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教案
向心力教案语言类大学习
一、活动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各种现象充满好奇,特别是自然现象。
本活动旨在通过讲述《向心力》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向心力的概念,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力。
2. 能够用简单的话语描述向心力的作用,并用实例说明。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准备1. 《向心力》故事PPT2. 与向心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小组讨论记录表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与向心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它是怎么产生的呢?”(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述《向心力》的故事,让幼儿了解向心力的概念。
2. 提问幼儿:“故事中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有什么特点?”(三)小组讨论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发小组讨论记录表。
2.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向心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3. 小组成员讨论并记录讨论结果。
(四)展示与分享1.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和总结。
2.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向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与向心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说出向心力的作用。
2.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哪些与向心力相关的现象?”3.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活动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向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科学素养。
五、活动延伸1. 家长与幼儿共同查找与向心力相关的资料,了解向心力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2.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幼儿用绘画或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对向心力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2. 教师应注重活动的趣味性,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向心力的概念高中物理教案
向心力的概念高中物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运用向心力的公式解决相关问题;3. 掌握向心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向心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向心力与惯性力的区别;2. 理解向心力与速度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和实验指导书;2. 学生备好笔记本、笔和教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实验或问题引入向心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向心力的定义和特点。
二、概念讲解1. 向心力的定义:向心力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受到的一种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和半径有关。
2. 向心力的计算方法:F = mv²/r,其中 F 表示向心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r 表示物体运动的半径。
三、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向心力的作用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参与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四、案例分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向心力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并讨论解决过程和结果。
五、课堂练习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纠正。
六、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综合练习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了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在实验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练习和作业环节,部分学生对向心力的计算方法理解不够透彻,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复习。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掌握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深入探究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2. 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3. 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4. 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5. 如何在圆周运动中计算向心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
2. 难点:向心力在实际应用中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如骑自行车绕圆形路径行驶,引导学生思考向心力的概念。
2. 讲解向心力的定义: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合力。
3. 分析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向心力越大,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度越稳定;向心力不足或过大,都会导致圆周运动不稳定。
4. 讲解向心力的来源和作用:向心力来源于物体与圆周路径的摩擦力、弹力等,它的作用是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使其始终保持在圆周路径上。
5. 实例分析:分析汽车在转弯时的向心力来源和作用,以及如何减小向心力,保证行车安全。
6.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讨论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向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向心力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3)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教学目标:1. 了解向心力的定义及作用;2. 理解向心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 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难点: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2. 实验器材:旋转仪、拉力计、绳子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旋转的物体,引出向心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讲解向心力(15分钟)1. 向心力的定义:向物体中心的力称为向心力,是一种使物体沿曲线运动的力;2. 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使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与加速度有关;3. 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来表达,即F=ma,可以推导出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4. 向心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和计算,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让学生通过拉力计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测量向心力的大小;2. 让学生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向心力的大小和加速度;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并讨论实验结果。
