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基坑支护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体力、 酒后作业
平安员监视、制止酒后作业
听力、
视力、 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员进展电 超过 气安装作业
平安员监视、及时调整
极限
.
v
.
.
.
行为
性危 险因
指挥 失误
施工管理人员违章指挥
按照?职业安康平安管理制度?执行,加强 教育
素
脚手架工程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一、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1、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分析
构造整体垮塌。 ⑦ 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缺乏导
致挡土构造垮塌。 2) 与锚杆体系有关的事故 ① 勘察、设计上的不当造成事故。 ② 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3) 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 ① 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 ② 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4) 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 ① 发生在挡土构造上的事故。 ② 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 ③ 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
v
.
.
.
理 缺陷 绝缘检测
测,合格前方可使用
性
使用的人字梯中间的连接杆件 使用前进展检查,发现问题处理前方可作业
危
没有或连接不结实
险
按照?手持电开工具平安管理规定?进展检
Ⅰ类手持电开工具无保护零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危
测,合格前方可使用
害 震动 冲击钻使用发生的振动
因 危害
按照国家规定调整作息时间
素 运动
室外电气安装时与塔吊作业同时 施工过程中加强平安监视,并及时检查各种防
.
v
.
.
.
①支护构造水平位移。 ②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化。 ③ 地下水位。 ④ 柱、墙力 ⑤ 锚杆拉力。 ⑥ 支撑轴力 ⑦ 立柱变形。 ⑧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⑨ 支护构造界上侧向压力。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2篇)
重大危险源识别、公式、监控、防护制度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因随着施工进度不断更新,项目部因建立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公示、监控、防护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定期公示重大危险源跟着监控情况。
公示施工中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的重大危险源,并在施工工地设置重大危险源的警戒线和标记。
在醒目位置挂设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公示牌应注明危险源、施工部位、防护措施和责任人等内容。
重大危险源(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土方开挖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过程、人工挖孔桩施工、脚手架工程、施工用电、模板工程、起重吊装作业、塔吊等。
项目部依照标准规范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确保与所识别的危险源和不利环境因素有关的活动、人员、设施、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处于受控状态,以便从根本上控制和减小安全风险和环境影响、(一)本项目部重大危险源1、临时用电工程;2、基础坑槽土方开挖、爆破工程;3、临边高空作业;4、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及使用;5、钢管脚手架及卸料平台的搭设及使用;6、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7、高处坠落;8、物体打击。
针对本工程重大危险源主要为危险性较大部分分项工程,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的危险(事故)形成主要以下类型:坍塌、触电、火灾、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特采取以下安全预防和监控措施。
(二) 制定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对重大危险源项目将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对班组进行详细交底,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三) 危险源公示及动态控制项目部根据危险源的大小,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制作危险源公示牌在工地醒目位置进行公示,项目部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不同工序及时更新公示牌的内容,实行动态控制。
项目部在进行班前活动时,结合危险源公示牌的内容,就有关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措施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双方签字确认。
(四) 严格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责令各责任单位按“三定”(定人、定时问、定措施)方案立即排除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立即从危险区域内撒出作业人员或者暂时停止施工。
基坑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其预防处置
9、收工时,必须将每个控制器拔回零位,切断电源,熄灭发动机,关好操作室门窗。10、操作司机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项目
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
预防处置措施
土方运输渣土车现场行驶中,突然发生限位装置失控、倾覆等重大事
故
1、运土车队必须拥有资质的专业队伍,司机必须具有相应机动车驾驶证,严禁擅离岗位或让非本类驾驶人员驾驶,严禁酒后驾驶。
3、一旦暴雨、洪水来临有蔓延至基坑的晅势,迅速组织人员在基坑外地势低洼处及道
路污(雨)水井口四周用编织袋装砂土堆码800E高围堰,迅速形成一道土围堰,防止雨水进一步涌入基坑。
4、在汛期,暴雨来临时派出人员对施工现场主要工程、薄弱地段进行24小时巡查,在
易积水和低洼地段根据汇水情况提前安装抽水泵,发现险情,以便及时积极应对处理。
基坑支护失稳,支护体位移的累计值大于以下数值:水平最大位移北侧为30mm其余范围为45mm连续三天水平位移增加值达到3≡护桩顶的累计水平最大位移北侧为25m其余为40mm
周围环境的监测:包括周围构筑物、建筑物的沉降、裂缝的产生和开展情况以及基础的水平位移;基坑西侧XX楼桩基的变形监测应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支护结构和背面土体沿深度的侧向位移的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深搅桩后侧土体的沉降观测;
2、铺筑现场渣土运输循环通道,随时检查路况,发现隐患及时修复处理,尤其是基坑内出土通道,必须保持坚硬状态。
3、进入基坑的坡道坡度必须小于1:6,雨天行驶前路面铺筑碎石或建筑垃圾等防止车辆打滑。
4、现场道路设置合理且明显的警示标志,重点通道专人组织交通。
5、每天作业前,要求驾驶员详细检查车辆机械各项性能,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深基坑支护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
