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偏头痛的原因
丛集性头痛
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属于血管性头痛.什么是丛集性头疼?丛集性头痛,以壮年男性为多。
这种头痛常常在春、秋季发作,而且每年发作的时间相当固定,如每年10月的第2周或3月的第3周等。
发作都在半夜,一侧痛为主,痛得用头撞墙、抱头下地乱走,但剧痛1~2个小时后会突然消失。
这样的发作当然使人无法入睡,幸亏每次发作只有10天左右,但也足以影响睡眠了。
丛集性头痛:成年男性多见,发作时颅内外血管均有扩张,搏动性剧痛以一侧眶上眶周为主,伴有头痛侧流涕、鼻阻、颜面充血等,持续约半小时至2小时缓解,常在每天同一时间以同一形式多次发作,夜间也可发生。
发作持续数周至2-3个月后,逐渐减少,减轻而停止。
但间隔数周或数年后再次出现类似的丛集样发作。
病因也未完全明了,有的可能和过敏反应、外伤、蝶腭神经节或岩大浅神经病变有关。
丛集性头痛:此型头痛虽然不像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常见,但是头痛颇具特点。
男性多见,春秋季易发,发作时间相对固定,如晚上8点钟发作,几乎每天晚上8点左右犯病,可连续发作数天到一个月,头痛密集成群,故称为丛集性头痛。
头痛初发症状为眼结合膜充血、流泪、鼻堵、流涕,同侧眼球后钻痛,继而扩展为一侧头痛,疼痛可持续15~180分钟。
发作时,吸氧和激素有效。
什么是偏头痛偏头痛是最重要和常见的为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
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
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
常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情绪因素、经期等诱发。
什么原因引起偏头痛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近年倾向于认为,诱发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后,经单胺能通路产生神经递质变化,继之激活血小板引起5-HT和血栓素A2(TX A2)的释放和耗竭,相继产生颅内外血管的收缩及扩张,扩张管壁由于吸附5-HT产生血管过敏,加之组织胺、缓激肽等参与,发生头痛及其神经性血管性反应。
偏头痛有什么症状典型者(眼型偏头痛)头痛发作前先有眼部先兆,如闪辉、黑朦、雾视、偏盲等,也可有面、舌、肢体麻木等,与颅内血管痉挛有关。
临床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脱水性头痛、灼口综合征、高血压性头痛等疾病发病机制、诱因及治疗
临床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窦性头痛、牙源性头痛脱水性头痛、灼口综合征、冷刺激头痛、高血压性头痛等头痛疾病发病机制、诱因及治疗偏头痛概述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10%,头痛发作位置大多如图所示,疼痛为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可持续4-72小时,非常影响患者生活。
诱因偏头痛的诱因非常复杂,据美国流行病调查统计,大约70%-80%的患者有家族史,同时外界因素(声、光刺激等)和生活规律(食物、睡眠、压力等)也可能引发偏头痛。
治疗针对中轻度头痛,一般治疗可单用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
对中重度头痛,可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谱坦类药物。
由于这两类药物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并且长期大量使用可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因此,对于以往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效果较好的中重度头痛患者,可以继续给予NSAIDs类药物。
偏头痛诱因复杂,部分患者可建议进行心理疏导,对于慢性长期性偏头痛,认知行为治疗也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丛集性头痛概述疾病表现为一连串的密集的非搏动性剧痛。
丛集性期长达2周至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15-180分钟。
位置如图,在一侧眼眶或额颞部。
发作时患者坐立不安,部分患者甚至会用拳击打头部以减轻疼痛。
诱因丛集性头痛一般无家族史,可由饮酒、吸烟、缺氧、热度或高海拔等因素诱发。
一般认为是颅内、外血管扩张导致。
Horton认为与组胺释放有关。
治疗对于安定类药物效果不佳的丛集性头痛可给予吸氧(100%氧气8-10L/min,10-15分钟)。
曲普坦类药物可以迅速缓解头痛。
窦性头痛概述窦性头痛可通过突然间的温度变化或运动(包括头部突然运动)加剧,同时可能伴有发热、流涕、面部出汗等。
诱因鼻窦炎可引起窦性头痛。
感冒、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可以引起鼻窦炎。
治疗常规可使用非特异性止痛药、减充血剂、生理盐水鼻喷雾以及鼻腔冲洗袋。
如果鼻窦炎由细菌感染引起,可给予抗感染治疗,如非细菌性感染,可考虑鼻腔用糖皮质激素。
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2022年
中国丛集性头痛诊治指南2022年丛集性头痛由于其发作时疼痛程度重,易导致失能,且我国目前诊断正确率低、治疗欠规范。
为提高我国丛集性头痛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使更多丛集性头痛病人获益,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委会对近年来国内外丛集性头痛临床实践及高质量文献证据进行评估,针对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发病机制CH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缘于三叉神经血管通路、三叉神经-自主神经反射、下丘脑三大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步异常活动。
