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对2岁反抗期的有效策略

合集下载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及对策论文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及对策论文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及对策摘要所谓幼儿"第一反抗期" 是指2岁至4岁的儿童会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对成人特别是家长的"反抗"心理,表现为不听话、有意做与家长示意相悖的事等。

为了查明原因,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综合分析后撰写了该篇论文。

本论文引用实例来说明幼儿“反抗”的特点,分析“反抗”形成的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字幼儿,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心理发展二、幼儿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在幼儿2至4岁左右,身心发展会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飞跃,教育学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这种“反抗”表现为学会和父母顶嘴、说反话、拒绝父母的要求、喜欢独立行动,大人越是阻止、小儿越是开心。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三、幼儿的“反抗”行为的原因分析:儿童突然变得“不听话”“不乖巧”与大人唱反调,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原因:(一)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孩子的生理发展为他提供了“反抗”条件。

(二)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在生理发育的同时,孩子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也逐步发生、发展起来。

(三)宝宝言语的发展孩子的言语发展,使其对成人的反抗更直截了当。

(四)宝宝自我情绪控制的不成熟对于没有经历过很多事的宝宝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感到不满,就会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

四、幼儿第一反抗期的教育对策:“反抗期”是大多数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这一阶段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的第一反抗期呢?(一)理解孩子的“反抗”,适度地允许孩子“反抗”,鼓励其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

(二)理解孩子的“反抗”,不等于不给孩子任何约束。

我们要教会孩子掌握一定的行为规则,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保证其社会适应性。

(三)注意责备孩子的方式(1)当冲突发生时,一般不要与孩子硬顶。

可适当转移其注意,事后讲道理。

(2)家长说话一定要算数,不可反悔。

(3)如果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前后不一,或者父母提出的要求不一致,孩子就会无所适从,表现出不听话。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

孩子必经的3次叛逆期,家长应对大全!(值得收藏)亲爱的一起欢乐成长的朋友们:你们好~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叛逆会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找出叛逆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理解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更好地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反抗期”。

如果我们懂得倾听孩子的心声,并能针对孩子的不同问题和矛盾,找到恰当的方法去帮助孩子理性应对,就可以实现良好的亲子沟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很奇怪,不可理喻,家长怎么做都没用,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2-4岁,鸡蛋碰上石头第一“反抗”期反抗:顾名思义就是说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从言行上给予对方有声或者无形的反对。

拿到家庭教育中来,就是孩子情绪反作用在家长身上,在家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种张力。

对于2—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经常会看到他们有不听话现象,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有时弄的家长急了,就吼孩子两嗓子。

甚至还有性急的家长,在指挥命令无效状态下,给孩子几巴掌,结果弄的孩子哇哇大哭。

还有的家长一安排孩子做什么事,孩子马上说不,或者干脆坚持自己的想法,任凭家长怎么讲道理,怎么说劝都无法改变孩子的想法,气急之下的家长不是批评就是干脆暴打一顿。

看到这些现象,我经常会想到:孩子有时像“鸡蛋”,家长抓在手里,任凭你怎么用力,鸡蛋都不会破——家长拿孩子一点办法没有。

而有时看到一些家长那种强行想改变孩子的粗暴的作法,我感觉更像“石头”——冰冷、无情、生硬。

追究现象背后的本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并不难找出原因:原因之一:我要表达,我有想法对于2—4岁左右的孩子,从最初的吱吱呀呀对大人们来说所有点不知所云,到清晰说出来话来想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绝对是一个质的飞跃。

这说明宝宝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他们的话有时更倾向于描述所看到眼前的事——尽管有时很“夸张”,有时还会向大人们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要求——尽管有时无法“兑现”。

但是由于宝宝们掌握的字、词汇量很少,无法真实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时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又不认真观察,不了解孩子心理特点的家长便会错误理解孩子的本义,孩子本来说向东,家长理解成了向西,这难免让宝宝不满意,甚至闹情绪了。

约法三章对付叛逆宝宝

约法三章对付叛逆宝宝

约法三章对付叛逆宝宝导读:小时候挺好挺乖,稍微大点就不好管了,爱发脾气、动怒、动手,家里有这样的宝宝,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呢?1岁以前宝宝一般都非常温顺、乖巧。

可一到2岁,宝宝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叛逆、易怒,动辄大哭大闹,令人头疼不已。

2岁是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在此期间,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专家建议,在此期间别一味压制宝宝,要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耐心帮助他平稳渡过这一时期。

这样每个“叛逆宝宝”都会变成“快乐宝宝”,而“烦恼爸妈”自然也就成了“开心爸妈”!研究显示,2岁左右是宝宝人生里的第一个叛逆期。

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

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宝宝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

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

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叛逆表现是“正常”的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1、拒绝父母的要求;2、和父母唱反调;3、不理睬父母;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

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父母学堂】爸妈对付宝宝叛逆行为的11招儿

【父母学堂】爸妈对付宝宝叛逆行为的11招儿

【父母学堂】爸妈对付宝宝叛逆行为的11招儿逆反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要应付逆反的宝宝,父母需要一些策略。

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

比如说你想宝宝入澡盆泡澡,但他就是不敢回去,如果你私自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使他回去泡澡,那么事情确实可以显得很差劲。

