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a8348e770bf78a64295404.png)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地理学教学课题和课时:旅游和旅游地理学(4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和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节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和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
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后改为不作主要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活动(后改为主要不从事赚钱活动)”。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二章第一节《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9e78034693daef5ff73d21.png)
第一节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1.简述旅行资源的内涵,运用资料说明旅行资源的多样性。
2.比较人文旅行资源与自然旅行资源的差别。
● 课标解读1.运用图解法,认识旅行资源的观点和内涵。
2.运用表格归纳法,归纳并掌握旅行资源的种类,比较自然旅行资源与人文旅行资源的区别。
3.理解旅行资源的特征。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近几年来,大陆居民赴台旅行的人数不停增添,大陆不停扩大赴台旅行开放地区和组团旅行社的数目,台湾则将大陆组团人数从 10 人降至 5 人 (即可成行 ),在台湾逗留时间从 10 天延伸至 15 天,台湾旅行成了炙手可热的字眼。
台湾的旅行资源主要有阿里山、日月潭、花莲、西子湾等自然景观,还有中正纪念堂、 101 大楼、风俗风情等人文景观,台湾青山绿水,无穷风光,不愧为“祖国的宝岛”。
思虑:台湾日月谭属于哪一种类的旅行资源?它向我们展现了哪些主要美景?导入新课——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
● 教课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旅行资源的内涵。
(要点 )1.认识旅行资源的内涵及其实质特点。
2.人文旅行资源与自然旅行资源的区2.经过事例剖析区分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
别。
(重难点 )3.举例说明旅行资源的主要特点。
3.旅行资源的特点。
(要点 )旅行资源的内涵1.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能对旅行者产生吸引力,能够为旅行业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样事物和因素。
2.形成条件3.核心:对旅行者的吸引力。
1.有人说“旅行资源是指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全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这类说法正确吗?为何?【提示】这类说法不全面。
“ 凡能达到娱乐目的的全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只重申了旅行对旅行者拥有吸引力,而成为旅行资源还须拥有必定的社会、经济、文化价值。
旅行资源的种类分类观点内容意义又称自然景观,是在自然对于探险好奇、游玩、疗自然旅界中经过自然过程而形成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养等性质的旅行拥有重要游资源的、拥有旅行吸引力的各物景观、天象与天气景观旅意义种自然因素和现象游又称人文景观,是在人类资社会中经过历史过程而形源更多地表此刻教育性 (知人文旅成的,拥有历史文化价旧址古迹、建筑与设备、识的、文化的 )旅行方面游资源值;或许是今世人建筑旅行商品、人文活动的意义的、拥有旅行价值的各样设备2.自然旅行资源和人文旅行资源有什么联系?【提示】好多旅行资源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62897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3.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旅游地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
2.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并能够分辨其所属的地理区域。
3.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旅游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中国的气候条件和影响。
3.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1.热身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向学生提问,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有什么影响?2.观察探究:教师将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三个方面,观察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
3.学习知识:a.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背景。
例如,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面积较大,南北跨度广,东西相对狭窄;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和台地等。
b.气候条件和影响: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气候条件,包括季风气候、干湿气候、寒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例如,南方的雨季适宜观赏瀑布和溪流,北方的寒冷冬季适宜观赏冰雪景观。
c.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包括北方的北京、西安、南方的上海、杭州、西南的成都、云南等,并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这些地区的美景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这些旅游地区的地理特点,例如,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成都以美食和熊猫闻名等。
4.进一步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的旅游资源如何与地理特点相互关联,并请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触动。
5.综合应用:教师设计旅游线路图,包括中国的北方、南方、西南三个地理区域,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将不同的旅游景点标记在地图上,并解释其所属地理区域。
6.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以及旅游资源与地理特点的关系。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427fb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0.png)
小学四年级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地理课教案: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一、引言地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和世界的多样性。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索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深入了解这个伟大国家的地理情况。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部濒临太平洋,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1. 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这个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
它拥有许多重要的港口城市,如上海、广州和深圳等。
这些城市对贸易和对外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西部内陆地区中国的西部地区是一个较为干旱和贫穷的地区。
它被大片的高山和沙漠所覆盖,地势高峻。
这个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居住,他们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3. 南部和北部地区中国的南部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
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非常发达,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
相反,中国的北部地区气候较为干燥,农业资源相对较少。
三、中国的地形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形多样的国家,拥有许多壮丽的山脉、平原和河流。
地形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气候、土壤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1. 高山地带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长江三角洲。
这些高山地带对中国的气候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也是许多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的热门目的地。
