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合集下载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A
B
C
通勤带:沿高速交通线发
展起来的上层和中上层人们 的住宅区。人在市中心工作 使用月票乘车往返于两地, 故称通勤带。
同 心 圆 模 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2、其它因素 (1).历史 文化因素和 行政因素 (2).种族、 宗教等社会 因素
纽 约 唐 人 街
(3).交通、 环保等因素
4、发展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城市中心地带,地价高且 土地有限 向空中发展,节约用地、 提高利用率
CBD的标志就是摩天大楼。建筑高度代 表了技术,同时也象征着财富,加上 中心区寸土寸金的地价,导致楼越盖 越密,形成所谓的“水泥森林”。建 筑高大密集可以节约用地,提高土地 利用率,也提高了CBD的商业和服务功 能。
帝国大厦
• 摩天楼的代表作之一 。 大厦共102层,高 381 米;1950 年加建电视 塔,实际高度448米。 大厦1~85层供租赁用, 上面17层是以电梯为主 的塔楼。帝国大厦比例 匀称,其外形一度成为 摩天楼的象征和纽约市 的标志。
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这种城 市地域结构容易产生居住密度较大,居住环境不易改善,条件差; 职工在上下班时交通拥挤;其次我国北方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 盛行东南风,居住用地四周被工业用地包围,工业产生的废气、 废水、废渣等污染物会对位于城市中心的居住用地产生影响和污 染等。 方案二分散了居住用地,降低了居住密度,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更好;分散居住可以缓解交通压力;外围的居住用地可以在与工 业区之间建立卫生防护带,减轻工业用地对居住用地带来的环境 污染问题等。
图为某城市2001~2020年总体规划示意 图,城市四大片区各自组织自己的功能区。据此 完成1-2题。 1.到2020年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是 ( B )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81-06 收稿日期 2023-08-21摘 要 “大十字”是贵阳市商业区的中心,承载着贵阳历史文化和城市商业空间的变迁。

借鉴城市形态学理论,把贵阳市“大十字”地块城市形态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不同阶段的历史地图,对其城市形态演变过程中的街道系统、建筑功能、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地块循环等形态要素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规律和特征。

发掘贵阳城市中心城区地域特色,加深对城市系统时空发展的理解,以期对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形态学 形态演变 空间格局 中心城区Abstract The Dashizi district is the center of Guiyang commercial district, carrying the changes in Guiyang's historical culture and venue space. Using the theory of urban morphology for referen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of Guiyang's Dashizi district is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ical maps of different stages, the street system, building functions, building bases, building heights, plot circulation and other morphological element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urban morphology are analyzed, so as to summarize the evolution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urban commercial center. Exploring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urban area of Guiyang, and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otemporal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system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for urban renewal.Keywords Urban morphology,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Spatial pattern, Central urban area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城市商业中心区空间格局演进——以贵阳市“大十字”地块为例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Commercial Cen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Form Process:A Case Study of the Dashizi District in Guiyang黄 蕊 | Huang Rui 张建涛 | Zhang Jiantao贵阳市“大十字”地块(简称“大十字”地块)作为贵阳市老城区的发展起源,承载了贵阳市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记忆,是贵阳市历史发展的地区缩影,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深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

深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论文

深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内容摘要】深圳城市最初由散点状布局发展起来,再迅速向外蔓延或沿轴扩展,工业导向性明显,城市空间结构演替激烈,其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商业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断改变着各自的位置和形态,阶段性特征明显。

同时,城市空间结构也在经济发展、宏观政策、规划控制的演变机制作用下形成了放射圈层式的结构模式。

【关键词】深圳城市空间结构工业导向性放射圈层式演变机制城市是由各种不同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组合而成,在城市的各种活动中,生产、商业和居住活动是其最主要的三大活动,而由这类活动所形成的功能区就构成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

它们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不断地改变着各自的结构形态和相互位置关系,并通过用地形态决定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

一、深圳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及特征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城乡二元、城乡融合到城乡一体化,工业导向性明显,城市扩展迅速,空间结构演替激烈。