这时,何不给宝宝去点大风趣:“洗澡水真受不了了,看一看谁的小腿跑得快,慢说你的小屁股,使他进到澡盆。

”这样与平时相同的语言可以领略到宝宝一种新鲜感,因此他可以乐意拒绝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宝宝放松警惕。

如果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道不,何不给他一些特别荒谬的挑选,一直鼓励他不停地说道“不”,这时候,他就可以收紧提防,将注意力分散在那些荒谬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出机会把他摁至你必须他回去的地方,或者使他搞你想他搞的事情。

3、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

宝宝都讨厌游戏,如果将任务变为游戏,坚信他可以比较乐意拒绝接受。

比如说,他总是不敢回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父母可以在估算他必须上厕所的时候,将他扛起来:“现在我必须背着这把枪,使他至厕所升空子弹了。

”这样的建议,可以使宝宝很快就忘掉他的不能,乖乖地跟著你跑。

于是上厕所的任务就变为了一种有意思的游戏,他也就不能说道没法。

4、让宝宝自觉自愿地接受任务。

给宝宝准备工作一些图书,或者给他编成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使他的任务变为他的一种期盼。

或者父母作出示范动作,但是显然就不建议他回去搞,他可以因为疑惑而产生恶搞的性欲。

5、利用宝宝的逆反心理。

当想宝宝回去搞某件事情的时候,反华着讲出必须他顺利完成的任务,这时候,他可能将就可以按照你实际的建议回去搞了。

6、有时候,宝宝没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

因此,跟宝宝交代任务的时候必须眼睛看著宝宝,十分严谨地将任务交予他,这样他可以明白你不是在跟他打趣,他就不能随随便便说道没法。

7、和宝宝轮流来。

因为父母也搞同样的事,并且大家都存有机会回去搞这样的事情,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去搞,这样他可以真的很有意思,通常都会乐意拒绝接受父母的建议。

反抗期

反抗期

反抗期反抗期,儿童发展过程中独立性倾向最明显的时期。

在三四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这是一种意志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在十一到十五岁。

该时期的少年身心方面虽不成熟但有剧烈的变化,如身高猛长,第二性征越来越明显,经验和能力飞快增长,摆脱成人监护的愿望异常强烈,因而与成人视他们为不成熟产生矛盾,表现出反抗心理和行为。

三岁孩子的反抗期很多年轻的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岁左右变得不听话起来。

常听到这些父母抱怨:“我们家孩子小时候挺乖的,怎么现在老和大人对着干呢?甭管你让他干什么事,他说的第一个字就是…不!‟” 的确,三岁左右的孩子往往会有许多令大人头痛的表现。

他们往往固执己见,要做什么必须立即去做,不肯忍耐,更不肯放弃自己的要求。

他们的情绪波动也很大,稍有不如意就会哭闹。

他们不听劝告,不服管教,不肯服从大人为他们制定的规范。

当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时,父母往往会很苦恼。

其实,这些表现对于三岁儿童是正常的。

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相反,如果孩子到了三岁左右没有出现反抗期倒是不正常的。

据日本东京都立教育研究所与日本儿童研究所咨询部的调查,很多精神不振、意志薄弱的儿童在三岁左右没有反抗期,对这些儿童进行长期的心理辅导也往往见效不大。

那么为什么三岁儿童会有反抗期呢?首先,这是因为三岁儿童在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这是因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原先,儿童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

如何教孩子勇敢与反抗

如何教孩子勇敢与反抗

如何教孩子勇敢与反抗教育是塑造孩子性格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孩子成为勇敢与反抗的个体,是每个家长都希望实现的目标。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需要家长们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如何教育孩子勇敢与反抗的有效途径。

1. 培养自信心:自信是孩子勇敢与反抗的基础。

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去克服挑战和面对困难,赞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同时,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 强调理解他人的重要性: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是培养勇敢与反抗的关键因素。

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别人、分享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3. 鼓励积极面对挑战:勇敢与反抗并不意味着孩子无所畏惧。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面对挑战,尝试新的事物,坚持努力,即使失败也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轻易退缩。

4. 培养决策能力:勇敢与反抗需要孩子有良好的决策能力。

家长可以教导孩子如何权衡利弊,分析情况,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承担决策带来的后果。

5. 开展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培养勇敢与反抗的孩子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倾听和尊重孩子的意见。

教导孩子如何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6. 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指导,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会更加勇敢和有信心。

7. 培养批判性思维:勇敢与反抗并不意味着盲目地接受一切。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思考问题,并提供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追求真理。

总之,教育孩子勇敢与反抗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和努力。

通过鼓励自信心、培养同理心、鼓励面对挑战、培养决策能力、开展有效沟通、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成为具有勇气与抗争精神的个体,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应对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

应对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

应对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文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博士宋艳照片提供新天地儿童数码摄影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两岁左右正是孩子“第一反抗期”形成的阶段。

那么,家长该怎样正确对待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两个例子。

东东两岁了,以前他一直是一个快乐、随和、讨人喜欢的孩子。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他总爱和大人对着干,任何事大人都要依着他,不然他就大吵大闹。

