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易错题整理 (一)波与光现象汇总

合集下载

中考复习易错题整理 (一)波与光现象

中考复习易错题整理 (一)波与光现象

S-WNPS 中学学业考试练习试卷——中考复习易错题整理(一)·波与光现象解卷:本卷主要考察平面镜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光的反射与折射等知识点,总体难度较大,适合做提高练习用。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abcd B.acd C.ab D.cd2、在四个墙角安放几个平面镜,可以让手电筒的光柱在教室里环绕一周,至少安放平面镜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3、如图17所示,两平面镜垂直放置,某光线PA以入射角。

入射到镜面M上,经平面镜M和N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BQ与PA平行。

现将两平面镜以过。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同时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p(p<。

),假设镜面足够大,则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距离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是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

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

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转动频率(1秒内转过的圈数)达到f0时(可认为是匀速转动),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测出光速c。

根据题中所测量的物理量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c=4Lf0 B.c=8Lf0 C.c=16Lf0 D.c=32Lf05、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在平面镜前45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镜面的一侧有一点光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于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射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AB=45cm,求挡光板的最小宽度CD是 _______ 。

《光现象》易错题选编(含解析)——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

《光现象》易错题选编(含解析)——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

《光现象》易错题选编一、单选题1.平静的池面上眏出了空中飞翔的小鸟,小明说:“快来看,鸟和鱼在水中比赛呢!”他看到的“鸟”和“鱼”实际上是()A. “鸟”是实像,“鱼”是虚像B. “鸟”是虚像,“鱼”是实像C. “鸟”和“鱼”都是实像D. “鸟”和“鱼”都是虚像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C. 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D.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3.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B. 光线实际不存在,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人为引入的几何线C.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4.一篇科普文章中写道,即使太阳突然消失,人类也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因为尽管阳光信使一路狂奔,当他来到我们面前时已经过去8.333333分钟!据此估算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最接近下列选项中的()A. 1.5亿千米B. 150亿千米C. 15×108mD. 1.5×1011km5.如图所示,人眼在A点看见河里B点有一条小鱼,若从A点射出一束激光,要使激光能照射到小鱼,该激光应射向()A. B点B. B点上方C. B点下方D. 都可以6.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A. 变得疏了B. 变得密了C. 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D. 疏密没有变化7.如图所示,在阳光灿烂的日子,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茂密的树林下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A. 太阳的像B. 树叶间隙的形状C. 太阳的影D. 树叶间隙的影8.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光源只能能射出一条光线B.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C.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 光线仅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9.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B. 激光笔发出的光是一条光线C. 光线可以用虚线表示D. 光线是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10.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光源只能能射出一条光线B.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C.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 光线仅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11.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一个光源只能能射出一条光线B. 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C. 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D. 光线仅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二、多选题12.如图,玻璃板P竖直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左侧适当位置,这时,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右侧的像B。

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光学

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光学

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光学出国留学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光学,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中考物理高频易错点:光学1.白光是复色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

3.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4.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5.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中的物体、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色散、星星眨眼)。

6.反射定律描述中要说反射角=入射角(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注意逻辑顺序,儿子长得像父亲,不能搞反哈)。

7.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8.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像为虚像;像距=物距;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点与物点连线与镜面垂直。

9.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物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实像,小孔成像成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现在光屏上。

10、放大镜、平面镜、水中倒影是虚像,虚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11.凸透镜(远视眼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光路可逆)。

13.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4.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倍焦距分大小,1倍焦距分虚实)15.眼睛的结构和照相机的结构类似。

16.凸透镜成像实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镜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中考物理知识点:电功和电功率中考物理物理公式大全:常用物理量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电流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电能(投影)中考物理知识点:电功率。

(物理)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含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B. “潭清凝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 “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D. “皮影“——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答案】 D【解析】【解答】A. “湖光映彩霞”是光的反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潭清凝水浅”是光的折射现象,B不符合题意;C.“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光的直线传播 C不符合题意;D.“皮影“是光的直线传播,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要分清光的反射:倒影;折射现象:水中物体变浅;光的直线传播:皮影。