四、总结与小结(10分钟)总结向心力的概念、作用和计算方法,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向心力的相关知识,并准备好下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掌握了向心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向心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向心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向心力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旋转的物体或者人体,引发学生对向心力的好奇和疑惑,引出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向心力的概念,即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使其朝向圆心的力,同时向学生解释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计算方法:向学生讲解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即向心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向心加速度,向学生展示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相关例题讲解。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让他们运用向心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并对练习内容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6. 总结与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做好复习准备。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2. 实物展示。
3. 小组讨论。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练习题。
2. 利用向心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向心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应用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向心力教案
向心力教案主题:向心力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问题:大家是否知道什么是向心力?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一步思考:向心力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例子?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向心力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材料:绳子、小物体等。
2. 让小组成员站在一起,各拿着一端的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着小物体。
3. 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绳子的拉力和小物体的运动情况。
4.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小物体围绕着小组成员旋转?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小物体的运动轨迹?四、总结归纳(1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的观察结果和结论。
2. 并总结向心力的特点和作用。
五、拓展延伸(20分钟)1. 提出实际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向心力?2. 让学生自由发挥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六、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拓展延伸作品和观点。
2. 具体评价标准:在分享中是否清晰地表达了向心力的概念?是否有创新的思考?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让学生填写一份反馈表,回答本节课所学的问题和自己的收获。
八、课后作业1. 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向心力可以使物体围绕某个中心旋转?2. 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向心力的文章,至少300字。
九、下节课预告1. 下节课将通过更多的实例和问题,进一步讨论和应用向心力的概念。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
教学内容: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向心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掌握向心力在旋转运动中的作用;
3. 能够应用向心力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装置和材料;
2. 学生准备纸笔和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向心力的概念,并举例解释向心力在日常生活和物理运动中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向心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向心力在旋转运动中的作用;
3. 向心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用绳子绕圆周围绕一个小球旋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向心力对旋转运动的影响;
2. 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操作,测量向心力对物体产生的加速度。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向心力对物体的影响;
2. 学生总结向心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五、练习与作业(10分钟)
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2.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探究向心力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拓展对向心力的理解;
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验证向心力在不同物体上的作用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能够运用向心力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但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更深入的物理概念,拓展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理解。
《向心力》教案模版
《向心力》教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 向心力与圆周运动的关系4. 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向心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向心力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向心力概念和圆周运动。
3. 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向心力现象。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讲解向心力概念:讲解向心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向心力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必要条件。
3. 公式讲解与应用:介绍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讲解其应用。
4. 实验演示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向心力在圆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对向心力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进行评估。
3.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进行评估。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向心力概念和圆周运动的图像和动画。
2. 实验器材:用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向心力现象。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2. 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概念向心力是指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指向圆心的那个力。
向心力使物体始终沿着圆周运动,不偏离圆轨道。
2. 向心力的来源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只有其中一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指向圆心,这个力或者合力就是向心力。
3.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向心力F=mv²/r,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度,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圆周运动?”、“在做圆周运动时,物体需要一个指向圆心的力吗?为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2. 讲解向心力讲解向心力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向心力是指向圆心的那个力,它使物体始终沿着圆周运动。
通过示例或者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向心力。
3. 讲解向心力的来源讲解向心力可以由一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提供。
分析物体受到的多个力,让学生找出指向圆心的那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即为向心力。
4. 推导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推导出向心力的计算公式F=mv²/r。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5. 应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示例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在一定速度下,物体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
