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案例分析
十大经典贸易案例分析(2024)
引言概述:贸易案例分析是对历史上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探讨这些案例在全球贸易发展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这些案例涉及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和不同时代,从中可以学习到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将对这十大经典贸易案例进行分析,并就每个案例分别阐述其背景、影响以及对贸易发展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法国与英国的红酒贸易战1.1背景:法国和英国在19世纪末发生了一场以红酒贸易为起因的贸易战。
1.2影响:这场贸易战导致了双方经济损失,并最终以签署贸易协议解决。
1.3启示: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对经济都是有害的,通过协商和合作可以解决贸易争端。
二、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2.1背景:美国和中国在2018年爆发了一场以贸易关税为核心的贸易战。
2.2影响:这场贸易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两国经济损失巨大。
2.3启示:贸易战不仅对参与方有害,也对全球经济和市场稳定造成危害,应当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三、美国与欧盟的钢铝关税争端3.1背景:美国在2018年对进口钢铝征收关税,引发了与欧盟之间的贸易争端。
3.2影响:这场关税争端对全球钢铝行业产生了冲击,也对美欧关系造成了紧张。
3.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化。
四、对美国汽车的出口限制4.1背景:上世纪80年代,对美国汽车实施了一系列出口限制措施。
4.2影响:这些出口限制措施导致了美国对汽车市场的贸易不平衡。
4.3启示: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引发贸易争端,也会对双方造成损失,应提倡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
五、WTO与巴西在大豆争端中的角色5.1背景:WTO在1994年成立后,巴西与美国在大豆贸易上发生贸易争端。
5.2影响:WTO裁决了这起争端,并为巴西获得了在美国市场上销售大豆的权利。
5.3启示:国际组织的存在和作用能够为贸易争端提供公正的解决机制,维护全球贸易的稳定。
总结:经典贸易案例分析对我们了解全球贸易史以及国际关系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
案例1某合同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按FOB条件成交,装船时货物经公证员检验,符合合同规定的品质条件,卖方在装船后已及时发出装船通知。
但航行途中由于海浪过大,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
当货物到达目的港时,只能按三级大米的价格出售,因而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
试问在上述情况下,卖方对该项损失是否负责?为什么?答:卖方对此项差价不负责。
因为:按照国际商会《INCOTERMS 2000》的解释:“FOB是指当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买方必须自该交货点起,负责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按本例的情况,卖方已按合同规定的条件,将货物在规定的装运港装上买方装运的船只上,自装船越过船舷之时起,货物的风险以由货物的卖方转移给买方。
在运输途中部分的大米受到海水的浸泡,致使品质受到影响,这是属于风险损失范围,与卖方的交货品质无关。
事实上,货物在装船时,已验明品质是符合合同规定的条件的。
因此,按照FOB条件的解释,卖方不需要负责。
2案例分析(2)我某公司以FOB条件出口一批冻鸡。
合同签订后接到买方来电,称租船较为困难委托我方代为租船,有关费用由买方负担。
为了方便合同履行,我方接受了对方的要求。
但时至装运期我方在装运港无法租到合适的船,且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期。
因此,到装运期满时货仍未装船,买方因销售季节即将结束,便来函以我方未按期租船履行交货义务为由撤消合同。
试问:我方应如何处理?我方应拒绝买方撤消合同的无理要求。
按FOB条件成交的合同,按常规由买方负责租船订舱,卖方可代买方办理租船订舱,但卖方不承担租不到船的责任。
就本案来讲,因卖方代为租船没有租到,买方又不同意改变装运期,因此,卖方不承担因自己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责任,卖方未租到船而延误装运的风险应由买方承担,买方也不能因此要求撤消合同。
案例分析(3)有一份出售油菜籽的FOB合同。
合同中规定:“2001年3月装船,如果买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不能派船接运货物,卖方同意保留28天,但买方应负担按现行费率计算的仓租、利息和保险费。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近年来,国际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间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也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新机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国际贸易案例,探讨其对相关国家经济、企业发展以及全球贸易格局的影响。
案例背景:2019年,中国电子消费品企业A公司在美国市场推出了一款创新电子产品。
该产品结合了先进的技术和时尚的设计,引起了美国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该企业积极开展了广告宣传,并通过线上电商平台与美国消费者直接进行销售。
影响因素以及分析:1. 国内产业升级与创新:该案例表明中国企业在电子消费行业中有了明显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注重产品设计,中国电子消费品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
2. 跨国贸易合作:该案例反映了中美两国企业之间的贸易合作机会。
中国电子消费品企业A公司通过与美国市场的紧密合作,成功将其创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受到美国消费者的青睐。
这种合作有助于加强两国企业的合作关系,促进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3. 全球经济互动:案例中的贸易行为不仅仅是中美两国企业之间的交流,也是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电子消费品企业的成功市场拓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与竞争。
4. 消费者需求变化:该案例表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中国电子消费品企业A公司的产品与时尚、高科技、环保等消费趋势相一致,因此在美国市场获得了成功。
这一现象表明,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驱动力。
结论: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是透过具体案例来研究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市场机会以及经济影响等相关问题。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际贸易对于企业创新、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同时,国际贸易也是促进各国间合作与互动的重要途径,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在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企业和政府应密切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以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完整版)国际贸易经典案例分析含答案
