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第3章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浙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 《能量的相互转换》教案(2)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 《能量的相互转换》教案(2)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能量的相互转换》教案(2)【教学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指出能的形式,并明确能量在不同情境中的转化过程2.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⑵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和表达的能力2.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⑶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能量的转化具有普遍意义,消耗能量、利用能量、获得能量是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②难点:具体情境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设计说明】本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涉及到很多的概念和计算题,是考试,甚至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而《能量的相互转化》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扎实掌握本节内容,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节内容中,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列出了很多例子和活动,为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素材。

初三的学生,已掌握了不少基础的科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

对于能量的多种形式,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中的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中已经简单学习过。

所以,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中,不仅应该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更应该使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或对科学这门课失去信心的同学在课堂上也有表现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电影片段:导弹射击想一想:炮弹击中汽车(坦克)的巨大能量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二)、新课教学一、能量的相互转化多媒体:雪崩时的图片讨论并回答:雪崩时,积雪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比一比: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学生回答:电能、风能、热能、太阳能、机械能(动能和势能) 、核能、光能、化学能等请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能的形式来为大家做一下介绍,从它的来源.用途等方面。

九年级自然科学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某某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二. 重点、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教学过程]1、能量转化的普遍性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物体间相互转移,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例如:雪崩时的势能和动能发生了相互转化。

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因为克服摩擦,消耗了机械能使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气体膨胀的现象中,消耗了内能增加了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用化学电池给小灯泡通电的过程中,消耗了化学能增加了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冷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水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水的内能转移给冷水;等等;大量的事实说明,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了,另一个物体的能量就增加了,而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讨论:1)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的电能来自哪里?所需电能由安装在它上面的风车状太阳能电池帆板供给,也即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2)间歇泉外喷射热泉水的情景。

多发生在火山活跃的地带,它断断续续地向外喷出热水,很像压力锅加热后会断断续续地向外喷气一样。

你知道热泉水喷发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吗?地热能。

地热能是源自地球的热能。

3)青蛙从稻田里跃起,捕捉稻叶上的害虫。

在这个过程中,青蛙消耗了什么能?这些能量哪里去了?它获得了什么能?这些能量来自哪里?青蛙消耗了化学能,这些能量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所以使青蛙获得了动能。

这里发生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实验:将铝箔纸切割成扇形小片制成小风车放在发光的灯泡上方。

现象:小风车转动起来原因:由于点亮的灯泡上方有对流的空气推动风叶的缘故。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5篇)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5篇)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5篇)第一篇: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教学过程:活动1:新课导入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活动2:教师讲解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同理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太阳能、机械能时所涉及的能的转化。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教学任务分析本章教材从能的转化角度将机械能、热能、电能、核能等多种形式的能整合在一起。

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教材从自然现象、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来分析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审视各种物质运动形态的变化,体会到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总伴随着能的转化,明白生活中所谓的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实质确实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变过程。

然后利用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用上述结论来分析能量转化过程,感受到能量的转化既能造福于人类,又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材的最后安排了一个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小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到我们能够利用规律使能量向有于人类的方向转化。

关于能量的概念,学生并不陌生,在教材的第2册第2章中曾提到能的多种形式,在讲光合作用时曾讲到过化学能、太阳能等,但对学生来说,各种形式的能量是相对独立的,可能部分学生有种朦胧的转化意识,但尚不知自然界中能的转化是普遍的,在教学中通过对大量事实的分析,让学生明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并能够为人类所利用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理解能量转化的普遍性,并能运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

3.明白利用能量、消耗能量和获得能量的过程确实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意义。

2.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究,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难点: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

教学设计思想关于能量的存在及能量的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积存了特别丰富的感性认识,这些生活经验关于教学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学案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学案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 3.1 能量的互相转变教案班级姓名【温故知新】一、能的多种形式:1、能也称为能量,能也有多种形式。

如运动的物体所拥有的能为。

2、物体因为举高而拥有的能或因为发生形变而拥有的能,称为。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3、储藏在食品中的能属于。

4、电电扇通电后才能转动,这说明电拥有能,这类能叫做。

5、说出以下物体所拥有的能量的形式:(1)被拉长的橡皮筋:〔 2〕正内行驶的汽车:(3)我们吃的食品:〔 4〕蓄电池中的能量:二、能的互相转变:6、各样形式的能在必定条件下都可以互相转变,如:(1)水流发电:(2)行驶的电车:(3)利用核能发电:(4)植物的光合作用:【新课学习】:7、如图 3— 2 所示,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要的电能来自哪里?8、图3—3 是间歇泉向外发射热泉水的情形。

