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药理学复习要点.doc
第七章 药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节
药效学
•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引起机体(病原体) 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组织形态发生的作 用。主要表现为调节机体的功能、抑制 或杀灭病原体。 • 药物作用的基本类型:兴奋/抑制 • 药物作用方式:局部/全身,直接/间接 •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选择性、两重性、 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 (一)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 指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作用或 作用强而对另外一些组织器官无作用或 作用弱.如青霉素G •
基础医学
药剂学
医学
临床医学
药理学
药学
治疗学
(内、外、儿、妇科等)
(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等)
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桥梁学科,多学科融汇。
3、药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性的学科)
实验药理学方法 清醒动物--整体观察
麻醉动物--器官及系统观察 离体器官、组织、细胞
实验治疗学方法
病理模型
临床药理学方法
人体实验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起效慢、维持时间短?( B ) 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 E ) A.药物理化性质 B.组织器官血流量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组织亲和力 E.药物剂型
三、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代谢) • 定义 化学结构的变化
• 部位 肝 • 方式
40
(1) 消化道给药
给药方式
口服(per os)
吸收部位
小肠粘膜
舌下(sublingual) 颊粘膜
直肠(per rectum)
直肠粘膜
(2) 注射给药
•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 iv) • 静脉滴注(intravenous infusion, iv in drop) • 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 im) •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 sc)
药理学基础知识
1.耐受性 连续多次用药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的现象,通 常指后天获得耐受性
2.耐药性 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使用的化学治疗药物的敏 感性降低的现象,又称抗药性
滥用抗菌药物是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三、连续用药机体反应性变化
(二)药物依赖性 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特殊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 药品: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 人体的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 的药物
➢ 注意:药物是把“双刃剑”, 既是人类战胜疾病的重 要武器,但用之不当也会损害机体
二、药品的名称与药物的剂型
(一)药品的名称 ➢ 药品的名称包括通用名、商品名、习用名和化学名等 ➢ 通用名是中国药典委员会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
药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掌握药物及药品的基础知识、药物效应、不良反应及 防治、量效关系、联合用药、配伍禁忌、药效的个体 差异、合理用药原则
2.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耐受性、耐药性、药物依赖性 、特殊药品及管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规定、 药物的保管方法
学习目标
3.药物剂型、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和遗传因 素、病理因素、精神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一)防治作用
1.对因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也称治本
2.对症治疗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也 称治标
“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标本兼治”
二、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
(二)不良反应
不符合用药目的,对人体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 分类:
➢ 副作用 ➢ 毒性反应 ➢ 变态反应 ➢ 特异质反应 ➢ 继发反应 ➢ 后遗效应
(完整word版)药理学重点知识归纳 吐血整理
药理学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doc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0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1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复习资料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药效学和副作用等的一门学科。
药理学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也是临床医学和药物研究的基础。
下面是药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
1. 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根据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反转剂等;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可以分为生物碱类、氨基酸类、激素类等。
掌握药物的不同分类和作用机制,对于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和毒性有很大的帮助。
2.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和排泄是药物在体内的去除过程,其速度和途径对于药物的作用和毒性会有影响。
药物代谢和排泄途径主要有肝脏、肾脏和肠道。
常见的药物代谢反应有氧化、还原、羟化和甲基化等。
3.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当两种或更多药物一起使用时,它们之间发生的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是增强药效、减弱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等。
常见的药物相互作用有药物-药
物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和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等。
4. 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是研究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的学科。
常见的药物毒理学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畸毒性等。
掌握药物的毒理学可以更好地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物治疗学是研究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和疗效的学科。
基于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选择合适的药
物、剂量和使用时间对于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非常重要。
常见的临床药物治疗学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癌药物等。
以上是药理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于学习和掌握药理学有所帮助。
药理学复习要点
效价强度: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化学治疗:对所有病原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甚至肿瘤细胞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系统统称为化学治疗。
二、问答题:
(4)、噻嗪类利尿药:又称为中效能利尿药或Na+/Cl-同时转运子抑制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如氢氯噻嗪等。
(5)、保钾利尿药:又称为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官远端和集合管,利尿作用弱,能减少K+排出,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
9、临床抗高血压一线用药有哪些类型?代表药物是什么?