•案例:某出口公司向外商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成交条件FOB上海.装船时货物经检验符合合同要求,货物出运后,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是航运途中,因海浪过大,大米大半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价格出售,于是买方要求卖方赔偿差价损失。
问应如何处理这一纠纷?卖方不应该赔偿差价损失。
采用FOB条款,货物在越过船舷之后,风险和责任在买方。
•案例:我国某内陆出口公司于2000年2月向日本出口30吨甘草膏,每吨40箱共1200箱,每吨售价1800美元,FOB新港,共54000美元,即期信用证,装运期为2月25日之前,货物必须装集装箱。
该出口公司在天津设有办事处,于是在2月上旬便将货物运到天津,由天津办事处负责订箱装船,不料货物在天津存仓后的第二天,仓库午夜着火,抢救不及,1200箱甘草膏全部被焚,办事处立即通知内地公司总部并要求尽快补发30吨。
否则无法按期装船。
结果该出口公司因货源不济,只好要求日商将信用证的效期和装运期各延长15天。
试分析其中缘由。
•该出口公司所在地正处在铁路交通的干线上,外运公司和中远公司在该市都有集装箱中转站,既可接受拼箱托运也可接受整箱托运。
假如当初采用FCA(该市名称)对外成交,出口公司在当地将1200箱交中转站或自装自集后将整箱(集装箱)交中转站,不仅风险转移给买方,而且当地承运人(即中转站)签发的货运单据即可在当地银行办理议付结汇。
该公司自担风险将货物运往天津,再集装箱出口,不仅加大了自身风险,而且推迟结汇。
•案例:我与越南某客商凭样品成交达成一笔出口镰刀的交易。
合同中规定复验有效期为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60天。
货物到目的港经越商复验后,未提出任何异议。
但事隔半年,越商来电称:镰刀全部生锈,只能降价出售,越商因此要求我方按成交价的40%赔偿其损失。
我方接电后立即查看我方留存的复样,也发现类似情况•问我方应否同意对方的要求,为什么?•不同意,此案例中的买卖是凭买方样品买卖,即由提供样品由买方依样承制。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以下是一些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1.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这是一个经典的国际贸易案例,涉及到美国对中国的
关税提高和贸易限制措施,以及中国的反制措施。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双方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2. 欧盟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欧盟对谷歌进行了多次反垄断调查,认为谷歌滥
用其市场地位,对竞争对手进行不正当竞争。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欧盟的反垄断政策和对跨国公司的监管。
3. 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苹果在中国有大量的供应商和制造商,这个案例
可以分析苹果在中国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以及与中国政府和供应商的关系。
4. 美国对欧洲钢铝产品的关税:美国对欧洲的钢铝产品征收关税,引发了欧洲
的不满和报复措施。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和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5. 亚马逊在印度的市场进入:亚马逊在印度市场的进入受到了当地商家和政府
的质疑和限制。
这个案例可以分析亚马逊在新兴市场的市场进入策略和面临的挑战。
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分析国际贸易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贸易政策、市场准入、供应链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和影响。
国际贸易案例的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案例的案例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国际贸易已成为全球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区域的经济利益和法律体系,容易产生纠纷和争议。
在此背景下,调解和仲裁成为了处理国际贸易争议的主要手段。
本文将选取几个经典案例,从法律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它们的特点、影响以及教训。
一、2001年美国钢铁关税案2001年,美国政府出台了对外国钢铁征收30%的关税的措施。
此举引起了日韩等国的强烈不满,并向WTO(世界贸易组织)提起投诉。
WTO认为该关税违反了自由贸易的原则,裁定美国政府需取消该关税。
最终,美国取消了这项关税,但在WTO的裁决下,受到了数百亿美元的赔偿。
这个案例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争端可以通过多边组织(如WTO)来解决。
其次,对于国家间的贸易争端,强制执行裁决是必要的,否则将导致其他国家效仿。
最后,该案例表明国际贸易应当遵循自由贸易原则,不应通过限制进口或征收关税等手段实现利益。
二、2010年中日“稀土”争端稀土元素是很多高科技产品的基本材料,包括手机、电视、电动汽车等。
中国拥有世界上大部分的稀土资源,因此,许多国家都向中国进口稀土。
2010年,日本执政党民主党政府与中国发生了对“东海问题”的争端,同时又开始了与中国稀土出口限制相关的谈判。
中国政府采取了限制稀土出口的措施,此举激怒了日本,日本向WTO提起诉讼。
该案例表明,稀缺资源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非纯粹的经济现象。
而国家之间的政治和地缘战略因素,也可能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在这里,WTO扮演着裁决者的角色,中国政府必须遵守WTO的规则和制度,否则将影响到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三、2018年美国制裁伊朗2018年,美国政府宣布制裁伊朗,包括对伊朗石油的禁止进口。
这引起了欧盟、中国和印度等国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美国的制裁违反了国际法,不应得到认可。
欧盟和其他国家之后决定对伊朗继续进口石油,并对违反制裁的美国公司实施反制措施。
国际贸易案例
国际贸易案例国际贸易案例简介案例背景案例分析1. 贸易顺差与逆差中美贸易中,美国一直存在较大的贸易逆差。
美国对中国的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使得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这种现象引发了关于贸易政策的争议。
一方面,贸易逆差对于美国国内产业造成了冲击,一些企业因竞争压力而减少生产和就业。
另一方面,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制造业优势使得美国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购买中国商品,从而使得物价相对较低,惠及美国消费者。
2. 农产品贸易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而美国则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之一。
中美贸易中,农产品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对于美国的大豆和猪肉需求量巨大,而美国则倚重中国市场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规模。
