦所需的营养成分。
四、注意清洁与防病虫害虫葫芦对于饲养环境的清洁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定期清理它们的居住环境,避免残留的饲料坏死和细菌滋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可以选择一些天然的杀虫剂,如苦参、瓜蒌等,在必要时进行喷洒。
同时,培养虫葫芦的抵抗力,保证它们能够健康地生长。
五、虫葫芦的增殖与繁育虫葫芦的繁殖主要通过产卵来实现。
一般而言,雌性虫葫芦每次产卵数量较大,为了保证孵化后的幼虫能够良好地生长,应适时将它们分容器或转移至其他合适的场地,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同时,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幼虫的正常繁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六、观察与饲养管理在虫葫芦的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观察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
浅谈鸣虫葫芦的盖
浅谈鸣⾍葫芦的盖盖相当于葫芦⾍具的门。
⼀般所说的盖也包括蒙芯,是盖与蒙芯的合称(关于蒙芯的详细介绍请查看《浅谈蒙芯的制作⼯艺与艺术价值》);但也有不包括蒙芯的盖,如瓢盖。
盖的开关很像⼀个倒扣过来的⼩茶碗,中空,“碗底”也是透空的,为⼀圆形孔,谓之“瓮肚”。
盖的下部(即“碗沿”的内侧)有⼀圈凸起的⽛⼦,正好和⼝的内径⼀样⼤,可紧紧地扣在⼀起。
盖的上部(“碗底”)和侧⾯(“碗沿”的外侧)各有圈凸纹,作为装饰。
盖的外径⽐⼝的外径⼩1-1.2厘⽶。
盖的质料常见者有⽊、⽛、瓢三种,前两种均应与⼝的材质相⼀致,即⽊⼝⽤⽊盖,⽛⼝⽤⽛盖,否则便显得不协调。
瓢盖与⽊⼝、⽛⼝均可相配。
蟋蟀⾍具的盖蟋蟀⾍具盖上的瓮⼝⼤⼩是不同的,⼀般分为⼤、中、⼩三种。
⼩瓮⼝直径1厘⽶,中瓮⼝直径1.5厘⽶,⼤瓮⼝直径2厘⽶或更⼤。
瓮⼝为出⾳⼝,它的⼤⼩对鸣⾍的⾳⾊是有影响的。
⾏家认为,⼩瓮⼝因⼝⼩鸣声不易全部直接传出,要在葫芦⾍具内回荡再三,听起来就很有低回婉转的感觉,也有较多变化。
⼤瓮⼝出⾳较响亮,但⽋变化和回旋之致。
蟋蟀⾍具的盖的⾼矮也有区别,⾼者谓之⾼盖,矮者谓之平盖,平盖后1.5厘⽶左右,⼝、盖相结合,呈馒头形。
装有⾼蒙芯的葫芦⾍具头重脚轻,重⼼不稳,所以⽤的时候格外⼩⼼。
蝈蝈⾍具的盖蝈蝈⾍具的盖有两种:⼀种是与⼝相配套的⽊盖或者⽛盖,另⼀种为瓢盖。
其⽊盖与蟋蟀⾍具稍有不同,是直接在盖⾯上钻出5-7个圆孔作为出⾳⼝。
因此这种盖是不需要蒙芯的。
瓢盖的做法很简单,⽤⼲透的瓢葫芦锯成⼤⼩适中的圆⽚,将四周⽤砂纸打磨⼲净,再在上⾯钻出5-7个眼作传声孔。
要选⽪质厚的瓢葫芦,愈厚愈好。
有的⽪厚三四厘⽶,是⼀种专门培育出来的⼤瓢葫芦。
瓢盖的下部中央要挖出凹形,也称为“瓮⼝”。
玩者认为有⽆这个瓮⼝,传出的鸣声是不同的。
瓢盖的钻眼也颇有学问,眼的多少、⼤⼩、间距都是有讲究的。
从眼的数量上来说,有五眼、七眼之分,其中⼜分紧五眼、松五眼、紧七眼、松七眼等。
【视频】“山东赵”说葫芦
【视频】“山东赵”说葫芦自上世纪70年代王世襄《说葫芦》一文发表后,范制葫芦种植便在北方地区兴起,期间涌现出几位范制名家,“山东赵”便是其中之一。
“山东赵”本名赵振经,山东泰安宁阳县人。
他范制的鸣虫葫芦,品相上乘、特别能“出叫”,在京津地区广受追捧。
山东赵家中自古就有种葫芦的历史,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振经的大哥赵荆芳就种植过本长葫芦。
80年代初,在天津工作的赵荆芳开始种植鸣虫葫芦。
赵振经正是在那时受到大哥的影响,以及红火的鸣虫市场的熏陶,于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开始种植起鸣虫葫芦来。
赵振经边摸索边种植。
通过研究自家保留的清朝木模、官模,他制作出了纸模模具。
这些模具使用白纸和牛皮纸一层层裱糊,至少12层。