深基坑支护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深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地下建筑工程,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安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预防,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深基坑支护中的重大危险源及其识别和预防措施。
1. 坑壁塌方坑壁塌方是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一种重大危险源,可能会导致工人伤亡甚至致死。
常见的坑壁塌方原因包括土质较差、坑壁支护不够牢固、挖掘深度过大等。
为了识别和预防坑壁塌方的危险,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在挖掘之前进行合理的勘探和预测,确定土体性质和坑壁稳定性;•采用合适的支护措施,包括地下连续墙、压实减水、喷射混凝土等;•对于较深的基坑,可采用局部加固或分块施工的方式,减少坑壁塌方的风险。
2. 二次坍塌在深基坑挖掘作业中,二次坍塌是另一种常见的危险源。
二次坍塌指的是在已经挖掘好的洞口或者孔洞中再次发生的坍塌现象。
这种危险源的发生可能会导致设备毁坏、人员伤亡等后果,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大面积的岩石坑,需要采取爆破炸碎或挖掘技术,保证坑内的稳定;•对于小的岩石坑或孔洞,可以采用填充物填充等方式进行补修。
3. 承重力不足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承重力不足也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
这可能是由于地质条件、工程结构不当或者设备损坏等因素造成的。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源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在施工设计和选址时,进行合理的承重力设计和计算,确定深基坑的最大承重力;•采取适当的支撑结构和加固措施,确保深基坑支撑的稳定和安全;•定期监测工程的承重力,实时了解工程的变化和承重力不足的风险。
4. 有害气体泄漏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有害气体泄漏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
这可能是由于地下污染、不完全燃烧或者挖掘施工等原因引起的。
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源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在挖掘过程中,正确的通风和处理废气,避免有害气体积聚;•对于有重大污染的地下场地,需要进行事前处理和评估,确保挖掘过程中的安全;•工人应该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基坑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重大危险源识别
基坑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重大危险源识别在进行基坑施工时,存在一些重点、难点和重大危险源,下面将进行分析和识别。
1.基坑支护:基坑施工时,需要进行对土方的支护,以确保周边土体的稳定。
支护的重点是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难点在于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支护措施,如钢支撑、桩基承台等。
重大危险源主要是支护结构的坍塌或失稳,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2.排水系统:基坑施工中需要将地下水排除出基坑,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重点是设计和施工水平井、抽水井等排水设施,难点在于排水系统的布置和运行调试。
重大危险源包括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以及排水设施的故障、漏水等。
3.地下管线的处理:基坑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地下管线的穿越或移位,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以免对现有管线造成损坏。
重点是确定管线的位置和方向,难点在于与相关部门协调和施工过程中的管线保护。
重大危险源包括对现有管线的破坏、事故泄露等。
4.基坑周边建筑物的保护:在一些密集市区,基坑施工常常会邻近现有的建筑物,需要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对周边建筑物产生影响。
重点是确定保护范围和采取合适的挡墙、地锚等措施,难点在于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和噪声控制。
重大危险源包括挡墙的倒塌、地下结构的沉降等。
5.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基坑施工需要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的安全管理,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重点是制定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难点在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维护。
重大危险源包括高处坠落、机械设备事故、交通事故等。
总之,基坑施工中的重点在于基坑支护、排水系统、地下管线处理、周边建筑物的保护和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
难点在于针对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进行合理的施工和管理,以减少重大危险源的发生。
只有充分识别和处理这些风险,才能保证基坑施工的顺利进行。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方案
目录一、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二、重大危险源清单三、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监控措施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上述情况的组合所形成的根源或状态称为危险源。
为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应根据企业的施工特点,依据承包工程的类型、特征、规模及自身管理水平等情况,辨识出危险源,列出清单,并对危险源进行逐项评价,将其中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且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危险源定义为重大危险源,如可能出现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中毒以及其他群体伤害事故的状态。
同时必须建立管理档案,其内容包括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结果和清单。
对重大危险源可能出现伤害的范围、性质和时效性,制定消除和控制的措施,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应给予安,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中。
1、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不漏项,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
2、危险源的辨识范围①单位工程在其生产活动中,因自身活动,产品或服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a) 施工准备阶段的危险源;b) 基础施工阶段的危险源;c) 结构施工阶段的危险源;d) 装修施工阶段的危险源;e) 设备安装阶段的危险源;f) 工程验收交付阶段危险源;g) 停止施工阶段的危险源。
②相关方(包括供货方、分承包合同方、劳务方等)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险源,包括:a) 材料供应方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危险源;b) 工程分包方在施工活动中的危险源;c) 设备租赁方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危险源;d) 劳务方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c) 其他相关方(参观、访问、检查、实习)活动中的危险源。
