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图文稿
大学古代汉语郑伯克段于鄢(共28张PPT)
21
22
❖ 敢问何谓也——很冒昧地请问你说的是什么 意思?
❖ 何谓=谓何——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要前置 。
❖ 君何患焉——您对此担忧什么? ❖ 何患=患何——理由同上
…… 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两属。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这种“A,后来写作B”的表述方式说明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关系。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有些书上径称为“为动用法”。 又称《春秋左传》,与《春秋》有密切关系。 《说文》云:“顿仆也”,即“累得倒下”之意。
21
13
❖ 夫人将啟之——姜氏夫人将为小儿子 共叔段开门。
❖
鄙,边界、边 疆。此指边界 上的两个城邑
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 。
之。无生民心。”公曰:“ ❖ 贰,两属。
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 ❖ 及:赶上。
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
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
崩。”
21
10
从分析字形看词的本义——
❖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逮也。从 人,从又。”
21
21
❖ 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 ——羹在上古对于贵族来说,就是指的肉。所以这里 上文说“肉”,下文说“羹”,实际是一回事。但要注意 :这个词的词义在汉语中有发展变化,在上古指“带 汁的肉”(主要指固体),而在中古则指的“带肉的汁 ”(主要指液体)。所以中古与“汤”组成同义词:羹 汤。
❖ 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隧道( 从地面进入墓穴的道)。
21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季,癸也。甲乙之次,癸最在下, 季亦然也。” 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 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 春夏秋冬各三个月—— 孟春、仲春、季春……
• (3)于鄢,介词结构。鄢,地名,
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 题目《郑伯克段于鄢》结构为介 词结构后置句。
郑 国 图
关键字词解释(一)
• 中国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通常是和其 意称呼,否则便会因大不敬的罪名被 处以刑罚。出于避讳,后人便用不同的 称谓来指代皇帝。一般情况下,常用庙 号、谥号、年号、尊号等指称皇帝。习 惯上,唐代以前对殁世帝王简称其谥号; 唐以后改称其庙号;到了明清两代,常 常以其年号来称呼。
课文背景:
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 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 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 尔虞我诈、互相倾扎的矛盾冲突。我们下面学习的 这篇课文,就是春秋初期发生在郑国的一个历史事
件。件。
春秋五霸
•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 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 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 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 王勾践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 说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 楚庄王 )。
《左传》概要(归纳)
•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 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 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 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 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六)自“大叔完聚”至“大叔出奔共”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
”【注释】(1)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郑伯,指郑庄公。
郑属伯爵,所以称郑伯。
郑,春秋时国名,姬姓,在现在河南省新郑县一带。
克,战胜。
段,郑庄公之弟。
鄢(yān),郑地名,在现在河南省鄢陵县境内。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 (五)状语后置句 • ①郑武公娶于申(介词短语‚ 于申‛作状语,放在了动词‚ 娶‛后) • ②亟请于武公(介词短语‚于 武公‛作状语,放在了动词‚ 请‛后)
• (六)宾语前置句 • ①姜氏何厌之有 • (宾语‚何厌‛放在了动词‚有‛之前,‚之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 ②敢问何谓也 • (宾语‚何‛放在了动词‚谓‛之前) • ③君何患焉 • (宾语‚何‛放在了动词‚患‛之前) • ④其是之谓乎 • (宾语‚之‛放在了动词‚谓‛之前)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 (一)通假字 • 1.庄公寤生。 • 寤,通‚牾‛,倒着。 • 2.佗邑唯命。 •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 的。 • 3.谓之京城大叔。 • 大,通‚太‛。 •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参,通‚三‛。
• 5.姜氏欲之,焉辟害。 • 辟,通‚避‛。 • 6.姜氏何厌之有? • 厌,通‚餍‛,满足。 • 7.不义不暱,厚将崩。 • 暱,通‚昵‛,亲近。 •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 帅,通‚率‛,率领。 • 9.无庸,将自及。 • 庸,通‚用‛。
• (七)成语
• 1.多行不义必自毙 • 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 • • • • • •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八)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 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 (2)不如早为之所。 • 动词,安排。
•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 动词,作为。
•国 都 邑 鄙
• 国,国家。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如本 文:‚国不堪贰。‛诸侯国的首都也称 ‚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 的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用作动词,指 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因 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ppt
2024/1/11
[文意理不解久 4]
边邑
两属
• 既而怎大么办叔?命若西,鄙如。北之鄙,贰指于“己大。叔 译命:西鄙不北久鄙太贰叔于段己”命这令件西事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
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己忍。受
•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译: 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有两属(两 个君主)的情况,您将对他怎么办?如果
原因:庄公寤生 后果:恶庄公,爱共叔段 原因:共叔段反叛,姜氏为内应 后果:共叔段出奔共
原因:颍考叔献礼,智劝庄公 三、(8、9)母子矛盾化解
后果:母子和好
2024/1/11
课文探究: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姜氏为什么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 •2:姜氏偏爱共叔段表现在哪些地方? •3:朗读第七自然段,该段说“段不弟”,请问“段 不弟”体现在哪些地方?郑庄公的态度或反应如何? •4:庄公对武姜是怎么样的态度,有何变化? •5:如何理解“遂为母子如初”? •6:本文标题“郑伯克段于鄢”是关于战争的文章, 具体战争描写在哪?为何末尾段要写庄公母子和好? 本文侧重点是什么?