2. 习题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向心力的习题,检查学生对向心力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答:让学生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延伸1. 讲解向心力的作用:向心力不仅使物体做圆周运动,还与物体的质量、速度、半径等因素有关。
向心力的教案
向心力的教案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向心力的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并能够解释其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向心力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应用。
3. 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向心力的认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向心力的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向心力应用。
3. 向心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4. 实验和实践活动:观察和探究向心力的表现与性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环形公路、旋转木马等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引发学生对向心力的思考和兴趣。
教学活动1:向心力的概念和作用1. 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的定义和作用。
2. 利用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向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活动2:向心力的日常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与向心力相关的场景,例如汽车转弯、洗衣机离心等。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找到的日常应用实例,共同总结向心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3:向心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1. 利用实验:用绳子系一物体,在旋转平台上进行旋转,观察绳子的拉力方向,引导学生理解向心力在物体运动中的关键作用。
2.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物体在不同速度和半径下,向心力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向心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教学活动4:实验和实践活动1. 给定一些小组探究问题,例如“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的关系”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分享和讨论,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巩固与评价:1. 综合性问题:提出一个综合性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例如“你认为为什么飞机在转弯时会倾斜?”2. 学生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向心力的作用和应用的小论文,并附上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
《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这里是作者美丽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向心力》教学设计(优秀3篇),欢迎参考。
向心力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向心力的概念、来源、公式及其物理意义。
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采用圆周运动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将牛顿第二定律自觉地从直线运动迁移到圆周运动中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重点向心力的概念,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难点向心力的来源教具多媒体、学案教学要点:向心力的概念、来源、公式及其物理意义特别关注:向心力的来源知识链接:向心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教学流程: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课前汇报向心加速度物理意义、公式代表发言进行汇报,大家认真聆听,评价及进行补充为新课打基础定向导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加速度是由合力产生,那么向心加速度是怎样产生的?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匀速圆周运动与向心力1.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
2.公式:Fn= 或Fn= 。
3.来源: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可能是物体所受外力的,也可能是某个力的分力。
向心力是按命名的力,它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提供,也可以是这些力的合力或它们的分力来提供。
4.作用:产生,改变线速度的方向。
1.装置:细线下面悬挂一个钢球,用手带动钢球使它在某个水平面内做,组成一个圆周摆,如图所示。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认真聆听、思考,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学案。
通过实例,得出向心力名称的由来。
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及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导向心力的公式。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教师指导。
交代本节主要研究方向,提醒学生进入状态。
阅读教材,提取精华。
通过情景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向心力的来源和方向。
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示交流2.求向心力及合力:(1)可用Fn= 计算钢球所需的向心力。
向心力_教案
向心力_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推导向心力的表达式。
(3)学生能够运用向心力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表达式。
(2)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
(2)运用向心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一段赛车在弯道上高速行驶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赛车在弯道上的运动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1、赛车为什么能够在弯道上顺利转弯而不冲出赛道?2、是什么力使赛车在弯道上保持运动轨迹?学生观看视频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向心力。
(二)新课教学1、向心力的概念教师演示一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并思考以下问题:(1)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的大小是否改变?方向是否改变?(2)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哪里?学生观察实验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向心力的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合力总是指向圆心,这个合力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提出问题: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猜想:(1)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线速度有关。
高中物理向心力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向心力讲课教案教学内容:向心力的概念、性质、公式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向心力的概念、性质、公式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向心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向心力的公式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向心力的公式推导。
2. 向心力在实际运用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圆周运动的特点,并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即向心力。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通过讲解,图示等方式,教师向学生介绍向心力的概念、性质,并列举一些实例加深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
3. 向心力的计算(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推导向心力的公式,并通过一些例题来让学生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
4. 向心力的实验(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向心力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学生在前面学习中所掌握的向心力理论知识。
