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说课稿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展开,包括加法、减法和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灵活运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问题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的教授和实际问题的应用。
2.教学难点:整体与部分的概念的理解及其在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计算卡片、实物教具等。
2.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准备好课堂展示和引导问题。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基础知识讲授: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规则,包括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3.练习与活动: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通过组织学生分享不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5.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六、课堂反馈1.个别测评:针对个别学生的程度和表现给予反馈,帮助其提高。
2.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解题思路,促进合作交流。
3.学生表现奖励:表扬学生积极参与和正确回答问题的优秀表现。
七、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加法、减法的练习题,鼓励学生自主复习并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存在普遍问题,如进位计算的困难和整体与部分的概念理解不深等。
在下节课中将更加重视这些难点,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继续鼓励学生勇敢表达和合作,培养其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三篇】【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大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一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生学习爱好。
优秀的老师常常都有自己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自己特殊的授课技能,它会成为你的一种魅力。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对您有所启示。
【篇一】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
一、说教材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定一个角是否是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直角。
判定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控。
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
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取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生动有趣的游乐场情境,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同时我还采取了发觉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换去发觉角和展现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爱好,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全部教学进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情势,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写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换。
例如,在描写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二年级上学期就只能说有三个角。
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控,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
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所处承上启下的地位,我肯定本课教学目标以下:知识和技能目标:能结合生活情形辨认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除法算式》说课稿
《认识除法算式》说课稿一【分析教材】本节内容是在乘法和“分一分”的基础上正式学习除法,除法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
由于在分一分中,学生对“平均分”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内容继续以分东西为背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除法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做好铺垫。
说学习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本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对本节课制定以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除法算式及理解其含义。
过程与方法: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总结出除法算式,并认识除法算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算式表示分东西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简捷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除法算式以及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4根小棒,8个小圆片等。
利用多媒体教学,呈现生动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二【说教法】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老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尝试教学法、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方法。
三【说学法】学生在“圈一圈”“分一分”“填一填”等活动和游戏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通过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手脑并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说导学设计】为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根据本年级学生认识水平,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旧知重温,铺路搭桥1.做乘法口诀对口令的游戏。
2.平均分准备的6根小棒,边摆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分法。
环节二: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一)教学例1:认识除法算式和除号出示课件:把8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猴子分()个。
用算式怎样表示这种平均分?活动一:摆圆片学生用圆片代替桃子实际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出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把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由乘法算式变为除法算式,引导学生认识除号,正确读除法算式,并理解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含义,然后小组内交流。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5篇)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第四册P106~P108《统计》。
2、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理论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根底知识的重要组成局部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p ,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进步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络,又能使学生从局部数据出发,经过分析^p 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才能。
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p 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等等的要求。
3、教材构造分析^p 教材内容可以看出,本节课包含四个知识的内容。
即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搜集如今〔二年级〕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把入学以及如今的体重情况统一填写到同一个统计表中;整理、分析^p 表内信息答复简单的问题。
但从本地学生情况实际出发,以及条件的限制,所以本人对教材内容进展了略微的调整,将调查入学时的体重情况填写统计表改为统计本地区天气情况,也与现实生活严密地联络在一起。
同时,按照教材的逻辑性将知识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中。
4、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能运用信息的手段、新的学习方法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简单的复合式统计图。
〔2〕情感目的: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结合实例有机地进展家乡情的教育。
〔3〕才能目的:培养学生观察、分析^p 和操作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教学重点是:体验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6、教学难点是:能对数据进展合理有效的分析^p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篇一】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学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
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
