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知识重点

《曹刿论战》知识重点

《曹刿论战》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文学名著和史学名著。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肉食者谋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2、又何间焉:参与。

3、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4、惧有伏焉:埋伏。

5、难测也:推测,估计6、望其旗靡:倒下。

7、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8、何以战凭,靠。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个人专有。

10、必以分人:把。

11、对曰:回答。

12、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

丝织品。

14、弗敢加也:虚报。

15、必以信:实情。

16、小信未孚:信用,为人所信服。

17、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18、小大之狱:案件。

19、虽不能察:明察。

20、必以情:以实情判断。

21、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2、战则请从:跟从。

23、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24、齐师败绩:大败。

25、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26、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27、既克:已经。

28、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29、一鼓作气:振作。

30、再而衰:第二次。

三、重点语句翻译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轻重不同的案件,我即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四、本文主旨:本文记叙了曹刿对于齐鲁长勺之战的指挥和论述。

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

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干。

五、写作特点1、对比手法。

2、详略得当。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

六、人物形象:1、曹刿:他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军事家,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善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2、鲁庄公:他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不是昏君。

他把取得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了他政治上的无能。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

九年级曹刿论战知识点《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篇目,也是九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

以下为大家详细梳理这篇文章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品出处《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2、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同“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1)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

(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

3、一词多义(1)故既克,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逐之(所以)(2)从民弗从也(听从)战则请从(跟随)(3)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4)以何以战(凭借)必以分人(把)4、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三、重点句子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译文: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文: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按照实情汇报。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6、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译文:(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8、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第20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九下曹刿论战《左传》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察看车轮碾出的痕迹。

,又登上战车,登上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军队,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背景1.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期。

各个国家为了争夺霸权,不断发生战争。

2.齐楚战争:《曹刿论战》中所描写的是齐国和楚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齐国是六国中最北方的一个国家,而楚国是最南方的一个国家。

二、人物1.曹刿:《曹刿论战》的主要人物之一,是齐国的辅弼,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角。

他以智慧和机智著称,在战争中提出了一系列的计策。

2.齐国君主:作为国家统治者的齐国君主,在面对楚国的侵略时,征求曹刿的意见,并决定采纳他的计策。

3.楚军将领:作为敌方将领的楚国将领,他们在战争中展现了他们的勇猛与智谋。

三、情节1.齐楚战争爆发:楚国出兵北上侵略齐国,齐国面临被侵略的危险。

齐国君主征求曹刿的建议。

2.曹刿论战:曹刿以五步之内斩楚将的计策为例,向齐国君主论述了如何在战争中取胜的策略。

他提到了“顺势而为”、“诱敌深入”,以及“火攻”的计策。

3.齐国应战:齐国君主采纳了曹刿的计策,并命令齐军实施。

齐军在曹刿的指挥下,采用了火攻等计策,并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

4.楚国溃败:楚国军队被齐军击败,楚国将领大败而逃,曹刿的智谋得到了验证。

四、主题和意义1.智谋与智慧的重要性:《曹刿论战》强调了智谋和智慧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曹刿的智谋和计策帮助齐国取得了胜利,他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2.顺势而为的思想:曹刿在文章中强调了“顺势而为”的思想,即根据战争形势和对手的实力,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行动。

这种思想对战争决策至关重要。

3.威信和道义的重要性:曹刿在文章中提到了“立战之威信,行备之博听”和“恃信而行者也”等观点。

这强调了在战争中要树立威信、讲道义,这对于增加军队士气、争取民众的支持都有重要意义。

《曹刿论战》虽然是一篇古代散文,但是它所揭示的智慧和策略对于现实生活仍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中,智慧和策略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也需要顺势而为,根据时势和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和行动。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

《曹刿论战》文言知识一、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

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夸大。

今义:增加。

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

今义:诚信。

5、(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7、(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行。

8、(再)而衰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

9、必以(情)古义:实情。

今义:感情。

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忠心。

11、忠之(属)也古义:类。

今义:同一家族的人。

12、衣食所(安)古义:养。

今义:安稳。

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

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

今义:幸运。

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

今义:砍。

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

二、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三、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名词用为动词。

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

击鼓。

3、忠之属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份内的事4、公与之乘: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5、下视其辙:名词作状语,下车6、齐师败绩:名词用作动词,(军队)被打败五、特殊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