在贸易争端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对于从美国进口大豆的需求减少,导致美国农民面临销售渠道缩减的困境,也增加了中国寻找替代市场的压力。
3. 贸易战影响中美贸易战对两国经济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两国对彼此的商品加征关税,导致双方经济遭受损失。
美国加征关税使得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出口受阻,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中国也对美国商品进行报复性关税,对美国的农产品、汽车等行业带来了困扰。
贸易战的升级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了不确定性,引发了大量争议和讨论。
结论国际贸易案例中的中美贸易关系,展示了国际贸易对于各国经济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贸易顺差与逆差、农产品贸易以及贸易战等因素对两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贸易关系,有助于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推动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贸易案例也提醒我们,尽管贸易关系存在一些困难和摩擦,但也为各国合作提供了机会。
通过构建更加开放、稳定和透明的贸易体系,各国可以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共同推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以上是中美贸易作为国际贸易案例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1. Sexton, T. R., & Lee, J. G. (2014). Explning U.S. Soybean Export Supply Response: The Impact of Trade Disruptions and Relative Pric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39(2), 272–294.2. Zhang, H., Poncet, S., & Fontagné, L. (2018). Market Access and Quality Competi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Automobile Market. The World Economy, 41(1), 51–84.。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
国际贸易各种案例分析及解答国际贸易是指在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越来越重要,各种案例也在不断涌现。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提供一些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和解答,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实践和挑战。
案例一: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背景: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作为应对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和知识产权侵犯的措施。
分析:这个案例涉及到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战的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存在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侵犯的问题,因此采取了加征关税的措施。
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贸易摩擦升级,对双方的经济都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加征关税还可能引发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报复措施,进一步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
解答: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达成互利共赢的协议。
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侵犯等问题。
同时,各国也应该加强国内的改革和创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
案例二:英国脱欧对欧盟贸易的影响背景:英国决定退出欧盟,引发了对英国与欧盟之间贸易关系的担忧。
分析:英国脱欧对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将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英国将失去欧盟内部市场的自由准入权,可能导致英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和服务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和关税。
其次,英国退出欧盟后,需要重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谈判贸易协议,以保障其国际贸易利益。
最后,英国脱欧还可能导致投资和人才流动的减少,对英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解答:英国脱欧后,英国政府应该积极寻求与欧盟的贸易协议,以确保贸易的顺利进行。
同时,英国也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寻找新的贸易机会。
此外,英国还应该加强国内经济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竞争力,以应对脱欧带来的挑战。
案例三:跨境电商的发展与挑战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物流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增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分析:跨境电商的发展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跨境电商可以降低贸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一、引言国际贸易是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重要方式,它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福利和加强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理论则是对国际贸易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国际贸易案例,探讨国际贸易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二、案例背景假设某国A生产大豆和小麦,某国B生产大豆和石油。
两国之间存在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国家A的大豆生产效率高于国家B,而国家B的石油生产效率高于国家A。
双方决定进行贸易,并通过比较优势实现互利互惠。
三、国际贸易理论分析1.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和大卫·里卡多提出的,它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在生产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的相对成本差异。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A应该专注于生产大豆,而国家B应该专注于生产石油。
