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4.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5.胃主降浊:指胃气通降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小肠、大肠的功能。
26.天癸: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须的物质,来源于男女之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盈。
9.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
13.乘侮:五行中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
17.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
18.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9.腑脏: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2.望神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等。其中眼神最为重要。按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有神、少神、无神、假神。
3.色分青赤黄白黑五种,简称为五色。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进行诊察疾病的方法,成为五色诊或五色主病。
中医护理学
相乘:意为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精明之腑:指头部。
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会于头面部,其中尤以人的眼睛,其外观的神态及光华,最能反映脏腑的机能状况异病同治:就是对不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病机相同所表现出的相同症候,采取同样的方法进行治疗瘕聚:妇女任脉受病的证候。
主要症状为腹部脐下有硬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正治:又称逆治,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相一致的情况下,逆其症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则反治:又称从治,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质与疾病本质不相一致的情况下,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则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肾,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失神:又称无神,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语言不清,目光晦暗,瞳神呆滞,呼吸气微,反应迟钝,神昏谵语,提示精亏神衰,正气大伤,脏腑功能衰弱,预后较差奇恒之府: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既有异于五脏,又有别于六腑,虽有贮藏精气的作用,但又藏而不泄,形态位置与五脏不同常脉:正常脉象,基本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五脏的主要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肺的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脾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肝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虚实症的鉴别要点:虚实是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虚实主要反映病变过程中人体正气的强弱和致病邪气的盛衰,实主要指邪气盛实,虚主要指正气不足,由于邪正斗争是疾病过程中的根本矛盾,所以分析疾病中的邪正虚实关系是辨别的基本要求。
从病人的形态盛衰,精神状态的好坏,声音气息的强弱,痛处的喜按和拒按,以及舌、脉的变化上鉴别。
虚证:久病,虚弱,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少苔,脉象细弱。
(完整版)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中医学:中医学即中国医药,亦称祖国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延长寿命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的学科。
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是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统一性的整体认识。
(此概念的内涵有两个要点,一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种对立表现为相互间的制约。
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是讲阴阳双方的势力或数量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是靠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来维持的。
生克制化:生克,即指五行“相生”和“相克”,它是指五行间正常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克制的关系。
制化,指五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和相克的作用。
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制即制约,化是化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正是由于存在着这四种联系方式,才保证了制化关系的正常,维护了事物的存在和正常的活动变化。
相乘:即乘虚侵袭之意,是克制太过的表现,也称作“倍克”。
相侮:又称为“反侮”或“反克”,即恃已之强,凌彼之弱,侮所不胜的异常克制现象。
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
“象”是“藏”的外在反映,“藏”是“象”的内在本质。
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是常、通常的意思。
奇恒之腑不同于脏和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中医护理学是指基于中医理论和方法,运用中医知识开展护理工作的一门学科。
中医护理学涉及中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现代护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以提高中医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中医护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如下:1. 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以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和中药治疗为主要特征,强调平衡和谐,注重预防和调理。
2. 护理:护理是指对病人进行照顾和管理,包括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工作,旨在维护和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3. 基本理论: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精神心理学说等,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的核心思想。
4. 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医的诊断方法、中药的使用与配伍、针灸和推拿等常用疗法的原理和应用等。
5. 基本技能:中医护理学的基本技能包括中医护理常规操作、中医手法按摩、中医巡诊观察等,这些技能是中医护理的基础和核心。
6. 中医护理工作:中医护理工作是指在中医医疗机构中进行的护理服务和管理工作,包括病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康复护理、中医药配合治疗等。
7. 中医护理评估:中医护理评估是指根据中医护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生活环境等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判断,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8. 中医护理计划:中医护理计划是指在中医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以达到促进病人康复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9. 中医护理干预:中医护理干预是指根据中医护理计划,运用不同的中医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干预,促进病情的恢复和康复。
10.中医护理评价:中医护理评价是指对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判断,以确定护理效果的好坏,并对后续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中医护理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这些名词涵盖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理解中医护理学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中医护理学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名词解释
1.辨证施护——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等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施护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遵循辨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症——是指疾病的单个临床表现,即症状,如发热,咳嗽等。
3.证——是指在疾病发展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4.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
5.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
6.五行,即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7.相生: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木火土金水8.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木土水火金9.相乘:意为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10.相侮:就是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1.乘侮: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遭到破坏后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12.神:广义的神,泛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体现;狭义的神则主要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13.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14.脾主升清: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15.脾统血,指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功能16.肾阴:对人体个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的称肾阴。