早上,东东拿着一把牙刷,一边跑,一边就要把牙刷往嘴里放,爸爸马上告诉他不要那样做。

东东看着爸爸,倔强地说了一个“不”字,然后慢慢把牙刷放到了自己的嘴里,让爸爸知道,自己就是要和爸爸对着干。

于是爸爸硬将牙刷抢了过来,没想到“风暴”来了,东东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妈妈拿来了他平时最喜欢的小汽车,东东才止住了哭声。

专家分析’许多年轻的家长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了,经常和大人顶嘴,还乱发脾气。

当听到孩子说“不”的时候,一些家长甚至感到自己受到了伤害。

其实,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在两岁左右,几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处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的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不希望别人干涉自己,一旦遭到家长的反对或制止,就容易产生顶嘴或乱发脾气的现象。

解决方法’此时家长要理解、尊重孩子,帮助他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对他的行为不要轻易加以干涉。

如果要求孩子必须听大人的话,家长也不要用“要这样”或“不许那样”等命令的口气,而要以平等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给他留出选择的余地,如东东的爸爸可以这样问东东:“能不能安静下来,和爸爸比比谁刷得好呢?”这样既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让他乐意听大人的话。

总之,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出现一些不听话的现象,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家长就不必过于担心,过一段时间,孩子会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的。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家庭教育探析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家庭教育探析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家庭教育探析摘要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幼儿,喜欢说不,喜欢自己尝试。

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幼儿的这种自主意识,很多家长束手无策。

本文通过分析第一反抗期幼儿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第一反抗期家庭教育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家长们发现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突然就不再对自己言听计从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学会了说“不”。

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开始拒绝了,甚至是与家长对着干,这就是第一反抗期幼儿的典型表现。

1 第一反抗期及其特点1.1 第一反抗期的概念2-3岁是幼儿的一个转折期,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具备了一定的行为能力,凡事不再依靠父母,也不再单纯模仿别人,而是在不断尝试拒绝别人,通过说不来寻求新的交流方式。

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就喜欢对成人的要求说“不”,这是一种意志力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也叫执拗敏感期。

“反抗”是孩子正常的生理表现,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孩子独立的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第一反抗期的反抗表现对其以后的自主意识有很大影响。

如果该阶段孩子的反抗表现比较明显,那么长大后的自主性会比较强。

反之,则缺乏自主性。

当宝宝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到五六岁时,就会变的“懂事了”、“听话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 第一反抗期幼儿的特点观察表明,第一反抗期的幼儿有如下特点:1.2.1 喜欢说“不”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有个令家长头疼的普遍现象:特别喜欢说“不”。

之前,怀中那个可爱的小家伙一下子就变的“不听话”了,不乖了。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表现。

育儿专家小巫说:“不”字让他们避免感到完全无助无力,“不”字帮助儿童将自己与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赋予他们进行选择道德权利,并且保护他们。

1.2.2 喜欢自己动手两三岁的孩子就像是个能干的小行家,不管看到大人在做什么都要插一脚。

2岁半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2岁半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2岁半孩子不听话怎么教育
孩子刚两岁半就开始和家长顶嘴,什么事情都喜欢和父母对着干怎么办?其实,家长们完全不用担心,这是孩子进入了“第一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的反抗对象以父母为主,标志着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学会用“我”、“我的”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按自己的方式行动,不愿意让别人来干涉他们的事,表现执拗任性。

那么当孩子处于这段时期,我们作为家长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第二、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
如果不尊重宝宝,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予以否认,这样宝宝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产生对抗情绪,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当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第三、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宝宝
如果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你无原则地迁就他,渐渐地,宝宝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蛮横。

因此,只有宝宝得到尊重的同时你又不迁就他,宝宝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才能使宝宝既有鲜明的个性又不至于任意妄为。

第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只有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孩子的任性自然就会减弱了,通过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能让孩子远离任性。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心理学名词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的萌芽独立的初始第一反抗期是好是坏?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出现了第一反抗期,妈妈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接受孩子的想法。

反抗期,它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让孩子适度宣泄变第一反抗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

父母们隐隐感觉到:孩子不太好带了。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

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

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

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

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

这一阶段,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

这一时期,“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

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

【家庭教育】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孩子“第一反抗期”的应对策略孩子都上小学了,但是仍旧调皮、不听话、不爱学习、你说东,他偏向西。

这根源追问起来其实是因为第一反抗期没有很好的把握。

既然这样,那大家一起跟着我的思路认真往下看——第一反抗期是针对2-4周岁的幼儿。

回顾一下我们孩子在第一反抗时的情形:1.你的孩子大约几岁时,你忽然感觉不听话了?2.对孩子不听话?你是如何做的?是进行吓唬?打骂?置之不理?还是把孩子弄哭后,又怕哭坏,最终又去哄呢?3.在你家庭里,你们夫妻在教育孩子观念上一致吗?是不是因为观念不一致而当着孩子的面争执?4.你们夫妻之间和老人之间在孩子的教养方面,有没有观念上的冲突和方法上的不一致?对于这四个问题,你们家的情况就是怎样?直面这些问题,那我们必须如何应付呢?这一时期所彰显出的现象通常存有:1.孩子想尝试一切新鲜事物。

