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斯滕伯格、威力阿姆斯著张厚粲译
前言
第1章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优秀的学生
专业的知识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
进行反思式思维和对思维进行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
何谓专家型教师重新定义问题(规定得a的标准)
1.区分与问题解决有关或无管的信息的
2.将单独看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来年各个信息结合在一起
3.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
a.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评价策略(利用大声思维)
b. 智力增长观:智
力实体观、智力增长观
c.高成就动机
d.高自我效能感(在某一领域有过成功经历更容易接受失败,而一开何谓优秀的学生
始就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e.坚持完成任务
f.对自己及行为负责(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任务)
第一部分人类发展
第2章认知的发展
认知发展:教学中的概念
2.成熟与学习
学习是任何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思维和行为上相对持久的改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连续性(爬坡)
认知发展阶段性(上楼梯)
领域一般性(阅读上得a,英语上得a)领域特殊性(艺术课得a,英语却不及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域一般性的,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他的认知发展特殊机制的三个重要概念:平衡、同化、顺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篇二: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摘要: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行为、应用
正文: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
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
而我们探索的则是人与周围建筑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和解决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当前社会,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已日益意识到行为因素对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
环境心理学第十一章的第一节首先介绍了人们关于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所提出的各种理论及其的优缺点。
包括环境决定论、环境可能论、环境或然论等等。
其中还介绍了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
第二节则是对环境-行为信息的概述,介绍了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使用者群体、环境-行为现象。
从一二三节的内容可知,本章主要内容是与环境一行为研究有关的心理学基本知识及当前关于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关系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其在城市设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而这些成果则有:
1、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
(1)初步设计阶段,着重收集包括环境一行为信息在内的设计质料,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2)进行使用后的评估,在工程竣工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评估所完成的项目,了解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初步设计计划阶段所制定的、基于行为的设计标准,并将所得到的“诊断质料”反馈应用于下一个设计项目的计划阶段;
2、建筑使用后的评估
建筑使用后的评估就是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评价建筑的绩效——将评估的建筑或场所的实测质料与建筑或场地的绩效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并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业主、使用者、设计人员和有关部门,或者作为基础质料,供今后同类建筑或场所设计使用。
包括:经有关部门认可作为设计指南;作为修改设计规范的佐证;供业主、使用者和设计者参考等。
3、环境一行为信息
按照心理学家提出的新设计模型,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当收集与环境、行为及其交互作用
(1)不同尺度的场所和场景的信息。
(2)不同使用者群体的信息,主要涉及不同使用群体对建筑环境的要求。
(3)环境一行为现象的信息,包括人体测量、工效学研究、环境对生理的影响、环境知觉、环境认识、环境应激、环境评价、环境态度、空间行为、象征和意义。
4、建筑的意象
(1)形式特点。
建筑物的大小、形状、外表、质量和周围环境都会影响意象的形成。
其中建筑的外轮廓对记忆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清晰的外轮廓是区别建筑及其周围环境的明显边界,它使建筑从其周围背景中突显出来成为图形。
只有当图形于背景差异显著时才能使建筑更引人注意。
当每一栋建筑都轮廓独特时,过分的多样又会导致单调。
(2)可见性。
(3)使用特点和意义。
(4)使用者的综合建筑意象。
对一种建筑风格的偏爱与理解因群体而异,对社会各阶层而言,不存在“正确的”建筑艺术。
每一个建筑师都试图赋予建筑艺术以自身所理解的意义,并期盼公众予以理解。
为此,必须与公众在意义与象征方面具有共同语言。
还有一类建筑综合意象与使用者的需要和选择有关,即业主综合意象。
……
参考文献: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心理学》林玉莲胡正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三:笑话中的心理学5000字读书笔记
《笑话中的心理学》5000字读书笔记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张三的信仰不一定与李四相同,李四的行为又不一定与王二相同。
