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和特征

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及特征作者简介:李曦(1975-),男,工程师,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重庆400000李曦摘要:通过分析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及构成,探讨了建筑、街道、广场、绿地系统等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要素,阐述了这些基本要素在城市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以及体现出来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组成元素,特征1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城市公共空间意指城市内各建筑物之间的所有公众可以任意到达的外部环境空间形式的总合,这种空间关系依照不同的规模和层次联系在一起。

从早期都市狭窄的街道、集市的码头到后来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步行购物中心,以至今天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Open Space),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

例如:古罗马集会广场;巴黎塞纳河两岸(Seine River);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上海外滩(见图1)。

综上所述,城市公共空间(Urban Public Space)是指由城市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室外分隔墙等垂直界面和地面、水面等水平界面围合,由环境小品、使用者、使用元素等组合而成的城市空间。

它们是从大自然中分隔出来的,是较小的具有一定限度性的为人们城市生活使用的空间,主要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与绿地等。

2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2.1城市空间的边缘———建筑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环境特色。

如重庆市渝中区的CBD商务圈,解放碑周边的建筑不论是立面、顶部、体量、色彩还是裙房高度都做了相应的协调,所以整体风格看起来很一致,与其公共空间所要体现的现代、高速、时尚相协调(见图2)。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由于强调室内外空间的互相渗透,所以空间的限定方法很多,但不论怎样限定,都属于建筑空间构成的范畴。

欧洲习惯于以街道和广场作为一定的交往和生活空间,我国则采用比较内向的“合院”式(见图3),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缩短了东西方的差距,街道和广场在城市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这就需要更新街道观念,在其单一的交通功能之外注入新的意义。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思考:
1、北京与巴黎的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各有什 么特色? 2、北京老城区的空间形态具有什么特点? 3、北京与巴黎老城区景观特色差异形成的原 因是什么?
二、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枢 纽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 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交通运输枢纽处,如两条或多条铁路干线交会处、 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干线交会 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镇。 4、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 或比较大的边境口岸,都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镇 5、在大型或特大型矿产资源分布区,常随着采矿业的饿 发展而形成矿业城镇
秦皇岛
•·
•· 主要铁 影响范 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类型 路 围
上 长江入 河港、京沪铁 长江流 经济腹地最为广阔、交通四通 海 海口处、海港 路、沪 域和沿 八达,对内、对外联系便利; 临东海 杭铁路 海地区 使其成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 业城市、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 枢纽,极大促进城市发展 秦 临渤海 皇 岛 武 长江及 汉 其最大 支流汉 水交汇 处 海港 京哈铁 华北北 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港口 路、大 部地区 贸易促进城市发展 秦铁路
材料二
北京曾经是明清两代的都城。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 造的,城市由三套城墙组成。中心为代表封建统治者---皇帝居住 的紫禁城,它外面是皇城,居住着内府官员及贵族,外城为一般 市民居住,形成一系列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古老的南北中轴线 长达8000米,由城门、干道、体型大小不同的广场、建筑群、制 高点等组成,突出了封建皇权的中心----宫殿建筑群。沿线坐落的 古代京城主体建筑。皇宫(紫禁城)又称故宫,位于城市的中心, 与主城区形成城套城的空间格局。明清北京城的所有用地功能区 都围绕着紫禁城和中轴线对称分布,这充分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 上。这种布局形式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规划思想和建筑礼制,这种 格局对城市的道路系统影响明显,所以,北京老城区的道路形成 典型的方正棋盘格局。 与北京相比,法国的巴黎却是另一种建筑风格,处处可见的教 堂梁柱和圆顶形建筑,散发出和谐巍峨的古典气息,表现出浓厚 的宗教色彩。放射状的交通道路格局,凯旋门周围转盘状的交通 枢纽,形成自由、和谐的建筑文化风格。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目标与素养1.通过观赏图片,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理解城乡景观的内涵,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达到水平1、2的要求。

2.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3.调查当地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探寻当地特色文化景观蕴含的地域文化,评价其开发利用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达到水平2的要求。

4.通过学习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达到水平3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我国历史悠久,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民族众多,生活习惯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及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全国各地的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

其中不仅蕴含着古人营造活动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还包含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宜的营造观念及多种文化交融所形成的地域特征,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

读“邮票上的中国民居”图,你能说出图中特色民居分别分布在哪里,反映了怎样的地域文化吗?过程与方法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8年8月7日,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正式公布,随着端本园、全晋会馆、墨客园等18座园林入选,苏州园林总数达到108座,苏州由“园林之城”正式成为“百园之城”。

