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历史 PPT
合集下载
象棋文化ppt课件
![象棋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fb45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8.png)
棋子的走法与吃法
01
02
03
帅(或将)
只能在宫(或九宫)内斜 走,每步1/2个点位,不 能出宫(或九宫)。
士(或士)
只能在宫(或九宫)内斜 走,每步1个点位,不能 出宫(或九宫)。
象(或相)
斜走,每步2个点位,不 能过河界和越过其他棋子 。
棋子的走法与吃法
马
先横走或竖走一格,再 斜走一格,即“日”字
象棋对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战略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广泛欢迎。
象棋在文化交流和国际交往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 一。
02
象棋的基本规则与玩法
棋盘与棋子
棋盘
由9纵10横共计90个交叉点组成 ,棋子在交叉点上摆放和移动。
棋子
包括帅(或将)、士(或士)、 象(或相)、马、车(或炮)、 炮、卒(或兵)7类,每类棋子有 红黑两种颜色。
形。
车(或炮)
直走,每步任意格数, 不能越过其他棋子。
炮
卒(或兵)
直走,每步任意格数, 吃子时需要隔一子。
直走,每步1个点位,过 河前只能向前,过河后
可向前或左右移动。
象棋的基本战术与策略
01
02
03
04
牵制与反牵制
利用棋子的走法与吃法相互制 约对方棋子移动。
抢占优势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攻击手段占 据优势。
攻守兼备
在进攻的同时注意防守,避免 被对方反击。
灵活多变
根据局势变化调整战术和策略 。
03
象棋的文化内涵
象棋与中国传统文化
象棋与中国古代哲学
象棋的棋子、棋盘和规则体现了中国 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天人合 一等。
象棋与古代艺术
象棋ppt课件
![象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8050ce0b4e767f5bcfcea3.png)
1
2
象棋起源
1、象棋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 应象棋,最後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现在的中国象棋。 2、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至南宋象棋一词才开始指现在的中国象棋。 4、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 5、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 年, 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 6、象棋游戏最早称为象戏,此一词出现在北周,意思是象徵的游戏。 7、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 有中军帐(九宫)、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国象棋的象、相, 不许过河)、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
卒
卒
兵
兵
炮
车马相仕帅仕相马车
29
车马象士将士象马车
炮
卒
卒
卒
楚 河 汉界
兵
兵
兵
炮
炮
卒
卒
兵
兵
炮
车马相仕帅仕相马车
30
31
一、关于“马”的杀法
卧槽马 马跳到底象前的 这两个位置叫做“卧槽马”
挂角马 马跳到“九宫格”上面的 两个点上叫做“挂角马”
象士将士象
马
马
楚 河 汉界
马
马
相仕帅仕相
32
炮 象士将士
楚 河 汉界
相
14
考考你: 象能飞到哪里去?
答案:A、C
A
D
炮
象
马
B
C
楚 河 汉界
15
四、威风八面的马 1、在合适的位置上,可以马踏八方 2、马走“日”字的对角线,称“马 走日”。 3、“日”字可以是竖着的,也可以 是横着的。 4、如果在“日”字的一横或一直的 地方有一个棋子,不论是自己的还 是对方的,都不能跳过去,这叫做 “蹩马腿”
2
象棋起源
1、象棋经丝路传入中国成北周象戏、在唐代成为宝 应象棋,最後中国人在宋代改造成现在的中国象棋。 2、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 3、至南宋象棋一词才开始指现在的中国象棋。 4、元明清时期,象棋继续在民间流行,技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 5、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 年, 象棋成为国家体育项目。 6、象棋游戏最早称为象戏,此一词出现在北周,意思是象徵的游戏。 7、象棋所反应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而且几乎是缩影—— 有中军帐(九宫)、士位(士、仕)、文官(即中国象棋的象、相, 不许过河)、武将(车、马、炮)、士兵(兵、卒)。
卒
卒
兵
兵
炮
车马相仕帅仕相马车
29
车马象士将士象马车
炮
卒
卒
卒
楚 河 汉界
兵
兵
兵
炮
炮
卒
卒
兵
兵
炮
车马相仕帅仕相马车
30
31
一、关于“马”的杀法
卧槽马 马跳到底象前的 这两个位置叫做“卧槽马”
挂角马 马跳到“九宫格”上面的 两个点上叫做“挂角马”
象士将士象
马
马
楚 河 汉界
马
马
相仕帅仕相
32
炮 象士将士
楚 河 汉界
相
14
考考你: 象能飞到哪里去?
