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方法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方法1小学语文观课议课方法一、观课议课的内涵所谓〃观〃,指的是用多种器官(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思等)捕捉信息,所以观课就是教师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思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行动,如:观察教师和学生的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精神状态等。
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领悟课堂,而听课主要是指向声音,〃听〃的对象主要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的往来。
〃议课〃主要是围绕观课过程中的教学现象进行深入讨论,以谋求更好地实施教学的新方法、新举措、新理念,从而让所有的参与教师都有新收获。
评课的重点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作判断、提意见等。
评课中的对话模型:评课者是帮助者和改进者,或卖弄水平或当好好先生,而执教者是虚心接受批评下的被帮助者和被改造者,被动经受、无限委屈。
评课者经常会这么说〃什么环节是好的,什么地方是有待改进的〃,它展示的是评课教师建议的有效性,常常会使上课教师感到尴尬和压力,甚至会打击上课教师的积极性。
〃议〃是围绕观课所提供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促进反省。
议课的对话模型:我是求知者,我提出我的疑问,我倾听你的观点,我们一起探讨,我们最后达成共识。
不会说〃这个观点是错误学目标的前提下,去把脉、评判。
3小学语文观课方法1、观课准备⑴学识准备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
按课程标准应做到4个弄清:① 弄清教学目的任务;②弄清教学建议;③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④弄清限定的知识范畴和深度。
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科的教改信息。
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教研成果,囊括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
学习教育理论。
囊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和先进教改信息等,借助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分析教育现象。
积累观课评课材料。
观课评课作为一门新兴科学,这方面材料还不是很多,这就需要观课者注意积累。
具体方法,一方面要从各种报刊杂志和图书中收集;另一方面边观课边总结。
(2)心理准备态度上的准备:观课要做到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情绪上的准备:观课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它要求观课者不仅要听得懂,听得进,还要做记录,并深入思考进行分析评定,应尽可能排除一切干扰,精神饱满,集中精力听好课。
对一次观课议课活动的总结和思考
对一次观课议课活动的总结和思考引言:观课议课活动是现代教育中常见的一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训练方式。
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过程、交流教学经验,可以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本文将对一次观课议课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活动背景观课议课活动是由学校组织,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本次活动中,我担任了观察者的角色,观察了另一位教师的一堂语文课。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过程本次教学内容是“作文写作”。
教师提前准备了教学课件,课件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学过程分为导入、学习展开、学习归纳与延伸、课堂总结四个环节。
导入环节通过学生个人经历的分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展开环节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课本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
学习归纳与延伸环节通过学生报告、教师引导和讨论等方式进行。
课堂总结环节通过教师总结和学生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
三、我在教学中观察到的问题1. 导入环节不够引人入胜。
教师使用的导入方式仅限于学生个人经历的分享,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导致部分学生在导入环节就失去了兴趣。
2. 学习展开环节讲解时间过长。
教师在讲解概念和技巧的过程中,用时过长,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部分学生出现打瞌睡现象。
3. 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部分学生缺乏积极性,表现出懒散的态度,没有参与到学习中。
4. 教学评价过于简单。
教师在课堂总结环节仅仅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进行评价。
四、我对教学的思考与改进1. 设计更具吸引力的导入方式。
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问题引入、图片展示或活动设计等方式,增加导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 控制讲解的时间。
在学习展开环节,要合理安排讲解的时间,尽量将概念和技巧的讲解时间缩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3. 提高学生参与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可以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有关观课议课的几点思考
4、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 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 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
读“透”教材;
一般来说,我们走进教室去观课,在事前要向授课教师了解授课 内容,不仅要了解,还要认真研读教材,只有熟悉了教学内容, 在观课时,我们才清楚地知道这节课要教什么,学什么,在观课 中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怎样观课议课?
二、读: 读“清”主题
每次观课活动都要有其活动的主旨,活动的主旨不同,课型就不同,观课中关注的重 点也就不同,有了明确的主题,观课是也就有了比较集中的关注点。
4.评者只谈体会,不直接谈优点和不足,而是通过富有哲 理的体会,给授课者留下思考、留下启迪。或激励赞扬、 或蕴含希望。这种点评层次较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理 论功底,需因人而异。
议课注意事项
1.不追求完美而找亮点。 2.考虑差异,因人而评。 3.避免就事论事,要借助理论。 4.避免空谈理论,要以事论理。
事实上,上述做法也体现了一种普适的研究方法, 这里所积累的资料,将为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源。
怎样观课议课?
