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10个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是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这句话出自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解释【居安思危】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戒奢以俭】戒:戒除;奢:奢侈;俭:节俭。
用节俭来消除奢侈。
【出处】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节选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魏征简介魏征(公元580-643年),字玄成,唐朝馆陶(今河北馆陶)人。
少时孤贫,曾出家为道士。
隋末参加瓦岗起义军,后降唐。
又为窦建德所俘,任起居舍人。
建德兵败,再次入唐,任为太子洗马。
“玄武之变”后,唐太宗重其才干和谋略,擢升为谏议大夫,又升秘书监、侍中等职,封郑国公。
死后谥号“文贞”,陪葬昭陵,太宗亲制碑文,并为书石。
(完整版)《居安思危》

建筑如此,做人更应当如此。
6
7
8
9
史上最牛校长 叶志平 教学楼花费17万元,他,加固 楼房耗资40万元。他,当校长,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全校师生 紧急疏散演练。他,地震袭来时,该校八栋楼全部成为危房。 但是,在1分36秒内,全校2200余名学生、百余名老师安全撤 到操场上,无一伤亡。
他,是全国抗震救灾优秀党员、抗震救灾感动中国师德标 兵、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 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 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 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学校没有钱,他 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化 缘而来。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利用学校的寒暑假和周末, 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 固。对学校后来 新建教学楼,他更严要求,细观察。就 连楼外面贴的大理石贴面,也要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上 打四个孔,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因为他不 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紧绷的弦, 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 代,没法向社会交待。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14 楼修建 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
居安思危典故

居安思危典故
“居安思危”是一句非常经典的成语,指在平安和安全的情况下,也要不断警惕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
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三国时期,当时吴国的一位名将叫做鲁肃。
据传,鲁肃在一次会晤中与孙权谈及对抗曹操的策略时,用了“居安思危”的比喻。
他说,如果我们只是满足于现在的成绩和
安逸,就好像坐在山顶上享受风景一样,而没有注意周围可能出现的危险,就像下面可能有狼、虎、豺等等凶猛的野兽,随时可能攻击我们。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思考和预防可能的风险和危险,才能保证自己和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居安思危”这个成语因此而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
要思想和理念。
它不仅是战略军事思想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要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时刻保持谨慎和警惕,才能更好地应对可能的风险和挑战,让自己和社会更加安全和稳定。
居安思危的的解释及成语故事

居安思危的的解释及成语故事成语解释:居:处在。
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成语简拼:JASW成语注音:ㄐㄨㄙㄨㄟ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居安思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居,不能读作“jù”。
成语辨形:居,不能写作“据”。
近义词:常备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反义词:高枕无忧、及时行乐、刀枪入库成语例子:得宠思辱,居安思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回)英语翻译: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日语翻译:治(ち)に居乱(らん)を忘(わ)れ,安定(あんい)に居危難に備(そな)える俄语翻译:в спокойствии умать оопáсности其他翻译:<德>auch in Friedenszeiten an mǒgliche Gefahren denken<法>en temps de paix penser aux dangers futurs成语故事: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小的郑国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请晋国做中间人,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
其他国家因为害怕强大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
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人献给晋国许多美女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
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十分高兴,就将一半的美女赏给这件事的大功臣魏绛。
没想到正直的魏绛一口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大,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而大意,因为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
”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司马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居安思危》司马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上(1)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2)。
傥(3)遽(4)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今中国幸安,四夷(5)俱服,诚自古所希(6),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7)诤(8)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翻译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护理调养。
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注释(1)上:皇帝,此指唐太宗李世民。
(2)将护:护理.(3)傥(tǎng):同“倘”,倘若。
(4)遽(jù):迅速。
(5)四夷:指唐王朝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
(6)希:通“稀”,罕见。
(7)谏:劝阻。
(8)诤:争辩。
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居安思危什么意思

