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特色的挖掘与拓展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微电子专业哪个比较好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微电子专业哪个比较好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微电子专业哪个比较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看一下讨论还是有道理的。

上交微电子连博士学位授予权都没有,只能发发硕士玩玩。

建院没有几年,建院以来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成果就是陈进那5颗汉芯,当然现在是什么都没有了。

复旦微电子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俱全,是复旦工科的领军学科,可以说代表着全国微电子最高水平。

上海交通一卡通、地铁单程IC卡,都是复旦微电子研制的。

不过由于交大其他电学方面都很好,微电子相当于借力交大工科大平台,所以发展也还不错。

不过再怎么借力,新成立的学科自然也没办法和复旦微电匹敌。

但是如果你想去其他电学类方向的专业,交大还是不错的补充:呵呵,我本来还给交大的留了面子,没想到楼下几个交大的得寸进尺,还给我搞出个复旦情节来,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一群无知又想当然的人在这里叫嚣,真是搞笑啊~~~p.s.复旦微电=微电研究院+微电子学系+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义的还包括复旦微电子公司、上海华虹集成电路,想核实数据的别忘了这些~好吧,看看数据:学科地位:对于一个二级学科,它的地位排序一般如下:普通本科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授予权(←←交大微电的位置。

可怜的交大微电,连博士都发不出来,在复旦就连纯工学的力学系都有博士可发,可想而知交大微电有多差)↓博士授予权↓省部级重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等↓国家重点学科(←←复旦微电在这,这是中国一个二级学科可以达到的最高水平)而对于实验室来说:普通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交大微电几个实验室都在这,当然复旦微电也有好几个这种最普遍的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微电的顶尖实验室,在全国IC领域唯一)在微电领域有复旦工艺第一,清华算法第一的说法。

要不是清华靠着政治地理优势抢走,第二代身份证本来应该是复旦微电做的。

看看历史:复旦微电:1956年谢希德院士(曾任复旦校长)创办半导体物理专业。

微电子学专业介绍.ppt

微电子学专业介绍.ppt

微电子专业内容
1. 半导体材料:Si、GaAs、ZnSe
用什么做?
2. 半导体物理:
3. 半导体器件:元器件(电子和光电子)、集成电

4. 半导体工艺:制造工艺、测试技术、微机械
做什么?
5. 计算机辅助器件、工艺模拟
6. 新型器件、微系统的开发 7. 设计软件的开发
怎么做?
内容
1. 什么是微电子学? 2. 我们的条件是什么? 3. 毕业后去哪里? 4. 学习什么知识?
➢ 1966年由高教部批准成立了半导体研究室。承担了许多科研项目,国家和地方的重 点或重大科研任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 1976年后还培养了相当数量的“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的硕士生和博士生, ➢ 1996年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改为“凝聚态物理”专业 ➢ 2006年 批准设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点
用于“信息光电子材料与信息技术”的补充 三. “211工程”十一五 投入是~2000万元,形成微电子的完善工艺 四. “985” 投入
“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 一期(2000年-2003年)3500多万, 中心建立 以硅为基础的微电子机械加工工艺实验室和微电子设计研究室,有先进的 集成电路平面工艺和测试所需的设备及设计环境和软件工具,为微电子学 科研和教学提供了一 个良好的基地。 “985”第二期(2004年-2006年) 计划投 入建设经费3000万。
例如微机电系统(MEMS)、生物芯片等
• 微电子学

学科:理学
门类:电子信息科学类
专业名称:微电子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微电子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能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 级专门人才。

保研经历——复旦微电子(转)

保研经历——复旦微电子(转)

保研经历——复旦微电子(转)接到复旦的接收函已经是研究生报名的最后一天,把接收函送到学校教务处,顺利拿到校验码,完成网上报名后,我的保研的生涯终于告一段落。

现在把我的经验总结一下,希望对以后保研的师弟师妹有帮助。

从大三上我就决定保研,从之前的成绩来看,拿到保研资格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我也没有怎么准备,现在看来也不是太好,下面有说在大三下自己很被动。

既然觉得自己没有太大的问题,大三下跑去交换了半年,虽然自己有懵懵懂懂想过自己想走那个方向,但是一直没有清晰的方向,在的这半年,帮助我决定了我保研的专业和方向,所以真的很庆幸自己在合适的时间做了一件合适的事情。

等我回到学校时候,已经是大三下学期末了。

一回到学校,便开始准备保研的事情。

这时候才发现自己很被动。

看着自己保外的同学都参加了清华北大交大的夏令营,自己一点都没有开始,心里十分着急。

这时候开始看保研论坛,看自己喜欢的学校。

因为想学IC设计,一开始选择了中科院的微电子所和微系统所,对于复旦微电子还是很不自信,觉得自己不是很够资格,所以不大敢去想。

从回来不久,大概7月中旬,学校便开始做保研资格认定的工作。

这里要好好赞一下我的学校——大学。

对保外的政策是相当开明,保外和保是分开排队的,也就是说保外和保有固定的名额,只要选择了保外,就只需要跟选择保外的同学竞争。

保研认定的时候出现了小插曲,因为学校认定工作开展地比较早,我在大三下学期在的成绩还没来得寄回来,自己很是着急,没想到去交换会害得自己没了保研的资格,当时想着要是不行的话,就去工作算了。