二、读: 读“懂”《课标》;
课程标准是我们观课议课的依据。我们会在《课程标准》中把握 课程理念(包括课程宗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学习方式、学 科教学的基本规律),课程评价的依据等。
评的程序
1、情境回放,定格; 2、发现问题,剖析; 3、解决问题,建议;
第三轮继续教育培训主题
备好课 上好课 评好课 命好题 育好人
2024年观课议课总结范文
2024年观课议课总结范文在2024年的观课议课中,我有幸参观了许多优秀的课堂,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下面是对其中几节课的总结,以及对于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的一些思考。
第一节课是一节小学语文课。
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将课文呈现出生动有趣的画面。
通过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配图,老师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老师还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课文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互相纠正发音和语调。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促进了互助合作的精神。
这堂课让我看到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第二节课是一节初中数学课。
在这堂课上,老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通过引导和启发式教学,老师帮助学生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交流彼此的解题思路,互相启发和学习。
这堂课让我意识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纯粹的知识传授,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三节课是一节高中英语课。
在这堂课上,老师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索英语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
老师只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让学生们充分发挥主体性,自主思考和表达。
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这节课让我明白到,教师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思维的指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
通过观课议课,我对于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直观的呈现和多媒体资源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而中学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则更需要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024年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2024年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在观看2024年小学语文观课议课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语文教育的深刻改革和创新。
本次观课的教学内容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初识林黛玉”,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文学经典产生兴趣,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情感、认知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得到了全面提升。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巧妙地选取了一段经典的文学片段,通过有趣的情节和生动的角色刻画,将学生引入了《红楼梦》的世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观课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对文学作品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与教师进行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体验到了语文学科的魅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经典的文学作品。
通过投影仪和电脑的使用,教师将《红楼梦》中的描写景物的段落呈现在了课堂上,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和视觉冲击。
同时,教师还选择了一些古代绘画作品,通过对画作的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语言等多个层面进行感知,更好地领略到了文学的艺术魅力。
此外,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教师注重开展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感悟文学的主题和情感。
在课堂中,教师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宝玉和黛玉的对话”,让学生扮演角色,亲自体验到了作品中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思考、表达和感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在课堂中,教师通过朗读、品味句子、对作品进行解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在彼此间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关于听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听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思考听课既是获取和借鉴先进教育理论、经验、课堂模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我们以虚心的态度、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精神坚持经常品悟不同教师的课,学会用心聆听不同的意境,学会用心思考生命课堂的内涵,学会用心借鉴灵活的教学方法,学会用心地综合提升授课感悟,持之以恒,与不同教师一起眺望课堂教学的蓝图,自己的教学水平定会发生质的飞跃。
1 尴尬的听课现状新课改对听课作了这样的规定,通过听课,互相交流,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提高课堂的教学能力。
可见听课的目的很明确。
因此,几乎所有学校对新老教师的听课都有不同的要求。
现实中,也许是教学常规管理力度不够,也许教师对听课的认识不够,我们的听课存在着许多不相称的音符。
大多时候,听课仅被当做教师考核的一项依据,丧失了其本真的专业价值。
1.1认识上的偏颇许多教师一提到听语文课,他们总是不屑一顾:“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无非是朗读朗读课文,介绍介绍写作背景,梳理梳理文章脉络,归纳归纳写作特色。
”在他们眼中,语文最不值得听。
正因为这种观点,所以许多学校在语文教师短缺的时候,部分人总会说:“缺专业不缺老师,其他人都可以上!”其实,语文课堂看似平常,却不平常。
语文讲无定法,但要讲好不容易,尤其是讲出特色更不容易。
1.2目的上的偏颇大部分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拎着听课本走进教室,草草记录,听听了事,甚至有临时抱佛脚,在检查前突然袭击,一天听上好几节。
1.3做法上的偏颇听课时,我们大都手忙脚乱忙着抄板书,忙着记录知识点,忙着观看多媒体展片,忙着记学生答案。
在这里笔者想说,忙兮忙兮奈若何?因为,我们忙得已经忘记了思考。
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听课本少了我们最珍贵的独特思考和零碎点评以及自己的疑问或困惑。
1.4评课上的偏颇很多时候,只注重听课过程,听完了什么事情也没有。
赛课的时候,让听课的老师在评课表格上画个分数。
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
观课议课活动的反思近年来,观课议课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许多学校都开展了这种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参加了一些这样的活动之后,我深深地感到,要真正促进教育的发展,观课议课活动需要反思。
首先,有关方面对于这种活动并没有建立起明确的目标。
观课议课不是单纯的评价一节课的好坏,而是要通过观察、讨论和总结,来寻找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但有些学校却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把观课议课当成“看热闹”的活动,让教师们仅仅是对这节课进行评价。