③考虑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源a) 正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b) 异常施工情况下的危险源;c) 紧急情况(如火灾、爆炸、抢险等)的危险源。
深基坑支护危险源识别事项
深基坑支护危险源识别(钢板桩围堰)1、危险源识别及保证措施编制本工程承台施工方案前,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所有成员,按照危险源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基坑支护施工中可能产生的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确定本工程的及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识别结果见下表。
1.1、起重安装安全保证措施(1)、所有吊车作业时,专人指挥,上岗前进行培训,务必使机械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配合默契,疏导现场施工人员,吊杆下严禁站人。
(2)、必须严格遵守起重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确保起重安装设备、工索具完好,报警、控制的信号及装置必须有效;(4)、劳动组合合理,工艺流程安全化;(5)、起重机械操作手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应做到“十不吊”。
(6)、检查起吊钢丝绳,是否存在断丝、起毛、打结或磨损严重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起吊,必须立即进行更换。
(7)、检查汽车吊吊具,看吊具是否变形,限位保险是否损坏,钢丝绳是否滑槽等,如果有则不能起吊,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吊具。
1.2、车辆运行及机械施工、操作安全保证措施(1)、根据起吊构件的最大重量来选择相应的、合适的起重设备,构件的最大重量控制在允许荷载的80%,工程拟投入1台25t汽车吊。
(2)、机械设备进场应先自检,并有相关机构检测证书。
(3)、对机驾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持证上岗;(4)、做好对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消除安全隐患;(5)、做好对车辆、机械设备的各项检查,确保车辆、机械设备完好、安全运行;(6)、严格执行“设备相关管理制度”,操作手坚持班前自检;(7)、对施工用的机具或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3、用电、电器安装安全保证措施(1)、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控制的规定,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施工、生产、办公、生活用电知识和防触电教育。
基坑支护护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评价清单
基坑支护护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评价清单1.基坑支护工程的危险源辨识:-地质条件不良,存在塌方、滑坡等风险。
-执行地基处理时存在基础破坏等风险。
-施工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施工安全隐患。
-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高处坠落、车辆碾压等风险。
-施工现场通风不良,存在有毒气体聚集的风险。
-施工设备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事故。
-基坑沉降、变形超过安全限值,导致支护失效。
2.基坑支护工程的风险分级评价:根据以上的危险源辨识,可以将基坑支护工程的风险分为三级: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高风险:地质条件不良且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施工现场通风条件差等。
此时应采取高强度、高密度的支护措施,并配备专人监控基坑沉降变形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中风险:地质条件较好但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基坑较浅,材料质量有一定问题等。
此时应采取中等强度、中等密度的支护措施,并加强施工监控。
-低风险:地质条件良好,基坑较浅,基础处理较完善,施工材料符合规范要求等。
只需要采取基本的支护措施,并进行日常监控。
3.护坡工程的危险源辨识:-坡体松动塌方风险,特别是在降雨等恶劣天气下。
-坡体边坡太陡或高度较高,存在滑坡风险。
-设计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排水系统,导致水分渗入坡体引发失稳。
-施工现场周边存在其他工程施工可能对坡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4.护坡工程的风险分级评价:-高风险:坡体松动性较大,坡体陡峭、高度较高,降雨量较大等。
此时应采取高防护措施,并加强监控和巡视工作。
如果坡体已有变形迹象,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中风险:坡体稳定性一般,存在一定的滑坡风险,需采取中等防护措施。
加强巡视和监控,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低风险:坡体稳定性好,坡度适中,降雨量适中等。
只需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并进行定期巡视。
以上是一个基于基坑支护和护坡工程的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分级评价清单。
根据实际情况,您可以进一步完善和细化这个清单,以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
7-风险识别、评估、分析、计划、监控、应急处理
七、风险识别、评估、分析、计划、监控、应急处理1、危险源识别、分析与监控(1)基础施工阶段(2)主体施工阶段(3)装修、安装施工阶段2、应急处理措施(1)触电事故现场处置1)截断电源,关上插座上的开关或拔除插头。
切勿触摸电器用具的开关。
2)若无法关上开关,可站在绝缘物上,如一叠厚报纸、塑料布、木板之类,用扫帚或木椅等将伤者拨离电源,或用绳子、裤子或任何干布条绕过伤者腋下或腿部,把伤者拖离电源。
切勿用手触及伤者,也不要用潮湿的工具或金属物质把伤者拨开,也不要使用潮湿的物件拖动伤者。
3)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开始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若伤者昏迷,则将其身体放置成卧式,打电话叫救护车,或立即送伤者到医院急救。
(2)机械伤害事故处置措施1)发现有人受伤后,现场有关人员立即关闭设备电源,向周围人员呼救,迅速向领导报告。
2)领导接报后,立即到达现场,指挥对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3)一般性外伤,迅速包扎止血,并将伤者送往医院。
4)如果受伤人员伤势较重,现场指挥人员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或将伤员送往医院治疗,并及时上报镇应急办。
5)发生断指,立即止血,尽可能做到将断指冲洗干净,用消毒敷料包裹,用塑料袋包好,放入装有冷饮的塑料袋内,将伤者连同断指立即送往医院。
6)肢体骨折,将伤肢固定,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再送往医院。
7)如果肢体、头发卷入设备内,立即切断电源停止机器转动,不可用倒转机器的方法,妥善的方法是拆除机器取出肢体,无法拆除时拨打119请求支援。
(3)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措施1)员工发现事故征兆,如电源线产生火花,某个部位有烟气,异味等,立即报告值班领导,现场人员在保证自身安全条件下,立即进行自救、灭火,防止火情扩大。
2)事故现场继续蔓延扩大,现场指挥人员通知各救援小组快速集结,快速反应履行各自职责投入灭火行动。
3)联络组拨打119火警电话,并及时向镇应急办报告,派人接应消防车辆,并随时与救援领导小组联系。
基础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危险源监控措施