临床特征CH主要分为发作性CH(eCH)与慢性CH(cCH)。
(一)时间特点CH发作常有一定的季节节律性,具体表现为季节交替时容易发生,如春秋季多发、冬季少发。
同时,CH发作具有昼夜节律性特点,多数患者的每天头痛发作时间相对固定,故有“闹钟性头痛”之称。
(二)发作特点1.诱因在丛集期内,饮酒、天气变化、气味刺激、情绪因素、精神压力、睡眠不足、药物(组胺、硝酸甘油)等均可诱发发作,其中最常见的诱因是饮酒、天气变化及睡眠不足。
2.发作前(前驱)症状CH发作前10~20分钟可出现头痛侧的不适症状、颅脑自主神经症状等前驱症状(最常见为头面部不适、颈部僵硬感、焦虑、情绪低落、畏光等)。
3.先兆症状先兆症状偶可见于CH,其中视觉先兆是CH患者中最常见的类型。
4.头痛特点CH表现为发作性单侧的眼眶、眶上和/或颞部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时可波及前额、顶、枕或面部,多表现为锐痛、搏动样痛、挤压痛或炸裂痛,可突发突止。
头痛部位始终固定于一侧是其重要特征(亚洲人群出现右侧疼痛频率较高),但也有部分患者出现不同丛集期之间或同一个丛集期内头痛侧别的转换。
头痛时伴有同侧自主神经症状是CH的重要特征,超过90%的CH患者至少伴有下述症状之一: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眼睑浮肿、上睑下垂、瞳孔缩小、面部出汗及潮红等。
丛集性头痛该怎么办
丛集性头痛该怎么办引言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是一种罕见但极为痛苦的头痛类型。
它以非常剧烈的疼痛发作,多为单侧,伴随自主神经症状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丛集性头痛的定义、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定义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头痛,被认为是颅内血管扩张和神经突触传递异常的结果。
它的特点是剧烈的疼痛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但发作频率较高,可能每天数次,每次发作约为15分钟至3小时。
症状丛集性头痛的疼痛通常集中在眼眶周围、颞部或额部,且单侧为主。
疼痛被描述为刺痛或灼热感,痛苦程度相当于“最强烈的疼痛之一”,有时患者会不停地来回走动以减轻疼痛。
疼痛常伴有以下症状:•眼眶及面部红肿•流泪、眼干或发红•鼻塞或鼻涕•瞳孔变小•面部出汗•睡眠障碍诊断丛集性头痛的诊断主要是基于患者的症状描述和体征观察。
常见的诊断标准为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发布的第三版头痛分类标准。
确诊丛集性头痛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严格按痛性发作与无痛期交替为特征的发作样丛集性头痛;2.疼痛的特点符合以上描述;3.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
尽管临床表现多样,但仍有20%的患者疼痛特点不典型,此时临床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头痛类型。
治疗丛集性头痛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减少发作频率和缩短发作时间。
治疗措施可以分为急性治疗和预防治疗两种。
急性治疗急性治疗主要是在发作期间提供临时缓解,包括以下方法:1.100%氧气吸入:使用面罩供氧,每分钟10-15升,缓解响应时间通常在15分钟内。
2.三叉神经节阻滞:通过注射麻药或激光破坏三叉神经节,但该方法风险较大,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3.三叉神经刺激: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产生镇痛效果,需要经过培训的医生实施。
4.静脉注射曲普瑞林:一种麻醉药,可作为急性治疗的选择。
预防治疗预防治疗适用于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患者,目的是减少发作次数和疼痛程度。
常用的药物包括:1.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多塞平等;2.钙离子拮抗剂:如维拉帕米等;3.三叉神经周围电刺激:通常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丛集性头痛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二)辅助检查: 神经影像学排除引起头痛的颅 内器质性疾疾患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治
急性期
Hale Waihona Puke 疗预防期(一)急性期
1.吸氧疗法
吸氧疗法为头痛发作时 的治疗措施,给予吸入纯氧, 流速7~10L/min,10~20分钟, 可有效阻断头痛发作,约70% 患者有效。
此期间头患痛者持头续痛15呈分一钟次至接3小一时次不地等成。串发作,故 名丛集性(头三痛)。持续时间
疼痛时常伴有同侧颜面部自主神经功能症状,
表 或 而现瞳在为孔间(在结缩歇五丛(膜 小 期)集四充 和 ,诱期)血 眼 二发,伴、 睑 者因饮随流下均素酒症泪垂不或状、等会血流。引管涕起扩等头张副痛药交发可感作诱亢 。发进头症痛状发,作,
丛集性头痛
Cluster Headache
一、定 义
丛集性头痛一种原 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 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发 作性剧烈疼痛,有反复 密集发作的特点。
二、发病机制
