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复习一、复习目标通过本次复习,帮助大家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核心内容,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4. 科学社会主义三、复习方法1. 系统复习:按照章节顺序,全面梳理教材内容,把握整体知识结构。
2. 重点复习:针对考试重点和难点,加强理解和记忆。
3. 实践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复习计划1.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2周)* 按照章节顺序,逐一复习每个知识点。
* 完成相关课后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第二阶段:重点复习(1周)* 针对考试重点和难点,加强理解和记忆。
* 进行模拟试题练习,检验学习效果。
3.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1周)* 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 进行模拟面试和口头表达练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注意事项1. 保持积极心态,克服懒惰情绪,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完成复习计划。
2. 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六、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2. 相关课后习题及答案3. 历年考试真题及答案4. 模拟试题及答案七、复习要求1.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其科学性和革命性。
2. 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八、复习成果检验1. 完成复习计划,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理解重点和难点。
2. 通过模拟试题和历年考试真题的练习,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应试能力。
3. 在模拟面试和口头表达练习中,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应用能力。
九、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复习,我们深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其科学性和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动身。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干脆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其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确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确定意识,意识依靠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主动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支配性。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建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限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敬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相识和驾驭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相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留意:第一,从实际动身,努力相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靠于确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1)意识统一于物质:意识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敬重物质世界客观规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20春北京师范大学期末综合测验考核04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库复习参考答案
20春北京师范大学期末综合测验考核045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题库复习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终结性考核
参考资料
百年教育职业培训中心
编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分析社会规律问题的入手处。
()
答案:Y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答案:Y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
答案:Y
4.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答案:Y
5.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总会起到促进作用。
()
答案:N
6. 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N
7. 人在历史规律面前可以发挥其主动性,形成历史形态更替的多样性。
()
答案:Y
8.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
矛盾。
()
答案:Y
9. 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答案:Y
10.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有人类时就有的社会现象。
()
答案:N
11.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
答案:Y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
答案:N。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总复习资料(全·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二、马克思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多选]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多选]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单选]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多选]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单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单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单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单选]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简答]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为: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七章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3、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革命和和平过渡两种形式。
4、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第五章
1、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
2、经济全球化的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哪些?
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第六章
1、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15、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时间:7月6日(周一)9:00-11:00◆绪论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一、单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4个角度,考1个)P2-3①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阶级属性角度: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在俄国形成了列宁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5、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6、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P14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P17(共产主义)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10、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P28-29其一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认识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一、简答题(共30分,每小题6分) 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要点: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3. 简述人民群众及其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答案要点: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
从量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
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是,他们的创造活动和作用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即经济条件的制约,受到以政治制度为代表的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制约。
4. 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要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过程中,适当准备一些资料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资料,以供参考。
一、教材复习资料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教材是复习的基础,建议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
教材一般包含了较为全面的知识点和理论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
2. 课堂笔记:回顾自己在上课时做的笔记,可以帮助复习者回忆起老师讲解的重点内容和重要观点。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强调一些备考重点,这些重点内容可以在笔记中进行标注,以便重点突出。
二、参考书籍1. 马克思主义标准著作:如《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深入研读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
2. 理论专著: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等。
这些专著对于具体领域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有助于理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逻辑关系。
3. 论文集和研究报告:一些知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机构或学者经常会出版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论文集和研究报告。
这些资料能够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对于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很有帮助。
三、试题和习题集1. 历年考试试题:复习时可以查找往年的考试试题,这些试题往往反映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了解考试形式,同时也可以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2. 习题集:选择一些习题集进行练习,通过做题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四、网络资源1. 学术论坛和博客: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教师或从业人员在网络上有自己的学术论坛或博客,会发布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观点。
参与讨论和阅读这些内容可以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2. 在线课程和视频:一些在线教育平台上有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视频和课程资源。
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
经济部分一、商品二因素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通过交换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商品的有用性、自然属性、一切劳动产品所公有的属性。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对立性:二者相互排斥的,不可兼得。
②统一性: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中。
二、价值的基本规律、表现形式、作用。
(1)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支配商品生产和流通。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以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其价值自发波动。
短期来看,商品价格总是受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上下波动;长期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基本一致的。
(3)作用: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消极后果:①可能导致垄断,阻碍技术进步;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③对社会资源在各个生产部门的自发调节可能出现比例失调,造成资源浪费。
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怎样划分的?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意义。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
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转移的价值量不大于其原有的价值量。
即,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值。
(2)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理解,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者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答: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2. 规律的本质: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
4.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能动性规律性的关系规律与人的能动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根据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
人们在发挥是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还应注意: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5. 什么是物质?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答案与解析(三篇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业(二)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供求关系价格是商品价值的()。
惟一表现形式基础和依据现代表现形式货币表现形式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前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商品经济的基础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
商品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企业都能得到的价值增殖额商品成本价格与工资的差额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
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商业利润是()。
商品在流通领域增殖的价值买卖活动中创造的新价值产业资本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剩余价值在商品交换中增殖的价值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的产业资本循环中()。
货币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流动资本的职能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股票持有者获得的股息实质上是()。
股票升值带来的收入股票收入的资本化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股东获得的超额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就是()。
资本积聚资本集中发行股票筹集的资本资本积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
根据能否实现价值增殖划分的资本形式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三种职能形式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三种资本形式根据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划分的三种资本形式1、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的内容:(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完整word版)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一、简答题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规律及其根本特点●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根本特点:1、必然性 2、普遍性 3、客观性3、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分别是什么?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5、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论述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共性。
建设社会主义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个性。
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的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分别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3、“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一论断说明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D.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的实现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7、“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A.资本论中B.共产主义原理中C.哥达纲领批判中D.共产党宣言中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国家政权C.生产资料公有制D.唯物史观9、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A.提出了新经济政策B.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10、劳动过程是劳动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综合复习资料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课本p2-3 (从它的创造者......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第一,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aa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贯穿和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和实践活动之中。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aa论原则与它对经济事实的分析同它的全部结论之间,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严密的、完整的、一贯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一个有着内在联系的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一,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和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第二,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第三,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生产力 D. 科学技术
8.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广泛的哲学范畴,它的含义是(D)。
A. 对立面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 B. 对立面双方相互贯通的性质
C. 对立面双方相互转化的性质 D. 对立面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
9.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
A. 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 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或者简要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理解。
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也作出了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体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3.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永远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实际生活,关注和研究时代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它能正确的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对它们进行批判地研究,剔除其中错误的观点,吸收其积极合理的内容。
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的统一性和竞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统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的统一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
A. 真理的内容和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
C. 真理是人的感觉的复合 D. 真理是指客观事物本身
4.劳动对象是指(C)。
A. 生产资料 B. 各种产品
C. 引入生产过程中进行加工改造的物质对象 D. 各种生产工具
5.辩证的否定是(A)。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详细列表
单选
1.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
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 世界万物是“感觉的复合”
C. 上帝创造世界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2.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C)。
A. 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者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都有重要作用,但都不能孤立的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时,事物的外部条件对事物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内因、外因及其关系。
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固步自封的体系,它具有自我批评意识,它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发现自身的历史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把自身提高到与时代和实践的需要更加适应的水平。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产生160多年来的历史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总是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命,采取新的形态,从而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并持续向前的马克思主义法发展史。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
A. 事物的自我否定 B. 绝对的否定
C. 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 D. 对事物主观的任意的否定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A)。
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 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7.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A)。
C.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10.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D)。
A. 政治原因引起的 B. 经济原因引起的
C. 精神原因引起的 D. 科学技术水平引起的
论述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身。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