倒装句:1、宾语前置:何以战?2、状语后置:战于长勺。

省略句:1、省略主语:对曰:“小信未孚,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重点字词解释师:军队。

伐(fá):讨伐,攻打。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

间(jiàn):参与。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乃:于是,就。

见:觐见。

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

凭什么作战。

以:介词,用,凭,靠。

安:养。

弗,不。

专,独自专有。

对:应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徧:通“遍”遍及、普及。

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

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信,信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孚,为人所信服。

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属,一类事。

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之,凑足音节,无实在意义。

败绩:大败。

驰:驱车(追赶)。

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轼:此指车前的横木。

逐:追赶、追击。

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克,战胜,攻下。

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无实义。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鼓,击鼓。

再:第二次。

竭:(士气)枯竭。

测:估计,推测。

伏:埋伏。

靡(mǐ):倒下。

盈: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三.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2.小大之<狱> (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3.弗敢<加>也 (古义:虚报夸大今义:增加)4.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诚信)5.<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正义献出生命 )6.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7.<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8.<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事情进行重复,再一次)9.必以<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11.忠之<属>也 (古义:类今义:同一家族的人)12.衣食所<安>(古义:养今义:安稳)13.弗敢<专>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14.神弗<福>也(古义:赐福,保佑今义:幸运)15.齐师<伐>我{古义:讨伐今义:砍)16.<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一词多义1.故: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所以(故逐之)2.从:听(民弗从)跟随(战则请从)3.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4.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5.请:请求(曹刿请见)请允许我(战则请从)6.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7.安:养 (衣食所安) 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8.加:戴上(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虚夸(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四.通假字1.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曹刿论战 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 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一、重点实词1.齐师伐我:师:伐: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3.又何间焉:间:4.肉食者鄙:鄙:5.弗敢专也:弗:专:6.小惠未徧:徧:7.牺牲玉帛:牺牲:帛:8.弗敢加也:加:9.必以信:信:10.小信未孚:信:孚:11.神弗福也:福:12.小大之狱:狱:13.虽不能察:察:14.战则请从:请:从:15.公将鼓之:鼓:16.齐师败绩:败绩:17.公将驰之:驰:18.下视其辙:辙:19.遂逐齐师:遂:20.既克:既:克:21.公问其故:故:22.故克之:故:23.夫战,勇气也:夫:24.一鼓作气:作:25.再而衰:再:26.三而竭:竭:27.彼竭我盈:盈:28.惧有伏焉:伏:29.望其旗靡:靡:二、重点虚词(一)之1.肉食者谋之2.小大之狱3.忠之属也4.公与之乘5.公将鼓之6.公将驰之7.登轼而望之8.故克之9.故逐之(二)以1.何以战2.必以分人3.必以信4.必以情5.可以一战1(三)而1.登轼而望之2.再而衰3.三而竭(四)焉1.又何间焉2.惧有伏焉(五)其1.其乡人曰2.下视其辙3.公问其故4.吾视其辙乱5.望其旗靡(六)何1.又何间焉2.何以战(七)乃乃入见(八)所衣食所安(九)虽虽不能察(十)与公与之乘(十一)于战于长勺三、出自本课的成语1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彼竭我盈: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辙乱旗靡:辙:车辙;靡:倒下。

车辙错乱,旗子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2。

《曹刿论战》梳理记忆知识点

《曹刿论战》梳理记忆知识点

《曹刿论战》梳理记忆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书名原为《左氏春秋》,后人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三、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4、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5、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6、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7、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8、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行四、一词多义1、师:遂逐齐师:军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2、属:忠之属也:一类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嘱咐。

3、信必以信:实情小信未孚:信用4、何何以战:什么又何间焉:为什么,何必5、以何以战: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根据6、之肉食者谋之(迎战齐军这件事)公与之乘(他,代曹刿)小大之狱(的)公将鼓之(助词,补充音节,无义)登轼而望之(代齐军撤退的情况)故克之(他们,指齐师)忠之属也(这)故逐之(他们,指齐师)7、其公问其故 (其中) 吾视其辙乱 (他们,代齐师) 其乡人曰 ( 他的,代曹刿) 下视其辙(他们,代齐师)8、伐:齐师伐我:攻打伐竹取道:砍伐9、安:衣食所安:养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里10、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1、夫:夫战,勇气也:发语词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其夫呓语:丈夫12、从:民弗从:听从战则请从:跟从13、再:再拜:两次再而衰:第二次14、焉:惧有伏焉:兼词,在那里夫子何命焉为:“焉”和“为”合用,表疑问语气. 又何间焉:疑问语气词15、请:战则请从:请允许我曹刿请见:请求16、加:弗敢加也:虚报万钟于我何加焉:好处17、于:战于长勺:在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从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于五、词类活用①公将鼓之:名作动,击鼓②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六、相关成语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玉帛bó辙zhé轼shì靡mǐ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肉食者鄙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以:凭,靠。