2. 平原地区中国的东部和北部地区主要是平原地带,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的发展。
这些地区是中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也是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3. 河流与湖泊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和西湖。
这些河流和湖泊为中国的农业和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
四、活动与讨论1. 地理游戏通过地理游戏,让学生学习和复习中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中国旅游地理:项目二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项目二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525b2a73284ac850ac02426b.png)
一、地貌旅游资源 二、水景旅游资源 三、气象气候旅游资源 四、动植物旅游资源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2 中国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貌旅游资源 ➢ 1、花岗岩地貌 ➢ 2、丹霞地貌 ➢ 3、熔岩地貌 ➢ 4、岩溶地貌 ➢ 5、海岸地貌 ➢ 6、雅丹地貌 ➢ 7、冰川地貌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种类的多样性和数量的丰富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和地域性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和共生性
一月 黑龙江
一月 三亚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文化内涵的深远性和独特性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5、古代水利工程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6、古代桥梁
永济风雨桥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二、古建筑与古园林 1、古建筑 (1)宫廷建筑 (2)宗教建筑 (3)景观建筑 (4)民居建筑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1)宫廷建筑
北京故宫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3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
(2)宗教建筑
中国旅游地理
2、旅游资源的分类 ➢ (1)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性质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 (2)按旅游资源的存在状况 原生性旅游资源 萌变性旅游资源 ➢ (3)按旅游资源利用功能 观赏型 康乐型 特殊型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2-1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
二、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 1、自然地理背景 ➢ 2、人文地理背景 ➢ 3、经济地理背景 ➢ 4、生态环境地理背景
中国的地形与自然教案
![中国的地形与自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53059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d.png)
中国的地形与自然教案。
一、中国的地形1、山地地形山地是中国地形类型之一,占中国陆地面积的66%。
中国主要山脉有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东北山地、万山山系等。
这些山脉布满整个中华大地的不同地区,为山地地形的形成造就了绝佳条件。
2、平原地形除了山地,中国还拥有大片的平原地形。
平原广阔,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等地。
平原多河流、湖泊和湿地,地理环境良好,适合人们的生活和农业开发。
3、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石灰岩溶洞,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和重庆等地,是中国享有盛名的独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水解而形成的,其奇特形状吸引了无数游客。
4、沙漠地形沙漠是中国地形中的重要一部分,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如戈壁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姆塔格沙漠等。
这些沙漠的面积都很大,覆盖了广阔的地区。
沙漠中气候干燥,荒凉险恶,旅行者需格外小心。
5、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分布于中国南方,如湖南宝丰、广西龙胜、广东韶关等地。
丹霞地貌是自然界的艺术品,以其多彩、奇特造型,成为了中国西南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景点。
二、中国的自然资源1、水资源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都分布在全国各地。
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河流是中国的三大河流,其中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2、森林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其中主要森林区集中在东、中、西三大区域。
我国森林总面积达209亿亩,设立了国家级、省级和城市森林公园,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赏景旅游的胜地。
3、草原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草原地区,包括草地、草原和湿地。
中国草原种类丰富,有牧草、草原草、蔬菜等。
近年来,我国对草原保护事态越来越重视,对草地生态环境守护的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4、矿产资源我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也是其中之一。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包括煤炭、铁矿石、锌矿石、钨矿和建筑石等,其中最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煤炭产业的发展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商和消费国。
三、中国的自然教案1、自然植被的教学在自然植被教学中,重点介绍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环境适应能力。
探索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初二地理教案
![探索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初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88a35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7f.png)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自然风光优美的国度,拥有着绚丽多彩的地形地貌特征。
在我国的各个地方都可以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这也是吸引人们前来旅游观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理学的范畴内,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海岸线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探究。
一、山脉中国地大物博,山脉众多。
我国山脉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地区。
长江以北的山区有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燕山、黄山、巍山等山脉。
而长江以南则有云贵高原、华山、衡山、峨眉山、武当山、黄山等山脉。
以藏北为界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和天山位于中国的西部,是我国最重要的三大大山脉。
在中国的山脉之间,交错着众多的山谷、峡谷和峡谷,使山地地形更加多样化。
以武当山为例,它属于中国典型的低山地带,由七十二峰、三十六岩、十八泉、二十四涧、二十七洞、十二台、十二院和五台山组成,景区内有峡谷、林泉、奇石、云海、神木、洞天等自然风景,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旅游胜地和文化遗产区。
二、高原除了山脉外,我国还有许多广阔的高原地带,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
其中,以青藏高原最为有名。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被誉为“世界的屋脊”。
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大面积平地,由于海拔的高、气压的低,使高原的气候特征非常明显。
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极低,呈现出典型的高原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上雪岭高原、昆仑山等地,是历史上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咽喉之地。
这里也是珍稀野生动物、植物的重要栖息地,是自然保护区的主办方之一。
三、平原中国的平原地带主要位于东、中、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产业的聚集地。
