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及抑制通货的宏观调控政策
摘要:2010年以来我国物价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其中涨幅最高的是食品,上涨7.2%,其次是居住,上涨4.5%。CPI的上涨给城镇居民的消费带来了很多不便,也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近来物价上涨的原因进行浅析,提出抑制物价上涨的政策性建议使物价回归正常水平。
关键词:物价上涨,特点,原因,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目前面临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局面,这种局面包括资产价格的上涨和商品价格的上涨两个部分。其中,资产价格的上涨从时间上领先于商品价格的上涨,涨幅也远远超过商品价格的涨幅;而在商品价格的上涨中,食品类价格尤其是蔬菜类价格的上涨幅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商品价格的涨幅。然而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经济增长背景下的过大需求。从2003年开始,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连续多年的高增长态势,驱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十分强劲,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量庞大,预计今后几年我国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根据宏观经济学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理论,总需求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价格的上升。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为此,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投资需求的计划,这个计划在刺激积极、恢复增长方面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10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10.3%,而当前的物价上涨也是近几年连续超过10%的经济增长所累积的收入效应的正常释放。
(2)货币超发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由于我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和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原因,导人民币升值,使得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导致国内部分实业受到压制,由于民企生存的领域多为竞争过剩的产业,生产越多死得越快,而垄断产业现在的玻璃门总是不开,导致这些产业资本游资化,去年他们屯兵楼市,将房地产作为储蓄池,今年房地产调控将他们挤出来,所以,就有了热钱到处为患,各种物价处处冒火的局面。这样通过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量必然增加。
首先是巨额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占款。我国外汇储备从2006年的1万亿美元猛增至2010年底的2.8473万亿美元,4年间净增1.8473万亿美元。其次,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及时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政策,投入巨
资“救市”。2010年又继续新增贷款7.95万亿元,虽比上年少增1.65万亿元,但仍超过2008年新增5万亿的59%。2010年全年全部金融机构本位币各项贷款新增8.36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7.95万亿元,充裕的资金最终将形成购买力,促进物价水平的上涨。
(3)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导致的物价上涨。1首先,受到国际粮食储备下降、国际价格传导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粮荒”,粮食价格普遍上涨,而粮食又是食品产业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2其次,由于国际市场上美元持续走软,导致石油、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急剧攀升,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价格上涨压力;再次,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首先,劳动力成本增加可能成为推动今年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今年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民工荒”凸显了农民工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部分上涨的劳动力工资成本最终将会转移到相关产品的价格中。3最后,是我国自然灾害频频爆发,地震、洪灾、大旱等等的自然灾害不断上演,使农作物的种植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第一产业,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其他产业均以农业为基础运行着。农作物的收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农作物的价格上涨,同时其他行业的成本就会上涨,最终导致社会的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将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降低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所以政府不论是出于保障民生还是维护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都要统筹兼顾,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化解市场自身缺陷无法调节和解决的物价上涨问题。
针对这次物价上涨的成因及特点,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就必须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不仅要稳定物价,更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需求带动向消费需求带动转换,恢复经济的内外平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刺激内需扩张。通过控制流动性过剩及物价上涨幅度,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根本上解决通胀压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努力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局面。
1.完善重要农副产品储备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建设。农产品价格出现的持续上涨是导致CPI价格快速上升的直接因素。但是实际中,往往最先上涨的是上游重工业等行业,然后是中下游行业,最后才传递至终端的消费品业(CPI)各国经济发展中,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和食品价格都呈现逐步提高态势。因此,政府在调控时,要充分考虑到保护农民利益。重要农副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当价格跌落时,政府就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储备起来,等到市场供不应求时,政府再卖出,保护农民的利益。高度重视重要农副产品储备制度,定期检查落实情况,防止出现虚假数字。
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规划建设。这轮涨价,除了农民得到一部分或较少利益外,农产品流通环节获利较多。建议政府规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选址,规范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收费标准,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2.采取果断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并理顺资金价格体系,抑制通货膨胀的预期。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从严控制货币信贷指标,着力优化贷款结构;有效发挥外汇占款的对冲操作作用,缓解对信贷投放造成的压力;专业化运作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拓宽国家外汇储备的渠道;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抑制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资金,增强央行调控热钱的主动性;继续使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票等手段加强回收流动性;继续加息,改变负利率格局,缩小存贷利率的差额,作为资金的成本,实际利率可以有效调节信贷资金的供求关系,调节投资规模,低实际利率甚至负实际利率直接造就了“高投资”在三驾马车中的地位;改变本外币利率倒挂,收紧信贷,抑制流动性过剩。一年期固定利率美元贷款,利率区间在6.02%到6.20%,而现在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利率调整到7.29%。在这样的利率结构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选择美元贷款要比人民币贷款合适,既能“套利”还能“套汇”,不利于抑制流动性过剩。
3.调整外资优惠、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控制出口等一揽子结构性调整措施,抑制国际收支顺差过快的增长势头。用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装备、资源等扩大进口;控制出口规模,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出口退税等环节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提高利用外资进入门槛,减缓外汇过快流入对货币被动供应的压力;主动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提高出口成本。
4.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发挥特别国债作用,缓解央行对冲压力;加大财政对医疗、环保、教育、农村水利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财政政策进行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限制。对于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敏感的,大多是低收入群体,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减轻农村、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普通劳动力的生活水平,让更多的普通劳动者享受改革和经济增长的好处,有更强的能力承受物价上涨的压力。
5.明确社会保障的具体目标,并将其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机制。我国GDP持续多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国税收收入则以其2—3倍的速度增长,初步具备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实力。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联动机制,确保农民工群体以及其他灵活就业者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有了比较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