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抽象运用的编排,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媒体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学生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学生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平移与旋转》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平移与旋转》说课稿1一、说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平移与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几何现象,从数学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它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平移与旋转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二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在生活中见到很多的旋转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较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教学安排时,我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是有层次地逐渐递进的教学。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平移和旋转的含义,能正确地平移图形。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能从生活中找出平移和旋转的物体,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作用,并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下,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初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对《平移和旋转》有感性认识,启发他们的操作能力,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说课稿一、教材背景介绍《数学广角》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套教材紧扣小学数学课程的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是教师们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倡导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分析《数学广角》内容涵盖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数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内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学生掌握数字的认识和认读、认写数字,加法和减法的初步应用,难点在于教授乘法和除法的概念和运用。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板书讲解、示范演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实物引入,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教材:讲解教材内容,注重重点和难点。
3.示范演示:老师示范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4.小组活动: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七、教学反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辅导,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能够掌握数字的认识和应用,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数学广角》的说课稿内容,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受益,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篇教材为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广角──推理》部分。
该部分主要围绕数学推理的教学展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1.2 教材特点•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设计丰富多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数学推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
•能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推理的概念和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围绕《数学广角──推理》展开,具体内容包括:1.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2.数学推理的方法与步骤3.案例分析和练习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数学推理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3 学习数学推理方法(20分钟)教师介绍数学推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推理的逻辑关系。
5.4 案例分析与练习(15分钟)教师给出数学推理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推理和解答,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推理方法的理解。
5.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推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教授数学推理方法、进行案例分析和练习等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次《数学广角──推理》说课稿的内容,希朴能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谢谢!。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数学说课稿 ⼀、设计理念 ⼩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的思维能⼒,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和提⾼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学⽣获取知识的过程,让教学过程建⽴在学⽣⾃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的主体作⽤。
特别在编制5的乘法⼝诀过程中,让学⽣的个体探索与同桌合作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的创造精神、合作能⼒及合作意识等多⽅⾯素质的协调发展。
从⼀定意义上讲,学⽣利⽤数学过程来学习⽅法和训练技能,较之掌握知识本⾝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的活动来提⽰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达到发展学⽣能⼒的⽬的。
⼆、说教材: 本课时的内容是⼈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学数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乘法⼝诀部分的5的乘法⼝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掌握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进⾏教学的,是学习编写⼝诀的开端,其地位尤为重要;较⽼教材中在2、3、4⼝决的基础上来编制⼝诀,显然这样安排增加了难度。
但通过让学⽣从⽣活实际出发,数⼀数⼀只⼿有⼏个⼿指,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各是多少⼿指,再联系乘法的意义,从加法算式到乘法算式,最后编写乘法⼝诀;编写乘法⼝诀的教学,属于学习法则的课型,学⽣运⽤学习法则的思维模式,归纳编写乘法⼝诀的⽅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标定为: 知识与技能⽬标: (1)让学⽣经历编写5的乘法⼝诀的过程,进⼀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掌握乘法5的乘法⼝诀,提⾼运⽤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3)在整理乘法⼝诀以及其他⼀些练习中让学⽣逐步发现⼀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学⽣观察、分析、推理的能⼒。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 说课稿(三篇)
7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的例题。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教材96页为学生提供了“收集矿泉水瓶”富有现实且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素材,通过研究“每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这个问题,引出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再看主题图,提问题,引出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
3、本节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悟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学重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下面2个特点。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通过创设“收集矿泉水瓶”这样一个富有现实性的素材,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中既获得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给学生创设充足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同桌合作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他们通过同桌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完成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整个研究过程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理念。
三、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为了培养同学们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和为了环境更加整洁和优美,学校开展了“爱护环境,收信矿泉水瓶”的活动。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师:现在这群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这一个环节的设计,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2023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共二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表内除法(二):用除法解决问题》说课稿(一)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节,即教学如何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我想,编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匠心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有更多机会练习除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材还遵循了由浅入深的编排原则。
其逻辑顺序如下: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例3,引导学生根据倍的概念和除法的含义,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
这样的例题编排,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直观操作到分析推理的逻辑画面。
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设计了拾级而上的台阶。
2.本课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3.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4.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力图体现“发展为本”的理念,不仅注重双基的落实,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加以考虑有以下三点。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5.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数独》说课稿