CH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 神经血管学说(缺氧) 离子通道学说 以及生物钟学说等。
三、临 床 表 现
头痛位于一侧眶周、眶上、球后和/或颞部, 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剧痛,十分烦躁、痛 苦 1.不无(安先一兆。)症部状位。与性质 2.几乎于每日同一时间,常在晚上发作。 3.头痛发(作二可)连发续病数时周间至数月(常为2周~3月)。
6./kw/hyperbrain/main1.html (解剖入门)
性疾病各种症状的阐述与分析) 3./neurol/index.html(病例讨论) 4./new/get_slides.html(图文资料)
5./academic/neuroscience/index .html(美国Texas大学神经科学讲义)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发作期存在 下丘脑后部灰质的
异常激活
下丘脑后部灰质的 深部脑刺激术可缓 解难治性丛集性头痛
支持丛集性头痛可 能原发于下丘脑神
经功能紊乱
因此,丛集性头痛可能是下丘脑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参 与的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
(三)临床表现
➢平均发病年龄较偏头痛晚,约为25岁 ➢部分患者可有家族史 ➢男性多见,约为女性的4~5倍 ➢头痛突然发生,无先兆症状,几乎于每日同一时间,常在晚上发作,使患者从睡眠中痛醒 ➢头痛位于一侧眶周、眶上、眼球后和/或颞部,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剧痛,十分烦躁、 痛苦不安
(五)鉴别诊断
➢发作性偏侧头痛 ➢偏头痛 ➢SUNCT综合征
(六)治疗
1. 急性期的治疗 (1)吸氧疗法
➢吸氧疗法为头痛发作时首选的治疗措施,给予吸入纯氧,流速10~12L/min,10~20分 钟,可有效阻断头痛发作,约70%患者有效 ➢吸氧疗法无禁忌证,并且安全而无明显副作用
(六)治疗
1. 急性期的治疗 (2)5-HT1B/D受体激动剂 ➢舒马曲普坦皮下注射或经喷鼻吸入、佐米曲普坦经喷鼻吸入 (3)麦角类制剂 ➢二氢麦角胺静脉注射,可迅速缓解头痛
丛集性头痛
(一)概述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
➢丛集性头痛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有反复 密集发作的特点 ➢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瞳孔缩小、眼睑下垂,以及头面部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 ➢常在一天内固定时间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二)发病机制
以上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是禁忌证 (4)利多卡因鼻腔滴入
(六)治疗
2. 预防性治疗
急性期治疗并不能缩短丛集性发作持续时间及减少发作次数,因此一旦诊断丛 集性头痛应立即给予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药物:维拉帕米、锂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 ➢其他预防药物:托吡酯、丙戊酸、苯噻啶、吲哚美辛和褪黑激素等
丛集性头痛最新ppt课件
需要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进行鉴别。偏头痛多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 呕吐等;紧张型头痛则多表现为双侧紧箍样或压迫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短暂剧烈疼 痛。
02
丛集性头痛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及地域分布
发病率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头 痛类型,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 头痛患者的1-2%。
影像学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CT扫描
快速、便捷,可排除颅内 出血、肿瘤等病变,但对 软组织分辨率有限。
MRI检查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 晰显示脑部结构,有助于 发现病变。
DSA检查
可显示脑血管走行、分布 及血管狭窄、闭塞等病变, 对诊断丛集性头痛有重要 价值。
影像学表现与分期
发作期
可见患侧脑血流量增加、 血管扩张,局部脑组织水 肿。
药物选择原则与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头痛发作频率、严重 程度、伴随症状等因素,选择 合适的药物。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 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情 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用法。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避免不必要的用药风险。
新药研发动态及前景展望
CGRP单克隆抗体
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通过阻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作 用,有效预防和治疗丛集性头痛。
组织患者交流会或线上社群,让患者之间 互相分享经验和心得,共同提高自我管理 能力。
家属参与在患者教育中的作用