居安思危什么意思范文一:居安思危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即使现在生活十分安逸,也不能放松警惕,要时刻保持警觉,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处事之道。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问题,而应该要考虑到最极端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牢记居安思危,遇到问题不惧惊恐,不灰心丧气,而是抱着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
我们要保持警觉,时刻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样,当最坏的情况出现时,我们才能够做出最佳的应对策略。
同时,居安思危的思想也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经过不断的努力和积累,我们才能够应对更多的问题和挑战。
在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居安思危的思想,提前构思文章结构,对文章内容做出最好的安排,这样才能够在文章表达中有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的表达。
写作重点:居安思危的意义;如何运用居安思危的思想;学习与进步的必要性。
用词分析:文章表达清晰,词汇恰当,语言简洁,居安思危的理念使用恰到好处,信息易于理解和接受。
范文二:居安思危,一种处事之道,不仅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需要遵循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我们要时刻明确困难和问题的存在,识别和评估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准备好应对方案,为学习的进程提供保障。
学生要时刻保持警觉,审视学习目标,思考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思考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挑战。
同时,学生还要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求反馈和评估,尝试更多的方法和技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经验。
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进步,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写作中,居安思危的思想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从先期阶段就构想好文章主题和结构,思考好如何使用最好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提前解决好文章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写作重点:居安思危在学习和写作中的意义;如何应用居安思危的思想进行学习和写作;学习和进步的原则。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思

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思
居安思危是指人们在处于安宁稳定的状态时,也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策略。
这句话强调了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安全意识,提醒人们时刻准备面对可能的挑战和变化。
在生活中,居安思危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警觉,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旅行前,我们应该了解目的地的安全情况,选择安全的交通方式,并做好应急准备。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公司的安全和稳定。
常备不懈是居安思危的另一个重要含义。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出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时,保持应对的能力和准备。
这包括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采取适当的行动,以及在计划和准备中,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变化和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常备不懈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和适应新的挑战。
例如,在职业发展中,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保持竞争力,并在变化
出现时快速适应和调整。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生活技能和知识,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
居安思危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意识,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警觉,准备面对可能的
挑战和变化,并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
常备不懈也是居安思危的一个重要含义,可以帮助我们在出现风险和挑战时保持应对的能力和准备。
古诗居安思危翻译赏析

古诗居安思危翻译赏析
文言文《居安思危》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注释】〔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
《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稳固它的树根;想让河流流的长远,就必须疏通它的源泉;想让国家能够安定,(主上)就必须积累得德和义;陛下您拥有中原这么大的国土,责任重大,需要在安逸的时候想到危险,勤俭节约,不能奢侈,这样的话就可以使江河长流,汉室长久中兴。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文言文翻译居安思危

夫天下之治,必始于安,而终于危。
安者,一时之福;危者,万世之虑。
是以圣人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此言诚非虚语,乃圣贤之至理也。
自古圣贤,莫不慎终如始。
盖安危之际,最难把握。
是以孔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忧患生于心,安乐生于身。
心忧则思虑周密,身安则懈怠生心。
故忧患可以兴邦,安乐可以亡身。
是以君子常怀忧患之心,而绝无安乐之念。
昔者,秦皇汉武,俱以武功震天下,一时之安,无可匹敌。
然秦皇严刑峻法,民不聊生;汉武穷兵黩武,民力凋敝。
二君虽一时之安,而其危已伏于其中。
后世子孙,不能居安思危,终至覆国灭种,悲夫!汉之后,唐、宋、元、明、清,代有兴衰。
然观其兴也,皆由居安思危;观其衰也,皆由忘危居安。
如唐太宗,以隋亡为鉴,常思进取,故能开创贞观之治,传世千古。
而唐玄宗,安于现状,沉溺于声色犬马,终至安史之乱,国破家亡。
宋太祖,鉴于五代之乱,始创积谷之策,积德累仁,使国家强盛一时。
然宋真宗,骄奢淫逸,宠信宦官,致国力日衰,民不聊生。
虽有岳飞、韩世忠等忠臣良将,亦难挽狂澜于既倒。
元世祖,统一中国,开疆拓土,一时之盛,无与伦比。
然元顺帝,荒淫无度,宠爱权臣,致使国家分崩离析,民不聊生。
虽有关汉卿、郑光祖等文豪,亦难救国家于危亡。
明太祖,推翻元朝,建立大明,使国家强盛一时。
然明成祖,沉溺于酒色,宠信宦官,致国力日衰,民不聊生。
虽有杨廷和、张居正等贤臣,亦难挽狂澜于既倒。
清朝,继明而兴,开疆拓土,一时之盛,无与伦比。
然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外患不断。
虽有曾国藩、左宗棠等名臣,亦难救国家于危亡。
由此观之,安危之际,最难把握。
是以君子必居安思危,常怀忧患之心,以保国家之长治久安。
夫居安思危,非独国家之大事,亦个人之立身之本。
人若居安而不思危,必致身败名裂。
是以君子必慎终如始,兢兢业业,以保身家之安宁。
故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夫思危者,所以防患于未然;有备者,所以应变为无穷。
是以君子居安思危,则能防患于未然;有备无患,则能应变为无穷。
居安思危古今中外事例