还好学校最后还是出了公告,对大三去交换的同学,保研认定的成绩不算大三下学期。

我就这样顺利拿到保外的资格。

难怪有个师兄后来和我说,你真的要好好,一个这么开明自由的学校,为你提供了这么多机会。

后来看到其他学校的同学拿到offer后却得不到保外资格,最后保不了研。

拿到保研的资格后,便开始去招生学校网申。

一开始申请中科院的微电子所和微系统所两家研究所。

2023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简介

2023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简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微小尺度电子器件的制造、设计、测试和应用的领域。

其研究对象是微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和工艺,以及微电子器件的物理特性、性能和应用。

它是电子信息领域的一门前沿学科,也是当前领先的科技领域之一。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特色如下:1.制造微小尺寸器件的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研究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和工艺。

微电子器件具有微米甚至亚微米的器件尺寸,因此其制造需要高精度和高技术水准的加工技术。

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包括半导体工艺、纳米技术、微纳加工技术等各种微小尺寸器件制造的技术。

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能够为制造各种微电子器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微电子器件的物理设计和性能测试微电子器件的物理特性和性能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重点之一。

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包括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电子学等各种微电子器件物理的基础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电子测量和测试技术。

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是为了能够设计出高性能微电子器件和进行合理的性能测试。

3.微电子应用的研究和开发微电子器件的应用包括各个领域,如计算机、通信、医疗等等。

这些应用需要针对不同的领域需要设计出不同的微电子器件,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等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这些应用方向的相关知识,熟悉不同领域的需求和特点,并且开发出相应的微电子器件,以便应对不同领域的需求。

4.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对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各种微电子器件的制造技术和相应的测试技术,同时熟练使用数据库、软件工具和相应的开发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

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特色所作的简介。

这个专业不仅涉及到了微电子器件的制造和工艺,也涉及到了微电子器件的物理特性、性能和应用。

对于想要研究微电子器件制造和研发的人来说,这个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和发展潜力的领域。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排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排名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排名篇一: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篇二:微电子国内排名微电子主要有两个大方向:和工艺,尤其很缺人.工艺应该是清华第一,北大第二.在设计方向的排名如下:1.复旦大学微电子系:复旦是个传统的偏文的,工科大多数很烂,但却出了复旦大学微电子这个怪胎.全国五大集成电路公司的老总,三个是复旦的.拥有全国最好的实验设备,最优秀的师资.其实,就学术上看,复旦微电子未必是最有成就的,但就经济成就、学以至用,复旦确是最成功的.系主任闵昊同时兼任华虹的总经理,个人资产约6亿人民币。

复旦微电子历史上出过7个个人资产在1亿人民币以上的教师。

你看看微电子考研的专业课科目:模拟电路、数字逻辑、模拟CMOS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很多都是别的研究生才上的课程.据我所知,在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刚毕业硕士的起薪,一般复旦就要比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成电、西电高百分之五十,当然是平均水平,个体的特殊情况例外。

2.清华微电子.3.北大微电子.4.微电子.5.华中科技大学6.浙江大学7.东南大学(指的是东南系的射光所,而东南电子工程系的微电子很烂)8.成电9.西电在这九所学校中,复旦、清华应该属于第一档次;北大属于第二档次;上海交通大学属于第三档次;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属于第四档次;成电、西电属于第五档次篇三:微电子排名1 中国高校微电子排名电子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分别是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如下:电子科大: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西电: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清华:电路与系统,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北大: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复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北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东南: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上海交大: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交大: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华中科大:物理电子学北京理工大学:物理电子学南京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吉林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哈工大:物理电子学西北工大:电路与系统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两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清华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东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与信号处理北京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浙江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中科大通信与信息系统华南理工通信与信息系统哈工大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理工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上海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重点学科分布:电子科大 6清华 5西电 5北邮 4北大 3东南 3北理工 3上交 2哈工大 2复旦 2北京交大 2华南理工,华中科大,西安交大,中科大,浙大,西北工大,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与通信,不包括光学及光电)分布如下:电子科技大学 2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实验室宽带光纤传输与通信系统技术实验室清华大学 1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实验室北京邮电大学 1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实验室东南大学 1 移动与多点无线电通信系统实验室复旦大学 1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实验室西电 1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健技术实验室北大上交 1 区域光纤通信与相干光纤通信实验室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科院院士的高校分布:(不包括光学与光电子学,控制,计算机,材料物理,信息遥感等学科方向,不包括双聘兼职及名誉院士)北京大学:王阳元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清华大学:李志坚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技大学林为干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陈星弼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技大学刘盛纲物理电子学与电子相关的通信电子系统方面的中科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保铮雷达,通信与电子系统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雷达,通信与电子系统北京理工大学王越雷达,通信电子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张熙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叶培大微波通信北京邮电大学陈俊亮通信电子以上中科院士名单见中科院信息技术与科学部院士名单电子通信两个一级学科中工程院士分布:(不包括光学与光电子学,控制,计算机,材料物理,遥感信息等学科方向,不包括双聘,兼职及名誉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雷达电子东南大学韦钰电子东南大学孙忠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清华大学吴佑寿数字通信电子科技大学李乐民通信系统哈工大张乃通通信系统北京邮电大学周炯磐通信系统国防科技大学郭桂蓉通信电子以上见工程院网页电子与通信两院院士分布如下: 电子科大 4北邮 3东南 2。

复旦大学张卫教授领衔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世界首个半浮栅晶体管

复旦大学张卫教授领衔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世界首个半浮栅晶体管

复旦大学张卫教授领衔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世界首个半浮栅晶体管作者:暂无来源:《师资建设》 2013年第10期我国科学家实现微电子领域重大原始创新8月9日,由复旦大学电子学院张卫教授领衔团队研发的世界第一个半浮栅晶体管(SFGT)研究论文刊登于((科学》杂志,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该权威杂志发表微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尖端集成电路技术创新链中获得重大突破。