这种做法容易使教师们失去入门的思路,也失去了这种活动最初的初衷。
其次,观课议课的方式和内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观察角度的选择和观察维度的划分,教师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践情况来进行灵活应用。
但实际上,观课议课中往往被过分强调了简单的技巧,或者只在某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重要问题。
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有一些学校更加偏向于活板板的形式,对于一些适用于不同行业的教学方法没有作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这些局限性容易使观课议课活动成为一种机械而乏味的“打卡式”讨论。
此外,在观课议课活动的模式中存在明显的缺陷。
一般而言,观课议课被安排在各种形式的会议中,由教师们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这种教育方法的优缺点。
但这样的交流往往停留在教师个人的经验层面,缺乏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更糟糕的情况是,一些教师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并不关注别人的观点,只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行为并不能真正帮助教师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观课议课活动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发展方式,但它仍然需要反思和改进。
对于这种活动,我们需要给予更加科学、明确的目标,并灵活地使用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来进行。
我们要深入探讨各种特点,比如在方法上的应用、在内容类别上的拓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改变过去机械和太过方法化的模式,实现交流的真正价值和建立共同发展的理念。
唯有如此,观课议课活动才能真正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腾飞。
观课议课的反思
观课议课的反思观课议课的反思观课议课跳出了传统的听课评课的藩篱,由对一堂课的终结性评价过渡到对一堂课的进展性评价。
观课议课是提高老师水平的一个良好举措,观课议课对于老师的成长是特别有利的,使老师在不断反思、不断地总结中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
"观课'是老师讨论课堂的一个质的飞跃。
就像陈教授说的:评课是句号,而议课是不断的问号和逗号。
只停留在听课评课层面上,那是在重复沿袭课堂,对同学、对老师都没有过多的意义和价值。
相反,若提升到观课议课层面,才是对课堂有了真正的讨论与探究。
作为一名老师,特殊是一名年轻老师,我们必需尽快走上观课议课这条路,以研修的生活状态走课改之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发觉者、讨论者、探究者。
观课就与听课有很大区分了,它不但要求老师用眼看、用耳听,还重点要求老师用脑思。
特殊是它对观课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观课前要首先确立观课主题,有"观'的侧重点,问问自己预备在此节课上关注什么;其次,观课时要依据自己确定的主题重点观看与思索:授课老师这个环节为什么这样设计?他想得到什么效果?是否达到?假如是自己会如何处理?等诸多问题,这样观课者才真、才实,观得才有效。
虽然观课者肩上的担子重了,感觉累了,但效果往往使观课者受益匪浅,那就是你会发觉这样做不仅从授课老师那学有所得,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在不断的思索选择排除确认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研修力量。
议课不是下结论,不是单纯地使听课者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解决问题,不断地对所提问题进行质疑,并且关注解疑问难的过程。
如:课堂上发觉授课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效果不明显,自己就要首先思索:假如是我,我会怎么思索?怎么设计?这样设计效果如何?同时,还可以问一问授课老师:对于这个环节原来你是怎么设计的?今日怎么会这样设计?原来那样设计效果如何?今日做调整后感觉如何?今后再上此节课会再做什么调整?为什么这样做?像这样不断地问,不断地思索,我们的议课主题才会不断深入到,议课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学的艺术和学习的乐趣。
观课议课是一种有效的专业成长方式,通过观察优秀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并与其他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够开拓思路,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次观课议课中,我深受启发,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有了新的提升,感悟颇多。
首先,在观察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优秀教师能够将丰富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到的教师课堂上充满了互动和对话,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充满了学习的氛围。
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其次,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观察到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具,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通过讲解、示范和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观察到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了跨学科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听说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优秀的教师能够系统地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实际的提高。
观察到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灵活性和多元化,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游戏、讨论、合作学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有效。
教师还注重教学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在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中,我加深了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
观课议课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观课议课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观课议课语文课堂教学反思10月8日参加了延边州汪清县举办的语文课堂教学研讨会,听了汪清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听了和我一同参加的吉大附中崔巍老师的课堂教学,下午我和老师们交流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走向的专题。
四位老师精心准备,上课效果都很好。
普遍的优点是:第一、理念比较先进,体现了现代课堂。
比如,老师提出任务后,问学生:“要不要先准备一下?”学生回答:“要!”老师立刻给学生时间准备。
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为其它画面拟一个标题,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体现综合性学习。
学用一致的意识明确。
老师们下课前为学生推荐阅读篇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强。
第二、老师们上课的基本功不错。
课堂语言表达比较好(谁愿意为他读一下原文,精致了我们的成长);范写板书都不错;范读也不错(配乐、在音乐中老师范读,声情并茂,把我们带入了诗人的生命世界,这实现学生与作家与作品对话提供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不错(班德瑞寂静的山林)。
第三、教学效果不错。
老师讲完,学生当堂背诵。
吟读——译读——赏读——背读——说读,相信学生都有所得。
第四、多样化教学做的不错。