2.吃饭问题。

3.生活方面磨蹭。

无人知晓大家就是如何认知抵抗之意的,我的片面认知就是,在家庭生活中,一方对另一方不令人满意,使他搞什么,他偏不听到。

这正是2--4周岁幼儿身上彰显出的抵抗。

大家认真思考下,几乎2--4周岁的幼儿都会经历这些现象。

如果我们实行责骂,那终是无法化解这些现象的。

那这就是为何呢?下面是老师分析的四种原因:1.孩子想要抒发自己的见解。

我们回过头想想,当孩子一生下来时,完全就是一张白纸,在婴儿期孩子只会用笑和哭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没有其它情绪表达,而我们也只是初略孩子的情绪想法,靠我们平时的观察来猜测宝宝想表达的意思。

到宝宝2周岁基本很能说了。

(不过我家培洪说话就比较晚,2周3个月才开始说话耶,当然开口后,很快就能说得很流利了)会用语言表达后,宝宝都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加以表情,说出的话显得比较夸张,而我们大人却觉得好玩。

老是以笑来应对宝宝,其实这种方式是错误的,我们应该主动引导孩子的表达。

除了就是大家抱着无法丢掉起跑线上的观念,孩子能够抒发后,就想要使孩子已经开始识字。

幼儿园资料——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幼儿园资料——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案例描述: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

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干,比如:睡好觉大家都出来了,而他偏偏还要呆在午睡室;看书的时间到了他偏偏还要说“我还没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这样。

观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听话的例子,但像小王这样的表现确实很特别,他的父母也觉得孩子现在有点不听话了。

案例分析:分析小王的行为是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每一位孩子在2—-3岁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只是有的幼儿表现的明显,有的幼儿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出现一些逆反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当大人说这样可以的,他偏偏认为这样不可以。

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他们也希望通过让他自己来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

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

当孩子出现反抗期时,我们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1、要学会尊重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他们的观点是不成熟的。

我们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

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

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2、对孩子的反抗行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过严。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执拗期”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执拗期”

“执拗期”妈妈的反馈:今天早上要喝奶冲完奶有点热,我用凉水冲了一下奶瓶。

他又不干了,非让我用热水再冲一下。

我假装用热水冲完,他又让我把奶瓶扔垃圾桶,不扔就哭。

他爸爸假装扔垃圾桶之后他又让把奶瓶扔地上一个劲儿的哭这是怎么了?执拗敏感期不会这早就来了吧!他现在还不到两周五个月......面对这个情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想法,针对刚刚家长的反馈,做了一个梳理,和大家分享一下。

而针对喝奶的事情,很明显出现了2岁多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有自己的想法,情绪容易波动,也处于秩序感的敏感期,或许孩子已经习惯用热水冲奶瓶了,而这次你用了凉水,孩子会觉得不应该那样做的,这不是固执,任性,而是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所致。

大人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可是对孩子来说就是大事,要给予尊重。

描述中用了两次“假装”,说的严重一些,可以说是欺骗,教育中切记对孩子的吓唬和欺骗了。

就是这样一个假装再次激发了孩子的情绪,要扔到奶瓶。

或许妈妈用热水冲完之后不会发生后来的事情。

妈妈一个小小的举动打破了孩子的秩序感,令孩子情绪再次爆发。

从而导致后面扔垃圾桶的行为,可是爸爸的假装再次挑战孩子的秩序感,孩子有如山洪暴发,不可收拾。

当遇到孩子的行为时,大人更多的是关注如何解决,而孩子更关注当下的情绪体验。

看似一个小事,一旦打乱孩子会很不舒服的,也是孩子安全感的体现。

了解一下:执拗期通常从两岁开始,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逐步分化,自己的独立活动能力增强,思维发展,知识和经验的不断增加,自认为自己什么都会做,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较高,有时表现出不听从、固执己见,甚至反抗的现象,心理学家称之为个性发展的“第一反抗期”,俗称执拗期。

“执拗”是宝宝从一个完全依赖别人,没有自我意识到能够独立面对这个世界的必经过程,几乎所有的宝宝都会出现。

执拗期的典型表现:喜欢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尽管有时候这种意愿看起来是“不可理喻”的胡闹,但一旦被拒绝,就会烦躁不安,奋力反抗,大哭大闹,难以平息。

2~3岁育儿知识

2~3岁育儿知识

2~3岁育儿知识两岁多到三、四岁的孩子,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对大人的提议说“不!”这个阶段,被称为人生的第一逆反期。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2~3岁育儿知识,欢迎阅读2~3岁育儿知识:第一逆反期两岁多到三、四岁的孩子,有一个阶段,特别喜欢对大人的提议说“不!”这个阶段,被称为人生的第一逆反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思维判断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明白自己可以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了自己的主张,所以对于父母的要求常做出一些故意的反抗行为,表现为执拗、任性。

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发展阶段。

逆反期来临的迹象:1、凡事要求自己干。

2、喜欢发号施令,喜欢拿主意。

3、对大人的劝告置若罔闻。

4、坚持自己的主张,不惜以哭闹来反抗。

5、喜欢唱反调,对大人的提议,第一反应是说“不!”应付逆反宝宝的策略:1、不要采取硬碰硬的方式,这样只能让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强烈。