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平原是我国的三大平原经济区域。
平原顾名思义,是地形平坦的地带,一般低于海拔1000米。
在我国,平原多为河流所经过的冲积平原、海滨边缘地区和中部盆地内的沙漠盆地等类型的平地。
以魏乡平原为例,它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农业大平原之一,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由于白洋淀泛滥所形成的。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d6abe992cc58bd63186bd65.png)
★邻国:世界上临界国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有 14个临国
北部和西北部: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东部:朝鲜 南部:越南、老挝、缅甸、 西部和西南部: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 印度
★四大海域: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二、人口和民族
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总人 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2011),约占 世界人口的1/5
中国旅游资源的 地理背景与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的介绍,了解中国旅游资 源形成的地理背景,掌握各地理背景要 素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
本节内容
1. 位置、疆域和领国 2. 人口和民族 3. 地貌概况及特征 4. 水体概况和特征 5. 气候特征
一、位置、疆域和邻国
★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疆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
内海:渤海 外海:黄海、东海、南海
五、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①从南到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及青藏高原 气候区 ②从东到西:湿润、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四类地区
2、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季节变化明显
六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1、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活化石:水杉、银杏 森林覆盖率:2003年我国18.21%,世界
中国主 要民族
壮族
中国主 要民族
蒙古族
中国主 要民族
回族
中国主 要民族
维吾尔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主 要民族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916e2bc8d376eeafaa317f.png)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教学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够掌握华北旅游区的旅游景观以及旅游资源特征,并能根据主题构思,设计出符合新颖合理为主题要求的旅游线路并能编写创作导游词,能在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能力与情感:2.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其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主题教学实施,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素养与价值:3.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四、资源开发1.华北旅游区课程资源华北旅游区课程资源包括课程内部资源(课程标准、教材、视屏资料)、课程相关资源(相关文献、学科、网络平台)、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物资资源(教学环境、设备)在船点课程中,充分开发与运用其资源,并有机的整合和生成,会使教学丰富而精彩。
2.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整合是指教学系统内的课程资源与各类资源的有机融合,整合人力资源,整合文化资源,整合相关资源,使各种资源相应的发挥作用。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一节课中不能各类资源大拼凑,五花八门大聚会;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做到以课程标准、教材为准,发挥师生资源作用,有效开发活动资源,充分挖掘地域资源,使每一节课都彰显成效。
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第一节《概述》教案一、教案背景课程名中国旅游地理授课班12级旅游班称级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版次第2版主编陈锡畴王雁授课章节(单元)10.1华北旅游区——概述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2、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二)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资料检索、整理等方法自主学习,学会团队分工和协作,编写导游词进行课堂讲解;2、能正确理解华北旅游资源的特征的基础上,能在以后的旅游服务过程中熟练运用华北旅游的旅游知识。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实用教案
![中国旅游资源概述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c6bb58b0717fd5370cdc37.png)
第三十二页,共46页。
第 四节 中国(zh ōnɡ ɡu ó)人文 旅游资 源
我国的古典园林,可根据不同的意义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占有者身份,可划分为皇家(huángjiā)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 林、风景名胜区园林等类别。 按所处地理位置,可划分为北方型、南方型、岭南型等类别。
第1页/共46页
第二页,共46页。
第 一节 旅游资 源(zīyu án)概 述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地球表面自然存在的各种自然地 理要素,它从地球出现就存在,并随着地表自然变迁而变 化。它也是人文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文化与自然景物结合的表现,是 人类创造的景观。它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更多地 受社会经济、政治(zhèngzhì)、文化以及人类自身的制约。
(5)钱塘
第十四页,共46页。
第 三节 中国(zhōnɡ ɡuó)自 然旅 游资源
长 江 第一湾
长江三峡
黑 龙江珍 宝岛
云 南曲 靖珠江 源
第14页/共46页
第十五页,共46页。
第 三节 中国(zhōnɡ ɡuó)自 然旅 游资源
2.湖泊(hú pō)旅游资源 天然湖泊(hú pō)主要有杭州西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青海湖。 此外,我国还有数万座人工湖——水库,如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 浙江千岛湖水库、湖北丹江口水库、吉林松花湖水库以及长江三峡水库,等等。
第28页/共46页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第 四节 中国 人文旅 游(lǚyóu)资 源
五、古典(gǔdiǎn)园林 园林是把自然的或经过人工改造的山水地形、树木花草以及人工建筑, 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体。 世界上的园林形式主要有三大类,即中国自然式风景园林、欧洲大陆的 几何规则式园林和西亚园林。它们在创意、建造形式以及艺术表现等方面风 格迥异,各成一派。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c4ebcd66f5335a8102d220c1.png)
大家可以思索一下: 大家可以思索一下: 这些诗句和美景 包含了旅游形成过程 中一种什么样的背景 需求? 需求? 一:心理背景需求 二:精神需求
二:自然地理背景
1:自然地理旅游资源分类
(a)地貌旅游资源 (b)水体旅游资源 (c)气象气候资源 (d)生物旅游资源
自然地理背景: 自然地理背景:
2:自然地理资源的 : 首先条件 自然环境的形成
(一)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 具有形态美, a、雄伟美。 、雄伟美。 b、奇特美。 、奇特美。 c、险峻美。 、险峻美。 d、幽静美。 、幽静美。 e、畅旷美。 、畅旷美。 (二)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 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 学考察旅游 (三)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看站休闲、游 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看站休闲、 乐、体育活动
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背景
分为两类: 一:人文地理背景 二:自然地理背景
中国旅游资源的背景、特点:
1,广阔的国土与多样的自然带 2,复杂的自然结构与突出的地域差异 3,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是 4,众多的民族与多彩的民俗风情 5,近代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与强烈的新旧对比
人文地理背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 晦明, 晦明,云共山高下 ……
