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双氰胺的制备与评价以及预浸料应用研究
环氧_双氰胺衍生物_促进剂体系性能的研究
1999年玻璃钢/复合材料1999第4期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Composites l4环氧/双氰胺衍生物/促进剂体系性能的研究焦剑蓝立文宁荣昌(西北工业大学西安710072)摘要:本文通过对双氰胺的改性,得到了一种在环氧树脂和低极性的混合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的固化剂TH-11。
该固化剂/促进剂/环氧树脂体系可用作湿法制备复合材料预浸料的基体树脂。
本文中还对该树脂体系的固化行为和固化产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比未改性的双氰胺对环氧树脂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较低的固化温度,可在中温固化,固化产物的耐湿热性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双氰胺固化反应反应活性性能溶解性1前言中温固化的环氧树脂体系,基于其较低的固化温度,较少的能耗,以及对模具的要求较低,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但其在室温时的贮存性却成为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问题。
双氰胺自50年代应用以来,作为环氧树脂的潜伏性固化剂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但双氰胺是一种高熔点的固体,并且在普通溶剂(如丙酮、酒精)中难以溶解,且固化温度高达160e,因而双氰胺在作为固化剂时,必须经过细化,粒径达到5L以下,才能使固化产物有良好的性能112。
针对国内大量采用溶剂法生产预浸料,而双氰胺的溶解性不佳的状况,找出一种低沸点的溶剂,使双氰胺能在其中溶解或对双氰胺进行改性,使之能溶于低沸点溶剂,对于复合材料的生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内外对此己有一些报道12~42,如双氰胺和甲醛的反应产物,双氰胺和芳香胺类的加成产物,双氰胺钠和1,5-二氨基-2-甲基戊烷盐酸的反应产物等。
另外,也有采用加入促进剂的方式降低双氰胺/环氧树脂的固化温度,在复合材料中用得较多的是咪唑及其衍生物。
本文采用了一种苯胺-甲醛改性的双氰胺,它在某些低极性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方便地制作预浸料,工艺性有很大的改进,在促进剂的作用下,可以在中温固化,并且采用这种改性后的固化剂,固化产物的性能也有一定的提高。
2023年双氰胺相关行业建议方案报告
双氰胺相关行业建议方案报告目录前言 (4)一、环境保护说明 (4)(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4)(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4)(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6)(四)、废弃物处理 (7)(五)、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8)(六)、清洁生产 (8)(七)、双氰胺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9)(八)、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10)二、双氰胺项目节能可行性分析 (11)(一)、节能概述 (11)(二)、双氰胺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能源供应条件 (12)(三)、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13)(四)、双氰胺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14)(五)、双氰胺项目节能设计 (14)(六)、节能措施 (16)三、职业保护 (18)(一)、消防安全 (18)(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 (19)(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19)(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20)(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 (20)(六)、防尘防毒措施 (20)(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 (21)(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21)(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22)(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 (23)(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25)四、双氰胺项目土建工程 (26)(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26)(二)、双氰胺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26)(三)、双氰胺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26)(四)、建筑设计规范 (27)(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27)(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27)(七)、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28)五、建设内容 (28)(一)、产品规划 (28)(二)、建设规模 (29)六、市场需求分析 (29)(一)、行业基本情况 (29)(二)、市场分析 (31)七、沟通计划 (33)(一)、沟通目标 (33)(二)、沟通策略 (34)(三)、沟通工具 (35)八、双氰胺项目背景、必要性 (36)(一)、行业背景分析 (36)(二)、产业发展分析 (37)九、建设方案与产品规划 (39)(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39)(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39)十、监测和评估 (40)(一)、双氰胺项目监测 (40)(二)、双氰胺项目评估 (41)(三)、成果评估 (43)十一、进度计划方案 (43)(一)、双氰胺项目进度安排 (43)(二)、双氰胺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44)十二、原辅材料供应及成品管理 (46)(一)、双氰胺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46)(二)、双氰胺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46)十三、投资方案 (47)(一)、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 (47)(二)、建设投资估算 (49)(三)、建设期利息 (50)(四)、流动资金 (50)(五)、双氰胺项目总投资 (51)(六)、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51)十四、组织架构分析 (52)(一)、人力资源配置 (52)(二)、员工技能培训 (53)前言本建议书的目的是向您展示我们对该项目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详细阐述项目的目标、范围、执行计划、预期成本和风险管理策略。
脱色絮凝剂聚双氰胺的制备工艺研究-
……………………装订线……………………目录0绪论 (1)0.1 前言 (1)0.2 印染废水脱色处理方法综述 (1)0.3 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 (2)1.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设备 (2)1.3 脱色絮凝剂DFA的合成实验 (3)1.4 絮凝脱色实验 (4)2.影响双氰胺-甲醛系列聚合物的因素 (4)2.1 改性剂氯化铵对聚合产物性能及脱色效果的影响 (4)2.2 催化剂氯化铝ALCL3.6H2O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5)2.3 反应温度对聚合产物的影响 (6)2.4 小结与结论 (7)3.影响絮凝剂DFA脱色效果的因素 (7)3.1 絮凝剂DFA加入量的选择 (7)3.2 反应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8)3.3 溶液PH值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9)3.4 与其他絮凝剂脱色性能的比较 (9)4.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装订线……………………摘要印染废水量大,成分复杂,面积广,脱色困难,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其治理有以下技术特点:一是COD浓度高,难以降解;二是色度高,脱色困难。
脱色是印染废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絮凝沉降法是印染废水脱色的重要方法,而合成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工作是絮凝沉降法的核心。
双氰胺-甲醛聚合物对脱色具有特殊的功能,本文研究其合成和性能。
现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酸性盐AlCl3·6H2O为催化剂,NH4CL为改性剂,合成一种具有广泛脱色效能的絮凝剂。
研究了温度、催化剂、改性剂对产物脱色性能的影响以及絮凝剂用量、浓度、温度、PH值和染料浓度等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于脱除浓度为500ppm的染料废水,最佳脱色条件为:絮凝剂DFA浓度为300-600mg/L,PH值4-10,温度20-30℃。
在以上条件下,絮凝剂DFA对多种染料模拟废水和工业印染、印花废水,均具有较高脱色率和脱色速度,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
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水处理中,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污染物的化学药剂,在污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絮凝剂的作用是在污染水体中,将悬浮在水中的细小的颗粒和沉淀,通过并汇聚成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过滤、脱色等处理。
传统的絮凝剂有铝盐、铁盐等,但由于其价格昂贵、耗能大等缺点,致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近年来,双氰胺-甲醛絮凝剂作为一种新型的絮凝剂,由于其价格低廉,结构简单,产生的污染物少等优点,受到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双氰胺-甲醛絮凝剂是将双氰胺和甲醛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的产物,属于有机絮凝剂。