父母过分激烈的反应会给他一个错误的感觉,即当他说不的时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

2、用幽默来化解即将对峙的气氛,有意思的说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你的要求。

3、正话反说,针对什么都说“不”的孩子,设个小圈套给他吧。

4、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

5、适度的冷落。

6、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每一点进步。

7、给孩子选择和做决定的权力。

2~3岁育儿知识:礼仪的培养宝宝长大了,爸爸妈妈会越来越多地带孩子出门,有时是去亲戚朋友家作客,有时是在在公共场合,孩子的社交面变宽了,那么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习惯,让孩子的举止变得落落大方,成为人见人爱的小可爱,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日常生活是培养孩子礼仪习惯最好的机会,首先父母要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礼貌的榜样。

日常生活礼仪培养:迎客与作客有时亲戚朋友来家作客,父母要在客人来之前,告诉孩子见面后的一些基本的问候,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参与到作为一个小主人迎客的过程中。

那么带宝宝去串门时,在去之前要告诉孩子如何做一个礼貌的小客人。

公共场合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常常令爸爸妈妈很难堪,带孩子外出时事先预防是关键,事前将规则和孩子讲明白,即便在公共场合孩子没有遵守也不要教训责备,耐心地提醒和纠正,孩子慢慢地就学会自我控制了。

2岁孩子任性哭闹怎么管教

2岁孩子任性哭闹怎么管教

2岁孩子任性哭闹怎么管教孩子这些表现是任性的表现,家长要及时制止,纠正,如果孩子长时间这样胁迫家长会养成孩子任性,偏执的性格,不利于长大以后与人的相处。

家长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不理睬他,让她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会引起大人生气,逐渐就会改掉的。

2岁孩子任性哭闹怎么管教对于两岁的孩子往往出现了对于自我意识的把控,所以说会出现当自我期待,这是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痛苦体验。

所以说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寻求依恋人物的关注关爱,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家人给予安抚安慰,保护,共情,往往情绪很快的就会平复情绪,平复以后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设立好规则制度。

往往对于孩子发脾气的情况,能够有效的调整作用。

另外也需要在游戏过程中去各种关系,让孩子知道发脾气往往不能解决问题等等,这样对于孩子一种良好情绪的建立良好行为的建立非常重要。

这种情况家长应该要先保持冷静,坦然地回应宝宝的过激行为。

如果宝宝在发脾气时,家长也跟着失控了,孩子会发现这样能惹你生气,下次可能会故意地用这种方法来获得存在感。

两岁的宝宝爱发脾气是正常的,这是宝宝的第一个叛逆期,家长应该争取地引导。

意见建议:平时如果宝宝想发脾气,应该要教会宝宝向大人救助,比如教会宝宝说“帮帮我”,宝宝可能会记住这种方式,等下次遇到困难想发脾气时,也会用这种方式来取代“哭闹”或者“尖叫”。

在保证宝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放手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处于萌芽状态,会有些叛逆,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要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

有些孩子表达不是很清楚或者家长过分干预,孩子就会以发脾气、哭闹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因此,在这段时间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告诉孩子哭闹、发脾气的方法不对,问清楚孩子的目的,家长如果觉得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可以委婉的拒绝并且给出自己的建议。

家长平时还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乱发脾气,保持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家庭的影响下,爱哭闹、脾气大的情况慢慢就会消失。

2岁宝宝有叛逆期吗

2岁宝宝有叛逆期吗

2岁宝宝有叛逆期吗
2岁宝宝有叛逆期吗
2岁宝宝有叛逆期。

2岁孩子是进入第1个叛逆期的时候,那么持续时间,通常在一年左右,这一年孩子的心理变化会有很大,所以我们家长要注意多引导孩子不要经常的去训斥,这样会给孩子变成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

2岁宝宝叛逆期怎么引导
第一、理解尊重2岁宝宝
2岁的宝宝是很执拗的,当宝宝非要穿一件你觉得很丑的衣服,你就让他穿,我们不能强制性的的让宝宝接受我们的审美。

只要宝宝的行为不会伤害到自己和她人,为什么不顺从他呢?学会理解尊重宝宝,才是最好的解决吵架的好方法。

多一次尊重就会少一次争吵。

第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岁的宝宝已经可以开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妈妈们不要不舍得让宝宝受苦,像穿鞋、扫地、开门、洗菜等等,这种简单又在宝宝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可以让宝宝自己完成。

可以帮助宝宝满足自我意识的需求,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第三、和2岁宝宝一起制定规则
2岁的宝宝时是很看重规则和秩序的,由他人制定的规则难免会被宝宝排斥。

但是只要宝宝也参与进规则的制定中,他们一定会觉得这些规则特别的神圣,就会努力的遵守。

浅谈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应对方法

浅谈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应对方法

随笔浅谈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应对方法张元元摘要:幼儿第一反抗期是幼儿到了一定年龄所具有的特殊表现,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由于这段时期的幼儿正处在从婴儿期过渡到儿童期的阶段,他们从生理到心理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有了自己的思想,独立性开始萌芽。