[文意理解6] 修姓修治)理。(城完。,郭修),葺聚甲兵。集,,(铠兵百准甲器备。。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译:太叔修缮城池,聚集民众,整理盔甲和武器,准
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偷袭郑国国都步。兵和战车 •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译:姜氏将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到了偷
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
*3、《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经历了十二 国君,两百多年的历史,全文约18万字。
《左传》收辑大量的古代史料,较真实地反映了东周 王朝及诸侯各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许多方面的 史实,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文中对历 史的评价,作者或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或在文笔中曲折地意含褒贬,素称“春秋笔法”。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
厚将得众:权利雄厚,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厚: 本義是山陵大,這裏指所占領的土地擴大。
不义,不暱〔nì〕,厚将崩:共叔段对君不义,对 兄不亲,权利再雄厚,也将要解体。
1、“不義〞和“不暱〞是並列關係,指對君不義 對兄不親。暱,同“昵〞, 异体,親近。 2、 崩,本義是“山倒塌〞,這裡指“垮臺〞、 “失敗〞。
克:〔1〕戰勝 〔2〕能
三、串 講
第一段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位 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王 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 可褒,如:文、武;可贬,如:厉、紂;可同情,如: 哀、悼;也可褒贬参半,如:〔唐〕玄宗,<说文>: “玄,黑而有赤色者。〞
……
<穀梁传·隐公元年>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 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 徒众也 ……
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 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 甚郑伯也 ……
<郑伯克段于鄢>练习题
❖杂曰:“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愚公移山>〕
❖国有都鄙,古之制也。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都于洛阳。
明焦竑〔hóng〕<焦氏笔乘>:寤为牾〔“忤〞 异体,不顺〕的通假字。二字均鱼部[a]、疑母。朱 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寤,假借为牾,足先见 〔xiàn〕,逆生也〞。即难产。通“啎〞,逆,倒 着,難産 。<史記·鄭世家>:“生太子寤生,生之 難,及生,夫人弗愛。〞
驚姜氏:使姜氏惊。使动用法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7.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通“昵”;亲近..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13.永锡尔类.. 锡;通“赐”..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三特殊句式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省略句2.制;岩邑也..判断句3.郑武公娶于申..状语后置句4.亟请于武公..状语后置句5.有献于公..状语后置句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姜氏有什么满足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四成语1.多行不义必自毙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源出左传隐公元年..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着吧..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3.不义不昵;厚将崩..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能感化你的同类..7.段不弟;故不言弟..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六多义词1.于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2.焉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3.克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2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4.为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七异义词1.都城过百雉..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今义:京城;京都..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何谓何患何厌之有何谓:谓何;疑问代词宾语..何患;患何..何厌之有: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之”;有标志前置宾语的作用..国都邑鄙国;国家..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如本文:“国不堪贰..”诸侯国的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的大小不一..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用作动词;指建都..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邑;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叫邑..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邑的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鄙;边境上的小邑..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郑伯克段于鄢ppt28 课件