居安思危古今中外事例
居安思危的古今中外事例如下:
1.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种居安思危的意识。
表达的意思是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只有心怀一定的危机感和忧虑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
2.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曾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
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
”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
”
3.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正是在这一名言的激励下,微软怀着巨大的危机感,不断积极进取,短短20年就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企业,之后一直保持了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4.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的《华为的冬天》让华为人在“冬天”的忧患中前行。
居安思危_文言文翻译

夫世之常情,莫不乐其安而恶其危。
是以君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盖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家国宁。
古之圣贤,未尝不居安思危也。
孔子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孟子亦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是以君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吾观自古兴亡,皆因安危之故。
昔秦皇汉武,威震四海,威服百蛮,然皆因居安而忘危,终至身死国灭。
汉末三国,群雄并起,虽各怀异志,然皆能居安思危,故能绵延数百年。
夫居安思危,非独国家大政,亦关乎个人修养。
人之处世,如舟行于水,必先备水之深浅,风之大小,而后能稳渡江河。
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必如朽木腐草,随风而摇。
是以君子之道,莫急于居安思危。
孔子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故能临事不惧,好谋而成。
此乃君子之所以能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也。
然而,居安思危之道,非易事也。
盖安者,人之所乐,危者,人之所恶。
乐安而恶危,人之常情也。
然君子之道,在于克己复礼,去私欲,存公义。
故能于乐安之时,不忘危亡之患。
吾辈生于盛世,当思前世之鉴。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以君子虽居安,亦常怀忧患之心。
忧患之心,非忧患也,乃警醒也。
警醒则能防患于未然,安得无忧?夫居安思危,乃君子之修身之道,亦国家之安危之所在。
人君者,国之根本,安危所系。
人君能居安思危,则国家安宁;人君不能居安思危,则国家危亡。
故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君子之身,国家之基。
身安则家国宁,身危则家国乱。
是以君子常怀居安思危之心,以保家国之安宁。
总之,居安思危,乃君子之德,国家之福。
人君能居安思危,则天下太平;人君不能居安思危,则天下大乱。
是以君子之道,莫急于居安思危也。
居安思危的名言名句

居安思危的名言名句
以下是 8 个居安思危的名言名句: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好比你每天享受着美味的饭菜,但要是哪天没有准备食材,你就得饿肚子啦。
2.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就像你一直开车都很顺利,但也得时刻想着万一刹车失灵了咋办。
3. “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比如你觉得工作现在很稳定,但不能不想想如果行业有变动,自己得有应对的办法。
4.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像你有一把很趁手的雨伞,晴天的时候也得想着说不定啥时候就突然下雨了呢。
5.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这跟你存钱一样,有钱的时候得想到没钱的时候,不能大手大脚花光了再来后悔。
6. “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就像你吃太多好吃的,当时是爽了,可能过后就会不舒服,不就危险了嘛。
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就好像一个国家一直太安逸了,人们都不努力奋斗了,那可能就慢慢走向衰败了啊。
8.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如同你有了一些成绩,很满足了,但也得明白不能过度,得保持警醒,才能长久发展呀。
【文言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翻译