通过旅游宣传片、VR(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苏州古典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独特魅力,并引导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板书】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看图、思考、讨论。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习新课【板书】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板书】1.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地域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2.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3. 地区差异
100
90
后期
80
阶段
70
60
50
加速
40
阶段
30
20
初期
10
阶段
0
1800
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 了很多城镇化问题
发展较慢 1850
1900
起步早,水平 高,速度减缓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水平 低,速度加快
1950
2000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差异及原因
国家类型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人口 比重
高低 原因
所处阶段
动力
现象
现象及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较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较晚(二战后)
工业化早
民族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趋缓甚至停滞
速度加快
城镇化已推进到相对成熟的阶段
通风采光好 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窑洞
特点:冬暖夏 凉,节省建筑 材料 原因:冬季寒 冷,夏季高温, 降水较少,黄 土直立
北方民居
特点:屋顶较 平,门窗少且 小,墙较厚
原因:冬季寒 冷,降水较少
1.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 ——体现人地和谐观念
思考:图中农田和民居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
• 乡村民居多分布于山麓的台地或高地,高 宅可避洪水;

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受主城区的城市经济发展, 受主城区的城市经济发展, 环境问题和人为规划等原因
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各 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各大城市由交通干线相互连接 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 模不断扩大, 模不断扩大,沿交通干线相 成城市群或城市带 互连接成片
2.城市景观特色 2.城市景观特色
分析两座城市的建筑物历史,高度,风格及城区街道等的 分析两座城市的建筑物历史,高度, 主要景观差别? 主要景观差别? 建筑风格是城市景观的集中反映! 建筑风格是城市景观的集中反映!
城市立体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平面形态 分散形态 集中形态
1.城市的空间形态 1.城市的空间形态
集中形态 特征 成因 分散形态
空间上连续成整体, 空间上连续成整体,景观上绵延分 空间上不连续分布 景观上分散 空间上不连续分布,景观上分散 布,内部有机联系 布局,但其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布局 但其间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地势平坦, 地势平坦,无山水的阻隔 受地形,河流等的限制,或经 受地形,河流等的限制, 济长期发展的影响
巴黎——城市建筑风格 巴黎——城市建筑风格
与北京相比,法国巴黎是另一种建筑风格,处处可见的教堂梁柱和圆顶形建 与北京相比,法国巴黎是另一种建筑风格, 散发出和谐巍峨的古典气息,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 筑,散发出和谐巍峨的古典气息,表现出浓厚的宗教色彩.放射状的交通道路 格局,凯旋门周围转盘状的交通枢纽,形成自由,和谐的建筑文化风格. 格局,凯旋门周围转盘状的交通枢纽,形成自由,和谐的建筑文化风格.
优点
①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 城市的每一部分接近郊区, ①城市的每一部分接近郊区,亲 设施,方便居民生活; 设施,方便居民生活;②便于行政 近自然;②容易克服交通拥挤, 近自然; 容易克服交通拥挤, 领导和管理; 各种设施利用率高, 领导和管理;③各种设施利用率高, 环境污染等问题

“流空间”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空间分布研究——以京津冀智慧城市为例

“流空间”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空间分布研究——以京津冀智慧城市为例

“流空间”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空间分布研究——以京津冀智慧城市为例孔俊婷;滕媛媛;王倩雯【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也逐渐体现出集群的发展特征.文章以“流空间”理论为视角,在系统分析“流要素”与智慧城市试点选择上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京津冀智慧城市群的空间布局,并诠释了试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呈现出的空间类型;旨在分析、预测新的智慧城市试点布局上提供参考和做出策略性建议.【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217-218)【关键词】流空间;智慧城市;空间类型;京津冀【作者】孔俊婷;滕媛媛;王倩雯【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前言:自新世纪以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由萌芽期逐渐向推进期演进,而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城市的必然经历过程和当代表达形式,也逐渐由无序、参差不齐的建设开始向可持续的、系统性的阶段发展和进步。

“流空间”理论作为信息化城市空间城市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科学地阐述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分布特征及其呈现出的空间类型,并对今后科学的智慧城市空间分布和试点选择有指导性作用。

1.“流空间”理论及“流要素”解析1.1 “流空间”理论及“流要素”“流空间”作为信息时代中发展出来的空间理论,科学地阐述了空间在各种“流要素”(主要包括信息流、物流、人流、资金流、技术流)的流动和相互作用下的对应关系和发展态势。

从“流空间”的物质组织空间形态来看,其内在的“流要素”本身以及物理运动过程,均需要物化的场所空间支撑(道路交通设施、网络通信设施等)。

这些物化的地理空间对各种“流要素”运动与传输起到支撑作用。

1.2 “流”要素与智慧城市试点选择自2012年起,中国智慧城市已开展了国家层级的试点建设,住建部主持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分三批共有386个试点并开展了相关建设,并参照《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进行评定。