间歇泉多发生在火山活跃的地带,它断断续续地向外喷出热泉水,特别像压力锅煮食品时断断续续地向外喷气同样。

你理解热泉水喷发的能量从哪里来的吗?9、如图 3— 4 所示,青蛙从地上跃起,捕获植物叶上的害虫。

在那个过程中,青蛙耗费了什么能?这些能量哪里去了?青蛙获取了什么能?这些能量来自哪里?10、思虑依据图3— 5 中所体现的现象,谈谈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变过程。

胶片感光成像激光切割金属特技跳伞丛林火灾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小型水电站【活动】:如图 3— 6 所示,将圆形铝箔纸切割成扇形小片,再将扇形小片曲折成风叶,而后用大头针挨次穿过风叶中心、小珠子和短木棍一端上的小孔并固定好。

将风叶水平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你看到了什么?说出那个现象中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变。

【思虑】: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温度要高升;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温度要降低。

这两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各发生了怎么样的转变?【重要提示】1、能量的转变是广泛存在的,如动能可以转变为势能,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电能,生物能能够转变为势能,电能可以转变为光能和热能等。

2、常有物质中,溶解时溶液温度高升的有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的有氯化铵、硝酸铵等。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换的量度教案(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3.3能量转换的量度教案(新版)浙教版

《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也是分析能量转化过程,提出“守恒”思想的重要基础。

由于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学生要认识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与实例的分析获得功的概念,以及做功的必要因素。

因此理解功的概念以及功和能的关系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它也是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2.举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分析,使学生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学会判断做功的方法。

3.理解能量转化越多做功就越多以及能量转化的量度是功4.通过对比定性、定量得出影响功大小的因素以及功大小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功的计算公式W=FS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境中例子的分析,主动建构功的概念。

2.通过对实例、实验的观察、分析、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并能用科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的概念。

难点:功和能的关系以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四、教学用具:机械能热能互变演示器木板乙醚六、教学反思十几年初三教学,一直认为这节课容易上,但随着备课的深入,越来越觉得分析能量转化过程,提出“守恒”思想重要基础的“功”学生难以理解。

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功和能的关系,能量转化的量度是功这层关系,作为能量转化的一把“尺”--功,一定要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做不做功以及功的计算。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的互相转化 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能量的互相转化 教案

3.1能量的相互转化编写:审核:九年级科学备课组班级姓名【温故知新】一、能的多种形式:1、能也称为能量,能也有多种形式。

如运动的物体所具有的能为。

2、物体由于举高而具有的能或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称为。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3、储存在食物中的能属于。

4、电风扇通电后才能转动,这表明电具有能,这种能叫做。

5、说出下列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的形式:(1)被拉长的橡皮筋:(2)正在行驶的汽车:(3)我们吃的食物:(4)蓄电池中的能量:二、能的相互转化:6、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如:(1)水流发电:(2)行驶的电车:(3)利用核能发电:(4)植物的光合作用:【新课学习】:7、如图3—2所示,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要的电能来自哪里?8、图3—3是间歇泉向外喷射热泉水的情景。

间歇泉多发生在火山活跃的地带,它断断续续地向外喷出热泉水,很像压力锅煮食物时断断续续地向外喷气一样。

你知道热泉水喷发的能量从哪里来的吗?9、如图3—4所示,青蛙从地上跃起,捕捉植物叶上的害虫。

在这个过程中,青蛙消耗了什么能?这些能量哪里去了?青蛙获得了什么能?这些能量来自哪里?10、思考根据图3—5中所呈现的现象,说说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化过程。

胶片感光成像激光切割金属特技跳伞森林火灾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小型水电站【活动】:如图3—6所示,将圆形铝箔纸切割成扇形小片,再将扇形小片弯曲成风叶,然后用大头针依次穿过风叶中心、小珠子和短木棍一端上的小孔并固定好。

将风叶水平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你看到了什么?说出这个现象中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化。

【思考】: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温度要升高;硝酸铵在水中溶解,温度要降低。

这两种物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各发生了怎样的转化?【重要提示】1.能量的转化是普遍存在的,如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生物能可以转化为势能,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等。

2.常见物质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的有氢氧化钠、浓硫酸等,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的有氯化铵、硝酸铵等。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教学设计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教学设计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教学设计浙教版能量及其形式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2、能在具体例子中识别能量的形式;3、通过对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种能量的了解,知道能量在生产、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