.该成果的研制将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从而在国际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内逐渐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多年来,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末端。

尽管我国在自主知识产权集成电路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集成电路的核心技术基本上由国外公司拥有,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主要依靠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技术,在微电子核心器件及集成工艺上缺乏核心技术。

作为微电子领域的重大原始创新,半浮栅晶体管(SFGT)的技术突破将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关键技术,在芯片设计与制造上获得更大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DRAM、SRAM和图像传感器技术的核心专利基本上都是被美光、三星、Intel、索尼等国外公司控制;在这些领域,中国大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可应用的产品几乎没有。

半浮栅晶体管作为一种基础电子器件,它在存储和图像传感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市场规模达到三百亿美元以上。

它的成功研制有助于我国掌握集成电路的核心器件技术,是我国在新型微电子器件技术研发上的一个里程碑。

张卫教授表示,下一步将本着三方合作的理念,即“设计公司出产品、制造企业生产、复旦大学提供技术支持”,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努力推进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

潜在应用市场规模超过300亿美元分析人士表示,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在该杂志上发表微电子器件领域的论文,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尖端集成电路技术创新链中获得了重大突破。

金属一氧化物一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是目前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器件,而常用的U盘等闪存器件多采用另一种被称为浮栅晶体管的器件。

“五元联动、全程贯通”课程思政模式在半导体器件基础中的教学探索

“五元联动、全程贯通”课程思政模式在半导体器件基础中的教学探索

[摘要]以暨南大学微电子学院“半导体器件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为契机,基于课程的内在特点和“五元联动、全程贯通”课程思政模式,以课程目标为驱动,通过对思政元素的多维度挖掘并贯通于教学全过程,为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了润物无声的融入和实施方案,推进“半导体器件基础”课程“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课程思政;半导体器件;思政元素;立德树人[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2)03-0076-03“五元联动、全程贯通”课程思政模式在半导体器件基础中的教学探索①邓婉玲,吴霞,罗志,黄君凯(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广东广州510630)一、引言集成电路芯片等高科技技术对国家战略、经济和民众生活具有重要性。

目前,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战略。

“半导体器件基础”作为微电子技术类专业本科生核心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涉及半导体器件的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诸多领域,蕴藏着丰富的、具有课程自身特色的思政教育元素。

本课程的思政教育除了贯彻课程思政的一般规律外,还必须深度融合微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半导体技术人才培养的本质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思政应重点从“新”出发,把正确价值观融于新工科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培养之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安排,形成思政教育全程贯通、教学元素多维联动的有机教学体系。

本文基于“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1]的教学理念,在已有的教学积累和研究基础上,构建“半导体器件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全程寻找多维思政教学元素的融入点,整理并总结了适合课程自身规律和特点的思政教学实施方案,解决了课程思政的难点问题,育人成效有了明显的提高。

基于“五元联动、全程贯通”的方案凸显课程特色,可推广至其他类似的工科专业课程。

二、“半导体器件基础”课程思政的实施(一)课程思政的实施模式及其体系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立德树人”为引领[2],本课程构建和实践的课程思政融入模式及其实施体系挖掘与课程专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家国、工程、协作、创新和人文五个维度的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全流程的各个环节与时空,以“五元联动、全程贯通”模式在思政的价值熏陶与专业的知识传授之间产生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是复旦大学下属的一个学院,专门从事微电子技术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微电子学是研究和制造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和微系统的学科,是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也是电子工程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于1991年,是我国最早开设微电子学专业的学院之一。

学院设有微电子学本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专业,具备了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先进的实验设备。

微电子学院的教师队伍雄厚,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他们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内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他们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外的研究机构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学院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研究与开发新型的微电子器件和集成电路、提高集成度和性能、探索新的制造工艺等方面。

他们的研究涉及到的领域包括半导体器件、模拟与数字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等。

除了科学研究,学院还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合作。

他们与国内一些知名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技术转化和产业化的研究与实践。

这样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并为学院产学研结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实验课程、科研项目和实习等。

学院还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总之,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在微电子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他们致力于推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培养高级和专业的人才,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07字)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微电子学的多个领域。

学院的研究重点主要包括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设计、MEMS(微机电系统)和传感器技术等。

在半导体器件领域,学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型器件结构的设计和制备上。

他们利用纳米技术和微纳加工技术制备出了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器件,如高频器件、高功率器件等。

最新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硕士生培养

最新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硕士生培养

第二 信息学院 沈泊
2 36
第三 信息学院 童家榕
3 54
第四 信息学院 任俊彦
2 36
第二 信息学院 屈新萍
3 54
第二 信息学院 李炳宗等
3 54
第四 信息学院 沈绍群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集成电路测试和可测试设计 VLSI 布图设计方法学
通信系统数模混合信号电路 数字信号处理 VLSI 设计
现代集成电路分析方法
3 54 第一 信息学院 曾璇
(三)硕士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 固体电子谱与离子谱 专用集成电路系统专题讲座
数据结构与数据库 低功耗电路设计 电子薄膜测试表征方法 VLSI 薄膜物理和技术 微机械加工技术及应用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开课院系 任课老师
3 54
第二
材料系 张强基
2 36
课程名称 纳米电子学 VLSI 集成技术原理 离散数学与最优决策 集成电路设计方法 半导体器件物理
学分 学时 3 54 4 72 4 72 4 72 4 72
开课学期 第二
第一或第二 第一 第一 第二
开课院系 材料系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信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院
任课老师 陈国荣
闵昊 庄义大 唐璞山 汤庭鳌
3 54 3 54 2 36 3 54
第三 第二 第一 第三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信息学院
杨莲兴 唐璞山 陈登元 曾晓洋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2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 硕士生培养
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系硕士生培养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52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52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通知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52号)各高等学校: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组织申报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通知》(沪教委高〔2011〕44号)精神,我委组织开展了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学校申报,专家评审和我委审核,现同意复旦大学《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FD)的系统建构》等200项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并资助每项项目经费5万元。