【文言文】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翻译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翻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
这句话出自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是劝谏唐太宗在安居乐业之时,也要想到危险将要来临,要戒奢侈,行节俭,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原文翻译
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居安思危的典故

20XX年居安思危的典故居安思危,意指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居安思危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居安思危的典故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处在安定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产生的危难祸害的情况。
人们用居安思危这个词用来比喻要提高警惕,以防祸患。
与“有备无患”近义。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春秋时期,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出兵攻打郑国。
郑国国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国中最大的晋国求和,得到了晋国的同意,其余十一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表示感谢,给晋国送去了大批礼物,其中有著名乐师三人、配齐甲兵的成套兵车共一百辆、歌女十六人,还有许多钟磬之类的乐器。
晋国的国君晋悼公见了这么多的礼物,非常高兴,将八个歌女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说“你这几年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都很顺利,我们好比奏乐一样的和谐合拍,真是太好了。
现在让咱俩一同来享受吧!”可是,魏绛谢绝了晋悼公的分赠,并且劝告晋悼公说“咱们国家的事情之所以办得顺利,首先应归功于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们齐心协力,我个人有什么贡献可言呢?但愿您在享受安乐的同时,能想到国家还有许多事情要办。
《书经》上有句话说得好‘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现谨以此话规劝主公!”魏绛这番远见卓识而又语重心长的话,使晋悼公听了很受感动,高兴地接受了魏绛的意见,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居安思危的解析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居:处于,处在。
思:想,考虑。
危:不安全。
处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
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
1,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2,宋·郭茂倩《乐府诗集·隋元会大飨歌·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3,宋·徐铉《颂德赋》:“疆事渐宁而备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灾惧。
居安思危名词解释

居安思危名词解释1. 居安思危啊,就好比你在大晴天也得想着会不会突然下雨,得随时准备好雨伞呀!就像你现在生活安稳,但也得想想万一哪天工作丢了咋办呢。
2. 居安思危呀,这就像是在平坦的大道上开车,你也得时刻留意会不会有突发状况,不能掉以轻心呐!比如说你现在收入不错,可不能就乱花钱,得为以后可能的困难存点钱呀。
3. 居安思危呢,相当于你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也得想想吃多了会不会长胖,得控制一下呀!好比你现在身体好,但也得注意锻炼和保养,不然以后生病了怎么办。
4. 居安思危啊,不就跟你开心玩耍的时候也得想着作业还没写完一个道理嘛!你现在日子过得轻松,可不能忘了提升自己呀,不然以后机会来了抓不住咋办。
5. 居安思危呀,类似于你在暖和的屋里也得想想外面的寒冷,得准备好厚衣服呀!就像你现在事业顺利,可不能大意,要居安思危,想想怎么应对可能的竞争。
6. 居安思危呢,好比你在看喜剧哈哈大笑的时候,也得留个心眼想想会不会有悲伤的情节出现呀!你现在家庭和睦,也得为可能的矛盾未雨绸缪呀。
7. 居安思危啊,就跟你在得意的时候也得想想会不会有失意的时候一样!比如你现在成绩优异,可不能骄傲,得继续努力,不然成绩掉下去多难看。
8. 居安思危呀,相当于你在顺风顺水的时候也得想想会不会有风浪打来呀!就像你现在工作轻松,可不能偷懒,要为以后可能的辛苦做好准备。
9. 居安思危呢,仿佛你在享受阳光的时候也得想想会不会突然阴天呀!好比你现在感情甜蜜,可不能放松,要多关心对方,不然感情淡了咋办。
10. 居安思危啊,这不就是告诉你在平安的时候也要想到危险嘛!你现在一切都好,可不能麻痹大意呀,得时刻保持警惕呀!我的观点结论:居安思危真的太重要啦!它能让我们在顺境中也不放松警惕,时刻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呀!。
居安思危文言文翻译

