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一、第一单元基本运算。

1、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2、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第二单元整数。

1、自然数、整数、正数、负数概念。

2、正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特别是乘除法。

3、正负数的加减乘除,特别是乘除法运算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第三单元分数。

1、分数的基本概念,分子分母的含义。

2、同分母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特别是乘除法。

3、分数的加减乘除,特别是乘除法运算问题的解题方法。

四、第四单元小数。

1、小数的概念和表达法。

2、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特别是乘除法。

3、小数的加减乘除,特别是乘除法运算问题的解题方法。

五、第五单元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的概念。

2、乘法和除法规则及运用。

3、因式分解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六、第六单元乘方。

1、乘方的基本概念及运用来替代乘法的效率。

2、乘方的规则,以及乘方中的乘法规则的运用。

3、乘方问题的解题方法及技巧。

七、第七单元根式。

1、次数为整数的根式的基本概念及运用。

2、根式的乘除运算规则,特别是乘除法。

3、根式的加减乘除,特别是乘除法运算问题的解题方法。

八、第八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的概念及表达法。

2、百分数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及运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如:3.5÷5=0.7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

如:3.5÷0.5=7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

如:3.5÷1=3.5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①商某除数=被除数(通用)②被除数÷商=除数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如5.3… 7.…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如5.3… 3.12323… 5.7171…)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

(如5.333… 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的循环节是258)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写作10.732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h÷2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梯形的面积
1.梯形的额面积公式推导。
2.梯形面积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h÷2
求梯形的面积时,不要忘记除以2 。
组合图形的面积
1.认识组合图形。
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称为组合图形。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循环小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起,一个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2.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就是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小数部分的数位有限的小数是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是数位无限的小数是无限小数。
无限小数分为: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者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解方程
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不同形式的方程。
3.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看方程左边的值是否等于方程右边的值,如果相等,所求的未知数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
2.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以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般来说,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要先点小数点,再去掉末尾的0。
积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先算出积,再明确要保留的小数数位,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数位的下一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时向前进1,小于5则直接舍去。

【思维导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思维导图

2.列方程解决年龄问题
注意抓住不变量 (年龄差)
小军今年8岁,爸爸今年34岁,小军多少岁时 爸爸的年龄是小军的3倍?
3.列方程解决盈亏问题
注意抓住不变量
妈妈买回一些苹果,按计划天数吃,若每天吃6个,则少8个 若每天吃4个,则多4个。妈妈买回多少个苹果?
4.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画图+分类讨论
甲乙两城相距315千米,一辆汽车由甲城开往乙城 同时,一辆摩托车由乙城开往甲城,汽车每小时行驶 60千米,3小时后两车相距1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驶 多少千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2.积的近似数
3.乘法运算定律
4.解决问题
估算 分段计费
第二单元 位置
1.用数对表示位置
(列,行)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2.商的近似数
3.循环小数
4.解决问题
最大四舍,最小五入
5.小数乘法运算定律
A.运算顺序: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致
乘法分配律
ax(b+c)=axb+axc
B.运算定律
乘法结合律
(axb)xc=ax(bxc)
乘法交换律
axb=bxa
6.解决问题
A.小数估算购物问题
上舍入 下舍入
取比已知数大且最接近已知数的整数 取比已知数小且最接近已知数的整数
B.小数计算分段计费问题
分段计算法 假设调整法
C.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小数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 位置
1.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1)行与列 (2)数对

数学小报五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小报五年级上册内容

数学小报五年级上册内容5年级上册数学手抄报——五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0”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知识点四: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
汇总思维导图
一、第1单元: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小数乘法估算的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
二、第2单元:位置
1. 位置的确定方法(数对表示)
2. 方向与距离的认识
3. 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
4. 解决实际问题
三、第3单元:小数除法
1. 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小数除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商的估算方法
4. 解决实际问题
四、第4单元:可能性
1. 可能性的大小
2. 概率的概念
3. 可能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解决实际问题
五、第5单元:简易方程
1. 方程的概念
2. 简易方程的解法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解决实际问题
六、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3. 梯形的面积计算
4.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5. 解决实际问题
七、第7单元:数学广角
1. 数学广角的概念
2. 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解决实际问题。

五上数学各单元重点归纳内容

五上数学各单元重点归纳内容

五上数学各单元重点归纳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共有六个单元,分别是:一、整数加减法二、小数加减法三、乘法四、除法(一)五、几何图形六、面积和周长下面我将对每个单元的重点归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整数加减法1.整数的概念整数是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统称。