基础土方开挖、基坑支护、降水工程危险源监控措施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开挖深度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1、易发生土方塌方事故的环节
土方施工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挖土;积土、料具、机械设备堆放离坑、槽小于设计规定;坑槽开挖实际安全边坡不符合安全要求;无第三方单位进行变形观察监测;不设上下通道,人员上下坑槽踩踏边坡;坑边料具堆放过于集中,荷载过大,支撑系统未经设计计算;降水设施不到位,基坑施工未设置有效排水等。
2、预防控制措施
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方法进行施工;基础工程施工前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的情况设置安全边坡。
基坑深度超过3M 有专项支护设计方案,请第三方单位进行变形观察监测,技术部对基坑的边坡随时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坑边堆放;施工中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他物料在基坑边的的堆放和重量,堆放必须经过计算,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坍塌事故;基坑施工要设置有效排水措施,按方案设置降水井,并24小时不间断的进行抽排水,雨天要防止地表水冲刷土壁边坡,造成土方塌方。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监控措施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监控措施危险源的辨识是建筑企业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通过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全面排查和分析,确定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各种设备、机械、工具、材料、场地和环境等。
同时,要充分考虑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如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流动性和单件性等因素,以确保危险源的全面覆盖和有效识别。
2、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人身、财产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通过对危险源的评价,可以确定危险源的等级和优先级,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其中定量评估更加科学和准确,但定性评估也可以作为初步评估的方法,以便快速识别和处理危险源。
3、重大风险源与一般风险源的辨别重大危险源与一般危险源的区别在于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更为严重,威胁程度更高。
因此,对于重大危险源的控制要更加重视和细致,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辨别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危险源的性质、数量、位置、周围环境等,以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和社会影响等因素。
4、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是建筑企业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核心内容,包括对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等措施。
登记建档是指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详细记录和管理,以便随时掌握其情况;定期检测是指对危险源的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评估是指对危险源可能产生的危害进行评估,以确定其等级和优先级;监控是指对危险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三、监控措施1、高处坠落、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危险源之一,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设置防护网、安全带等。
同时,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及时消除可能导致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的危险源。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凉山州金宇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危险源识别、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凉山州金宇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四年三月一日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和消除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推广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以系统工程的原理、标准及技术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及预测系统中的危险性,采取综合安全措施,来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发生,防止潜在危险变成实际危险,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安全的施工环境。
一、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分析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辨认出潜在的危险源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查出危险源,应采取如下两种预先分析方法:(1)调查危险源: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人员受伤,物质损失的危险性。
(2)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已是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辨别它,才不会造成遗漏。
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
二、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的工程隐患(一)脚手架工程的隐患脚手架有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等各类型的外墙脚手架,在搭设使用、拆卸存在的安全隐患有:1、脚手架无搭设方案,尤其是落地式脚手架,项目经理把脚手架的施工承包给架子工,架子工有的按操作规程搭设,有的凭经验搭设,根本未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2、悬、挂、挑、门型等脚手架无设计计算书;3、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拉结不够牢固;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的设置不符合规定;5、脚手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材质不符合要求;6、施工层脚手板未铺满;7、脚手架搭设前未进行交底,项目经理部施工负责人未组织脚手架分段及搭设完毕的检查验收,即使组织验收,也无量化验收内容;8、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均匀,荷载超过规定;9、通道及卸料平台的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规定;lO、落地式和门型脚手架基础不平、不牢,扫地杆不符合要求;11、挂、吊脚手架制作组装不符合设计要求;1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装置、防坠落、防倾斜装置不符合要求;13、脚手架搭设及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未上岗,未经专业培训的却上岗。