根据其特殊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可以分为3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初期、90年代初期和2000年至今,其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和商业空间的演化呈现出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典型特征。

1.工业空间深圳城市的发展是工业导向型,1980年以前,深圳的工业发展还未起步,工业用地比例非常低;90年代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空间迅速扩张;2000年后,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趋向协调,城乡一体化格局明显(图1)。

工业空间从起步阶段、发展最快阶段到全面发展阶段,特征明显,变化迅速。

(1)80年代初,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工业主要集中在特区内的罗湖、蛇口片区,用地比例较低,规模小难以产生规模效应,工业空间呈散点状分布,大多在居住空间外围。

(2)90年代,发展最快,结构变化最快。

城市工业迅速发展阶段,工业空间变化剧烈,工业分布由特区内向特区外全面扩张,工业斑块开始出现,标志着工业区模式的发展。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

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

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

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

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_刘仁义

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_刘仁义

收稿日期:2004-05-08作者简介:刘仁义(1964-),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

项目资助: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2003KJ-307)。

第12卷第3期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ol.12No.32004Journal of Anhu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Industry 2004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刘仁义(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合肥 230022)摘 要:通过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沿革分析,研究其功能特征、时代特征及其文脉的继承与发展,阐明城市街道中人的意义及其环境观与生态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街道;环境观;生态观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540(2004)03-072-031历史的沿革图1 根据5周礼考工记6所记载的周王城规划构想111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

在我国5周礼#考工记6中记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0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0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

0等等(见图1)。

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登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0的重视。

明朝时代的北京图2 明代北京城城(见图2)的建设思想充分反映了5周礼#考工记6中描述的理想城市,并对我国的城市建设产生过长期的影响。

早在公元1世纪,罗马时代的著名建筑师维特鲁威便在其著名的5建筑十书6中明确指出:/城市建筑分为城区、公共建筑和私人建筑两部分,两者之间街道系统的建立是最重要的关键步骤。

0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街道或街坊都是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0昵称。

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空间布局
工业发展方向
原因分析
狭小
混杂布置,无明 确功能分异 在市中心形成工 业的自然聚集 以市场、交通等优 势吸引引起
城市发展的中后期
扩大
分异明显
市区的工厂企 业纷纷外迁 为降低成本、 保护环境
h
33
西安城市空间布局
形成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的格局。 向东,开发临潼—新筑—未央湖—草滩—六村堡—咸阳为一线 的渭河休闲旅游经济带,在陇海线北部发展临潼国际旅游区; 向西,在西安与咸阳之间沿沣河两岸的广大空间规划建设西咸 共建区;向南,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秦岭北麓旅游资源;向北, 在渭河以北地区结合经济开发区扩展,形成装备制造业为主的 产业区。
城市空间布局
h
1
城市形态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h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城市形态
1.概念: 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局形式、
城市用地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 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 和面貌等。
h
3
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
h
4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和主要功能分区
h
5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4.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 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5.对外交通用地:是指城市对外联系的铁路、公路、管道运输设施、港 口、机场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用地。
6.道路广场用地:是指城市中道路、广场和公共停车场等设施的建设用 地。
h
7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是指城市中为生活及生产服务的各项基础设 施的建设用地,包括供应设施(供水、供电、供燃气和供热等设施)、 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维修设施、殡葬设施及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用地。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

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

!>智能规划94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 NO.152020城市空间结构及形态演变分析----以黄山市主城区为例石中钰(黄山市自然资源勘测规划院,安徽黄山245000)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形式到风格,从结构到布局,都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随时都在发生改变。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突出城市空间形态设计的特点,有效地把握城市发展的整体脉络,针对空间发展的动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现阶段城市空间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主城区;形态演变历程;可持续发展1背景概述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处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的交界处,交通枢纽地位突出,西南边界紧邻着江西景德镇、婺源县,东南依靠浙江临安市、开化县等地,东北则与宣城相连,西北部与池州接壤。

黄山市成立于1987年,辖区内三区分别是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四县分别是黟县、歙县、祁门县和休宁县,总面积9807km2。