(4)弗敢专也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

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

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考点知识点梳理打印版+答案版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

课文选自。

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书。

经典之一,叙述春秋时期各国的重要史实,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的。

又称《》《》。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

二、字音字形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齐师.伐我师: 。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 。

3.肉食者鄙.鄙: 。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 。

专: 。

5.对.曰对: 。

6.小惠未徧.遍: 。

7.虽不能察.察: 。

8.必以情.情: 。

9.忠.之属.也忠: 。

属: 。

10.战则请从.从: 。

11.齐师败绩..败绩: 。

12.公将驰.之驰: 。

13.既.克既: 。

14.一鼓作.气作: 。

15.彼竭.我盈.竭: 。

盈: 。

16.难测.也测: 。

17.惧有伏.焉伏: 。

18.望其旗靡.靡: 。

(二)通假字1.小惠未徧.同,。

(三)古今异义1.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2.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3.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4.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5.再.而衰古义: 今义:6.必以信.古义: 今义:7.忠.之属也古义: 今义:(四)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六)虚词归纳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特殊句式1.省略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中考超级重要知识点

曹刿论战一、重点句翻译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居高位、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做到深谋远虑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要按实情处理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10、"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作战,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已经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

敌方的士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怕的是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二、重要字词(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 参与)(2) 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何以战( 凭) (4)弗敢专也( 不) ( 个人专有) (5)对曰:“小惠未徧( 回答) ( 同“遍”,遍及)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猪、牛、羊等) ( 虚报) ( 实情)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为人所信服) ( 保佑) (8)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曹刿论战》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2、出处:选自《左传庄公十年》二、注释(1)伐:攻打(2)间(jiàn):参与。

(3)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4)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

以:凭,靠。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这里是“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6)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7)彳扁:通“遍”,遍及,普遍。

(8)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玉,玉器;帛,丝织品。

(9)加:虚报。

(10)信:实情。

(11)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2)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13)狱:案件。

(14)察:明察(15)情:实情。

(16)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7)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18)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9)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之,指曹刿。

(20)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21)驰:追赶。

(22)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23)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此指车前的横木(24)既克:已经战胜。

既,已经。

(25)盈:满,充满。

这里指士气旺盛。

(26)测:估计,预料。

(27)靡(mǐ):倒下。

(28)虽:即使。

(29)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作:振作。

(30)遂:于是,就。

(31)败绩:大败(32)属:类三、课文理解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目的何在?(1)用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淡与曹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同时用民不愿与官谋说明当时的统治者不得民心。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基础知识1.字音曹刿( ɡuì) 玉帛( bó) 小信未孚( fú) 辙乱( zhé) 旗靡( mǐ)2.一词多义何以战( 介词,凭、靠)以必以分人( 介词,把)民弗从也(动词,听从)从战则请从( 动词,跟随)必以信( 名词,实情)信小信未孚( 名词,信用)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故故克之( 连词,所以)曹刿请见( 请求)请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又何间焉( 表示疑问,呢)焉惧有伏焉( 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公与之乘( 指代曹刿)之大小之狱( 的)公将鼓之(起补足章节作用,无实义)故克之( 指代齐师)3.词类活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使动用法,使信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下.视其辙( 名词作状语,向下)公将鼓.之( 名词作动词,击鼓)4.古今异义齐师伐我( 古义:军队。

今义:称某些传授知识技术的人)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隔开;不连接)肉食者鄙( 古义: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衣食所安[ 古义:指安身。

今义:平安;安全(跟“危”相对)牺牲玉帛( 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中考总复习《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全称《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作,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本文记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战。

2、本文主要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在对话中,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齐师伐.我:攻打。