深基坑支护危险源识别方案
深基坑支护危险源识别方案1危险源辨识评价内容及控制措施编制本工程承台施工方案前,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所有成员,按照危险源点评价方法和评 价标准,对基坑支护施工中可能产生的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确定本工程的及可能发生 的生产安全事故,识别结果见下表。
危险源1.1 起重安装安全保证措施(1)、所有吊车作业时,专人指挥,上岗前进行培训,务必使机械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配合默契,疏导现场施工人员,吊杆下严禁站人。
确保起重安装设备、工索具完好,报警、控制的信号及装置必须有效;起重机械操作手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应做到“十不吊二检查起吊钢丝绳,是否存在断丝、起毛、打结或磨损严重的现象,如果有则不能起 吊,必须立即进行更换。
(7)检查汽车吊吊具,看吊具是否变形,限位保险是否损坏,钢丝绳是否滑槽等,如果有则不能起吊,必须立即进行更换吊具。
1.2 车辆运行及机械施工、操作安全保证措施(1)根据起吊构件的最大重量来选择相应的、合适的起重设备,构件的最大重量控制在允许荷载的80%,工程拟投入1台25t 汽车吊。
(2)机械设备进场应先自检,并有相关机构检测证书。
(3)对机驾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持证上岗; (4)做好对车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消除安全隐患;(2) 必须严格遵守起重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 (4) 劳动组合合理,工艺流程安全化;(5) (6)(5)做好对车辆、机械设备的各项检查,确保车辆、机械设备完好、安全运行;(6)严格执行“设备相关管理制度”,操作手坚持班前自检;(7)对施工用的机具或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3用电、电器安装安全保证措施(1)落实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控制的规定,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施工、生产、办公、生活用电知识和防触电教育。
(2)配备合格专职电工,加强日常维修检查;电工必须持证上岗。
(3)现场的供电线路、设备安装维护以及钻机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4)对于移动机具及照明的使用应实行二级漏电保护,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5)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建筑基坑支护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方案
建筑基坑支护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及预防方案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根据本项目识别的29项重大危险源,归纳为7类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重大危险源:1、高处坠落;2、物体打击;3、机械伤害;4、触电;5、坍塌;6、中毒;7、火灾。
二、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作业,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电焊废气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用变质或含有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设备、材料放置不当,没有可靠固定,脚手架搭设不牢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接零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三、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7施工危险源识别、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施工危险源识别、监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重大危险施工部分工程,主要包括: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或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2、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等工程。
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3、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4、脚手架工程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5、拆除、爆破工程。
6、水下工程(围堰、隔水幕、沉井基础等)。
7、开挖深度超过20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8、高度超过50米的墩柱工程。
9、特大桥、斜拉桥、悬索桥工程。
10、单跨大于50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工程。
11、采用悬臂拼装或缆索吊或挂篮等风险大的桥梁施工工程。
12、单洞掘进长度超过400米Ⅳ类围岩隧道,单洞掘进长度过200米Ⅲ类围岩隧道,Ⅰ、Ⅱ类围岩隧道。
13、边坡高度超过60米的开挖、防护工程。
14、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
15、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项目部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基础、结构、装饰阶段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列出重大危险源,制定有关安全监控措施,并报建设指挥部。
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1、预防触电
⑴外电线路防护
各类桩工机械架体和吊车臂外侧边缘到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必须符规范要求。
⑵接地与接零保护
现场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开,总漏电保护器负荷侧的工作零线不得重复接地。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不得将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交接。
深基坑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危险源因素
本工程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程序包括立柱桩、降水井、一(二、三、四)道冠梁支撑梁、降排水,土方开挖外运,垫屋底板浇筑,承台浇筑,墩柱浇筑、支撑梁拆除、立柱拆除及回填等。在不同的作业环节,其危险源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在立柱桩、降水井施工阶段容易发生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事故;在土方开挖外运施工阶段容易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土方开挖到2m深度以后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土方开挖到较大深度时,容易发生漏水、位移变形引起坍塌事故,在夏季高温期间施工容易发生中暑事故。
⑸任何人都不准从高处向有人或有人经过的地方抛掷物料,工具物料要放置牢固,以防坠落伤人。
⑹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3、预防机械伤害
⑴遵守规程、正确操作
施工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各种工艺施工安全操作规程,手持工具应正确操作,做到“三不伤害”。
⑵挖掘机在挖土等作业半径距离内严禁有人走动或作业,应有专人指挥。