正整数大于零,负整数小于零。

2.整数的加法同号两个整数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

异号两个整数相加,绝对值相减,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3.整数的减法减一个数等于加它的相反数。

对于减法a-b,可以转化成a+(-b)来计算。

二、小数加减法1.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整数与分数之间的数。

2.小数的加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规则和整数类似,只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的减法对小数的减法,可以先化为加法,然后转化为整数的减法。

三、乘法1.乘法的概念乘法是重复加法的简便形式,表示为乘积。

2.乘法的基本性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3.乘法口诀掌握乘法口诀表可以快速计算乘法。

四、除法(一)1.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除法的基本性质除法的除数不为零,商和被除数的乘积等于除数。

3.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以简化计算。

五、几何图形1.三角形三角形的特点和周长的计算。

2.四边形四边形的种类和周长的计算。

3.直角坐标系了解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六、面积和周长1.面积的概念面积是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区域的大小。

2.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掌握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的重点归纳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练习各类题目,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同时要注重实际应用,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可编辑可打印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可编辑可打印思维导图)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7、运算定律和性质:
乘法交换律:a×b=b×a
@ 乘法: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 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 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 一个点的位置。 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 (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高=面积×2÷(上底+下底)
6、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割 补法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 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1-7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1-7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数学上册1-7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ab= ba②乘法结合律: (a×b)×c=a×(b×c)③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2.常用算式;0.2×5=10 0.4×5=2 0.5×6=3 0.5×8 =4 0.25×4 =1 0.125×8=13.常用数量关系式:重难点①(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路程)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②(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原价)-(优惠价)=(现价) (付出钱数)-(用去钱数)=(找回钱数)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能量)÷(工作较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两人工作效率之和)x(工作时间)=(两人工作总量之和)(甲工作总量)+(乙工作总量)=(两人工作总量之和)4.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①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②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

5.积与因数的关系:①一个数(O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如:3.5 ×(1.2)>3.5②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如:8.2_×(0.9)< 8.26.倍数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直接用这个数乘(倍数)。

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对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以下是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
- 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 掌握整数的相对大小,比较大小时的规律
第二单元:加法运算
- 掌握整数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三单元:减法运算
- 理解整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技巧
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
-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掌握分数的简化与扩大
第五单元:小数的认识
- 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 掌握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化
第六单元:长度、质量和容量
- 了解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单位和换算关系
- 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第七单元:面积与周长
- 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以上是统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复和巩固知识有所帮助。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导语】作者整理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期望对你有帮助!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发积的变化规律来运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运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运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运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显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知识点四:运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摸索: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样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样运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2、用运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存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顺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存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知识点一:小数乘法要依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知识点二: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运算连乘法时可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运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1第一单元方向与路线一、判断物体方向口诀:1、找准观测点。

例子:A在B是什么方向,以B为观测点。

2、判断方向,一般从南或北说起。

3、找角度,角的一条边在南或北。

二、描述路线要注意: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小数乘法(本学期重点)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1/1000。

小数点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本学期重点)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求商的近似值:①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除到第一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除到第二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第三位小数&hellip;&hellip;②根据具体情况用去尾法或进一法取近似值。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例4.3232&hellip;&hellip;或4.325、商的变化规律:(十分重要)如果除数是小于1的小数,那么商大于被除数;如果除数是大于1的小数,那么商小于被除数。

如果被除数比除数小,商就小于1。

四、解决问题1、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完整版)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一)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小数乘整数,可以根据计量单位间的关系进行单位转化,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1、算理(1)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①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②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③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小数点向左:①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②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 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③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2)积的变化规律: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2、算法(1)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要点:①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乘法中一般右端要对齐,不必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该有几位小数。

注意:当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时,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二、小数乘小数(一)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1、算理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a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 b 倍,积扩大到原来的(a×b)倍。

2、算法(1)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①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小数乘法中一般右端要对齐,不必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点小数点时,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小数乘法,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如果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三、探究因数和积之间的大小关系(一)一个数(0 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最新整理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可以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可以推广到相应的减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

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3、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

4、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

如:0.3636……1.587587……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

如:12.5、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6、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乘法的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原来的数。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常用) ;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好朋友):25×4=100 125×8=1000 24×5=120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乘法分配律:①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②两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减。