经典课件: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经典课件: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D形态缺点:布 资局 大分散,彼此.联系不太方便,市政建设投9
城市的空间形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武汉 (见地图册P20第1题)
1、武汉市空间形态大致经历了分散成组、集中式 发展阶段
2、原因有:交通条件改善、区域经济的发展等。
.
10
二.城市景观特色
1.构成要素包括:建筑风格、道路基本格局、 功能区空间组合等.
市标志物?
.
巴巴黎黎老城区
13
纽约曼哈顿
巴黎圣母院
艾菲尔铁塔
凯旋门
凡尔赛宫
.
卢浮宫
14
自由女神
华尔街
③城市景观特色的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地形、河湖等; 社会原因:历史. 文化等.
.
百老汇大街
15
三.城市的分布特征及区位因素
1城市分布的特点
①人口密集 ②交通便利(水运.陆运) ③矿产分布区 ④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 边境口岸 见P34
北密南疏,沿海密内陆疏。
.
20
学习小结和板书
景观特色

市 空 间 集中 结 构 分散
立体 平面
空 间 形 态
城 市
人口密度 城
分 布
交通运输
市 区
特 矿产资源 位


历史文化 素
形成原因
.
21
①北京.巴黎老城区的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各有什 么特色?
北京老城区的建筑风格表现在城市中心为紫禁城,巴黎老城区的
城市建筑风格(历史.建筑物高度.纪念性的标 志建筑等).是城市景观的集中反映. 一个城市的著名建筑物,往往是这个 城市的代表性标志,也是这个城市的 重要景观特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10级建筑学3班程轶学号 ************一:空间形态演变历程1.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面皆水”,形成了昆明的雏型。

元中庆城在拓东城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土城。

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2.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1937 年)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围东南部形成近2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巫家坝机场。

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1937 年~1949 年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

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

这种布局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业组团,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展的趋势。

4.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1990 年)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为昆明城市20 世纪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定了基础。

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80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3、关于工业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关于工业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的是 A、工业区一般相互靠拢布置,以便共享集聚利益 工业区一般相互靠拢布置, B、工业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C、工业区既能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又拓宽了原有 工业区既能加强城市的经济实力, 城市的地域范围 D、工业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 工业区有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交通干线分布的特点 4、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正确叙述是( BD ) 有关城市功能分区的正确叙述是( A、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无其他功能 每种功能区以一种功能为主, B、同类活动空间上的高度聚集形成了功能分区 C、一个城市通常只有一个工业区 D、商业区的区位需求是要有便捷的交通和大量的消费人口
思考: 思考: 为什么在高层建筑物上零售店一般分布在较低层? 为什么在高层建筑物上零售店一般分布在较低层? 零售店的服务人口多,客流量大, 零售店的服务人口多,客流量大,分布在较低层 可方便顾客
上海
重庆
西安
香港
武汉
深圳
哈尔滨
广州
台北
四、工业区: 工业区: 1、形成:工业在地域上的集聚。 、形成:工业在地域上的集聚。
入住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二是在位置上,出现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的状态。
4、卫星城的建设
(1)目的: 疏散城区过密的人口和工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目的: 疏散城区过密的人口和工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位置: 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 位置: 距母城较远的交通干线上。 (3)结果: 使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发生分离,使 结果: 使一些职工的工作地点和居住地点发生分离, 人口出现“钟摆式”移动。 人口出现“钟摆式”移动。
A. 工业区在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形 工业区在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成了“工业包围城市” 成了“工业包围城市”。 2、特点: 、特点: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一、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一)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包括平 面形态和立体形态
集中形态和分散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成都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
(1)形态特点: 呈同心圆向外延展
(2)成 因: 地形平坦或城市规模不大
(3)形态优点:
城市布局紧凑,利于生产部门协作管 理,节省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
形成原因
主城区与工业区分 离,由交通线相连
河流、地形、资源等自 然条件或行政手段规划 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建成区呈多个团块状, 相对独立,就近生产生 活,交通线相连
受河流、地形的阻 隔、或受规划等人 为因素的影响
卫星城和小城镇簇 拥在主城区周围
主城区的城市经 济发展、环境问 题和人为规划等
若干特大城市、大城 市与中小城市由交通 干线相连,形成城市 群或城市带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 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 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 布组合及有机联系
(内部、微观)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 的外部形态
城市总体布局形式 和分布密度的综合 反映 (外部、宏观)
重庆: 丘陵山区,地形 崎岖不平—城市用地比 较破碎,形成分散发展 的城市形态。
城市集中形态与分散形态的差异
城市平面 形态
特征
集中 空间上连续,景
形态
观上绵延分布, 内部有机联系。
成因
地势平坦, 无山水阻隔
分散 形态
空间上不连续, 地形、河流等自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探索第一节认识宇宙的历程第二节不同的宇宙观第三节宇宙大爆炸假说第四节恒星的演化第二章认识星空第一节恒星天空第二节星座第三节认识星空第三章天体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星系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太阳概况第四节九大行星第五节月球第四章地球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年龄第二节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三节大地构造假说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高中选修二第一节海水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的相互作用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第一节海底形态第二节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第三章海岸和海岸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第四节我国海岸带的开发第四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第四节海洋动力资源第五节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第五章海洋灾害与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第一节海洋灾害第二节海洋污染第三节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我国的海洋第三节我国的海洋权益第四节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高中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城市化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概述第二节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三节城镇整体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节人居环境第二节商业布局与居民生活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第四节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高中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一节地理信息与地理学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构成与功能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一节地图投影与地图特点第二节遥感工作原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第四节遥感应用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GIS概述第二节GIS基本操作第三节地图数字化第四节GIS查询与分析第五节专题制图与地图输出第六节GIS展望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GPS的产生第二节GPS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GPS接收机第四节GPS的应用第五章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第二节数字地球。

