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毕加索的绘画意识的双重性
论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
论毕加索立体主义与表现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项晓乐摘要: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是多重视点交织,表现主义时期绘画的特点是画中人物多为侧面与正面结合的“双面人”。
其差异是,画家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主要追求抽象形式和几何形排列组合所构成的趣味,强调分量与形式的单纯化,表现主义时期作品的画法更加自由,具有感性与亲和性,色彩也更有感染力。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表现主义时期绘画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3-0056-04在全世界前10名拍卖价最高的画作里,毕加索的作品占据四幅。
作为第一个生前便由卢浮宫收藏画作的画家,毕加索勤奋而高寿,他一生创作了三万多件作品,其中包括油画1885幅。
在毕加索的艺术生涯中,经历了青少年时期、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原始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变形时期和表现主义时期等,他因创作方法的多变和作品风格的多样而被誉为“永远年轻的画家”。
毕加索曾从后印象派、野兽派和古典主义中汲取营养,并受到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影响,他不懈地尝试了从塞尚已经开始的对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
塞尚曾指出:“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用球形、圆锥形、圆柱形来塑造,”“必须学习画这些形体。
”[1]295毕加索是博观而约取的:“就我而言,艺术之中无所谓过去或是未来,希腊人、埃及人,以及前代的大画家们的艺术,并不是过去的艺术,也许它在今日远比往昔更有生命。
”[2]13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突破了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传统的利用透视明暗表现三维空间的传统,“当一个画家看到他所要画的对象的正面时,难道对象就没有侧面和背面么?这种客观的形态能不能通过某种手段,哪怕是暗示的手法表现出来呢?一个正面很美丽的女郎,她的美丽的侧面也同时客观地存在着。
我们能不能‘同具有连贯性。
他认为研究叙述与戏剧空间问题,首先要区分“戏剧的空间”和“戏剧空间叙事”这两个研究范畴。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影响
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及影响立体主义,也被称作为“立方主义”,是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风格之一,毕加索主张通过解析重构和错位等形式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意志,立体主义和立方主义中的“立体”和“立方”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体积感和纵深感,而是运用一定的绘画手法将对象做出改造。
它不限于一个固定的角度,而是把多种视角的画面进行结合,形成一个包含原对象的诸多元素和成分的全新对象。
立体主义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以来的艺术倾向,试图在二维的画布上从固定的视角创造真实的三维空间的幻觉,强调画布的二维性质,而不是创造深度的幻觉。
这种绘画方式并没有使用透视法,而是以不同的方式通过对色调(光和影)的运用,将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平面,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中展示不同的视角,既暗示了它们的三维形态,又指向了画布的二维平面。
一、毕加索立体主义风格的形成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出生于西班牙的牙马拉加,天才、任性、高产等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生。
他在绘画的方式上自始至终追求新鲜事物,不断地突破自我和传统理念。
毕加索的艺术生涯长达79 年,他在绘画、雕塑、陶瓷、诗歌、写作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20 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
毕加索的创作风格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数次改变,他常在“蜕变”中寻求创新,这种蜕变即融合,他经常把各种绘画理念、手法、风格掰开揉碎再进行融合。
立体主义起源于1905 年,由巴勃罗·毕加索开创,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它作为一个引起了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带领许多艺术家从传统的透视画法转变到了一种全新的绘画风格。
但立体主义的产生并非偶然,更多的是必然结果下的产物。
一是受到当时社会客观因素的发展的影响,人们开始去透过表面,去描绘肉眼未必能够看见的东西,艺术不再照搬照抄现实事物,而是去发现所描绘的物体的本质,借助这种洞察力来获取对物体的真实情况的掌握。
二是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迫使绘画风格开始变化,毕加索在这个时期很自如地运用了摄影的多种曝光,把不同时刻、不同地点的对象聚集到一起,引发自身对时间、空间的思考,这一特征在之后作品中也有体现。
分解与重构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
志。
பைடு நூலகம்
当然 ,作为伟 大的艺术家 ,毕 加索 始终 在努力寻找重建 的途径 ,在他 漫长
的男子形象 。毕加索 以这种精 心组织 的 构 图,将一 个个充满动感 与刺激 的夸 张 变形 的形象 ,表 现得 统一 有序 。
构进 行理性分析 的传统 , 试 图通过对空
间与物象 的分解 与重构 ,组建一种绘 画 性 的空 间 及 形体 结 构 。1 9 1 2 年 以后 ,
块 报纸表示一 只瓶子 ,那块 印有木纹 的 纸 ,则代表着一 把提琴 。而几根用 木炭
们提 出了 自然 与绘画何者是现 实 ,何者 是幻觉 的问题 。立体主义虽然 是绘画上 的风格 ,但 对 2 0世纪 的雕 塑 和建 筑也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历史 意 义 的杰 作 。画 中表 现 的是 1 9 3 7 年德 国空军疯狂轰 炸西班牙小城 格尔尼
卡的暴行 。作 为一个具有强烈正 义感的 艺术家 ,毕加 索对 于这一野蛮行 径表现
皆富于动感 ,可是它们 的组构 形式却 明 显流露 出某种 古典意味 。我们 看见 ,在
同情心描绘穷人 的生 活。此时 ,他的作 品充满悲剧性 。瘦 削的形 象和冷灰 的蓝 色调 ,使他 的画 面充 满孤独和绝望 、灾 难与不幸 的感觉 ,人 们把这一时期称 为 其创作 的 “ 蓝色时期” ( 1 9 0 0 - -1 9 0 4 年) 。 1 9 0 4 -1 9 0 6年是毕加索创作生涯 的 “ 粉
红色时期 ”,他 这一时期的作 品以描绘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1. 引言1.1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介绍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一幅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强烈情感的艺术作品,它描绘了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空军轰炸巴斯克地区小镇格尔尼卡的悲惨场景。