答案:A、C
A
D
炮
象
马
B
C
楚 河 汉界
15
四、威风八面的马 1、在合适的位置上,可以马踏八方 2、马走“日”字的对角线,称“马 走日”。 3、“日”字可以是竖着的,也可以 是横着的。 4、如果在“日”字的一横或一直的 地方有一个棋子,不论是自己的还 是对方的,都不能跳过去,这叫做 “蹩马腿”
中国象棋入门精讲PPT课件
![中国象棋入门精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54ee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a.png)
棋子的移动规则
• 兵、卒在没有被吃掉的情况下不能倒退。 • 车在直线方向上只要没有其他棋子阻挡,就可以一直前行。 • 马走日字形,只要没有其他棋子阻挡,就可以走两个格子。 • 炮需要借助一个棋子作为炮架才能攻击对方,炮只能直线前进,不能后退。 • 象只能在河的同一侧直线前进、后退,不能过河。 • 士只能在九宫格内上下左右移动一格。 • 将只能在九宫格内上下移动一格。 • 帅只能在九宫格内左右移动一格。
民间故事
关于象棋的故事和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如“王质烂柯”的故事,表达了世 事变迁、人生如梦的感慨。
象棋的社会意义
社交交流
象棋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可以通过下象棋来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如“棋逢对 手”和“观棋不语真君子”等说法。
脑力运动
象棋是一种需要高度智力和策略的游戏,下象棋可以锻炼大脑思维能力和反应能 力,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
棋子的特殊走法
将军
01
当一个棋子攻击对方的帅(将)时,被称为将军。此时被将军
的棋子必须立即应将,否则被判为输。
应将
02
被将军的棋子必须进行应对,可以是移动帅(将)的位置或者
吃掉对方的棋子。
吃子
03
当一个棋子攻击到对方棋子时,可以选择吃掉该棋子,吃掉后
该棋子从棋盘上移除。
03
象棋的战术策略
攻守策略
中局判断
在中局阶段,要根据棋盘上的形势和对手的棋子位置,做出准确 的判断和决策,选择合适的进攻方向。
布局陷阱
在布局阶段,可以设置一些陷阱来迷惑对手,使对手落入自己的 圈套中。
残局策略
残局认识
在残局阶段,要了解各种残局的胜负和局面特Βιβλιοθήκη ,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策略。
中国象棋ppt课件
![中国象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7148163169a4517723a369.png)
4
拜拜
5
中国象棋
柯 岩
1
象棋的起源
象棋的形成与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有着密切 的关系。象棋棋子分红、黑两种颜色,帅方 红色,将 方为黑色,俗称“红帅黑将”。这也有其出处。在象 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把红帅代表刘邦,黑将 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军队,黑色代表项羽的军 队。汉高祖怒斩白蛇,他自称赤帝之子,代表红色。 项羽则喜欢黑色,包括乌骓马盔甲都是黑的。 楚河汉 界是当年楚汉的分界线,之前一次战争刘邦在楚河对 项羽破口大骂,项羽在对岸射了刘邦一箭,之后安稳 了几年又开始打了。
2
象棋的简介
中国象棋是中国一
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
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
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
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
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
棋盘--这块特定的战
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
事战斗。
3
下象棋的十大好处
1、充分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学习掌握实际逻辑(9 至10岁)和理论逻辑(11至12岁)。 2、接受所有的 基本认识的见解和开始联想到其他。 3、接受对分类 和连续(数字概念)的理解。 4、能根据语义上的素 质归类(组和分组)和在已知变数的基础上组织要点。 5、能做基本数学的计算(加法、进位等)。 6、开始 对时间和空间做出逻辑上的见解。 7、明了直线、横 线、斜线和距离的概念。 8、明了透视的空间关系。 9、在发展集中注意力、遵守纪律和规则上能起到较大 作用。 10、发展道德和智力的自律性和较强的尊重及 相互尊重棋手的十大优点
拜拜
5
中国象棋
柯 岩
1
象棋的起源