《数独》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数字的排列规律。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数字的排列规律稍有复杂一些,在一定的格子里,一定的数字,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例题通过“在右面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的数字,并且每行每列的数字都只能出现一次”。
使学生感受数独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自制能力差,最主要的还是要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完成教学目标,数独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理解的,在设计教学时让学生从简单的填数入手,降低整节课的难度。
根据二年级的心理特征还利用情景导入最强大脑,使得学生在课中,都有兴趣。
三、说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等活动,让学生用推理解决一些简单游戏中的数学问题,从而经历稍复杂的推理过程。
2.让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尝试、调整,学会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进一步体验推理的作用。
3.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四、说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引入法,通过情景引入,捕捉课堂中及时生成教学问题,以此开展教学,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学法:小组合作游戏活动、合作交流;让学生组内、班内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让逻辑语言得以训练,让逻辑推理能力得以发展。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
突破方法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感知认识,从而突破难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及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认真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学生听,并认真听取同学的建议,调整自己的想法,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 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平均分》说课稿
《认识平均分》说课稿【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学生成熟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与教材分析】“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
在生活中,学生有“平均分”的感性认识,那怎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知识“再创造”中,形成新的体验,新的感悟,使他们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并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教具学具】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感受到“春姑娘”的气息吗?你感受到什么呢?瞧,二(1)班的同学们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在忙着准备食物。
出示课件:水果,饮料,火腿肠,糖果师:这么多的东西怎样分给每个小组?同桌讨论,还可以用小圆片分分看。
学情预设:可能会有这样几种分法:(1)我们组分的是橘子。
有18个橘子,分给6组,每组分了3个;(2)我们组分的是矿泉水。
有12瓶,分给6组,每组分了2瓶;(3)我们组分的是火腿肠。
有36个火腿肠,分给6组,每组分了6个;(4)我们组分的是糖果。
有30颗糖,分给6组,每组分了5颗。
师:这样的分法,你们同意吗?为什么?每个小组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数学广角–推理》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节课,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推理的概念和方法。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3.能够运用推理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推理的概念和方法;2.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3.解决简单问题的推理过程。
2. 教学难点1.理解推理的抽象概念;2.运用推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2.教具:小黑板、彩色粘贴纸;3.活动设计:教师准备推理题目,并设计相应的引导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如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2. 学习推理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推理的概念,如“如果今天是周五,那么明天是什么日子?”,让学生思考推理的过程。
3. 练习推理能力(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但有挑战性的推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引导学生运用推理能力解决问题。
4. 提高应用能力(15分钟)教师在板书上列出几道实际生活中的推理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引导学生将推理能力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推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推理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初次接触推理概念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来加深理解。
另外,教师在设计题目时应注意难度的控制,使得学生能够逐步提高推理水平。
七、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简单的推理题目作为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推理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数学广角–推理》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表内除法(2)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研究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整理复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研究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养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联合二年级学生阐发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全部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起兴趣,引导探究;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上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
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
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
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
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
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说课内容:说教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
(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
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
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
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
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说本节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
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程序设计:(一)准备练习: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集锦5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见到很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在他们的头脑中已有比拟感性的平移和旋转意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更无法想象,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
三、说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数学思考:在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形象思维;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判断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难点:1、对没有旋转到一周的物体的判断,如荡秋千等。
2、建立学生的空间观点。
五、教学用具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游乐园主题图及各种游乐工程运动现象的局部图等。
学具:学生学环境中的书、文具盒、桌子、凳子等。
六、教学方式与方法1、探究式师生互动学习方式2、观察法与分析法七、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安排了六个层次,分别是玩一玩、学一学、说一说、画一画、做一做、练一练:〔一〕玩一玩――感知平移与旋转运动现象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公园去玩一玩,〔出示主题图〕,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教师夸张的语言将学生吸引住,然后出示多媒体:旋转椅、缆车、摩天轮、跷跷板、滑滑梯等。
在认识的根底上让学生观察它们是怎样在动,并让学生动起手来比一比,根据这些物体的运动进行分类,一类旋转,一类平移,初步感知旋转和平移现象。
〕〔二〕学一学――分析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征〔课件出示旋转动画和平移动画〕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再次观察抽象出:旋转就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转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动,方向不发生改变。
得出旋转与平移这两种现象的本质。
小学二年级数学说课稿范文【3篇】
【导语】数学的学习可以说很枯燥,记公式做题,做⼤量的类型题。
这时候,如果教师有⼀份明确的说课稿,将会⼤⼤提升教学效率,提升课堂活跃性,提升学⽣学习兴趣。
优秀的⽼师往往都有⾃⼰风格的说课稿,渐渐形成⾃⼰独特的授课技巧,它会成为你的⼀种魅⼒。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数学说课稿范⽂【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数学说课稿范⽂ 《数学⼴⾓——简单的推理》 ⼀、说教材: “数学⼴⾓简单推理”是新⼈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下册第109页的教学内容。
