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洗稿”存在问题及治理建议
自媒体洗稿问题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
![自媒体洗稿问题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https://img.taocdn.com/s3/m/8cb210dc33687e21ae45a99c.png)
自媒体洗稿问题成因、危害及解决途径摘要:随着网络自媒体平台的崛起和网络内容生产的主体多元化,内容成为自媒体获取关注量的前提。
一些自媒体平台因为内容缺乏有效监管、自媒体创业者媒介素养不高、获取流量的需求以及现实利益的驱使等原因,采用洗稿的方式进行内容生产。
这不仅严重侵害了原作者的知识产权,而且扰乱和破坏了网络内容生态。
探索和反思自媒体洗稿的成因及危害,防范和治理自媒体洗稿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媒体; 洗稿; 着作权; 网络治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各种自媒体的崛起,尤其是微信公众账号、微博账号、头条号、抖音号等的出现,网络内容的生产更加便捷。
但也导致内容生产存在不规范现象,最突出的就是“洗稿”现象频发,周冲与六神磊磊事件、呦呦鹿鸣的《干柴烈火》事件、咪蒙洗稿事件等都引发了人们的广泛思考。
2018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公安部、版权局等多个部门联合采取“剑网2018”行动,首次提到要抵制和治理“洗稿”乱象,旨在打击网络侵权行为,规范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发展。
探索自媒体洗稿问题存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路径,能够促进建立更加规范、合理、有序的互联网内容生产环境。
一、自媒体洗稿的概念界定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内容生产的主体,但洗稿现象也成为困扰自媒体平台和内容原创者的一大问题。
“洗稿”具有洗白稿件之意,最初来自于新闻界,后被用于更宽泛的网络内容生产中。
学者赵泓认为,所谓洗稿是通过对别人文章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拼凑和删减,并提取其核心观点进而形成一篇新文章,这一拼凑和杂糅的过程十分隐蔽,使之查证不出稿件的真正来源,难以判断其是否侵权。
魏永征教授认为,“洗稿”一词来源于香港的新闻界,是一种普遍操作,洗稿是并没有到达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采访,而从其他媒体途径获知新闻事实后,在对新闻稿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文稿进行发表的行为。
自媒体乱象整治的分析与建议
![自媒体乱象整治的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f9f91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1.png)
自媒体乱象整治的分析与建议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加速,“自媒体”行业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行业,一方面带动了社会信息内容的繁荣与多元,推动了社会形态、文化生态的进步与变革,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乱象问题,诸如虚假报道、自欺欺人、胡编乱造等现象频频出现。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也对公众、政府和企业造成了严重的误导。
为了治理“自媒体”乱象,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现状问题(一)钓鱼式标题、夸张的内容炒作。
为了吸引更多点击量,不少自媒体文章使用夸张、煽动性的标题和内容进行炒作,有些文章甚至失实、胡扯、造谣或故意引起社会矛盾和争议,严重损害社会和谐稳定。
(二)抄袭、剽窃现象严重。
由于自媒体不重视版权保护,对自己的文章、图片、视频等自主创造内容的价值缺乏认知,追求快速权益的最大化,导致自媒体圈内抄袭、剽窃现象屡禁不止,许多原创作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和回报。
(三)低俗、粗鄙、虚伪的内容泛滥。
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点击量,常常站在低俗、血腥、暴力和恶意的视角来编写文章,用低俗、粗鄙、恶毒的语言来吸引关注,更有的人涉及到言论和舆情安全问题,虚伪的言辞、表现手法极其不当。
二、自媒体乱象的产生原因(一)自媒体门槛低。
自媒体的诞生,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于消息、信息内容的垄断,其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学习传统媒体的知识技能,通过平台筛选,即可成为自媒体从业者,频繁发布信息内容。
并且自媒体矩阵的形成,让这些博主得到了方便快捷的转载通道,一些在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内容创作者因缺乏传媒机构背景,不时遭遇了抄袭、篡改而失去了知名度和收益,这加剧了媒介资源向质量较低内容和小众深度内容之间的失衡。
(二)自媒体传播快速。
自媒体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随着网络信息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信息传播具有快速性和广泛性, 信息宣传效果更为显著,而检查监管管理也无法做到全面、精准,导致自媒体乱象严重。
219329251_自媒体洗稿成因及治理措施探究
![219329251_自媒体洗稿成因及治理措施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be7570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1.png)
自媒体洗稿成因及治理措施探究□ 谭 春摘 要:自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者,理应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
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自媒体洗稿行为屡禁不止,他们将他人原创作品加工成自己的文章在网上发布,吸引受众的关注并谋取利益,给正常的媒介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有违新闻伦理道德。
本文分析自媒体洗稿现象的成因和对正常媒介生态造成的冲击,并就治理措施提出相关建议:加大打击力度;完善奖罚机制;落实相关法律;营造尊重原创、抵制抄袭的氛围。
关键词:自媒体;洗稿;成因;治理措施洗稿最初指新闻界抄袭稿件的行为,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洗稿这一行为蔓延到自媒体领域。
自媒体语境下的洗稿,则是指通过对原创作品的内容进行同义词替换以及语句、语序的调整等转换表达方式,变相“克隆”原创作品。