象棋的形成与秦朝末年的“楚汉相争”有着密切 的关系。象棋棋子分红、黑两种颜色,帅方 红色,将 方为黑色,俗称“红帅黑将”。这也有其出处。在象 棋最早形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把红帅代表刘邦,黑将 代表项羽,即红方代表刘邦的军队,黑色代表项羽的军 队。汉高祖怒斩白蛇,他自称赤帝之子,代表红色。 项羽则喜欢黑色,包括乌骓马盔甲都是黑的。 楚河汉 界是当年楚汉的分界线,之前一次战争刘邦在楚河对 项羽破口大骂,项羽在对岸射了刘邦一箭,之后安稳 了几年又开始打了。
2
象棋的简介
中国象棋是中国一
种流传十分广泛的游戏。
下棋双方根据自己对棋
局形式的理解和对棋艺
规律的掌握,调动车马,
组织兵力,协调作战在
棋盘--这块特定的战
场上进行着象征性的军
事战斗。
3
下象棋的十大好处
1、充分发展逻辑思维的能力。学习掌握实际逻辑(9 至10岁)和理论逻辑(11至12岁)。 2、接受所有的 基本认识的见解和开始联想到其他。 3、接受对分类 和连续(数字概念)的理解。 4、能根据语义上的素 质归类(组和分组)和在已知变数的基础上组织要点。 5、能做基本数学的计算(加法、进位等)。 6、开始 对时间和空间做出逻辑上的见解。 7、明了直线、横 线、斜线和距离的概念。 8、明了透视的空间关系。 9、在发展集中注意力、遵守纪律和规则上能起到较大 作用。 10、发展道德和智力的自律性和较强的尊重及 相互尊重棋手的十大优点
中国传统棋艺文化发展历史PPT模板
![中国传统棋艺文化发展历史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afaf885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e.png)
棋艺在诗词中的表现
古代诗词中,棋艺常常被用作创作 题材,表现了文人墨客对棋艺的热
爱和推崇。
棋艺在小说中的描绘
古代小说中,棋艺常常作为故事情 节的一部分,展现了当时社会棋艺
的普及和影响。
棋艺与文学家的联系
许多文学家同时也是棋艺爱好者, 他们的文学作品深受棋艺影响,体
现了棋艺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在寓言故事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
棋艺文化发展历史
源远流长的传统棋艺文化
目 录
棋 艺 的 起 源 与 演 变
肆
传 统 棋 艺 的 文 化 内 涵
叁
传 统 棋 艺 的 现 代 发 展
贰
棋 艺 文 化 的 传 承 与 创 新
壹
01.棋艺的起源与演变
古代棋艺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围棋
围棋的历史发展与竞技规则
围棋的起源
围棋的演变过程
我国政府和各类机构积极 推广围棋,使其在我国得
到广泛传播与发展。
象棋
象棋的起源
象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具有丰富的棋盘布局和策略性。
象棋的发展历史
象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 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象棋的棋盘布局
象棋棋盘由横竖各九线交叉而成,纵线 之间称为“路”,横线之间称为“横”。
结合现代科技,设计出更具创意和趣味性的棋艺游戏
3 人工智能与棋艺的结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棋艺水平的提升,
棋艺文化的发展
棋艺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网络平台的推广与普及 网络平台使棋艺文化更便捷地传播和交流
02 棋艺教育与培训的创新发展 棋艺教育走进校园,培养更多年轻爱好者
03 传统棋艺赛事的繁荣与挑战 传统赛事焕发新活力,面临新兴赛事的竞争 棋艺文化的跨界融合
《中国象棋》课件
![《中国象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a456e0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cd.png)
3
胜利策略
取得胜利的策略各有不同,包括积极展开进攻、围堵敌方棋子、控制重要位置等。 选择正确的策略是关键。
中国象棋的益智和教育价值
智力发展
通过玩中国象棋,人们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集中力
中国象棋需要高度的集中力和注意力,帮助 人们培养这一重要技能。
培养耐心
暗弱一方将帅,耗时却无力攻破时,人们将 学会耐心和冷静。
《中国象棋》PPT课件
欢迎来到《中国象棋》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起探索中国象棋的 世界,从它的起源到它的智力竞技比赛。
中国象棋的起源
中国象棋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棋类游戏,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它反映了 中国古代文化和智慧,并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象棋的规则
中国象棋的规则简单而又深奥。通过走棋、吃子、保护将帅等动作,两位选手展开激烈的智力对决。让 我们一起学习这些规则吧!
