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思路讲座

合集下载

教学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PPT课件( 42页)

教学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PPT课件( 42页)

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
实践成果——产学研取得的初步成效
1)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3项,市科技进 步奖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结构构件动静态变形计算理论研究及应用,吴晓,姚春 梅等,湖南省200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
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
实践成果——产学研取得的初步成效
3)获得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淡水珍珠养殖技术与示范,杨品红教授主持农业部行 业专项 (No.200803053),160万元,2008-2010; 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 (No.2009GJD20011) :曾伯平教授主持与安乡县科技局合作的猪-沼-鱼高效立 体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常德市文化名城建设点题研究项目206万,分太阳山柳叶湖文化、善德文化、屈原文化研究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科普基地、素质文化基地建设等多个专题。
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
2. 科研工作的现状
1、以教学工作为主,对科研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为评职称而突击奋斗,学术氛围不浓。
2、连年扩招导致生师比过大,教师教学负担重,疲于应 付,难以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工作,创新活动覆盖率较 低。
3、科技创新较为盲目,科研工作单打独斗,课题分散, 视野不开阔,成果不突出,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联合建设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三个基地: 科技研发基地 综合服务基地 人才培养与培训基地
基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战略与路径选择研究
5.科技创新转型发展
1)科技创新功能由单一片面向综合全面转型; 2)科技创新内涵由单纯的基础理论研究向应用技术创新 转型; 3)科技创新发展方式由松散自由式向有组织的团队攻坚 转型; 4)科技创新发展动力由外源驱动向内在自发与外在需求结 合的转型; 5)实现科技创新管理的转型。

我国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定位分析

我国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定位分析

我国地方高校发展战略的定位分析[摘要]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地方高校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发展战略的管理,其中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任何一所学校的前进与发展,都离不开正确和合理的定位。

[关键词] 地方高校战略定位误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地方高校就必须重视高校发展战略的管理。

其中,定位是战略的核心。

学校的前进与发展,离不开正确和合理的定位。

一、地方高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我国高等学校系统一直是分层次、分等级的,只不过随着“985工程”、“211工程”等的实施,近年来高等学校的层次之争愈来愈烈而已。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层次的划分有多种标准。

李文亚、林佳树认为我国高等学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被教育部确定的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即“985”学校;第二层次是进入“211工程”的学校;第三层次是至少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院校;第四层次是除以上学校之外的其它高等学校。

刘献君教授认为办学层次主要是指学术贡献和人才培养的层次。

刘教授认为,从这个角度看,目前我国大学的办学层次大体分为研究型、教学科研型(或以本科教学为主)、职业技术型三个层次。

还有一种通常的分类,即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与研究结合型”、“教学型”或“学术性”、“专业性”、“职业性”等。

在以上的分层体系中,地方高校处于四个层次中的第三层,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教学科研型高校。

地方高校的经费主要依靠省、市财政提供,社会资助的项目比较少,与省、部属大学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经费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

正因为这样,地方高校在制定战略部署的时候才更要重视合理定位的问题,以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推动学校的发展。

另外,地方高校的生源主要来于本土,就业面向基层,与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地方高校必须立足地方实际,准确定位,明确服务方向。

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战略定位的误区由于现行的一些评价机制的诱导以及办学理念上存在的误区,地方高校走入了追求“高大全”战略定位的误区。

学校规划发展构想发言稿(3篇)

学校规划发展构想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发表关于学校规划发展构想的发言。

在此,我将从学校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三个方面,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一些建议和构想。

一、学校历史回顾我校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学校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1.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 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3. 重视科研工作,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4. 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5. 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校国际影响力。

二、学校现状分析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我校现状如下:1. 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近年来,学校加大投入,改善了校园设施,提高了教育教学条件。

2.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科研实力逐步增强。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4.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

学校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5. 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学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学校未来发展构想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校将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双一流”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3. 加强科研创新。

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水平,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中国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规划(PPT 139页)