[1]洗稿者将原创作者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写出来的文章洗换成自己的内容,其本质是抄袭,严重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近年来,洗稿事件一度被推上舆论风口:2019年,“呦呦鹿鸣”的《甘柴劣火》一文被指抄袭财新网文章的事件就曾经引发公众的热烈讨论;2020年,“赫兹实验室”微信公众号被曝光抄袭四川大学学生自办的“常识”微信公众号文章,再次引发公众对自媒体洗稿行为的指责;2022年,上海新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有专自媒体助手”大量洗稿腾讯网的原创稿件,将伪原创文章发布至多家平台以获得用户流量,此举最终被法院判决赔偿腾讯490万元。
在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与缺乏有效检测工具的双重作用下,洗稿的手段变得复杂多样,再加上法律层面缺乏对洗稿的明确界定,新媒体环境下治理洗稿乱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某些自媒体甚至将洗稿作为获取利益的主要手段,严重干扰了媒介生态的健康发展。
厘清自媒体洗稿的成因,对其进行有效规范,对促进正常媒介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媒体洗稿乱象的成因(一)借助新技术,洗稿方式便捷原创稿件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调查、调研,费时费力,特别是一些深度调查稿件,需要原创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方能成稿。
组稿莫让“洗稿”毁掉原创 —新媒体“洗稿”乱象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
![组稿莫让“洗稿”毁掉原创 —新媒体“洗稿”乱象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https://img.taocdn.com/s3/m/1eb689b7bceb19e8b8f6ba97.png)
莫让“洗稿”毁掉原创—新媒体“洗稿”乱象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公众在创作文章时难免会对前人文章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进行借鉴与引用,这种借鉴的便捷也滋生了一个存在于著作权灰色地带的产业链——“洗稿式”原创。
“洗稿”是指通过微调表述方法、更换段落顺序、改变句式结构等方式,看似与原作区别不小,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与传统的复制粘贴抄袭不同,洗稿更隐蔽得“偷盗窃取”谋取更大利益,且越演越烈,长久下去必将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反洗稿已成为“一场不得不打响的战争”一、新媒体“洗稿”现象目前在网络平台中常见的“洗稿”方式有三种:一是最简单的替换句子顺序并将部分同义词的替换;二是通过对他人作品的核心思想的归纳,用自己的话进行二次表达;三是对多篇文章进行剪辑,将段落拼凑起来,再适当改变表达方式,融入一些新的观点。
对于第一种属于“字面相似”,比较直观且易于判断,二三两种属于“高级抄袭”,很难认定侵权。
具体呈现以下特点:1.“写作软件”成为新媒体“洗稿”的新神器。
人民日报指出,目前淘宝网上售卖着大量的写作软件,可根据买家的创作需求,自动生成段落,号称小说可量产。
这对于追求阅读量的新媒体来说,无疑是使得创作成为流水线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一种“神器”。
然而就目前的软件技术而言,“写作神器”多只能做同义词替换,不管神器被宣传的有多么神奇,都掩盖不了它生硬的“洗稿”逻辑。
但其背后“洗稿”写手才是“洗稿”内容的生产主力军,写作软件不过是这些写军团常用的一个工具罢了。
如果容忍“写作神器”的肆意泛滥,那损害的是原创军团的一颗纯粹的心。
2.“洗稿”成新媒体“圈粉”的新方式。
对于新媒体来说,为了能够保证每个公众号都“活”着,必须每日更新推送,必须在内容上做出改变,让观点更加吸引用户。
《揭秘营销号“洗稿”链条:原创者在为谁做了嫁衣?》一文指出,为应付庞大的更新数量,不少机构渐渐把部分内容外包,产生专门生产创意内容的策划团队。
基层反映自媒体领域乱象的现及治理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自媒体领域乱象的现及治理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bb0037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c.png)
基层反映自媒体领域乱象的现及治理对策建议自媒体是指普通人利用互联网平台自主创作、发布内容的一种形式,自媒体领域的乱象也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基层反映自媒体领域乱象的现状以及治理对策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层反映自媒体领域乱象的现状自媒体领域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公信力:由于自媒体的门槛低,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也能成为自媒体从业者。
这导致了一些自媒体账号宣称拥有专业知识,但实际上并未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认证。
这就造成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难以保障。
2. 盈利驱动造假: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流量、赚取更多的广告费用,会利用夸大事实、篡改数据等手段来制造热点话题。
这样不仅会误导读者,也会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3. 过度营销和低俗内容泛滥:为了增加点击率和粉丝数量,一些自媒体从业者倾向于制造低俗、娱乐化的内容,忽略了传播正能量和有价值的信息。
4. 良性竞争困难:在自媒体领域,有些从业者不择手段,不遵循原创、正当竞争规则,而是通过恶意抄袭、抢占资源等方式获取利益。
这导致了良性竞争困难,使得合法自媒体无法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
二、自媒体领域乱象的治理对策建议为了解决自媒体领域的乱象,以下几点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实施的治理对策:1.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自媒体从业者的资质认证制度,加强对其言论的监管力度,明确划定底线,严禁虚假、夸大宣传。
同时,要加大对自媒体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合法自媒体的权益。
2. 加强平台管理:自媒体平台应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和监管体系,严格把关自媒体账号的注册和内容发布流程,确保真实性、可信度和版权保护。
同时,平台也应该增加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使良性竞争能够蓬勃发展。
3. 提升自媒体从业者素质:通过培训和认证等方式,提高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加强对自媒体行业的规范引导,推动从业者秉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态度从事创作。
4. 提供优质内容和正能量传播: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加大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扶持力度,让更多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人参与自媒体行业,提供更有价值、更有深度的内容。