2.照镜子时,你会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

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镜子里的像是虚像B. 像的大小与镜子的大小有关C. 镜子里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人向镜子靠近0.3m,像将远离镜子0.3m 【答案】 A【解析】【解答】镜子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A符合题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B不符合题意;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人向镜子靠近时,像也向镜子靠近,D不符合题意。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光从水中射向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正确.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需要佩戴凹透镜发散光线,从而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走近镜面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了解常见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4)掌握小孔成像的原因: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5.彩色电视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3种基本色光合成的,这3种基本色光是()A. 红、橙、黄B. 黄、绿、蓝C. 橙、靛、紫D. 绿、红、蓝【答案】D【解析】【解答】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6.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 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 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是因为发生了碳酸分解的化学反应D. 用纯碱检验真假红酒,利用的是纯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红酒中色素变色【答案】 D【解析】【解答】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不符合题意;C、可乐中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人体内的温度比体外高,故喝完可乐常常会打嗝,C不符合题意;D、红酒中的葡萄汁含有花青素,可以随着溶液的酸碱性改变颜色,溶液呈酸性则偏红,溶波呈碱性则偏蓝,故利用纯碱溶液呈碱性,能使红酒中色素变色来检验真假红酒,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彩虹是光的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喝完可乐打嗝不是化学反应.7.下列各组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黄、绿、蓝【答案】 A【解析】【解答】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答案为:A.【分析】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8.对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看见水中的鱼儿﹣﹣光的直线传播B. 太阳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C. 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D. 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答案】 D【解析】【解答】解:A、看见水中的鱼儿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不是光的直线传播,A不符合题意;B、太阳下人影相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B不符合题意;C、近视眼镜的镜片对光的发散作用,属于凹透镜,C不符合题意;D、用镜子增大空间感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D符合题意。

(物理)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剖析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剖析及解析

(物理)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剖析及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M水平放置.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硬纸板竖直放置在平面镜上,则()A. 当入射光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90°B.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C. 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D. 以法线ON为轴,将硬纸板的B面向后旋转,这时在B面上仍能看到反射光【答案】 C【解析】【解答】当入射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0o;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ABD不符合题意;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且反射光线远离法线,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小鸟在玻璃幕中的身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根据成像特点分析即可.2.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

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B. 3G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了红外线传输信号的C. 超市收银员使用的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导体材料D.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1)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通过时几乎不产生热量,因此不能用于电热器的制作;(2)手机上网利用的是电磁波传递信号;(3)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发光二极管就是半导体制成的;(4)能够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是可再生能源.【解答】A、超导材料没有电阻,不能应用于电饭锅,但是可以应用于远距离输电线,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3G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了电磁波传输信号的,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超市收银员使用的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主要是半导体材料,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但是核能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导体、半导体、电磁波、能源分类的知识,都是些基础内容,识记性较强,比较简单.3.小明用棋子和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问题.①他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②他将棋子A放在平面镜前10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仍然是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③仿照步骤②再做四次实验.均发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A. 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B. 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C.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D. 像距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解:小明将一个棋子A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5cm处,看到这个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用大小不同的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发现只有当把与棋子A大小相同的B棋子放在棋子A像的位置时,棋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据此可知小明探究的问题是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选:A.【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4.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路灯下的“人影”B. 海面上的“海市蜃楼”C. 菜园坝大桥的“倒影”D. 看见溪水下的“石头”【答案】 C【解析】【解答】解:A.路灯下的“人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菜园坝大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看见溪水下的“石头”是由于从池底发出的光由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①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②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③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5.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 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一种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说话时发出声波;故B正确;C、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常温下,声波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C错误;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要大于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故D错误;故选B.【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6.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A. 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C. 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 A【解析】【解答】A.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B.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是错误的,因为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不合题意;C.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刻有花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不合题意;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B、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番茄和蛋黄不是光源,不能发光;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D、天然气具有化学能,天然气燃烧时消耗了它储存的化学能同时获得了为内能,7.在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 花朵在水珠中成像B. 霞光中跑步者的“剪影”C. 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D. 古老的民间艺术“皮影戏”【答案】C【解析】【解答】花朵在水珠中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剪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皮影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答案为:C.【分析】(1)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有: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激光准直、三点一线等;(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的反射;(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B. 白纸板的作用是为了显示光路C. 增大入射光线与ON 的夹角,反射光线与 ON 的夹角也增大D. 沿 ON 向后转动板A,用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答案】 D【解析】【解答】A、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所以,白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放置,正确;B、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能够在白纸板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正确;C、增大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即入射角增大,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增大,即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也增大,正确;D、沿ON向后转动板A,看不到入射光线,不能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沿ON向后转动板B,错误。