美国大学的战略规划
20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管理专家开始尝试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和 管理模式运用于大学的研究之中。 80年代早期引入战略规划以来,大部分美国高校都尝试建立某种 形式的战略方针与规划。有许多院校适应于战略方针与规划的理 念,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决策使之接近于校园的主流文化、领 导机构的管理风格和学校内部的管理过程,并因此而赢得了更有 活力的教师队伍、更精明的管理团队、更好的声誉、更高的教学 质量、更多的学生和更大的资金投入。 卡内基——梅隆大学前校长理查德_萨尔德直言:”我相信我们比 所知道的任何一家公司在战略管理方面做得更好”.
“为州服务”的发展战略,使威
斯康辛大学成为高等教育的旗
帜 20世纪初正是威斯康辛州的农业由小麦转向畜牧业
和以乳制品为主的转型期,对专门技术和管理的需 求十分迫切。
范海斯校长顺应这一需求,提出大学必须为社会发 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范海斯校长有一句名言:“鞋 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威斯康辛大 学对于农民来说,就象猪圈和农舍一样近在咫尺; 对于工人来说,就像他们的工会大厅一样可以随时 出入;对于制造成商来说,大学的实验室随时为之 开放。
“教育发展战略” 概念的提出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在一份 报告中第一次使用“教育发展战略”的概念,用以概括 和指称对国家教育发展起强大作用的整体性、长远性的 决策行为。
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
高校在分析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为求得发展 和壮大,完成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而作出的总体的、长 远的谋划。 高校发展战略不仅包括战略规划的制定,还包括战略的 实施与监控。其核心是要对高校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 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大学校长的管理之道
在外国,不论是实施中央集权管理 模式的法、德等国,还是实施分散 管理模式的美国,大学校长们都认 为: ——大学发展战略与规划非常重要。 ——动员、吸收大学每一分子思考并 落实战略规划是校长的重要任务。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课件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课件
3 监测评估
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战略规划的成效进行评估和调整。
总结和展望
通过学习和实施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能够不断适应和引领教育领域的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 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目标制定
2
和信息,以为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3
策略规划
制定具体的策略和计划,明确资源配 置、工作重点和时间安排。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实施中的关键问题
1 项目推进
确保战略规划的高效实施,包括推动相关项目的开展和落地。
2 组织管理
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战略规划的顺利执行。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 PPT课件
在迅速发展的教育领域中,学校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探索如何制定并实 施一套有效的战略规划,以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和实现学校的长远目标。
学校发展的背景和目标
了解学校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确立明确的目标对于制定战略规划至关重要。 学校需要审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以确定未来发展的方向。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基本要素
目标明确
制定清晰而具体的发展目标,使整个学校能够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
资源整合
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类资源,包括教师、设施和技术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教育创新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重视教育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
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步骤
1
调研分析
了解学校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当前教育形势的相关问题
深入研究当前教育形势中的相关问题,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生学习负担加重、教师培养和激励 等,有助于理解学校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高质量发展演讲稿(3篇)

大学高质量发展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话题——大学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任。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希望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共同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如:部分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实现大学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1. 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大学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升上。

这包括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

2. 科研创新突破:科研创新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高校要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任务。

大学高质量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

大学高质量发展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三、实现大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1. 明确办学定位:高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科学定位办学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

2. 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强化科研创新: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体系的探讨——以广西钦州学院为例

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体系的探讨——以广西钦州学院为例

Vol.33No.6Jun.2012第33卷第6期2012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进行学习,入学人数的增加必然使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就业人数和市场需求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理念、办学资金、办学经验等各方面都逊色于老牌高校或者发达地区高校的不利条件下,就业工作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解决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窘境,是社会和学校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性高校就业难的因素分析1999年到2009年间,230多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获批,占到了全国本科院校25%左右[1]。

这些“新”院校相对“老”院校来说,起点低,起步慢,因此在应对就业市场严峻形势的时候受到更多的制约。

以广西钦州学院为例,分析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办学时间短、社会影响力小钦州学院2006年由“钦州师专”升格为本科院,本科办学仅有短短的6年时间,和钦州学院一样,广西绝大部分的地方性本科院校都是在近十年获批,一般都为一些专科类的院校升格成,办学的时间比较短,在社会上还未造成一定的影响力,一些企业和单位对区内的老牌高校(如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比较熟悉,对新院校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就业歧视。