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003da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f.png)
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引言媒体作为信息传递和舆论引导的重要渠道,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然而,在当前媒体行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问题一:缺乏客观公正报道许多媒体在报道时,存在偏颇倾向,无法提供客观中立的信息。
这主要受到广告商、政府官员和观众经济需求等方面影响。
缺乏客观公正报道不仅会破坏媒体形象,也影响社会大众对于新闻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认可。
针对这一问题,媒体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新闻守则,确保报道内容准确、客观和公正。
同时,应加强记者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意识。
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制定更加明确有效的法律法规来监管媒体行业,并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减少对媒体的干预。
三、问题二:乌烟瘴气的商业手段商业化是现代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但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了一些乌烟瘴气的商业手段。
例如,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量,不惜制造谣言或夸大事实。
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于新闻真实性的信任,并使新闻报道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媒体首先应提高自律意识,遵守道德底线,坚决抵制制造谣言及夸大事实的行为。
其次,政府应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又能有效监管的机制,加强对于广告等商业手段的管理和监督。
此外,公众也要提高辨别能力,理性看待信息,并选择那些负责任、真实可靠的媒体渠道。
四、问题三:网络传播带来虚假信息泛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传递信息最快捷、最广泛的平台之一。
然而,网络传播也带来了虚假信息泛滥的问题。
不少媒体纷纷采用“猎奇”和“低级趣味”等手段来吸引网民眼球,以获取更多点击和关注量。
这种造假行为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于网络信息的信任,同时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媒体自身加强内容审核和真相验证机制,严格筛选发布内容,并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
其次,广大网民应提高辨别能力,学会甄别真假信息。
自媒体治理方法
![自媒体治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9a632e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8.png)
自媒体治理方法
自媒体治理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建立监管机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媒体的地位和职责,加强对自媒体的规范和管理。
同时,可以建立自媒体平台信用制度,对违规自媒体进行惩戒,提高其违法成本。
2. 提高自媒体人素养:自媒体人应该提高自身素养,遵循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传播虚假信息、不造谣传谣,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加强自律管理:自媒体平台应该加强自律管理,制定自律规定和自律机制,对平台上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同时,可以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和举报。
4. 强化技术手段:政府和自媒体平台应该加强技术手段的运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自媒体内容进行监测和识别,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内容,保障自媒体平台的健康有序发展。
5. 加强社会监督:社会公众应该加强对自媒体的监督,对发现的虚假信息、造谣传谣等行为及时举报和投诉,促使相关部门对违规自媒体进行查处和打击。
总之,自媒体治理需要政府、平台、自媒体人和公众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自律管理、运用技术手段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维护良好的自媒体生态环境。
浅析自媒体文章“洗稿”现象的法律困境及对策
![浅析自媒体文章“洗稿”现象的法律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28aeb97f111f18583d05ad1.png)
23图书档案与影视文体一、“洗稿”现象的背景在自媒体领域,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持续产出原创内容,利用原创内容进行流量变现。
但由于原创内容的产出耗时耗力,且大多数自媒体的原创能力有限,再加之流量的利益巨大,故当下的自媒体领域内,抄袭之风盛行。
自媒体文章领域犹盛,甚至出现了“洗稿”的恶劣现象。
所谓“洗稿”,是指对原创文章在保有原有思想观点的前提上,对文章进行篡改、删减、更换表达等,使之成为“伪原创”文章,从而逃避自媒体平台的原创审核机制,进行发布。
如此生产出来的“伪原创”文章,往往可以获得巨大的流量,从而得到实际的经济利益。
故“洗稿”之风在自媒体文章领域盛行,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辅助进行洗稿的工具、网站等。
二、自媒体文章“洗稿”现象的法律困境(一)“洗稿”简易,维权难度大如前文所述,“洗稿”现象的泛滥很大程度是源于原创内容的产出困难。
对于自媒体作者而言,“洗稿”无疑比生产原创内容简单许多。
加上相关洗稿工具的辅助,一个熟练的“洗稿者”洗出一篇1000字左右的新文章只需要半个小时不到。
如此洗出来的文章不仅能轻易躲过自媒体平台的原创审核,更可以轻松获得高额的流量及收益。
而对于原创作者而言,生产原创作品难,维权更难。
由于自媒体平台的文章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删除,所以原创作者需要快速搜集保存好相关的事实证据,甚至进行成本高额的证据保全。
除此之外,原创作者在维权过程还需要承担时间成本、诉讼费用等。
最后由于自媒体文章的单篇收益较低,所以即使胜诉,原创作者所能获得经济赔偿也十分有限。
(二)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实现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版权保护的束缚。
故相关法律法规在自媒体领域存在强烈的滞后性。