这幅作品展示了人类在战争中所遭受的痛苦和破坏,以及对暴力和压迫的强烈谴责。
毕加索通过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这些残酷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恐惧和绝望。
《格尔尼卡》被认为是毕加索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之一。
它的艺术风格独特,充满了象征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元素,展示了毕加索在艺术上的创新和大胆尝试。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同时也是毕加索对于人类苦难的深刻思考和呼吁。
通过对《格尔尼卡》的深入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毕加索的艺术理念和对于战争的反思,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幅作品所蕴含的强烈情感和力量。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欣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苦难和希望的丰碑。
2. 正文2.1 格尔尼卡背景介绍《格尔尼卡》是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描绘了1937年4月26日德国纳粹飞机轰炸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的悲惨情景。
这次轰炸是在西班牙内战中进行的,造成大量无辜平民死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震惊和谴责。
在画面中,可以看到受伤的人们在惊恐和痛苦中呼喊和哭泣,房屋被炸毁,火焰熊熊燃烧,整幅画面充满了恐怖和悲伤的气氛。
毕加索运用了黑白灰三色作为主色调,强调了画面的压抑和沉重感。
这幅作品不仅仅是对当时战争的描绘,更是艺术家对于战争和人类苦难的深刻思考。
毕加索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战争的憎恶和对人类痛苦的同情,呼吁人们停止战争,珍爱和平。
《格尔尼卡》至今仍然被认为是毕加索最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代表作之一,是对人类战争罪恶的最有力控诉之一。
2.2 毕加索的创作背景毕加索在创作《格尔尼卡》时正值西班牙内战期间,这场内战让他深受影响。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毕加索《格尔尼卡》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作品之一,它被认为是毕加索最伟大的杰作之一,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至关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幅油画是毕加索在1937年为纪念西班牙内战中一场惨烈的空袭而创作的,它是一幅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的艺术作品,展现出了人类在战争和暴力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恐惧。
下面我们将对《格尔尼卡》进行详细的鉴赏和解析。
从艺术形式上看,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采用了立体派的画法,这是他在二十世纪初所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风格。
这种风格以将物体拆分成几何形状、多角度的展现和重叠等特征而闻名,它打破了传统的透视法和色彩法则,使画面更具有凝练而又有力度的表现形式。
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运用了这种立体派的画法,将惨烈的空袭场景呈现出来,画面上出现了一幅骑在马上的士兵、哭泣的母亲、受伤的儿童和惨白的死者等元素,这些元素被刻意的零散摆放在画面上,形成了一种混乱和痛苦的氛围。
通过这种立体派的手法,毕加索成功地表现出了战争所带来的无序和破坏。
从符号和象征意义上看,《格尔尼卡》中的每个元素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这些元素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表达,更是对于战争和暴力的深刻思考。
首先是中间的哭泣的母亲,她代表了母亲、家庭和爱的象征,她的哀伤和无奈也代表了整个国家和人民在战争中所面临的痛苦和绝望。
其次是骑马的士兵,他代表了暴力和战争,他的凶狠和威胁充分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
最后是受伤的儿童和惨白的死者,他们代表了无辜的生命和战争的受害者,他们的悲惨和悲伤使整幅画充满了悲悯和忧伤。
通过对这些符号和象征的运用,毕加索成功地传达了他对于战争和暴力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从整体氛围和情绪上看,《格尔尼卡》充满了悲悯和忧伤的情感,它通过画面上的混乱和痛苦的元素来表现出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和破坏。
整幅画面的色调以黑、白、灰为主,这种冷色调不仅加强了画面的压抑和沉重感,更使画面中的痛苦和绝望更加突出。
毕加索还在画面的左上角加入了一盏明亮的灯,它代表了希望和光明,是对于战争和暴力的一种抗争和宣示。
毕加索的绘画艺术
毕加索的绘画艺术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创新的绘画风格和多元的艺术实践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索毕加索的绘画艺术,并探讨他作为一位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的巨大影响。
一、早期风格与蓝色时期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可分为不同的时期,早期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蓝色时期”。
在这个时期,他的作品以冷静的蓝色调为主,充满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怀。
他的画作中常常描绘出孤独、忧郁和悲伤的形象,展现了他对人类苦难的敏感和关注。
二、立体主义与新角度的呈现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在巴黎的立体主义运动中达到巅峰。
立体主义强调通过多个角度和视角来呈现对象,使观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一个事物。
毕加索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运用了大胆的几何形状和折叠的面部,使人物和物体同时展示出多个角度的特征。
这种新颖的视觉效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三、抽象主义与形式的解构在20世纪初期,毕加索的绘画风格逐渐转向抽象主义。
抽象主义通过对现实形象进行简化和变形,突破了传统的表现形式。
毕加索开始将物体解构为几何形状和线条,逐渐放弃了传统的透视法和刻板的表现方式。
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奇特的图形和形状,使观者感受到形式和色彩的自由。
四、立体构造与雕塑艺术除了绘画,毕加索还涉足雕塑领域。