市政府驻地为屯溪区,毗邻上海、合肥、南京、杭州等地,地理位置优越。

2主城区空间结构与职能在黄山市的三个城区中,黄山区与屯溪区、徽州区两区只有在行政上的联系,而在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未实现一体化。

休宁、歙县与屯溪区、徽州区在区位、交通和经济联系上较为紧密,共同形成了以屯溪为核心的南部城镇群。

该城镇群是黄山城镇体系的核心,市域发展的主体空间。

黄山市在城市空间布局当中,对于屯西县的发展目标极为明确,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枢纽地带进行布局;属于皖南地区的交通重要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旅游产品加工基地。

徽州区是重要的工业区和物资集散地;旅游服务基地之一。

休宁是区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歙县是县级政治、经济、文化、商业服务中心,次级旅游服务中心,农副产品加工与集散中心。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城市形态
1、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 外部轮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2、常见的城市外部形态
平原地区
(1)团块状 (集中式):集中连片分布,如成都市。 优点: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 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便于管理, 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缺点:易造成环境污染
同一城市中,各类功能区的分布不同 不同城市间,内部各类功能区空间组合不同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几种模式: 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型模式
多核心模式
城市功能分区的结构 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形 C、多核心模式 D、 条、带状 B、扇形
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经济因素 (主要原因)
5.下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 布状况(单位:元/平方米),读图回答: A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_____处,形成原因是: A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BCDE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 处,判断理由是: 地处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干线公路和城乡外围公路交汇处, 通达度相对较高,租金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ADGF 居住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 形成原因是: G尽管距离市中心较近,但远离主要公 路,通达度较低,不是商业区和工业 区的最佳区位
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 C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4.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 C 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 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 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 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

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兰州市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总结兰州几十年来的发展,早期城市的扩张主要经历了中心发展,组团发展,向外扩张等阶段。而自1990年以来,城市扩展进入加速期(年均扩展速度高达374·47 hm2/年)和精明增长期,道路广场、对外交通占地面积比例增长幅度较大,其比例之和高达16%,为历史最高峰。以居住用地、文教卫生、商业用地类型为核心,滩地开发达到高峰。这表明, 1970年后,城市开始进入填充过程,转型期更为显著。而且,城市用地高速扩展的重点区域主要在黄河以南的几个组团内,东西向扩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南北向,且主要延交通线向滩地、农用地拓展,同时还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内部有效置换,城市空间扩张和土地扩展模式由单一的外部空间扩展向外部空间扩展与内部填充、密实相结合的方向演变,逐渐合理化、有序化,也经历了由围绕城市中心体,以斑块状、圈层状向组团式、轴线状,以及渐进式或破碎式扩展方式的转变。此时段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关区的雁滩和盐场堡、安宁区的西北部和东部,还有整个城区的北部边缘, 扩展模式主要是向城区边缘扩展;2000年以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扩展, 城市扩展极为迅速, 城市扩展主要集中分布在黄河两边的滩地, 其中最为快速的是城关区的雁滩和安宁区的南部和七里河区的西北部, 另外整个城区边缘均有外向扩展的趋势,呈现出多元化的扩展方式。
很明显,1976~1989年,整个城市是在原有城区基础上见缝插针式的扩张,建设用地年均扩展速度仅为170 hm2/年,用地增长类型也主要以道路广场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1989~2004年属于高速增长期,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最快的时期,建成区从1989年的10 153 hm2以年均374·47 hm2的速度向外扩展,尤其是2001 ~2004年期间年均扩展速度高达440·3 hm2,为历年城市用地发展的最高峰,人口也由1989年的139·9×104人增加到180×104人左右。旧城区改造力度逐步增大,居住、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公共设施等用地类型面积快速增加。其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在新增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也最快,而工业、市政用地面积比重较2001年明显下降。截至2004年末,建成区面积增至15 770 hm2。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大绍兴——①“一合心、理二规轴、划四和团”控制大城市用地规模,以郊区环状绿化带限制其无限蔓延; 二优、点城 :市城空市②间布形局保态紧持的凑发,强展有大变利化于的生城产部市门中的协心作服和管务理功,节能省,用地同,时使基建础立设施城建市设更的加次经济级,中有较心高,的集引聚导效益城。市向多方向扩展,形成更大的放射型形态; 优点:城市③布局适紧当凑,分有散利于城生市产部功门能的协,作在和管郊理区,节绿省化用地带,外使基围础,设施培建育设更一加系经济列,新有较开高发的集区聚和效益卫。星城镇。
缺点:各组团之间有一定距离,增加城市建设投贷及经营管理费用。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各类型之间不是对立的,可以相互转化和共存。
有时不同类型存在于同一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有时同一城市的 形态是多种类型的混合。
想一想: 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变化
想一想:
1982年
按照城市的用地形态和道路骨架形式,可以把城市形态类型大体上归纳为集中和分散两大类。
集中式——是指城市各项用地连成一片,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这种类型的城市又可分为团 块状、带状、放射状等。
分散式——受某些条件限制,城市用地被分割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形成分散式城市形态,以组团 状为代表。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袍江 越城
城市景观特色(urban landscape)
城市景观特色是城市个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文物古迹特色、自然环境特 色、城市格局特色、城市的轮廓景观及标志建筑特色、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特色、民族风情与民间 艺术特色等。
组团内有相对独立的活动中心和道路系统,组团之间保 持一定的距离,但有便捷的交通组成一个整体。
常见的城市形态举例