下午,在延边州汪清县实验小学多功能教室,在我讲座之前也对上午听到的四节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评课议课,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教学建议:第一、语文知识应当更加明确随文学习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杜甫诗两首时,在学生未读诗前即给出屏幕交待写作背景,学生没看内容之前,对作者背景的了解需求不强烈,建议从泰山文化讲起,引出这首诗,体现学用结合。
学记云:“当其可时谓之时”,当学生没有主动需求时,给的东西未必给力。
课堂教学就像讲故事,什么时候交待要吊足胃口。
第二、第二首诗可以请学生先读,尊重学生已有经验,在一定理解的基础请学生提问。
当问题由学生提出的时候,课堂教学为谁服务的问题就解决了。
学生会的老师不教,学生能做的老师做。
第三、老师有疑问,谁来帮帮我。
教师理念先进,关注学生情况。
要不要准备一下,学生说要,好,给时间。
观课议课的实践问题与思考
“观课议课”的一些实践问题与思考湖口中心小学陈莉花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等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以促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教师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的主要活动包括:现象观察,考察课堂教学中的“人”、“事”和“环境”之间的联系,提示教学行为的意义,规划课堂改革行动,它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课堂教学的现象问题、关系问题、意义问题和行动问题,一、观课议课的特点与我们熟悉的“听课评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听”指向声音,“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不是为了下结论,它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谋求的是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课只是交流和探讨的平台。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二、观课议课的追求首先,观课议课要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这种文化需要解放教师,需要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自身实践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它立足改变传统教研文化中,教师单纯接受专家、教研员的观点和意见,只是被动的执行者的角色。
其次,观课议课致力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
这种态度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从天天如此到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致力改变。
在同事关系改善方面,“观课议课”强调开放,促进互助,致力建构教学中互助、生活中彼此关照的人际氛围。
再次,观课议课是学习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并在研究中改进和发展。
这种方法不再孤立地看待教的行为和建议改进教的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讨论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整体研究。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几点思考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几点思考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几点思考陈大伟老师在《人民教育》发表文章,针对传统的听课评课,提出了“观课议课"。
下面是他的主要观点和做法:“听”指向声音。
“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
“评”是对课堂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评”有被评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
“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据此,观课议课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
2007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进行了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授课的是罗老师,教学内容是《太阳是大家的》。
提前半天,我们请罗老师和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座谈。
罗老师说这一首诗歌的感情不容易把握,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希望大家观察和讨论“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首诗的诗情"。
参与的其他老师也同意把它作为观课议课的主题。
2、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开展有效议课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
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只有一种”的谦逊。
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
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3、以“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开展有效议课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同在共行”。
对小学语文课的几点思考
对小学语文课的几点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但是,从笔者所听过、看过的教学观摩课中,也产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对课堂教学梯度的反思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语文。
在低段的教学中,人为的拔高难度,很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教学的重点。
合理地设计教学的内容,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逐步加强掌握的高度和难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梯度有变化的。
二、对不同文体教学目标明确的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退一步说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也不要总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学生不喜欢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
比如默读和浏览,教会学生掌握多少内涵,多少方法,进行重点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具体的分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习、运用默读。
但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往往避难就易。
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极易让学生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老师的种种表现常缺乏针对学生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及在情感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的功力,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
小学语文听课总结与反思
小学语文听课总结与反思一、引言小学语文是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听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节小学语文课程的听课,通过观察和反思,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表现做出了总结和反思。
二、教学内容这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于《荷叶杯》这篇课文的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思考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涉及到自然环境、人物性格等方面的描写,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教学方法教师在这节课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力。