5. 向心力的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了解向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过山车等。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五、课堂作业:1. 预习下节课内容。
2. 思考如何应用向心力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主题:向心力1. 概念:向心力的定义及特点2. 公式: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 应用:向心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性质、公式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
需要继续加强的地方是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向心力教案大班
向心力教案大班教案标题:向心力教案大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和团队精神。
教学资源:1. 图书:《科学小百科:力与运动》2. 实验材料:绳子、石头、小球、吊钩、圆盘等。
教学活动: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请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旋转的风车、转动的风扇等。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是什么力使它们旋转?2. 概念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接触到“向心力”这个概念。
- 通过图书《科学小百科:力与运动》的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向心力的定义和作用。
3. 实验探索(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实验材料。
- 每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和探索。
-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用绳子和石头制作简易的旋转器,观察小球在旋转器上的运动等。
- 学生通过实验,亲自体验向心力的作用,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 引导学生总结向心力的特点和作用。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5. 拓展活动(15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 例如:为什么转动的风车会停下来?为什么转动的物体会飞出去?-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和假设,并进行讨论。
6.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 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来深化对向心力的理解。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与向心力相关的现象。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
3.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拓展活动的思考结果,评估学生对向心力的应用和推理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索,例如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向心力的变化。
向心力教案(精选3篇)
People will not suffer for a lifetime, but they will suffer for a while.(页眉可删)向心力教案(精选3篇)向心力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节《向心力》。
教材的内容方面来看,__节主要讲解了向心力的定义、定义式、方向及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变速圆周运动和一般曲线运动。
前面几节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这节讲的是描述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合外力,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为接下来万有引力的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这样的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来看,__节是运动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一年级物理课程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对物体运动认识上的升华,它把运动学和动力学联系在了一起,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也是学生知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方面】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具备了探究向心力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为本节课的探究性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思维基础方面】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科学和第一学期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较强的计算能力,但接受能力尚欠缺,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情感态度方面】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向心力有关的现象有,但是有一些是错误的这就给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带来困难。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向心力的定义;能说出向心力的定义、写出向心力的定义式和单位理解向心力的作用效果;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与学习,相互联系,体验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用概念前后联系的方法得出加速度的概念,感悟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无止境的观点;通过向心力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引起学生兴趣;四、重点与难点重点:向心力表达式验证,向心力________与作用效果。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第1篇目录TOC o “1-3“ u 教学内容 PAGEREF _Toc393782737 h 1一、教学任务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8 h 1教材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9 h 1三维教学目标 PAGEREF _Toc393782740 h 1教学重点、难点 PAGEREF _Toc393782741 h 2二、学情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42 h 2三、教法学法 PAGEREF _Toc393782743 h 2教学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4 h 2学习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5 h 2四、教学过程 PAGEREF _Toc393782746 h 3新课引入 PAGEREF _Toc393782747 h 3新课讲授 PAGEREF _Toc393782748 h 3巩固练习 PAGEREF _Toc393782749 h 5课堂小结 PAGEREF _Toc393782750 h 5拓展提高 PAGEREF _Toc393782751 h 5课后思考 PAGEREF _Toc393782752 h 6板书设计 PAGEREF _Toc393782753 h 6五、教学特色 PAGEREF _Toc393782754 h 6《向心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向心力【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第六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一、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分析《向心力》一节第五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向心力》教案模版
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向心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向心力的定义;(2)掌握向心力的产生条件;(3)掌握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4)能够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表现;(2)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3)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向心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向心力的定义及其产生条件;(2)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3)运用向心力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数学关系;(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向心力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向心力;(2)提问:“什么是向心力?它是如何产生的?”2. 理论讲解:(1)讲解向心力的定义;(2)讲解向心力的产生条件;(3)讲解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演示:(1)演示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表现;(2)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向心力与物体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2)每组汇报讨论成果;(3)师生共同总结。