(二)专业设置和培养不完善广西的多数地方高校都是“师专”升格而成,由于师专的定位是培养优秀的师范人才,但升格转型以后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专业设置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新专业的成熟并不能一蹴而就,在专业的设置和发展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探索和积累。

钦州学院前身为钦州师专,它为钦州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不少的优秀教育教学人才,但在升格成钦州学院以后,学校借助东盟及北部湾发展的契机,依托沿海的便利条件,发展海洋、物流等一系列的新专业,这些专业都是在近几年开设的,因此在各方面还有待提高。

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

大学发展战略一、高校发展战略的内涵、特点及构成1、内涵及特点战略是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方略。

高校发展战略普通是指,在科学分析高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对关系学校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总体谋划。

高校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方向性。

发展战略是高校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定向功能的发展方略,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思量。

(2)全局性。

发展战略针对的是学校事业全局,通过它来规范和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关系,谋求学校整体利益的最佳化。

(3)长远性。

发展战略立足于学校长远利益,以谋划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避免和减少短期行为、盲目行为。

(4)稳定性。

发展战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和事业全局,一经学校法定程序制定,就成为纲领性文件,不得轻易改变。

2、主要构成(1)战略思想。

它是发展战略的灵魂,系统概括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

(2)战略目标。

它是发展战略的核心,它集中概括了高校在一个时期内所追求的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体现办学活动主体在对办学规律把握基础上的价值追求。

(3)战略定位。

它是战略目标的具体化,包括办学方向定位、发展规模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与形式定位、人材培养目标定位、服务对象定位等诸多方面。

(4)战略任务。

它是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所在,具体包括学科建设战略、队伍建设战略、人材培养战略、科研发展战略、校园建设战略、特色建设战略等诸方面。

(5)战略保障。

它是实施战略规划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抓手,它系统地提出了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必须采取的政策和策略。

二、高校发展战略的类型和模式(一)类型1、从战略制定和实施主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发展战略可分为学校层战略、院系层战略及职能部门层战略等。

2、从战略实施的时间长短来看,可分为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内的战略,也可以称为战略计划)、中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一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战略)、长期战略(时间跨度在五年以上)。

3、从学校发展战略功能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增长型战略、稳定型战略、收缩(谨防)型战略等三种。

某地方开放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5

某地方开放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5

某地方开放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2025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大学在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积极借鉴国内外开放大学经验的基础上,某地方开放大学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旨在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服务社会。

一、培养质量提升1.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合理调整课程设置,提升课程质量。

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

2.优化教学方法。

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学生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机制,综合考量学生学习成绩、实践表现、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为学生提供更准确的评价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师资力量提升1.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学术研究和教学水平。

建立多元化的师资来源渠道,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开放大学教师队伍。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爱岗敬业教育,构建良好的教师-学生关系。

注重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学科建设提升1.优化学科结构。

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学科设置,建设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兴学科。

2.加强学科团队建设。

引进国内外优秀学术团队,提升学科团队研究水平。

搭建学科交流平台,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推行跨学科研究。

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鼓励跨学科研究,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创新。

四、服务社会能力提升1.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开展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联系,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2.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r——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转型实践与探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r——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转型实践与探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路径选择r——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的转型实践与探索为例潘美金;陈国荣【摘要】实现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既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部署和全局要求,也是高校全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内涵质量的战略机遇和必然选择.为此,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在应用型的办学顶层设计、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教学体系、办学特色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特色的转型道路,以真正激发起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身活力.【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转型实践与探索;路径选择【作者】潘美金;陈国荣【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0最近几年,地方本科院校主动向应用型转变,不仅在各高校间达成共识,而且也普遍付之以行动。

然而,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从应用型本科建设成效看,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困惑和问题。

尤其是如何有效转型,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是急待研究的现实课题。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于2015年作为福建省首批被确定为整体转型的试点高校,立足产业、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纽带,充分利用福建“六区叠加”的区位优势,坚持学校的整体转型与福建省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频共振。

在5个省级服务产业试点专业群的示范下,全面加强各专业群间的融合发展。

在与福建师大本部差异化发展中寻求突破,不断提出新举措、新思路,有力地促进学校的整体转型。

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福建省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总体要求。