请各高校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实施,按时结题。

我委将于2012年9月进行项目验收。

附件: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一月八日附件: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汇总表学校项目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复旦大学1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制度(FD)的系统建构陆昉复旦大学2药学创新性实验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侯爱君复旦大学3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体系构建与外延拓展郁秀兰复旦大学4核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张雪梅复旦大学5“三维五化双主体互动式”《创新与创业》教学模式宁钟复旦大学6创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提升学生科研素质殷莲华复旦大学7卓越工程教育--复旦微电子专业教育特色的挖掘和拓展周嘉复旦大学8“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谢锡麟复旦大学9实验教学中的科研元素与创造性训练张新夷复旦大学10复旦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理念与实践王德峰复旦大学11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建设进阶型有机化学实践课程体系高翔上海交通大学12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郑益慧上海交通大学13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黄震上海交通大学14研究性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胡开宝上海交通大学15交叉融合体验自主探索大电类培养新模式俞勇上海交通大学16传播系“教学”“实践”双平台课改模式研究薛可上海交通大学17基于能力培养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涵建设张峰上海交通大学18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核心问题研究与实践王敏上海交通大学19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高捷上海交通大学20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资源优化配置改革研究与实践江志斌上海交通大学21规则与善治:沟通个人与社会的通识教育徐向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2基于能力培养的卓越医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张艳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3国际化卓越护理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章雅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4医学生数字化医院信息技能培养新模式的探索陆斌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5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管理体系建设梅文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6口腔医学模块式课程体系改革评价研究张建中同济大学27加强数学基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探索蒋凤瑛同济大学28理工融合与教研创新一体化环境实验教学体系徐竟成同济大学29同济大学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王晓国同济大学30卓越汽车预备工程师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吴志军同济大学31基于产学研用的软件工程本科教学体系与实践江建慧同济大学32“卓越计划”下的建筑、规划、景观本科教学体系重构黄一如同济大学33卓越医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徐国彤同济大学34构建理工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平台龚沛曾同济大学35力学跨学科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课程体系建设郑百林同济大学36师生团队研制小飞机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沈海军华东师范大学37基于“卓越教师”定位的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项目陆靖华东师范大学38基于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戴立益华东师范大学39自然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郑祥民华东师范大学40思政课有效促进免费师范生树立终身从教信念研究宋进华东师范大学41多层次多维度软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朱惠彪华东师范大学42社会历史调查与史学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沐涛华东师范大学43体育艺术顶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周燕华东师范大学44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庄辉明华东师范大学45因应学科发展,拓展生态学野外实习内容王希华华东理工大学4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涂善东华东理工大学47专业新培养模式的探索--按需培养,分类施教赫崇衡华东理工大学48化学类专业创新型实验建设孙学芹华东理工大学49卓越工程师培养中电类课程教学新模式与新手段探索林家骏华东理工大学50强化工程教育内涵,奠定国家重点专业基础唐颂超华东理工大学51上海高校全英语课程评价孙济庆华东理工大学52青年师资教学培训基地的建设乐清华华东理工大学53实施质量工程,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黑恩成华东理工大学54教学科研互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黄婕上海外国语大学55育人为本、质量为先、能力为重--基础法语教学改革曹德明上海外国语大学56英语专业高端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究查明建上海外国语大学57应用经济学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杨力上海外国语大学58外语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赵美娟上海外国语大学59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冯庆华上海外国语大学60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教学标准研究与实施吴友富东华大学61“三位一体”创新型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俊东华大学62国际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何瑾馨东华大学63电气信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仇润鹤东华大学64产学研合作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周亚素东华大学65高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吴良东华大学66面向高校师生发展的E-learning建设与研究刘建平上海财经大学67主动创新导向的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陈信元上海财经大学68以“金融实验班”为载体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赵晓菊上海财经大学69卓越财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研究郑少华上海财经大学70构建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部评估体系研究何玉长上海海事大学71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类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郑苏上海海事大学72高端航运服务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曲林迟上海海事大学73上海海事大学卓越工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张秋荣上海海事大学74基于远洋实习船的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肖英杰上海海事大学75面向港航业的物流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建设沙梅上海海事大学76航海心理研究与教学实践俞平上海音乐学院77音乐学写作教学改革及相关问题研究韩锺恩上海音乐学院78上海音乐学院选修课程体系建设刘晶上海戏剧学院79上海戏剧学院工作室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厉震林上海戏剧学院80“四维一体”复合型导演艺术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卢昂上海体育学院81体育院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吴瑛上海体育学院82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院校体育教育过程一体化的开发研究韩冬上海体育学院8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育院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王兴上海体育学院84媒介融合时代体育传媒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肖焕禹上海体育学院85基于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教师团队建设研究陈锡尧华东政法学院86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何勤华华东政法学院87侦查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完善杨正鸣华东政法学院88国际争端解决模拟竞赛课程化建设刘宁元华东政法学院89刑法学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实践刘宪权华东政法学院90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标准研究范玉吉上海海洋大学91经济管理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平瑛上海海洋大学92传承与创新-依托实验中心培养新型水族人才江敏上海海洋大学93电子政务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设计杨杨上海海洋大学94产学合作培养我国远洋渔业紧缺人才宋利明上海海洋大学95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周应祺上海海洋大学96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与运作机制研究陈慧上海海洋大学97高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许四杰上海电力学院98基于两“园”对接、三“堂”互动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潘卫国上海电力学院99新形势下电力特色专业教学标准的探索与实践李东东上海电力学院100热能动力专业重能力强实践培养模式的研究任建兴上海电力学院101面向智能电网信息类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雷景生上海电力学院102产学研结合建设涉电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施泉生上海电力学院103材料化学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徐群杰上海电力学院104以强化实践与创新为特色的电力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符杨上海电力学院105教学科研相长的热能动力工程教学团队的构建吴江上海大学106通识教育背景下新生研讨课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陈方泉上海大学107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探索鲁雄刚上海大学108探索基于产学研的卓越计划培养体系彭章友上海大学109卓越计划推进中的过程管理与制度建设赵翠莲上海大学110面向全校本科生的公共实验创新平台的构建华子义上海大学111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张丹华上海大学112通识教育理工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盛万成上海大学113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连接模式研究李梁上海大学114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创新体系朱怀亮上海大学115大类通识改革中的文基班