汀江流域墟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研究——以长汀上杭段为例

汀江流域墟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研究——以长汀上杭段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09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2023)11-0143-06 收稿日期 2023-02-17摘 要 墟市兴起于唐代末期里坊制向街巷制的转变,其发展影响着城市格局的变化,自形成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商贸场所。

在总结我国墟市发展过程和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对汀江流域长汀上杭段墟市进行实地调研和文献搜集。

梳理自宋代以来汀江墟市的发展过程和分布特征,运用类型学的方法,分析其空间形态、空间演变、空间尺度和空间要素,在时空两个维度上由宏观到微观分析当地墟市的空间形态及其演变。

水东街市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且空间形态典型,该文从空间肌理、建筑形式和演变过程等对其进行重点研究。

通过对长汀上杭墟市空间的研究,梳理墟市与其所在城镇的空间关系,厘清墟市发展对当今城镇格局的影响。

关键词 汀江流域 长汀上杭 类型学 墟市 空间形态 空间演变Abstract The market originated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when the lane system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street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influenced the change of the urban pattern. It has been an important place of commerce and trade since its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arket, field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collection are carried out in the market of Changting Shanghang section of Tingjiang River basin. By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ingjiang Market since the Song Dynasty, using the method of typology, we analyze its spatial form, spatial evolution, spatial scale and spatial elements, and analyze the spatial form and evolution of the local market from the macro to the micro dimensions of space and time. By studying the space of Changting Shanghang Market, we sort out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rket and the town where it is located, and make clear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on the current urban pattern.Keywords Ting River basin, Changting Shanghang, Typology, Market, Space form, Spatial evolution汀江流域墟市空间形态及其演变研究——以长汀上杭段为例Evolution and Spatial Morphology of Market Cities in Tingjiang River Basin:Taking Changting Shanghang Section as an Example赵 冲 | Zhao Chong谭思程 | Tan Sicheng邵源曦 | Shao Yuanxi墟市最初见于东晋南朝的草市,随着唐代末期里坊制瓦解,出现了在公共道路自由搭建棚舍的“侵街”现象。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
城市空间形态由用地、道路网、界面、节结地和自然环境 等要素构成。 1、用地 用地是指城市各种活动所占据的地域空间。从区域角度来
说,表现为城市用地与乡村用地的差异;从城镇内部来说,体 现为居住、商业、工业等不同功能用地。
2、道路网
道路网是指城市内外的主要交通线,包括城市内的道路网、 公路、铁路、河流航道等。道路网是构成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
栖霞市城市空间的变异历程
4、融合式扩展
融合式扩展方式是指随着中小城市(或县城)城区的扩 展,由于经济发展或职能的互补需要,临近城镇因地理位置 邻近或特殊的城镇职能,与城区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导致城 镇空间环境融合为一体或因距离较远而形成“双城”模式。
融合式扩展方式的演化阶段
4、融合式扩展 山东半岛最为典型的融合式扩展的城市是龙口市,建国 初龙口市是山东半岛地区五个设市城市之一,“一五”期间, 根据国家战略计划,龙口市被撤销,成为黄县的一个镇。
六、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方式
2、轴向扩展 轴向扩展是根据区位优势选取城市某一方向作为城市发 展的主导方向,在城市规划的干预下,分期成片开发,形成 工业走廊、商业走廊等城市扩展轴,城市形态最终转变成带
状。
例如,荣成市原先主要沿老城区发展,1993年市政府搬 迁至县城东侧临桑沟湾的石桥子村,并将省级荣成经济开发 区设置在市政府和老城区之间,,呈现出典型的轴向整体扩展 特征。
三、城市空间形态的系统特征
(1)城市空间内部形态 城市被看成是地表上占据一定面积的地理实体,其内部 结构是由不同功能区构成的地带组合。这种功能区主要有商 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其特征和分布千差万别,是所有
层次中最复杂、最基本的层次。
(2)城市空间外部形态 城市空间外部形态是指处于城乡交接部分的边缘环境地 带的形态。它具有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征,是城市形态变化 最强烈的地带。