他以创新的方式将绘画和雕塑融合在一起,创造了立体构造艺术。
立体构造艺术通过使用各种材料和技巧,在平面作品中展现出立体感。
毕加索通过剪纸、拼贴和雕塑等手法,使他的作品变得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同时通过形态的变化来诠释他对人体和物体的理解。
五、影响与遗产毕加索的艺术成就对整个艺术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创新绘画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积极的启发,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和实验性的发展。
他的作品被广泛地展示在各大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毕加索的绘画艺术通过创新的风格和多元的实践,为现代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他的画作以蓝色时期、立体主义、抽象主义和立体构造艺术等风格闻名于世,并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加索的画的特点有哪些特征
毕加索的画的特点有哪些特征毕加索的画的特点有哪些特征巴勃罗·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法国共产党党员。
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毕加索的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毕加索的画的特点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后来画风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的立体主义。
总的来说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是他的最大特点。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毕加索的作品风格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
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
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
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
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
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
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30岁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浅谈如何理解毕加索的作品
索对贫困生活 的亲身体验 和反应 , 我们称他 的这一 时 期为蓝色 时期 。1 9 0 4 -1 9 0 6年是他 的第二个 创作 时
期, 称玫瑰时期 。此时的毕加索不论在 经济还是社会 地位及生活环境都有 了很 大的改变 。 他摆脱 了忧郁 的 蓝色调 子 , 追求 具有空气 感和光感 的表 现 , 用 粉红 色 调子和更结实 的造 型。 这 时的毕 加索描绘充满柔情 和 甜美 的新形 象 。他 最后 一个创 作 时期 为综合 时 期 。
类的艺术与文化 , 相信有 一天当你能理解这些 作品的
美妙之处时 , 你将在艺术 的道路 上迈进一大步 。
参考文献 :
【 1 】 陈加 洛. 外国美术 史纲要. 西南 师范大 学 出版
社。 1 9 9 5 年 1 月第一版.
【 2 】 ( 法) 布拉 萨依. 毕 加 索谈话 录. 湖南文 艺 出版
法描绘发生 的事 。 毕加索 的《 格尔尼卡》 则是超越时代
的作 品。用象 征的手法把他们巧妙 的结合起来 , 给人 们带来 了巨大的视 觉冲击力和心灵 的震撼 。 这幅画并
1 9 0 7 年毕加 索受 后印象派 塞 尚的影 响 ,放弃 了古典
的写实 风格和 优雅 的表 现手法 , 创作 出惊人之 作《 亚 维农少女》 , 标志着立 体主义的诞生, 被后人 称为传统
关键词: 巴 勃罗・ 毕 加索; 蓝色时 期; 玫 瑰时 期;
综合 时期 ; 后印 象派; 塞尚 ; 立体主义
对于长期接受 东方文化熏陶 的中国观众来说 , 欣 赏毕加索 的作 品不 是一件容易 的事 ,他 存在着地域 、 民族和整个社会 环境的差异 。 所以怎样理解毕加 索的 作品 , 是一个循序 渐进和不断学 习及提 高艺术修养 的
一文让你读懂毕加索: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
一文让你读懂毕加索:艺术是一种谎言,它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作者:丹尼尔来源:丹尼尔先生(MRDANIEL777)毕加索,现代艺术的代表,艺术史上无人能及的里程碑。
他的名字早已冲破艺术界,成为某种精神象征,甚至生活态度:当你说「这个很毕加索!」所有人都会心领神会。
他作为唯一在世就见证自己作品进入卢浮宫的第一人。
要论名气和财富,世上没有第二个艺术家能跟毕加索相提并论。
他赶上资本主义黄金时代,艺术品价格飞涨,年纪轻轻就靠画画轻松实现财务自由,曾用一张静物画就在法国南部买了度假别墅,顺便带火了当地旅游。
毕加索如此重要,但极少有人能理解他的绘画,以至有句笑谈:「世上没听说过毕加索的人,不超过5个,能明白他画了些什么的,也不超过5个人。
」面对毕加索的很多作品,几乎所有人的第一感觉都是——看不懂,这也能算艺术吗?如果你有这个疑问,说明已经很接近真相了。
毕加索的很多作品,确实是因为它是毕加索画的,才重要,才有价值。
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年是毕加索诞辰140周年。
本期就以全新视角解读毕加索,这个世界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天才,也是人类史上绕不过去的艺术大师。
艺术不是真理,而是一种谎言但这谎言教导我们去理解真理▼Pablo Picasso1881.10.25 – 1973.4.8毕加索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一出山就已是顶尖高手。
10岁的时候,毕加索的素描就比美院老师画的还好。
14岁时他参加艺术学校考试,一天时间,就画完了别人需要一周才能完成的作品。
First Communion, Picasso,15岁画16岁那年,西班牙马德里皇家艺术学院告诉他:你不用再参加考试了。
毕加索还没成年,整个西班牙的美术教育,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他的了。
Science and Charity, Picasso, 16岁画但只有天赋,还远远不够。
1900年,19岁的毕加索孤身一人,从旧世界西班牙,来到新世界巴黎。
如同怀春的少年,憧憬爱情,自信满满,却不知道真爱为何物。
毕加索评鉴和赏析
毕加索评鉴和赏析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横跨了绘画、雕塑、版画等多个艺术领域,对整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充满了创新和革命性的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毕加索的艺术进行评鉴和赏析,探讨他的作品对艺术史的重要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毕加索的绘画作品。
毕加索的绘画风格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蓝色时期到后来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不同风格的转变,每一个阶段都展现了他的独特天赋和创造力。
在他的早期作品中,蓝色时期的作品以其深沉的色调和充满悲伤和孤独感的主题而闻名。
例如《阿维尼翁的少年》和《拿破仑的悲剧》等作品,都表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无尽哀伤。