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疑难点

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疑难点

第三章《光现象》易错疑难点易错点1 物体的颜色1.蓝藻呈蓝绿色是因为( )A.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反射,其余色光被吸收B.白光照在蓝藻上,蓝光、绿光被吸收,其余色光被反射C.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蓝光、绿光D.蓝藻是光源,自身能发出除蓝光、绿光以外的其余色光2.舞台上有一演员,当红色的射灯照射到她身上时,观众看到的是红上衣、红裙子;当蓝色的射灯照射到她身上时,观众看到的是蓝上衣、黑裙子.如果白光照射到此演员身上,则观众看到的是( )A.红上衣、红裙子B.蓝上衣、蓝裙子C.蓝上衣、红裙子D.白上衣、红裙子3.小明戴着一副红色的墨镜,书上的一幅绿叶白花图,他看到的是( )A.绿叶白花B.红叶白花C.紫叶红花D.黑叶红花易错点2 小孔成像4.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A.呈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子B.呈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C.呈圆形,它是太阳的实像D.呈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5.小明在课外做小孔成像实验时,选用白炽灯作光源,用月牙形的小孔,则光屏上的像的形状是( )A.圆形的B.直角形的C.月牙形的D.灯丝状的易错点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6.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 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则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平面镜大的物体,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B.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C.在平面镜后的物体会挡住平面镜成的像D.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也可能是实像易错点4 虚像与实像的区别8.下列关于虚像与实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皮影戏中看到的是实像B.照镜子时镜中所成的是虚像C.小孔成像成的是虚像D.“水中月,镜中花”描述的是月和花的实像易错点5 光的反射中的入射角和反射角9.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中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时,准确地测出了入射角,并记录了不同入射方向时的数据(如下表),根据此表(填“能”或“不能”)得出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他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30°60°240°50°350°40°10.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入射角和反射角B.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0°C.入射角是90°,反射角是0°D.入射角是0°,反射角是90°易错点6 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1.小明家的写字台上有一盏台灯,习惯用右手写字的小明晚上在灯下学习时,铺在台面上的玻璃发出刺眼的光,为了不影响阅读,下列方法最好的是( )A.把台灯换为吊灯B.把台灯放到正前方C.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D.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疑难点1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的区分1.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都包含了物理知识,下列哪个成语中的“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A.杯弓蛇影B.顾影自怜C.影不离灯D.天光云影疑难点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应用2.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把平面镜放在自己的正前方,如果他把平面镜绕底边转向自己,则镜中的像(填“转向自己”“保持不动”或“转离自己”);平面镜保持竖直,镜面与小明平行放置,把平面镜竖直向上提起,镜中的像(填“向上运动”“保持静止”或“向下运动”).3.小明在照镜子时,看到镜子中有一个“钟”,它的秒针在沿(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他拿着镜子向靠近钟的方向走了1 m,则钟的像和实际的钟之间的距离(填“增大”或“减小”)了m.4.某人看到对岸钟楼的钟面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A.12时05分B.11时55分C.6时35分D.5时25分疑难点3 反射光路动态变化5.如图所示,被固定好的激光源L发射的一束激光照射到容器中的水平液面上,入射角为α.这束激光经液面反射后,照射到光电转换器M的D1点上,光电转换器M能够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指示出容器中液面的高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光信号由D1点移至D2点,说明容器中的液面(填“升高”或“降低”)了,此时的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α.6.为了把太阳光反射到一个洞口朝向正东方向的水平涵洞中去,某同学设计安装了一块能自动调节方向的平面镜M,如图所示,正午时刻,太阳光垂直于水平地面照射,则图中表示平面镜方向的角度为∠α=;午后随着太阳西斜,∠α应适当(填“增大”或“减小”).疑难点4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7.舞蹈教室内有一面非常大的平面镜,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学生在教室内排练舞蹈,当老师从外面进入到图示位置时,他能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学生是( )A.甲B.甲、乙C.乙、丙D.丁8.阳光明媚的早上,想在南北走向的河边拍摄一张水中倒影的风景照,人应该站在河(填“东岸”或“西岸”)拍摄,拍摄的倒影是(填“东岸”或“西岸”)的景物.9.图中M为一平面镜,S为一发光点,平面镜前的一障碍物中有一小孔A.请画出S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通过小孔A的反射光线,并说明作法.疑难点5 光的反射作图10.如图所示,一束与水平面成30°夹角的太阳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竖立射入井中,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平面镜的位置.11.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A为发光点.眼睛在B处,可以从平面镜中看到A的像.现要在平面镜上贴一张狭窄的纸条,挡住A经平面镜反射到B的光线,使在B处的眼睛无法从平面镜中看到A,这个纸条应贴在平面镜的哪个位置?请通过作图找到这个位置,并在该位置处标上字母P.参考答案易错1. A2. D3. D4. C5. D6. 6 不变7. B 8. B9. 不能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误认作反射角10. B 11. C疑难1.AD2.转向自己保持静止3.逆时针减小24.B5.降低等于6. 45° 增大7. D8. 东岸西岸9. 首先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S′,然后连接S′A交平面镜于O点(入射点),最后连接SO,并标上箭头.OA即为由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小孔A的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0. 如图所示. 11. 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易错题专题三物理光现象(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如图所示,小华站在地铁玻璃安全门外候车。