促进逻辑思维
通过分析棋局、预测对手的动作,玩家可以 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中国象棋的智力竞技比赛
在中国象棋的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智力竞技比赛。从业余比赛到专业比赛,选手可以通过这些比赛展 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
结论和总结
通过这个PPT课件,我们了解了中国象棋的起源、规则、棋子和棋盘,战略和策略,益智和教育价值, 以及智力竞技比赛。希望你对中国象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象棋的棋子和棋盘
中国象棋由两支对战的棋子组成,分别是红方和黑方。棋盘由十九条纵线和 九条横线组成,构成八十个交叉点,犹如一片战场。
中国象棋的战略和策略
1
进攻策略
在中国象棋中,进攻是取胜的关键。选手需要制定巧妙的进攻策略,找出敌方的 弱点并发起攻击。
象棋的由来ppt
![象棋的由来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fc9a80b7360b4c2e3f64ad.png)
• 第一个字表示需要移动的棋子。 • 第二个字表示移动的棋子所在的直线编码(红黑方均为由己方底线从右向左数),红方用汉字,黑方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同一直线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则采用前、后来区别。如“后车平四”, “前马进7”。 • 第三个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对方底线前进用”进“,向己方底线后退用 “退”。 • 第四个字分为两类:棋子在直线上进退时,表示棋子进退的步数;当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时候,表示 所到达直线的编号。
目 壹 年踏早 实逝肯;干恩,师几的经二努儿力子,陈现治荣黄任,登风封流市倜政中傥协,委国机员智、象果大敢冶棋、镇 介 绍
西街村支部书记;三儿子陈治江,聪明过人、勤奋敬业, 苦苦求索30余载,现荣升为登封市中华保险有限公司副
录 贰 经历理 任;登四封儿市子陈治龙,英俊潇洒,才华象横溢棋、德走才兼法备,规 则 将
兵在未过河前只能往前走,过河 后可往左或往右走,每次只能走 一格,不论是否过河,兵都不能 往后走。兵的吃法与走法相同。
马的走法是直线一格然后斜前方 一格。俗称“日”字。
将军在对局中,一方在下一步 棋要去吃对方将(帅)时的称 谓。被将军一方必须“应将”; 无法应将者,称为“将死”。
仕走斜线,每次一格,被限制在 帅(将)的旁边,俗称九宫。
将 第二部
帅 象分 棋 走 法 规 则 introduction of chess walking and fighting chess walking and
fighting introduction of chess walking
象棋走法 规则
车走直线,走法与吃法相同。
炮走直线,格数不限。
象棋走法 规则
困毙
也称“欠行”、“无棋”。“无着”。对局中,以己 方棋子围困对方将(帅),使之无应着可动而认输。 运用此着法,有时需注意将、帅间的制约关系。并充 分运用以己方将(帅)控制对方将(帅)的手段。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当同一直线上有两个相同的棋子,则采用前、后来区别。如“后车平四”, “前马进7”。 • 第三个字表示棋子移动的方向,横走用”平“,向对方底线前进用”进“,向己方底线后退用 “退”。 • 第四个字分为两类:棋子在直线上进退时,表示棋子进退的步数;当棋子平走或斜走的时候,表示 所到达直线的编号。
目 壹 年踏早 实逝肯;干恩,师几的经二努儿力子,陈现治荣黄任,登风封流市倜政中傥协,委国机员智、象果大敢冶棋、镇 介 绍
西街村支部书记;三儿子陈治江,聪明过人、勤奋敬业, 苦苦求索30余载,现荣升为登封市中华保险有限公司副
录 贰 经历理 任;登四封儿市子陈治龙,英俊潇洒,才华象横溢棋、德走才兼法备,规 则 将
兵在未过河前只能往前走,过河 后可往左或往右走,每次只能走 一格,不论是否过河,兵都不能 往后走。兵的吃法与走法相同。
马的走法是直线一格然后斜前方 一格。俗称“日”字。
将军在对局中,一方在下一步 棋要去吃对方将(帅)时的称 谓。被将军一方必须“应将”; 无法应将者,称为“将死”。
仕走斜线,每次一格,被限制在 帅(将)的旁边,俗称九宫。
将 第二部
帅 象分 棋 走 法 规 则 introduction of chess walking and fighting chess walking and
fighting introduction of chess walking
象棋走法 规则
车走直线,走法与吃法相同。
炮走直线,格数不限。
象棋走法 规则
困毙
也称“欠行”、“无棋”。“无着”。对局中,以己 方棋子围困对方将(帅),使之无应着可动而认输。 运用此着法,有时需注意将、帅间的制约关系。并充 分运用以己方将(帅)控制对方将(帅)的手段。
象棋ppt课件