3:自然资源与旅游的关系 :
(a)自然资源影响旅游环境 ) (b)自然资源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 (c)自然资源可单独构景也可与周围环境组景 ) (d)自然环境对风景区意境有很大影响 ) 大家可以想想: 大家可以想想: 旅游对自然资源有 和影响呢? 和影响呢?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7ff425866fb84ae45c8d39.png)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篇一:课程教案-中国旅游地理-1教案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性质:总课时:使用教材:授课对象及人数:任课教师:中国旅游地理260166 专业必修36 中国旅游地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4级旅游管理(专)王健教师所在单位:旅游学院山东女子学院2014年制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引入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一切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规律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是旅游学与地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范畴,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
人类的旅游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空间中进行的,并以一定的地理环境事物作为观赏对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旅游环境和旅游资源。
旅游与地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由此产生了旅游地理学。
二、课堂内容教学第一节旅游地理学简介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二、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二)研究内容1、旅游者地理研究2、旅游资源地理研究3、旅游业地理研究4、旅游地图研究三、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中国旅游地理简介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异同二、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三、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一)地图辅助学习法(二)综合分析与主导原则法(三)对比分析法(四)实地考察法(五)调查与统计分析法(六)朔源阅读拓展知识领域法三、课堂小结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
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四、习题布置1、作为一个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素养?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篇二: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地理学教学课题与课时:旅游与旅游地理学(4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3ec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8.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中国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中国地图,引起学生对我国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的兴趣。
可以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中国的哪些旅游胜地?”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35分钟)教师根据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包括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可以采用讲解、展示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国的旅游之美。
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了解的旅游景点,增加互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西安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3. 实践与应用(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包括景点选择、交通方式、住宿安排等。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地图等工具,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考察。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中国的地理特点、旅游资源等。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旅游地理的看法,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中国旅游地图,标注出他们最感兴趣的旅游景点。
2. 写一篇关于中国某个旅游景点的介绍文章,包括景点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旅游价值等。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实践成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826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2.png)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旅游地理之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资源等。
2. 了解中国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3. 能够分析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产业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旅游意识和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教案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旅游的认知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2. 通过展示中国各地的著名景点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探究(30分钟)1. 带领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势、气候、资源等。
可以通过地理图表或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
2. 分组讨论,学生了解并介绍不同地理特点对旅游资源的影响,例如,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形成许多壮丽的峡谷和高山,适合开展探险旅游。
三、案例分析(3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几个著名的中国旅游地理景点,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指导学生分析该景点的地理特点以及其对旅游的吸引力。
2.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地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景观、历史背景等,并制作展示海报。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 小组成果展示,学生介绍选择的景点并展示海报。
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该景点如何吸引国内外游客?该地的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回顾学习内容,强调中国旅游地理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
2. 点评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小组展示的海报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地理图表或多媒体展示工具。
2. 中国旅游地理景点的图片或短视频。
3. 学生小组制作海报的材料。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展示海报的内容完整且准确。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3. 学生的作业或练习题答案正确并能够合理解释。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或其他资源,自主探究更多中国旅游地理,并展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地理一轮复习选修3旅游地理教学案
![地理一轮复习选修3旅游地理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a0d0ed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b.png)
旅游地理考点一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旅游资源的特点2.旅游资源的类型(1)自然旅游资源的比较种类举例产生时间空间分布表现特点地文景观类路南石林历史悠久,大多有几十万年以上的历史范围较大,一般呈片状或带状分布风景景观气象气候类黄山云海水域风杭州西(2)人文旅游资源的比较3。