这就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有奇迹也有感动。
然而当我们却也有相似之处,譬如当我们享受温暖的阳光时,我们会愉悦;当我们看到日薄西山时,我们又会伤感;当我们看到万物欣欣向荣时,我们也会感受到前进的力量;当我们看到断壁残垣时,我们又会爆发黍离之悲。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有共性也有不同,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制高点来看我们自己。
有人会觉得伟人能够洞察人性,索性找本名人传记来读,但是国外有名人,国内也有。
大国有名人,小国也有。
这个世界不缺少名人,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
那我们该听哪位名人的呢?!而且名人也是人,他也有人的局限性。
所以我认为选择名人传记来规划我们的行为是不妥的。
那么在卷帙浩繁的图书馆中该选择哪一本书来研究我自己呢?经过一番仔细的推敲,我选择心理学来研究一下我这个高等动物。
在观看拳击比赛的过程中,哥尔登一直眉开眼笑.他旁边的人问他: "你也是拳击师吗?"哥尔登回答道:"不,我是牙科医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都具有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人都是服务于自己的。
在追求自身利益得到满足的过程中,有人选择损人利己,有人选择在奉献中获得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升华。
人总是在追求中成长,在追求中找到自助和助人的平衡点。
《弟子规》中说过:凡是人,应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我们都是人类的一份子,共享一片蓝天,共同居住在一片大地,难道我们不该相爱吗?每个人所应该做的就是践行凡是人,应须爱的精神。
人性定理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以服务于他自己为目的的。
人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花去本来可以玩乐、休息的时间去为他人服务,这一点是人性里最绚丽的光芒。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中国人的好朋友白求恩。
他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援助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1938年3月,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一支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小分队来到延安。
在延安期间,他悉心致力于改善部队的医疗工作和战场救治,大大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
他是一个外国人,却以毫不利己的目的支持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也许他的行动只是一点烛光,但是毛主席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如果每一个人都以服务他人,升华自我为宗旨,享受奉献带给我们的满足,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将更加美好。
4位退休者正在打高尔夫球。
近送给他朋友一部车子。
约翰转向另一个朋友﹕比尔,你的儿子怎样?比尔回答道﹕我的儿子得到了一家游艇公司的经销权,他今年生意也特别好,还送给他朋友一艘游艇。
炫耀完之后,比尔问﹕乔治,你的近来可好?乔治说﹕你们知道我的儿子是不动产经纪商,今年房地产非常景气,他甚至送一栋房子给他的朋友。
某件事情的性质不完全取决于结果,还决定于动机。
在事情完成的过程中,动机可以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不是太低,对于事件的完成起着促进的作用。
一个小伙子在生日那天收到一份生日礼物,是一只会说话的鹦鹉。
小伙子非常喜欢这只鹦鹉,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这只鹦鹉满嘴脏话,态度粗俗,根本无法与它交流。
小伙子决心改变鹦鹉,于是每天对着它说礼貌用语,给它放优美的轻音乐。
可是一点用也没有,鹦鹉仍然满嘴脏话。
他生气冲着鹦鹉叫,鹦鹉冲着它喊得更响。
一次他气极了,把鹦鹉放进冰箱。
几秒钟后,他听到鹦鹉仍然扑腾、叫喊、咒骂。
一段时间后,鹦鹉安静了,一点动静也没有。
半分钟过去了,还是寂静无声。
小伙子担心鹦鹉冻坏,马上打开冰箱。
鹦鹉平静的走了出来,乖乖站在他的胳膊上,用非常诚恳的语气说﹕很抱歉惹你生气了,以前是我做的不对,我决定痛改前非,再也不说脏话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希望一个人的行为反复出现,便对这个行为进行鼓励。
现在让我再以志愿者为例,看一看强化理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当今志愿者的行为大多都是无偿的。
他们在用自己无声的行动,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志愿者更多的为社会发光放热值得我们深思。
春秋鲁国有一条规定是:凡在国外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人者会获得丰厚的奖赏。
这一举措使很多鲁国人得以重返故里。
反观今天志愿者的行为,与当年的鲁国大有相同之处,对于志愿者行为的鼓励定能促进志愿事业的繁荣。
这种奖励指的并不是金钱,而是社会的普遍关注与支持。
因为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每个人都有渴望被关注的心理。
这种心理就表现在人都渴望自己的行为被认可、被尊重,努力表现自己能行上。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在父母面前尽情的哭闹、撒娇,有时候越哄他,他的哭声就越大。
但当只有他一个人时,他往往就会比较老实,这是因为孩子在撒娇时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呵护,这就是强化原理在生活中的表现。
所以社会上对志愿者的尊重和关注是给他们最好的奖励。
《弟子规》中曾说道﹕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这就告诉我们欲让志愿之薪火永传,则社会应该予以关注和支持。
在社会中形成无偿奉献的气氛,这样我相信社会中定然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风尚。
小学教师玛丽让班上的每个小朋友讲一个故事,然后说明故事的教训。
苏姬第一个说﹕我父亲有一个农场,每星期我们都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运进市场。
有一天,因为地面凸起,鸡蛋从篮子里飞出来掉到地上,都碎了。
教训是不要把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
第二个讲故事的是露西。
我爸爸也有一个农场,一天,我们把十二个鸡蛋放进孵卵器里,但只有8只孵出小鸡。
故事的教训是不要蛋未孵就数鸡,如意算盘常常不可靠。