![象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a41e3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0.png)
象棋ppt课件
• 象棋简介 • 象棋基本知识 • 象棋实战技巧 • 象棋名局赏析 • 象棋文化与历史
01
象棋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象棋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 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演 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象棋 的雏形。
发展
象棋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唐宋时期的“宝应象棋”和 明清时期的“国象象棋”,最终 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象棋。
中局攻防
攻势建立
在中期阶段,应通过积极 的进攻和有力的防守来建 立优势,控制局面。
攻守转换
攻守转换是中局的关键, 要善于抓住对手的漏洞, 及时调整策略,转守为攻 。
局面平衡
保持局面的平衡是中局的 要点,要避免出现明显的 弱点,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
残局决胜
残局策略
优势扩大
在残局阶段,应注重子力配合和位置 优势,通过精确的计算来掌握胜机。
对局总结
总结名局中的得失,提炼经验教训,提高学习者 的实战水平。
05
象棋文化与历史
中国象棋的传统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
象棋的走法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强调平衡与和谐。
道家思想
象棋中的弃子战术和全局观念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兵家思想
象棋中的布局和战术策略与古代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兵家 的战略思维。
名局解析与学习
棋局解析
详细解析经典名局的每一步棋, 包括走法、目的和战术。
棋理探讨
深入探讨名局中的象棋原理、战 术和策略,帮助学习者理解。
学习建议
提供学习这些名局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借鉴名局的思路。
名局复盘与实战模拟
棋局复盘
通过现代软件演示经典名局的完整过程,展示棋 局的演变。
• 象棋简介 • 象棋基本知识 • 象棋实战技巧 • 象棋名局赏析 • 象棋文化与历史
01
象棋简介
起源与发展
起源
象棋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 到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漫长的演 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象棋 的雏形。
发展
象棋在历史上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唐宋时期的“宝应象棋”和 明清时期的“国象象棋”,最终 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象棋。
中局攻防
攻势建立
在中期阶段,应通过积极 的进攻和有力的防守来建 立优势,控制局面。
攻守转换
攻守转换是中局的关键, 要善于抓住对手的漏洞, 及时调整策略,转守为攻 。
局面平衡
保持局面的平衡是中局的 要点,要避免出现明显的 弱点,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
残局决胜
残局策略
优势扩大
在残局阶段,应注重子力配合和位置 优势,通过精确的计算来掌握胜机。
对局总结
总结名局中的得失,提炼经验教训,提高学习者 的实战水平。
05
象棋文化与历史
中国象棋的传统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
象棋的走法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相契合,强调平衡与和谐。
道家思想
象棋中的弃子战术和全局观念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兵家思想
象棋中的布局和战术策略与古代兵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兵家 的战略思维。
名局解析与学习
棋局解析
详细解析经典名局的每一步棋, 包括走法、目的和战术。
棋理探讨
深入探讨名局中的象棋原理、战 术和策略,帮助学习者理解。
学习建议
提供学习这些名局的技巧和方法 ,如何借鉴名局的思路。
名局复盘与实战模拟
棋局复盘
通过现代软件演示经典名局的完整过程,展示棋 局的演变。
中国象棋课件46页PPT