这样,双方都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2.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关税是一种常见的贸易壁垒形式,它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国家A和国家B之间存在关税壁垒,这导致了贸易成本的增加。
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限制、技术壁垒和补贴等形式,它们也对贸易产生了限制和影响。
3. 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它认为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者服务上的绝对成本优势决定了贸易的方向。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国家A应该专注于生产大豆,而国家B应该专注于生产石油。
这样,双方都能够在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领域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四、案例分析在国家A专注于大豆生产,国家B专注于石油生产的情况下,双方通过贸易可以实现以下效果: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家A将资源集中用于大豆生产,国家B将资源集中用于石油生产,双方都能够通过专业化和分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扩大市场规模通过贸易,国家A的大豆可以进入国家B的市场,国家B的石油可以进入国家A的市场,双方都能够扩大自己的市场规模,提高销售量和利润。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前言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具体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探讨国际贸易的相关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案例一: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战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重要案例。
由于两国之间存在贸易不平衡和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中美贸易战已经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
这个案例引发了人们对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之间的辩论。
在这次贸易战中,双方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例如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
这导致了许多企业的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由于全球供应链的紧密联系,这次贸易战也对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造成了间接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种贸易战的挑战,各方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其影响。
首先,国际社会可以加强对话和协商,寻求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方法。
另外,各国可以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最重要的是,各方应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的原则。
案例二:欧盟与英国脱欧欧盟与英国脱欧是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国际贸易案例。
英国在2016年举行了公投,决定退出欧盟。
这个决定对英国和欧洲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带来了重大影响。
脱欧过程中,英国和欧盟就未来的贸易和关税问题进行了谈判。
由于双方有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这些谈判变得非常复杂和困难。
尤其是关于爱尔兰边界问题,双方之间的分歧较大。
对于英国和欧盟来说,脱欧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
双方需要重新建立贸易和经济合作关系,并解决存在的分歧。
此外,脱欧对其他欧盟成员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政策调整和市场震荡。
为了应对脱欧的挑战,英国和欧盟需要尽快达成协议,确保贸易和经济相关的不确定性尽量最小化。
同时,各方也可以寻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机会,扩大贸易渠道,减少对英欧关系的依赖。
案例三:跨境电商发展跨境电商是近年来国际贸易领域的一个新兴案例。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篇一: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国际贸易学》案例分析1.某货轮从天津新港驶往小港新加坡,在航行途中船舶货舱起火,大火蔓延到机舱,船长为了船货的共同安全,决定采取紧急措施,往舱中灌水灭火。
火虽被扑灭,但由于主机受损,无法继续航行。
于是东港船长同意雇佣拖轮将货船拖回新港修理。
试车后重新驶往新加坡。
事后调查,这次事件造成的巨大损失有:①1500箱货物被火烧毁;②800箱货物由于林宏吉灭火受损;③主机和部分甲板被短路;④拖船费用;⑤额外增加的燃料和船长、船员工资。
试分析:以上损失中哪些属于共同海损?哪些属于单独海损?为什么?答:①③⑤属于单独海损。
单独海损是指仅涉及船舶及货物所有人单方面利益的损失。
满足一下两个前提条件:第一,必须是意外的、偶然的或者其他承保危险所直接导致的损失;第二,必须是船方、货方或是其他利益如若的损失。
①③⑤都是由于雷击导致的,而火灾是意外的、偶然的,适应并且只是船方单方面的损失满足单独海损条件。
②④属于共同海损。
共同海损是指船舶、货物或者其他财产遭遇互助危险,为了解除联合危险,有意特殊合理的就难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和支付的祭出费用的损失。
②是为了灭火而而使货物受损,④是为了使船舶恢复航行而采取的行动,二者都切合共同海损的定义。
2.A向B发盘,发盘中说:“供应50台拖拉机,100匹马力,每台CIF香港3500美元,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不可撤销即期收款付款,请电复。
”B收到发盘后,立即电复说:“我接受你的发盘,在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
”但A未作任何答复。
问双方的合同是否成立?为什么?答:合同并不成立。
合同合同成立有连个必不可少的工序:发盘和接受。
A公司的发盘是有效发盘,但B公司的回函并不构成谈及,B公司虽然表明其接受圣吉龙县,但其声明中的“在订立合同后立即装船”与A公司所说“订立合同后两个月装船”并不一致,这意味着回函是还盘,而还盘并使原发盘失效,自己成了新的发盘。
既然B公司并未作出接受,那么合同就不能成立。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集1. 案例一: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这个案例是关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争端,主要涉及到双方在贸易政策、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方面的冲突。
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5000亿美元,这引发了美国政府的不满和对中国采取一系列的贸易制裁措施。
美国对中国的产品加征关税,而中国也对美国的产品进行反制措施。