此外目前我国的网络版权保护主要是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等法律位阶较低的条例、办法来进行约束。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自媒体文章的版权缺乏针对性的立法保护,因此在实践中,原作者常常会因为没有强而有力的法律制度支持,从而选择对“洗稿”等侵权现象视而不见,导致“洗稿”现象进一步猖獗。
后真相时代下:自媒体乱象治理问题分析
![后真相时代下:自媒体乱象治理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7d9b52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4.png)
后真相时代下:自媒体乱象治理问题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人们获取资讯、表达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随之而来的是自媒体乱象的问题,包括虚假信息、低俗内容、不良传播等,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
在后真相时代下,如何有效治理自媒体乱象,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一、自媒体乱象的表现自媒体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虚假信息泛滥。
在自媒体平台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不实报道、编造事实的现象,严重干扰公众的认知和判断。
2. 低俗内容泛滥。
一些自媒体从业者为了吸引眼球,制造低俗内容,煽动情绪,迎合观众的好奇心和八卦心理,严重影响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
3. 不良传播泛滥。
一些自媒体平台散布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甚至参与网络暴力行为,引发社会恐慌和不良情绪。
二、自媒体乱象治理的困难自媒体乱象的治理面临着诸多困难:1. 自媒体监管难度大。
自媒体的传播范围广泛,形式多样,监管难度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监管和管理。
2. 技术手段滞后。
当前的自媒体乱象主要表现在网络传播,需要依靠技术手段进行识别和治理,然而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乱象的产生和传播速度。
3. 法律法规不完善。
对于自媒体乱象的治理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使得自媒体从业者和平台方更加难以规范自身行为。
三、自媒体乱象治理的对策针对自媒体乱象的治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健全的自媒体监管机制,加强对自媒体平台的监督管理,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2. 加强技术手段。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及时发现和研判自媒体乱象行为,在技术上进行有效遏制。
3.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自媒体从业者和平台方进行规范,明确其在信息发布、传播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自媒体素质建设自媒体从业者应当自律自检,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专业素养。
媒体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
![媒体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b9e21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2.png)
媒体行业的问题与整改建议一、媒体行业现存问题分析1. 媒体平台乱象:近年来,我国媒体行业迅猛发展,各类新兴媒体平台层出不穷。
然而,一些平台存在着乱象,包括低俗内容泛滥、虚假信息传播、侵犯个人隐私等。
这种乱象严重影响了公众对于媒体行业的信任度。
2. 观点偏颇倾向: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媒体存在着明显的偏颇倾向。
有时候他们会主观地选择报道内容,将客观事实扭曲为符合自己利益或立场的形象。
这种现象不仅误导了公众,也损害了媒体行业的声誉。
3. 缺乏独立性与客观性:一些传统媒体受到政府或商业机构的控制,在报道上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政治干预、经济利益驱使等因素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公正性。
二、整改建议1.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针对媒体行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加大对低俗内容和虚假信息传播的打击力度,通过立法手段规范行业秩序。
同时加强对各类媒体平台的管理,明确责任主体和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
2. 强化专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各级媒体协会应增强自律意识,制定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并监督其执行。
鼓励记者追求真实、客观和全面的新闻报道,坚持原则立场与事实准确。
同时,加强新闻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感。
3. 推进媒体机构独立性:建立健全独立、公正、透明的机制,保障媒体机构免受政府或商业机构的干预。
推动媒体组织改革,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批评监督、舆论引导以及言论自由等功能。
同时注重广泛代表性,在媒体管理决策过程中纳入多元化声音。
4. 加强监管与问责: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媒体行业的监管,形成高效、合理的监督体系。
对于媒体平台存在的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传播,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同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公众可以通过渠道对不合规行为进行举报。
5. 增强公众媒体素养:提高公众对媒体行业的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增强他们阅读媒体信息与报道的能力。
开展针对公众的媒体素养教育活动,引导他们理性对待新闻与信息。
自媒体乱象整治发言稿范文
![自媒体乱象整治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0481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7.png)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自媒体乱象整治的发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便捷的获取信息、表达观点的平台。
然而,自媒体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一系列乱象,严重影响了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整治自媒体乱象的建议。