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形象化教学法教师通过丰富的语言描述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例如,教师将课文中的“荷叶公园”形容为“一片绿色的海洋”,引起学生对景点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课文的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课文中的对话部分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小雨喜欢去荷叶公园?”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和角色性格描写,得出了不同的答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合作学习法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讨论、互相鼓励和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这节课上,教师设计了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合作分析课文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师的表现教师在这节小学语文课程中表现出了专业水平和教学热情。
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和观点持开放态度,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还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护,保持了课堂秩序,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反思与改进从这节小学语文课程的观察和反思中,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上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上的思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我们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文章,从古代的经、史、子、集到现代的散文、小说、诗歌等等。
这些文字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思考与启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在小学语文课上的思考,以及对于语文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上,老师让我们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
同时,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二、写作的乐趣在语文课上,我们除了进行阅读之外,还会学习写作。
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写作不仅可以让我们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理解所学内容。
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语文课上,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字,还有很多与生活和社会相关的内容。
通过学习语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比如,通过阅读历史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先人们的智慧和勇气;通过学习诗歌和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和情感;通过写作,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四、语文学习的意义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我们理解其他学科内容的基础。
在数理化等学科中,我们需要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和表达。
而语文课堂上,我们学习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都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中去。
同时,语文学习也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五、语文学习的方法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首先,多读书多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通过阅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多写作多训练也是很关键的。
可以每天写一篇短文或者日记,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写作的比赛,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比如字帖、词典等。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本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范本在教学过程中,观课和议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观课可以帮助教师从外部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从而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而议课则是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分享的机会,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教学能力。
在本次观课议课中,我深受启发和教育,以下就我个人的观课议课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分享。
本次观课的主题是关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课程设计上,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演示等,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观察和参与课堂教学,我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观察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并且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首先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课程目标。
教师通过充分了解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了讲解、讨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适当设置的问题和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模拟和演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师还通过多媒体和其他教学工具,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引导方面也做得很好。
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能够恰当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节奏,合理地布置课堂活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能够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学生引导方面,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合作小组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本次观课,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与思考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似乎什么都是,什么都得教,却又什么都教不好,承受着“无法承受之重”。
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本文将试着从平衡人文感悟与语文训练的“度”、平衡内容解读与形式赏析的“度”、平衡唯美语言与有效对话的“度”、平衡学生主权与教师主导的“度”、平衡课内阅读与课外学习的“度”来思考,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求得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对策20世纪80年代,张孝纯等名师以“大语文”主张和实践来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使语文教学界逐渐趋向这样的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但是如今的语文负载了很多东西,语言文字、文学、文化、审美、道德、情操不一而足。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语文课堂更具人文性,更富诗意,资源的开掘更趋丰富,教学形式更见多样。