根据各种药物的作用和作用部位可将抗高血压药物分为下列几类:
(5)避免在空腹情况下作青霉素注射。
(6)注射后须观察30分钟,无反应者方可离去。
(7)注射液需临用现配。
(8)一旦发生过敏休克,立即使病患平卧头低,同时皮下或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0mg,严重者应稀释后缓慢静注或滴注,必要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如血压下降则静注阿拉明,呼吸圈难者给氧或静注氨茶碱。
抗菌谱: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吸收: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副作用(副反应):由于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
水杨酸反应:阿司匹林剂量过大(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视、听力减退,总称为水杨酸反应。
不良反应: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1)、利尿药:如氢氯噻嗪等。
(2)、交感神经抑制药:
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因此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分类和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仅供参考:一、药理学总论1. 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产生作用。
2.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可将药物分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
3.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 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包括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二、药物分论1. 抗感染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等。
抗生素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合成抗菌药主要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2. 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类等。
烷化剂主要包括环磷酰胺、氮芥等,抗代谢类主要包括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抗肿瘤抗生素类主要包括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3. 心血管药物:主要包括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抗高血压药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抗心绞痛药主要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等,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4. 神经系统药物:主要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
镇静催眠药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等,抗癫痫药主要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5. 消化系统药物:主要包括抗溃疡药、胃肠动力药等。
抗溃疡药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胃肠动力药主要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6. 呼吸系统药物:主要包括平喘药、镇咳药等。
平喘药主要包括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等,镇咳药主要包括中枢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药等。
以上是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的简要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护理三基题药理学基础知识复习
护理三基题药理学基础知识复习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剂量与用法、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药理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于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护理工作的质量。
本文将重点介绍护理三基题药理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要点。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按照其化学结构、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在药理学中,我们通常将药物分为以下几类: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抗炎药物、抗过敏药物、抗肿瘤药物等。
了解不同类别的药物的特点和临床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对人体产生作用。
比如,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再摄取过程来改变神经传递的方式;心血管系统药物通过改变血管张力、心脏收缩力等参数来达到治疗目的;抗感染药物通过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来控制感染等。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护理人员正确用药非常重要,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误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物的剂量与用法药物的剂量与用法是指药物在临床上的给药量和给药方式。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剂量和用法要求,比如,一些药物需要餐后给药,一些药物需要空腹给药,一些药物需要逐渐减量或者逐渐增量给药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剂量和用法要求,并按照临床指南和医嘱进行正确的给药操作,以确保药物的安全和疗效。
四、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之间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会增强或者减弱药物的作用,甚至造成药物毒性的增加。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并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要注意与患者详细询问用药情况,特别是询问正在使用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护理三基题药理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不仅包括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剂量与用法,还涉及到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药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药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包括药物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代谢等方面。
一、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其作用方式,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 化学药物:这类药物是由人工合成出来的,例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2. 生物药物:这类药物源自于生物体,例如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等。
3. 中药物:这类药物是来自于中药的提取物或者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传统的药理作用。
4. 放射性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放射性检查或治疗,如核素扫描药物等。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通过哪些生物过程来实现其期望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物作用机制:1. 靶点蛋白的结合:药物通常会与靶点蛋白结合,改变其构象或者抑制其功能,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2. 酶的抑制:某些药物可以抑制特定的酶活性,从而降低或阻断某种生物反应的进行。
3. 受体的激活或抑制:药物可以模拟或抑制体内的信号分子与相应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激活β受体或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等。
4. 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某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调节生物体的功能,如抗癌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代谢反应。
药物代谢可以分为两类主要反应:一类是药物的转化代谢反应,另一类则是药物的消除代谢反应。
1. 转化代谢反应: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发生结构改变,转化成为代谢产物。
这些转化反应通常发生在肝脏的细胞中,包括氧化、还原、羟基化和脱甲基等。
2. 消除代谢反应: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反应得到的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气等途径被排出体外。
这些代谢产物多为水溶性,以增加其排泄的效率。
药物代谢的稳定性和速率对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对于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作用的科学,它涉及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备、使用和评价等方面。
了解药理学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还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预防药物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点。
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根据药物的起源和性质,药物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等。
天然药物是指从自然界中提取的药物,如植物药物、动物药物和矿物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的药物,如大部分现代药物;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如基因工程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等。
2.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经历代谢和排泄过程,这是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和产生药物作用的关键步骤之一。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主要是经过肝脏进行代谢。
