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案 湘教版

示X课: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点。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会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读图。
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播放旋转的地球,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
师提问:我们可以看出地球某某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那为什么我们叫“地球”而不叫“水球”?生答:(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观察地球仪,比较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那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3、了解大洲,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4、在东西半球图上,南北半球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
5、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交流展示、归纳小结)1、教师出示课本P22图2-17,世界海陆面积比较。
得出陆地占29%,海洋占71%。
2、看世界海陆分布图,可以得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
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西半球,但不管那个半球,还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4、出示东西半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然后再出示南北半球空白图,让学生看图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看图识记,然后出示空白图,让学生指着空白图说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1. 导入阶段:
(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地球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和颜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你们知道地球的表面积和海陆分布的特点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的总表面积、海洋的表面积、陆地的表面积,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了解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数据,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地球的表面积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以及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基础的地理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发现地理世界的奥秘。
(3)推荐参加地理研学活动,如实地考察、地理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板书设计
1. 重点知识点:
① 地球的总表面积、海洋的表面积、陆地的表面积
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面积和特点
③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首都、语言、宗教等基本信息
④ 世界地形的类型、分布和特点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世界的海陆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之后,进一步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和认识的一节课。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世界的海陆分布情况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对世界海陆分布情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世界海陆分布的原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好PPT,用于展示和讲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情况。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说一说地球的海陆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世界海陆分布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张地图,说一说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世界主要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 2_2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能够辨别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地理事物。
3.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4.运用世界地图说出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课前预习】1.读课本28页“图2-25、2-27、2-28以及正文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哪一个面积更大?(2)地球上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各占多少比例?(3)哪一个半球陆地面积较大,海洋和陆地是否彼此相连?(4)北半球和东半球是以陆地为主吗?2.根据课本28页活动题1,思考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有何特点?3. 阅读课本29页第一自然段正文,找出“大陆、岛屿、大洲”的概念。
4.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陆,有哪些大洲,找出几个比较大的岛屿,并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哪一个大洲。
5. 读世界地图,了解七大洲的分布位置,观察七大洲的分布特点。
6. 完成课本29页“活动”第1题—读图2-27、图2-28,说一说,北美注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欧洲和非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大陆?7. 阅读课本30页的图片、地图资料或录像资料,找出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8. 阅读课本31页正文第三自然段,看一下“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9. 利用地图册,找出地球上有哪些大洋,找出几个比较大的海,找出几个海峡。
10. 读世界地图,了解四大洋分布在什么地方?观察它们各有什么特征?【课堂突破】本节课要充分利用地图,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去认识和逐步熟悉大洲、大洋的分布及其相对位置。
记某个大洲时,一般同时要关注它周围的大洋有哪些,要按一定的顺序记,如按顺时针方向记;记大洋的时候则要关注它周围的大陆有哪些;记大洲与大洲的分界线时,一般可先看比例尺小的地图,如东西半球图或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到洲界线后,再去查看比例尺较大的地图,如大洲图或包含洲界的某个区域地图,这样由粗到细地查看就比较容易掌握。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学科
主备:集备:复备:初审:复审:
课题
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
课时
1课时
日
期
学生
姓名
班
组
学
习
目
标
1.我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我能借助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及大洋、海和海峡。
3.我能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知道其名称、位置、轮廓及分布,记住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2.被赤道横穿的大洲有哪些?
3.分别说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
活动三、认真观察课本P30页图2-30、2-31、2-32、2-33,回答问题:
1.写出亚欧两洲、亚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2.完成下表:
项目
运河
两侧的大洲
两侧的大洋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3.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作为分界线?对照世界地形图,想一想,你的回答对大洋洲、南极洲也同样适用吗?
(二)七大洲、四大洋
1.地球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伸向海洋的延伸部分称作;地球上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和它附近的,合称大洲。
2.全世界共有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亚洲、、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3.洋是海洋的部分,海是海洋的部分。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通常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4.全世界共有个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对子间交流问题答案。
(读图→思考→对子交流→2、2-33
可结合地理图册P2页或P16页进行分析
问题:
学以致用
1.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环绕地球一圈依次经过哪些大洋呢?
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分布教案(湘教版) 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
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陆地。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较熟悉,关键在于通过读图直观感受,并理解其逻辑关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进一步熟悉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2、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3、阅读地图习惯的培养。
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湘教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
空间感的建立,海陆分布情况、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法
教具
多媒体、地球仪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特征等,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的分布。
2.观察图2-29至2-34,完成下列活动。
1读图2-31,说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2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什么为分界线?对照世界地形图,想一想,你的回答对大洋洲、南极洲也同样使用吗?