这是⼀节有趣的活动课,也是⼀节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是⼈们在⽣活、学习⼯作中很重要的能⼒。
本节课主要要求孩⼦们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进⾏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初步接触和运⽤排除法。
教材试图通过⼀些⽣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法,初步培养学⽣有顺序地、全⾯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学⽣认知发展⽔平,在问题设计的难度上都不是很⼤,⼀般都有⼀个可以直接判断的条件,学⽣只要找准关系句,就能较为轻松地推理出其他的相关结论。
让学⽣亲⾝经历对⽣活现象判断的过程,从⽽锻炼学⽣的逻辑推理能⼒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的之⼀。
⼆、说学情: ⼆年级的孩⼦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他们具有较⾼的学习热情,喜欢做游戏,喜欢与他⼈合作,同时也具备了⼀些简单的推理能⼒。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组将整堂课设计成⼀节猜⼀猜、做⼀做的游戏课,让学⽣通过⽣动有趣、形式多样的猜测、推理游戏,使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合作能⼒。
三、说教学⽬标及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标为: 知识技能:让学⽣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初步观察、分析、推理能⼒和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意识。
过程⽅法:让学⽣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法,体会逻辑推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说课稿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内容框架•本教材共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了不同的数学知识点,内容涵盖了数字、计算、图形等方面。
2. 教材特点•采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了大量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与能力•掌握数学下册中各单元的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确保学生对于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掌握透彻,建立坚实的基础。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应用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愿意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答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相互交流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游戏化教学•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活动设计•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效果评估1. 评价方式•组织考试、作业、小测验等不同形式的评估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2.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设定的标准,评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出的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评价和帮助。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 教学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表内除法(2)本节课教材安排的内容是把前面所学习的除法算式整理成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整理复习这一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与反思所学知识,使之系统化,并且这一节课又是后面学习较复杂的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因此,根据这一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除法算式的整理过程,体验整理、归纳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能力。
2.能力训练目标:培养有序思维能力。
3.创新素质目标:培养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能力。
4.个性品质目标: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不是很强的特点,我主要选定引导发现的教学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安排在以下三大活动中。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
下面我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1:激发兴趣,引导探究整堂课以很多的除法算式要参加家族会议的情境导入新课。
由于算式太多,会议现场乱糟糟的,怎样才能有秩序地入座呢这一拟人化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整理这些算式的欲望。
接下来,师生共同交流,归纳出按商相同、除数相同、被除数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进而学生4人一组在小组内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进行整理,最后展示整理的结果。
估计这三种方法都会有学生选择。
为了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在展示时,我特意选择两张都是按商相同进行排列的除法表格,其中一张既按商相同进行了排列,还将除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排列;另外一张表格中的除数在每一列中都是无序排列。
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体验到既要按商相同进行排列,还可以在每一列中将除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最后引导学生对整理的方法进行优化。
通过操作,学生不难发现按商相同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简便。
这一活动安排为4个小环节,目的是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经历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活动2:观察分析,拓展应用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等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发现表内除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其中蕴涵的规律,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所发现的规律。
这样课堂才会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产生思维的碰撞。
学生通过自主交流会发现:竖着看,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每一竖列的商相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横着看,当一个数除以1还得原数;每一横排的除数都相同。
这样,知识让学生自己整理。
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愈来愈浓。
/为了让学生感知这些规律的价值,紧接着,我便安排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有层次的问题。
1.()÷()=1。
这道题是让学生运用规律进行发散性思维的练习。
教师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说出表内除法以外的等于1的算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不完全归纳概括的能力。
2.()÷5=()。
在这一题中,学生可以根据5的乘法口诀按照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来填,还可以将知识进行拓展。
个别学生可能填出50÷5=10、55÷5=11等这些表内除法以外的算式。
这一题既能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6÷2=3:(6×3)÷(2×3)=();(6×4)÷(2×__)=3。
结合前面所发现的规律,这一题渗透了要到四年级才学习的商不变的性质,并且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这里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只要能感悟到这一性质就行。
4.生活中的应用。
"1瓶钙片24片,1个小朋友吃,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2瓶同样的钙片,2个小朋友吃,每人每天吃3片,可以吃多少天接着要求学生自己往下编,3瓶同样的钙片呢这一题是用商不变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也只需要学生能有所感悟就行了,不要求全面掌握。
活动3:课后实践,延伸兴趣)为了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创造的平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让学生选择其他不同的方法亲自动手制作“表内除法”表。
对于学生的课外作业,我会抽时间将他们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并展示,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这三个环环相扣的活动中,可以说学生一直处在思考的状态,每个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索性。
整堂课我的设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思维过程,学生经历了整理知识、自己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会了整理和归纳知识的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克和千克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1、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习用品大约有多重,用天平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学教学设计网=2、千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生答:1000克(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推出:1千克=1000克板书:1千克=1000克(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
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
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
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新知:课件展示:1、写出体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连一连。
4、找错。
;设计理念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想:¥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
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