观点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郑庄公是一个“不守 孝悌”之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不知友爱自己的弟弟, 没有尽到兄长教育弟弟的责任,甚至处心积虑设下陷阱,引诱 弟弟走向犯罪的深渊,严重违背了儒家倡导的“礼教”。 当 然,共叔段的“以下犯上”违背“礼教”在前,武姜的偏爱子 女、肆意干涉朝政、教唆叛乱违背“礼教”在先。可以说郑庄 公也有他的不得已,但是,庄公做了不守孝悌之事,成了不守 孝悌之人。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 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 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 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 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解析】选B。“是很遗憾的事”错,根据原文,颜回认为, 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 表示遗憾。
词,在;第二个,介词,从。C项“之”,第一个,代词,他;
第二个,结构助词,的。D项“为”,均为介词,替、给。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乐也融融
B.若阙地及泉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遂寘姜氏于城颍
【解析】选A。B项“阙”通“掘”;C项“辟”通“避”;D
项“寘”通“置”。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郑武公娶于申
B.姜氏何厌之有
C.其是之谓乎
D.君何患焉
【解析】选A。A项是状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宾语前
置句。
二、名句默写(5分) 8.补充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国不堪贰,______?______,______。 (2)君何患焉,______,______,其谁曰不然? 答案:(1)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 臣请事之 (2)若阙地及泉 隧而相见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解析ppt课件
申:申国。申国的国姓是姜姓,而郑国的国姓 与周天子相同,是姬姓,按照当时的风俗,同 姓不婚,所以郑国的国君一定要娶异姓国的女 子为妻。
曰武姜:娶的妻子叫武姜。“武”是她丈夫的 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合在一起作她的 名。
翻译: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
14
2.生庄公及共gōng叔段。 “生”的主语承上省略,应该是“姜氏生”。
岩:险峻,险要。 邑:人群聚居的地方,大 小不定。(依据孙诒让说)
20
“制,岩邑也”,是一个很典型判断句。 虢叔:是东虢国的国君,东虢封国始于
虢仲,虢仲死后虢叔继位,《国语·郑 语》:“虢叔恃势。”韦昭注:“势, 地势。”《史记》里也记载说虢叔依仗 制这个地方地势险要,傲威不驯,郑武 公的父亲郑桓公就率领军队将他消灭了。 死焉:死在那里。
翻译:按照先王立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 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 过国都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 都的九分之一。
29
6.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法度,标准。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合乎
法度,合乎标准。“不度”是说不合乎法度。
非制也:不是先王的制度,即违反了先王制定 的制度。实际上,祭仲的意思是说,共叔段不 按照先王规定的标准行事,而是擅自扩建京邑 的城墙。作者没有直接写共叔段在京邑的所作 所为,而是通过祭仲之口说明共叔段在京邑扩 充实力,已经对庄公的统治造成威胁。
17
以上第一段。 叙述“郑伯克段于鄢”的背景,着重写
姜氏对两个儿子的爱恶之偏。正是母亲 的偏宠偏爱,导致了后来兄弟之间骨肉 相残的悲剧。 “遂恶之”的“遂”,把姜氏的任性偏 执很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18
第二段: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 即位:就位,指开始做国君。 为(wèi):介词,替,给。 之:指代共叔段。 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si)水县西,又名
郑伯克段于鄢课件分解
❖ 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 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译文:《春秋》的记述, 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 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 谁能够编写?)
❖ 由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 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 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 表达作者主观看法。后世作者为了阐述孔子的思想,撰写了 专门的著作以解释《春秋》的内在涵义,特别是其中涉及礼 的一些细节。
❖ 参同三,用为动词,指将国都三等分。参 国之一,就是指参分国有其一,也就是国 都的三分之一。
❖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
❖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
❖ 郑庄公称其母为姜氏,是当时一种习惯的 称法,如,晋赵盾称其母为“君姬氏”。
❖ 焉:疑问代词,哪里。这里“焉”表示反 问,没有实义,所以也有人把它看成疑问 副词。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 人将启之。
❖ 完:指修筑城郭,完有坚固的意思。
❖ 聚:指聚集粮食。聚的本义指聚集人。
❖ 缮,指修补铠甲、武器。甲:指铠甲。兵: 兵器。
❖ 具:备,足。卒乘:指战士。步兵叫卒, 车兵叫乘。
❖ 夫人:指姜氏,启之:启指开城门,启的 本意就是开门。“之”指叔段。
❖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 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 心 。”
❖ “若……何” 是一个固定格式,把……怎么 办?若之何?把(拿)这种情况怎么办?也就是怎么 处置。
❖ 公曰:“无庸,将自及.”