排泄是指将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和肠道完成。
3.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产生作用的过程主要涉及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药物可以通过结合受体、酶、离子通道等靶点来发挥药理效应。
例如,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产生抗菌作用;降压药通过阻断血管收缩物质的合成或作用来降低血压。
4. 药物药效学药物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效果的学科。
药物的药效学参数包括最大有效浓度、半数致效浓度、最大有效时间等。
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参数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指导药物的使用。
5.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药物的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避免不良的药物组合。
6. 药物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治疗作用以外的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副作用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合理用药。
7. 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个体的遗传差异、生理差异和环境差异等因素影响引起的。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
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以下是对药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包括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
兴奋作用可以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抑制作用则使其减弱。
2、药物的作用方式(1)局部作用:药物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
(2)全身作用:药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而产生的作用。
3、药物的治疗作用(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消除病因。
(2)对症治疗:针对疾病症状进行的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或消除症状。
4、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2)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
(3)变态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4)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5)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6)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
5、药物的量效关系(1)量效曲线:以药物的剂量或浓度为横坐标,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
(2)效能: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3)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影响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发挥作用,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1)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2)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
(3)对神经递质、激素或自身活性物质的影响。
(4)作用于受体。
(5)影响酶的活性。
(6)影响离子通道。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1、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给药途径、机体的生理状态等。
(2)分布: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药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动学。
以下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1. 药物的定义和分类:-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 分类包括抗感染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2.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影响细胞功能和代谢过程。
- 包括激动剂和拮抗剂,前者增强受体功能,后者抑制受体功能。
3. 药物的药效学:- 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效应的科学。
- 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毒性和治疗指数。
4. 药物的药动学:- 药动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 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血药浓度曲线等。
5.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剂量是指药物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量。
- 给药途径包括口服、注射、吸入等。
6. 药物的相互作用:- 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 药物与食物、其他药物或疾病状态之间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7. 药物的不良反应:-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
- 需要了解如何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8. 药物的临床应用:- 包括药物的选择、用药指导、药物监测等。
- 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合理用药。
9.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包括药物的临床试验、药品审批流程和药品监管。
10. 药物的储存和保管:- 了解不同药物的储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11. 药物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包括药品专利、药品广告、药品价格和药品可及性等。
12. 新药研发:- 了解新药研发的流程,包括药物设计、合成、筛选、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
13. 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包括合理用药、最小有效剂量、药物经济学等。
14. 药物的监测和评价:- 如药物的疗效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药物利用评价。
15. 药物的未来发展:- 包括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药物基因组学等新兴领域。
药理学基础知识
用药频次
根据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和患者的病情,确定 合理的用药频次。
用药途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用药 途径,如口服、注射等。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原则
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联合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
药理学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
揭示药物作用机制
药理学研究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揭示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和作用靶点,为新药的研发 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理学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通过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为新药的上市提供科 学依据。通过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筛选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候选药物。
立体构型与药效
药物的立体构型也对其药 效产生影响,如手性药物 的不同构型可能具有不同 的药效。
药物代谢与药效
药物的代谢过程对其药效 也有影响,如代谢产物的 药效可能与原药不同。
04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的生物转化
概念
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药 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 构改变,使其成为更易 排出体外的代谢产物。
02
03
剂量反应关系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存 在一定的关系,即剂量反 应曲线。
最大效应
在剂量反应曲线中,随着 药物剂量的增加,效应逐 渐增强,达到最大值后不 再增加。
阈剂量
引起最小效应的剂量值称 为阈剂量。低于阈剂量时 ,无效应产生。
药物的构效关系
化学结构与药效
药物的化学结构直接影响 其药效,如药物的化Biblioteka 结 构改变可能导致药效增强 或减弱。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药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药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结构、药效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抗生素、抗凝血药、抗癌药等。
2.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活动过程。
3.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等。
4. 躯体依赖与戒断反应:某些药物具有依赖性,长期使用后会导致躯
体依赖,停药时会产生戒断反应。
5.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相互影响,使其中一个药物的药
效增强或减弱。
6. 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有些人对特定药物具有过敏反应,出现过敏
症状,而不良反应则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效应。
7. 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合理用药,避免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8.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并通过不同的途径给药(如口服、注射、局部涂抹等)。