而在立体主义时期,毕加索的作品则展现了他对形式和结构的独特理解,通过将物体分解、重组和重新构造,他创造出了一系列充满力量和动态感的作品,如《亚维农的少女》和《吉他手》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更在艺术表现上展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重新解读和创造性的想象。
在超现实主义时期,毕加索的作品则呈现出了更加离奇和超现实的特点,他将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系列充满幻想和神秘感的作品,如《盛宴》和《吉他与水果碗》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在精神内涵上展现了他对人类心灵和梦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除了绘画作品,毕加索的雕塑作品也具有重要的艺术意义。
他的雕塑作品以其简洁的线条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著称,如《玩耍的孩子》和《头像》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对形态和结构的独特理解和表现。
这些作品不仅在雕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更在艺术创作上展现了他的多重天赋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毕加索的作品具有多重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他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更在精神内涵上展现了他对人类生活和文明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在后世的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了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绘画的“变容”——略谈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
①“ 变容” 这个词借 自批评家丹托( A r t h u r C . D a n t o ) 的“ 寻常物 的变容” 。
形体 , 观者 无法用惯 常的眼光来欣 赏它。也就是说 《 亚威 农少女》
是丑 陋的 , 不合 当时主流绘画规则 的。尤其 画中女人的面部 出现 了类似 “ 驴 子” 的形象 , 画面 的空间也是在扁平 的状态下呈现 一种
为这 样 子 。
总的来说 , 当今 天的人们 给这 幅作 品贴上 许 多标 签 时( 如变 期 的作 品。正是 得 益于 立体 主义 的作 品, 毕加 索才进 入 了艺 术 形 、 解构 、 挪用、 并置等手法) , 我们会觉得艺 术家( 毕加索) 创作了 吏。不可否认, 早年 的毕加索是个 天才, 8 岁时画的鸽子就很好 , 1 3 很多东西 , 至少认 为他在这 幅作 品上动 了很 多脑筋和手脚 。其实
口刘
摘
翔
要: 作为2 O 世 纪 西 方 艺 术领 域 一 位 重 要 的绘 画 大 师 , 毕加 索 以 补 充 的总 成绩 。 在 我这 里 , 一 幅 画是 许 多次 破 坏 的 总结
一幅画不是预先考虑 出和 其 旺盛 的创 作精 力和 强烈的表现欲 望 , 对 现代 艺术进行 了巨大的开拓 。 果 ……但最 后并没有东西丢失 了, 而在绘画艺术 史上 , 他 既是一名破 坏者 , 又是 一名 建构 者; 他既是现代 艺 固定下 的。 当人们在 它上 面工作 时, 正像 思想那样 , 它也在 常会有 些美好 的 术的解放 者 , 又是一名被 解放 者 。就在这种 双重 身份 中 , 毕加 索 完成 了 同样程度 上变化着。 当人开始画一张画时 ,
笔如名 £ 1 i 研充
绘画 的“ 变 容"
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与政治思想研究
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与政治思想研究毕加索(1881-1973),法籍西班牙人,现代派画家,一生画法风格迭变,前期作品近似表现主义的主题,多表现对乞丐、流浪艺人和马戏演员的深切同情;后期注重原始艺术,简化形象,抽象夸张。
其作品个性粗犷刚劲、手法统一和谐,表达了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与资本主义制度作斗争的精神以及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政治思想倾向。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强烈的政治人物。
毕加索生活的时期,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一个又一个的专制王朝和军事独裁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5岁时,毕加索就创作了《科学与仁慈》,画面上,一位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一面接受医生的搭脉诊断,一面忧伤地看着修女怀抱中的孩子。
他虔诚地期盼科学将人类从病态的绝望中解救出来。
在乡间,他结交了很多老实善良的农民朋友,同情他们的悲惨生活,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阿拉贡人的风俗》。
他深入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抱着深切的同情,对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刻地讽刺。
这时期,毕加索的画以忧伤的蓝色为主调,描绘了无数表情冷淡、面容干枯、身体僵直的被社会抛弃的孤独者。
毕加索的“蓝色时期”,背景简化,避开光感和深度,把人物画成简单的形象,以沉重、强烈而流动的线条,给人以不真实的、虚幻世界的印象。
这时期正是毕加索对现实生活真诚关注的时期,他没有脱离普通群众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强于艺术性的表现。
蓝色是贫穷的象征,蓝色代表着忧郁,体现了毕加索鲜明的人道主义精神。
从1905年起,毕加索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变化,玫瑰色代替了蓝色,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这并不代表毕加索和祖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已经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压制和迫害,毕加索似乎在通过作品鼓励和鞭策人们:应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去面对现实,去改造现实,对不满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
通过毕加索这个时期的创作可以发现,笔下人物的表情虽未摆脱孤独、郁闷,但已不再是绝望,色调也随之变为轻快的粉红。
对毕加索的人物评价完整版
对毕加索的人物评价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对毕加索的人物评价(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面对勤奋的毕加索和天才的创作,你会不会毕恭毕敬呢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人们试图划分毕加索的创作阶段。
但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他每两三年都要用一些绘画上的创造发明把批评家们难住……研究者们规定了许许多多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