这场贸易战不仅对中美两国的经济造成了冲击,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
2. 案例二:欧盟与英国的脱欧谈判这个案例是关于英国脱离欧盟的谈判过程和影响。
英国于2016年举行了公投,决定脱离欧盟,随后启动了脱欧谈判。
这场谈判涉及到贸易、市场准入、边界控制等多个方面的议题。
双方在谈判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僵局和分歧,导致谈判进展缓慢。
脱欧谈判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市场的不稳定和投资者的担忧。
3. 案例三: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这个案例是关于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实践和经验。
发展中国家通常具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市场机会,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的投资。
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收购当地企业,跨国公司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市场份额和获取新技术。
然而,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政策不确定性、文化差异和社会责任等。
4. 案例四: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这个案例是关于新兴市场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情况。
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岗位,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措施,如加征关税、限制进口和实施配额等。
这些措施可能会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升级,并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也可能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和经济合作的破裂。
5. 案例五: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管理这个案例是关于跨国公司如何管理全球供应链的实践和策略。
跨国公司通过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成本的降低和市场的拓展。
全球供应链管理涉及到供应商选择、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报告(大全五篇)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报告国家贸易案例分析报告实践地点:B3楼103教室实践时间:9月15号—9月19号实践目的及意义:在以前的国家贸易实务理论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源及理论知识对自身作进一步的强化。
通过各种案例的分析,尽量熟悉国际贸易实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培养自己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绝及对资料分析,整理,收集的能力。
实践内容:案例1 网络商务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地点案情简介:中国北京A公司与美国纽约B公司一直有贸易往来关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双方通过电子信箱进行商务活动。
1998年5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9点,A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向B公司发盘,欲出售一批手工艺品,纽约时间5月1日上午8点,B公司打开电脑发现A公司的发盘,遂派业务员负责了解该商品的市场情况。
5月6日早晨8点,B公司经过研究认为A公司的发盘条件可以接受,电话指示业务员发出接受通知,该业务员于5月6日上午10点在去加拿大出差的路上,用手提电脑发出了接受函,北京A公司发现接受通知的时间是北京时间5月7日上午8:30,电脑显示接收时间是早晨6:22分。
此情况下合同什么时候成立?于合地成立?分析:1、不同法律体系下关于接受生效的原则?2、查阅《电子商务示范法》,其中怎么规定接受时间和地点的?合同何时成立,取决于承诺何时生效,因为按照各国的法律,承诺一旦生效,合同即告成立,双方当事人就要受合同的约束,承担合同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
分析:1、在承诺生效问题上,英美法采取“投邮生效原则”,大陆法则采取“到达生效原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采用“到达生效”的原则。
2、对于采用计算机网络方式订立合同来说,英美法中的“投邮生效原则”是不能适用的,采用“收到生效原则” 更为适宜。
199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订立了《电子商业示范法》,第15条对此作了详细规定:“发出和收到数据电文的时间和地点,……除非发端人与收件人另有协议,数据电文的收到时间按下述办法确定:(a)如收件人接收数据电文而指定了某一信息系统,以数据电文进入该指定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或如数据电文发给收件人的一个信息系统但不是指定的信息系统,则以收件人检索到该数据电文的时间为收到时间;(b)如收件人未指定某一信息系统,则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一信息系统的时间为收到时间。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第一篇:国际贸易理论案例分析案例一:[教学目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计算、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分析[案例资料]2008年东莞全市宏观经济数据:GDP :3710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600.8亿元,增长11.36% ;进出口总额1133亿美元,增长6.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68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418元,增长7%。
2009年东莞市宏观经济数据:2009年东莞GDP 3763.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771.77亿元,下降3.7%;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50亿元,增长15.1%。
人均生产总值56590元,增长10%。
2009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0.4:47.1:52.5,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5.6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进出口总额941.55亿美元,下降17.0%。
其中进口总额389.86亿美元,下降18.4%。
出口总额551.69亿美元,下降16.0%,降幅比年初收窄16.1个百分点,但自11月份起当月出口同比增幅由负转正,11月同比增长1.6%,12月增长17.2%。