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曾军上海大学116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查灿长上海中医药大学117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策略优化之研究叶进上海中医药大学118开放式创新性中医药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式研究张伟荣上海中医药大学119中医院校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丁年青上海中医药大学120基于中英合作办学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陶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121融合中医人文特色护生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张翠娣上海中医药大学122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国际化研究沈雪勇上海中医药大学123体现默会认知与知识整合的中医教学新策略徐平上海中医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124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合作发展研究与实践林勋秦虎上海中医药大学125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实践与研究魏建平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社区实践课程与教学基地标准研究舒勤上海师范大学127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李利珍上海师范大学128学前教育专业结构化实践教学教程体系制订高湘萍上海师范大学129影视专业综合创作实践齐青上海师范大学130地理专业基础课程“两步骤”实践教学优化组合研究胡小猛上海师范大学131情景探索式主导的金融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茆训诚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管理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研究与实践朱立新上海师范大学133金融应用创新技能培养的实验教学标准研究王周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34耦合条件下“意会信息”传递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周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35全方位、立体化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杨晓雁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36ERP综合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郭新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37资产评估本科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应尚军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葛丽芳上海对外贸易学院139基于国际认证视角的卓越商科人才培养研究宋彩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40旅游管理(邮轮经济)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吴明远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41城市轨道交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42汽车电子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研究张莉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43“工商管理”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石明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卓越教育的工程实训平台功能创新与实践余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45大学数学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赵德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146公共管理学科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研究XXX明上海理工大学147上海理工大学卓越工程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陈敬良上海理工大学148产学研合作共建制造业创新型大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丁晓东上海理工大学149光电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郝润科上海理工大学建环专业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黄晨上海理工大学151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张振东上海理工大学152跨学科通识教育平台式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魏景赋上海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53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杨坚争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4通过产学研合作构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平台徐家跃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5基于培养机制创新的卓越一线工程师培养改革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6应用型卓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魏拴成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7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改革徐瑞云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8“数控设备故障诊断及高端技术维护应用型人才培养”张锁怀上海应用技术学院159具有行业应用特色的工程师培养体系的研究李晓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60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程型”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娄斌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61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三维融合实践创新教学改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62机器人创新项目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马文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63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魏文静上海第二工业大学164应用型本科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常小勇上海金融学院165基于CO-OP的本科应用型金融人才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刘玉平上海金融学院166人才培养创新考核方法研究汪宜丹上海金融学院167基于教学技能提升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上海金融学院168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金融会计人才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姜雅净上海金融学院169高校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的研究与实践张慧文上海立信会计学院170基于素质教育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邵瑞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171基于个性发展的财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赵迎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172以执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资产评估实验教学创新研究郭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173“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索:基于财经类人才培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174应用型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刘永琴上海商学院175基于流通现代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改革与实践胡巧多上海商学院176酒店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的研究与实践姜红上海商学院177地方财经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冯伟国上海电机学院178校企共建:技术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创新与实践杨若凡上海电机学院179基于卓越计划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上海电机学院180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机制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李荣斌上海电机学院181技术本科工科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赵朝会上海政法学院182上政“3·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金国华上海政法学院183司法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章友德上海政法学院184政法类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徐征上海杉达学院185普通高校英语本科跨学科合作培养模式研究上海杉达学院186电子商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朱志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187基于艺术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学分制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叶苹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188艺术教育公共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许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189上海民办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传兴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190基于语料库运用的高年级英语教学改革研究张定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191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孙有望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192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工程训练教改研究与实践吴国兴上海建桥学院193计算机类专业产学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锦高上海建桥学院194产学研一体化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尹卫华上海海关学院195我国海关税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九领第二军医大学196医学本科形态功能学“联席授课”教学模式探索沈胜娟第二军医大学197药学专业多学科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鲁莹第二军医大学198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刘勤勇第二军医大学199高校本科专业调整优化机制的研究与实践鲁娟第二军医大学200《航海医学心理学》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沈兴华——结束——。

