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价上涨原因及对策研究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nalysis of Rising Prices in China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2010年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目标、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宏观调控的三大目标得以较好完成,但对物价水平的调控不尽如人意.就目前形势看,我国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货币供应量过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致.其应对措施是通过宏观调控、依法治价,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改善宏观调控手段,控制物价上涨。
Abstract: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crease employment, price stability, mainta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is the four goals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aintaining rapi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in 2010, jobs in cities and towns overfulfilled go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hree major goals are good, but for the price level of the regulation is not satisfactory. Situa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prices rise, mainly due to food prices continue to rise, money supply amount should be overmuch,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prices caused by. Its response is through th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ce, strengthen market supervision and improve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control prices.
关键词:物价、CPI、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经济结构、价格机制
正文: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较大幅度增长以致居高不下,物价总水平明显上升。特别是2010年,我国CPI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3.6%,随着各种网络流行词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等的出现,以农副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飞快,同比上涨7.2%,其次是居住,上涨4.5%,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居高不下的商品价格让老百姓倍感生活压力,通胀预期被骤然放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的原因,制定合理对策,使物价回到合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一. 物价上涨的原因
(一)国际层面因素
1.是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实施过度宽松货币政策。为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日本央行长期实施低利率货币政策,将基准利率水平分别维持0-0.25%、1%、0.5%和0-0.1%不变。2010年10月以来,日本、美国和英国等经济体相继推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
2.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方面,低利率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形成货币超发,导致美元等储备货币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美
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从2010年6月7日的88.66跌至2011年3月16日的76.60,贬值幅度超过13.6%。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过量流动性大量流入国际商品市场,推高大宗商品价格。2011年1月20日国际商品市场上金属、粮食、原材料、原油和黄金的价格指数分别比2010年1月1日增长20.9%、30.28%、108.74%、11.44%和26.16%。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从上游向下游传导,给包括中国在内新兴经济体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2010年,我国以美元计价的进口价格平均上涨13.7%,比上年高27.0个百分点,远高于出口价格平均上涨幅度2.4%,表明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上升。
3.是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主要发达经济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其实体经济困境,却通过汇率和资本流动等渠道流入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经济体。例如,在美联储、日本央行宣布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后一周内,都出现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净流入量激增的现象。
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高涨。在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主要储备货币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在套利和套汇双重驱使下涌入中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测算,2001-2010年期间共有2890亿美元“热钱”流入国内,其中2009年和2010年流入量较大,分别为291亿美元和755亿美元。
(二)国内层面因素
1.是货币供给。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超出GDP增速现象长期存在,近几年来更是持续增加,1980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M2/GDP比例分别为36%、151%、175%和182%。2009、2010年新增银行贷款分别为9.5万亿元和7.95万亿元。货币供给增速与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关,也与近年来我国“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占款不断增加有关。2010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
2.85万亿美元,比2009年底激增4481亿美元,外汇占款所形成的货币供给量因而不断增加。
2.是需求拉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出台4万亿元财政刺激措施,实施十大行业振兴计划,形成较强的市场需求。这些新形成的需求与不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共同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带动价格水平上升。
3.是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据统计,2010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度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4%左右,增速快于上半年,导致农业、服务业等包含人工成本较高的商品价格出现较快上涨。二是受资源价格改革影响,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逐步提升,2010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6%,比上年高17.5个百分点,下游产品价格随之上升。
4.是结构性因素。中国经济本身存在的内外失衡问题是诱发通胀的主要结构性因素。一方面,内外部门发展不均衡、不合理,出口部门过度发展,造成贸易顺差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储蓄与投资结构不合理,储蓄率过高,总储蓄率长期大于投资率,而对外投资不足,只能对外购买美元金融资产,此后这些资产又以外国直接投资(FDI)等形式回流中国,造成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以上这种“双顺差”局面长期存在,造成央行被迫增发本币,货币供给不断增加。
5.是灾害天气等意外因素。去冬今春,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长期干旱,导致农产品供给下降,价格上涨。
从以上分析看,外部因素与短期因素是主因,但内部因素与长期因素不容忽视。
二.应对物价上涨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