城市平面形态的四种类型

城市平面形态的四种类型

城市平面形态的四种类型一、放射状型:放射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发展以一个中心点为中心,呈放射状地向外扩展。

这种形态常见于古代城市的布局,如中国的古都长安、古罗马的罗马城等。

在这种形态下,城市中心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周边则是居住区和农田。

放射状型城市平面形态使城市内部交通便利,但容易形成中心城拥堵和交通压力大的问题。

二、方网状型:方网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的道路和街区都呈明确的网格状布局。

这种形态多出现在规划较为先进的城市,如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

方网状型城市平面形态便于城市的布局和管理,交通流线清晰,方便导航和出行。

但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交通拥堵、地块利用率低等。

三、环状型:环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以一个或多个环路为中心,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位于环路之内。

这种形态常见于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如法国的巴黎环城道路、“防空圈”式的城市规划等。

环状型城市平面形态有利于交通的流通和城市的扩展,同时也形成了内城的高密度和外城的低密度。

但环状型城市也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城市边缘地带的社区分离问题。

四、错综复杂型:错综复杂型城市平面形态是指城市具有多个中心和复杂的道路网状结构。

这种形态多出现在历史悠久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如英国的伦敦和意大利的罗马。

这种城市平面形态通常由于历史上的扩张和功能发展而形成,因此道路布局复杂、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但这种形态也使城市具有较高的活力和多样性,中心城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城市平面形态有放射状型、方网状型、环状型和错综复杂型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问题,城市规划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城市规模、功能和历史等因素,合理设计城市的平面形态,以满足人们对便利、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doc】城市“边角空间”的利用