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

复旦攻读微电子专业模拟芯片设计方向研究生开始到现在五年工作经验

我的选调生之路――献给打算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学弟学妹们2008年1月我参加重庆选调生考试,2008年3月我参加四川选调生考试,两个地方的考试风格不一样,重庆考两科《公共基础知识+行政能力测试》和《审论》,四川只考《审论》。

考试只有一天,面试也只有一天,如果有人问我考试或面试难不难,我会说这两样都不难,最难的是考完过后的等待,毫无把握的等待,(我一直都认为公务员或选调生考试最难的不是考试,而是考试过后的等待),须知一山还比一山高,心里那个焦急,唉!经过漫长的复习与等待,笔试双双过关,面试表现良好进入体检,剩下的就是选择!一路走来,有太多的辛酸(暂且这样叫吧)!一来我放弃了很多就业机会,其他同学上学期就找到好的工作,而我直到4月底都没有签约,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二来就是舆论压力,很多人都认为公务员或选调生考试都很黑,没有关系很难考上。

我在整个考录过程中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态去的。

但是在经历所有的程序之后才发现,考录过程其实很公平,至少选调生考试是这样。

但是,我不排除却是有极少数人搞鬼。

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只母鸡一次只能下5个蛋的话,其中有3个一定要先分给喂鸡的人,剩下的两个才会有可能是你的,但是我们还不能有怨言,还必须把这只母鸡保护好,我们都要靠她!(如果你听明白了,就说明有当公务员的潜质了!)如果你一心想考公务员或选调生,又没有所谓的外力相助,那末就认真学习吧,厚积薄发是最好的方法。

在此将一些考试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分享!一、选调生和公务员的区别1、什么是选调生?全名为:××省(市)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要基层工作,就是各级组织部门有计划的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的主要来源进行重点培养,从中挑选出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中去。

这批毕业生简称“选调生”。

2、什么是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

复旦大学特色专业

复旦大学特色专业

复旦大学特色专业对于想要报考复旦大学的学子如何能不了解它的特色专业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复旦大学特色专业,希望对大家有用。

复旦大学英语(本科类)精通外语,放眼世界,是明日精英人物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欢迎全国的有志青年来报考外文学院。

在这里你们将发现一个具有浓厚的世界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学识深厚谆谆善教的导师将帮助你们掌握你们热爱的外语,引导你们进入国外先进文化的殿堂。

不管你们将来选择的职业是什么,在外文学院的学业将给你们打开通向灿烂前程的大门。

院长褚孝泉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简称外文学院)的前身外文系是复旦大学最早建立的系科之一,已有百余年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2003年9月,外文系与大学英语教学部合并后成立外文学院,下设英语语言文学系、日语语言文学系、德语语言文学系、法语语言文学系、俄语语言文学系、朝鲜语语言文学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现代英语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法语国家研究中心、北欧文学研究所、韩中文化比较研究室等十余个教学和研究机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3名,同时每年从世界各地聘请英、日、德、法、俄、韩等10多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更有众多外国语言文学专家来院作短期讲学,而该院教师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曾赴国外访问或进修,其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国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学院设有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博士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博士生导师17名。

优秀本科生可以直升本系硕士生和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博士生。

学院几十年来学术成果丰富。

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新英汉词典》饮誉中外。

由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更是获得了国家、上海及分类学科特等、一等多项重奖;由大学英语教学部编写的《大学英语》获得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内外大学的合作和交流,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学习交流。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导师信息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导师信息

黄群满** 副教授
转829 huangqunman@
20
黄煜梅** 讲师
转817 yumeihuang@
20
来金梅** 副教授
转816 luk@
VLSI CAD 算法和电路模仿。
65643561 gpru@ 微电子薄膜及接触技术。
33
65643765 gruan@ 纳米CMOS电路的器件及互连仿真研究。
33
新型铁电薄膜的制备技术,特性分析及其在不挥发存储器、传感器
65643761 tatang@ 中的应用;VLSI中小尺寸MOS器件模型、模拟技术研究。
生,但硕士生需挂名在正式硕导下(不占该硕导招生名额)。 ∆ 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已通过正待研究生院审批的硕导。
3
2
2005 年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导师信息(工艺方向)
姓名
职称
导师 资格
刘冉 黄宜平 茹国平 阮刚
特聘教授 教授 教授 教授
博导 博导 博导 博导
汤庭鳌 教授 博导
张 卫 教授 博导
姜国宝 林殷茵* 屈新萍*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硕导 硕导 硕导
权五云* 副教授
周 嘉∆ 丁世进** 黄维宁** 於伟峰**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硕导 硕导
虞惠华** 副教授
汪礼康** 顾问教授
硕士 博士 拟招 拟招
电话
Email地址
研究领域
招生 招生 硕士 博士 限额 限额 人数 人数
55664548 rliu@
微纳电子器件与工艺。
54
65642069 yphuang@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以及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3 3