夫君子之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盖人生在世,吉凶祸福,未可预料。
是以贤者当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庶几无咎。
古之圣贤,莫不以此为训。
孔子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此言居安思危之要也。
孟子亦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夫忧患能激发人之志,安乐则使人懈怠。
是以君子常怀忧患之心,不忘忧国忧民。
今夫世之君子,或居高位,或据厚禄,享尽人间之乐,而不知居安思危之道。
夫君子之德,非一日之功,而忧患之念,亦非一日之易生。
是以君子当常思危难,以警其后。
夫危难之来,或由天灾,或由人祸。
天灾者,如洪水、旱灾、地震之类,人力虽不能完全抗拒,然能事先预防,亦可以减轻其害。
人祸者,如战争、盗贼、政乱之类,皆由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所致。
是以君子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正人心,息人欲,使国家长治久安。
夫居安思危,非独为国家计,亦为个人计。
人之处世,如行舟于大海,不知风波之险,必至覆溺。
是以君子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常怀恐惧之心,不敢稍有懈怠。
昔者,楚庄王好猎,猎于云梦,乐而忘返。
有大臣谏曰:“大王,此非猎之时也。
今国家多事,百姓困苦,大王宜勤政爱民,何得乐此不疲?”庄王闻言,怃然自省,曰:“吾虽好猎,然能思危,岂不贤于好猎而忘国者乎?”遂罢猎,勤于政事,国乃大治。
是以君子之居安思危,不独为今日之计,亦为后世之谋。
今日之安宁,未必为后世之福;今日之危难,未必为后世之祸。
君子当以长远之眼光,审时度势,预为之备。
夫居安思危,固不易也。
然非有坚忍不拔之志,则不足以成其事。
是以君子当以坚毅之志,持之以恒,则虽处危难之地,亦能转危为安。
呜呼!居安思危,诚为君子之所当行。
愿世之君子,常怀忧患之心,勤修己德,以安国家,以乐人民,庶几不负先贤之教诲,亦不负国家之期望也。
居安思危的原文