会出现反抗、哭闹、顽皮等现象。

对于幼儿的各种“症状”可以采取各种有地应对方法:1.尊重幼儿;2.避免给幼儿正面教育的感觉;3.将计就计、反响幼儿提要求;4.肯定幼儿能力并给予一定帮助;5.善于转移幼儿注意力;6.家长态度明确、是非分明;7.使用自然处罚法;8.给幼儿做榜样等!而不同的应对方法会对幼儿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科学的应对方法会使幼儿在语言、身体、自信心、独立性以及性格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不科学的方法则会影响幼儿缺乏自信、独立性停滞不前、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

所以选择有效地应对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幼儿;第一反抗期;应对方法3、4岁左右的孩子(可能提前,依孩子情况而定)随着自由活动能力的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会表现独立的愿望。

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做,变得不太“听话”。

这是一种意识的自我表现,心理学称此为幼儿的第一反抗期。

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幼儿开始向往独立,开始有自发性的表现:自己玩、吃东西、易疲倦。

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时,会发脾气、闹情绪、耍懒皮。

经常想脱离大人的管束去做事情,性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拒绝成人的帮助。

当你阻止他们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反抗,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表现他们的不满,这是他们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面对幼儿反抗期的现象,成人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顺利的渡过反抗期!一、适当的应对方法(一)尊重幼儿、满足幼儿的需要家长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不要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处在反抗期间的喜欢独立如:自己吃饭、穿衣、拿东西,尽管各种动作还不够熟练,甚至会破坏家中的物品,但依然坚持。

怎样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2

怎样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2

怎样对待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自从小宝宝会独立行走开始,随着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及活动范围的逐渐增大,小宝宝的自主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向往独立.有许多事情都要求自己动手做,经常会看到宝宝气喘吁吁的忙个不停!越忙越高兴!越来越喜欢自已动手吃饭,越来越喜欢帮大人的忙,比如帮忙择菜,帮着拿东西,非常热心也非常自我!这时候喜欢和大人对着干,越来越不听话了.经常是在我们叫她名字的时候她装着听不见的样子;吃饭前叫她洗手她偏偏不洗,不让她怎样她偏要怎样;这时就到了小宝宝的反抗期了,只要了解宝宝反抗期的特点及原因,给宝宝以正确的引导.有充分的爱心和耐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呵斥宝宝否则将会给宝宝带来负面的影响.第一反抗期一般从宝宝独立行走开始阶段性的表现到五岁的时候,这也是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的.专家指出反抗是宝宝人生的第一次自我塑造,父母因为生气、愤怒而过多压制反抗期的宝宝,会形成宝宝的“奴性”人格,长大后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缺乏主见。

并且因为宝宝屈服于自己所处的劣势,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情绪,在长期找不到合理宣泄的情况下,会给宝宝产生不可修复的伤害。

宝宝到2岁开始自我意识发展,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出现了自我行动的意愿;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出现占有意识,意识到哪些东西是自己的。

活动能力增强,能够独立行走,活动范围扩大,活动的主动性增加。

尤其是认识能力的发展,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高涨,喜欢模仿,对成年人的生活感兴趣。

但与之相反的,她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薄弱。

所以,宝宝做出很多行为,她自己并不知道是错误的,需要大人告诉她,而不是呵斥。

还有些行为是大人认为她是错误的,其实她只是在模仿成年人的或她见到的某些行为。

如果孩子出现(偏差)行为时,大人更应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做,许多时候都能找到极合理的解释.就不会为孩子的行为而恼火了!针对不同目的的偏差行为,大人要予以不同的处理方式。

下面对宝宝偏差行为的4个不同目的进行分别阐述。

聪明妈妈与叛逆宝宝过招儿

聪明妈妈与叛逆宝宝过招儿

聪明妈妈与叛逆宝宝过招儿聪明妈妈与叛逆宝宝过招儿聪明妈妈与叛逆宝宝“过招儿”你的宝宝是否总是很烦躁,爱哭闹,而且总是要人一直抱着?你的小孩是否很顽固,武断又非常苛求,你是否面对这样的叛逆宝宝而束手无策呢?育儿专家告诉大家怎样解决和孩子的“冲突”。

叛逆宝宝让家长没辙“宝宝2岁以后,变得越来越难管教,不仅无缘无故发脾气,还常常故意逆着妈妈的意思做,这是怎么回事呢?”读者王女士来电倾诉:上周末她带女儿上街,准备给她买双鞋、一件外套。

小家伙很兴奋,一会要坐摇摇车,一会要看乌龟,就是不进鞋店。

王女士不停地哄他:“宝贝,妈妈给你买双漂亮的鞋子,好吗?”好不容易进了家鞋店,服务员推荐一双带哨子的鞋,有两种颜色。

小家伙穿上一双就在地上不停地蹦跳,再也不脱了。

王女士让宝宝换一双试试,小家伙说什么也不干。

而且边哭边说:“不脱,不脱!”王女士好说歹说,孩子才换了另一种颜色的鞋。

可是这次小家伙长了个心眼,穿着鞋就跑了。

“孩子大了,就有自己的主见了,再也不是听话孩子了。

”王女士大发感慨。

东风新村读者田女士的儿子今年4岁了,也一样“不听话”。

田女士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可现在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不听,真是越大越难管教。