与传统的无机絮凝剂相比,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结构更为简单,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浮游微粒、有机污染物、细菌等,并且净化水质效果也很好。
因此,本文旨在对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目标1.合成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2.研究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3.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影响。
4.分析双氰胺-甲醛絮凝剂与传统无机絮凝剂的差异,比较其净化水质的效果。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合成采用一步法合成,将双氰胺和甲醛混合,以固定温度下进行反应,得到双氰胺-甲醛絮凝剂。
2.结构表征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等多种手段对合成的双氰胺-甲醛絮凝剂进行结构表征。
3.应用效果研究采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在不同污染物浓度下的净化效果进行实验,并与传统无机絮凝剂做对比研究。
4.环境条件对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影响控制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等,研究这些条件对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制备和应用中的影响。
5.差异比较分析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和传统无机絮凝剂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四、预期结果1.成功合成出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
双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flocculant was discussed.We also stress to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dieyandiamide—formaldehyde flocculant(DF)in the world,analysed the current
Keywords:Prim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Molecule
Dicyanodiamide·formaldehyde polymer;Decolorization flocculant
design
III
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首次将甲醛在碱性条件下的羟甲基化反应引入双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工 艺中,采用先投加路易斯碱进行羟甲基化反应,得到可累积的羟甲基化双氰胺中 间体,然后投加氯化铵进行缩聚反应,获褥了期望的设计分子。 2,采用高温出料、自然静置处理等控制手段,实现了树脂的持续聚台,既可 大大提高设计分子的分子量,又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3.在无需投加其它改性剂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原料配比,可合成出一系列水溶性好、 分子量高的固态DF树脂,极大地改善了DF树脂的处理性能。
改性双氰胺研究进展
改性双氰胺研究进展南巡;周宇;凌辉;蒋文革【摘要】针对双氰胺固化温度较高、在环氧树脂中分散不均等缺点,综述了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对双氰胺固化反应活性和储存性能的影响,结合双氰胺的固化机理,分析了双氰胺的改性原理,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期刊名称】《宇航材料工艺》【年(卷),期】2019(049)002【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双氰胺;环氧树脂;化学改性;物理改性【作者】南巡;周宇;凌辉;蒋文革【作者单位】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 100076;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100076;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 100076;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北京10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30 引言作为一种潜伏性能优良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双氰胺在环氧预浸料中应用极为广泛,双氰胺与树脂混合后的产物室温潜伏期超过6 个月,且固化产物拥有极为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等。
