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与《公羊传》和《毂gǔ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背景:公元前685年,齐国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

三、疏通文意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道:“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把实情告诉上天。

”曹刿回答道:“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是我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诚心处理。

”曹刿回答道:“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穷尽了。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知识点《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战争的一番见解和指挥,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左传》《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编年体编年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2)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4)弗敢加也古义:虚报。

今义:增加。

(5)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3、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克之(所以)(2)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3)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必以分人(把)4、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三、重点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权者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5、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靠的是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对方的士气已经耗尽,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四、内容理解1、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指挥作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完整版)《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2、《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语音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公与之乘(chéng)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三、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或允许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如间断、间隔等5、衣食所安安:古义:养生今义:安全、安定6、齐师伐我师:古义:军队今义:师长7、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8、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9、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五、一词多义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2、间: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3、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4、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按照)必以信(用)5、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故克之(它,代齐军)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无意义)六、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九下曹刿论战《左传》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又登上战车,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整理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智囊团之一,他的智谋和辩才使他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曹刿的论战知识点进行整理,以了解他的战术与智谋如何影响战争的结果。

一、策划战略曹刿在策划战略时,首先会对敌方进行全面的情报收集和分析。

这包括敌方的人数、武器装备、士气等方面的情况。

然后,他会分析敌方的弱点和优势,确定自己的战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战术。

曹刿擅长运用兵法,善于运用阵法、火攻等手段来摧毁敌军。

二、伪装和误导在战争中,曹刿懂得使用伪装和误导的技巧来迷惑敌军。

他经常隐藏实力,让敌人低估自己的实力。

同时,曹刿也经常利用敌人的骄傲和自负,诱使其陷入士气低落的境地。

他还懂得在战场上运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以便给敌军以重击。

三、灵活机动曹刿认为在战场上灵活机动是非常重要的。

他主张依托地形,选择有利位置进行战斗,并充分利用地形来进行掩护和伏击。

他擅长运用迅速的行军速度和灵活的作战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来打击敌军。

四、善于用兵曹刿在战争中善于用兵,他将兵员和武器装备合理地分配在战场上的不同位置,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

他善于利用各种兵种的特点来配合作战,如步兵的稳定和持久性,骑兵的机动性和速度等。

曹刿还懂得利用空袭、地雷等特殊手段来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五、智谋辩才曹刿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智谋家和辩才家。

他擅长于用智谋来解决战争中的难题和危机。

他善于用辩才来说服他人,使人们对他的想法和建议产生认同和支持。

他的智谋和辩才能力常常能够使战局发生逆转。

六、善于调动民众力量曹刿认为在战争中善于调动民众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他深知民众的力量是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

因此,他善于调动民众参与战争,鼓舞士气,提高人民对抗敌人的积极性。

总结:曹刿论战的知识点包括策划战略、伪装和误导、灵活机动、善于用兵、智谋辩才、善于调动民众力量等。

他的智谋和辩才能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善于运用各种战略和战术手段来应对敌人的挑战。

通过对曹刿论战的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智谋和战术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论战》是战国时期齐国人曹刿所撰写的一篇著名辩论文,论述了战争的原因、胜败的因素以及治国策略等问题。

以下是对《论战》的知识点归纳:一、战争是国家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之一:1.曹刿论战的触发点是战争,他以战争为背景论述了战争的原因和结果。

战争是国家之间解决矛盾冲突的一种方式,属于政治、经济等问题无法解决时采取的手段。

二、战争的决定因素:1.知己知彼:曹刿主张了解自己和敌人的优劣势,制定针对性的战略。

只有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在战争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获得胜利。

2.兵力优势:曹刿认为战争胜败除了将领的才智外,还取决于双方兵力的优劣。

兵力优势是制胜的主要因素之一,广泛吸纳兵员,增强战斗力,是战争胜利的保障。

三、治国策略:1.善用人才:曹刿认为政治家应该善于运用人才,善于发现、培养和利用各方面的人才,以其才华、个性和能力为国家所用。

2.重视农业:曹刿强调农业是国家的根基,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只有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收入分配制度:曹刿主张按照人的才干和贡献来确定收入分配,使社会资源更合理地分配,激励人民进取,发挥其积极性。

四、战争胜败的因素:1.领导者的才智:曹刿认为战争的胜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智慧和决策。