肉食者谋....之:这里指居高位,享受厚禄的人。

谋划。

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未能远谋..:深谋远虑。

乃.入见:就,于是。

弗.敢专.也:不。

个人专用有。

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

牺牲玉帛.:丝织品。

弗敢加.也:虚报。

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虽.不能察.:即使。

明察。

必以情.:(以)事情判断。

未.可:不。

忠.之属.也: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类。

公将鼓.之:击鼓进军。

齐师败绩..:大败。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

下视其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登轼.而望之:古代车子前面的横木。

遂逐.齐师:追赶,追击。

既克.:攻克,战胜。

一鼓作.气:振作。

再.而衰:第二次。

三而竭.:尽。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知识梳理

《曹刿论战》《左传》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作家作品。

《左传》,即《春秋左氏转》,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又称“长勺之战”。

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人。

三、主旨: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才是取胜的先决条件,体现了曹刿的爱国精神、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及取信于民的政治思想。

四、注释。

1.[师]军队。

2.[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3.[间(jiàn)]参与。

4.[鄙]浅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即“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7.[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8.[遍]遍及,普遍。

10.[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

玉帛,祭祀用的玉和丝织品。

11.[加]虚夸,夸大。

12.[信}实情。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知识点

曹刿论战知识点归类:(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二)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齐师伐我伐: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不能察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四)一词多义:1、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③亲密无间()2、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属:①忠之属也()②属予作文以记之()4、牺牲:①牺牲玉帛()②为国牺牲()5、故:①故克之(因此,所以)②公问其故(缘故,原因)6、请:①曹刿请见(请求)②战则请从(请让我)7、从:①战则请从(跟随)②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8、以:①何以战(凭,靠,凭借)②必以分人(把)9、之:①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②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③公与之乘(代词,他)(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夫战,勇气也2、省略句: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3、省略句:(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驰)矣。

”(鲁军)遂逐齐师。

4、省略句:夫大国,难测也,(我)惧(齐军)有伏焉5、倒装句:何以战,以何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左传》
2、《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二、语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
公与之乘(chéng)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弗(fú)敢专也
三、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2、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3、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能够或允许
4、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如间断、间隔等
5、衣食所安安:古义:养生今义:安全、安定
6、齐师伐我师:古义:军队今义:师长
7、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8、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9、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五、一词多义
1、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2、间:又何间焉(参与)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3、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4、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情(按照)必以信(用)
5、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故克之(它,代齐军)
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无意义)
六、理解性默写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

5、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惧有伏焉。

(限四个字)
6、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鲁军发起反攻的时机选择在彼竭我盈之时,鲁军追击敌军的时机选择在齐军辙乱旗靡之时。

8、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9、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七、重点语句翻译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之类的事,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从。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还不能得到(鬼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3、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按照实情处理。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帛之类,不敢虚报数目,必定做到诚实可信。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远望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7、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做大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
8、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并没有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9、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方的士气已经耗尽了,我方的士气正旺盛,因此战胜了他们。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将士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他们的士气就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耗尽了。

1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做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

12、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


八、课文内容理解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2、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
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
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举出1例,即可得2分)
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1分)
3、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4、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答: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本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曹刿这个人物?
答: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曹刿和乡人、鲁庄公进行对比,刻画了曹刿热爱祖国、深谋远虑、胸
有成竹、从容不迫的军事家形象。

7、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

答:只要围绕一点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可贵之处如: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礼贤下士,不耻下问。

亲自参加战斗。

8、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9、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0、曹刿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作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

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11、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答: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也表明了曹刿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九、开放性试题
1、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说理由)*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2、曹刿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上文略作分析。

*(1)有爱国心与责任感。

祖国被侵伐时,立即“请见”,去参与“肉食者谋之”的事,并主动要求参战。

(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见解。

把国君“忠”其事、取信于民作为取胜的先决条件,有“远谋”,其见解显然高于“肉食者”。

(3)有很高的说服他人的说话技巧。

与地位相当的乡人说话,直接解答疑虑,简洁明快;与国君商讨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分析,促其领悟。

(答案不限于以上所列三点;答出一点,信之成理,语言通顺,就可得满分)
3、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
*本题是开放题,可从“有功”“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

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

也可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也可以把“有功”“无能”结合起来答。

4、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
(1)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

(2)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

(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5、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
6、你能从曹刿、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理?(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以从远见、爱国、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反面的、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

7、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答:(1)战前:取信于民,是保证取胜的根本条件。

(2)战中:准确选择进攻与追击的时机,是保证取胜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