但双氰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大缺陷,主要有:⑴固化温度较高(双氰胺单独固化环氧树脂时,固化温度高达175-185℃,这并不能满足工业上要求的尽可能在150℃以下完全固化的要求[1];⑵在环氧树脂中溶解性较差,易结块,所以与树脂混合前必须研磨至一定粒径(粒径低于5 μm,才能在树脂体系中分散较为均匀,从而对固化产物性能的影响较小),且制备的双氰胺/环氧树脂体系室温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生双氰胺析出等现象,从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2]。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⑴双氰胺本身熔点过高,在207~209℃才能熔化,这源于双氰胺分子结构中氰基的强极性,使得双氰胺具有很强的结晶性从而造成过高的熔点;⑵双氰胺分子结构中的强吸电子基团如—CN、—(C—N)—等减弱了末端氨基上的电子云密度,使得氨基上氢的反应活性明显下降,从而严重削弱双氰胺的固化反应活性;⑶双氰胺与环氧树脂结构极性差异较大,彼此相容性差,所以很容易发生相分离。
改性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
改性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焦剑.蓝立文宁荣昌摘要采用一种改性双氰胺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研究了该固化剂在环氧树脂和丙酮—酒精混合溶剂中的溶解性,发现它可以在加热时溶解于这两种物质中。
利用差动热分析(DSC)、红外分析(IR)和凝胶特性的测试,研究了该固化剂在促进剂存在时对环氧树脂的固化反应,并测试了其固化产物的物理—力学性能。
结果表明,它比未改性的双氰胺对环氧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和较低的固化温度,固化产物的耐热性能和水煮后的各项性能也有所提高。
关键词环氧树脂,改性双氰胺,固化,溶解性引言双氰胺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有优异的潜伏性,固化产物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
但双氰胺在普通溶剂中难以溶解,必须将它细化为粒度达到5..以下,才能使固化产物有良好的性能[1]。
这给国内大量采用的湿法成型预浸料带来了工艺上的困难。
因而对双氰胺进行改性使之能溶于低沸点溶剂中,对于复合材料的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此已有一些报道[1~3],如双氰胺和甲醛的反应产物,和芳香胺类的加成产物,双氰胺钠和1,5-二氨基-2-甲基戊烷盐酸的反应产物等。
本文采用了一种苯胺—甲醛改性的双氰胺,它在某些低极性溶剂中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以方便地制作预浸料,并且采用这种改性后的固化剂,使固化产物的性能也有很大的提高。
1实验1.1原材料618#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值0.51;改性双氰胺,土红色粉末,熔点140℃;甲基丙烯酸钝化2,4—咪唑,棕红色液体;双氰胺,化学纯,熔点207~212℃。
表1树脂基体的配方配方环氧618改性双氰胺钝化咪唑双氰胺A100019B1009101.2试样的制备本文中所研究的配方如表1所示。
浇注体的制备:固化剂、促进剂与环氧树脂混合,加热到100℃左右,搅拌至溶解成透明液体,浇于涂有硅脂的玻璃模具中,于烘箱中固化成型。
1.3性能测试凝胶化时间,采用平板小刀法,测试不同温度下的凝胶时间;DSC分析,采用CDR-1型差动热分析仪;红外分析,采用SPECORD-2型红外光谱仪;浇注体的冲击强度根据GB2570-81测试;弯曲强度根据GB1042-79测试;热变形温度根据GB1643-79测试;玻璃化温度(Tg)采用DSC测试,升温速率10℃/min;吸水率的测试:将试样(尺寸为25mm×50mm×1mm)放于沸水中,每隔一定时间测试其吸水率,至饱和为止;湿态性能在沸水中煮48h后,测试其力学性能及热变形温度。
双氰胺甲醛改性脱色剂的合成及在模拟染料废水中的应用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1期·308·化工进展双氰胺甲醛改性脱色剂的合成及在模拟染料废水中的应用耿仁勇1,吕雪川1,李国轲1,焦玉娟1,高肖汉1,2,李法云2(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辽宁抚顺 113001)摘要:以双氰胺、甲醛为主要原料,尿素、三聚氰胺为改性剂,合成双氰胺甲醛型改性脱色絮凝剂,并用于酸性红18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絮凝沉降实验。
实验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物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改性脱色剂脱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与无机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情况。
通过红外光谱图发现产物为改性的脱色剂。
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双氰胺甲醛脱色剂性能优于未改性产品,其最佳反应时间为3h,最佳反应温度为80℃,最佳的物料摩尔比为双氰胺∶甲醛∶氯化铵∶尿素∶三聚氰胺=1∶3.5∶0.75∶0.13∶0.03。
改性脱色剂的最佳投加量为120mg/L,其脱色率达到94.6%;单独使用PAC时,最佳投加量为60mg/L,脱色率仅为57.6%;改性脱色剂与PAC复配之后,PAC用量不变时,改性脱色剂投加量为80mg/L时,脱色率就达到94.8%,脱色剂与PAC的复配,不仅提升了脱色性能,并可减少有机脱色剂使用量,降低处理成本。