【doc】城市“边角空间”的利用

城市“边角空间”的利用l1.3自然形成的杂乱空5间图旧车站自然形成的杂乱空间,如民工聚集地(见图6,7),此类空间与城市面貌不相宜,环境差,生活质量低.一图7旧胡同1.4被污染的空间被污染的空间,有污水沟,垃圾场等蝴图9城市垃圾场,旧胡同等居民生活(见图8,貌.2边角空间的状况与使用功能边角空问的存在和使用影响到了城市的面貌.为人们创造完整丰富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我们应该以较好的方式利用这种边角空间.中国的城市用地是相对紧张的,而这些空间的利用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并提高其使用率.于是,我们对"边角空间"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调研.调查的对象包括: 大型建筑人口高台阶下,过街天桥下的空间,立交桥下的空间,高架铁路下方的空间,建筑与道路间的空地,居民区与围墙间的空地,道路三岔口形成的三角地带,居民楼与马路相隔的空间,旧平房前的空地等.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边角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形态,环境状况与使用功能的关系.2.1边角空间构成要素与使用功能边角空间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包括地面,顶面,建筑立面,围墙,围栏,绿化,树,高柱等.不同的空间构成要素会给人们造成不同的空间感受.地面,以不同高差,铺地划分出动,静空间;顶面,通过上部与地面围合构成的空间,四周开放,易于人流的穿行,有遮阳,避雨的功能;建筑立面,高大的立面形成一个侧面,空间中产生看与被看的感觉; 围墙,形成实体界面,阻隔了视线与交通;围栏,交通隔断但视线畅通;绿化,树,能在引入自然的同时划分了空间;高柱,能撑起顶面,虽划分出空间,但不会造成对交通和视线上的阻碍,因其尺度过大,不宜与人接近.2.2空间形状,空间形态与使用功能从空间形状上看,可分为矩形,如居民区与围墙间的空地,建筑与道路间的空地;带状,如居民楼与马路相隔的空间,立交桥下的空间,高架铁路下方的空间;楔形,如大型建筑入口高台阶下,过街天桥台阶下的空间;三角形,如道路三岔口形成的三角地带等.空间的利用同时受到了空间形状的影响,矩形,三角形,带状空间面积较完整,易于利用,而楔形空间形状则较琐碎,不适宜大面积利用.从空间的形态上看,空间可以分为开敞式,半开敞式.其中,开敞式空间围合感较弱,但有利于人流等的流通;半开敞式空间则会给人提供一种适宜停留的场所.2.3边角空间的环境状况与使用功能边角空间的环境状况,主要取决于人流量与车流量,据此我们将"边角空间"分为如下两类:第1类环境是人流,车流密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架铁路,过街天桥,立交桥下方道路分岔口处的73?三角地,包括机动车区和非机动车区.这类环境处于交通要道附近,噪声大,空气质量差,安全系数低,行人不易驻留,较难利用,但此类空间对道路的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第Ⅱ类环境是指人流,车流少的区域,如高架铁路下,立交桥下方空间,大型建筑入口高台阶下,居民楼与围墙之间,建筑与道路之间的空间等.这类环境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可改造性.由于城市环境的复杂性,有的空间两种环境状况是并存的.边角空间的环境状况决定了其利用情况.属于第工类环境状况的边角空间的使用与交通状况有密切联系,处于非机动车道旁,人的活动安全有保障,于是设置邮亭,小摊铺,报刊亭或街心小公园,就能发挥其使用功能.而位于机动车道旁的空间,周围交通量大,进入场地安全系数低,人难于在其中进行活动,因此不可进人的绿地,硬铺地成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属于第Ⅱ类环境状况的边角空间,由于位置偏僻,虽然环境安静,但人流量少,因此人的活动也不易在其中产生.这种情况下,若空间闲置,将会成为杂物的堆砌场,藏污纳垢之处.因此,若建储藏室或辅助设施用房,公共健身设施,报栏就会促进人们交往活动的产生.3交通空间中的边角空间利用构想交通空间的边角空间,是城市边角空间利用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如何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使其与整体空间相得益彰,在城市空间的环境设计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边角空间的利用上,要体现科学,绿色和人文的设计理念.所谓科学的设计理念,就是边角空间的利用和设计要符合建筑规律,符合空间要素的使用功能,体现空间的节奏感和连续感,使边角空间成为主体空间的有益补充;所谓绿色的设计理念,就是在水泥堆砌的城市交通地带,因地制宜,通过点状绿化,带状绿化或者面状绿化,营造出建筑融入绿化之【}I的空间形象.城市是集中的人居环境,绿色是生命的象ifF,人们在紧张的,快节奏的生活中,绿色能抚慰人的情感,体现生命的盎然生机和活力.绿化是边角空问利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植树,栽花和种草以形成四季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象;所谓人文的设汁理念,就是边角空间设计要注重城市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注重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载体增加城市的厚霞感,体现城市的现代气息,给人们以归属感和认同感.我们仅就交通空间中的"边角空间"提供了一些74?设想和处理方式.3.1高架道路下方空间的利用随着城市的发展,为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大量的高架道路出现了,随之也出现了大量的高架道路下方的边角空间.首先需对高架道路的细部进行精心的设计,如果是商业区,交通集散点,市中心等人们往来很集中的地区,高架道路若采用协调,柔和的设计,做成接近建筑物的形式,将减少高架路对周边景观的影响.模仿回廊建筑设计的高架道路…,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图10模仿回廊建筑设计的高架道路其次,就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处理高架道路下的边角空间问题.高架路下方的线形空间狭长,所经周边环境多样,应针对每个区域段,因地制宜,进行不同的设计,布置不同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处理方式: (1)在住宅区旁架设高架道路时,应协调周边构筑物和土地的利用情况,创造出具有城市感的,简洁而有现代气息的绿地设计,其下开辟小型公园是一种不错的方法….(2)在高架路的下方,根据情况设置照明系统和适量的休憩设施,以方便人们正常的通行,并提供良好的停留场所.(3)根据场所的不同还可以使用建筑上一体化的复合设施,如在高架桥横梁下空间设置加油站和停车场.(4)如果是位于十字路口等难以利用的地点,植入绿色植物来修饰景观也是一种省力有效的做法.3.2立交桥,过街天桥升降部分下方空间的利用过街天桥的楼梯和坡道的升降部分一般多设置在街道的人行道空间内,可将其改造为步行者可充分利用的设施.在升降部分的下方可以设置照明,放置电话亭和邮筒,或者布置一定的休憩设施,或者将其作为雨棚使用,或者设置成自行车专用道路,保证它作为通道的功能.3.3交叉口空间的利用根据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街道的交叉部分,有的会形成三角地,有的会形成多边形地带,有的会形成安全岛状的空间.交叉口空间的利用,应在保证空间的简洁开敞,交通流畅的前提下,将交叉路口改造处理成为有效的供行人行走或休闲的空间,或者处理成为人文和绿化景观.图ll升降部分设立电话亭(1)环岛的设计在交叉口所形成的环岛空间的利用上,可采用设计雕塑,建造休憩广场,建造人工喷泉和水塘,设置自行车停车处等方案.设计雕塑.雕塑是城市特征的符号化提炼.欧洲城市在这方面的设计值得我们借鉴.如在城市广场和三角地带,设计能够表达城市特征的雕塑,就增加了城市的厚重感和人文气息.结合雕塑,植物配置构成的绿化系统,会强化空间焦点与视觉吸引的力度,营造出宜人的驻留场所空间.由交叉点改良而创造的广场雕塑…就是一个范例.一图12由交叉点改良而创造的广场雕塑建造休憩广场.在交叉口空间的利用上,尽可能地为人们提供较为舒适得体的休闲,娱乐场所,烘托出亲切宜人的环境氛围,表达对人的亲善,是人文设计理念的体现.如将安全岛整合为街心庭院_2j模式, 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创意.建造人工喷泉和水塘."上善若水",在喧闹的城市,尤其在北方城市,如在环岛的设计中能引进水的概念,能给人以亲近和谐的感觉,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图l3交叉口整合的街心庭院设置自行车停车处.在闹市的环岛地带,设置自行车停车处,为市民提供逛街和购物的便利,也是发挥环岛空间功能的一种方式.(2)立体交叉口的处理立体交叉口的桥下空间,若不作细致设计将成为无人使用的消极空间.在使用上可将中央隔离带设计为敞口,将桥下空间处理为等待红绿信号灯转换的场所,提供和设置等待横穿马路时的休息设施[引,或者在上行通道下面建造小公园,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边角空间,又能体现人文关怀,还起到了美化环境的景观效果.目图l4上行通道下面的小公园(香港)4结束语在城市发展过程的进程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功能空间的产生,而出现了大量的边角空间.我们在北京的西直门,中关村大街,珠市口,铁树斜街等地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通过实地考察,拍摄,记录了各种类型的边角空间的构成要素,空间形状,人流量,车流量大小,使用情况及周边环境状况.根据空间构成要素,空间形状,空间形态等对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及场地使用状况的影响,我们对边角空间进行分类,进而得出"边角空间"的环境状况与空间使用功能的关系.基于以上的研究,我们对"边角空间"的利用产生了一些设想,并针对交通空间中的边角空间提供了一些处理方式.城市边角空间的利用问题,是一个城市美容的新课题,还有待更为深人地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日]土木学会编.章俊华,陆伟,雷芸译.道路景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6699.[2][丹麦]扬?盖尔.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J业出版社,2002:30—45.[3]金俊.理想景观——城市景观空间的系统建构与整合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75—82.75?。