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要整治自媒体乱象,首先要从源头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针对自媒体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针对性强的法律法规,明确自媒体平台的主体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要加强对自媒体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二、强化平台自律自媒体平台是自媒体乱象的主要发生地,平台方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自律。
一是严格审核入驻自媒体账号,确保账号真实、合法;二是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发布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内容;三是加强对自媒体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
三、提高公众信息素养自媒体乱象的根源之一是公众信息素养不高。
因此,我们要加强公众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网民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
一方面,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网民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另一方面,鼓励网民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四、加大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自媒体行为,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
一是对散布谣言、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二是对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三是对管理不力、姑息纵容的网站平台,依法采取限期整改、罚款、暂停相关功能、关停下架等处罚。
五、加强部门协作自媒体乱象整治需要多个部门协作配合。
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打击自媒体乱象。
一是加强信息共享,实现数据互通;二是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形成震慑效应;三是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整治自媒体乱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自媒体洗稿行为的规范与治理
![自媒体洗稿行为的规范与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6fba67bcc850ad02df804114.png)
2019年11月刊自媒体洗稿行为的规范与治理吴 军【摘要】自媒体洗稿之风日渐盛行,损害了内容创作生态和作者原创权益。
本文着眼于自媒体洗稿行为的规范与治理,分析洗稿行为频现的成因,并从政府规制、平台规制和合作规制三个层面提出了治理之策。
【关键词】自媒体;洗稿;治理新媒体技术赋权改变着传统话语格局,带来了表达方式的解放,也加速着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普及,各类自媒体平台及自媒体人不断涌现,加速激发了内容创作市场的发展活力。
与此同时,自媒体侵权行为也随之泛滥,尤其是近年来洗稿侵权行为频现,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和热议。
一、自媒体洗稿行为的界定及成因目前,社会各界对洗稿的认识与界定尚未达成共识。
《人民日报》发表时评称,洗稿是指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1]虽然洗稿行为仍然缺乏法律意义上的严格界定,但基础性共识已逐步达成。
所谓洗稿,通俗而言可用“移花接木”予以概括,是指通过调整语序结构、使用同义替换、挪用事实观点、进行拼凑整合等方式,对他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后再次以原创内容的形式推出,但文章观点、思想、逻辑等最具价值的核心部分仍是抄袭的,即著作权“实质性相似”。
究其本质,洗稿作为盗稿抄袭的一种“高级形式”,相比于过去简单粗暴的直接“复制粘贴”,其运作行为更加隐蔽复杂,从“搬运”升级到“伪原创”。
毫无疑问洗稿行为侵犯了原作者的著作权。
随着各大互联网平台引入机器审核、识别机制来保护原创作品,直接复制抄袭早已行之不通,洗稿逐渐成为当前自媒体盗稿的主要方式和自媒体作者投机行为的新选择。
自媒体之所以热衷于盗稿行为,一方面是由于流量所能带来的丰厚经济利益与外部惩罚机制缺失而导致盗稿成本低廉之间的极大反差。
在当前互联网流量经济逻辑下,阅读、转发所带来的流量既能通过打赏等方式直接变现,也能带来可观的广告效益,这其中隐藏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让无数自媒体作者趋之若鹜。
与可观的经济收益相比,洗稿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却相当低廉,检索、整合不同自媒体账号内容,修改、调整个别表述方式不需要太高的门槛,在短短几小时内便可炮制出一篇“爆款文章”,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洗稿神器和产业链,让洗稿变得更加自动便捷。
对“洗稿”进行“查重式”治理
![对“洗稿”进行“查重式”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4fd6f754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c.png)
43对“洗稿”进行“查重式”治理原创性是作品的质量和生命力保障,也是作者的权益保障,而保护原创、遏制抄袭则是原创的动力之源。
要让“洗稿”抄袭行为寸步难行,失去市场,给原创作者和作品营造更加健康、安全、公平的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
文丨■ 李英锋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流量竞争下,催生了大量用于“洗稿”的写作助手。
日前媒体记者通过网页搜索“伪原创”“洗稿”,出现不少“洗稿”软件宣传广告。
有网页甚至专门做了“洗稿”软件合集,提供23款“洗稿”软件下载地址。
免费提供有限次数的“洗稿”服务,从而吸引用户,是“洗稿”软件的惯用做法。
若用户还想继续使用或用到更多功能时,则需支付费用购买服务,成为会员。
从表面看是“原创”,但实际上是“伪原创”,甚至是“洗稿”软件批量加工、拼凑换词后的抄袭稿件。
原创性是作品的质量和生命力保障,也是作者的权益保障,而保护原创、遏制抄袭则是原创的动力之源。
如果“洗稿”行为大行其道,成为潜规则甚至明规则,“伪原创”满网飞,吸引了大量流量,“伪原创者”赚得盆满钵满,势必会败坏创作风气,破坏原创的氛围,严重打击原创者的积极性。
如此,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效应,原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下降,受众的阅读体验也会下降。
“洗稿”抄袭是职业侵权行为,打击“洗稿”抄袭乱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对“洗稿”行为,自媒体平台应该承担主体规范责任,进行“查重式”治理。