正确的军事决策能够确保战争的胜利,而错误的决策则可能导致失败。

2.军队的纪律:曹刿强调军队的纪律和内部的组织,只有军队纪律严明、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3.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曹刿指出突发事件在战争中是不可避免的,能够灵活应对这些突发事件,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归纳《论战》的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曹刿对战争胜败的看法,他认为在决定胜负的因素中,个人智慧、领导能力和战略思维非常重要,同时也强调了对兵力的重视、善用人才、重视农业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治国策略。

这对我们理解战争和治理国家都有着重要的启发。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左传》一、积累文言现象1.古今异义(1)齐师伐.我古:讨伐今:砍。

(2)又何间.焉古:参与今:隔开,不连接。

(3)肉食者鄙.古:目光短浅今: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4)衣食所安.古:养今:安稳。

(5)牺牲..玉帛古: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

(6)弗敢加.也古:虚报今:增加。

(7)必以信.古:实情今:诚信。

(8)小大之狱.古:案件今:监狱。

(9)忠.之属也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忠心。

(10)可以..一战古:可以凭借今:能,行。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②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

(2)形容词作动词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3.一词多义(1)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2)从:民弗从.也(听)战则请从.(跟随)(3)以:何以.战(凭借)必以.信(按照)(4)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允许我)(5)之:小大之.狱(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代曹刿)二、内容理解1.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这一句中“鄙”字为正文写鲁庄公作铺垫。

“远谋”二字为全篇文眼,为下文描写曹刿的远见卓识作了衬托。

3.在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结合鲁庄公的上次答话分析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庄公一答,已见其鄙,分衣食,不过惠及左右之人而民弗及,是为“小惠”。

庄公二答,再见其鄙。

行小信于神,将战争的胜负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之上。

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忠其本分则可以一战。

曹刿肯定第三答,有了可能取胜的条件,还需要正确的指挥,针对“肉食者鄙”,故曰:“战则请从”。

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获胜的保证,其“远谋”可见。

4.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的什么心态?从“未可”“可矣”中可以看出曹刿在指挥作战方面的哪些才能?“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急于求成。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 读音刿(guì)孚(f 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 bó)鄙( bǐ)又何间( ji àn)焉小惠未徧( bi àn)弗( f ú)敢专也二. 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布、广泛三. 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牢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古义:征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加今义:中间,分开,不连结,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眼光短浅今义:小看,看不起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添7、虽不可以察虽:古义:即便今义:固然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忠:古义:全力做好安分的事今义:忠诚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敲鼓(进军)五、一词多义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搬弄是非()亲近无间()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牺牲玉帛()为国牺牲()5、故:故克之(所以,所以)公问其故(缘由,原由)6、请:曹刿请见(恳求)战则请从(请让我)7、从:战则请从(跟从)民弗从也(遵从,遵从您的命令拼命作战)8、以:何以战(凭,靠,依靠)必以分人(把)9、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构造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六、要点词语解说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加3、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能够:可依靠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眼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单独享有,单独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服气,服气七、特别句式1、夫战,勇气也判断句2、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句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

曹刿论战必备知识点精修订

曹刿论战必备知识点精修订

曹刿论战必备知识点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之一。

是记录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旧时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战国时人所编。

二、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2.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福,名作动,赐福②公将鼓之:鼓,名作动,击鼓进军3.古今异义①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②小大之狱狱,案件③可以一战可以,可以凭借④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4.多义词⑴以①凭借:何以战/可以一战②把必以分人(以头抢地耳《唐雎》)③按照:必以信/必以情⑵之①代词,这件事:肉食者谋之②代词,他:公与之乘③助词,的:小大之狱④▲补充音节,不译:公将鼓之(/怅恨久之/卒之为众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处处志之)⑶其①他们的:下视其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②其中的:公问其故⑷加①虚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②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③给予:大王加惠④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⑤更加: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⑸间①参与:又何间焉②暗地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④偶然,间或: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⑤间隔、间断:遂与外人间隔⑹▲再①第二次:再而衰②两次: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⑺伐①讨伐,攻打:齐师伐我②砍伐:伐竹取道⑻乘①乘坐:公与之乘②辆:车六七百乘⑼安①养:衣食所安②怎么:安能辨我是雄雌⑽故①原因:公问其故②所以,因此:彼竭我盈,故克之5.其它重点字词(掌握课下注释,如:)必以信.(实情)小信(信用)未孚.(为人所信服)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望其旗靡.(倒下)6.文言句式⑴宾语前置句:何以战⑵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必以(之)分人⑶判断句:忠之属也⑷状语后置句:战于长勺7.翻译下列句子。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