3完成下表
两侧的大洲
沟通的海洋
巴拿马运河河
运河
苏伊士运河
教师对学生探究表示可定,并加以补充。
教师点拨:地球被海洋分割成六大块和众多小块,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大小顺序):
先讨论,后记录。
读图2-35了解四大洋的面积和轮廓。
学生讨论:各大洋的特征
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一、海洋与陆地
2.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大陆、岛屿、海峡、大洲、海、洋
二、七大洲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作业:
绘制一幅海陆轮廓略图
步骤:第一步:在世界地图上,观察各大洲的形状具有什么特征。
任意划分地球仪为两半,海陆分布情况如何?
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 了解陆地与陆地、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大陆、大洲、岛屿、海、洋、半岛等地理名称。
(二)七大洲
指导学生完成P 29活动。
1.读图2-26、2-27,说一说,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赤道横穿那几个大洲?
湘教课标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世界海陆散布复习课导教案【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表达全世界海陆所占比率,描绘海陆散布特色。
2.运用世界地图表达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散布。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大海和陆地概略:1.从地球的海陆面积比来看,能够归纳成分陆地,分海洋。
2.陆地面积散布南北半球不均,北南,但均少于大海。
3.从东、西半球来看,大海的面积陆地面积。
小结:不论怎样区分半球都是大海的面积陆地面积。
知识点二:大海和陆地的基本观点1.大陆:大块的陆地。
全世界共有块大陆,此中大陆面积最大,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是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岛屿。
3.半岛:陆地伸进大海的部分。
是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半岛。
4.大洲:大陆和它邻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
全世界共有大洲。
5.海:大洋的边沿部分。
6.洋:大海的主体部分,深度在2019 米以上。
全世界有大洋。
7.海峡:两头连结海疆的狭小水道,一般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知识点三:七大洲及其界线1.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为,面积最小的大洲为。
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大洲名称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河、山、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亚洲与北美洲海峡欧洲与非洲海峡、地中海南美洲与北美洲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世界海陆散布复习课导教案3.比较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分开的大洲所属国家交流大海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北美洲和巴拿马海和太平洲洋4.七大洲的地点(1)所有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所有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和北美洲。
(2)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
(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没有热带的大洲是和南极洲。
(4)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和。
知识点四: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大小第二第三最小(万平方千(17968)( 9336)( 7492)(1310)米)其余特色海水呈“ ”形,跨南北半球海冰覆盖,最,岛跨东西半球海水浅,位屿最,和南北半球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1.在七大洲中,南、北回归线均穿过的大洲是()A. 南美洲B.非洲C.亚洲D.南极洲某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据此回答以下问题2 和 3:2.这个大洋是()A. 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3.以下大河中注入该大洋的是()A. 长江B.尼罗河C.密西西比河D.恒河4.a 大洲和 d 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A. 苏伊士运河B.直布罗陀海峡a b cd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脉读世界海陆散布表示图,达成5—— 7 题: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A. AB. BC. CD. D6.意为“阳光灼热的大陆”的大洲是()A. ①B. ②C. ③D.④7. ④⑤⑥⑦四个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A. ④B. ⑤C.⑥D.⑦读大洲和大洋的散布图,达成8题和 9题:8.相关陆地和大海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球表面 71%为陆地, 29%为大海B.大海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C.①大洋是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大洋D.②大陆是世界上边积最大的大陆9.③和④两大洲的分界线是()A. 白令海峡B.土耳其海峡C. 巴拿马运河D. 苏伊士运河亚太经合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 APEC )是亚太地域最具影响力和拥有世界意义的地区合作组织,现有成员国21 个(图中暗影所示)读图回答第10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海陆分布
主备:审核人:课题: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2)课型:新授课时:1学习目标:1.识记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特点。
2.了解大洋、海、海峡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能举例。
重难点:四大洋的名称和面积比较
激情激趣导入目标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从亚欧大陆包含亚洲和欧洲两个大洲入手讲解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独立
思考自主探究读
1、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有___________山、_________河________、
__________山、_____________海峡。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
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运河。
2、巴拿马运河沟通了_______洋和______洋,苏伊士运河沟通了
_______海和_______海,土耳其海峡沟通了________海和_______海。
3、四大洋中,太平洋跨_______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_______,在四大洋中最____、最______、_________也最多。
大西洋
也跨_______半球,形状略呈“_____”形,是世界第_____大洋。
______
洋是世界第________大洋。
北冰洋是最______、最_____的大洋。
4、_______是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通常也是重要的
海上通道。
学
法
指
导
仔细自读课文,相
信自己
(4)印度洋周围的大洲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非洲、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如何区别海与洋?里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吗?为什么?
展示
提升合作探究议
1、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
C、苏伊士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
2、下列各组地理事物,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苏伊士运
河、京杭运河B.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C.土耳其海峡、霍尔木
兹海峡 D.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3、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分别是( )
A、北冰洋和太平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
C、印度洋和大西洋
D、
印度洋和北冰洋
4、四大洋中,形状略呈“S”形,面积第二大洋是( )A、大西洋
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5、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 )A、大西洋B、太平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教
师
寄
语
不为失败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