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

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

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1. 引言1.1 现状分析地方高校研究院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多项重要职责。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整体呈现出一些特点。

地方高校研究院在科研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地方高校研究院在人才队伍、科研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制约了其科研能力的提升。

地方高校研究院在与企业合作、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地方高校研究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寻找有效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策略。

结束。

1.2 问题意识在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正视一些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研究院在定位上往往存在模糊不清的情况,不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导致发展缺乏条理性和针对性。

一些地方高校研究院在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组织架构不够科学合理,部门之间协作不够紧密,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够完善等,影响了研究院的整体运转效率和竞争力。

地方高校研究院与企业合作的机制还不够成熟,各方资源整合水平有待提高,难以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解决之道。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旨在为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建议。

通过对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定位与发展定位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同时,通过对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对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使地方高校研究院更好地发挥其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此外,本文旨在通过优化地方高校研究院的组织架构,提升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

同时,本文也将就人才培养与引进这一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来提升地方高校研究院的研究实力和创新能力。

高校发展计划的目标和策略

高校发展计划的目标和策略

高校发展计划的目标和策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在中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各个高校纷纷制定发展计划,以确保自身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高校的发展目标之一是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一直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学生的就业前景。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高校会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学人才。

他们不仅具有学术造诣,还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高校还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内容,培养更好的专业人才。

除了提高教育质量,高校还需要注重学科建设。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旧有学科也在不断更新。

因此,高校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科结构,注重新兴学科的发展,同时努力提升传统学科的研究水平。

高校还需要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整体学科水平。

高校的发展还需要关注科研与创新。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高校提升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科研与创新,高校需要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平台,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高校还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科研项目,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化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国际化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吸引更多的国外学生和优秀的教师,还可以提高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实现国际化,高校可以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学术交流等活动。

此外,高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开拓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最后,高校的发展还需要注重学生培养和服务。

学生是高校的中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高校需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就业指导,积极开展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习机会。

总之,高校发展计划的目标和策略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教育质量、学科建设、科研与创新、国际化以及学生培养和服务等方面。

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理念与发展方略

新建本科高校发展的理念与发展方略

分 发挥 教职 工的 主体作 用 , 让学 校改 革发 展 的成果 惠
及 全体教 职工 。 次 , 其 坚持 “ 以生 为本 ”适 应建设 社会 ,
主 义 和谐 社会 的需 要 , 养和 谐 发展 、 面 发 展 的人 培 全 才 。凸显 大学 生在成 长 过程 中 的主体 地位 , 把人 才培
是 Ir 对当代 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重 发展一 般规 律 ,又符 合学 校 自身实 际 的发展方 略 ,
对于新 建本科 高校 自身 , 对于 社会 的发 展和 人类 文化
的进步 , 疑具 有重大 价值 。 无


从 历史 与现 实的 维度来 认识 发展 理念 与发 展
化, 进行 战略 思考 , 长远 设 计 , 科学 谋 划 , 能把 握 高 才
提 升 竞争 实力 , 就必 须要 以科 学发 展 观 为指 导 , 时 审
位 。牢 固树立人 才 资源是 办学 兴校 第 一资源 的观 念 ,
把 实现 好 、 护好 、 维 发展 好 教 师 的根本 利 益 作 为学 校
度势 , 立足发 展 区位 , 新 办学 理念 。 因此 , 推进 新 创 在 建本科 高校 发展 中 ,需 要我 们 以科学 发展 观 为指导 ,
临 着 以外 延 扩张 为 主到 以内涵建 设 为 主 的转 型 发 展 问题 。 它们 作为直 接为 地方经 济建 设和 社会发 展服 务
内涵建 设是相 对 于物质 形 态 的外延 建设 而言 的 ,
的主要承 担者 , 如何 在 日趋 激 烈 的高 等教育 市场 竞争
旨在 根据 高 等教 育 发展 的客 观规 律 提 高教 育 教 学质
等教 育发 展 的前 沿 , 才能 更好 地解 决在 改革发 展过 程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

转型发展成为了这些高校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的是高校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下,主动调整自身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这一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定位不清、特色不明、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等。