![中国象棋课件4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ec932f70e53a580217fcfe85.png)
可,但不许走出“九宫”,一次只能走一格。 ❖ 士:只许沿着“九宫”内斜线活动,每步只能走一格,进退均可。 ❖ 象(相):不许越河界,每一步棋可以沿着对角线斜走两格(俗
称相走“田”字),进退均可。若“田”字中心有其他棋子时, 则不能跳过(俗称“塞象眼”)。 ❖ 车:可以沿着所有直线或横线随意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 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 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
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 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 《象经》,王褒写《象戏·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 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
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
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 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 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 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
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 ①走棋和吃子
❖ ·走棋:对局时,由执红棋一方先行,以后双方轮流各走一着, 直到分出胜负或走成和局为止。走棋一方将棋子从棋盘一个交叉 点挪到另一个空着的交叉点上,或吃掉对方某一交叉点上的棋子 后占领那个交叉点,都算走了一步棋,双方各走一步棋为一个回 合。
❖ 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 ❖ 将(帅):只许在“九宫”内活动,每步棋前进、后退、横走均
现代象棋情况
❖ 1956年,国家体委把象 棋列为正式体育项目, 并设立了专门办事机构。 六年后的1962年,中国 象棋协会宣布成立后, 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 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 为象棋的广泛普及与发 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称相走“田”字),进退均可。若“田”字中心有其他棋子时, 则不能跳过(俗称“塞象眼”)。 ❖ 车:可以沿着所有直线或横线随意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从湖北云 梦西汉墓出土的塞戏棋盘和甘肃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的彩绘木 俑塞戏 ,可以映证汉代边韶《塞赋》中对塞戏形制的描写。三
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并已和印度有了传播关系。 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 《象经》,王褒写《象戏·序 》,庚信写《象戏经赋》,标志 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时期,象棋活动稳步开
展,史籍上屡见记载,其中最重要的是《士礼居丛书》载《梁
公九谏》中对武则天梦中下象棋频国天女的记叙和牛僧孺《玄 怪录》中关于宝应元年(公元 762年)岑顺梦见象棋的一段故 事。结合现在能见到的北宋初期饰有"琴棋书画"四样图案,而 以八格乘八格的明暗相间的棋盘来表示棋的苏州织锦,和河南
开封出土的背面绘有图形的铜质棋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 ①走棋和吃子
❖ ·走棋:对局时,由执红棋一方先行,以后双方轮流各走一着, 直到分出胜负或走成和局为止。走棋一方将棋子从棋盘一个交叉 点挪到另一个空着的交叉点上,或吃掉对方某一交叉点上的棋子 后占领那个交叉点,都算走了一步棋,双方各走一步棋为一个回 合。
❖ 各种棋子的走法如下: ❖ 将(帅):只许在“九宫”内活动,每步棋前进、后退、横走均
现代象棋情况
❖ 1956年,国家体委把象 棋列为正式体育项目, 并设立了专门办事机构。 六年后的1962年,中国 象棋协会宣布成立后, 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 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 为象棋的广泛普及与发 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象棋ppt课件