5. 数学计算:(1)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向心力;(2)举例说明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向心力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向心力相关知识;3.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向心力进行解答。
向心力教案
向心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作用;2.学习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掌握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4.进一步理解向心力在物理世界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向心力的定义与性质:向心力是一种使物体向轨道中心靠近的力,其方向始终指向轨道中心。
2.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向心力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mv²/r,其中F表示向心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物体所处的轨道半径。
3.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变质量、速度或半径的大小,可以调节向心力的大小。
4.向心力的应用举例:介绍向心力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行星绕太阳运动、车辆转弯、衣服在洗衣机中旋转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回顾力的概念及其分类,引出向心力的概念。
2.讲解向心力的定义与性质:通过示意图和简单的实例,向学生介绍向心力的定义和性质。
3.讲解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向学生讲解向心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意义和应用。
4.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向心力的作用。
5.讨论与总结:与学生共同讨论向心力与质量、速度、半径之间的关系,并总结规律和结论。
6.应用举例:通过介绍一些具体的应用实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作用和应用。
7.小结与作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练习题或实验报告等。
四、教学资源1.教材:具备向心力相关知识的物理教材;2.示意图:用于讲解向心力的定义和性质的示意图;3.实验器材:用于实验演示的必要器材;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实验演示过程和相关应用示例。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检查学生对向心力概念理解的情况,及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2.在实验演示环节,可以请学生参与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向心力作用的直观感受。
3.在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鼓励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物体在做圆周运动时由外界提供的指向圆心的力。
2. 掌握向心力的计算公式,了解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向心力的定义2.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3. 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角速度的关系4. 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向心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向心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3.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自行车绕圆形赛道行驶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做圆周运动时需要什么力。
2. 讲解向心力的定义,解释向心力是由外界提供的指向圆心的力。
3. 推导向心力的计算公式,讲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4. 分析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公式进行推导。
5.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了解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6.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说明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向心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自行车在圆形赛道上的向心力,分析影响向心力的因素。
2.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向心力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向心力与线速度、半径、角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探讨向心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如汽车转弯、卫星绕地球运行等。
2. 介绍向心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粒子加速器、轨道力学等。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
向心力_教案
向心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向心力概念的探究体验,让学生理解其概念。
并掌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3.经历从匀速圆周运动到变速圆周运动再到一般曲线运动的研究过程,让学生领会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并学会用运动和力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例、实验紧密联系生活,拉近科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3.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二、教学难点 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
2.理解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 2.感受向心力 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 向心力【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
(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重点】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知识要点】向心力1.定义:使物体做圆周运动,指向圆心的力。
2.研究内容:⑴向心力的方向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⑵向心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与ω、ν之间什么关系?⑶向心力的大小怎么测量计算?⑷向心力有什么特点?⑸向心力的作用效果是怎样的?⑹向心力是不是合力?⑺向心力的来源?⑻向心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⑼圆周运动的半径为何不变?⑽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的关系如何?3. 向心力演示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用质量比为2:1的钢球和铝球,使他们运动的半径r和相同,观察得到露出的红白相间方格数比值为2:1,即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也为2:1,因此F与m成正比。
(2)当m、相同时,半径比为2:1,向心力的比值也为2:1,因此F与r成正比。
(3)当m、r相同时,比值为2:1,向心力的比值为4;1,因此F与2成正比。
⑶由此验证向心力大小的公式:F=mr24.匀速圆周运动:仅有向心加速度的运动。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的圆周运动运动。
5. 圆周摆⑴分析圆锥摆中向心力的来源⑵用圆锥摆实验可以粗略去验证向心力表达式【问题探究】【问题1】什么情况下,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情况是做变速圆周运动结论:匀速圆周运动:只有向心加速度时。
变速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向心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时。
【问题2】向心力和切向力的作用效果?结论:向心力的作用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切向力的作用效果:改变速度的大小。
【问题3】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结论:曲线→小段圆弧→圆周运动,即利用微元法将曲线分割为许多极短的小段,每一段都可以看做一小段圆弧,然后进行研究。