2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九上第三章的起始内容,学生在七年级、八年级科学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有关能量的初步概念,如电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

本节课就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使同学们认识到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3重点难点1、认识能的多种形式(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磁能等);2、理解什么是能量。

4教学过程4.1一、课题引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能量极其形式》。

今年的9月4日—5日,大家知道我们杭州有什么重要会议吗?生:“G20”峰会!师:对,届时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脑将汇聚杭州,共谋发展。

作为杭州人我们很自豪,很骄傲。

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款概念车,为“G20”峰会献礼。

或许有同学会问,什么是概念车?简单地说就是“未来的车,想像中的车”,请大家开动你的脑筋,发挥想像,为我们的概念车出谋划策,好不好?生:好!学习能量的各种形式(任务驱动):师:看!现在概念车处于什么状态?生:静止。

师:现在想让车动起来,除了用手推或者用马拉,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好,先小组讨论一下!等会儿一起分享。

小组讨论1—2分钟……师:下面请小组汇报一下,谁先来?生:装电池;装太阳能电板;风吹;汽油机;原子核;蒸汽;斜面(抬高);……师:这些物体都能让车动起来,有什么共同特点?生:都具有能量。

师:关于能量,我们小学知道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到初中我们将更深入学习能量的形式(贴出板书—能量的形式)。

师:风吹和手拉都在做哪种最简单的运动?生:机械运动。

师: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我们说它具有机械能,你还能举一些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吗?生:流动的水、游动的鱼等等师:这里的电池给车提供什么形式的能呢?生1:电能有不同意见吗?生2:化学能师:谁对呢?我认为都有道理。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3.1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中小学资料】九年级科学上册 3.1 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 (新版)浙教版

能量的相互转化使用范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教材分析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

首先是以“雪崩、人造卫星、间歇泉和青蛙捕食”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图片所呈现的现象,说说其中所发生的能量形式,并安排了一个制作小风车的活动,进一步体会能量的转化。

本课列举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事例,让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第二册教材中《运动和能的形式》一节以及前面几册教材中的许多科学事实都是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基础,同时学好这一节有助于后面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有助于学生建立对“自然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这一本质的认识。

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学生对能的概念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大量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事实。

本节课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能的多样性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普遍意义,初步学会分析和判断物质运动及变化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但大量例子的教学,学生回答可能不正确,不恰当,应多提示、多鼓励,有一些问题回答不了可在以后的教学中补充。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互相转化或转移。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从而体会到自然界是一个多样统一的整体。

教学重、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教学过程情境描述:一辆汽车在雪山脚下急驶,一场灾难不幸发生。

只见高耸陡活跃的地带,它断断续消耗了什么能?这些能量哪里去了?(化学教学中还可补充列举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事例,分析: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温度要升高,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热空气上升教后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多联系一些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或前沿科技的或学生容易出错的例子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对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2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2

第三章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案2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教材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能的概念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能的多样性及能量的相互转化的普遍意义,初步学会分析和判断物质运动及变化过程中不同形式的能量的转化。

【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

明白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过程确实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教学预备】图片、投影、制作小风车实验装置一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教师演示:手持粉笔头举高,放手下落实验提问:举高粉笔头具有什么能?什么原因?生:重力势能,因为粉笔头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放手下落过程中,粉笔头又具有什么能?生:如今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问:下落过程中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生:由于粉笔的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说明重力势能在减小,速度增大说明动能在增加,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在向动能转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大〕,教师指出:自然界中能量变化的事例特别多,这确实是本节所要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讲述:我们学习过机械运动有机械能,热运动有内能,实际上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每种运动都有一种对应的能量,如电能、磁能、光能、化学能、原子能等。

复习:动能:我们把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实例:运动的锤子,流动的河水,流动的空气,行驶的汽车、跑动着的运动员,飞行中的子弹头,滚动着的钢球,运行中的人造地球卫星等。

简单的知识结构: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

实例:被举高的夯,被举高的打桩机的重锤,高坝中的水,放在高楼阳台边沿的花盆,搁货架的金属球、山顶上的石头,举高的铅球,悬吊在高空中的钢梁,悬空的起重臂,置于斜面上的钢球等。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PPT教学课件
此时是否马车的动能增加6×104焦?
不是。马对车做功消耗的能量转化为马和车的动能 以及各种摩擦产生的热能。匀速行驶过程中,消耗 的能量转化为各种摩擦产生的热能。
三、功和能的关系 1.能: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 能(单位:焦耳) 2.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3.功用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
解: 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Gh=600牛×2米=1200焦
答:…
杠铃的势能增加1200焦。
已知马车重3000牛, 匀速行驶时,受到的 阻力为重力的0.2倍, 马拉着车匀速行驶100 米,拉力做多少功? 解:∵匀速行驶 ∴F=f=0.2G=0.2×3000牛=600牛
W=Fs=600牛×100米=6 × 104焦 答:……
二、功的计算 1.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 功=力×距离
W= F
s