⑷漏电保护装置
开关箱内选用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一般不应大于30mA,在手持电动工具、露天、潮湿环境下必须选用防溅型漏电保护器、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以上情况下选用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末端漏电保护器均应装在桩工机械专用开关箱内或移动开关箱内。每天上班前都要对漏电保护器进行安全性能试跳,不试跳时立即更换。
支护工危险源辨识
支护工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在支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支护工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
一、工程结构方面的危险源在支护工程中,工程结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危险源。
例如,如果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施工质量不过关,就可能存在支护结构失效、垮塌等危险。
此外,支护材料的质量问题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如果使用劣质材料,其强度和稳定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支护工作的风险。
二、作业环境方面的危险源作业环境对支护工作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问题可能给支护工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另外,作业现场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也会对支护工作产生影响。
如果作业现场的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支护工人的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三、施工设备方面的危险源施工设备是支护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如果设备的使用不当或者设备本身存在问题,就会增加支护工作的风险。
例如,如果起重机的负荷能力不足或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支护工作过程中的坠落事故。
此外,电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也是支护工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如果电动工具的绝缘性能不达标或者存在其他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电击事故。
四、人为因素方面的危险源人为因素是支护工程中常见的危险源之一。
例如,工人的操作不规范、疏忽大意,或者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都可能导致支护工作发生事故。
此外,工人的疲劳和不良心理状态也会增加支护工作的风险,因为疲劳和不良心理状态会影响工人对工作情况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五、自然环境方面的危险源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支护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危险源之一。
例如,天气的突然变化,如大风、暴雨等,会对支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土壤的性质和地下水位等因素也会对支护工程产生影响。
如果土壤不稳定或者地下水位偏高,可能会增加支护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综上所述,支护工危险源的辨识对于保障支护工作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基坑工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基坑工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基坑工程是指为了建造地下工程或者确保地面稳定而开挖的较大的坑洞。
在基坑工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源,如地质条件复杂、土方开挖、支护结构施工、安装设备等。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需要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程度的评估。
风险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严重程度。
风险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历史资料、统计数据以及专家意见等来确定,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风险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预测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来评估,同样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综合考虑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对每个危险源进行等级评定。
基于对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在土方开挖阶段,可以通过加固边坡、设置防护措施等方式降低坍塌、垮塌等风险。
在支护结构施工阶段,可以选用合适的支护结构材料,确保施工质量,避免结构失稳。
在设备安装和操作阶段,可以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培训操作人员,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
除了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还可以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综上所述,基坑工程中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同时,还需要做好预案编制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安全水平。
深基坑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深基坑施工中的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摘要:我国相关部门对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深基坑作业做出明确指示,开挖深度只要超过5m,便属于深基坑作业。
除此之外,对深基坑性质的判别还存在一种情况,即便开挖深度没有超过5m,但是如果施工所处环境,其地质条件以及地下管线与深基坑作业标准相符,也可以将其视作深基坑作业。
该文主要以深基坑开挖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为主要探讨对象,从基坑工程设计、专项方案、土方开挖、排水降水、坑边堆载、变形监测、应急措施等方面辨识危险源,分析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和采取的对策措施,阐述危险源监测预警在基坑施工安全起到指导的作用。
关键词:深基坑危险源辨识控制深基坑项目的土体挖掘有难点,涵盖许多繁杂的工序,基坑的底部封闭时间也有所限制;因此,需要提升基坑项目与附近建筑物的监测工作,保障四周的建筑结构没有隐患。
因此,预先进行深基坑项目的风险源识别,以及实施管控,有着现实意义。
1工程概况北京姚家园乐都会购物广场基坑支护工程,位置在朝阳区的姚家园村,南侧为姚家园路,东侧是青年路,基坑深度15.8m,设计施工采用桩锚支护,800mm直径护坡桩,设置三道锚杆,地下水控制采用帷幕止水。
坡脚堆土反压处理完成后,对基坑周边降水井进行洗井、抽水维护。
对基坑四周土体进行雷达探测,针对探测结果对土体疏松、空洞部位做注浆处理。
下一步该反压土方开挖时对已施工锚杆进行检查、补张拉,根据锚杆完好情况制定补打锚杆措施。
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拟建场区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地貌上属于永定河冲洪积扇中下部及温榆河冲积平原中部,地势平坦。