城市空间理论分析方法——城市意象、空间形态、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理论分析方法——城市意象、空间形态、空间结构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 在空间论
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2.1概述 诺伯格· 舒尔兹的的“存在空间”是林奇的“城市意象”与G.Cullen空 间观的延续与整合。G.Cullen注重具体可见的空间,从建筑、街道、中心等 元素来看待整个市镇地景;林奇属认知空间。诺伯格· 舒尔兹从任何空间知 觉均有其意义作用,因此必须与更稳定的图式体系相对应这一认识出发,论 述了人在世界上为自身定位所必需的基本空间概念,从而导出了“存在空间” 这一概念。所谓“存在空间”,就是比较稳定的知觉图式体系,亦即环境的 “意象()image”。 诺伯格· 舒尔兹对于存在空间的结构进行了更具形态化的分析,称为存在 空间的垂直/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表示存在空间具有层级性,依范围大小可分为: 1、地理区域或国家范围 2、地景或区域范围 3、城市范围 4、街道 5、住家 水平结构(存在于每一垂直结构中)主要由三个元素组成: 1、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领域) 2、连接各类型中心与地区的路线(路径) 3、具有特殊重要性与意义的各类型中心(场所)
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1.4 城市形态 城市环境的意象性有利于它视觉的识别和本身的构成,前面所提到的各 类构成因素——道路、边缘、区域、结点、地标都是建造一个明确的有特点 的全城结构的砌块,对于如何设计一个良好的城市形态呢?林奇认为,它取 决于: (1)应从整体形象性要求,对各个要素进行精心的设计 (2)体现出形态的特性。包括单一性、形式的简明性、连续性、统治性、 结合的明确性、方向性、视野、运动知觉、时间序列等。 (3)要有整体感(各种形象要素组织成一个整体,有序的为人所感知)
小组成员:
汇报日期:
基于环境知觉与人类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一、凯文· 林奇的城市意象 二、诺伯格· 舒尔兹的存在空间论 三、朱一文的符号空间论 四、阿尔多· 罗西的形态—类型学城市空间分析理论 五、空间意义分析