“今天又被他爸爸打了,我看着非常心疼,又担心不严加管教孩子长大以后会变坏。

”田女士说,每一次孩子自己出去玩,家长都很担心。

因为孩子无论到哪玩儿,看见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拿了还不还给别人。

“我们经常教他拿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还,在哪里拿的还要放回哪里去,可他就像没听到一样,拿了就走。

如果是和两三个跟他一样大小的孩子玩,他要么玩的不顾一切,要么就和别人打架,大人说什么他都不听,只有他爸爸拿棍子到他身边去威胁,他才听话。

”宝宝进入第一个心理反抗期阳光宝贝亲子园园长表示,妈妈们先别急着担心宝宝“变坏”宝宝2岁后,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才会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主观选择性,喜欢说“不”“我就要……”这表明,宝宝已经开始进入了人生的第一个心理反抗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班引领家长应对2岁反抗期的有效策略内容提要:2岁反抗期是“人生第一反抗期”,反抗、叛逆、排斥是2岁孩子行为突出的特点。

亲子班老师通过与家长0距离的接触和观察,发现和分析家长在与反抗期的孩子交往和互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分析与研究产生的原因,利用多种途径引领家长,帮助家长认识并了解2岁反抗期“正常”及心理原因、应对的方法、与孩子互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寻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智慧的策略,做到既能科学的解读和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又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达到有效的互动的目的,帮助孩子理性地把握发展方向,提高家长把握孩子年龄特点的能力和应对2岁反抗期的教育技能,增强家长的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一反抗期”的能力,达到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巩固良好的亲子关系的目的。

通过实践引发出了家长综合运用的许多智慧的、有效的应对办法,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亲子班的孩子正处于这一年龄段,也是亲子班老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亲子班2岁反抗期一、问题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各种形式的亲子园陆续出现,家长们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促使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亲子园。

尽管家长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家长自身的素质在普遍提高,由于独生子女导致家长缺乏实际的教养经验,父母忙于工作,无暇更多的时间带孩子,大多数孩子由保姆或隔辈老人来带,传统的带孩子的经验占主导,缺乏科学的育儿观念。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面对孩子们的行为变化,没有科学的理念作依托,缺乏有效的教养技能,导致家长存在着许多的困惑问题,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孩子的发展受到制约,孩子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解惑答疑、寻找应对策略的引领工作,责无旁贷地成为亲子班研究的问题。

幼儿园亲子班孩子的年龄都是在2岁左右——2岁半,正是孩子们逐渐凸显反抗、逆反行为的时期。

面对孩子发生巨变的行为表现,家长们感到很茫然,既不理解孩子行为是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所至,更不知该如何应对。

由于家长的种种困惑存在着普遍性,我们亲子班有责任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家长认识并了解2岁反抗期的年龄特点、“正常”表现、应对的方法、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策略,既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更需要家长智慧的、科学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亲子班教师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因为它是亲子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需要老师去研究。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2岁反抗期1岁半——2岁半的婴儿,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认同,自己的探索行动不受到限制会干涉,有时会表现出一种“抗拒行为”,这是婴儿进入心理发展第一“反抗期”和萌发“自我”的意识的标志。

这个时期是婴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塑造健康人格的敏感器或关键期,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调整,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亲子班是近年来幼儿园或早教机构通过专门的教师、专门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设置的以亲子关系为纽带的父母与子女共同参与的、共同提高的一种科学育儿的教育形式。

教师将游戏活动作为主要教育手段,教学活动设计遵循0——3岁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活动中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亲子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实现宝宝学习、家长培训的指导思想,形成教师、家长与宝宝互动的游戏教学模式,促进宝宝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家长成为合格的教育者。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亲子班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亲子班家长认识2岁反抗期的“正常”表现、应对方法,学习了解和把握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在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审视、理解自己孩子的日常的反抗表现,尝试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的引导方法,形成科学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理性地把握发展方向,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高家长的亲子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帮助孩子们顺利地度过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从而促进亲子班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为了真正的实现研究目的,获取真实可靠的研究材料,提高研究价值,更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我们首先通过召开家长会集中向家长进行介绍,同时采取观察法,行动研究法、质的研究方法,从个案的角度去进行研究。

五、研究对象长椿街幼儿园2008——2009学年度亲子班的45位孩子的家长。

六、研究过程:(一)在研究活动之前,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向老师反映---------随着亲子班活动的开展,无论是在日常活动中还是家长问卷中,家长一致反映,孩子到了2岁发生了巨变——由1岁多以前的顺从家长,变化为2岁左右开始决不顺从家长;凡事都要自己来做,拒绝家长的帮忙;做事没有耐心,自己做不好还爱起急;玩玩具或吃东西不象小时候大方了,越来越小气,爱与同伴争抢;拒绝父母的要求;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不待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等等表现,而且与孩子无法有效的沟通,孩子极其的固持己见,家长与宝宝经常发生冲突,以上的任何一种情况出现,都会引发孩子的“哭”,所以家长们反映孩子更爱哭了。