2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 1焦耳=1牛·米
(意义: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
时所做的功为1焦。)
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 于索尔福。他父亲是酿酒厂的厂主。焦耳 从小体弱不能上学,在家跟父亲学酿酒, 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化学、物理。他很喜 欢电学和磁学,对实验特别感兴趣。后来 成为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酿酒师和业余科 学家。焦耳可以说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杰 出的科学家。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 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 研究。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 力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 普莱金质奖章。
某同学用80N的力猛题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 球离脚后向前滚动了5m。人对球作了多少功?

3.3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3.3能量转化的量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 探讨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对节能减排的意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航空航天、机器人技术等。
- 了解全球能源危机及其对能量转化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和准确性,以及听课态度,评价学生对能量转化量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特别是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学习能量转化的量度,使学生能够:
1. 掌握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方法,形成量化分析的科学思维。
2. 通过实例探究,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增强能量守恒观念,培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4. 在合作交流中,提升科学表达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解答:动能变化量ΔE_k = 1/2 m(v1^2 - v0^2)。
例题3:
题目: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着光滑斜面下滑,斜面倾角为θ,求物体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v。
解答: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 1/2 mv^2 + mghsinθ,解得v = sqrt(2gh(1 - sinθ))。
例题4: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能量守恒定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能量转化效率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应用所学知识,加深对能量转化效率实际意义的理解。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3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3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九上《第3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word教案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1.人类使用的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归根究底,它们来自能。

2.大量的事实说明,自然界中的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

3.日常生活中常说“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确实是能量的相互或的过程。

4.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总相伴着的相互转化。

5.指出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化:(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能转化为能;(2)人造卫星: 能转化为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能转化为能和能;(4)胶片感光成像: 能转化为能。

(5)特技跳伞: 能转化为能和能;(6)森林火灾: 能转化为能和能;(7)植物生长: 能转化为能;(8)水电站(工作时): 能转化为能。

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1.物体具有的本领,是因为它具有能。

做功的过程实质上的过程,力对物体做多少的功,就有发生转移。

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3.功的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的乘积。

4.功的运算公式文字公式:,符号公式:,功的国际单位:,简称,符号是,是为了纪念而命名。

1焦= 牛·米。

5.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的物理量;(2)功率的定义叫功率;(3)功率的定义公式:文字公式,符号公式;因v=s/t,得功率另一个公式;(4)国际单位是,简称,符号是;(5)常用单位还有:、。

1千瓦= 瓦 1兆瓦= 千瓦= 瓦。

第三节认识简单的机械一、杠杆1、在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杆的五个要素指的是、、、、;其中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从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

3、实际应用的杠杆形状是各异的,能够是的,也能够是的。

4、杠杆平稳是指杠杆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在做研究杠杆的平稳条件的实验时,是指杠杆的处于平稳。

5、杠杆平稳原理文字公式:,符号公式:6.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PPT教学课件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PPT教学课件

第3章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2节 机械能
举重运动员将60千克的杠铃举高 2米,有多少化学能转化为杠铃的 势能?
马拉着车行走100米,需 消耗多少化学能?
思考: 这些能量转化的多少用什么来量度呢?
这两种能量转化情景有什么共同特点?
F
F S
S
一、功的含义 1.含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并且在这个力的方向通 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解: 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W=Gh=600牛×2米=1200焦
答:…
杠铃的势能增加1200焦。
已知马车重3000牛, 匀速行驶时,受到的 阻力为重力的0.2倍, 马拉着车匀速行驶100 米,拉力做多少功? 解:∵匀速行驶 ∴F=f=0.2G=0.2×3000牛=600牛
W=Fs=600牛×100米=6 × 104焦 答:……
二、功的计算 1.科学上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
离的乘积。 功的公式: 功=力×距离
W= F
s