关键词:双氰胺;改性;合成;沉降;混凝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1–0308–06DOI: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1.042Synthesis of a novel modified decolora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treatment of simulated dyestuff wastewaterGENG Renyong1,LÜ Xuechuan1,LI Guoke1,JIAO Yujuan1,GAO Xiaohan1,2,LI Fayun2(1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 Science,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Fushun 113001,Liaoning,China;2 Institut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College of Chemistry,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Fushun113001,Liaoning,China)Abstract:A novel cationic decolorant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dicyandiamide and formaldehyde as the main raw material,modified by urea and melamine. The flocculation ability of the polycondensate was studied by the flocculating sedimentation experiment in the simulated dyestuff wastewater that used acid red 18. Effects of material molar ratio,reaction time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the performance of decolorant were studied by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Mixed usage with polymeric aluminium chloride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infrared spectrogram showed that the product is the modified compou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decolorant had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unmodification decoloran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that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80℃,reaction time is 3h and the molar ratio of dicyandiamide to formaldehyde to ammonium chloride to urea to melamine is 1∶3.5∶0.75∶0.13∶0.03. When the best dosage of modified decolorant is 120mg/L,the收稿日期:2015-07-13;修改稿日期:2015-08-19。
双氰胺-甲醛脱色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去除 率 , 测 定其 G O D, 从 而获 得 4 0 倍 稀释 的脱 色剂 用量/ m L的
结果 。 由此 可 见 , 随 着 脱 色 剂 用量 的增 加 , 当p H一 定 时 , 使 用
联 反应 , 形成 脱色剂 成品 。
加 入 稀释 4 5 0 倍的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mL 脱 色剂 , 并且 为 了使其 充
定容至 l O O m L 后 搅拌 5 m i n 静置 1 0 m i n 后, 计 算脱 色率 , 由此 可 见 , 将2 2 . 3 g 双氰胺+ 6 6 . 9 m L水 混 合 成 2 5 %的 双 氰 分反应 , 测定吸光 度 , 从而 获得脱 色剂 用量对脱 色率 的影响 。 胺, 加入 4 4 . 5 g三 氯 化 铝 +1 4 . 8 mL水 混 合 成 的 7 5 %三 氯 化 铝 、 由此可 见 , 随 着脱 色剂 用量 的 增加 , 当p H一定 时 , 脱色率 NH . G1 2 3 g , 接着把 6 0 %的 甲醛 加 入 。并 且 为 了使 水 浴 升 温 至
等 为主要 原料 , 通过 “ 二 步法 缩合 ” 工艺, 与聚 合 氯化铵 和 氯化 把 p H调 节到 5 , 6 , 7 , 8 , 9 , 1 0 , 计算 G O D去除率 , 测定G OD, 得出p H 铝 混合 , 合成 高校有机 脱 色剂双 氰胺一 甲醛脱 色剂 。同时 , 为了 对 GO D去除率影 响的结果 。 模 拟废 水 和燃 料 , 通 过 高锰 酸 钾 法测 定 GOD, 考察 G OD 去除 由此可 见 , p H对 G O D去 除率并 没有 明显 的影响 。同时 , 取 效 果和脱 色效 果 。结果表 明 , p H对 GOD去除 率没有 明显 的影 2 m L废水 , 并进 行稀 释 到 1 0 0 mL , 接着 进行 p H调 节 到 9 , 并分 响, 在 最佳条 件 下 , 脱 色剂 用 量 能 将 其 除 去 至 6 0 0 mg / L , 在 别加 入 4 0 倍 稀释 的 1 , 2 , , 3 , 4 , 5 , 6 , 7 , 8 m L的 脱色剂 , 计算 G. O D
双氰胺钠的应用及合成
双氰胺钠 ( S di o u m d i c y a n a mi d e ) 又名二氰胺钠 , 化学分子 式为 N a N( C N) , 是一 种重要 的化 工 原料 , 并 被广 泛应 用 于
G u o z h o n g, G u o T i n g t i n g, L i J i n g, C h e r t Y i n x i a, Do n g P u