二、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 。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

3.肉食者鄙.鄙: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 。

专: 。

5.对.曰对: 。

6.小惠未徧.遍: 。

7.虽不能察.察: 。

8.必以情.情: 。

9.忠.之属.也忠: 。

属: 。

10.战则请从.从: 。

11.齐师败绩..败绩: 。

12.公将驰.之驰: 。

13.既.克既: 。

14.一鼓作.气作: 。

15.彼竭.我盈.竭: 。

盈: 。

16.难测.也测: 。

17.惧有伏.焉伏: 。

18.望其旗靡.靡: 。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同,。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5.再.而衰古义: 今义:6.必以信.古义: 今义: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一、重点句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按实情处理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10、"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已经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二、重要字词(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参与)(2)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何以战( 凭) (4)弗敢专也( 不) ( 个人专有) (5)对曰:“小惠未徧( 回答) ( 同“遍”,遍及)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猪、牛、羊等) ( 虚报) ( 实情)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为人所信服) ( 保佑) (8)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它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2.《曹刿论战》一文通过人物对话,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及运用正确地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

二、字词解释安:养。

专:独自专有。

徧:通“遍”,遍及。

必以信:信实。

小信未孚:信用。

信任。

三、重点句子翻译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借实情禀报神。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轻重不同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一定会根据实情判断。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是尽力做好本职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他于是下车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来瞭望齐军。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尽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看见他们的车轮陈迹紊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四、内容理解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答:写了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认为作战要取信于民的远见卓识。

2、“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交战的两个国家和战争的性质(齐对鲁的侵略战争)。

3、简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①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②反衬出曹刿的远见卓识。

4、读了这段文字,曹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答: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有远见卓识)。

5、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叙述战争的概况。

第二段: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6、用原文语句填空。

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的时候。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的时候。

7、第①段通过描写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如何的品质和才干?答: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8、文中的“公将鼓之”和“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性格?答:急躁冒进。

9、“彼竭我盈,故克之”这句话表现了曹刿的什么才能?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了他这种才能?(写出两处)表现了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表现的语句:①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

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语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文言文象征着语文之精髓。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

1. 作者:左丘明。

2. 选自:《左传》。

《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叫《左氏春秋》。

二、注意下列的注音:刿(guì)间(jiàn)弗(fú)徧(biàn)帛(bó)孚(fú)辙(zhé)轼(shì)竭(jié)靡(mǐ)三、重点词语解释: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5、望其旗靡(靡:倒下)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四、重点语句翻译: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大国是很难估测(它的行动)的,担心他们会设下埋伏。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为神所信服(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掌权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去参与呢?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惠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8、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消失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他们。

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1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1、既克,公问其故。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二、注释(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

(3)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9)加:虚报。

(10)信:实情。

(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案件。

(14)察:明察(15)情:实情。

(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追赶。

(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24)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25)盈:满,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估计,预料。

(27)靡(mǐ):倒下。

(28)虽:即使。

(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0)遂:于是,就。

(31)败绩:大败(32)属:类三、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基础知识1.字音曹刿( ɡuì) 玉帛( bó) 小信未孚( fú) 辙乱( zhé) 旗靡( mǐ)2.一词多义何以战( 介词,凭、靠)以必以分人( 介词,把)民弗从也(动词,听从)从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必以信( 名词,实情)信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故故克之( 连词,所以)曹刿请见( 请求)请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又何间焉( 表示疑问,呢)焉惧有伏焉( 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公与之乘( 指代曹刿)之大小之狱( 的)公将鼓之(起补足章节作用,无实义)故克之( 指代齐师)3.词类活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动用法,使信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向下)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4.古今异义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衣食所安[ 古义:指安身。

今义:平安;安全(跟“危”相对)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曹刿论战,又称曹刿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之一,记载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

曹刿论战主要通过曹刿和孙武之间的对话,探讨了兵法、智谋、军事战略等方面的问题,被誉为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经典之一。

下面是对曹刿论战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曹刿论战的背景曹刿论战的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分裂成七雄之时,战争频繁,各国争夺领土和资源。