地铁到站后,玻璃门向两侧打开,小华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间距等于两玻璃门的间距B. 在两侧玻璃门所成的像越来越小C. 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的位置重合D. 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答案】 C【解析】【解答】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大小相同,在安全门向两侧打开后,人到镜面的距离不变,所以像的位置不变,在两个平面镜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C 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2.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脑显示屏画面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合成的B. 城市中建设人工湖可以调节气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C. 飞机在天空飞行时,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下方的压强D. 试电笔在使用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部分【答案】B【解析】【解答】解:A、彩色电视机中的各种画面都是由红、绿、蓝三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故A错误.B、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白天,相同质量的水和沙石比较,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的少;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降低的少,使得昼夜的温差小,能有效调节气候;故B正确;C、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同一股气流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大,速度大,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时经过的路程小,速度小,压强大.机翼下方压强大于上方压强,机翼在压强差下产生向上的升力.故C错误;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检测的是火线,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2)修建人工湖,含水量增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3)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4)测电笔是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的,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D. 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光从水中射向水面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故A正确.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太强,需要佩戴凹透镜发散光线,从而使成的像在视网膜上.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走近镜面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D、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 错误.故选A.【分析】(1)了解常见的折射现象,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4)掌握小孔成像的原因: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B. 光年是时间的单位C. 水0℃时结冰是因为分子停止运动D.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宇宙由众多的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而太阳是银河系中众多恒星中的一颗,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地球是其中之一,由此可见,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A错误;B、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通过的距离,故B错误;C、水结冰状态发生变化,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但分子不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从宏观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是无边无际的,我们常用光年来描述天体间的距离;(2)从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更小的原子组成,原子还可以再分,目前发现最小的粒子为夸克;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5.下列关于光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B. 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 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D. 太阳通过树中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 C【解析】【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相等,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的原因,C符合题意;D.太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光现象(易错真题汇编)(解析版)-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

光现象(易错真题汇编)(解析版)-2022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易错题精选(全国通用)

第四章光现象(易错真题汇编)一、选择题1.(2021•威海中考)世界最早、距今约4700年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13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半圆形,如图是其结构示意图。

据考古研究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

其利用的光学原理是()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沿直线传播D.光的色散解:在不同的季节,日出时的方位不同,在观测点观测日出时的土柱狭缝位置不同。

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因此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2.(2021•柳州中考)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像的大小都与物体大小相同。

答案:A。

3.(2021•临沂中考)我市滨河景区湿地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湿地公园,大量珍稀水禽在此迁徙繁殖。

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水面上展翅起飞。

关于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白鹭飞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C.河水越深,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远D.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解: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鹭在水面所成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B、白鹭飞离水面的过程中像的大小与白鹭大小相同,所以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C、物距是白鹭到水面的距离,像距是白鹭所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二者始终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故C错误;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白鹭在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故D正确。