2 .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J) 1焦耳=1牛·米
(意义: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
时所做的功为1焦。)
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1818年12月24日生 于索尔福。他父亲是酿酒厂的厂主。焦耳 从小体弱不能上学,在家跟父亲学酿酒, 并利用空闲时间自学化学、物理。他很喜 欢电学和磁学,对实验特别感兴趣。后来 成为英国曼彻斯特的一位酿酒师和业余科 学家。焦耳可以说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杰 出的科学家。焦耳最早的工作是电学和磁 学方面的研究,后转向对功热转化的实验 研究。1866年由于他在热学、电学和热 力学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柯 普莱金质奖章。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说课稿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3.1能量的相互转化说课稿

科学初三上浙教版 3.1 能量的互相转变讲课稿大伙好,今日我要讲课的课题是《能量的互相转变》,本节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次讲课你,我将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目标剖析,重难点剖析,和教课方案这五个方面进行。

【一】教材剖析本章《能量的转变和守恒》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内容,波及到特别多的观点和计算题,是考试,甚至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

而《能量的互相转变》是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扎实掌握本节内容,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优秀的基础。

在本节内容中,教材作为教课活动的工具,列出了特别多例子和活动,为教课活动供给了优秀素材。

【二】学情剖析初三的学生,已掌握了很多基础的科学知识,有了必定的观看和思虑能力,同时还拥有必定的着手能力。

对于能量的多种形式,在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中的第一节《运动和能的形式》中差不多简单学习过。

所以,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在教课中,不单应当调换全班同学的学习踊跃性,更应当使学习基础比较单薄,或对科学这门课失掉信心的同学在讲堂上也有表现的时机,这样有益于建立他们学习科学的自信心。

【三】目标剖析鉴于以上剖析,我把本节目标的对象定位于全班同学,确定以下三个目标不: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指出能的形式,并明确能量在不一样情境中的转变过程2.理解耗费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取能量的过程的确是能量的互相转变和转移的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育学生着手、观看和表达的能力2.培育小组合作意识,指引学生在合作中沟通、学习、互动感情与态度目标1.感觉大自然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研究兴趣【四】重难点剖析本节课所波及的能量是学生看不见,摸不到的,要在不一样的情境中详细剖析不一样能量形式的转变,这就要修业生有较强的思想剖析能力,所以,我把本节内容的教课要点确定为:在具体情境中剖析能量的互相转变,这是教课要点也是教课难点。

为了打破难点,我重要选择计算机演示,讲解和着手实践相联合的方法,调换学生踊跃性,掌握必定的思想剖析能力。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电能”专题。

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电能的概念与单位”,第2节“电能的转化与守恒”,第3节“电能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能的概念,掌握电能的单位及其换算。

2. 使学生了解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3. 让学生掌握电能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能的概念、单位、转化与守恒定律。

难点: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能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能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电能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电能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a. 电能的概念b. 电能的单位及换算3.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引导学生探究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a. 电能转化实例分析b. 电能守恒定律讲解4. 电能的应用:介绍电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能的重要性。

a. 电能在家用电器中的应用b. 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电能的概念、单位、换算2.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3. 电能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电能的单位换算b. 电能转化与守恒定律的应用c. 电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能的更多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附录:作业答案1. a. 1千瓦时(kWh)= 3.6×10^6 焦耳(J)b. 电能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c. 例如:电灯、电视、洗衣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尽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电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1. 电能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
教学目标:1、理解能量的相互转化具有普遍意义。

知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获得能量的
过程就是能量的相互转化和转移的过程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
重点难点:自然界能量转化的普遍意义
教学用具:酒精灯、滤纸、细绳、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晶体、烧杯、玻棒
教学过程:
╬╬╬╬╬╬╬╬╬╬╬╬╬╬╬╬╬╬╬╬╬╬╬╬╬╬╬╬╬╬╬╬╬╬╬╬╬╬╬ 引入:视频演示(雪崩),让学生感受雪崩的威力和危害,同时思考能是如何转化的?
――势能转化为动能
讨论:1、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的电能来自哪里?
太阳能(光能)――化学能――电能
2、间歇泉能从断地向外面喷泉,能量从哪里来?
热能――机械能
3、青蛙一跃去捕食害虫,如何获得能量?这些能量从哪里来?
化学能――机械能
演示:制作小风车
思考这个现象中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化?
小结: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能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
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2、能量转化是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练习:1、结合课本83-84页的图片,说说能量形式发生如何的转化。

2、还能举出其它有关能量转化的例子吗?
演示:氢氧化钠、硝酸铵的溶解实验。

思考能的转化。

课堂练习:课本85页练习1-2题
作业:作业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