❖ 无:通毋,表示禁止的副词,是“不要”的意 思。无庸:不用,即用不着。
郑伯克段于鄢ppt14 课件
• 《春秋》叫《春秋》经。“三传”就是春 秋经的三种讲解本、传授本。
• 经和传原来是分开的,不在一起的。经是 经,传是传,各自单行,古人叫做“别本 单行”。别本就是另有本子。把《春秋经》 和《左传》,按年并在一起,是西晋时的
• 杜预,他著有《春秋左传经传集解》所以 《左传》这部书,全称是《春秋左传》, 《春秋左氏传》。
• 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 巖邑即险邑。《史记》:虢叔恃地势险峻, 傲威不逊,武公的父亲桓叔灭之。
• “唯命”是“唯命是听”的省略。
• “唯……是……”
• 是一种凝固格式,表示强调,唯听命。成 语“惟利是图”,以及“唯马首是瞻”等 都属这种结构。
• 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 京:郑国地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大, 同“太”。
•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 • 完:完城郭。指修城,完有坚固的意思。完本指完全,由
完全引申指坚固; • 聚;指聚粮食。聚的本义指聚集人,这里用的是引申义,
指聚粮食。 • 缮,指修补铠甲、武器。甲:指铠甲。兵:兵器。 • 具:备,足。卒乘:指战士。步兵叫卒,车兵叫乘。 • 将袭郑。将偷袭郑国首都。庄公二十九年传云“凡师有钟
• 中华书局出版的沈玉成《左传译文》也是学习 《左传》的重要参考书。
二、课文分析
• 鄭伯克段于鄢
– (1)郑伯,郑庄公,郑属伯爵,故称郑伯,郑 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国是姬姓。与周天 子同姓。
– (2)克,《说文解字》:“肩也。”徐锴曰: “肩,任也,负何之名也,与人肩膊之义通。能 胜此物谓之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 不胜,攻无不克”等用法。克,又有“能”义, 由此而引申。
• 中、融,这两个字古代押韵,现在仍旧押韵,外 和洩,今天不押韵,但在古代是押韵的。
郑伯克段于鄢PPT课件
故事情节
序幕 庄公寤生,姜氏欲立共叔段,挑起了对君位的 争夺。
开端 发展 高潮
庄公继位,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
共叔段扩展势力,一直延伸到廪延。
共叔段准备袭击郑都,姜氏为内应。共叔段失 败出奔共。
结局 尾声
庄公将姜氏安置于城颍。 颍考叔献计,庄公母子隧中相见。
内容讨论
▪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 我认为是____之过,理由是 _____,从文中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3、夫人将启之。
启之,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
4.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做动词,指挖隧道。
5.公入而赋
赋,名词做动词,指朗诵诗
重点词语:
(1)遂恶之 恶:动词,厌恶,不喜欢 (2)亟请于武公 亟,屡次 (3)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焉:兼词,兼介词“于”和代词“之” ,译为“在 那
统治
▪ 左丘明对庄公的行持什么样的态度?从哪里 可以看出?
▪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以纯孝赞扬颍考叔。
课后寄语
本节课时已结束,但学习并未结束。希望大家在生 活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越来越会学习
This class is over, but the study is not over. I hope you can enjoy learning in your life and learn more and more
6、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无,通“毋”,副词“不要”。
7、不义不暱 暱,通“昵”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寘,通“置”,放置
10、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阙,通“掘”,即挖。
古代汉语-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详解共32页PPT资料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隐公元年》
一、《左传》简介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 《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是哪三传呢?