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表现在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等方面,如下表所示。
4。
中国的世界遗产截至2019年7月,中国共有55处世界遗产,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
5.旅游景观的欣赏(1)了解景观特点(2)精选观赏点位(3)把握观赏时机而变化的自然景观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飞瀑-—雨季特定时间和条件下出现的景观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五月(农历四月十五前后);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夏秋季牧草繁茂、牛羊肥壮时举行(4)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旅游景观(尤其人文景观)→拥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了解其来龙去脉,深入分析,运用文化素养和经验去品味→领略其中的真意,达到以情观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5)提高审美素质①审美情趣②审美能力: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
考法一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1.林芝素有“西藏江南”之称,错误!错误!❶,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林芝地区依托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下图为林芝地区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林芝地区的旅游资源中,属于生物景观的旅游资源是什么?评价该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
[思维流程]答案:❶多样性❷生物雅鲁藏布大峡谷地文鲁朗林海。
①多样化:该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
②非凡性:本区旅游资源,如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是本地独有的,对游客的吸引力大.③可创造性:古堡群、古墓群、喇嘛寺等人文景观由劳动人民所建。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79cba9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57.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3.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
2.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进行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
2. 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特色。
3. 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特点。
2. 介绍中国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3. 展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城、故宫、西湖等,并介绍其特色。
4.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旅游景点的了解和体验。
5. 总结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如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如何规划旅游行程等。
二、教学评价评价方法:1.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的反馈和总结。
评价内容:1. 学生对中国地理特点和旅游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认识和了解。
3. 学生对旅游地理相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延伸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分享。
延伸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2. 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景点的深入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1. 中国地图和相关旅游地图。
2. 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和视频。
3. 旅游地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程度。
2. 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3.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六、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 收集和整理中国著名旅游景点的图片、视频和资料。
2. 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准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道具和材料。
4. 安排实地考察和旅游体验的时间和地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3.3 %,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7 %(1996年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3.地貌概况及特征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人口和民族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现有人口约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93.3 %,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6.7 %(1996年底数字,不包括台湾和港澳),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3.地貌概况及特征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③地貌类型种类齐全。
4.水体概况及特征
①河流,②湖泊,③瀑布,④泉水,⑤海洋。
5.气候特征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6.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①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②地域差异显著。
三、课堂探究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1.位置、疆域和邻国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相距约5500km,东西横跨经度61°,约5200km。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有15个邻国。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课题序号
3
授课班级
11旅游
授课课时
2课时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称
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
使用教具
纸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
2.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更新、补
充、删节
内容
课外作业
导学案
教学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②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
③地貌类型种类齐全。
4.水体概况及特征
①河流,②湖泊,③瀑布,④泉水,⑤海洋。
5.气候特征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状况的特征。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6.我国生物资源的特征
①种类齐全,多珍稀品种。
②地域差异显著。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前预习】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二、新授
1.位置、疆域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国土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49°,相距约5500km,东西横跨经度61°,约5200km。我国陆上疆界长达2万多千米,有15个邻国。
我国东部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同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等国。
四、课堂检测
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导学案【课堂探究】、【回扣目标】版块内容,分小组回答。
五、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导学案【课后作业】版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