在这个背景下,曹刿作为赵国的将领,面临着强大的敌对国家秦国的威胁,急需制定有效的战略和战术。

二、曹刿论战的基本情节曹刿论战的基本情节是曹刿和孙武之间的对话。

曹刿是赵国的将领,孙武则是赵国的军师,二人在一次战略会议上讨论如何应对秦国的入侵。

曹刿先表达了他的顾虑和担忧,认为赵国面临秦国的强大实力,应该采取谨慎和保守的策略,避免与秦国正面交战。

而孙武则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战略思路,他通过引用兵法原则,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略,认为只有出奇制胜,采取秘密袭击的方式,才能战胜强敌。

最终,曹刿接受了孙武的建议,并采取了出奇制胜的战略,成功击败了秦军。

三、曹刿论战的主要观点兵法原则:孙武通过引用兵法原则,强调了在战争中需要充分运用战略和战术,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他提出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战略,强调了在敌人不备的时候出其不意地攻击,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出奇制胜:孙武认为只有通过出奇制胜的方式,才能在强敌面前获得胜利。

他认为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避免与其正面交战,而是要选择攻击敌人的弱点和不备之处,通过出奇不意的战术来取得胜利。

这一观点强调了战争中的灵活性和战略性,对于战争中的军事智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谨慎保守:曹刿在曹刿论战中提出了谨慎和保守的战略思路。

他认为面对强大的敌人秦国,赵国应该谨慎行事,避免与秦国正面交战,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这一观点强调了战争中的实际情况和风险管理,对于在战争中保持冷静和明智决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合理运用兵力:曹刿在曹刿论战中强调了合理运用兵力的重要性。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论战》是中国古代文化名著《战国策》中的一篇篇目,由战国时期齐国名士曹刿所著。

该文以战争为背景,探讨了智慧、智谋、辩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是对曹刿论战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1.高明的战略思维:曹刿在《论战》中展现了出色的战略思维。

他通过深入分析敌我双方实力对比、战场地势等因素,提出了“设奇计、用智谋、蓄争气”的作战思路,为齐国胜利奠定了基础。

2.战争的目的与方式:曹刿在论战中指出,“计不取乎近,全不取乎远,则兵法矣。

”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目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不能被一时的小利益所迷惑。

他还提出了“妄说大国之兵”,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正确评估敌我双方的力量差距,不要轻敌。

3.深刻的心理战术: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多种心理战术,例如逞强法、暗示法、偷梁换柱法等,通过战略巧妙和言辞的安排,达到破坏敌军士气、扰乱敌方指挥等目的。

4.辩证思维:曹刿具备辩证思维能力,他能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思考问题,并能够在矛盾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辩论中,他不仅仅注意到对方的错误观点,还能够深入分析其错误观点的起因和影响,使得自己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

5.语言表达能力:曹刿在《论战》中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类比、夸张、对比等,使得论述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打动读者。

同时,他善于运用辞章细密,以语言的艺术力量来推动逻辑和思维的发展。

6.人物塑造技巧:在《论战》中,曹刿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充分展现了其个性和特点。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细节描写,塑造出个性鲜明、形象鲜活的人物形象,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7.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曹刿在《论战》中也展现了一些社会思想和伦理观点。

例如,他强调了功利主义的观点,认为应该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个人的利益。

他还强调了以德治国,反对以强凌弱,以权谋私的观点。

以上是对《论战》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的梳理,其中包括战略思维、战争目的与方式、心理战术、辩证思维、语言表达能力、人物塑造技巧和社会思想与伦理观点等方面。

曹刿论战必备知识点

曹刿论战必备知识点

《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一、文学知识《左传》:相传是春秋期间左丘明依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册。