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与新课程“貌似神离”的现象——“把工具观远远地扔了,人文观发展到极至,文化观挖掘到无穷,生活观旁及到虚无。
架空分析已不再是唯一,声、像、物皆有,吹拉弹唱,琴棋书画,皆入语文课堂。
”[1] “外圆内方”是一种中国文化智慧。
借鉴这一智慧来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现状,教学之道恐怕也正是迷失在“圆”与“方”的平衡上,“圆”能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的外延与视野,但万物无节制的“大”,则可能导致无内涵的“空”,正所谓“过,犹不及也。
”语文教学要撑起语文这一“大圆”,恐怕也必须与“方”和谐共存,使“外圆内方”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智慧,一种审美特征。
就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中所言:“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
”“方”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规矩”,一种“尺度”,它意味着方正实用,有节有度。
现就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关“度”的几点思考。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篇
观课议课心得体会2篇景东县民族小学唐萍本周开始,进修学校组织我们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培训班一行五十人前往县小、民小进行为期一周的观课议课活动,直到今天下午圆满结束。
本周我们听了十八位优秀老师的课后, 觉得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这一节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观课议课后的一些体会吧:第一、熟悉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了这些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例如:阿玲老师的《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阿玲老师紧紧抓住启示这个题眼,让学生读课文从重点句“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入手,让生读课文,找一找启示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知道钓鱼这件事的“是”是什么?“非”是什么?然后重点品读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发生的事的段落,从作者的心理活动,钓到肥美的大鲈鱼不愿放鱼的原因等几方面一步一步的深入文本,让学生明白题眼“启示”是在道德面前要有勇气和力量战胜生活中一些名利和金钱以及地位的诱惑。
第二、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此次的观课中我发现好多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习。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
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例如方应萍老师的《新型玻璃》的拓展延伸的小练笔,孙灵梅老师的拼音的教学,万静萍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说秋天》的课堂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个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今后我会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
”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观课议课几点思考
陈大伟老师在《人民教育》发表文章,针对传统的听课评课,提出了“观课议课"。
下面是他的主要观点和做法:
“听”指向声音。
“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
“评”是对课堂好坏下结论、作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
“评”有被评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
“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象。
如果说评课是把教师看成等待帮助的客体的话,议课则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解放。
1、提前协商观课主题
缺乏课前沟通协商是传统听课评课活动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据此,观课议课主张课前充分沟通和协商,形成共同的观课议课主题,以引导观课方向。
2007年6月,我们在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进行了一次观课议课活动。
授课的是罗老师,教学内容是《太阳是大家的》。
提前半天,我们请罗老师和参与观课议课的老师座谈。
罗老师说这一首诗歌的感情不容易把握,学生理解可能有困难,所以希望大家观察和讨论“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这一首诗的诗情"。
参与的其他老师也同意把它作为观课议课的主题。
2、以平等对话为基础开展有效议课
议课的本质是参与者围绕课堂上的教学信息进行对话交流,通过对话理解对方理解教学,并探讨教学实践的种种可能性。
教学活动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种选择性,在复杂的课堂教学活动面前,我们都必须抱有“我们未必了解别人”“我们未必正确"“即使我们正确,正确的方法也未必只有一种”的谦逊。
因为未必了解情况,所以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是需要询问,需要倾听,少用句号,多用问号。
因为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所以需要容忍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
即便是给别人以有效的教学方法,也只能采用非独断性、非强制性的指示和指引。
3、以“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开展有效议课
对于议课中的立场,我们有一个主张,那就是参与者必须“同在共行”。
“同在”就是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同情对方,理解对方。
“共行”就是把授课教师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
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为了“同在共行”的追求和目标,议课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话语结构:“假如你来教……”“假如我来教……”等。
“假如你来教……”既要求参与者尊重彼此的处境和条件,同时又要求在观摩授课之后,参与者必须提供一种回报。
“假如我来教……”就是这样一种回报。
“假如你来教……”规定了观课议课教师“同在共行”的参与方式:不能把课堂上的现象看成授课老师的缺点和不足,而是当成参与者需要共同面对的困惑和问题;议课者不能置身事外,而是必须从操作角度思考问题: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假如你来教……”同时赋予了所有参与者一项平等的质询权力,在这样的话语结构中,没有谁的意见有被免于质询和被讨论的特权。
我想有几点,但是不完整,也未必与你的标准答案吻合。
1、观课议课首先要求老师转变思想观念。
2、观课议课应当有事先确定的主题,围绕主题来进行观课议课,通过观察和讨论,确实解决与主题相关的问题,而不是泛泛然地评论一节课。
2、观课议课的主题,应当是执教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难、或者是想要超越之所在,需要同事帮助共同讨论解决此问题。
而不是其它价值不大的教学过程。
3、观课议课要事先围绕主题查阅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详实的素材。
4、走进教室,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选择合适的座位,避免干扰教学。
5、观课中,要用心灵感悟课堂。
6、议课中,要用对话理解教学。
议课的态度,要平等交流、自信而不封闭、虚心而不盲从、学会质疑和表达。
要围绕主题进行议课,在议课中发现联系,在议程中探讨可能。
7、作为执教者,心态要正确。
上好了课有成就感,上得不好,要有贡献感。
无论好坏,都是为观课议课提供了一个好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