最新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工程硕士课程004幻灯片课件

最新复旦大学微电子专业工程硕士课程004幻灯片课件
当有外加漏-源偏置电压时,空间电荷区的求解需 要解二维的泊松方程:
x22 y22
(x,y) 0S
分别考察沿着x、y方向电场强度变化率(平均):
x方向:假设
NA11108 cm 3 VTH0.7V tOX 5nm
当VGS=3V时,半导体表面达到强反型,空间电荷 区电荷为:
Q S S Q D Q E IN P q V A W m N C O ( V G X V S T ) H 表面电场强度为:
y x
L
W
如果空间某个范围存在载流子的稳定分布,其总电 荷量为Q,而载流子在这个空间范围平均存在的时
间为,那么单位时间内从这个空间范围内消失的载
流子数为: Q /q
要维持稳定分布,必须向这个空间内补充相同的载 流子数,即必须有
IQ
这样一个电流流入这个空间。
利用这一思想,可以导出MOSFET的I-V特性。
Example:双极型晶体管基极电流
n+ p
n
Qnb12qnp0eqVBE/kBT
0 Wb IB
单位时间内因复合而消失得少子(电子)为
Q nb / q nb
通过基极必须补充相同数量的空穴,对应基极电流为
IB
Q nb
nb
MOSFET漏端电流:线性区
如果栅电极下(沟道区)总的载流子电荷为Q, 载流子从源端进入沟道区而从漏端流出沟道区
固定y,则泊松方程的积分过程与MOS电容完全 一致,所不同的是此时沟道区内反型电子浓度为
n(x,y) ni2 eq(V)/kBT NA
qV(y)
V DS VDSVGSVTH
Sub-threshold Region
0
VTH
V GS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与应用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集成电路产业和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需求设置,依托“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立了EDA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IC设计实验室和IC版图实验室等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主要学习物理学、电子技术、电路与系统设计和微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及应用技术,接受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3.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7.了解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微电子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培养方案

微电子学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信息科学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具备物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及微电子学领域内宽厚的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各类电路与系统、数字化信息系统、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及应用、管理与开发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相关的电子实验与设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具有较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较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基本英语能力,能用英语获得本专业的原始信息;具有电路与系统、数字系统建模与设计、微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测试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3. 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有分析和设计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具有系统工程的初步知识,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建模与设计、系统仿真、版图设计、器件性能分析与测试等基本能力。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半导体物理、微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B、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系统设计、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现代模拟集成电路原理及应用等。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080704)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学生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来顺应社会发展,在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中,综合应用微电子技术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持续增强和展示自身健全人格、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成为在湖南乃至全国各地的集成电路行业,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优秀者成为相关技术或管理领域的高级人才。

毕业5年左右的学生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应具备以下5个方面的能力:培养目标1:(道德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工作中能综合考虑法律、环境、社会、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培养目标2:(学科素养)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本专业方向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培养目标3:(开发创新)能够针对微电子技术领域的复杂技术问题提供系统、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培养目标4:(合作交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具备项目管理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技术开发团队中发挥领导或骨干作用;培养目标5:(终身学习)拥有自主的、终身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及时了解和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应对未来挑战。

二、毕业要求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能力):毕业要求1(数理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微电子技术问题。

指标点1.1:能够正确使用技术语言表达复杂技术问题;指标点1.2:能针对具体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指标点1.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和判别专业问题;指标点1.4:能运用相关知识,通过数学模型的比较与综合,优选技术方案,完成系统设计。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技术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识别和判断复杂技术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指标点2.2:能基于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3: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指标点2.4: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证实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特色的挖掘与拓展摘要: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基础与专业结合,研究与应用并重,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

在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中,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课程建设及培养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两方面的努力,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的特色得到挖掘和拓展。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复旦大学;微电子学;创新人才培养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有半个多世纪的深厚积累。

20世纪50年代,谢希德教授领导组建了全国第一个半导体学科,培养了我国首批微电子行业的中坚力量。

60年代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锗集成电路。

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学科博士点,1988年、2001年、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所在一级学科于1998年获首批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独立设置的博士后流动站和长江特聘教授岗位,建有“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和2003年被列入“211”工程建设学科,2000年被定为“复旦三年行动计划”重中之重学科得到学校重点支持,2005年获“985工程”二期支持,建设“微纳电子科技创新平台”。

长期以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教学形成了“基础与专业结合,研究与应用并重,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

近年来,在教育部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中,我们根据国家和工业界对集成电路人才的要求,贯彻“国际接轨、应用牵引、注重质量”的教学理念,制定了复旦大学“微电子教学工作三年计划大纲”并加以实施,在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对专业教学的特色开展了深层的挖掘和拓展。

一、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课程建设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微电子专业课程体系在相对固定的框架下不断加以更新和完善。

我们设计了“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调查表”,根据对于目前工作在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士的调查结果,制定了新的微电子学本科培养方案。

主要修改包括:(1)加强物理基础、电路理论和通信系统课程。

微电子学科,特别是系统芯片集成技术,是融合物理、数学、电路理论和信息系统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因此,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加了有关近代物理、信号与通信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使微电子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更宽。

(2)面向研究、应用和学科交叉的需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程。

如增加了电子材料薄膜测试表征方法、射频微电子学、铁电材料与器件、Perl语言、计算微电子学、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等课程,为本科生将来进一步从事研究和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3)强调能力和素质训练,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开设了集成电路工艺实验、集成电路器件测试实验、集成电路可测性设计分析实验及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验等从专业基础到专业的多门实验课。

在课程体系调整完善的同时,还对于微电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开展了新一轮的课程建设。

包括:(1)精品课程的建设。

几年来,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工艺原理、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经过建设已经获得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

其中半导体物理和集成电路工艺原理课程获得学校的重点资助,正在建设上海市精品课程。

另有半导体器件原理和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正在复旦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之中,有望明年获得称号。

(2)增加全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课程。

为了满足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尽快吸收、学习最新知识的需求,贯彻落实教育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在本科生专业课的教学中新增全英语教学课程3门,双语教学课程4门。