家属支持与陪伴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教育和自我管理 过程,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陪伴,减
轻患者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家属心理调适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辅导,帮助家属调整心态,共同应对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头痛分类及急性期预防期治疗和饮食注意要点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头痛分类及急性期预防期治疗和饮食注意要点头痛虽只是一种临床症状,但对人类健康危害和影响很大。
头痛视为全世界最常见和导致丧失活动能力的健康失衡表现之一。
头痛分成了三大类,分别是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头面部相关的痛及神经痛样的发作。
目前为止,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的原发性头痛患者比例最高,主要包括3种:偏头痛好发部位为头部一侧,具有偏侧性,发作时常伴有畏光、恶心、呕吐等不适。
偏头痛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是15~49岁致残率排名第一的头痛类型,治疗起来也相对复杂。
紧张型头痛疼痛部位可为双侧眉弓上方、颈项部及双侧枕部(后脑勺),常表现为钝痛,有压迫感、胀满感、紧箍感、束带感等,也可感觉头肩部沉重。
紧张型头痛发病率仅次于全球发病率最高的龋齿,和情绪、环境、季节变换都有关系。
当外界诱发因素祛除后,紧张型头痛就会慢慢缓解。
丛集性头痛疼痛位置多为单侧眼眶、眶上、眼球后及太阳穴处,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令人难以忍受。
此类头痛类型春季高发,患者很难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与原发性头痛不同,继发性头痛病因比较明确,主要由其他疾病引发,如鼻窦炎、中耳炎、青光眼、高血压、脑肿瘤、脑血管病等。
对于头痛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预防期治疗。
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早期,越早服用止痛药效果越好,可减轻头痛带来的恶心呕吐、心情烦躁等不适。
紧张型头痛:急性发作时,即时祛除诱发因素并服用止痛药缓解。
丛集性头痛:比较特殊,发作时除了服用止痛药以外,还可以通过高浓度吸氧缓解。
继发性头痛:没有特定的症状表现,主要与原发疾病相关。
脑肿瘤引发的疼痛部位可能与肿瘤的位置有关,脑出血引起头痛往往是全脑涨痛,并伴有恶心呕吐。
这种情况,应积极控制和治疗原发病。
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与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是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有关。
当头痛每个月超过4次或频率增加时,可咨询医生启动个体化的头痛预防性治疗方案。
偏头痛患者的分类及易发部位
偏头痛患者的分类及易发部位偏头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10%,在治疗之后大部分偏头痛病人不见效果,患者会十分的痛苦。
医学界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手段,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
偏头痛患者根据病情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文章来源:1、普通型偏头痛:普通型占80%,比较常见,发病前可没有明显的先兆症状,也有部分病人在发病前有精神障碍、疲劳、哈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表现,女性月经来潮、饮酒、空腹饥饿时也可诱发疼痛。
头痛多呈缓慢加重,疼痛部位可为一侧或双侧,也有的为整个头部,疼痛的程度也较典型性偏头痛轻。
2、丛集性偏头痛:其特点是没有先兆症状,每次发作的时间大致相同。
头痛常突然开始,持续30~120分钟,在一天内可发生多次,临床表现可出现眼眶发胀、流泪、眼结膜充血、鼻塞、出汗、痛侧颜面部烧灼感等,典型病例可见头皮血管增粗弯曲等。
3、典型性偏头痛:大部分典型的偏头痛患者为周期性发作,女性患者比较常见。
在发病之前大部分偏头痛病人可以出现有视物模糊、眼胀、情绪不稳、闪光、幻视、盲点。
几乎所有偏头痛患者都害怕光,在数分钟之后会出现一侧性的偏头痛,大部分为眼眶周围、太阳穴、头前部、颞部等部位为主。
可局限为一个部位,也可以扩展为整个半侧,在偏头痛剧烈的时候可表现为眼球跳出感或是血管搏动感。
一般情况下偏头痛患者的疼痛在1-2个小时内达到高峰,可以持续4-6个小时或是十几个小时,在偏头痛病情严重的时候可以达几天,偏头痛患者会十分的痛苦。
偏头痛的易发部位有:太阳穴———通常表现为“突突”地阵痛,血脉膨胀,仿佛里面有个起泵机。
头顶———有束缚感的压力痛,仿佛戴了一顶尺寸过小的帽子。
眉心———像有人用手使劲揪着的感觉,疼起来让你不由自主地皱眉。
枕骨———仿佛被人重击一拳的感觉,再或是感觉有人从后面拽你的脖子一样。
通常发作的时候会从一处开始,时间久了就有可能发展为整个脑部的疼痛。
不要小看偏头痛,偏头痛患者比平常人更容易发生大脑局部损伤,进而引发中风。
丛集性头痛的诊治
>>丛集性头痛的诊治解放军总医院刘若卓于生元丛集性头痛(CH)是原发性头痛的一种,男女患病比约为9︰1,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0.4%,多于20~40岁起病。
该病病程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发作呈丛集性,即头痛多于每天相对固定的时刻发作,且持续时间长短相似;发作时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后部、颞部、额部等区域剧痛,伴同侧球结膜充血、流泪和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