9.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情况、药物的特
点等因素进行药物的选择和合理用药。
10. 药物的存储和配伍:药物应妥善存放,避免日光直射、高温等条件,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影响产生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言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Z间,也是药学与医学Z间的桥梁科学。
新药药理学研究包括:
1、临床前药理研究:为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壽理学研究等。
2、临床药理研究: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冇功能的改变。
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2、不良反应:
(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变态反应(4)继发性反应(5)后遗效应(6)撤药反应(7)质反应(8)三致作用
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人分了化合物,能与特异性配体结介产生效应。
受体特性:具有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亲和力、结构专一性、立体选择性、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配体结合试验资料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牛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受体类型:
1:体接受信息源的各类白质,分情况而言。
2:据受体的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分类:(1)控离了通道型受体(2)蛋白偶联受体
(3)激陋型受体(4) DNA转录调节型受体
药物作用机制:
1、非特升性约物作用(1)改变参透压等(2)改变PH (3)脂溶性
(4)络合作用(5)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
2、特异性药物作用
结构特界性药物通过与机体生物大分子功能棊团结合而发挥作用。
激动剂:也称完全激动剂,冇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
半数有效量:ED50
药物的强度或效价:是指产生相等效应时药物剂量的羌别。
药物的效能: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半数致死量:LD50
治疗指数:LD50 / ED50
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动学
药动学研究的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
跨膜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
被动转运:1、简单扩散2、滤过3、易化扩散
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扩散,是指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相似相溶)。
人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属于简单扩散。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解离,在碱性环境中易解离;
弱碱性药物则相反,在酸性环境中大部分解离,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解离。
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坏的过程。
首关效应:是指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某些药物在通过肠黏膜及肝时,部分可被代谢火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最减少,药效降低。
也有一些药物可经首关效应被活化。
药物生物转化的意义在于使药理活性改变。
纶物转化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步为结合。
挥发性药物及气体可从呼吸道排出,非挥发性药物主要由肾排泄。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称为消除半衰期。
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过肝首关消除过程后能被吸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対量和速度,用F表示。
F=A/D X 100%
生物利用度还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药物的制剂因索和人体的生物因索都可以影响生物利用度,从而影响临床疗效。
临床治疗常需连续给药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
按计算约需5个tl/2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第四章 ----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屮,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人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抗药性,主要是由于病原体出现基因变异而产生。
药物依赖性:是指某些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直接作川于屮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应用使机体产生依赖性。
传出神经分为两大类:
1、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胆碱受体:■胆碱受体N…胆碱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分为a肾上腺素受体P肾上腺索受体。
« 1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平滑肌、瞪孔开人机、心及肝。
B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肾小球旁细胞。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的药
1、M、N胆碱受体激动药
M样(毛果芸香碱)临床药物多,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N样(主要有尼古丁)无实用价值,仅具有壽理学上的意义。
药理作用:直接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的选择性作用最明显。
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腺体:使腺体分泌增加。
平滑肌:增加其收缩力和张力。
临床:青光眼。
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
临床:1、重症肌无力2、腹气胀和尿潴留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
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胡)
药理作用:阿托品竞争性阻断M受体,对Ml, M2, M3受体都冇作用。
可依次出现腺体分泌减
少、瞳孔散人和调节麻痹、胃肠道及膀胱平滑肌抑制、心率加快等作用,人剂最时还可出现中枢不良反应。
其屮,对胃肠道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最为明显。
临床作用:1、解除平滑肌痉挛。
2、抑制腺体分泌。
3、验光配镜。
4、抗心律失常。
5、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1、儿茶酚胺
2、氨基上氢原子的取代
3、a碳原子的収代
4、B碳原子的取代
a受体激动药
B受体激动药
a , P受体激动药
a, B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肾上腺索激动a, B受体,主要作用部位为心脏、血管及平滑肌。
临床作用:1、心搏骤停
2、过敏性休克
3、变态反应性疾病
4、局部应用
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B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1、血管系统(1)心脏(2)血管和血压2、支气管平滑肌3、代谢临床应用:
1、心律失常
2、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高血压
4、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1、心血管反应
2、诱发或加剧支气管哮喘。
3、反跳现彖
第十章局部麻醉药
作用与作用机制
机制:抑制Na+内流,肌止动作电位的产生和神经冲动传导,产牛•局麻作用。
常用局麻药:1、利多卡因2、普鲁卡因
第十八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化陋(COX),便PG合成减少。
常用解热镇痛抗炎夯: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2、凝血障碍
3、过敏反应
IC 类明显 氟卡尼 抗菌药物概论 第十九章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一般按心动频率分缓慢型和快速型。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
I 类:钠通道阻滞药
IA 类适度 奎尼丁 IB 类轻度利多卡因 II 类:B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普蔡洛尔
第二十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分类:
1、 强心背类地高辛
2、 非强心琶类正性肌力药
3、 减轻负荷药强心甘(由糖基和廿元结合而成)
药理作用:1、正性肌力作用
2、 负性频率作用
3、 対心肌氧耗量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抗心绞痛药
常用药物:
1、 硝酸酯类及亚硝酸酯类硝酸甘油
2、 B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蔡洛尔
3、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第二十三章抗高血压药
分类:
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可乐定
2、 神经节阻断药 美卡拉明
3、 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药利舍平
4、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a 受体阻断药哌哇嗪
B 受体阻断药普蔡洛尔
a 、B 受体阻断药拉贝洛尔
5、 血管扩张药硝普钠
6、 钙拮抗药硝苯地平
7、 利尿药盘氯曝嗪
8、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目前,国内一线抗高血压药是B 受休阻断药、钙拮抗药、利床药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药四人类药物。
第二十八章 化疗指数=LD50/ED50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 影响胞质膜的通透性
3、 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叶酸代谢
5、抑制核酸代谢
耐药性产生机制:
1、细菌产生灭活陆
2、改变细菌胞质膜通透性
3、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
4、质粒介导的耐药性。
5、转座因子介导的耐药性。
6、其他。
第三十八章•内酰胺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机制:
各种B-内酰胺类药物都能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介成酶,阻止细胞壁黏肽的介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青霉素G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强,但対肠球菌的作用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