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的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团的发展方向的讨论
3月16日晚上,与王晓星、张威、黄笛、汪亮谈到这一问题,我们的观点分别如下:我提出社团定位为“探索道路,立志成才,凝聚善友,改善社会”。要探索个人在这个时代成长的道路以及团体如何共同成长的道路。
在《耕读社的历史使命》中,我提出这样的愿景:未来的耕读社,我们希望它能探索一种系统的本于生命成长的学习、研究和教育的方式(它配合了学习与实践);为各行各业输送有文化素养的人才;沟通学术界等社会各界;并向外发挥社会影响,带动一种新的社会风气。这个目标一旦达成,其对中国及世界文化影响是深远的,因为这样一个健康的发展、视野开阔、社会普遍认可、可以推广的榜样一旦形成,人们立刻会我们采取的方式产生信心,会有类似的组织效法而起,社会风气的转变也就可能了。
汪亮师兄有不同意见,我主张更多地与社会联系,特别是企业,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主于事业,发挥社会影响力,营造能保证个人持续成长的社会团体。而师兄主张更多地专研学术,认为这是北大社团最主要的优势,社团对社会的影响能力有限,团委也很难允许社团与社会太多地接触、发展太大,我们无法驾驭那么多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个人的心灵成长上,如果个人有兴趣,他自然愿意用在社团学到的东西去开拓事业。师兄认为社团还是应该更“超越”一些。
这种分歧在面对社团办什么活动、和什么团体合作的问题时就很明显地表现出来。仁爱慈善基金会、德润屋农场以及诚敬和教育机构等团体与我们的宗旨、理念很接近,在合作中很融洽,但一些宗旨理念差别较大的合作项目要不要开展?
就最近一段时间为例,一位叫顾凯的歌手想在北大开演唱会,用歌声净化社会,想与我们合作。交流后,我们觉得他想要做的事情很有意义,但由于社团人手限制,准备去帮他联系其他的团体承办。另一个例子是17日有一位SIFE协会的同学与我们交流有机理念及在这方面的交流、合作可能性。他们主要想探讨有机事业的发展方向,市场化的可能性。这一问题我们需不需要参加,花多少精力参加呢,又有没有能力真正对这个行业有帮助呢?
耕读社对社员的成长有自己的理解,策划、组织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其背后的对人心的体察,心灵的净化,所谓“历事练心”这种理解贯注在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从奉粥到助学到早读到农耕,从参与者到组织者,在同一善行中都使得内心越来越充实,充满光明和力量。尤其关注组织活动的同学在付出的过程中的收获,注意保护同学们的发心,而不是让他们越来越疲惫。善行是终生的事情,我们首先关注持续的长远的发心,当下的生命之积累和成长,其次才关心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故耕读社的主要活动都以小而精为特点。现在社团正处于一个发展和转型期,许多观念可以重现讨论和界定。“历事练心”:关注心灵成长,这一代代相传的根本理念不会改变,但能否不断丰富它的内涵,多角度地诠释和应用呢?把学习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这一年社团发展的一个经验,实践活动为我们打开了很多扇窗口,扩大了心灵成长的空间。
17日中午与李明博师兄交流,师兄认为,大的社会环境很可能会变化,中国社会需要社会团体的发展,北大也鼓励社团增加社会影响力。但是考虑到社团同学的人生发展方向,搞商业的很少,主要的可能是文化、教育、宗教。我们与社会如何互动很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