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措施-PKPM参数20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专业技术措施之PKPM-SATWE参数取值: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

该参数主要针对风荷载计算,同样对地震力起作用。只需考虑其它角度的地震作用时,无需在此填数值,应填“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地震数,相应角度”或勾选“程序自动考虑最不利水平地震作用”

一般按0输入。

2)混凝土容重:

钢筋砼计算重度,考虑饰面的影响应大于25,不同结构构件的表面积与体积比不同饰面的影响不同,一般按结构类型取值:

结构类型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

重度 26 26.5 27

3) 钢材容重:

一般情况下,钢材容重为78KN/m3,若要考虑钢构件表面装修层重,钢材的容重可以填入适当值。

4)裙房层数:层数要从最底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此参数主要用来确定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

抗规第6。1。3条规定: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措施;但是该参数的作用在程序中并没有反应。绘图中采用构造加强。

注意:对于体型收进的高层建筑结构、底盘高度超过总高度20%的多塔尚应符合高规10.6.5条;目前程序不能自动将体型收进部位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构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需要在“特殊构件定义”中自行定义,不宜事后提高配筋。

5)转换层所在层号:层数要从最底层算起,包括地下室层数。

如果有转换层,必须在此指明其层号,以便进行正确的内力调整。

注意: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构件!

作用:a、程序自动判断加强区层数;b、输入转换层数,并选择相应的楼层刚度算法,软件会输出上下层楼层刚度比。C、计算参数中有将转换层号自动识别为薄弱层的选项。

抗震等级:程序设有“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的选项。(高位转换可以自动再提高)

转换层全层应设置为“弹性膜”(平面内刚度真实考虑,平面外为0)

转换层结构选择“施工模拟3”时,施工次序:宜将转换层与其上2层设为同一施工次序。

6)嵌固端所在层号:

如在基础顶面嵌固,嵌固端所在层号为1;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部位时,那么嵌固端所在层为地上一层,即地下室层数+1.

作用:确定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时,程序将起算层号取为:嵌固端所在层号-1;程序自动将嵌固端下一层的柱纵向钢筋对应上层增加10%;梁端弯矩设计值放大1.3倍。

涉及到《底层》的内力调整等,程序针对嵌固层进行调整。

7)地下室层数:

a.当地下室局部层数不同时,以主楼地下室层数输入。

b.地下室一般与上部共同作用分析;

c.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可不采用共同分析;

8)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

工程规模较小可取0.5~1之间的数值,剪力墙数量较多时,可取1~2就可满足计算要求,框支剪力墙可取1或1.5。

当楼板采用弹性板或弹性膜时,弹性板细分最大控制长度起作用。通常可与墙元的控制长度一致。

9)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

除计算结构位移比,周期比时,刚度比时需要选择此项,其他的结构分析、设计不应选择此项。

如果工程中无弹性楼板、无开洞、无越层、错层,则可默认为刚性楼板假定。“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和“刚性楼板假定”是两个相关但不等同的概念。

“刚性楼板假定”指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为0的假定。程序自动搜索,对符合条件的楼板自动判断。为提高计算精度,某些工程中可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将部分楼板定义合适的弹性板,这部分采用相应的计算原则。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则不区分刚性板、弹性板,只要位于楼板标高处的所有节点均在计算时强制从属与同一刚性板。不在楼板标高处的则不强制,仍按刚性楼板假定处理。(越层柱会由于强制刚性楼板假定而在中间强制截断)

注意:a.弹性板设置应连续,不应出现与刚性板间隔布置或包含布置的情况。 b.两侧是弹性楼板时,梁的刚度放大和扭转折减仍有效。

C.如果定义了弹性楼板,在计算周期比、位移比等时,必须“强制刚性”

d.采用弹性板3(6)时,会影响梁的安全储备,建议:弹性膜。

e.对坡屋面斜板,程序默认为弹性膜。

10)墙梁跨中节点作为刚性楼板从节点:

墙梁:开洞方式形成的连梁。程序默认勾选(此时,一方面因刚性板的作用过强而导致连梁剪力偏大,另一方面由于楼板平面内作用,使墙梁两侧的弯矩和剪力不满足平衡关系)。如不勾选,则类似框架梁的算法,墙梁剪力比勾选小,相应结构整体刚度变小、周期变长,侧移加大。

11)墙倾覆力矩计算方法

考虑墙的所有内力贡献:

“只考虑腹板和翼缘,其余计入框架”:使墙无效翼缘部分内力计入框架,实现框架、短肢墙、普通墙的倾覆力矩更合理。

只考虑面内贡献,面外计入框架:对单向少墙结构(一个方向上剪力墙密集,而正交方向剪力墙稀少,甚至没有),剪力墙的面外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抗侧力成分,性质上类似框架柱,宜看作一种独立的抗侧力构件。

12)高位转换等效侧向刚度比计算:

传统方法和采用高规附录E.0.3方法。当塔楼数大于1时,计算结果无效。13)扣除构件重叠质量和重量

选择此项,梁、墙扣除与柱重叠部分的质量和重量。

建议:仅在有经济性需要、对设计结构的安全裕度确有把握时勾选。

14)考虑梁板顶面平齐

一般不勾选

15)构件偏心方式

传统移动节点方式

刚域变换方式:新的考虑墙偏心的方式,更符合实际。但对部分模型在局部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内力差异,建议谨慎采用。

16)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结构:按砼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钢与砼混合结构:目前没有专门的规范,可参照相应的规范执行

有填充墙钢结构:按钢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无填充墙钢结构:按钢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

砌体结构:按砼结构有关规范计算地震力和风荷载,并对砌块墙进行抗震验算选取不同的结构材料,对计算结果会有所影响

12).结构体系:

这个参数用来对应规范中相应的调整系数。

13)恒活荷载计算信息:

a:一次性加载计算:对钢结构或体育馆(类似没有严格标准层概念的结构);长悬臂或有吊柱的结构采用此算法。

b: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就是按一般的模拟施工方法加载。对于“框剪结构”,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在导给基础的内力中剪力墙下的内力特别大,使得其下面的基础难于设计。

c:模拟施工方法2加载:这是在“模拟施工方法1”的基础上将竖向构件(柱、墙)的刚度增大10倍的情况下再进行结构的内力计算,也就是再按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情况下进行计算。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传给基础的力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避免墙的轴力远远大于柱的轴力的不合理情况。由于竖向构件的刚度放大,使得水平梁的两端的竖向位移差减少,从而其剪力减少,这样就削弱了楼面荷载因刚度不均而导致的内力重分配,所以这种方法更接近手工计算。

专家建议:在进行上部结构计算时采用“模拟施工方法1”;在基础计算时,框剪或框筒用“模拟施工方法2”的计算结果。这样得出的基础结果比较合理。d:模拟施工方法3加载:模拟施工方法1加载的改进版。建议复杂多层,高层首选。注意:采用此法,必须正确指定“施工次序”,否则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当有吊车荷载时,不能采用此算法。

*不同的模拟施工方法对墙柱的轴压比影响较大。可以用“竖向导荷”复核。

*如果选用“模3+VSS求解器”,可能会计算到“VSS回代求解”死机。表明结构较为复杂,应采用“模1”,多存在于多塔、斜屋面和开洞较多的结构。

14)施工次序

采用“模拟施工3”时,为了适应某些复杂结构,可以对楼层组装的各自然层分别指定施工次序。

程序隐含指定每个自然层是一次施工(简称逐层施工);用户可以通过施工次序指定连续若干层为一次施工(简称多层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