数学五年级上册一到七单元知识梳理小报

数学五年级上册一到七单元知识梳理小报

一、概述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年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通过上册一到七单元的知识梳理,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第一单元:整数的认识和比较1. 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整数的大小比较3.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三、第二单元:乘法运算1. 乘法的基本概念2. 乘法表的规律3. 带余数的除法运算四、第三单元:数学名词的认识1. 角的概念和性质2. 直角、钝角、锐角的认识3. 三角形、四边形的认识五、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1. 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的性质2. 图形的面积计算3. 图形的周长计算六、第五单元: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基本概念2. 分数的加减乘除3.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七、第六单元:小数的认识1. 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乘除3.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八、第七单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数据的收集方法和作图展示2.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3. 数据的应用九、总结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到七单元知识梳理,涵盖了整数、乘法运算、数学名词、图形、分数、小数和数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他们未来更深入的数学学习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梳理,对数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概述数学作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继续梳理五年级上册一到七单元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

二、第四单元:图形的认识4. 正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的性质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不同图形的基本性质。

正方形是具有四条边相等和四个内角为直角的四边形,矩形也有四个直角,但两对相对的边相等。

三角形则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而梯形则有两条平行边,其它边可以是不平行的。

五年级上册1-7单元数学概念

五年级上册1-7单元数学概念

进一法: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时,不管多余部分上的数是多少,都向前一位进1. 去尾法: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把某一位后面的数字(既使这个数是5或比5大)全部舍去第一章小数乘法☆1、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不能去掉,小数乘法中,末尾的零可以去掉。

小数点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两个因数共有两位小数,积一般情况下也有两位小数。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小数乘法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6、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列竖式验算,也可以用计算器验算等。

7、在小数乘法计算中,根据积的实际情况或要求取近似值,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指定的小数位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8、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相同。

连乘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乘加、乘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9、在小数乘法计算时,根据算式中数的特征,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先凑成整数,从而使计算简便。

第二章位置☆1、我们在生活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横排叫(行),竖排叫(列);书写时(列)前(行)后。

如:小红在班上的位置是第3列第2行,可以记着( 3 , 2 )。

第三章小数除法☆1、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要乘以相同的数,被除数除以几,商也要除于相同的数(0除外)。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同一个数(0除外),商相同。

4、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就小于1。

☆5、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运算方法:(1)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2)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3)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1到7单元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1到7单元笔记

五年级上册数学1到7单元笔记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3、※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4、倍数和因数:握比如4×5=20,20就是4和5的倍数,4和5就是20的因数,倍数和因数就是相互依存的。

5、找倍数:从1倍开始有序的找。

6、一个数倍数的特点: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穷的;②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③没有最大的倍数。

7、打听因数:打听一个数的因数,一对一对有序的打听较好。

8、一个数因数的特点: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②最轻的因数就是1;③最小的因数就是它本身。

9、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0、奇数和偶数:就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按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自然数可以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11、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就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2、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3、既是2的倍数又就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就是0的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2、4、6、8的数;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既是3的倍数又就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就是0或5的数;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既是2的倍数又就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就是0的数; 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就是3的倍数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14、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分后,自然数可以分成三类:质数、合数和1。

1、长方形周长=(长+宽)×2 c = 2 ( a + b )2、长方形面积=短×阔 s = a b3、正方形周长=边长×4 c = 4 a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s = a 25、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s = a h6、平行四边形底=面积÷低a = s ÷ h7、平行四边形高=面积÷底h = s ÷ a8、三角形面积=底×低÷2 s = a h ÷ 29、三角形底=面积×2÷高 a = 2 s ÷ h10、三角形低=面积×2÷底h = 2 s ÷ a1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s = ( a + b ) h ÷ 212、梯形低=梯形面积×2÷(上底+下底) h = 2 s ÷( a + b )13、梯形上底=梯形面积×2÷高-下底 a = 2 s ÷ h - b14、梯形下底=梯形面积×2÷低-上底 b = 2 s ÷ h - a15、 1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16、 1公顷=平方米17、 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一、图形的转换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1-7单元】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知识点
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
知识点一:
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实行计算。

知识点二:
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 应划去
知识点三: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
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能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
知识点一:
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
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
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
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
三、积的近似数
知识点一:
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
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
四、连乘、乘加、乘减
知识点一:
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知识点二:
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

先乘法,后加法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五、简便运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计算连乘法时可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几位整数的两个数先乘,再乘另一个数,计算一步乘法时,可将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拆成整十整百的数和一位数相加减的算式,再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对于不符合运算定律的算式,有些通过变形也能够应用。

乘法分配律也能够推广到相对应的减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除;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实行计算。

2、取近似数的方法:
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