葫芦开花并完成人工授粉后的4天内,必须给授粉的花朵套上这些纸模,让葫芦便在纸模中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葫芦的种植质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振经范制葫芦的技术日渐成熟。
他种出的葫芦,密度大、皮质好,被戏称为“小钢皮”,据说一个成人站在上面都压不坏。
由于葫芦内瓤紧密贴在内壁上,鸣虫放在里面特别“出叫”。
因为皮质密度大的原因,葫芦把玩上色快,颜色好。
上世纪90年代,“山东赵”葫芦经常被京津玩家“包圆”,1995年更是出现葫芦还挂在秧子上就被售空的景象。
现在,一把普通的“山东赵”葫芦能卖四五百元,无瑕疵的能卖三五千元,保留两年的售价基本过万。
为了保存这门技艺,赵振经还手写完成了十余万字的《范制鸣虫葫芦》书稿,并配有他亲手绘制的60余幅标准模具插图和百幅彩照。
由于年龄原因,赵振经已将手艺传给了女儿、女婿,并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目前,“山东赵”葫芦已被列为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鸣虫葫芦有“两大门派”,好比武侠世界的“少林、武当”
鸣虫葫芦有“两大门派”,好比武侠世界的“少林、武当”内容导读鸣虫葫芦有两大民间“门派”,分别是“三河刘”与“安肃模”。
这两类葫芦各具特色,在鸣虫葫芦发展进程中交相呼应,在蓄养鸣虫的历史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把这两大“门派”放到一起,对比讲下它们各自的特点。
1葫芦的胎质“三河刘”多为糠胎。
之所以形成如此胎质,除受葫芦品种影响,更与种植方式紧密有关。
据传刘显庭(“三河刘”本名)多在火沙地上种植葫芦,且严格控制施肥量,既要保证葫芦的厚度,又不使生长过足,以致胎质坚实。
“安肃模”亦多糠胎。
关于此有一则故事,说乾隆微服私访至安肃县,见到这家主人正在用酒泡葫芦,询问原因得知这样可使胎质变糠,利于出音。
如果故事所述属实,则说明“安肃模”“糠胎”的产生方式,与“三河刘”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2葫芦的表皮“三河刘”葫芦表皮并不光泽照人,相反有种精光内含的感觉,玩家们将其称之为“草子皮”。
它的皮色不易变黄,故多为白皮。
可见这种种植方式在控制胎质的同时,也影响到了外表皮的质地。
“安肃模”的表皮较为坚厚,有人形容它“七八年已如蒸栗,数十年便红似琥珀。
”表皮的坚厚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不仅说明“安肃模”葫芦生长充足,更从侧面证实它的“糠胎”,并不像“三河刘”那样通过控制生长来形成。
3葫芦“里子”的处理“三河刘”下架后不去除葫芦内壁的瓤子(所以它的内壁较厚),即所谓“带里儿”或“带里子”,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内壁厚度,起到过滤杂音的目的。
“安肃模”下架后多经水煮,然后刮掉内壁上的瓤子,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虫蛀。
但由于没了“里子”这个过滤层,它对鸣虫叫声中的杂音过滤效果就差了一些。
4葫芦的器型“三河刘”一律光素,使用六瓣瓦模范制而成。
以油壶鲁葫芦最多,其次为蛐蛐葫芦,还有少量蝈蝈高身葫芦。
器型有“和尚头”、滑车”、“棒子”等。
“安肃模”分素模与花模两种,均有六道范痕。
既有蓄养蝈蝈的高身葫芦,也有蓄养油葫芦、蛐蛐的低身葫芦,器型则是多种多样。
蟋蟀撬子手介绍语
蟋蟀撬子手介绍语
潜伏在玉米地里的猎人们又被称为“撬子手”
秋风起,蟋蟀叫,家家户户捉虫忙,这是泰安宁阳县这个季节应有的这个景象。
蟋蟀,又称促织、蛐蛐,在甲骨文里秋字是象形文字,形状像蟋蟀,意思是秋虫鸣叫,河谷丰盈。
从立秋前,在全国各地打工也都回到自己家乡,开始逮蛐蛐,全县老百姓最重视的季节就是秋季。
此时的晚上,王冲和同伴们钻进了一片玉米地,各自找寻猎物。
在当地,潜伏在玉米地里的猎人们又被称为“撬子手”。
不时有蟋蟀捍卫的振翅鸣叫,“撬子手”们不断穿梭往来,他们的目标就是找寻这田间最强壮的斗蟋。
宁阳的水质较硬,土是高钙褐质土,五谷俱全,各类庄稼比较齐全,适合蟋蟀生长的需要。
蟋蟀具有领地意识的,每个蟋蟀的领地大概是一平方米,进入它的领地,它就要进行打斗。