答案:D。

4.(2021•常州中考)夜晚的红梅公园,悬挂在高处的灯筒在地面上投射出红花绿叶的美丽图案。

中考物理易错考点专项解析—光现象

中考物理易错考点专项解析—光现象

中考物理易错考点专项解析—光现象一、易错分析陷阱一:三种光现象区分不清。

(1)光在同种、透明、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当光遇到两种介质分界面时,若是不透明界面,光会返回原介质中发生反射;(3)当光斜射到透明界面上,一部分光会返回到原介质中发生反射,一部分光会射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陷阱二:混淆平面镜成像特点与“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人们在观察物体时,却有“近大远小”的视觉体验同一个物体,人离它越远就会感觉物体越小,但实际上物体本身的大小并没有改变,只是人们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了观察结果,因此,平面镜所成的像与人观察到的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陷阱三:影与像、实像与虚像的概念辨析。

影是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穿透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如日食、月食,晚上斜射灯光下的人影,手影,皮影戏等;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经过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折射后的光线会聚(或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形,该图形明亮、有细节、有层次,如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等。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可以用眼看到,也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如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如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陷阱四:声、光传播的条件及传播速度混淆。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将不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曲,【误区】(只要是在同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径就是直的)。

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108m/s(在空气中近似为3x108m/s),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陷阱五: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不透导致作图错误。

在光学作图题中,实际的光线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作图的痕迹则应该用虚线表示;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也应该用虚线画;法线作为研究问题的辅助线,也要画成虚线,部分同学在作图时不能分清楚什么情况下画实线,什么时候画虚线.二、错题纠正【例题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云在水中飘”,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手影游戏,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解析】A、潭清疑水浅的形成原因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云在水中飘”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C、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D、手影游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202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202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202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202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直线传播: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日全食);反射:光在同种介质钟传播(照镜子、倒影);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水中的鱼儿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02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1、光现象直线传播: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日全食)反射:光在同种介质钟传播(照镜子、倒影)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水中的鱼儿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远视眼佩戴的眼镜)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的眼镜)2、常见物理量平时需要记忆,注意单位3、物质固有属性质量、密度(固体和液体)、热值、比热容等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形状、多少而变化。

4、磁现象磁性材料:铁钴镍都是磁性材料磁场:真是存在的,两个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磁感线:为了形象描述磁场,人为加上的带箭头的闭合曲线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存在的夹角叫磁偏角,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记录。

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地磁北极)。

5、电和磁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电流产生。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发现的。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只改变导体运动方向,电流方向改变;只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也改变;既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又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不变。

)(手摇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电动机模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电动机、动圈式音箱)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开关闭和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奥斯特发现的。

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

(增加铁芯会大大增强磁性,即电磁铁)2023初中物理知识点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中考超全面物理易错点总结

中考超全面物理易错点总结

中考物理易错点总结,很全面!一、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响度(声音的大小);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二、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使物体发生形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中考物理常考光现象易错点提分策略

中考物理常考光现象易错点提分策略

中考物理常考光现象易错点提分策略光现象易错清单1.影和像影在不同词语中的含义不同. 如:“阴影”或“影子”指光线被挡住后的阴暗区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倒影”一般指由于光反射形成的虚像,如树在水中的倒影;“电影”、“投影”、“摄影”等屏幕上的画面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像分为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 成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①成像原理不同.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像为实像;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②成像性质上的区别. 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③接收方法上的区别. 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另外,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小孔所成的像是实像.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区别(1)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使人的眼睛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矫正方法是在眼前放一个凹透镜.(2)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光斑. 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3.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1)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①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②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可以调出不同的颜色,因此把红、黄、蓝叫做颜料的三原色.(2)透明物体的颜色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①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的.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名师点拨知识点: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示及说明:。

初三物理关于光学与波动现象的题型总结

初三物理关于光学与波动现象的题型总结

初三物理关于光学与波动现象的题型总结在初三物理的学习中,光学与波动现象是一个重要的知识板块,涵盖了丰富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对相关的题型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是光学的基础概念。

常见的题型有:1、小孔成像例如: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带有小孔的纸板,在纸板后面放一个光屏。

当点燃一支蜡烛并放在小孔前时,在光屏上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问像的大小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以及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何关系?解答这类题,要明确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的比值有关。

2、影子的形成比如:一个人在路灯下行走,他的影子的长度会如何变化?此类问题需要考虑人与路灯的距离以及光线照射角度的变化。

当人逐渐靠近路灯时,影子变短;逐渐远离路灯时,影子变长。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题目: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用手电筒分别照射平面镜和白纸,从侧面观察,哪个表面更亮?答案是白纸更亮。