![象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0743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e.png)
三兵残局
三兵对双士
三兵协同作战,可以制造出更加复杂的困局。应保持三兵之间的距离和协同,利用双士行动受限的弱 点,逐步逼近将(帅)。
三兵对单士
三兵协同作战,可以制造出更加复杂的局面。需利用士(士)无法移动到其他位置的限制,以及三兵 之间的协同,逐步逼近将(帅)。
06
实战对局解析
经典对局回顾
总结词:详细描述 2023年象棋锦标赛决赛:王磊 vs 李明
战略与战术
战略
在象棋中,战略是指对整个局面的分 析和规划,包括布局、攻防、转换等 。
战术
战术是指在实际对弈中采取的行动和 应对方式,包括牵制、杀招、抢先等 。
02
棋子走法
帅(或将)与士(或士)
帅(或将)
帅(或将)只能在己方九宫中沿着斜线移动一格。
士(或士)
士(或士)可以在己方九宫中沿着直线移动一格,也可以在斜线上移动一格。
规则与棋具
棋盘
象棋的棋盘是一个长方形的格子,分为红黑双方,每方16 个棋子。
棋子
象棋的棋子包括帅(或将)、士(或士)、象(或相)、 马、车(或炮)、炮、卒(或兵)等。
行棋规则
象棋的行棋规则包括帅(或将)和士(或士)只能在宫中 移动、象(或相)不能过河、马走日字、车(或炮)直行 、炮跳直线、卒(或兵)走斜线等。
灵活应变
在攻防转换的过程中,应根据实 际情况灵活应变。有时需要果断 出击,有时需要退守防守,以应
对不同的局面。
控制局势
在攻防转换的过程中,应努力控 制局势的发展。通过合理的布局 和调整,使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
位置。
05
残局解析
单兵残局
单兵对双士
此局面中,由于士的移动范围有限, 兵有更多的机会形成困局。应尽量保 持兵的灵活性,利用双士行动受限的 弱点,逐步逼近将(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南宋的“卒” ②南宋的“兵”
照片4棋子直径35mm,厚12mm,通 体素光、无釉,笔画粗糙,断非出售用 商品,而是烧窑工人利用职务之便烧制 的自用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该马字有单 人旁,这是因为 简易素光陶瓷棋子无 法用颜色来区分黑红双方,故加单人旁 来进行区别。
Hale Waihona Puke ④ 南 宋 的 “ 士 ”
⑤南宋的“象”
六博陶俑
北宋时期的象棋
小象戏,就是现制中国象棋。 即李清照《打马图经序》中提 到的“小象戏”《打马图经》 附图里展现的北宋时期流行的 规制中国象棋棋盘图。小象戏 盘纵九路、横十路,双方各有 将一枚,卒五枚,车、马、炮、 象台二枚,改编、神为士双方 各二枚。
小象棋
南宋象棋兴盛的实证
照片1、 2.3分属三套棋子, 直径约 25mm,厚3mm, 造型朴实无华,从尺寸来看, 偏薄,类似铜钱。应上承宋 代铜质棋子,是南宋初期之 物,棋子侧面有 贯通细孔, 曾经作为挂件使用。
⑥南宋的“车”
照片1,棋子为玉质,直径42mm,厚 12mm,正面为骑猛兽的人物,在人 物正面有文字“兵”,人物服 饰及 “兵”字写法明显是宋代风格。由照 片2、3可知该时兵卒的图 案为手持长 矛或大斧的士兵。现录全文如下按公 认的说法唐代棋子为立体,南宋为一 面文字一面图案(或两边文字)、定 制以后为单面或两面文字。
始于先秦的六博
中国象棋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由孕育到 雏形,再到定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实践、 改进、充实、完善。
《楚辞· 招魂》篇说:“昆蔽象棋,有六博 兮。分曹并进,遒相追兮。成枭而牟,呼 五日兮。”昆即玉,六博亦昆蔽象棋。用 象棋一词指六博始见于此。当然象棋与六 博的形制完全不同,六博是一种掷采行棋 角胜的局戏,象棋则是一种靠智谋、技术、 修养等较量的竞技运动。由于六 博与后来 的象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象棋”一 词的诞生,孕育着日后象棋的产生,故将 “象棋”名词诞生之时至前周武帝字文邕 制《象经》前,这一段时间称为象棋的孕 育期。
汉四川画象砖“仙人六博图”
东汉边韶作《塞赋》咏塞戏云:“始作塞者, 其明哲乎。故其用物也约,其为乐也大。犹土 鼓块木包,空桑之瑟,质朴之化,上古所耽也。 然本其规模,制作有式:四道交正,时之则也; 棋有十二,津吕极也;人操厥半,六交列也; 赤白色者,分阴阳也;乍亡乍存,象日月也; 行必 正直,会道中也;趋隅防折,礼之容也; 迭往迭来,刚柔通也;周则夏始,乾行健也; 局平以正,坤德顺也。然则塞之为义,盛矣大 矣,广矣博矣。质象于天,阴阳在焉;取则于 地,刚柔分焉;施于人位,仁义载焉。考之古 今,王霸备焉;览其成败,为法式焉。” 这种咏物赋的产生反映了汉代塞戏的盛行和汉 宫庭的重视。
六博陶俑