[案例分析要求]1.根据资料,计算东莞市2008、2009两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2.根据上述计算,分析东莞外贸依存度波动(上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求结合当时国内外背景;3.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述波动,对东莞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案例分析参考资料]1.陈宪、张鸿:《国际贸易》,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南京大学出版社3.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4.姚曾荫主编:《国际贸易概论》,人民出版社。
5.[日]小岛清著:《对外贸易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6.王绍熙主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7.周小川主编:《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国展望出版社。
8.斯密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
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国际贸易也经常会出现一些纠纷和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案例出发,对国际贸易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汽车关税的“贸易战”2018年初,美国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一系列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就包括汽车。
中国政府随即采取了报复措施,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进行加征关税。
这一行动引发了“汽车关税的贸易战”。
此例案件涉及到国际贸易中的多个问题,例如贸易逆差、知识产权、合理竞争等。
在这个案例中,美国政府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的做法引起了中国政府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手段,违反了国际贸易准则。
而美国政府则认为,中国的汽车关税过高,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
二、加拿大木材案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生产国之一,其出口额占据全球市场的三分之一。
然而,在进入美国市场时,加拿大的木材面临着高额关税的限制。
此案例展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
美国官员认为,加拿大对本土业务的支持违反了自由市场原则。
因此,他们采取措施限制这些进口的木材的数量,并对其加征高额关税,从而使得加拿大木材在美国市场上的价格会比美国本地生产的木材更高。
三、零和博弈的影响“零和博弈”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概念,意为利益的损失和获得是相等的。
很多情况下,国家之间争夺的是同一个市场份额,也就是经济利益的“零和博弈”,导致双方都难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举个例子,中国和韩国都是全球最大的三星电子公司的主要市场。
因此,中国和韩国在电子市场上产生了很大的竞争,因为它们都希望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零和博弈往往是陷入僵局,导致双方都无法获得最佳的经济利益,因此需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总之,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很多,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解决。
我们应该尊重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由、公平的贸易环境,同时遵守国际贸易准则,扩大贸易,共同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附答案)
1.要看如果经过协调不成必须经过的法律机构在哪里? 那就是当地的法律为主!如果是美国签合同,在美国起诉就是美国法律,如果是香港公司在香港起诉就是香港法律,但是一般如果合同还没有签字也没有起诉的问题!2.美国公司无这种权利.独家代理是指在指定地区和期限内,委托人给予代理人独家代理某项商品权利的方式.委托人在指定地区内,不得委托其他代理人.委托人在特定地区和一定期限内享有代销指定商品的专营权.本案中,美国公司经改进后的商品与指定商品仍为同类商品,所以,美国公司应将该商品的经营权给予香港A公司,而无权将该商品的经营权给予A公司以外的另一家公司.3.在寄售方式下,商品寄售前的有关费用应由寄售人(即我方)承担.寄售方式的特点是:①寄售是凭实物进行买卖的现货交易;②寄售是一种先出运后成交的贸易方式;③寄售人与委托人之间属于委托代售关系;④货物出售以前的所有风险,由寄售人承担因而,寄售费用应由我方承担.4.该公司应做卖期保值交易.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是期货交易者在购进(出售)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出售(购进)同等数量的期货.卖期保值是指卖期保值者根据现货交易情况下,先在期货市场上卖出期货合同,然后再以多头进行平仓的做法.本案中某食品进出口公司于1997年8月以225美元/公吨的价格收购200公吨小麦,并存入仓库随时准备出售,根据套期保值的基本做法,该公司应做卖期保值才可以避免商品价格变动的风险5.A公司应反省一下,为什么会造成如此被动局面?1.对客户的样品没有做仔细研究,就简单地认为自己可以生产或从其他地方购买,以致确认客户的定单。
2.对于客户特别重要的货物,应该给予重视。
因为客户将样品从国外带到中国交给A公司订做,S公司确认可以生产,最后却没有生产出来,客户当然感到十分失望。
要是换成其他产品不能完成,或许客户会勉强答应不至于取消合同。
3.根据《公约》的规定,一方当事人重大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取消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含答案
(第七章)问题1:本案例是涉与FOB价格术语下船货衔接的问题。
按照FOB术语成交的合同属于装运合同,这类合同中卖方的一项基本义务是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装运。
然而,由于FOB 条件下是由买方负责安排租船订舱,所以,就存在一个船货衔接问题,处理不当,自然会影响到合同的顺利执行。
根据有关法律和惯例,如果买方未能按时派船,卖方有权拒绝交货,而且由此产生的各种损失均由买方负担,因此,在FOB术语下成交的合同,对于装运期和装运港要慎重规定,订约之后,有关备货和派船事宜,双方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保证船货衔接。
在此案例中,我方作为卖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在装运期临近时,卖方电告催促买方派船接货,但买方仍没有与时派船接货。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规定,卖方有解除合同之权利,并要求买方赔偿损失。
问题2:本案中我方公司据理力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后来从有利于交易的角度出发,我方公司未行使解除合同之权而继续履行合同义务也是适当的。
如果行情发生了变化或其他原因使合同给我方带来损失时,我方当然可断然行使解除合同之权。
[案例2]问题1:卖方完全有权利凭合同规定的单据要求买方付款,而买方无权拒付。
问题2:〔1〕CIF条件成交,是象征性交货,卖方交单就完成了交货责任,而无需保证到货。
〔2〕CIF条件成交,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的风险、损害和灭失,越过船舷后的损坏和灭失属于买方的责任。
〔3〕CIF条件成交,是单据买卖,只要卖方提交了全套合格单据,买方就应该凭单付款。
所以,买方以货物已全部损失为由拒绝接受单据,拒付货款,是没有道理的。
第八章国际贸易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1.〔1〕仲裁应裁定卖方赔偿买方600英磅;虽然合同中规定的品质以具体规格来表示,但卖方后又向对方寄送样品,并且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