因为平面镜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集中,从侧面看较暗;而白纸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从侧面看较亮。

2、光的反射作图给出入射光线和平面镜,要求作出反射光线。

作图时,要先作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三、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比如: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好像折断了。

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觉得筷子折断了。

2、折射定律的应用已知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的入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求折射角。

这类题目需要记住折射定律公式:n1sinθ1 =n2sinθ2 (其中n1、n2 分别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θ2 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四、透镜成像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疑难点

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疑难点

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疑难点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但是在学习光现象的过程中,很多初中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易错疑难点。

本文将针对初中物理《光现象》中的一些常见易错疑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

一、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方式有直线传播和弯折传播两种。

很多同学在理解和区分这两种传播方式时容易混淆。

其实,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弯折传播则是光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折射现象,光线改变传播方向。

二、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光线遇到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回到原来的介质中。

但是,很多同学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存在困惑。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上,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正确理解光的反射定律有助于解决与反射相关的题目。

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线由一种介质向另一种介质传播时发生偏折现象。

在光的折射中,存在着一个重要的规律——折射定律。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懂得如何运用折射定律解答相关问题,能够有效地应对与折射有关的难题。

四、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发生折射角的变化。

同学们常常对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感到困惑。

光被折射时,不同波长的光由于折射率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折射角。

这种折射角的变化使得光发生色散现象。

理解色散现象对于解答和理解与光的色散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五、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比如,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光学器件的设计和使用。

了解这些应用的原理和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光现象》中的易错疑难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色散以及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通过深入理解和解答这些易错疑难点,同学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光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

希望本文对解决你在学习光现象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

最新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剖析

最新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剖析

最新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剖析一、初中物理光现象1.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 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B. 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C. 看起来水没那么深D. 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答案】 D【解析】【解答】A、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B、透过放大镜形成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看起来水没那么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D、光亮勺子中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光在反射时,遇到障碍物,反射到原来的介质中,平面镜成像是反射现象.2.关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不能在真空中传播B. 手机在通话时涉及的波既有电磁波又有声波C. 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医院B超中的超声波传播速度相同D. 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和医院C T中的X射线波长相同【答案】B【解析】【解答】解:A、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一种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手机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人说话时发出声波;故B正确;C、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常温下,声波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为340m/s;故C错误;D、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波长要大于医院CT中的X射线波长,故D错误;故选B.【分析】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可以传递信息;声波是机械波,也可以传递信息.3.小华看到厨师在做“番茄炒鸡蛋”这道菜,想到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你认为她理解正确的是()A. 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C. 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D. 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内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 A【解析】【解答】A.拿鸡蛋去磕碗沿,结果却是蛋壳破了,说明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进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符合题意;B.红色的番茄发出红光,黄色的蛋黄发出黄光,是错误的,因为不透明物体颜色是由它反射色光决定的,不合题意;C.切番茄用的菜刀,刀把上有花纹,刻有花纹的目的是增大摩擦不是为了减小摩擦,不合题意;D.利用天然气灶炒菜,是将天然气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B、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与本身颜色相同的色光,番茄和蛋黄不是光源,不能发光;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摩擦;D、天然气具有化学能,天然气燃烧时消耗了它储存的化学能同时获得了为内能,4.下列关于光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B. 小明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C. 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D. 太阳通过树中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答案】 C【解析】【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现象,A不符合题意;B.平面镜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相等,B不符合题意;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的原因,C符合题意;D.太阳光通过树叶缝隙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下面由“运动会”联想到的物理知识,错误的是()A.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是利用光速远大于声速的道理B.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D.发令枪响度大传播距离远答案:C解析:A.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人看到发令枪的烟所用的时间比听到枪声要小得多,故需要看发令枪的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声音开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1500m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会发生变化,故1500m运动员整个过程是变速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比较短跑运动员的速度通常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所用时间越小,速度越快,故C错误,符合题意;D.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发令枪响度大,是为了增大传播距离,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如图所示是其中一辆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使用者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车牌上的二维码并识别其中的内容,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二维码经扫描后在手机上成实像C.手机上的摄像头镜片是凹透镜D.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答案:B解析:(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2)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于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 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CD、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D错误.故选B.3、夜晚走在路灯下,就会形成影子,这说明()A.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B.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C.光在空气中很难传播D.人能够透过比较少的光答案:B解析: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故选B.4、如图是小明拍摄“东方明珠”时的情景。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培优练)