本病特有的头痛形式、周期性及自主神经表现均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头痛。
典型病例患者男性,35岁,患发作性头痛病6年,约1~2年发作1次,常在春天发病,发作期约4周。
本次头痛已10天,为左眼周围和左侧前额针刺样剧痛,伴结膜充血、左眼流泪、流涕。
每次发作持续约45 min。
头痛发作时不能静卧,患者不停踱步,有时甚至重击头部。
典型头痛每天出现两次,一次在下午,另一次约在凌晨两点,可从睡眠中疼醒。
诊断丛集性头痛。
治疗每天给予缓释维拉帕米240 mg口服,以预防头痛;泼尼松口服,剂量递减。
面罩吸氧15 min后头痛缓解。
经上述治疗,患者2周内头痛完全消失。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由三叉神经血管痛觉传导通路和脑反射自主神经激活引起。
本病未被普遍视为一种遗传性疾病,但有研究显示,有7%的丛集性头痛患者有家族发病史。
此病仅可依据临床症状诊断,其分型与诊断标准见表。
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单侧头痛,10~15 min达高峰,按发作频率由高到低常见疼痛部位依次为眼眶、眶后、颞侧、眶上和眶下,疼痛持续15~180 min,从每隔1天发作1次至每天发作8次。
头痛为钻痛或撕裂样痛,非常剧烈,难以忍受。
发作中可见同侧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即Horner综合征,轻度上睑下垂和瞳孔缩小)、结膜充血、流泪、鼻塞。
发作间期偶有头痛同侧持久的或持续数小时的部分Horner综合征。
在发作期,患者烦躁易怒,不停踱步或保持坐位以最大程度缓解疼痛。
辅助检查头颈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
丛集性头痛症状表现
丛集性头痛症状表现
一、概述
在所有的头痛疾病当中丛集性头痛是比较厉害的一种,这种病主要是因为血管原因导致的疼痛。
丛集性头痛发作之后属于一种密集性疼痛,就是疼痛的时间段会集中在一个点上。
这种病发作的时候疼痛相当剧烈,并且在头痛的同时病人的眼眶或者是结膜还会冲血,有的人还会眼睛流泪。
除此之外这种病还能够导致鼻子堵塞流鼻涕,发病后病人可能会有一种前俯后仰的感觉。
二、步骤/方法:
1、丛集性头痛一旦发作起来会让病人生不如死,因为这种疼痛是在一起一段时间之内连续的密集的发作,而且发作之前根本没有任何的先驱症状,一旦发作之后疼痛的部位还会像身体其他地方扩散,最开始疼痛的时候是在眼窝部位,然后疼痛的部位会扩展到额颞部,使人相当难受。
2、丛集性头痛导致的疼痛现象好似灼痛,又仿佛是钻痛。
有的人在睡觉的时候都会突然发病,然后使得病人从睡梦中惊醒。
在疼痛的同时患者的脸面会潮红,身体会不断的出汗,疼痛的一侧眼睛会流泪,而且眼睛结膜会伴有充血现象。
3、丛集性头痛发作之后病人的颞浅动脉会怒张,而且还错的瞳孔会缩小。
这种头痛现象一天可以发作一到两次左右,发作一次最长时间可以持续三个小时,最短的时间大约十分钟。
每天的午后或者是
凌晨是此病最容易发作的时间。
三、注意事项:
具有丛集头痛病的人一定要注意适当休息,最好保持一个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晚上睡觉前最好用热水泡一下脚。
丛集性头痛演示ppt课件
VS
分型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的分类标准,丛集性头 痛可分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和慢性丛集性 头痛两种类型。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具有明 确的发作期和间歇期,而慢性丛集性头痛 则无明显间歇期,发作频率更高。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头痛协会(IHS)制定的诊断标准,丛集性头痛的特征包括一侧头痛 、疼痛剧烈、伴随自主神经症状(如流泪、流涕、鼻塞、眼睑浮肿等)以及发 作具有丛集性。
吸氧治疗
吸入100%纯氧,可迅速 缓解头痛,通常10-15分 钟后疼痛可明显减轻。
药物治疗
首选皮下注射舒马普坦, 也可选择鼻喷或口服佐米 曲普坦。
其他治疗
如局部冷敷、按摩等物理 疗法,以及针灸、穴位注 射等中医疗法。
预防发作期治疗
药物治疗
可口服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 尼莫地平等)、抗抑郁药(如阿米替 林、文拉法辛等)或抗癫痫药(如丙 戊酸钠、托吡酯等)进行预防。
老年人
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相互作 用,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 的药物;加强生活护理和 心理支持。
04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神经调控技术应用
经颅磁刺激
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调 节神经活动,缓解头痛症状。
迷走神经刺激
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调节颅内血 管舒缩,减轻头痛发作。
深部脑刺激
在颅内特定位置植入电极,通过 电流刺激调节大脑神经活动,达
年龄与性别分布
丛集性头痛通常在20-50岁之间发病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 为3:1。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丛集性头痛的典型表现为一侧眼眶周围 的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多为胀痛或钻痛 ,可伴有同侧额颞部的疼痛。疼痛发作 时可伴有流泪、流涕、鼻塞、眼睑水肿 等自主神经症状。发作频率可从隔日一 次到每日八次不等,发作时间通常持续 15分钟至3小时。
丛集性头痛ppt课件
头痛特点
