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爱情诗两首》教学设计

授课人段玮婷

【教学目标】

1. 能流畅而有感情地诵读本诗,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 .通过把握诗中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

3.体会作者真挚的情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 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通过诵读和品味,能说出诗中意象的丰富内涵;

2. 把握诗歌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3. 掌握诗歌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在学习两首诗的基础上,从思想内容艺术技巧?感情基调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在比较中阅读,可引导学生从中体味到爱情的多种滋味;在阅读中比较,力卩深学生对爱情的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

以教师启发、师生互动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比较阅读、听说读写结合等手段,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朗读课文,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二、查询有关爱情的中外诗文、故事、音乐、歌曲。

三、查找作者舒婷及裴多菲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致橡树》的相关知识、作者及其作品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包括粗读、细读、重点品读,从而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在品味诗歌语言基础上,把握诗歌形象,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一、课文导入从小我们都听过很多美丽的传说,例如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牛郎与织女、七仙女与董永、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传说都与爱情有关。的确,世间最甜蜜也最令人烦恼的感情也许就是爱情了,难怪古人曾叹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那么,到底情为何物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女诗人舒婷心灵深处,倾听她的心灵独白。

二、作家作品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 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中的代表作之一。

三、关于朦胧诗派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其特点是:1 •内涵上意蕴深厚,不求显露。思考人的本质,探索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诗人的主体意识;2.艺术上意象迭加,扑朔迷离,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以普遍的暗示来代替过去的直接

欢迎。下载

体现。一般认为,朦胧诗是自1978年北岛等主编的《今天》杂志开始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墙》,顾城的《一代人》、《远和近》,梁小斌的《雪白的墙》等等。

朦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等等,当年称得上传诵一时,在当时思想解放、人性开放的启蒙思潮和时代背景下领风气之先,自然好评如潮。但也有些诗作,不乏概

念化、简单化甚至口号化的痕迹。

四、品读课文

1 •解题:一边听朗读,一边思考【问】题目中“致”是什么意思?其主语是什么?可见本诗主要意象是什么?其中橡树象征什么?木棉象征什么?

【明确】“致”的意思是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2 •内容鉴赏:

根据诗人的情感态度,我们可以把诗歌在“不,这些都还不够”这里分成两部分。下面让我们先学第一部分。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问】文学靠形象说话,诗歌里的形象又叫“意象”,在这一节里诗人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针对“橡树”而言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

凌霄花:攀援高枝,炫耀自己(借别人的“高枝”证明自身的价值)

鸟儿:借树阴栖身蔽日(一厢情愿的频频取悦别人,遭遇冷遇仍痴心不改)

【补充】流沙河《草木篇•藤》:“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附他人的形象。

【问】这两种意象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

依附型

泉源:送来清凉(无限忘我不求回报地奉献)

险峰:增加、衬托(默默支撑和铺垫)

日光:奉献光热

春雨:提供水份

【问】“日光”“春雨”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请仿照前两句格式补写出其后的内容。

例:也不止像日光一一无限奉上一生的光热

也不止像春雨抚慰你的枝叶,滋养你的根系

“日光”无私普照大地,“春雨”无声滋润万物(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语云:“恩深者,如雨露之恩。”久旱而降甘霖,不可谓施恩不重,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就是因为身为神缨侍者的贾宝玉对她有雨露之恩而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它们都是被人们广泛传诵的奉献者形象。但是,诗人在这里却是把它们作为反面形象来展现的。它们在爱中意乱情迷,只知无止境地付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泯灭了个性,失去了自我,而另一方只是心安理得、无动于衷的接受,没有爱的回应,这种爱必然是残缺的。

【问】这几种意象又象征什么样的爱情观呢?

奉献型

【问】诗人对这两种爱情观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否完全一样?“这些都还不够”中“这些”指哪些?结合具体词语进行分析。

持否定态度,但并不完全一样。对于依附型的爱情观,诗人是完全否定,

两个“绝不”表达了诗人否定的坚决与批判的彻底。“这些”只指后面四者,对

于奉献型的爱情观,诗人是部分否定,两个“不止”和“还不够”表示并不排除这样,但又不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