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在、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
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毕加索两幅画引发的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
毕加索两幅画引发的儿童美术教育的思考毕加索是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的艺术作品对于儿童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他的两幅画作《争斗的公牛》和《坐着的女人》尤为引人注目。
这两幅作品不仅展现了毕加索独特的艺术风格,更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激发了孩子们对于艺术表达的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这两幅画作入手,探讨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的启发和影响。
毕加索的《争斗的公牛》和《坐着的女人》展现了他独特的立体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风格。
在《争斗的公牛》中,毕加索用几何图形和色彩的碎片化表达了公牛的形象,将传统的写实表现方法颠覆,呈现出抽象而具有力量感的形态。
而在《坐着的女人》中,毕加索更是将女性形象分割为各种几何形状,强调了画面的平面性和空间感。
这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为儿童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启发。
儿童可以通过毕加索的作品,了解到艺术表达不仅限于传统的写实手法,还可以通过抽象和立体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对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毕加索的画作也为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表现形式。
《争斗的公牛》和《坐着的女人》中的形象多样而丰富,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不同主题和题材的兴趣。
通过模仿毕加索的作品,儿童可以学习到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色彩来表现复杂的形象,激发他们对于绘画的热爱和独特的表现欲望。
毕加索的作品也可以激发儿童对于不同文化和艺术风格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艺术观念。
毕加索的艺术创作也为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案例。
通过学习毕加索的作品,儿童可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艺术理念,帮助他们培养对于艺术的专业素养和认知能力。
毕加索的作品也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帮助儿童学习到不同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这些都对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毕加索的两幅画作《争斗的公牛》和《坐着的女人》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为儿童美术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毕加索绘画艺术的思维演变分析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89毕加索绘画艺术的思维演变分析周勇吉(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 400000)摘要:一个艺术家的风格变化都要追溯其生活的历史背景环境,其思维也随着他的现实生活而改变。
毕加索在长达79年的职业生涯中,在绘画、雕刻、诗歌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惊奇的成功。
他的绘画风格演变与其他艺术家不同,他的作品被分为早期作品、蓝色时期、玫瑰时期、非洲时期,又积极活跃与古典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许多流派之中,毕加索是20世纪最有创造性与影响力的艺术家。
关键词:毕加索;生活环境;艺术风格一、早期作品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一座美丽的城镇——马拉加市,毕加索从会走路时就受美术馆的艺术熏陶,而且从小就显示出惊人的绘画天赋,8岁就创作了第一副油画作品《马背上的斗牛士》,而到12岁时,其绘画水平可以赶上艺术家拉斐尔。
因而从1894年开始,毕加索以现实主义的风格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运用逼真的调色板真实的描绘出他所喜爱的对象,比如《祭坛小子》《艺术家的母亲的肖像》。
而从1897年开始,毕加索的绘画尝试更为自由、前卫的风格,在《艺术家的姐姐罗拉》作品中表达了出来。
已经成熟的毕加索抑制不住心中对更广阔天地的向往,他决心进入国际画坛来锻炼自己。
二、蓝色时期1900年的巴黎,正处于各种艺术流派百家争鸣的时候。
在巴黎繁华的之下,也有很多穷困的人民,再加上1901年好友抑郁自杀,自己生活上的窘迫,给他带来沉重的打击,创作了《招魂》系列来表达对失去好友的悲痛,这时毕加索运用大面积的蓝色来表达自己压抑的情绪,如《悲剧》《人生》《蓝色的房间和洗澡的人》。
三、玫瑰时期1904年,毕加索在“洗衣舫”这个大杂院里,邂逅了费尔南德·奥莉维埃,幸福的生活让他看到了希望,绘画作品也出现了温馨的玫瑰色,如《演员》这幅画,取代了前期的冷色调风格。
比如《坐着的裸女》这幅画更是标志着蓝色时期的结束,玫瑰时期的到来。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
毕加索《格尔尼卡》鉴赏《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它是毕加索在1937年所创作的一幅巨幅抽象艺术作品,作品的主题是西班牙内战中一次惨烈的事件——1937年4月26日,德国的空军和法西斯军队轰炸了位于西班牙巴斯克区的一个小镇——格尔尼卡,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
作品以其震撼人心的画面和深刻的政治寓意成为了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一。
《格尔尼卡》的画面中充满了暴力、痛苦和悲惨,整个画布被分割成了数个不同的区域,不同区域里的形象和色彩明显地呈现出了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整幅画作的基调是黑、白和灰色,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有力。
画面中间的一对母子正是作品的核心形象,母亲手牵着孩子,她的悲痛和绝望几乎可以从她的脸上和整个身体的姿态中感受到。
孩子的一只手高举,似乎在呼救,而另一只手则握紧拳头,显现出对未知的抵抗和恐惧。
母子形象的周围是一些目瞪口呆的人们,他们的伤痛和无助也是一目了然。
在画面的左侧,一匹被慑于死地的战马呼啸着,它的姿态和表情充满了恐慌和绝望。
在马的下方,有一只受伤的鸽子和一条被烧焦的花朵,它们代表了和平与纯洁,因此与战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画面的右侧,则是一个嚎啕大哭的妇女,她的眼睛凝视着远方,她的呼喊和哭泣与画面另一边的母子形成了深刻的对比。
在画面的上部,则是一条吞噬着一切的火焰,象征着战争的残酷与毁灭。
整幅画作中,毕加索运用了大量的几何图形和线条,这些线条和不规则的图形构成了整个画面的构成,使得整幅画作充满了充满了力量和动态感。