深入研究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现状和问题,探讨其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问题研究的理论框架,为地方本科高校实现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也期望通过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际状况,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政府和高校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1.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地方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地方本科高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亟需进行转型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国家政策的推动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背景。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例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高校分类发展和内涵特色发展,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高校课题申报:地方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地方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研究

高校课题申报:地方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研究地方高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地方高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路径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问题的提出乡村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以弥补的主要短板。

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摆到国家战略的位置进行决策部署,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地方高校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秦巴山区是我国特困地区之一,其中湖北省有房县、郧西县等九个深度贫困县,同时又拥有三峡大学、湖北医药学院、长江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等一流建设高校和水利工程、临床医学、作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教育学等一流建设学科。

实现脱贫、乡村振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任务之一,地方高校助推乡村振兴责无旁贷。

提升服务地方尤其是服务乡村能力,强化乡村情怀教育,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新切入点,也是新时代赋予地方高校的新使命。

1.2课题界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高等教育推动乡村振兴提出了迫切要求。

加快建设高等教育体系要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按照提出的“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持”的要求,探索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在助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民素质整体提升方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目前国外直接以高校与乡村振兴战略为研究对象的文献非常缺乏,但对高校职能进行研究的较多,主要从诊释高校社会职能、明确教育重要地位重视教师专业培养、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讨等五个方面展开。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PPT课件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五)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特征
• 1. 整体性 • 2. 协同性 • 3. 前瞻性 • 4. 操作性 • 5. 特色性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理论基础
• 所谓理论基础,是指学校战略发展规划所依据的 有关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为学校的发展 战略提供了具体的指向。
• (一)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理论 • (二)内源发展理论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四)系统化思考理论 • (五)校本管理理论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一)学校发展的内涵
• 1. 学校发展是一种全面发展 • (1)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 (2)环境、队伍、设施和机制的全面发展; • 2. 学校发展是一种协调发展 • (1)多方协调;(2)多面协调;(3)多环协调 • 3. 学校发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 (1)现实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统一; • (2)引导发展与自主发展相统一; • (3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四)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内涵
•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学校为了更好发展而对全局 性问题制定的比较长远的发展计划,它是对未来 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和考量,也 是设计未来整套行动方案的过程。

“量体裁衣”——地方高校战略发展的路径思考

“量体裁衣”——地方高校战略发展的路径思考

身边 ,于是沉迷于学 习无关 的事物 中,不能 自 拔 ,导致学 习成绩下降 ,
挂科甚至拿不到学位 。 ( 2 ) 学 习方法没有及 时改变 。面对高考升学 压力 ,中学 教育采用 灌输式 ,学生在多方面压力下被动学 习,因此很多人 习惯 了题海战术 。 而大学 的教学要求学生 自主性 、 灵 活性和探索性 。导致 一些学 生无所适 从 ,成绩滑坡。 ( 3 ) 心理素质没有及时调整 。进入大学后 面临的环境相对 中学 环 境来说就是开放性 的,接触来 自不 同地 区的同学 、老师 、课程安排 、社 团活动等 ,有些同学原来的优势不再 ,和宿舍同学 交往有 矛盾 , 种种心
应 的心理 问题 , 开展一些针对性讲座活动 , 比如请一些经验丰富的辅 导 员做讲座 , 一些毕业的校友讲 座 , 这样 的现身说法 , 更能贴近大家的心
灵。
( 二 )教 师 质 量 夯 扎 实 作为地方新建高校 ,教师断档严重 ,一批是原有老教师 , 一批是新
理不适应 ,影响到学习成绩 ,每况愈下 ,恶性循环。 ( 4 ) 生源地导致 的学 习困难 。由于我 国教育发展 的不平衡 , 一些 边远山区的学生入学起点低学习基础差 , 虽然刻苦学习 , 效果 不佳 , 而 来 自一些大城市的学生思想活跃 , 兴趣 广泛 , 家庭 经济 良好 , 热衷于发 展兴趣爱好和娱乐 ,顾此失彼导致成绩也不理想。 二是教师水平 良莠不齐。高校 的扩招导致新近一批年轻老师 , 相对 经验缺乏 , 加之社会 不 良风气 的影 响 , 一些 老师责任心不够 , 学生容易 接近年轻老师 , 但是知识方面掌握不够扎实 , 而原来 的老教师虽然教学 经验丰富 , 但是在知识更新换代方面欠缺 , 教案学 习方法等很多年不更 新, 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扎实 , 但是和老师沟通交流少 , 信息不对称 , 不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