头痛呈密集性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 小时,甚至数天,头痛程度剧烈,单 侧眶部、颞部疼痛,可伴有同侧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伴随症状
发作频率
丛集性头痛的发作频率可从每天数次 至每年数次不等。
可伴有流泪、流涕、鼻塞、眼睑下垂 、面色苍白、多汗等症状。
02
丛集性头痛的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03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
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治疗
在丛集性头痛的急性发作期,通常使用高剂量的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和哌替 啶,以迅速缓解疼痛。
预防性治疗
在疼痛频繁发作时,可以使用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托吡酯等,以及β-受体 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来降低头痛的频率和强度。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有助 于减少头痛的发作。
丛集性头痛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丛集性头痛概述 • 丛集性头痛的诊断 •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 • 丛集性头痛的护理与预防 • 丛集性头痛的案例分享
01
丛集性头痛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头痛,属于 偏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反复发作 的密集性头痛为特征。
状。
检查手段
头部影像学检查
如头颅CT或MRI,用于排除其 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如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
血液检查
用于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如 感染、内分泌疾病等。
脑电图和肌电图检查
用于评估神经系统功能和肌肉 状态,有助于诊断丛集性头痛 。
其他检查
如眼压测定、鼻窦X线检查等,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丛集性头痛的诊疗进展
丛集性头痛的诊疗进展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是一类重要的原发性头痛。
一般为三叉神经第一支与其同侧的颅内副交感神经受累所致,包括丛集性头痛、阵发性偏头痛、持续性偏头痛,伴有结膜充血和流泪的短暂神经痛样头痛发作。
其中CH是研究最为广泛的TAC。
CH多为急性起病的严重单侧头痛,累及单侧眼眶、眶上和/或颞部,如无特殊治疗,单次发作可持续15~180min,且发作频率可从隔日1次到每日8次,发作常具有周期性。
CH多有伴随症状,通常累及单侧,如结膜充血、鼻充血等,多为同侧副交感神经激活所致。
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就CH的发病机制、诊断要点、鉴别诊断等展开综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CH的新治疗方法。
1.流行病学研究在国外的一项研究中,疼痛中心的病人约有85%初步诊断为MPS。
在临床实践中疼痛科医生面临的疾病中,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个常见疾病,在肌肉骨骼疼痛的病人中患病率约占30%~85%。
此外,本文作者对98名MPS的病人的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时间、发病部位及疼痛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其背部发病最为常见,其次为颈肩部,冬天及早春更易发病,该病病程时间多小于1年,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好发的年龄范围为41~61岁,疼痛的性质以胀痛最为多见。
1.流行病学Burish指出相对于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CH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1%,男女比率约为2.5∶1或3.5∶1,CH患者可见于各年龄层次,但多集中在20~40岁。
尽管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临床表型相似,但两性发作的昼夜节律略有不同,男性日平均发作起始时间较女性要提早1h。
在发作类型上,Lund等指出临床上女性多为慢性CH,男性多为发作性CH,且多伴有自主症状和体征。
反复CH发作会造成患者工作能力低下,情绪低落,药物及住院费用加大等,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Zidverc-Trajkovic等对家族性CH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CH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同种疾病的风险约为正常人的10~50倍。
丛集性头痛
• 丛集性头疼性质为跳痛或烧灼样疼痛,站立时疼 痛减轻,发作时多伴有同侧眼部、面部发红,流 涕,鼻塞,流泪,颞动脉充盈及病侧皮肤温度升 高,每次发作持续数十分钟,极少超过24小时。 • 发作多在同一侧,每天以十分规律的方式发作, 少数病例可出现霍纳氏征,连续数周和数月后头 痛停止。 • 若间隔数月或数年再发作又称慢性丛集性头痛。