六博棋由箸、棋子、棋盘、 博筹、割刀、削和盛具组成。管 又称箭、傅、究、蔽,总计六支, 故称六博;初用竹木制成,两头 尖长如箭形,后来也有用骨、玉 制成。棋子称“棋”,又名马, 共十二枚,黑白各半,或黑红各 半,双方各执一色。棋盘称木局, 又称曲道,多木质,近似方形, 在白或黑色的棋盘正面阴刻不同 矩形纹槽及园点,并涂上红漆或 在纹槽内嵌入象牙。博等也叶等, 用狭窄的竹片制成,分长短两种, 数量多少不等,用来记录对博者 输赢情况。割刀和削是博时用来 削制博等记数的。盛具乃盛放棋 具的盒。
课题由来
中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而象 棋作为中国国棋,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孕 育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是我国古代人 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为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对历 史,尤其是其起源进行了研究。
象棋的历史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在我国古文献中 也有几种有趣的传 说: ....一、起源于传 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佛祖历代 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 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 代 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 宋晃补之《广象戏格· 序》说:象戏兵 戏也,黄帝之 战驱猛兽以为阵;象, 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谢在 杭《五杂俎》说:“象戏,相传为周武 伐纣时作,即 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 流,盖彼时犹重车战也”农氏,如元念 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 星辰为象, 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 士、卒加 代之为机矣”。
象棋的历史2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居类 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 君,则斗象棋, 亦战国之事也。盖 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 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时,《太平 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 《物源》说:“周武帝 作象棋”。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 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历史证明, 象棋是中国古代 人民在长期实践中 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 在我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 传。
照片5的棋子系宋代青白瓷,应为景 箩筐镇窑厂烧制。宋代青白瓷多光 素无纹,以规整的器形和润洁如玉 的质地,博得人们的赞赏,这一点 通过这两枚棋子可见一斑,值得注 意 的是该两枚棋子在制作工艺上完 全不同,右侧者先刻字体再上釉后, 再在字体上施以黑色颜料。
照片6是代官窑产品,弥足珍 贵。据浙江省文博陶瓷专家 鉴定乃是南宋浙江杭州乌龟 山郊坛官窑产品,属于浙江 青瓷系统,黑胎、青釉、开 纹片、紫口、铁足。釉色沉 稳大方,造型古朴别致,官 窑即皇家御用之窑,其产品 为皇家用物,足证南宋宫廷 对象棋十分喜爱。
象棋的鼻祖----博
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或 者科技,都有盛衰起伏,由 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 的发展规律。研究象棋历史 发展的过程,很有必要进行 恰当的断代分期。我国古代 象棋发展的历史,断分为七 个时期,即孕育期、童年期、 争鸣期、高潮期、中落潮、 鼎盛期和稳步潮。我们将从 本文开始对中国象棋古代史 作一系统的介绍。
由于六博比赛时往往靠掷来侥幸 取胜的成分较大,不能公平合理 地竞争角逐取胜,汉班固在《弈 旨》中明确指出了它的这一缺点: “夫博悬于投,不专在行,优者 有不遇,劣者有侥幸,踦拿相凌, 气势力争,虽有雌雄,未足以为 平也。”《尹文子》也说:“博 尽关塞之宜,得用通之路,而不 能制凿之大小,在遇者也。”由 于塞戏不用掷箸,而行枭、散棋, 初步摆脱了靠侥幸取胜的机遇, 使双方的智力竞争趋向公平合理 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