画面中的色彩虽然主要以黑白灰为主,但也穿插了一些明亮而引人注目的红色和绿色,这些颜色的使用强化了画面的对比和冲突感。
《格尔尼卡》的政治寓意非常明显,它是毕加索对法西斯主义暴行的谴责和抗议。
毕加索将这场惨烈的战争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使得整幅画作更加有力和感人。
这幅画作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人性的探讨,让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毁灭再次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怎么赏析毕加索的画
怎么赏析毕加索的画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版画、陶瓷等多个领域。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技巧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先驱者。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毕加索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其中一些被认为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要赏析毕加索的画作,首先要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毕加索的艺术风格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蓝色时期到玫瑰时期,再到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阶段。
他的作品通常以几何图形和多重视角来表现形象,同时运用了大胆的色彩和线条。
毕加索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物、静物和风景的独特诠释,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
在赏析毕加索的画作时,观众应该注意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毕加索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物和事物的重新诠释,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构图来呈现出对现实的重新理解。
例如,他的《亚维农的少女》以几何图形和鲜艳的色彩来表现出对少女形象的重新演绎,同时也展现了对当地风土人情的理解。
观众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来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情感。
此外,观众还应该关注毕加索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毕加索在绘画中常常运用大胆的色彩和线条,同时也善于运用光影和立体效果来表现形象。
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对形式和空间的独特理解,观众可以通过对作品细节的观察来欣赏他的艺术技巧和创作手法。
在赏析毕加索的画作时,观众也可以从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来理解其意义。
毕加索的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他通过艺术来表达对战争、贫困和不公正的关注。
观众可以通过作品的题材和风格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从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赏析毕加索的画作需要观众对其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通过对作品细节的观察和对艺术家创作背后的思考,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对艺术和人生的启发和感悟。
毕加索的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人类生活和情感的诠释,通过赏析他的作品,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毕加索
的粗犷的颜色和挺直有力的笔触轻而易举地表现出来 。女人的面部因无法控制的情绪而痉挛,悲愤的大眼 和前额颠倒支离,眼睫毛是齿轮般的,眉毛是倒悬的 锯齿般的,特别是那引人注目的嘴唇和牙齿之间凄凉 的蓝白色域上,由于悲伤而破碎;她面色忽黄忽紫, 浸透着墨绿的苦涩;她长着钢丝般的头发,头顶的帽 子红得让人心焦;她用手撕着自己的脸,泪如雨注, 声嘶力竭地放声大哭,哭得使人憋闷、心烦意乱。扭 曲和断裂的,不只是一种线条的表现方式,更是极度 痛苦的心灵。
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楚显示了毕加索是怎 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 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令人费解的是,恰是 在这种分解形象和舍弃色彩的极端抽象变形的 描绘中,毕加索始终不肯放弃对于模特儿的参 照。为了画这幅画,他让他的这位老朋友卡思 维勒先生耐着性子摆好姿势,在他的面前端坐 了有二十次。他不厌其烦地细心分解形体,从 而获得一种似乎由层层交迭的透明色块所形成 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仅有蓝色、赭色及灰紫 色。色彩在这里只充当次要的角色。虽然在线 条与块面的交错中,卡思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廊 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却难以判断其与真人 的相似性。研究毕加索的最著名的专家罗兰·彭 罗斯,在看了这幅画后,曾作过这样的评述: “每分出一个面来,就导致邻近部分又分出一 个平面,这样不断向后移动,不断产生直接感 受,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例如一个 鼻子、两只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齐的头发、 一条表链以及一双交叉的手。但是,当视线从 这一点转向那一点时,它会不断地感到在一些 表面上游来游去的乐趣,因为这些表面正以其 貌相似而令人信服。
立体主义
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览上,当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那 些风格新奇独特的作品时,不由得惊叹道:“这不过是一些立方体呀!”同年,评论家沃塞 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借马蒂斯的这一说法,对布拉克展于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 评论说:“布拉克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他首先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字眼。 后来,作为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的指称,“立体主义”(Cubism)的名字便 约定俗成了。
对毕加索的人物评价
对毕加索的人物评价毕加索(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面对勤奋的毕加索和天才的创作,你会不会毕恭毕敬呢?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人们试图划分毕加索的创作阶段。