为防止高校学生撰写论文的抄袭作弊,学校会利用相关数据系统对学生的论文进行查重,查重率较高的论文难以逃过数据甄别的眼睛。
自媒体平台不妨参考借鉴高校对学生论文查重监督的经验,建立作品查重机制,利用大数据系统结合人工检索,对“原创”作者的文章进行抽查式或普查式的查重甄别,如发现“原创”作品的查重率达到抄袭线,即采取删除作品、警告、曝光、暂停发布资格、封限发布账号等惩戒措施,让“洗稿”抄袭者付出必要代价。
同时,自媒体平台还应健全完善受众投诉举报机制和作者、作品的信用评价机制,及时受理受众以及被侵权者的投诉举报,通过查重机制对投诉举报进行调查,如投诉举报属实,也启动上述惩戒流程,并对侵权的作者、作品进行失信标记。
自媒体“洗稿”存在问题及治理建议
![自媒体“洗稿”存在问题及治理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26aad89960590c69ec3767e.png)
自媒体“洗稿”存在问题及治理建议“洗稿”一词来源于网络,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产业快速增长,创业者通过生产高质量的内容获取粉丝和阅读量,再通过广告、电商等手段变现获利。
由于原创内容稀缺,有人便动起了歪脑筋,一条伪原创生产链悄然形成。
“伪原创”又称“洗稿”,区别与简单复制、粘贴,是通过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在自媒体时代,伪原创稿件,给自媒体增加了浏览量、阅读量,增加了自媒体的“收益”,也为“灰色产业链”创造了“灰色空间”。
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为提升粉丝数量,需要保证较高的更新频率。
可原创内容需求多,但供给难度大,于是一条伪原创产业链悄然形成。
“洗稿”神器也应运而生,一些软件可以“一键伪原创”,集采集、伪原创等众多功能于一身。
“伪原创”之所以肆无忌惮,是因为“洗稿”是法律规定之外的行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本来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表达,有可能相似,因为不是逐字逐句抄袭,就会为原创鉴定增加难度,难以界定。
同时,很多原创文章被认定“洗稿”,原创作者也难以维权。
一方面,原创作者难以取得维权渠道,如何让“伪原创”作者删除稿件,赔偿损失,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在“伪原创”的惩罚上,过于简单,处置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删除“伪原创”稿件,自媒体官方运营商,限制投稿时间,禁止其投稿。
因此,“伪原创”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千字10元至30元找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相关部门对抄袭、剽窃的打击力度加大,一些自媒体采取更加隐形的侵权手段,通过将他人原创摘编整合“洗稿”,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从一开始的“个别”偷鸡摸狗行为,恶化到现在公然明码标价找网络写手,紧接着形成了地下产业链模式,由来已久的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实在不该再容忍下去了。
自媒体乱象整治发言稿范文
![自媒体乱象整治发言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02d71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2.png)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就自媒体乱象整治这一重要议题发表几点看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自媒体以其便捷、灵活、互动性强等特点,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
然而,在自媒体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乱象,如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网络暴力等,这些乱象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了整治自媒体乱象,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以下是我对整治自媒体乱象的几点建议: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自媒体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对自媒体发布内容进行规范,明确自媒体运营者的法律责任。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自媒体,要依法予以严惩,切实维护网络秩序。
二、强化平台监管责任。
自媒体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自媒体账号的审核和管理,对发布违法违规内容的自媒体进行封禁、删除等处理。
同时,要加强对自媒体运营者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其自律意识。
三、提升公众信息素养。
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广大网民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增强辨别真伪的能力。
对于恶意炒作、虚假信息等,要敢于举报、抵制,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四、加强行业自律。
自媒体行业要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抵制,共同维护自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完善举报机制。
建立健全自媒体违法违规内容举报机制,鼓励广大网民积极举报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范围内,自媒体乱象已成为一个共同问题。
我们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自媒体乱象,推动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总之,整治自媒体乱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努力,为营造一个清朗、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而努力!谢谢大家!。
浅析自媒体“洗稿”现状及成因——以微信公众号为例
![浅析自媒体“洗稿”现状及成因——以微信公众号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0f0f2977e21af45b207a8b2.png)
声屏世界2021/4浅析自媒体“洗稿”现状及成因———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阴付俊妮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洗稿”现象已泛滥成灾。
文章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阐述了微信公众号的“洗稿”现状。
从自媒体作者和受众版权意识薄弱,自媒体的逐利愿望等内部原因和法律法规不健全,原创作者维权困难等外部原因分析了“洗稿”的成因。