居安思危的原文原文出处“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故事原文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
郑伯逆之。
丙子,伐宋。
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请与子乐之。
」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
乐只君子,福禄攸同。
便蕃左右,亦是帅从。
』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
《书》曰:『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
」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
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
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故事简介有一次,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围攻郑国。
郑国忙向晋国求和,晋国表示同意,其余11国因为惧怕晋国,也就停止了进攻。
郑国为了答谢晋国,赠送给晋国许多兵车、乐器、乐师和歌女。
晋悼公十分高兴,于是把歌女的一半分赠给他的功臣魏绛,并对他说:“你这几年中为我出谋划策,事情办得很顺利,真是太好了,现在让咱们一同来享受享受吧!”然而,魏绛却不肯接受,劝晋悼公说:“现在您能团结和统率许多国家,这是您的能耐,也是大臣齐心合力的结果,我并没有什么功劳,怎能无功受禄呢?不过,我很愿意您在享受快乐的时候,能够想到国家以后的许多事情。
《书》上说:‘安居的时候,应该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
’能够这样做事才会先有准备,有准备才可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到来。
”启示这则成语故事告诫我们无论处于多么安逸的环境下,都要时时刻刻保持着警惕,尽量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如此才能做足充分的准备,一旦发生难事,可以立刻做出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安思危,增强国防观念》
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安全稳定的环境,离不开国防力量的加强。
”“只有建设一支与我们国家地位相适应的强大军队,才能可靠地保卫国家安全,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
如果说国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么国防观念就是民族生存之魂。
孙中山先生说过:“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
”先驱者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国防巩固与否不应只以“山溪之险,兵革之利”来衡量,还应看其国民的国防意识和精神状态如何。
“
牢固的国防观念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是全国人民必备的素质。
公民国防观念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和名族的兴衰。
它不仅是保卫国家利益的思想基础,而且是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制止战争、威慑敌人的重要因素。
它在军事上能转化为战斗力,在经济上能转化为生产力,在总体上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防潜力,捍卫和发展国家、民族的利益。
不同时代国防观念发挥着不同的意义,战争时代的国防观念激励人民同仇敌忾、抵御外敌;和平时代的国防观念提醒人们忘战必危,常备不懈。
因此,加强国防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居安思危,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实的要求。
增强国防意识,居安思危,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
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了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孔子主张“安而不忘危,存而不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哲们告诉我们社会政治中的“安危”、“存亡”、“忧患”、“安乐”之理,是从当时社会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之谈,唐太宗接的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清朝末年,慈禧夜郎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封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千年来被反复证明、颠扑不破的真理。
一味沉浸于和平环境,而忽视国防事业,必将影响国家安全,制约经济持续发展。
只有保持足够的忧患意识,看到面临的种种威胁,才可能有励精图治、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
历史向我们证明:增强国防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居安思危,增强国防意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振兴祖国的必由之路。
强烈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对形势清醒的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是一个周边安全形势近于完美的时期。
当
时,清王朝已经平定了所有的叛乱和分裂势力,中国的陆地边界外的国家除了俄罗斯以外都是中国的藩属,而且俄罗斯也和中国保持了100多年的友好关系。
但是当的中国朝廷人民沉浸于盛世幸福中,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中国已经不知不觉的在军事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
数十年后,在西方侵略者终于敢于用一支仅1万多人的军队进攻拥有四亿人口和百万军队的貌似强大的中华帝国的时候,中华民族的苦难历程就揭开了帷幕。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民族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正是为因为在清代中期不能居安思危酿成的悲剧。
然而,今天中国在世界的相对地位远没有清朝中期那么高,我们就更不能存在和平主义和麻痹大意的思想。
我们不能因为周边安全局面的改善而高枕无忧,应时刻居安思危,认清局势,了解国防的意义,加强国防意识。
虽然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北约这一冷战时期的军事组织,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而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军演规模越来越大,武器装备越来越先进,成员国越来越多,甚至绕过联合国直接对前南斯拉夫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轰炸;美国利用北约在全世界搞霸权主义,推销民主;民族问题突出;领土争端加剧;恐怖主义兴起;围绕地区霸权与世界霸权各国争端不断;核扩散问题频出等等,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战争看似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世界并不太平。
我国的安全局势也不容乐观,国际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欧盟对华武器禁运仍未解除,技术封锁愈加严密,我国周边战争不断,领海主权遭受严重侵犯,海外利益没有安全保障,海外运输未得到有效保障,未定国界问题依然存在,岛屿争端加剧等等,这一切都说明:单单强调和平发展,是不能反映世界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的全貌的,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战争可能性。
先哲说:“忧先于事者,不及于忧;事至而忧者,无忧及事。
”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没有忧患意识。
“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
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国防意识,竖立深远的战略眼光,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续写新的辉煌。
只有居安思危,增强国防意识,竖立深远的战略眼光,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永远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而目前我国的现实是:由于我国强调和平、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强调韬光养晦,官方媒体过分强调发展与和平,而疏忽了对国际形式全面的理性的思考,对国民的国防安全教育滞后,致使国民的国防观念不强,支持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对国际情况的理解不深,国防观念的滞后制约着国防的事业发展。
“夫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醒我们对于国家安全,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度,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我国在新的世
纪里,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中对于国家安全的威胁,我们要时刻关注,及时排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为我国各项宏伟目标地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应加强全体国民的国防安全教育,提高国民的安全意识。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爱军拥军的热情,也有利于激发人们投身国防事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国防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和国民凝聚力。
其中,增强对大学生的国防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意义更为重要。
这不仅是国家战略安全的要求,而且对大学生本人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有利于大学生报效祖国,学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履行法律规定的国防义务的必然要求,是大学生提高个人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因此,居安思危,增强国防观念,做忠诚的爱国者,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必须认清当前世界局势,了解国防的意义,加深对国防的理解,加强国防意识。
这既是大学生的责任,同时也是热爱祖国的要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觉悟,在国家需要我们时挺身而出,为了保卫祖国的和平,积极投身于国防事业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