• 丛集性头痛的发生系由于头部的某些局部血管, 主要为颈外动脉尤其是颞浅动脉分支,偶或颈内 动脉系统出现急性发作性扩张所致。丛集性头痛 常与组织胺有关,亦有人认为本病为人体对组织 胺过敏,以至面部皮肤和眼、鼻、口腔粘膜及脑 膜血管的舒张,神经过度兴奋的结果。另一些人 则认为,岩大浅神经内含有副交感血管舒张及分 泌纤维,当其受到刺激即可导致发病。
丛集性头痛
•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是除了 偏头痛之外的另一种血管性头痛,丛集性 头痛则令人痛不欲生,一把眼泪一把鼻涕。 丛集性头痛通常发生在单侧的眼窝周围或 太阳穴的位置,疼痛的种类也是悸动型, 严重的程度更甚于偏头痛,常合并同侧第 三对脑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症状,
• 例如脸部潮红、流泪、眼睑下垂及肿胀、 瞳孔收缩、结膜充血、鼻黏膜充血、流鼻 水等,丛集性头痛经常在半夜发作,扰人 清梦,另一个好发的时间是午睡过后。偏 头痛的病人经常保持打瞌睡的姿势,以缓 和头痛的程度,丛集性头痛的病人则保持 直立姿势。
治疗
• (1)麦角胺:因本病发病迅速,头痛剧烈, 口服吸收较慢,应用气雾剂吸入有效。
• (2)吸氧:通过面罩吸入100%的氧,流量 8~10升/分,吸入10~15分钟,80%的病 人头痛可以明显好转。
丛集性头痛怎么治疗
丛集性头痛怎么治疗
一、概述
某同事从少就有头痛的毛病,但是一般都是头痛的时候休息睡一觉之后才会过去,时不时又会发作一两次,所以一直没有在意,最近感觉发作的越来越厉害,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休息一下睡一觉就会好,而是一直在持续着,就去医生做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医生诊断后确认为丛集性头痛,对于这个丛集性头痛也是第一次听说,也没有什么了解,这个丛集性头痛应该怎么样治疗了?
二、步骤/方法:
1、丛集性头痛这种病往往可能会引起各种不同的症状,所以总会让人误认为是其它的病症所引起的,对于丛集性头痛一般的情况可以采用中药、按摩、针炙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一些西药进行治疗。
2、引起丛集性头痛的原因有很多种,也有可能是由于颈椎病引起的,所以对于丛集性头痛一定要做细致的检查,找出发病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能头痛只医头。
3、丛集性头痛包含很多种类,如神经性的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的头痛,偏头痛或者由局部五官疾病所引起的头痛,对于丛集性头痛的治疗一定要分清楚是那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三、注意事项:
如果被确认为丛集性头痛,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养,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进行配合,要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劳累着凉,平时多参加一些适合的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增强自己的抵抗力。
丛集性偏头痛的原因
丛集性偏头痛的原因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虽然不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它对于患者的头脑伤害比其他的偏头痛要大,所以当患者遇到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丛集性偏头痛可能是因为眼睫神经出现疼痛或者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所以建议患者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近来身体情况。
丛集性头痛以往又称组织胺性头痛、睫状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偏头痛性神经痛、Horton综合征。
是一种多见于中年男性的、周期性丛集性发作的、部位固定于一侧眼眶及其周围的头痛。
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及水盐代谢障碍有关。
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睡眠不佳、气候变化、强光刺激、烈日照射、轻度低血糖、饮酒以及应用血管扩张药等,均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诱因。
西药治疗偏头痛,以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为治疗原理,有着起效快,见效显著,副作用明显的特点。
CH的治疗基本与偏头痛相同。
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1~2mg,或者在每天发作前服。
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连服10~14天。
舒马普坦(舒马坦))是5-HT受体激动药,与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1~2mg/次,每天不超过6mg,用药后如出现胸闷、胸部发紧应立即停用。
丛集发作时口服泼尼松,20~4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200mg/d,至丛集发作停止后停药。
发作时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钙离子拮抗药,如氟桂利嗪(氟桂嗪)每晚5~10mg口服。
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0.6~1.2/d口服,部分患者有效。
非甾类固醇类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酚酸等可以试用。