平 ” 出现 了盲 目改 名 风 、 格 风 、 , 升 申博 申硕 风等 不
健 康 的发 展 趋 势 。 据 北 京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陈 学 飞 教
授 了解 , 国 大约 有 8 我 O所 高校 明确 提 出要 办 研 究
型 大 学 , 中 不 少 地 方 高 校 也 在 争 创 教 学 研 究 型 大 其 学 。 这 已成 为 我 国 高 校 运 转 的 非 正 常 状 态 — — “ 明 明条 件 不 具 备 , 础 很 差 , 要 提 很 高 的 目标 , 往 基 也 往 造 成 学 术 上 的 大 跃 进 , 量 资 源 被 浪 费 。伴 随 这 一 大 ” 风 气 而 来 的是 三 大 恶 果 : 是 争 创 研 究 型 大 学 无 形 一
这 是 一 般 老 高 校 所 不 能 比 的 。 但 是 , 高 校 竞 争 在
中 , 为新 建 本 科 院校 , 办学 理 念 、 学 条件 、 作 其 办 专
业 基 础 、 学 管 理 、 资 水 平 、 生 质 量 、 园 文 化 教 师 学 校 都 存 在 先 天 不 足 , 老 高 校 不 具 有 可 比性 。从 科 学 与
教 学工作 水 平 评 估 的 合 格标 准 。截 至 2 1 0 0年 , 在
全 国 7 8所 本 科 院 校 中 , 有 5 4所 本 科 院 校 经 过 6 已 8 了第 一 轮 评 估 , 有 1 4 新 建 本 科 院 校 、 还 3所 5所 普 通 本 科 院 校 、 5 新 建 民 办 本 科 院 校 共 计 1 4所 院 校 4 所 8 未 经 过 评 估 。二 是 新 建 院 校 由 于 办 学 历 史 短 , 举 办 本 科 教 育 的 历 史 更 短 , 少 学 校 规 章 制 度 不 健 不 全 、 理 不 规 范 , 且制 度 执 行 不力 , 理 不 到位 ; 管 而 管 由于 是 新 举 办 本 科 院 校 , 本 科 人 才 的 培 养 规 格 、 对

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

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

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与管理策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地方高校研究院作为高校科研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方高校研究院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地方高校的整体实力提升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地方高校研究院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发展地方高校研究院,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思路和管理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地方高校研究院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发展思路1. 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地方高校研究院应该根据自身学科特长和地方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高水平人才、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和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等方式,推动学科建设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科竞争力和科研水平。

2.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地方高校研究院应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建设综合性科研平台、提升科研设施水平、加强科研人员队伍建设等方式,完善科研创新体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科研实力的提升。

3. 拓宽科研资金渠道,增加科研投入地方高校研究院应该积极拓宽科研资金渠道,增加科研投入。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申请科研项目资助、鼓励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增加科研经费来源,提高科研投入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快速积累和转化。

4. 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地方高校研究院应该强化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凝聚力。

可以通过重视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科研人员发挥个人优势、加强科研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成果的迅速输出和实现。

5. 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社会影响力地方高校研究院应该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社会影响力。

可以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经验、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提升地方高校研究院的社会服务和影响力。

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

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汇报人:2024-01-04•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目录•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保障措施•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案例分析目录01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与意义是指通过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资源,注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特色的形成,实现学校内部的结构优化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注重内部挖潜、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形成特色;强调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内涵式发展的概念与特点特点内涵式发展1 2 3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地方高校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在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需要加强内涵建设,形成办学特色,提高自身竞争力。

提升地方高校竞争力的需要地方高校作为地方智力库和人才库,需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内涵式发展鼓励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和特色。

通过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可以优化内部管理,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内涵式发展要求地方高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有利于形成办学特色有利于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02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地方高校数量不断增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撑。