最后一个是比利:我叔父打仗时是开飞机的。
有一次他开飞机时被敌人击落。
说了关于志愿者,现在突然想说说志愿者的一个服务对象之的留守儿童。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扩大造成城市周围的农田被毁,这些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进城务工。
于是在城市的周围就有了一圈留守儿童。
他们有的在上初中,有的才上。
也许他们会懂得父母是为了他们、为了这个家。
但是他们还小,特别是心理发育还不成熟。
生活中的困难、父母不在身边,他们都会为此找一个合理的解释。
而这些解释大多都会归结到他们自身。
所以出现了性格内向,不善交谈的性格。
归因理论指出,如果某个因素一旦出现就会看到某个行为,该因素不出现就看不到这个行为,那么人们就会把该因素归结为该行为的原因。
留守儿童的认知面毕竟很小,在孤独和寂寞来袭时,他们很容易归结在自我身上,造成自我人格的扭曲,从而影响整个人生。
志愿者在对留守儿童进行照顾的同时,也要注意留守儿童的心理保养。
一个人的健康不单单指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卫生。
做一个志愿者不仅要有爱心尽全力对留守儿童帮助,而且要有恒心和毅力去坚持。
留守儿童的心灵是脆弱的,一旦对志愿者打开心扉,就证明留守儿童和志愿者之间已经建立了信任的关系。
如果志愿者中途放弃,只会造成对留守儿童的二次伤害。
这样也会使下一次的沟通变得复杂。
不抛弃,不放弃,执着的奉献定能使留守儿童打开心灵的大门。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你一定存在疑问,比如为什么我没有成功?为什么我没有心仪的女友?为什么我得不到大家的欢迎?有了这些问题之后,很容易归结的自己身上,还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而对于心灵脆弱的留守儿童更是如此。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就一直试着认识一下我自己这个高等动物。
汪国真的一首诗这样写道:无论走到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从别人那里我们认识了自己。
的确,清晰的认识自己真的好难,但是每个人心灵前都有一堵墙保护着自己,别人常常看到的是一个带着面具的我,他们看到的也未必真实。
房龙说:唯有当一切种族的、气候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各种条件都以一种理想的比例或以一种尽可能理想的条件和比例而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呈现的时候,一场突然的、而且显然是自发的非常之高度的文明形态的爆发才是可能的。
反观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只有一个十分理想或者几乎理想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敞开心扉,让别人走进我们的世界,真正认识我们自己。
而这种条件是一般情况所不具备的,所以说从别人那里认识自己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所以我觉得认识自己的前提就是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定位,切不可听信别人
的一家之言。
子由闻过则喜,而孔子对他的评价是:野哉,由也。
所以说接受别人评价之前,自己一定对自己有一个评价。
如果有人说:你现在的工大学子的位置应该是我的,你就是一个鸠,占了我的巢。
对于我是鸠的评价,我能接受吗?我会做的也只有笑一笑罢了。
所以我得出结论,认识自己可以借鉴他人的意见,但是自己对自己一定有一个靠谱的评价。
篇四:《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学与教的心理学》读书笔记
沛县湖西中学蔡可升
《学与教的心理学》(主编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本书集中阐明了学习与教学中的心理学知识、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分三个部分具体讲述了教师与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的大量知识。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影响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来探讨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里学家一致同意将有机体的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起因归结于它具有某种动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些需要是生而具有的,但人类大部分的需要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则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拖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一般来讲,影响个体学习动机激发和维持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求知欲、焦虑水平和能力信念等。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学习任务、反馈与评价、课堂活动的组织。
一.学习任务要有价值,可操作,风险性适中。
二.评价是对学习进展及成绩的价值进行评判,并给予相应的强化: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反馈与评价通常难以分割。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和剖析众多历史事实,让师生共同置身于创设的特定的历史情景中,通过掀起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深刻剖析特定的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唤起学生相应情感,通过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人肺腑的语言,可以扣击学生的心弦,产生情感共鸣。
在古代,满怀豪情讲述“四大发明”,还有如高风亮节堪称爱国典范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等等。
在近代,如讲到“南京大屠杀”,义愤填膺、声泪俱下,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节时,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向学生说明:这场战争是日本为实现其“大陆政策” 而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经验。
毛泽东说:“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继承了这一历史光荣传统,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光辉业绩,是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