( He b e i C h e n g x i n C o . , L t d . ,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 5 1 1 . 3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o d i u m d i c y a n a mi d e i n o r g a n i c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s t u d i e d t h e s y n t h e s i s
取代嘧啶在农 药方面有 着 比较广泛 的应用 , 如2 , 4一二 氨基 一 5一 氰基 嘧啶 等 。这类 化合 物有着 相同 的中间体 1
一
氨基 一 1 一 氰胺基 一 2 , 2一 二氰 基 乙烯钠盐 。该化合 物
物的合成采 用双氰胺 钠与丙二腈为原料 , 其合成工艺如下 :
磺 隆类 除草剂是 一类 应用非常广泛 的除草剂 , 其 中三 嗪
1双氰胺生产原理及主要反应方程式教程
1双氰胺生产原理及主要反应方程式: ⑴电石和氮气反应生产石灰氮 CaC2+N2=CaCN2+C ⑵石灰氮水解反应 2CaCN2+2H2O=Ca(HCN2)2+Ca(OH)2 Ca(HCN2)2+2H2O=2H2CN2+Ca(OH)2 ⑶氰胺氢钙液脱钙 Ca(HCN2)2+2H2O+CO2=2H2CN2+CaCO3 ⑷氰胺聚合2H2CN2=(H2CN2)2 2 生产工艺流程石灰氮由石灰氮车间气流输送至双氰胺车间石灰氮贮斗,经加料螺旋加入立式水解槽,与母液在卧式水解槽内水解反应完全后放入水解液中间罐,再经过滤、洗涤分离,滤液由泵打入脱钙塔。
而湿渣(含湿量70%)则排至渣场,供下一步综合利用。
水解滤液与二氧化碳气体在脱钙塔内进行脱钙反应,至脱钙液PH值达到7.5~8。
放料至脱钙液中间溶解罐,加入粉灰,调节脱钙液PH值在10~11,静置后再进行过滤和洗涤,滤液及洗涤液放入氰氨液罐,滤渣则排入渣场。
用泵将氰氨液打入聚合罐,通过夹套蒸汽进行加热,控制聚合反应温度在65~75℃,然后用泵将聚合液打入结晶罐进行冷却结晶。
结晶罐冷冻水由冷水机组提供。
结晶液放入结晶中间罐,由离心机进行甩干脱水,母液用泵打至母液高位槽。
湿成品则送入湿成品贮槽,烘干后包装入库。
1双氰胺生产原理及主要反应方程式⑴电石和氮气反应生产石灰氮CaC2+N2=CaCN2+C⑵石灰氮水解反应2CaCN2+2H2O=Ca(HCN2)2+Ca(OH)2Ca(HCN2)2+2H2O=2H2CN2+Ca(OH)2⑶氰胺氢钙液脱钙Ca(HCN2)2+2H2O+CO2=2H2CN2+CaCO3⑷氰胺聚合2H2CN2=(H2CN2)22 生产工艺流程石灰氮由石灰氮车间气流输送至双氰胺车间石灰氮贮斗,经加料螺旋加入立式水解槽,与母液在卧式水解槽内水解反应完全后放入水解液中间罐,再经过滤、洗涤分离,滤液由泵打入脱钙塔。
而湿渣(含湿量70%)则排至渣场,供下一步综合利用。
氰胺制备新工艺的研究
氰胺制备新工艺的研究氰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合成材料、农药、染料、医药等领域。
目前常采用的氰胺制备工艺是通过三氯氰胺与氨气反应得到。
然而,这一工艺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反应条件苛刻、产物纯度低、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科研人员近年来针对氰胺制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种新的氰胺制备工艺。
新的氰胺制备工艺基于催化剂的使用,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醇类化合物(如乙醇、异丙醇等)与氨气反应,生成氨基醇。
然后,将氨基醇与三氯氰胺反应,得到氨基三氯氰胺。
最后,通过水解处理,得到纯度较高的氰胺。
这个新工艺相对于传统工艺来说有许多优势。
首先,反应条件相对温和,不需要高温高压,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其次,催化剂的使用可以加速反应速度,降低反应温度,使得反应更加高效。
第三,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种类和剂量,可以调控反应产物的结构和纯度。
最后,新工艺产生的废弃物较少,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验证新工艺的可行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他们选取了一种合适的催化剂,并优化了催化剂的剂量和反应条件。
然后,他们通过对反应产物的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
最后,他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实验,验证了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新工艺制备的氰胺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产率。
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的反应条件更为温和,反应时间更短,能耗更低。
催化剂的添加不仅加速了反应速度,还提高了产物的纯度。
此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明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综上所述,新的氰胺制备工艺通过催化剂的使用,解决了传统工艺存在的问题。
该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废弃物少等优势。
虽然该工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但已经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新工艺将在氰胺制备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二氰胺钠生产工艺研究
二氰胺钠生产工艺研究
苯二氰胺钠是一种重要单体,它用于合成聚合物和衍生物,用于改性包括涂料和油墨,密封剂,安全玻璃,特殊胶粘剂,防锈漆,乳化剂,硅橡胶,塑料及其促进剂,油墨印刷,及其它材料