关键词:自媒体微信公众号“洗稿”研究缘起在自媒体风起云涌的时代,人们已经习惯用是否拥有“10W+”的阅读量去衡量一篇作品的好坏,而不是看它的内容。
为了保证作品成为“爆款”赚取流量,一些自媒体人动起了歪念头。
他们采用篡改、删减、打散重组等手段把原创作品改头换面,但其实是新瓶装旧酒,最有价值的思想部分还是没变,这就是所谓的“洗稿”。
在微信公众号泛滥的时代,“洗稿”已经成为了自媒体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
从几十万粉丝的大号到不起眼的小号,数不清的自媒体平台都加入到了这场“洗不清”的战斗中来。
因此本文以微信公众号为例,阐述自媒体“洗稿”现状并分析自媒体“洗稿”成因。
“洗稿”概念界定“洗稿”目前在学术界还未有一个权威的认定。
魏永征指出:“‘洗稿’一词源于我国香港地区新闻界,是业界默认的普遍操作。
它指的是某个新闻事件发生后,没有到现场采访的记者从广播电视或网上的报道获取已经发生的事实,然后写成文稿发表。
有时同行之间还会互相交换采访文稿,各人根据别人报道的事实撰稿在报纸上发表。
”任渝婉认为:“将别人发表的稿子进行改动,如重组语序,改变表达方式,在短时间内将文章改头换面完成一篇新闻稿,这种行为被称为‘洗稿’。
”微信公众平台的“洗稿”行为主要表现为挪用原作品的构思和创意等,把原作品用类似的语言改写一遍,但本质内容和中心思想是一样的。
微信公众号“洗稿”现状“洗稿”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为了获得平台给予的流量分成,自媒体“洗稿”现象已经泛滥成灾。
有人在洗稿,有人在买稿,还有人在做中间商,“洗稿”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自媒体的洗稿乱象与治理——以“甘柴劣火”事件为例
![自媒体的洗稿乱象与治理——以“甘柴劣火”事件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9485091f5335a8103d2205b.png)
QU自媒体的洗稿乱象与治理——以“甘柴劣火”事件为例张饪摘要自媒体洗稿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一种乱象,我国目前在自媒体版权保护方面面临洗稿现象频发,自媒体维权困难的困境.文章以“甘柴劣火”事件为例,分析这一事件背后的版权争议以及在司法认定上餉难点,并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合理性建议.关键词自媒体;洗稿;实质性相似;区块链技术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20)250-0046-03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各类自媒体呈现井喷式发展,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积累了大批稳定的用户,形成了互动、分享的阅读社交模式。
然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抄袭剽窃、非许可转载等版权侵权问题,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9年年初,一篇名为《甘柴劣火》的时事评论文章刷屏朋友圈,引发公众热议。
此文深刻揭露了甘肃武威原“火书记”被双开一事,文章所用的事实材料,大多来自公开报道,并在文章开篇注明了出处。
这篇文章发布的第二天,财新网记者王和岩发朋友圈,声称该文章抄袭财新网之前的报道。
《甘柴劣火》的作者在被指抄袭洗稿后,发表声明表示其文章不存在抄袭、不规范引用或者过度引用的问题。
此事发生后,引起网络上媒体以及法律界关于《甘柴劣火》是否“洗稿”并侵犯财新网付费阅读作品版权问题的激烈讨论。
1自媒体版权保护面临的困境1-1国家重点打击自媒体侵权乱象,但自媒体洗稿依然存在近年来,国家大力整治互联网侵权现象。
2019年4月,国家四部门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9”专项行动,“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版权专题保护”是整治重点之一,严肃查处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作品未经授权就转载的行为,取缔、关闭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百家号等互联网公众账号,严令禁止自媒体通过洗稿的方式抄袭、篡改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①。
虽然自媒体抄袭剽窃之风得到了一定遏制,但自媒体洗稿现象依旧存在,并且洗稿手段越来越隐秘。
自媒体洗稿的现状与对策
![自媒体洗稿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35a7647b0717fd5370cdc8e.png)
自媒体洗稿的现状与对策作者:李文浩沈姣丽来源:《新媒体研究》2020年第24期摘要自媒体洗稿是特指发生在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上的一种抄袭乱象,这种行为不仅打击了原创者的创作热情,而且影响着自媒体平台的良性运转。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洗稿行为开始由文字领域向非文字领域渗透,同时侵权认定和维权的难度也逐渐加大。
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平台的审核能力以及运用区块链技术等对策来治理自媒体洗稿乱象。
关键词自媒体;洗稿;现状;对策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4-0035-032019年,国家版权局等开展了“剑网2019”专项行动,指出要严肃查处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作品未经授权就转载的行为,严令禁止自媒体通过洗稿的方式抄袭、篡改传统媒体的新闻作品。
自此,“洗稿”逐渐成为大众重点关注和讨论的对象。
自媒体洗稿乱象不仅会侵犯原创者和平台的利益,而且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将会损害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因此,对自媒体洗稿的现状和治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洗稿通常被称为“高级的抄袭”。
抄袭是指对原创内容的明显照搬,能够直接被读者和司法鉴别与认定。
自媒体洗稿则是特指发生在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上的一种抄袭乱象,通常利用先进的智能洗稿软件搜集海量数据和材料,将一篇文章或多篇文章杂糅成一篇“新”的文章。
这种隐蔽的抄袭手法虽然能通过平台的检测,躲避法律的制裁,但究其本质依然是对原创者著作权的侵犯。
相较于抄袭,“洗稿”的高明之处在于在借鉴原稿观点的基础上,利用技术手段使原稿改头换面、脱胎换骨,并借此营造原创假象,逃脱监管,牟取暴利。
目前,自媒体洗稿既有先进的机器洗稿也有传统的人工洗稿,根据洗稿技巧的不同,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 1 ]:第一,语词替换,即在不改变原文语义的基础上,对原文的词句予以替换,从而生成“新”的文章。
第二,句式变换,即通过调换语句或段落顺序生成“新”的文章。
如何改变“洗稿风”盛行的现状
![如何改变“洗稿风”盛行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fc52f6c01f69e31433294e5.png)
如何改变“洗稿风”盛行的现状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无数自媒体也蜂拥而起。
在每天产生的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如何轻松快速写出爆款文章,吸引更多粉丝?通过把别人的原创作品改头换面“洗”为自己的作品这一方式大量涌现。