城市建筑形态与建筑布局

城市建筑形态与建筑布局

城市建筑形态与建筑布局城市是一座繁忙的交汇点,它是人类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建筑形态和建筑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的魅力和功能。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形态和布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建筑形态与建筑布局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城市的影响。

第一部分:城市建筑形态的定义和类型城市建筑形态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中所呈现的形状、结构和外观。

它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密度和空间分布等方面。

城市建筑形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

垂直型建筑形态是指城市中高楼大厦居多,建筑物呈现出明显的垂直特征。

这种形态常见于密集的商业区和市中心地区。

垂直型建筑能够提供大量的办公和商业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给城市增添了现代感和繁荣感。

水平型建筑形态是指城市中建筑物以低矮的水平线为主,并且相对分散。

这种形态常见于住宅区和郊区。

水平型建筑可以提供更多的独立生活空间和私人空间,给居民带来安静和宜居的环境。

混合型建筑形态是指城市中高低不一、形状各异的建筑物相互交织而成的形态。

这种形态常见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和交通枢纽。

混合型建筑形态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同时也使城市更具艺术感和变化性。

第二部分:城市建筑布局的影响因素城市建筑布局是指建筑物在城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网络和自然环境等。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筑布局的基础。

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和目标将决定建筑物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网络,合理分配各种功能区域,形成相对均衡的建筑布局。

土地利用也是影响城市建筑布局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土地用途对建筑物的布局和分布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商业区需要集中高楼大厦,并且便于人们的进出;住宅区需要安静和舒适的环境,建筑物之间需要有适量的间隔。

交通网络也对城市建筑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便捷的交通网络能够促进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人流和物流,同时也决定了不同建筑物之间的连接性和互动性。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4 城乡规划课件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课件1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课件
第一节
第一节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变化

讲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含义和类型。

目 开
2.掌握城市空间形态的类型,对比不同类型的城市空间

形态的成因、优缺点和代表城市。3.理解如何通过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来缓解城市问题。
自主学习区 新知梳理
第一节
本 讲
第一节
(7)大都市连绵区
a.含义:高度工业化、高度城市化地带。
本 b.布局特征:沿⑯ 交通线 发展的一系列综合性的城
讲 栏
市。

开 关
c.优点:连绵区内城市之间具有相对的产业互补性和基
础设施的协调性;城市具有相对⑰ 独立性 和各自的特
色;城市之间有绿化隔离带和农业地带。
d.代表地区:⑱ 美国东海岸 。
C.星座型
D.散点型