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试用神经阻滞疗法,如利多卡因蝶腭神经节阻滞,眶上神经或眶下神经酒精注射,射频三叉神经节阻滞。
CH预后良好,多数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对于文章介绍的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它的发病原因有一些了解才好,这样有助于我们及时的缓解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
丛集性头痛的病因
丛集性头痛的病因
该头痛又称为组织胺性头痛,而组织胺与过敏反应有重要关系。
这种过敏反应为I 型变态反应,花粉、霉菌、虾、鱼及蜂毒等作为抗原刺激浆细胞产生IgE抗体,此抗体与靶组织中肥大细胞或血液中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当再次接触这些抗原,即可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织胺,这些介质使靶细胞的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和组织水肿,腺体分泌增加,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
王维治主编的《神经病学》认为本病可能与下丘脑功能障碍有关。
丛集性偏头痛
丛集性偏头痛
*导读:丛集性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是颅内、颅
外血管扩张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有以下3种学说。
……
丛集性偏头痛的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是颅内、颅外血管扩张所致,其发病机制目前有以下3种学说。
血管源学说
某些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组胺、乙醇等可诱发丛集性偏头痛发作,而缩血管药物,如麦角胺、去甲肾上腺等可使之缓解,因此可能丛集性偏头痛与血管有关。
研究发现,丛集性偏头痛发作时痛侧海绵窦段大脑中动脉管径扩大,发作停止后变小;经颅多普勒检查显示丛集性偏头痛发
作时痛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侧,也高于缓解期,而痛侧大脑前动脉流速低于对侧。
神经源学说
丛集性偏头痛发作疼痛均发生在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提示与三叉神经有关。
可能三叉神经受到逆行性刺激,诱发疼痛的物质和其他血管活性肽释放,引起血管扩张而头痛。
疼痛发作侧的自主神经症状,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说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在丛集性偏头痛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组胺学说
组胺是一种强血管扩张药,部分丛集性偏头痛患者血中组胺增高,皮下注射组胺可以诱发患者头痛发作,丛集性偏头痛的临床症状很像组胺反应,应用组胺脱敏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研究发现,丛集性偏头痛患者痛侧颞部皮肤肥大细胞增多,其活性增强,该细胞能合成和释放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丛集性偏头痛的原因
导语: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虽然不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它对于患者的头脑伤害比其他的偏头痛要大,所以当患者遇到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我们
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虽然不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它对于患者的头脑伤害比其他的偏头痛要大,所以当患者遇到丛集性偏头痛这种疾病,我们建议大家应该要去医院接受治疗。
丛集性偏头痛可能是因为眼睫神经出现疼痛或者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所以建议患者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近来身体情况。
丛集性头痛以往又称组织胺性头痛、睫状神经痛、蝶腭神经痛、偏头痛性神经痛、Horton综合征。
是一种多见于中年男性的、周期性丛集性发作的、部位固定于一侧眼眶及其周围的头痛。
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及水盐代谢障碍有关。
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睡眠不佳、气候变化、强光刺激、烈日照射、轻度低血糖、饮酒以及应用血管扩张药等,均是引起偏头痛发作的诱因。
西药治疗偏头痛,以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的不平衡为治疗原理,有着起效快,见效显著,副作用明显的特点。
CH的治疗基本与偏头痛相同。
发作时可口服麦角胺1~2mg,或者在每天发作前服。
预防发作或减轻发作时的症状,连服10~14天。
舒马普坦(舒马坦))是5-HT受体激动药,与5-HT受体结合,从而抑制5-HT的扩血管作用,使血管收缩达到治疗目的,可以口服、滴鼻、皮下或静脉注射,1~2mg/次,每天不超过6mg,用药后如出现胸闷、胸部发紧应立即停用。
丛集发作时口服泼尼松,20~40mg/d,或甲泼尼龙(甲基泼尼松龙)静脉滴注,200mg/d,至丛集发作停止后停药。
发作时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钙离子拮抗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