场地中原有房屋拆迁,现为空地,地面多有建筑垃圾覆盖,局部有建筑垃圾堆土。
勘察期间实测孔口地面高程为33.95~35.00m。
场地北侧的D8-D12钻孔及西侧的D14-D29连线位置附近各有一条东西向和南北向、约1.5m宽的排水明渠,渠内有少量生活污水,两侧有少量灌木[1]。
2.2拟建场区工程地质条件依据现场的勘测成果,确认拟建的区域,其勘测的深度之内,地基的土层是一般的第四纪的沉积土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坑开挖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1)基坑工程事故的类别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挡土墙①挡土结构施工不良。
②挡土结构渗漏水严重,致使挡土结构后面土体流失。
③挡土结构异常变形。
④地面超载引起挡土板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⑤各阶段挖土超挖引起挡土结构上侧压力过大。
⑥未进行支护与土体整体稳定和抗滑移演算错误,导致挡土结构整体垮塌。
⑦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结构垮塌。
2)与锚杆体系有关的事故①勘察、设计上的不当造成事故。
②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3)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①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
②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
4)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①发生在挡土结构上的事故。
②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③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
④未对井点降水进行整体流量均匀性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过大、过快导致已有临近建(构)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
5)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①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
②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
③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
④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
⑤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
⑥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
(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①在调查阶段,事前对周围环境调查不够,如临近建筑物的基础情况调查不足、地下设施及地下构筑物情况调查不足、地质勘查不详细、地质资料不足等。
②在设计阶段,选用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有误,选用的设计方法有误,荷载估计不足等。
③在施工阶段,不适当地增加基坑四周地面上施工荷载、基坑超挖、回填土不密实、支撑结构断面不足、异常降水使墙后侧压力过大等。
(3)危险源的监控项目①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②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化。
③地下水位。
④柱、墙内力⑤锚杆拉力。
⑥支撑轴力⑦立柱变形。
⑧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⑨支护结构界上侧向压力。
模板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模板工程、高支模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是:模板支架(模板支撑体系)、高处作业、施工用电。
危险源的评估、识别及控制措施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表(范本支架、高处作业等)危险源评估及控制措施表(施工用电等)脚手架工程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一、危险源识别与控制1、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分析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出坠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①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连墙杆等。
②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杆。
③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
④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出坠落①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②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架板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
③脚手架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
④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等。
3)落物伤人(物体打击)①在搭设或拆除时,高空抛掷构配件,砸伤工人及路过行人。
②架体上物料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及路过行人。
③整体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跨架,砸伤工人及路过行人。
4)其它伤害①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②在长期搁置以后未做检查的情况下重新投入使用。
③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没有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5)危险源的监控1)对脚手架的构配件材料的材质,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监控。
2)对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进行监控。
3)对脚手架的、使用和折除进行监控,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
4)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监控。
5)做好搭设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工作。
6)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7)正确佩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系好安全带。
8)不准向下抛头任何材料及手动工具。
9)地基回填要夯实、基础平整、做好架体外排水。
临时用电危险源识别与控制一、危险源的识别与控制1、办公室内等私拉电线。
2、现场缺乏相应的专业电工,电工不掌握所有用电设备的性能。
3、接触带电导体或接触与带电体(含电源线)连通的金属物体。
4、未按要求使用安全电压、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混接。
5、外电与设施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又无防护或防护措施不符合要求。
6、配电不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要求,用其它金属丝代替熔丝。
7、架设外电防护设施时无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护。