讲 栏
(2)下列城市属于图中空间形态的是
目 开
A.重庆
B.武汉
关 C.上海
D.大庆
()
(3)图中形态的城市建成区的主体部分有几个以上明确的
发展方向
()
A.3个
B.4个
C.5个
D.2个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4)关于图中城市空间形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在于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答案 (1)集中团块状 便于集中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
设施,且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居民生活,也便于行
本 讲
政领导和管理,并节省市政建设的投资。
栏 目
(2)兰州 位于黄河河谷、陇海—兰新线及包兰线交会处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本文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

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优化机制。

标签:港口城市空间形态历史演变发展宁波1 概述城市的空间形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在空间上的表征。

对于港口城市而言,河道、水源及港口运输作用对城市的交通、经济、空间形态形成重要影响。

港口作为港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中起着主导作用。

以宁波这一典型的港口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港口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本文的宁波城市空间包括海曙、江东、江北老三区构成的老城区(三江片)、镇海、北仑两区及新并入市区的鄞州区,结合宁波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及遇到的机遇与挑战,探求宁波城市空间发展的合理趋势,进而促进宁波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 研究区概况宁波,全市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人口760.57万(2010年)。

位于浙东,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与舟山隔海相望。

宁波取自“海定则波宁”,简称甬,地处东海之滨,1844年,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中的一员,由近代资本主义港口城市到现代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港口对宁波城市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宁波港已是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

3 宁波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演变基于翔实的历史资料,由时间发展为主要脉络,以宁波港口历史作用的变化为主要考虑因素,总结出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历史演变。

随着宁波港口从内河港向河口港、海岸港的迁移,城市空间形态具体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如图2所示)即明清以前的点状形成阶段、鸦片战争后民国时期形成的块状城市形态、1985年镇海县的撤销,宁波空间发展成一城两镇(一城——老城区,二镇——镇海区、北仑区)的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90年代后逐渐形成的“T”型带状群组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答案】(1)A (2)C
【跟踪训练】 1.读下列城市空间形态示意图(图 2-1-2),回答(1)~(3) 题。
图 2-1-2
(1) 从城市空间形态来看,A 属于____组__团__型____ ,B 属于 ____带__型______。
(2) 从城市布局形态来看,A 属于__分__散__疏__松__式__ ,B 属于 _集__中__紧__凑__式___。
【典例 2】读我国某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示意图(图 2-1- 4),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 2-1-4
(1)图中字母代表的城市空间形态变化阶段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由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总结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一 般规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调控?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 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 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及其形成 1.城市空间形态含义 城市一经产生,就占据着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 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形态。这种形 态称为城市空间形态。 2.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及其调控 1.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变化过程
如天津的发展过程:旧城地区(东、南、西、北马路所围地 区)连片地向郊区拓展→塘沽、汉沽、大港区的建立→将来的滨 海新区与市区的相联,这个实例与上述三个阶段相符。又如蓟 县的发展也是这样的:蓟县县城由集中连片→目前开发区与之 分散组团发展→两者连接成片。
2.城市空间形态的调控