但这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他每两三年都要用一些绘画上的创造发明把批评家们难住……研究者们规定了许许多多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
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
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
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毕加索的绘画意识的双重性?江思和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摘要:20世纪著名的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其创作生涯中,创造了立体主义绘画流派并将其发扬光大。
可是,他的所有作品并不都是立体主义,而有相当一部分是现实主义风格。
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绘画中使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如何理解他的绘画意识的双重性?本文通过分析立体主义作品的实质,说明这不是一种成功的艺术样式,可是它的出现又是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从而解释毕加索为何要用两种艺术样式进行创作。
关键词:毕加索;立体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审美;统治阶级How to understand the duality of Picasso's painting consciousness?S. J.Tsinghua University EEA52 Beijing 100084Abstract: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famous art master Picasso in his writing career, created the cubist painting genre and carry forward it. However, not all of his works are cubism, and there is plenty of realism. Why would he use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styles in his own painting? How to understand the duality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his paintings? This article will through analyzing the essence of the cubist works that it is not a successful art style, but it is favored by rulers to explain why Picasso use two kinds of creation styles.Key words: Picasso; Cubism; Realism; Art; Aesthetic; The ruling class1.前言:毕加索作为20世纪艺术界的风云人物,他被无数人推崇,许多人称他为: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杰出的艺术大师。
他创造了立体主义,发展了抽象主义,并将这些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将现代艺术带领到了新的方向:绝对自由的,与现实无关的,纯审美的方向。
他的许多著名画作,例如《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格尔尼卡》等,都将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人或物品进行了扭曲,分解与重新组合,以此表达一定的思想与情感。
可是,在大多数普通人看来,这样的作品几乎毫无美感可言,他们甚至不能理解画面上的内容,更不要说理解画家想要表达的情感了。
人们只能以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这是艺术大师的画作,岂是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可是,艺术大师的画作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吗,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艺术作品真的是好的艺术作品吗,真的是因为普通人的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理解所谓的高雅艺术吗?2.对上述问题的讨论:2.1. 艺术大师的作品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吗现在我们来依次探讨上述问题。
首先,艺术大师的作品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吗?显然不是。
从古代直到不久以前,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位艺术大师所作的作品都是让大多数人看来很舒服,很有美感的。
他们的作品鲜明地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生命的美感,让人从内心觉得震撼。
比如古罗马时期的雕塑艺术,一个个都展现了人作为自己命运的主宰那种强健的体魄和昂扬的精神,他们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活力,给欣赏者以力量和信心,大家都很认同他们是美的,也都很向往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强。
再比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大师都用写实的笔触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美,他们将人的思想人的感情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让欣赏者一看到就会觉得真实亲切。
圣母子像中圣母那温柔慈祥的目光,《最后的晚餐》中每个门徒个性迥异的表情,他们都用最细致的笔触刻画最真实的人物,在我们看来这种作品很具有美感。
可见,在毕加索之前,大多数艺术家的作品还是希望最大限度还原真实,让人人都能看得懂,艺术大师的作品普通人就一定看不懂的说法是不对的。
2.2. 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艺术作品真的是好的艺术作品吗那么类似的,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艺术作品真的是好的艺术作品吗?这一点要从艺术或者审美的出发点来谈。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他独特的诉求,这种诉求是艺术的生命力。
审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外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事物的欣赏的生命活动,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一种与感性生命直接相关的生命的需要,是人的一种潜在的生命本能。
可见,艺术是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的诉求,而审美审的是本能上认为它有生命力的事物。
如果一件艺术作品不能让人很好地了解它的诉求是什么,它想要借此表达什么情感,那么就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价值。