《易错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总结(培优练)

一、选择题1.小强对光现象很感兴趣,通过学习,他对光现象有以下一些理解,正确的是()A.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前端发光二极管发出红光,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B.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首次将太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C.使用验钞机时,我们看到的验钞机发出的淡紫色的光就是紫外线D.雨后天边的彩虹门是半圆形,说明光在空气里不是沿直线传播2.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作为装饰。

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会产生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

产生“光污染”的原因从物理学角度讲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C.光的镜面反射D.光的色散3.城市洒水车在夏天洒水时常常拖着彩虹尾巴,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形成的原因是()A.光的漫反射B.光的色散C.光的镜面反射D.光沿直线传播4.大约在两千四五百年以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也第一次解释了小孔成像的原因。

如图是小孔成像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B.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实像C.无论怎样移动蜡烛,烛焰在光屏上形成的像都是放大的D.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θ=︒从空气射5.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水平放置,一束光以与上表面夹角30到玻璃砖上表面的A点,在A点一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折射,折射光线照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的B点。

则()A.A点反射光线的反射角为30°B.A点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60°C.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入射光线平行D.射出B点的光线与A点的折射光线平行6.下列有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A.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B.强烈的太阳光照在玻璃幕墙上会发生漫反射,造成“光污染”干扰正常生活C.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高度的空气疏密不同,发生光的折射造成的奇观D.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可以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7.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

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

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璀璨夺目,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

如太白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描述李白月下独酌,顾观地上已影,俯看杯中自己,下面四幅图,与李白诗中描述的光学现象,成因相同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顾观地上已影是人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它是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人挡住,在人后面的地面上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俯看杯中自己,酒面是一个平面镜,人在这个平面镜中成像,此即平面镜成像,它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①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①符合题意;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②不符合题意;③铅笔在水中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杯弓蛇影是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形成的,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A。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甲: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B.乙: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C.丙:手影D.丁:三棱镜分解白光答案:C解析:A.叉鱼时向更深处投掷鱼叉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逆着折射来的光线看去,看到的是鱼变高了的虚像,所以叉鱼时应向更深处投掷鱼叉,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人教版2022年初中物理光现象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

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2、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C.自行车尾灯是靠光的反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D.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3、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B.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照相机成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4、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的文稿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

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爱我中华”四个字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A.B.C.D.5、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当人远离平面镜时,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像变大,像离人的距离变大B.人的像变小,像离人的距离变大C.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大D.人的像大小不变,像离人的距离变小6、对光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B.人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越来越小C.手机的人脸识别功能用到了光的反射D.今年疫情期间使用的红外测温仪是利用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温度测量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B.实像、虚像都能用光屏接收C.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D.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额温枪是利用紫外线热效应来工作的多选题8、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

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B.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因此我们不能让紫外线照射C.电影屏幕选白色布料,目的白色反射所有色光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9、下列有关图中情景的表述正确的是()A.天坛的圜丘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将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的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C.利用减压、升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D.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光年是距离单位D.病房里,紫外线灯可以灭菌综合题11、如图所示,平面镜M直立在水平地面上,长6cm的铅笔平放在地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WNPS 中学学业考试练习试卷——中考复习易错题整理(一)·波与光现象解卷:本卷主要考察平面镜成像.凸透镜.凹透镜.光的反射与折射等知识点,总体难度较大,适合做提高练习用。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句说法a.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abcd B.acd C.ab D.cd2、在四个墙角安放几个平面镜,可以让手电筒的光柱在教室里环绕一周,至少安放平面镜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1个3、如图17所示,两平面镜垂直放置,某光线PA以入射角。

入射到镜面M上,经平面镜M和N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BQ与PA平行。

现将两平面镜以过。

点且垂直于纸面的直线为轴同时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p(p<。

),假设镜面足够大,则人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的距离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是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

八面镜M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

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转动频率(1秒内转过的圈数)达到f0时(可认为是匀速转动),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测出光速c。