最后经常是家长在无奈、迷茫、妥协或冲突中,不欢而散,闹得家长和孩子都很生气还没能解决问题,甚至孩子与家长的“顶牛”越来越厉害。

总之,家长感觉孩子越来越不好带了。

也就是在孩子们初到亲子班时,这些行为表现时常发生,一会儿两个因争抢玩具的宝宝哭了;一会儿那个宝宝边哭边轮着胳膊打家长,由于与家长的交流不能达成一致的意见;一会儿一个宝宝被家长拎起来重重的放在地上,训斥一番;一会儿这个宝宝被妈妈“啪啪”打两巴掌,孩子哭过之后继续作前面的事情等等,只是每个孩子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年令大些的孩子,在入亲子班之初就表现出来,并越来越凸显;年龄小的孩子,进入下学期时表现明显。

可以说,老师和家长一起目睹了每一个孩子的变化过程,直至伴随亲子班一年的活动。

经过日常的观察,面对孩子们的行为变化,不难发现家长的表现是:1.家长对孩子的表现的突变感到莫名其妙。

家长不明白为什么孩子在一岁多时还是很乖的——家长说什么听什么;到了两岁发生了巨变——不让干什么非要去做,表现出从没有过的任性,而且无法与孩子交流。

带两岁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出现这么多的麻烦。

2.家长面对孩子们的行为发生的变化束手无策。

家长不知该怎样应对孩子的变化,不知怎样做孩子的工作才能进行有效的引导,每天孩子发生的事情不同,对不同的事情该采取怎样的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什么时候这种状况才会过去。

家长对此感到很是棘手。

3.家长面对孩子们的行为态度粗暴、强硬、顺从。

家长们在感觉困惑的同时,对孩子们的表现很烦,感觉很麻烦。

所以表现出不耐烦,态度生硬,或是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二)对以上情景的分析与思考通过对以上情景的分析与思考,家长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是:1.家长缺乏对“2岁人生第一反抗期”的正确认识。

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老人带孩子的情况比较普遍,家长的亲子教育观念比较陈旧,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和直接的育儿经验,缺乏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了解,面对孩子们出现的各种“不听话”、“任性”、“叛逆”等人生第一次的反抗期的典型表现,在家长的头脑中没有“2岁反抗期”的概念,更不能理解孩子的反抗行为表现是心理发展的需求,无法科学的解读和分析孩子们的行为表现。

2.家长缺乏必备的、有效的教育技能。

由于家长没有掌握应对2岁反抗期的有效的操作方法,家长采取的措施不是对宝宝听之任之,导致孩子越来越任性,就是家长采用粗暴的高压政策,强迫孩子,或使用简单地以责怪、训斥等方式来限制孩子,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的,使孩子的逆反情绪越来越激烈,使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三)亲子班利用多种方式对家长的引领面对家长们的普遍问题,亲子班的家长会是非常适合对家长进行集中引导的、有效的重要途径。

在孩子入园一个月的家长会上,老师向家长介绍了2岁反抗期的年龄特点,“正常”的反抗行为有哪些,从观念上帮助家长正确地认识2岁反抗期,并分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等内容,从而引领家长能够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从心里接纳孩子的行为表现,拿出更过的耐心来面对孩子;之后,介绍了家长与反抗期的孩子互动应该遵循的6个原则——尊重的原则;以保护孩子的安全为底线的原则;“立场坚定态度平和”的原则;父母提出的要求要把握“合理”的原则;家长以身作则的原则;坚持是非标准的原则等,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使用转移注意法、合理满足法、故意冷淡法、后果惩罚法(2)、以恰当的忽略和隔离的方式拒绝孩子的方法等应对方法来解决孩子的不同问题,同时一定要以适合自己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基础上,家长将原则和方法综合地、灵活的、创造性地运用,为家长提高自己的教育既能提供依据,使家长要做到“知己知彼”,再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在父母的心目中要建立“不能硬碰硬”的战略观点,这样在应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时会更加行之有效。

同时,强化家长的意识——孩子们是需要父母的帮助,需要放下家长的权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人生第一反抗期。

两岁的孩子随着跑、跳、走等方面的运动机能都有很大的提高,活动范围相应扩大,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

同时,语言能力不断丰富,词汇量飞速增长,智力水平提高明显。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逐渐成为可能。

在他的成长词典中,“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

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

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

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

这一阶段,他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

伴随其“身体的独立期”而来的就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在日常的亲子班的活动中,教师与家长通过观察、讨论、与家长个别地交换意见等途径,来引导个别家长解决具有个性的问题,随时调整家长的行为,并对家长提出积极干预孩子的行为的建议,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达成一致的看法供家长去尝试。

(四)有效策略的运用及效果家长们在了解应对方法和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纷纷尝试着运用了解到的理论和方法,来解读孩子的行为表现,尝试着运用各种办法,寻找着适合自己孩子的有效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策略一:“故意冷淡法”和“立场坚定态度平和”的原则相结合,采用冷处理的办法更有效。

“故意冷淡法”经常使用于孩子的无理取闹、故意恶作剧时,而“立场坚定态度平和”的原则更适用于应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可以用平和的态度、温和的语气表明家长的不可改变的立场,在温和的坚持中使孩子感觉到家长的立场是不能改变的,可以避免家长与孩子“硬碰硬”,避免发生直接对峙和冲突。

有一天,步凡的奶奶对我说:“这些日子步凡动不动就哭,只要想干什么我们不答应,他就哭。

”爷爷怕他哭,就说:“少招他,给他吧。

”我建议可以试一试“冷处理”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