同样,如果一件艺术品不能让人很轻松地看出它的生命力,而需要人动用各种逻辑思维细节摸索猜测创作者的意图,那么作为一个审美的对象,它也是不好的。
由此可见,那些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作品不能算作好的艺术品。
2.3. 是因为普通人的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理解所谓的高雅艺术吗最后,真的是因为普通人的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理解所谓的高雅艺术吗?有许多人说,大师的作品是意蕴丰富内涵深刻的,普通人鉴赏力不够而不能看出什么门道,只有鉴赏力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分辨出来这是大师之作,这是精妙绝伦的。
看似那些自称为鉴赏家的人很厉害,好像掌握了艺术的真谛。
可是,很多反例的出现打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一位英国母亲将自己两岁儿子用果汁随意乱涂的涂鸦作品上传到网上,并没有说明它的作者。
不知哪位“鉴赏家”发现了这幅作品,并认定这是某位艺术大师的名作,于是他对此做出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中得到许多“作者想表达的深层含义”。
紧接着,更多的人站了出来进行赞赏与评价,当他们得知这只是两岁儿童的涂鸦作品时,我想他们的内心一定是无地自容,脸红到耳根。
毕加索自己也说过:不要问我为什么要画成这样,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你有问过花儿你为什么长成这样吗?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毕加索自己也认为自己的抽象作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不是有鉴赏力就能理解的。
大家不能理解那些所谓艺术品,不是大家没有鉴赏力,而是作品本身就没有被鉴赏的理由,对它们所谓的鉴赏不过是看作者名气凭空猜测打一发马后炮罢了。
3.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两种风格不同的画作经过上述分析,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真的不能算作什么艺术,或者叫成功的艺术品,那么,他真的一无是处,就是个江湖骗子吗?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那些作品不能算作真正艺术,反而陶醉在自己创造的艺术泡沫里不能自拔吗?其实不然。
他自己对这一切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
其实毕加索晚年他也自己也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他们越不懂就越仰慕我,而我一个人在的时候,从来不敢以艺术家自居。
当中国的艺术大师张大千慕名而来拜访他的时候,他说我们这里没有艺术,艺术在你们那儿。
他也清楚地知道抽象的形式不能算作真正伟大的艺术,要想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要想真真抒发内心的情感,还要靠写实的画法。
就像他在画对和平的向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怜悯,以及画自己的亲人子女时,不得不回归现实主义,让大多数人都看得懂。
那么关键问题出现了:他为什么要画这两种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呢?倘若他认为现实主义是能够真正表达情感的,抽象的画风是对艺术的扭曲,那他为什么要创造立体主义,并且将现代艺术引向一种错误的歪曲的道路?倘若他认为抽象的画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实主义将被淘汰,那他为什么在想要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时候要选择现实主义,而不是坚持自己一贯的立体主义画风?3.1.引例问题的答案可以由一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来给出。
《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骗子从皇帝那里得到许多财富,却给皇帝制作了一件“没有重量没有触感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得见”的衣服,当皇帝走在大街上时,沿途的成年百姓毫无例外地称赞衣服有多漂亮,虽然他们什么都没有看见。
毕加索就像故事中的骗子,利用了人们的盲从心理和虚伪本性,迎合了统治者,毫不费力地用立体主义的“新衣”赚取了名誉和金钱。
其实他自己也清楚“新衣”什么都不能做,所以自己穿的时候还是穿普通的衣服而不是穿着“新衣”招摇过市。
3.2. 为什么要画立体主义、抽象主义下面分别分析他为什么要创作这两种风格的绘画。
首先,为什么要画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没有实际意义,毫无美感可言的作品。
有需求就会有生产,这是一条显而易见的道理。
资本主义作为推翻封建主义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新生势力,当它建立符合自己利益需求和道德准则的制度后,它一定会千方百计使其稳定地发展下去。
当年资本主义打着自由的大旗对腐朽落后的封建禁欲主义进行了致命打击,它让人民意识到了人是自己的主人,不应该受封建主义的束缚,一切压迫人的制度都应该粉碎,只有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
所以当时有大量反映人自我意识的作品出现,越是写实的作品越能唤起人们本能的追求自由起来反抗的意识,有助于推动资本主义的革命。
可是当资本主义制度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大多数人还是处在被压迫的地位,只是由之前的封建领主直接压迫变成了资本家的间接剥削,那个美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并没有到来。
根据自由的理念,人民必将起来继续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新的真正维护自己利益的制度。
倘若艺术思潮继续沿着之前的道路发展,资本主义的统治就会受到威胁。
于是统治者开始暗中打压现实主义,并努力寻找一种代替现实主义引领艺术发展潮流而又利于自己统治的艺术形式,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被看中了。
于是在统治者的扶植下,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开始成为正统,成为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高雅艺术,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认可。
大家都认可,如果自己站出来反对,那么一定会被认为是另类,会被社会排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皇帝的新装》里面的情形。
毕加索作为一个聪明人,他当然不回去违背统治者的意愿,相反,他可以借此机会用那种没有任何意义的画作去为自己赢取名誉和金钱,何乐而不为。
3.3.为什么还要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其次,他为什么还要创作现实主义的作品呢?这个问题比较简单,这说明他还是没有迷失自我的,内心还是清楚要想表达情感需要用什么艺术样式,这也体现了它的聪明之处。
毕加索在16岁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绘画水平,他的自画像栩栩如生,可以算作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
就像他自己所说:我用了16年,我就达到了拉斐尔的水平,但是我却也用了六十年的时间,去回到儿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