根据题中所测量的物理量得到光速c的表达式正确的是A.c=4Lf0 B.c=8Lf0 C.c=16Lf0D.c=32Lf05、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在平面镜前45cm处有一与平面镜平行放置的平板ab,在ab靠镜面的一侧有一点光源S,现要在离平面镜5cm的PQ虚线上的某一处放一平行于平面镜的挡光板,使反射光不能照射ab板上的AB部分,已知SA=45cm,AB=45cm,求挡光板的最小宽度CD是 _______ 。

6、成语“白纸黑字”喻指证据确凿,不容抵赖。

从物理学角度看: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进入人的眼睛;B.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人的眼睛;C.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人的眼睛,而黑字不反光;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7、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的一点光源S,点光源S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

平面镜从图示的位置开始绕圆筒的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º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在镜中转过的角度为θ1,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θ2,则()A.θ1=30º,θ2=30º B. θ1=30º,θ2=60ºC. θ1=60º,θ2=30ºD. θ1=60º,θ2=60º8、如图所示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

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的是()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小一些9、在水平桌面上立一块平面镜,让一个小球沿桌面朝着镜面方向滚动,若从镜中看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上运动的,那么平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指有小球一侧的角)应为:A、45°;B、60°;C、90°;D、135°.10、如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是下图中的11、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右边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左图中的哪一个:12、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了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3、如图15所示,一根长度为L的直薄木条上有两个观察小孔.两小孔之间的距离为d,d恰好是一个人两眼间的距离,当木条水平放置时,此人想通过两观察孔看见此木条在平面镜M里完整的像,那么选用的平面镜宽度至少是()A.L/2 B.d/2C.D.14、在电视节目正式播出以前,荧光屏上有测试图像,用放大镜分别支观察白色、黄色、黑色和其它颜色的色条,可以看到()A、屏幕上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B、白色色条上红黄蓝三种颜色都求发C、黑色色条上红蓝绿三种子颜色都发;D、黄色色条是由红绿两种颜色组成。

15、中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二、填空题16、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11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17、18、如图5所示,在房间的A墙上水平排列着两个字母“”,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到字母的像是(①“”或②“”)(填写序号);若A墙与B墙相距4m,则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m。

三、作图题19、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

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20、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太阳光垂直水平地面MN射下,A为小铁球。

⑴标出小铁球A在甲图中位置时,其影子A′在地面MN上的位置(用点表示即可);⑵若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沿图中圆形虚线轨迹运动,请在图乙框中画出小球的影子在地面上运动的轨迹。

21、小黄坐的位置与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之间刚好有张椅子,如图所示。

若不移动位置仍要遥控电视,在图中画出遥控器发出红外线传播到电视机红外线接收窗口的光路:22、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

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

请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后的大致范围。

(如果水不满将怎样大致画呢?)23、美术课上,小琼面前立着一幅“米老鼠”的简笔画(如下图甲所示)。

她从没学过绘画,竟然清晰、准确的描出了画中的“米老鼠”。

请说明其中的奥妙,并作图示意(作图时,以图乙中A点代表简笔画中的“米老鼠”)。

24、(09广州).如图15所示水面上方有一发光点A1,水中另有一发光点A2.人在空气中看到A2在水中的位置就是A1在水中的像的位置。

画出:(1)A1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进入人眼的光路图(2)A2发出的光进入人眼的光路图四、实验探究题25、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

(1) 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

(2) 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 )(3) ①小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

她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

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

(2分+1分)②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泰兴羌溪公园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如图e所示),这是 (选填“太阳”、“树叶的缝隙”或“树叶”)的 (选填“像”或“影子”),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26、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

(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 20 30 40 50 60影子长度L/cm 30 15 10 7.5 6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得出: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27、如乙图所示,ABCD是一间不透光的房间,墙AB是平面镜,房中S处有一个正在发光的电灯,CD墙上有一个小孔P,在墙外不远处的另一白墙EF上得到两个亮点.图中已经画出了一个亮点M及其光路,请把另一个亮点N及其光路图画出来.28、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从而确定,此时成像的清晰度比日常使用的平面镜(选填“好一些”或“差一些”).(3)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4)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B,并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与玻璃板平行的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A的像,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6)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接着就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再分别测量的距离,判断像与物是否关于平面镜对称.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15所示.(1)实验时玻璃板应该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A、B,其目的是为了;(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4)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验证;(5)小明在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