生产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苯二氰胺钠生产工艺分为电解法和熔融法。
电解法原料有二氯甲烷、氯气。
电解的实现过程是把二氯甲烷、氯气在高压环境下放电,
由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金属钠和苯二氰胺的过程,当金属钠沉淀后可以得到产物
苯二氰胺钠晶体。
熔融法原料有氯气、碳酸氢钠、苯胺块。
这种工艺的实现过程是把苯胺块溶解成氨水溶液,然后加入氯气,在高温环境下产生苯二将胺溶液,加入碳酸氢钠缓冲混合液,使苯二氰胺
在酸性环境下沉淀出来,进而得到苯二氰胺钠晶体。
生产苯二氰胺钠时应注意控制室温、湿度、氯气浓度和电流密度,以及去除苯二氰胺挥发
的溶剂,以保持产品的质量和改善产量。
苯二氰胺钠具有室温下稳定,无毒,不易变质,便于储存运输,绿色化学品等特点,被广
泛应用于聚合及衍生物,改性涂料和油墨,密封剂,安全玻璃,特殊胶粘剂,乳化剂,硅
橡胶,塑料及其促进剂等的生产制造,使用的技术愈加成熟,市场份额日益面,因此,苯
二氰胺钠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双氰胺钠的合成及应用
双氰胺钠的合成及应用
赵才;赵北征;李立;王荣耕
【期刊名称】《河北化工》
【年(卷),期】2003()5
【摘要】对双氰胺钠的制备与应用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2页(P11-11)
【关键词】双氰胺钠;合成;应用;中间体;氯气;氰化钠;氰胺;氢氧化钠
【作者】赵才;赵北征;李立;王荣耕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226.61
【相关文献】
1.双氰胺及其应用动向:氰胺类精细化工产品中间体第五报 [J], 汪寿锋
2.三聚氰胺-铜(Ⅱ)配合物抑制AT-双链铜纳米颗粒合成荧光检测三聚氰胺 [J], 欧丽娟;孙爱明;吕小龙;陈思羽;王凌云;罗建新
3.双氰胺钠的应用及合成 [J], 杨国忠;郭婷婷;李静;陈银霞;董璞
4.三聚氰胺双氰胺甲醛三元缩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J], 李平;鲁俊良;杨鸿燕;张恒
5.双氰胺-甲醛絮凝剂的催化合成及其在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J], 杨晓良;陈义雄;张荣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双氰胺的制备与评价以及预浸料应用研究环氧树脂预浸料,通常是树脂体系呈B阶段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
双氰胺是环氧树脂预浸料最为常用的潜伏性固化剂,但由于其化学结构极性高,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和溶解性差,并可导致固化后所得到的环氧树脂组合物中分散状态恶化,从而影响预浸料及其复合材料的质量。
为提高预浸料树脂体系中双氰胺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通常需要对双氰胺进行液化改性。
本文利用固化剂聚醚胺对双氰胺有较好溶解性的特点,将聚醚胺和双酚A环氧树脂的加成产物制备了液化改性双氰胺固化体系(L-DICY),并与纯双氰胺(DICY)和聚醚胺与双氰胺共混的固化体系(PEA/DICY)进行了比较。
相对于DICY和PEA/DICY固化体系,L-DICY固化体系的总胺值和伯胺值均降低,相对于DICY固化体系,PEA/DICY和L-DICY固化体系的结晶性下降,熔点降低,L-DICY静置30天没有明显沉降,且5天内的质量没有明显变化,储存稳定性较好,L-DICY固化体系在环氧树脂分散性得到改善。
应用三种固化体系制备了预浸料用树脂体系,研究了三种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和化学流变学。
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理论分析表明PEA/DICY固化体系活化能最低,L-DICY与DICY固化体系活化能相近,具有较低固化反应活性,有利于保持预浸料的储存期。
利用Malek理论和SB(m, n)理论模拟了三种树脂体系在不同固化速率下的速率方程,PEA/DICY和L-DICY体系都较好的预测了实验数据。
化学动态流变学分析表明L-DICY与DICY体系有较长的低粘度平台,预浸料加工窗口较宽,双Arrhenius模型模拟了三种树脂体系的等温粘度曲线,在固化前期的低粘度区域能较好地预测树脂体系的粘度。
研究了上述三种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透光率和双氰胺在固化树脂中的分散性。
相比于DICY和PEA/DICY制备的树脂体系,L-DICY树脂体系的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都没有明显降低,L-DICY树脂体系固化物的透光率最好,说明
L-DICY在固化物中基本没有双氰胺颗粒残留,DICY固化物的微观图像中有未固化的双氰胺颗粒,而PEA/DICY和L-DICY体系中基本没有,说明提高分散性促进了固化反应的进行。
应用上述三种树脂体系,采用热熔两步法工艺制备了预浸料,讨论了预浸料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湿热性能,评价了双氰胺在复合材料表面的分散情况。
相比于DICY和PEA/DICY制备的复合材料,L-DICY体系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没有明显下降。
经过湿热处理后,L-DICY体系的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很小,DICY体系则降低明显,说明L-DICY体系有较好的耐湿热性。
DICY体系复合材料板材微观图像中有未固化的双氰胺颗粒存在,而在
PEA/DICY和L-DICY体系几乎没有颗粒残存,说明复合材料的耐湿热性与双氰胺在其中的残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