8、在高低压线路下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体和材料。
9、架设外电防护设施时无电气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负责监护。
10、同一供电系统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保护接地(除电梯、塔吊设备外)。
11、电气设备的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未做保护接零。
12、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和用大地作相线和零线。
13、特种作业和机械操作工未经培训合格上岗作业。
14、设备未切断电源或无人监护时进行维修和保养。
15、电渣压力焊一次侧防护未经过二级漏电保护。
16、使用电器设备的作业人员未穿戴防护服、绝缘鞋和绝缘手套。
17、临建搭设及围墙在安全距离内的输电线路未采取安全绝缘防护隔离措施。
18、钢筋回转碰到电线。
二、危险源的监控1、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标准》。
2、编制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临时施工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3、用电线路的架设必须执行三相五线制标准。
4、施工现场机械必须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5、用电线路的接、拆应由专业电工进行。
6、漏电保护器必须灵敏有效。
7、机具操作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8、建立、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三、临时用电的管理及预防措施一、重生产、轻安全1、现象1)法制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不了解施工用电规范。
2)现场无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和专职值班电工,或无证上岗。
缺少临时用电管理网络。
3)临时用电设施陈旧、破损,技术性能落后。
2、防止措施1)加强对项目的法制教育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2)施工现场必须配齐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持有效证件的专职电工,完善临时用电管理网络。
3)更换更新临时用电设施。
二、无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1、现象1)无临时用电管理制度或制度不严,造成管理混乱。
2)职责不明确,办事推诿。
3)检查工作程序混乱,增加了检修人员的危险性。
2、防止措施1)建立健全临时用电规章制度,并予以贯彻执行。
2)建立健全电气管理人员、值班电工及用电人员的责任制,并落实责任。
3)制定施工用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三、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1、现象1)临时用电设施施工完成以后,不进行检查验收。
2)各项数据无量化记录3)无验收责任人签字。
4)未试运行或试运行时间短。
5)不合格的电气未整改,或已整改但不复查。
2、防止措施1)临时用电设施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试运行。
2)验收记录各项数据必须量化。
3)有关验收责任人必须签字。
4)验收合格后进行12小时试运行,试运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5)对于不合格的必须予以整改,待复查合格后方可试运行。
四、不执行定期检查测试制度1、现象1)平时不做定期检查测试。
2)定期检查流于形式,草草了事,少做或不做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漏电保护器的定期测试。
3)不做记录或数据没量化。
4)对隐患不及时整改,也不复查。
2、防止措施1)制定施工用电定期检查测试制度。
2)专人专职指派专人负责。
3)专职电工必须每周对接地电阻、绝缘电阻、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测试。
五、技术交底不做或不清1、现象1)临时用电施工前不做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2)技术交底无针对性,不详细。
3)无书面记录,技术交底双方不签字。
4)作业人员不了解职责,不懂安全技术规程,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2、防治措施1)制定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2)编制交底内容,包括:安全技术措施,操作规程,人员分工,职责注意事项等。
3)交底可以是口头交底、书面交底,但必须有记录且交底双方签字。
六、无安全技术措施1、现象1)无接地或接零系统。
2)母线不涂色漆,各种线路无统一编号,无用途说明。
3)缺少短路、过负荷、漏保等电气保护装置。
4)无绝缘地板。
5)电线、电缆等杂物乱堆。
6)无消防措施或设置泡沫灭火器。
7)停电不悬挂停电标志牌。
2、防止措施1)配电箱应与重复接地线及保护零线做电气连接。
2)母线应按规定涂上色漆,配电箱上每一条线路均应标明统一编号,并标明用途或去向。
3)应装设短路、过负荷保护和漏电保护器。
4)操作和维修通道应配有橡胶或木板之类的绝缘地板。
5)配电室应保持整洁和通道畅通,配电箱跟前1m之类不允许堆放其它任何东西。
6)配电室内应悬挂有二氧化碳、干粉、1211等绝缘灭火器材或干燥的砂箱。
7)施工现场所有配电箱或配电线路维修时,应悬挂停电标志牌并有专人负责。
七、箱内电器安装与接线错误1、现象1)电器安装位置混乱。
2)电气装置松动、歪斜。
3)不作接零或接地保护。
4)不按规范要求布线,引入、引出线位置随意。
5)导线进出直接与箱体接触,无保护措施。
2防止措施1)箱内电器安装应遵循左大右小,即容量大的开关在左边,容量小的在右边。
2)安装电器均应端正、牢固。
3)箱体和箱内所有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件均应作可靠接零或接地保护。
4)导线进、出应规范正确。
5)导线进、出时应加强绝缘,并将导线卡固。
八、配电箱管理使用不到位1、现象1)无专人专职管理配电箱和开关箱。
2)人人都可以开门进行送电、断电操作。
3)配电箱内无法分清各分路的用途、走向,开关箱也无法分清控制那台设备。
4)合闸、分闸顺序颠倒。
5)箱内开关停、送电操作顺序错误。
6)箱内乱堆杂物,一些平时所用金属导电器材、工具放在箱内。
7)无开关箱,分配电箱直接作开关箱使用。
8)一只开关箱,同时控制几台设备,一箱多用。
2、防止措施1)配电箱和开关箱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操作和监护。
2)箱门应配锁。
3)箱体门上应标注编号、名称、用途,配电箱内应设置分路标志。
4)正常情况下,应遵循合理控制顺序,合闸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分闸顺序与合闸顺序相反。
5)对箱内开关送电时应先合上手动隔离开关,后合上自动开关电器,停电时与上述相反。
6)箱内应保持整洁、干燥,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7)施工现场应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不允许共享开关箱,以免操作失误。
九、漏电保护器选择与安装错误1、现象1)开关箱漏电保护器,型号选择错误,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偏大,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偏长。
2)上下级漏电保护器型号选择不匹配。
3)将保护零线接入漏电保护器线圈。
4)漏电保护器装在电源侧。
2、防止措施1)正确选择漏电保护器。
2)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漏电保护器匹配应合理,应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一般上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大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或是所保护线路设备正常漏电动作电流的1.5~2倍;上一级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下一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级差一般为0.1~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