左丘明《左氏春秋传》 公羊高《公羊春秋传》 穀梁赤《穀梁春秋传》
相传 1、能否说《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
《左传》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公元 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年),共经历了十二国君,两百多年的历 史。期间肯定有人添补。
这段主要表现兄弟冲突,显庄公伪善。
第三段
既而:固定词组,不久。 命西鄙北鄙(bǐ)贰于已: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 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于自己。 鄙:边 邑也, 从邑,啚声,边境上的城邑。贰:两属。
堪:承受。 若之何:固定结构,对他怎么办?
欲与大(tài)叔:如果想把国家交给共叔段。 臣请事之:那么我请求去事奉他。 生民心:使动,使民生二心。
左丘明所作。儒家视《春秋》为经,释经为“传”, 共有“三传”。
(二)最重要的注释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今人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二、串 讲
第一段
郑伯:即庄公。伯为爵位,庄公是谥(shì)号。爵 位是生前郑伯受周天子封的等级。《礼记、王制》: “王者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谥号指国君,大臣死后后人加之以示尊重的称号。谥法规 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 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厉、灵等;属于 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也可褒贬参半,如:(唐) 玄宗,《说文》:“玄,黑而有赤色者。”
2、《左传》的体例: 《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回
纪传体、编年体、纪
顾事本末体二、Fra bibliotek 题 郑 伯 克 段 于 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
纳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郑伯克段于鄢》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
寤,通“牾”,倒着。
2.佗邑唯命。
佗,通“他”,指示代词,别的,另外的。
3.谓之京城大叔。
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通“三”。
5.姜氏欲之,焉辟害。
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7.不义不昵,厚将崩。
昵,通“昵”,亲近。
8.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帅,通“率”,率领。
9.无庸,将自及。
庸,通“用”。
10.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通“悌”。
11.遂寘姜氏于城颖。
寘,通“置”,安置,这里是“放逐”的意思。
12.若阙地及泉。
阙,通“掘”,挖。
13.永锡尔类。
锡,通“赐”。
(二)词类活用1.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2.爱共叔段,欲立之。
立,使动用法,使……立。
3.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名词作动词,合乎规定。
4.多行不义必自毙。
义,名词作动词,符合道义。
5.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产生。
6.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恭敬地送给。
7.公赐之食。
食,动词作名词,吃东西。
8.隧而相见。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三)特殊句式
1.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省略句
2.制,岩邑也。
判断句
3.郑武公娶于申。
状语后置句
4.亟请于武公。
状语后置句
5.有献于公。
状语后置句
6.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
姜氏有什么满足
7.敢问何谓也?宾语前置句
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
(四)成语
1.多行不义必自毙
谓坏事干多了,必定自取灭亡。
源出《左传?隐公元年》。
(五)重点翻译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译成: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垮台。
您姑且等着吧。
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译成: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部和北部两个边邑两属于自己。
3.不义不昵,厚将崩。
译成:对君不义,对兄不亲,势力雄厚也将要垮台
4.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译成:蔓延的野草尚且不易铲除,何况是您受宠的弟弟呢5.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译成:姜氏走出来赋诗:“大隧道之外,快乐呀多畅快!”6.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译成:孝子推行孝道没有穷尽,永远赐予(能感化)你的同类。
7.段不弟,故不言弟。
译成: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说他是庄公的弟弟。
(六)多义词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
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
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
介词,在。
(4)段入于鄢。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
(1)虢叔死焉。
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
句末语气词,呢。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
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
动词,能够。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
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动词,作为。
(七)异义词
1.都城过百雉。
古义: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今义:京城,京都。
2.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字词句基础知识举要】
何谓何患何厌之有何谓:谓何,疑问代词宾语。
何患,患何。
何厌之有: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有标志前置宾语的作用。
国都邑鄙国,国家。
周代诸侯的领地称“国”。
如本文:“国不堪贰。
”诸侯国的首都也称“国”,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
都,“国”内的大城市,但比国都小;“都”的大小不一。
如本文:“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用作动词,指
建都。
如杨雄《解嘲》:“都与洛阳。
”因此汉以后京城也称为“京都”“首都”。
邑,城镇,大的叫都,小的叫邑。
《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邑的大小、人口不一,如本文:“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作为政治区域,古代以有宗庙为都,没有宗庙为邑。
鄙,边境上的小邑。
如本文:“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
己。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