头大,笼形大,牙大、腿大,脖子大(项大)这五大奠定了宁阳蟋蟀在全国的“霸主地位”。
爱虫之人对蟋蟀的爱也不止于斗蟋,他们会为蟋蟀找寻适宜的居所。
刘腾潇制作的葫芦被称为鸣虫葫芦,要让蟋蟀在葫芦里安家,需要经过测量、裁切、打磨、扎底等多个步骤加工。
有了鸣虫葫芦,广大的虫友们在严寒的冬天也能听到秋天嘹亮悦耳的虫鸣,每天听听它的叫声,勾起家乡的情怀,回想童年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阳鸣虫葫芦
历史渊源
宁阳鸣虫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对于鸣虫的赏玩,可以追溯到远古。
到了唐宋时期,玩鸣虫的风气日渐盛行,唐朝《开元天宝逸事》记有金笼闭蟋蟀夜闻其鸣,清康熙最喜鸣虫,灯节赏花听鸣虫叫是他一大爱好,此时期玩虫之风达到鼎盛。
康熙年间,皇室就绘有鸣虫葫芦图谱,有花模和素模之分,而花模又有雕刻和砑花之别。
自此,专业制作葫芦虫具的行当相继出现。
直到如今,玩赏鸣虫之风仍十分盛行。
宁阳鸣虫葫芦是我国民间手工技艺数百年来的发展创新与延续,充分体现了宁阳人民的聪明才智。
种植与制作
种植、养殖葫芦难度很大。
据古书记载,一般成功率不到30%。
宁阳鸣虫葫芦经过长时间的种植摸索,基本上达到40%左右,个别年份能达到60%—70%。
清明节前后两天左右,将选好的葫芦种下地,经过发芽、抽秧,等到葫芦个儿长到一定程度,根据形状的大小,套上自制的不同模具。
葫芦成熟后,将模具轻轻摘下。
经过挑选,将成型的葫芦进行打磨加工,磨口、配盖。
从模具的设计、制作,到翻模、做套、刮皮、晾晒、整形、加口、加盖,哪一道工序出问题,都会前功尽弃。
艺术、观赏及收藏价值
宁阳鸣虫葫芦形状多样,共有一百五十余种,其中八十余种是清朝流传下来的老模具。
宁阳鸣虫葫芦依其造型可大致分为鸡心式葫芦、棒子式葫芦、柳叶式葫芦、花瓶式葫芦四种。
根据畜养虫的种类不同,分五大类:一蝈蝈葫芦,二蛐蛐(白虫)葫芦,三蚰葫蝼(黑虫)葫芦,四蚱仔葫芦,五两用葫芦。
鸣虫葫芦所嵌配的口盖、蒙芯十分考究,用料多为红木、檀木、乌木、黄花梨,高级的用象牙制成。
蒙芯用料更精,一般的用象牙,高级的用玳瑁。
精雕可分6-16动,有的蒙心镶嵌红、蓝宝石。
小小的鸣虫葫芦带着皇室的尊贵,富者的荣耀,也彰显出手工技术的高超。
宁阳鸣虫葫芦充分体现了宁阳人民手工技艺,各种各样的模具,雕刻精巧,技艺超凡。
通过花模长成的或砑出的八仙、八骏、八龙护壁、寿星、笑佛、二龙戏珠、旺旺、母子鹿、双虎、脸谱等应有尽有。
既是人工所为,又是天然长成,天然与人工巧妙结合,特别精美,因此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从城市到乡村,特别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人见人爱,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佳品,极具收藏价值。
保护与开发
鸣虫葫芦在我国不管农村还是城市,玩赏的人很多,北京、上海、天津、港、澳、台及海外侨胞争相购买,而且价值较高,有广阔的市场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
针对宁阳鸣虫
葫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宁阳县文化主管部门已着手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挖掘,并科学的提出对宁阳鸣虫葫芦的保护计划和详实的保护措施。
2008年,对宁阳鸣虫葫芦进行系统的调查记录,收集相关资料,登记鸣虫葫芦的分类、品种、规格、尺寸等,初步完成宁阳鸣虫葫芦范制数据库。
投资4万余元,并专门在县城中心建立一处鸣虫葫芦陈列室。
2009年,重点培养年轻传承人,使该项技术得以较好的传承和发展。
2010年,建立新的范制基点、试验范制新的葫芦器具。
2011年,拓展葫芦范制技艺、范制新笔筒、脸谱、葫芦娃等。
2008年8月,宁阳鸣虫葫芦被收录于《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转载自宁阳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