2 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知识的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的特点使该科难教难学,我们教师要注重化难为易,通过历史材料的合理组合,去生动、形象、具体的再现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历史的这种过去性的特点,同现实生活的距离拉得越远,学生的感受力、接受力就越差。
特别是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知识范围狭小,难以对人类社会的过去作出较理性的反应,但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及的东西很敏感,容易产生较直接、形象、生动的感受。
从视听触知的心理空间讲,这就是所谓的求近心理。
例如,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主观上是中原统治阶级用来抵抗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的,是千百万劳动人民的白骨垒筑而成的,但客观上又体现了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一面。
该怎样对这个问题作出辩证地理解呢?根据学生的求近心理,教师可以联系北京亚运会,自豪地指出:“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由万里长城和亚运火炬组成了十一届亚运会会徽,带着长城缩影的雄
伟庄严的亚运会旗飘扬在北京,吸引了多少国家的英豪竟逐亚运圣会、多少外宾登临长城。
他们追溯、他们惊赞这条中华巨龙的惊人奇迹。
3 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
利用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人物中人格榜样作用,加强学生模仿心理的刺激,如讲述“徙木赏金”的战国商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等等,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风范,都会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耀眼明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以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先烈,他们那忠贞不渝、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一心为革命为人民的优良革命传统,必将会强烈地感染学生,在其心灵深处,产生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力。
学习玩本书,我深感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日常的教学中对我们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篇五:心理学导论读书笔记
心理学导论读书笔记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创始人弗洛伊德、阿费烈德· 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奥托.兰克,卡伦·杭妮,哈利·史塔克·苏利文等。
二、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的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它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三、性心理期发展论:弗洛伊德以身体不同部位获得性冲动的满足为标准,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即口唇期:从出生到 1 岁半左右。
此期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肛门期:1-3 岁左右。
此期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便过程。
性器期:3-7 岁左右。
此期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满足。
潜伏期:7 岁至青春期。
儿童的注意力从自己的身体转移到外界——学习和游戏,进入一个“性的沉寂”时期。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毕生的精神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数次的总结、多年的累积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着重于精神分析和治疗,并由此提出了人的心理和人格的新的独特的解释。
篇六: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于告诉人们如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
在书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观点:“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里表征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贮在头脑中的“信息”。
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个各种不同的麻烦,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自己太笨,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有问题。
在设计中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
是可行的操作。
2、注重产品的可视性。
3、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
设计人员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变得容易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2、简化任务的结构。
3、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5、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因素。
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
7、最后选择,采用标准化。
第一项原则适用于功能较多的产品,将人脑与外界之间建立互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