一些“洗稿”,其实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拼凑、合成,看似与原作不同,但本质还是抄袭。
由于“洗稿”侵权隐蔽性比较强,常常给权利人维权带来困难。
面对互联网上愈演愈烈的“洗稿”之风,该如何遏制侵权,鼓励原创?改头换面“洗稿”盛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日益兴盛。
为了在短时间内快速推出爆款文章,吸引流量进而变现,一些自媒体想出了歪点子:“移花接木”,即以优质原创内容为目标,将别人的原创作品通过同义词替代、语序调整、引用类似材料等方式改头换面,逃过平台检测,标为自己的“原创”。
稿件“洗”过之后,看不出真实的内容来源,可以规避侵权。
嫌人工“洗稿”费时费力,近年来,网上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洗稿”软件。
在百度搜索“洗稿”,会发现有很多帖子介绍“洗稿”经验,更有不少文章大肆推广爆文自动采集工具。
这些采集工具介绍宣称:其使用简单,能自动过滤生成可避开平台检测的伪原创,用户可以选择各种话题和关键词,然后由软件自动采集文章并生成原创。
用户只需改改标题,然后复制粘贴,再利用发布工具通过多平台一键发布即可。
“洗稿”是否构成侵权?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前不久,腾讯投资自媒体“差评”,引发了广泛的质疑。
不少人指出,“差评”以“洗稿”发家,腾讯此举无异于对原创保护的忽视,引发了内容生产行业对于“洗稿”现象的热议。
最终,腾讯表示,将重启更加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如与腾讯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不符,将协商退股。
差评团队也宣布,退还腾讯投资,吸取教训,在版权和原创保护领域承担更大的责任。
之所以“差评”事件引发了如此广泛的关注,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洗稿”之风日盛,原创受挫,严重影响了文化创新,已到了亟需规制的时候。
“洗稿”的媒体,足不出户轻而易举就得到了内容源,还能省去大量的成本,甚至能获得比原创更大的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媒体“洗稿”存在问题及治理建议
“洗稿”一词来源于网络,百度百科的解释如下:
“‘洗稿’就是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产业快速增长,创业者通过生产高质量的内容获取粉丝和阅读量,再通过广告、电商等手段变现获利。
由于原创内容稀缺,有人便动起了歪脑筋,一条伪原创生产链悄然形成。
“伪原创”又称“洗稿”,区别与简单复制、粘贴,是通过对别人的原创内容进行篡改、删减,使其好像面目全非,但其实最有价值的部分还是抄袭的。
在自媒体时代,伪原创稿件,给自媒体增加了浏览量、阅读量,增加了自媒体的“收益”,也为“灰色产业链”创造了“灰色空间”。
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为提升粉丝数量,需要保证较高的更新频率。
可原创内容需求多,但供给难度大,于是一条伪原创产业链悄然形成。
“洗稿”神器也应运而生,一些软件可以“一键伪原创”,集采集、伪原创等众多功能于一身。
“伪原创”之所以肆无忌惮,是因为“洗稿”是法律规定之外的行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本来就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思想观念的形成和表达,有可能相似,因为不是逐字逐句抄袭,就会为原创鉴定增加难度,难以界定。
同时,很多原创文章被认定“洗稿”,原创作者也难以
维权。
一方面,原创作者难以取得维权渠道,如何让“伪原创”作者删除稿件,赔偿损失,不得而知。
另一方面,在“伪原创”的惩罚上,过于简单,处置方法最常见的就是删除“伪原创”稿件,自媒体官方运营商,限制投稿时间,禁止其投稿。
因此,“伪原创”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千字10元至30元找网络写手,将“爆款”原创文章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上线,一些自媒体靠“洗稿”做成大号。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相关部门对抄袭、剽窃的打击力度加大,一些自媒体采取更加隐形的侵权手段,通过将他人原创摘编整合“洗稿”,已形成地下产业链。
从一开始的“个别”偷鸡摸狗行为,恶化到现在公然明码标价找网络写手,紧接着形成了地下产业链模式,由来已久的自媒体通过“洗稿”方式抄袭剽窃、篡改删减原创作品的侵权行为,实在不该再容忍下去了。
早在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就透露,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
而近年来,自媒体蔚然成风,发展势头迅猛,并逐渐成为网络上最流行的舆论渠道,争取到的用户群体越来越多,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
至此,一旦稍有怠慢,让自媒体肆无忌惮导流获利,不惜抄袭剽窃、盗稿、篡改删减原创作品,显然只会导致原创者蒙受巨大损失,打击原创者积极性,蚕食原创精神,最终加剧原创文化产品不足。
“洗稿”成本低、产量大,还能带来更多广告和流量,导致越来越多自媒体选择“洗稿”而非原创,让人恨之入骨。
但由于一些被洗过的稿子,核心创意、例子、重要语句一模一样,可因为两篇稿子里没有一段话是完完全全相同的,却导致了界定难、投诉难、维权难,让原创者感到莫大的无奈。
要彻底铲除“洗稿”,可谓困难重重。
要从法律、技术、机制、道德等多个层面整治“洗稿”乱象。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要想解决“洗稿”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原创保护机制,“伪原创”鉴定标准、惩罚机制等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加大追责力度,确保整治“洗稿”乱象有法可依。
法律之外,还需要技术攻关。
自媒体依托各大平台,因此各大平台,应当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加强稿件的审核和监督,严格加强原创资质的审核,一旦发现“洗稿”现象,应当立即从重惩罚、取消其原创资质,限制投稿时间和篇目,让自媒体用户不敢“乱洗稿”。
当然,整治“洗稿”乱象,离不开人的约束。
自媒体用户要培养原创意识,不能因“浏览量”违背了写作的初心;原创作者要培养维权意识,敢于和“伪原创”较真;平台运营商技术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每一篇文章要认真审核;监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鉴别能力,高效鉴别“真伪”,维护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只有多措并举,才能铲断“伪原创”的产业链,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写作环境。
进而言之,只要不断细化工作,比如司法部门、内容分发平台等多方同步发力,提高平台原创审核力度,通过机器算法和人工审核相结合来监管,用技术
手段来为行业纠偏;比如尽快明确“洗稿”行为的界定办法与处罚手段,有效解决举证难问题;比如增强公众版权意识和自媒体人原创信心,激发越来越多读者主动加入举报监督队伍,就完全可以避免纵容一些自媒体“智力偷懒”,铲除“洗稿”产业的生存土壤,让原创精神再发新枝新芽,让原创作品常态回归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