【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有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A 和B 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球的线速度必定大于B 球的线速度 B .A 球的角速度必定小于B 球的线速度C .A 球的运动周期必定小于B 球的运动周期D .A 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B 球对筒壁的压力【解析】小球A 和B 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两球的向心力都来源于重力G 和支持力F N 的合力,建立如图6.8-4所示的坐标系,则有:F N1=F N sin θ=mg F N2=F N cos θ=F 所以F =mg cot θ。
也就是说F N 在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即合力F =mg cot θ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可见A 、B 两球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比较两者线速度大小时,由F =m 2v r 可知:r 越大,v 一定较大,因此选项A 正确。
比较两者角速度大小时,由F =mr ω2可知:r 越大,ω一定较小,因此选项B 正确。
比较两者的运动周期时,由F =mr (2T π)2可知:r 越大,T 一定较大,因此选项C不正确。
由受力分析图可知,小球A 和B 受到的支持力F N 都等于sin mg θ,因此选项D 不正确。
【答案】 AB[例2]如图所示,水平转盘上放有质量为m 的物块,当物块到转轴的距离为r 时,连接物块和转轴的绳子刚好被拉直(绳子的张力为零),物块和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其压力的μ倍,求:⑴ 当转盘的角速度ω1时,细绳的拉力F 1;⑵ 当转盘的角速度ω2F 2。
【解析】 物块在随转盘做圆周运动,在角速度比较小的情况下,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随着角速度的增大,绳子的拉力将与摩擦力共同提供向心力,其临界状态为:2mg m r μω=所以当ω=⑴因为1ωω<10F N =⑵因为2ωω>,所以此时绳子的拉力222F mg m r μω+=得2220.5F m r mg mg ωμμ=-= [例3]一根原长为l 0=0.1m 的轻弹簧,一端拴住质量为m=0.5kg 的小球,以另一端为圆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角速度为ω=10rad/s ,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N/m ,求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到的向心力。
【解析】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O 点,设弹簧的伸长量为x ,则小球运动半径r=l 0+x 。
对小球受力分析,列式。
在水平面内,由向心力公式r m F 2ω=可得)(02x l m F +=ω(1)又根据胡克定律得kx F =(2)联立(1)、(2)两式可得图6-7-2N N k m ml F 10100105.01101.05.0122220=⨯-⨯⨯=-=ωω 【规律总结】1、向心加速度与线速度方向垂直,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垂直于速度方向,永远不做功。
2、由于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方向时刻在变,是一个变加速度,所以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同理向心力不是恒力而是变力。
3、向心力是根据力的效果来命名的,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分力,也可以是它们的合力。
4、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变,因而有两个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指向圆心,改变线速度的方向;切向加速度沿圆弧切线方向,与线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用来改变速度的大小。
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即向心加速度与切向加速度的矢量和不指向圆心。
5、向心加速度与向心力有瞬时对应关系:R f m R Tm R m R v m ma F 22222244ππω=====向 【当堂反馈】1.一个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内槽里做圆周运动,则关于小球加速度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定指向圆心B .一定不指向圆心C .只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指向圆心D .不能确定是否指向圆心解析:小球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通常既有向心加速度,又有切向加速度,其加速度不指向圆心,只有最高点和最低点例外,故选C 。
2.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的数值必定 ( )A .跟其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B .跟其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C .跟其运动的半径成反比D .跟其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乘积成正比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可以写成V r rV a ωω===22,故选项D 正确。
3.长度为L=0.5m 的轻质细杆OA ,A 端有一质量为m=3.0kg 的小球,如图6-7-16小球以O 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2.0m/s ,g 取10m/s 2,则此时细杆OA 受到 ( )A .6.0N 的拉力B .6.0N 的压力C .24N 的拉力D .24N 的压力 解析:设小球在最高点受到杆向下的拉力为F ,则有F+mg =rV m 2,由此代入数据得F=-6N ,由此可知小球受杆的支持力为6N ,杆受球压力为6N ,B 选项正确。
4.内壁光滑圆锥筒固定不动,其轴线竖直,如图6-7-17,两质量相同的小球A 和B 紧贴内壁分别在图示所在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A 球的线速度必定大于B 球的线速度B .A 球对筒壁的压力必定大于B 球对筒壁的压力C .A 球的角速度必定大于B 球的角速度D .A 球的运动周期必定大于B 球的运动周期 解析:小球的重力与筒壁对小球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此可得小球的向心加速度为a=gcot α(α为轴线与筒壁夹角),即两球的加速度相等。
由V r rV a ωω===22可知,正确选项为A 。
5.质量为m 的木块从半球形的碗口下滑到碗底的过程中,如果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木块的速率不变,那么 ( )A.下滑过程中木块加速度为零 B .下滑过程中木块所受合力大小不变C .下滑过程中木块受合力为零D .下滑过程中木块所受的合力越来越大解析:因小木块做匀速圆周运动,故小球受到的合外力即向心力大小不变,向心加速度大小不变,故选项B 正确。
6.水平面内放置一原长为L 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一小球,当小球在该水平面内做半径为1.2L 的匀速圆周运动时,速率为V 1;当小球作半径为1.5L 的匀速圆周运动时,速率为V 2,若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求V 1和V 2 的比值。
解析:弹簧弹力提供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有:k (1.2L-L )=m LV 1.221 ……(1) k (1.5L-L )=m L V 1.522 ……(2) 由(1)(2)可得:53221=V V 。
图6-7-177.质量相等的小球A 、B 分别固定在轻杆的中点及端点,当棒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绕O 点匀速转动时,如图6-7-18。
求棒的OA 段及AB 段对球的拉力之比。
解析:设OA 、AB 段拉力分别为F 1、F 2,长度分别为r 和2r ,则 有:F 1-F 2 = m ω2r ......(1) F 2=m ω2.2 r (2)由(1)(2)可得:2321=F F 。
8.如图6-7-19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板上有一光滑小孔O ,一根轻绳穿过小孔,一端连接质量m=1kg 的小球A ,另一端连接质量M=4kg 的物体B 。
当A 球沿半径r=0.1m 的圆周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要使物体B 不离开地面,A 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有何限制?(g=10m/s 2)解析:由题意,小球A 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应小于等于物体B的重力,由此得:Mg=m ω2r ,代入数据求得:ω=20 rad/s ,即A 球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应小于等于20rad/s 。
拓展提高 9.如图6-7-20所示,轻杆长2L ,中点装在水平轴O 点,两端分别固定着小球A 和B ,A 、B 球质量分别为m 、2m ,整个装置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杆绕O 转动到某一时刻,A 球到达最高点,此时球A 与杆之间恰好无相互作用力,求此时O 轴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设图示位置A.B 两球速率为V ,且杆对B 球的作用力为F ,即O 轴所受作用力为F ,则: 对A 球有:mg=L V m 2 …… (1) 对B 球有:F-2mg =2LV m 2…… (2) 由(1)(2)可求得:F=4mg 。
10.如图6-7-21所示,长为L 的细线一端悬于O 点,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摆下,当摆到A 点与最低点之间的某一位置C 点时,其速度大小为v ,此时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
求小球在经过C 点时的切向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分别是多大?此时悬线对小球的拉力为多大?解析:小球在C 点时,速度大小为v ,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L ,其重 力的切向分力为mgsin θ,故小球在C 点时的向心加速度为a =L V 2图6-7-18 图6-7-20图6-7-19B图6-7-21切向加速度为gsin 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