这样的做法使得卖方的交货变成了既凭规格、又凭样品交货,卖方交货必须既符合合同的规定,又与样品一致。
国际贸易概论案例分析
国际贸易概论案例分析案例概述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以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案例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
案例一:中美贸易战中美贸易战是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以及对彼此的关键产品的关税都有所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双方间的紧张关系。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钢铝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导致中国采取了报复性措施对美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
这场贸易战的爆发对双方企业以及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战违背了贸易自由化的原则。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自己的相对优势产品,而依赖其他国家进口自己的相对劣势产品。
然而,中美贸易战中的关税壁垒使得两国的产品进口变得更加昂贵,从而对消费者和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此外,中美贸易战还引发了一系列的外交和政治问题。
两国的贸易战不仅仅涉及经济利益,同时也涉及到两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
这反过来又影响了全球的经济和政治秩序。
案例二:中国对拉丁美洲的资源开发中国在过去几年中加大了对拉丁美洲的资源开发和贸易合作。
中国从拉丁美洲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同时向这些国家进行了大量的商品出口。
这种发展模式使得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利益互补,推动了双方的经济发展。
贸易理论的角度来看,中国对拉丁美洲的资源开发体现了比较优势理论。
中国在资源开发和制造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而拉丁美洲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通过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源,并提供加工和制造能力,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然而,这种资源开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如果中国对拉丁美洲国家过于依赖,可能会使中国的经济在其中一种程度上过于依赖于原材料和能源进口,从而导致贸易不平衡。
此外,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在文化、语言、法律等方面存在差异,也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了一些障碍。
结论国际贸易作为全球经济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
1我某轻工产品SK公司向瑞典DY公司出口一批皮衣,合同规定的商品名称为“手工制造皮衣”。
DY公司收到货物后,经检验发现皮衣的部分制造工序为机械操作,而SK公司提供的所有单据均表示为手工制造,DY公司要求SK公司赔偿,SK公司拒绝,主要理由是:(1)该商品的生产工序基本是手工操作,而且关键工序完全采用手工;(2)该交易是经买方当面先看样品成交的,并且实际货物品质又与样品一致,因此,应认为所交货物与商定的品质一致。
试分析:此交易争议的责任在谁?应如何处理?2我某公司出口纺织原料一批,合同规定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但在成交前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我方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
货到后,买方提出货物的质量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并要求我方赔偿损失。
问:我方是否该赔?为什么?3对品质的要求(出口商品)某公司出口一批脱水菠菜到香港,质量条款规定“水份不超过8%”。
若该公司实际交货质量高于或低于该标准,卖方要承担什么责任?交货品质必须符合合同规定。
(1)若交货品质低于合同要求显然是违约行为。
(2)而若交货品质高于合同要求也有可能构成违约。
原因有多方面,如:品质过高,买方办理进口手续时可能会多交税;另外品质过高,可能会使货物不能适应买方的使用目的,买方需重新加工后使用,从而会增加买方的额外费用。
二国际贸易实务—商品的包装某外贸公司出口水果罐头一批,合同规定纸箱包装,每箱30听,共80箱。
但业务员在发货时将其改为每箱24听,共计100箱,总听数没变。
买方以包装不符合合同规定为由拒收整批货物,卖方则坚持买方应接受全部货物,理由是经买方所在地的公断人证实:不论是24听装或30听装,其市场价格完全相同。
于是双方引起争议,提起诉讼。
请问:法官应如何判决?为什么?参考(按照一些国家的法律解释,如果一方违反了所约定的包装条件,另一方有权提出索赔,甚至可以拒收货物。
包装条件是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的重要交易条件。
)1一挪威客户购买我塑料发夹,但要求改用买方商标,并在包装上不得注明“中国制造”字样,我方可否接受?一旦该货买方拒收,我方可否将该批货物直接售给同一地区的其它客户?为什么?(定牌中性包装与定牌生产的区别是什么?)2上海出口公司A与香港公司B成交自行车1000台,由A缮制合同一式两份,其中包装条款规定为“Packed in wooden case”(木箱装)。
国际贸易案例及其分析
TPP协定也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 合作,提高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性和应对外部 冲击的能力。
TPP协定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例 如对成员国国内产业的冲击、对环 境和劳工权益的关注等。这些问题 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解决和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案例四:TPP(跨太平洋 伙伴关系协定)
案例背景
TPP是一个由亚太地区12个国家组成的自由贸 易协定,旨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经 济合作。
该协定于2016年2月4日正式生效,其成员国包 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智利和秘鲁。
TPP旨在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成 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从而促进经济增 长和发展。
地理位置相邻
01
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近,具有地缘优势。
经济互补性强
02
双方在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互补性,有利于开展贸易合
作。
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03
随着双方交往的增多,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为自由贸易区的建
立奠定了基础。
案例描述
时间
2010年1月1日
参与国家
中国、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
欧盟认为这些措施违反了世界贸易组 织的规则,对欧盟的出口造成了不公 平的待遇。
案例描述
01
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讼,指控阿根廷对欧盟出