2.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2.2.1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优点: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 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新老城区之间的联系 缺点:放射状的交通线又很容易将过量交通引入城市中心,增 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
组团型
重庆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重庆
(分散)组团状
重庆市区发展受山地地形和 河流制约,分解成市中区、江北、 南岸、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坡6 个组团。 组团内有相对独立的活动中 心和道路系统,组团之间保持一 定的距离,但有便捷的交通组成 一个整体。
单体城市布局-城市群布局-城乡协调发展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运用资料,分析现代城市的空间形态、景观特色。
兰州卫星图
北京卫星图
想一想:比较兰州和北京的城市平面形状的特点。
兰州市城市平面狭长(带状) 北京市城市平面呈块状
促使两城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兰州市沿山间河流(黄河)谷地 延伸 北京市则处于山前平原地带,地 势平坦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各类型之间不是对立的,可以相互转 化和共存。有时不同类型存在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 段,有时同一城市的形态是多种类型的混合。 想一想:描述下图中各阶段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最初的 带状扩展 居民点
内向填充
成为更大的团块 状并继续发展
1、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2、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过程:
空间形态
集中团块型 带型 放射型
布局形式
集中紧凑式
组团型
星座型 散点型 分散疏松式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成都
北京
(集中)团块状
安徽合肥
想一想:团块状俗称“摊大饼”,一般在平原地区或规模不 大的城市易形成这样的形态。请分析这种形态的优缺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形态
内部
外部
一、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一)城市空间形态
(二)城市景观特色
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
一、城市空间形态与景观特色 (一)城市空间形态
比较分析城市集中形态与分散形态的差异 特征 集中 空间上连续成 形态 整体,内部有 机联系 分散 空间上不连续 形态 分布,但有明 显的内部联系 成因 地势平坦,无 山水的阻隔 地形、河流等 限制,长期经 济发展的影响 类型 简单集中式 复杂集中式
一城一区、分 散成组、城镇 组群、大城市 群城市带等
这类城市,位于平原上,发展历史比较短, 规模比较小,现代规划影响较大
这类城市历史悠久,规模大,发展快,主城区 与工业区相互依托,功能分区和交通组织复杂
分散形态
这类城市或受地形河流的影响, 或受资源和生产的分布的影响 任丘由老城区和油田新城区组成
欧洲古城
纽约
提示:可以从城市建筑物的历史、高度、风格以及城市 交通方式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分析。
一个城市的著名建筑物, 往往是这个城市代表性的标志
下面的城市标志
上海
法国凯旋门
法国卢浮宫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中国的封建思想
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功能区的空间布 置能够反应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城市的发展应与周围的自然景物相协调
威斯
杭州
重庆
总结:
构成要素:
建筑风格、道路格局、功能
区布置,与自然景观相呼应。
城市景观特色
影响因素: 历史、文化、自然
二、城镇分布的主要特点
比较上海、秦皇岛、武汉的形成因素
P34 分析交通运输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城市 主要水 港口 体 类型 主要铁 路 京沪 沪杭 影响范 围 作用
这类城市主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 各组成部分分散布置,但有明显的内在联系
大城市经济发展和 环境要求的结果
太仓
嘉兴
江阴
这是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
基本特征 一城一区 布局形态 主城区与工业区相分 离,沿河流呈带状分 布,其间有铁路或公 路干线相连 多个团块状,相对独 立,就近生产生活, 有交通干线相连 新城区以卫星城形式 建在主城区外围 各大城市相互连接成 城市群或城市带,由 交通干线相连
形成原因 受河流、地形、资源等自 然条件的影响,或行政手 段规划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分散成组 布局形态
城镇组群 布局形态 串珠状布 局形态
河流、地形、规划等 主城区经济发展、环境 问题和人为规划等 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各 大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 断扩大,沿交通干线相互 连接成片(带)
分析两座城市的主要景观差别?
分析“滨水型城市”的形成原因?
充足的水源 便利的水运 天然的防卫屏障
天然、人工的港口
1、下列世界著名城市及其标志性建筑匹配不正确的是
A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C 英国伦敦——塔桥 B
D 巴黎——凯旋门
D 美国纽约——白宫
2、下列属于依山就势,建设高低错落的立体城市是 A A 重庆 B 大连 C 北京 D 昆明
上海 长江入海 河港 口,临东 海港 海
长江流 金融、工业、 域和沿 交通中心 海地区
秦皇岛 武汉
临渤海 海港
长江及 最大支 流汉水 交汇处
京哈 大秦
京九 京广
华北 北部
华中 地区
能源输 出港
省会、交 通枢纽
河港
上海经济腹地最为广阔,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商 贸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秦皇岛为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武汉 为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部崛起”的枢纽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