该类专业课程的开设也为微电子专业的国际交流学生提供了选课机会。

(3)教材建设。

为了配合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补充更新专业知识,除了选用一些国际顶级高校的教材之外,还依据我们的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专业教材和论著。

有已经出版的《深亚微米FPGA结构与CAD设计》、《Modern Thermodynamics》、《现代热力学-基于扩展卡诺定理》,列入出版计划的《半导体器件原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和《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

另外根据课程体系的要求对实验用书也进行了更新。

为了传承复旦微电子学的丰富教学经验和保证教学质量,建立了完备的教学辅导制度,如课前试讲、课中听课及聘请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辅导等。

每学期听课总量和被听课教师分别均超过所授课程和任课教师人数的50%以上。

对所有听课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在保证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实现所有必修课程的电子化,建立主要必修课程的网页,完全公开提供所有课件信息,部分课件获得超过15000次的下载量。

青年教师还独创了“移动课堂”的授课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完整复制课堂教学,既能高清晰展示教学课件的内容,又能把教师课上讲解的声音、动作及临时板书全部包含在内,能够使用大众化的多媒体终端进行播放,随时随地完美重现课堂讲解全过程。

通过国际合作的研究生项目及教师出国交流,复旦大学微电子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如复旦-TU Delft硕士生项目、复旦-KTH硕士生/博士生项目等)中海外高校教师来到复旦全程教授所有课程,复旦配备青年教师跟班听课和担任课程辅导。

这使得青年教师的授课理念、授课方式及授课水平都有大幅提高。

同时,由于联合培养项目及其他合作项目,复旦的青年教师也被邀请参与海外高校的教学,担任对方课程的主讲,青年教师利用交流的机会,引进海外高校的一些课程用于补充复旦微电子的培养方案。

这些都为集成电路专业特色的挖掘和拓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微电子专业的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升,在教学评估中得到各个方面的好评。

二、培养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微电子专业创新人才也需要在培养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创新。

针对微电子工程的特点,在坚持扎实的理论的基础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实践能力训练。

在学校的支持下,教学实验室环境得到及时更新,几个方面的实验教学在国内形成特色。

(1)本科的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可以在学校自己的工艺线上完成芯片的清洗、氧化、扩散、光刻、蒸发、腐蚀等基本工艺制作步骤,为学生完整掌握集成电路制造的基本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实际训练。

(2)在集成电路测试方面,结合自动化测试机台(安捷伦SoC93000ATE),开设了可测性设计课程,附带实验。

(3)集成电路设计课程都附带课程项目实践,培养了学生实际设计能力和素质,取得很好效果。

通过课程教学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尝试开设了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同时共同选修的研讨型课程。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本科生不仅可以得到研究生的指导,在课堂上就某些课程内容进行探究,还可以在开展课程设计时在小组内和研究生同学共同开展小型项目研究,对于提高本科生进一步学习微电子专业的兴趣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参加科研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最为有效的途径。

配合复旦大学的要求,微电子学专业在本科阶段,持续设置多种科研计划,给予本科生进实验室开展科研以支持。

(1)大一的“启航”学术体验计划。

计划鼓励大一学生在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实践,为学生打造一个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学术能力的资源平台。

“启航”学术体验计划的所有学术实践项目均来自各个微电子专业的导师,学生通过对感兴趣的项目进行申报与自荐的形式申请加入各学术实践小组。

引导学生领略学科前沿,体验研究乐趣。

(2)二、三年级曦源项目。

项目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想的基础上,鼓励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研究团队,独立提出研究方向,寻找合适的指导教师。

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的团队。

在开放课题列表中寻找合适的课题方向,并向该课题指导教师进行申请。

还有更多的学生在大三甚至更早就进入各个研究小组,参与教授领导的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来自企业、海外等的合作项目的研究。

在完成的计划和项目成果之外,学生们还在收集文献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和推导论证、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科学实验、发明创造的能力,写作和表说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收获。

通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及外籍教师讲授课程给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培养,提供层次更高、路径多元的培养方案,培养了学生的国际化眼光,开拓了学生的培养渠道。

几年来,微电子学专业学生的出国交流人数逐年增长,从2008年起,共有20位本科生赴国外多个高校交流学习。

交流的项目包括双学位、长学期和暑期项目等,交流时间从3个月到2年不等,交流学校包括美国(耶鲁、UCLA等)、欧洲(伯明翰、赫尔辛基等)、日本(早稻田、庆应等)及我国港台高校。

大多数同学在交流期间的学习成绩达到交流学校的优秀等级,同时积极参加交流学校教授小组的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个别同学由于表现优异在交流结束回国后被对方教授邀请再次前去完成毕业论文;也有同学交流期间)参加国际级大师的科研小组工作,获益匪浅,直研后表现出强于一般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可以看到,国际交流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不同培养模式,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和体验多种文化的机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和进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自特色专业建设以来,每学期均新开设“前沿讲座”课程,课程内容不固定,授课人为聘请的海外教师,有的来自海外高校,有的来自海外企业,课程均为全英语课程或双语教学课程。

这类课程直接引进了海外高校的课程和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受益,同时也培养了复旦微电子专业的青年教师。

企业还提供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软件,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还为学生参加科研提供了培训。

经过2年多特色专业项目的建设,复旦微电子学专业在巩固已有教学特色基础上,在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深层的挖掘和拓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努力,集成电路特色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培养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培养具备集成电路研发能力的高端人才与工程师的优质基地,正在努力实现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培养具有前瞻性、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实现能力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集成电路研发人才与产业工程师的目标。

[本论文工作由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资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