口的汽车、奶制品、葡萄酒等商品实施限制措施。
02
阿根廷则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性措施,对欧盟出口的某
些商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征收高额关税。
03
双方在多个领域展开激烈的贸易争端,导致双边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2014年7月,内蒙古工商局因内蒙古自治区烟草公司赤峰市公司将紧俏卷烟与滞销卷烟捆绑销售,损害烟草零售商利益,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依《反垄断法》规定对其予以了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详见国家工商总局网站竞争执法公告2014年第16号)。
该案属国内首例针对国家垄断性行业的反垄断行政处罚案件,曾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
内部原因
1、烟草是消费量大、消费面广,高利润、高税收的商品,国家实行专卖制度,是为了控制税收,防止税金流失。
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3.5亿烟民,占全国总人口的37%,为全世界吸烟总人群的三分之一,是全球名副其实的第一烟民大国。
如果把与吸烟有关的各种疾病所致的死亡均统计在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因此死亡。
外部原因
3、控制烟草的流行、降低与吸烟有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当今世界各国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4、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目前因吸烟每年大约使400万人致死,相当于每8秒钟就有一个人因吸烟死亡。
政府
一是如果一个产业仍然是自然垄断产业,应该继续进行价格控制和进入管制;二是如果不再具备自然垄断特征,或者虽然仍具备自然垄断特征,但是规模经济很小,让更多企业竞争性提供产品或服务更有效率,最好选择完全放松管制的政策:三是部分放松管制,允许自由进入或放宽进入条件,但关键是控制价格,这是一种过渡性的临时政策。
放松管制的实质是一个包括试错过程的替代管制的机制。
当产业环境和市场发生变化导致一个产业不再是自然垄断产业时,政府应该确认这种变化产生的时间,进而对相应的产业实施开放的自由进入和消除价格管制的政策。
行业
(一)结合行业实际,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根据世界烟草发展趋势,对传统烟草技术进行改造,主要是利用生物技术向传统技术进行渗透,提高向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转变,实施科技创新战略,逐步提高我国烟草的科技含量。
二是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国的烟草生产基本上是采取粗放的生产方式进行产品生产,对生产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这就导致了商品质量提高不快,难以与世界先进烟草业竞争,更不会实现跨国经营。
三是无论工商企业,必须实现烟草一体化发展大战略。
国外烟草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烟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必须走一体化经营,要改变目前分散的、小规模的区域经营模式,通过体制整合、科研成果转让、企业资助科研、资产捆绑重组等方式,实现烟草行业科研、生产、经营的强强联合,切实增强中国烟草行业竞争能力,早日实现跨国经营。
(二)更新发展理念,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与世界上发达的烟草企业相比,中国烟草行业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企业体制过于松散,企业经营活力不强,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所以,中国烟草行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强化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体制创新主要是企业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进行资源重组和资本运营,实现烟草企业的强强联合,促进烟草行业的规模化、集
团化、跨越式发展。
机制创新包括管理机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监督机制创新三个方面。
管理机制创新是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及基本制度建设等方面要有所创新;经营机制创新是改变现有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企业运行机制,改革烟草行业的产权制度,推行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监督机制创新是运用有效的监督机制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人尽其才,财尽其力,物尽其用,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优化、集成、整合各类资源,建立、完善、创新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对烟草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权利和义务,彻底打破地区垄断,建立统一、无障碍的烟草大市场,破除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短期行为等不良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实现烟草行业全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不断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要以减少卷烟对人体和社会的危害为前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提高科技含量为手段,使卷烟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小。
二是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集成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强的新技术、新产品。
三是要把科技合作与交流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
要加大培养学科带头人计划的实施力度,以重点企业、重点学科、科研基地、重大项目为依托,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造就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四是要把建设节约型烟草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定要从积极推动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确保科技自主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
(四)转变经营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运作能力。
一是要彻底消除市场壁垒,实现全国统一烟草大市场。
中国烟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走规模化、大集团化的发展道路,企业与企业之间实行强强联合,兼并重组。
二是以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中国烟草企业与世界先进的烟草业比有一定差距,但也有诸多优势,广阔的市场资源,优厚的资源配置,良好的政策扶持,世界一流的转基因技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