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外部形态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a 等地租线
P
a
交通干道
a bc
高速公路
高速铁路 和车站
Qa
C.高速铁路沿线将形成高级住宅区 D.P处将形成新的商业区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 结构示意图。
9.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成因
目的
不断向市区外缘 移动
①土地日益紧张,地价飞 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 出
②布局不合理
为了降低成 本、保护城 市环境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
趋向于沿主要 交通干线分布
工业生产活动对运输 的需求
便于原料的 运进和产品 的运出
比较项目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面积 最小 中 最大
形状
区位
点或条 城市中心、主要交通干线旁
外部形状 城市用地
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
成因
历史因素:
(1)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 功能区分布状况; (2)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 功能分区是可能完全改变的。
社会因素:住宅区的分化 行政因素:政策引导和城市规划整体影响
(二)中心商务区(CBD)及其特征
1、含义
一个位于城市中心、担负着商业和服务双重职能的地区
中心商务区(CBD)的基本特征:
• 城市的功能核心,城市的经济、科技、文化 等在此高度集中;
• 交通便利,人口流动巨大; • 白天人口高度密集,昼夜人口数量变化大; • 位于城市黄金地带,地价最高。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
城市空间形态由用地、道路网、界面、节结地和自然环境 等要素构成。 1、用地 用地是指城市各种活动所占据的地域空间。从区域角度来
说,表现为城市用地与乡村用地的差异;从城镇内部来说,体 现为居住、商业、工业等不同功能用地。
2、道路网
道路网是指城市内外的主要交通线,包括城市内的道路网、 公路、铁路、河流航道等。道路网是构成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
栖霞市城市空间的变异历程
4、融合式扩展
融合式扩展方式是指随着中小城市(或县城)城区的扩 展,由于经济发展或职能的互补需要,临近城镇因地理位置 邻近或特殊的城镇职能,与城区联系日益密切,最终导致城 镇空间环境融合为一体或因距离较远而形成“双城”模式。
融合式扩展方式的演化阶段
4、融合式扩展 山东半岛最为典型的融合式扩展的城市是龙口市,建国 初龙口市是山东半岛地区五个设市城市之一,“一五”期间, 根据国家战略计划,龙口市被撤销,成为黄县的一个镇。
六、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展方式
2、轴向扩展 轴向扩展是根据区位优势选取城市某一方向作为城市发 展的主导方向,在城市规划的干预下,分期成片开发,形成 工业走廊、商业走廊等城市扩展轴,城市形态最终转变成带
状。
例如,荣成市原先主要沿老城区发展,1993年市政府搬 迁至县城东侧临桑沟湾的石桥子村,并将省级荣成经济开发 区设置在市政府和老城区之间,,呈现出典型的轴向整体扩展 特征。
三、城市空间形态的系统特征
(1)城市空间内部形态 城市被看成是地表上占据一定面积的地理实体,其内部 结构是由不同功能区构成的地带组合。这种功能区主要有商 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其特征和分布千差万别,是所有
层次中最复杂、最基本的层次。
(2)城市空间外部形态 城市空间外部形态是指处于城乡交接部分的边缘环境地 带的形态。它具有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特征,是城市形态变化 最强烈的地带。

同仁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同仁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1研究区域概况“同仁”藏语为“热贡”,同仁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区,九曲黄河第一弯,是“热贡艺术”的主要发祥地,也是青海省内仅有的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同仁于2020年6月正式撤县设市,同仁市是一个以藏族为主,汉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多民族聚居地区,其独具特色的自然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同仁市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发展、演变的载体与媒介。

同仁市现状规划中心城区南起唯哇,北至向阳村,东西以两山脊为界,夏布浪河内至现水源地西侧,规划总面积约22.4 km 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2 km 2(见图1)。

2同仁城市空间形态演变2.1城市源起(1800年以前)同仁地区自秦汉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此阶段为羌人居牧地,名为大小榆谷。

随着朝代更替与战乱割据,三国时期归属蜀汉,南北朝时期归于北周所有。

公元709年,唐朝将同仁地区划归吐蕃管辖,吐蕃在此地派重兵屯戍即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作为东进基地,这为同仁地区后期形成固定军屯奠定了基础。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安多藏区在同仁逐渐形成。

元代时期隆务寺前身(扶卡贡康)于隆务河西岸二阶台地之上建成,由于隆务家族的逐渐强大,建立了隆务地区政教合一政权,直到明代隆务寺正式创建,成为安多藏区的佛教文化中心,使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同仁地区有了新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隆务寺为中心的朝拜地。

明朝政府实行“军屯制”,在保安设吴、季、李、脱“四屯”后形成聚居区,因宗教文化浓厚而在四个军屯附近分别设吴屯上寺、吴屯下寺、郭麻日寺。

明末时期,隆务寺及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规模不断扩大,为方便举行藏族朝拜仪式,在隆务寺主入口由东南至西北方向修建“民主上街”,轴线显现。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摘要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是某一历史时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联合作用在空间上的发展变迁过程。

文章的重点研究对象为城市空间形态,研究范围为同仁市中心城区,作者将分四个时期总结古、近、今三大时间跨度的同仁市中心城区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并剖析促进其演变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城市未来发展建议,为保护和传承同仁传统城市空间形态以及同仁城市的未来规划发展提供依据与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