地方高校数量增多地方高校学科门类逐渐齐全,涵盖了理、工、农、医、文、法、经、管、教育、艺术等各个领域,满足地方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zsy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
• 宏观领域: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要求与高等教育自身适应性是主要矛盾。 • 微观领域: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专业目录化和灵活化、课程体系的规
划和人才发展的自主性和多元性、教育的人文性与功利性是主要矛盾。 • 在高校内部的具体表现: •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如职称评审的标准) • 教师为本与学生为本的关系(课堂教学评价,学生打分如何使用) • 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关系(传授知识还是提高能力?) • 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教人做事还是做人?) •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教师与管理部门之间权力配置,行政化倾
向) • 学科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关系(面向知识体系还是面向现实问题?) • 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的关系(高校优势学科、专业不一定是社会急需的) • …………
Copyright© zsy
• 1997年以来,全国小学招生人数从2462.04万人下降到2007年 的不足1500万人,11年间锐减近1000万人。也就是说,从2008 年起的10-15年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将从波峰走向低谷,全国高 等学校的生源之争、特别是优质生源之争将越来越激烈。处于 本科教育后端的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Copyright© zsy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五大任务 •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高校素质教育改革; • 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
Copyright© zsy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差距
• 资源配置、结构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不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 需要;
论和传统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值的学科专业,根据社会和市
和科学研究。
场需要配置大学资源。
分歧2
பைடு நூலகம்
青睐于大师而非大楼,大学培养 重视教学、科研的实用性,强调大
的人才不仅应会做事,更应会 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应与生
做人。
产、社会经济发展密切合作。
分歧3
主张大学是象牙塔,应保持对政 强调大学要适应政府和社会发展的
府和社会的独立性。
需要。
主要思潮 自由主义,永恒主义,存在主义 实用主义,要素主义
Copyright© zsy
•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类一切活动永远的 话题,也是高等教育永远的课题。如何面对?
• 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
• 核心:求是。 • 如何求是?从哲学上讲,关键是两个字:度,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时间维度
着眼于长远利益,维系大学的文 化功能和精神价值
着眼于当前利益,解决实际问题
空间维度 着重于对人的开发
着重于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分歧1
主张大学的使命是培育完人,探 主张优先发展有重大经济价值、能
索真理,应该依据大学的自身 为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学科专
的发展目标,重点进行基础理 业,削减和停办无实际经济价
• 有研究预测: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按19-22岁计算,2000年为 7482万人,2010年为9296万人,2020年为7412万人,也就是说, 今后10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将按每年约200万人的数字减 少。
• 2020年19-22岁的人口7412万人,每岁1853万人,按40%的毛入 学率,约741万人,与目前仅数十万人的差距。也就是说,今后 10年全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只可能缓慢增长,1998年以来的高校 大规模扩招一幕将不可能重演。
• 日益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
Copyright© zsy
3、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
• 高校的出路何在?内涵发展! • 什么是内涵发展? • 我的看法:两条——质量!特色! • 温家宝: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
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等学校改革和 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高校办 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 理念和风格。要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引导高等学校适应就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专业 和课程设置。(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 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质量有待 大力提高;
• 拔尖人才培养成效不明显; • 大师级教师和领军人才缺少,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需
要提高; 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成果应用体制 机制活力不足; • 高等教育投入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高校管理存 在薄弱环节,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 刘延东: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和处理好七 个方面关系,其中一个是: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坚持 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 (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讲话)
Copyright© zsy
4、基于三大职能的地方本科高校三个定位
• 高校的三大职能: • 自中世纪后期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一元的教学
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 思考与探索
一、粗浅的思考
1、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理论的两大思潮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3、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 4、基于三大职能的地方本科高校三个定位 5、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根本
任务
Copyright© zsy
1、20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理论的两大思潮
机。 • 度——空间维的尺度。度是决定事物质量的数
量界线。准确定位,过犹不及。 • 机——时间维的时机。善于审时度势。机会如
白马过隙,稍纵即逝。
Copyright© zsy
• 掌握时机与尺度,把每一个问题放在特定 时空条件下考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 历经万世而不衰”的绝对直理。
• 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发 展阶段的高校,都有自己所面对的尺度和 时机,需要每个学校审时度势,实事求是, 从自己的时空条件出发,把握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区域特点、单位特性、个人特 质,找到适合自己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