别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春秋三传”之一。

是记录春秋期间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状况的一部编年体史册。

旧时相传是春秋期间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战国时人所编。

二、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通“遍”,遍布。

2.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福,名作动,赐福②公将鼓之:鼓,名作动,敲鼓进军3.古今异义①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②小大之狱狱,案件③能够一战能够,能够依靠④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眼光短浅4.多义词⑴以①依靠:何以战 / 能够一战②把必以分人(以头抢地耳《唐雎》)③依据:必以信 / 必以情⑵之①代词,这件事:肉食者谋之②代词,他:公与之乘③助词,的:小大之狱④▲增补音节,不译:公将鼓之(/ 怅恨久之 / 卒之为大家 / 鸣之而不可以通其意 /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到处志之)⑶其①他们的:下视其辙 / 吾视其辙乱 / 望其旗靡②此中的:公问其故⑷加①虚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②戴: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③赐予:大王加惠④利处:万钟于我何加焉⑤更为: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⑸间①参加:又何间焉②背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④有时,间或:不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⑤间隔、中断:遂与外人间隔⑹▲再①第二次:再而衰②两次:主人日再食 / 子墨子起,再拜⑺伐①征伐,攻打:齐师伐我②砍伐:伐竹取道⑻乘①乘坐:公与之乘②辆:车六七百乘⑼安①养:衣食所安②怎么:安能辨我是雄雌⑽故① 原由:公问其故②所以,所以:彼竭我盈,故克之5.其余要点字词(掌握课下说明,如:)必以信(真相)小信(信誉)未孚(为人所服气)..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望其旗靡(倒下)..6. 文言句式⑴宾语前置句:何以战⑵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 必以(之)分人⑶判断句:忠之属也⑷状语后置句:战于长勺7.翻译以下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重点字词解释师:军队。

伐(fá):讨伐,攻打。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见:觐见。

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

凭什么作战。

以:介词,用,凭,靠。

安:养。

弗,不。

专,独自专有。

对:应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徧:通“遍”遍及、普及。

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一类事。

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此指车前的横木。

逐:追赶、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无实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鼓,击鼓。

再:第二次。

竭:(士气)枯竭。

测:估计,推测。

伏:埋伏。

靡(mǐ):倒下。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三.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 (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四.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五.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失败六.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1.宾语前置:何以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

”【省略了主语“曹刿”。

】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

【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

”】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七.理解性默写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一鼓作气。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11、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限4个字)12、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八.课文内容理解1、曹刿形象分析曹刿是一个深谋远虑,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

他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

(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动的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另外,曹刿还是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杰出平民知识分子。

2、鲁庄公形象分析《曹刿论战》一文中,以表现曹刿这个形象为主,鲁庄公是个起到对比衬托作用的形象。

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

(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优点:(1)不高高在上。

不因曹刿是一个平民而拒绝接见;(2)善于纳谏。

不仅见,还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3)礼贤下士。

打仗时还让他同乘一辆战车。

(4)尽职尽责。

平时详细了解大大小小的案件,为百姓排忧解难,打仗时身先士卒,亲临前线。

(5)他不固执己见,能从谏如流。

他提出的迎战条件前两条遭到否定,他不气恼,继续提。

打仗时要反攻,要追赶又连遭制止。

(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

不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

他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

可以说,没有庄公的允许和支持,曹刿怎样有志有才,也得不到施展。

3、本文的两条线索《曹刿论战》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4、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取胜原因有三:一.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二.是善于捕捉进军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三.是追击时机的判断正确:辙乱旗靡。

5、论战的内容:(1)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曹刿三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表示用来养生的吃的穿的不敢独自专有,必分给手下大臣,曹刿当面否定,认为这是小恩小惠,只施恩到贵族,没遍及平民百姓“民弗从也”因为当时的战争并未有专门的常备军,都是靠征召奴隶,国君施恩只给贵族,受奴役的奴隶当然不肯为国君卖命。

庄公又表示对神的虔诚,希图靠神灵保佑使战争取胜,也被曹刿否定,当庄公表示“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能情”时,曹刿认为可战矣,因为国君尽了自己的本分,关心民情,能取信于民,民为之死战,战则必胜。

(2)选择恰当作战时机:敌竭我盈、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保护士气,凭士气战胜敌人。

(3)注重调查实际情况,知已知彼,取得全胜。

齐强鲁弱,当齐师败绩时,曹刿不同意庄公冒然追击,而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见“辙乱、旗靡”才言“可”终获全胜。

6、文章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答:文章详写曹刿关于战前准备和战机把握以及战后论述取胜的原因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从而表现了曹刿的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杰出才能,而对表现中心无关的内容,如战争的起因、战争的规模,军事装备情况,战争的激烈程度,战后的处理等都略而不提。

7、贯穿全文的一个词是什么答:“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

8、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都有哪些答: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九、中考例题解析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

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

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

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6、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7、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答:(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8、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