17.肾阳:对人体组织器官起推动、温煦作用的称肾阳18.天癸:是指随着人体的生长发育,肾中精气逐渐充盈到一定程度,产生了一种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生殖功能的精微物质。
19.宗气:又名大气,由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20.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营气属阴,又称营阴21.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卫气属阳,又称卫阳22.八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23.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24.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25.虚实真假: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疾病的现象与本质完全不一致的假象26.阴偏胜,阴气偏胜,功能低下,热量不足,以及阴寒性物质积聚的病理状态27.阳偏胜,阳偏胜是指阳气亢盛,功能亢奋,热量过多的病理状态28. 阳偏衰:阳偏衰是机体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阳失温煦的病理状态29.阴偏衰,阴偏衰事指机体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阴失濡润滋养的病理状态.30.血虚证,是指机体内血液亏虚所引起的证候31.血瘀证,是指体内血流不畅,经脉受阻,血液淤滞所引起的证候32.出血证,是由多种病内所致的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的证候33.丹毒:皮肤大片红肿,边缘清楚、赤色如丹者。
中医护理学基础z的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基础z的名词解释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名词解释中医护理学基础是一门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与方法的护理学科。
它结合了中医传统理论和护理实践,旨在提供综合性的医护服务,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名词解释,以帮助读者对中医护理学基础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中医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疗法等。
中医注重平衡和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中医通过调理和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和应用在病人护理过程中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包括了从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的广泛内容。
护理学强调人文关怀、科学管理和个性化护理。
中医护理学基础则是在这个框架下,融入了中医理论和实践。
三、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是将中医理论运用于护理实践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护理人员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医护理学基础旨在综合运用中医学和护理学的理念和技术,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综合健康需求的判断和应对能力。
四、综合护理综合护理是中医护理学基础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中医护理中,综合护理意味着将病人的身心健康纳入考虑,不仅关注病症的具体表现,还关注病因、病机和整体状况。
综合护理要求护理人员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全面护理。
五、调理与护理调理与护理是中医护理学基础中一个基本的原则。
中医强调调理,即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护理则强调护理,即通过护理措施,帮助病人维持健康和促进康复。
调理和护理相辅相成,共同为病人提供综合性的治疗和护理。
六、特色技术中医护理学基础涵盖了许多特色技术,如中草药疗法、针灸、推拿按摩等。
这些技术在中医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整和刺激人体的生理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特色技术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能力和精湛的操作技巧,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
中医护理考试试题姓名科室得分一、名词解释(10分)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60分)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先河。
3、头有疮则,身有疡则。
4、首创“麻沸散”的是。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6、张仲景开创了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为特色,它包涵和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9、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
10、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
11、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
12、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
13、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
14、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
15、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
16、首创汤剂的是。
17、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
18、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
19、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20、中医血的基本特点是和。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答案:一、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中医护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中医学:中医学即中国医药,亦称祖国医学,就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与延长寿命的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就是研究与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的学科。
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就是以古代的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气一元论(精气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与病理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整体观念:所谓整体观念,就是指中医学对人体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统一性的整体认识。
(此概念的内涵有两个要点,一就是人体自身的完整性;二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阴阳:就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对立制约: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物质势力,这种对立表现为相互间的制约。
阴阳平衡:所谓阴阳平衡就是讲阴阳双方的势力或数量就是相对恒定的。
这种相对的稳定状态就是靠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依存互根来维持的。
生克制化:生克,即指五行“相生”与“相克”,它就是指五行间正常的相互资生与相互克制的关系。
制化,指五行结构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与相克的作用。
所产生的调节作用。
制即制约,化就是化生,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四方面的联系,正就是由于存在着这四种联系方式,才保证了制化关系的正常,维护了事物的存在与正常的活动变化。
相乘:即乘虚侵袭之意,就是克制太过的表现,也称作“倍克”。
相侮:又称为“反侮”或“反克”,即恃已之强,凌彼之弱,侮所不胜的异常克制现象。
藏象:指脏腑虽藏于机体之内,但其生理、病理等方面都有征象表现于外。
“象”就是“藏”的外在反映,“藏”就是“象”的内在本质。
奇恒之腑:奇,异常、不同之意;恒,就是常、通常的意思。
奇恒之腑不同于脏与腑,功同脏,形似腑,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其为奇恒之腑。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1.正治与正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又称“逆治逆护法”。
2.反治与反护: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法与护法。
3.热因热用:用温热药、温热护法,治护热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4.寒因寒用:用寒凉药、寒凉护法,治护寒的症状表现的方法。
5.塞因塞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症状的护法。
6.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
7.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症证,应该使用相同的护法。
8.异病同护:一般情况下,不同的病证,应该使用不同的护法。
9.未病先防:使之在未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10.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早诊断、早诊断,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11.汗法:亦称解表法。
是通过宣发肺气、调畅营卫、开泄腠理等作用,促使人体微微出汗,使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12.吐法:亦称涌吐法。
是指通过药物,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13.温法:亦称温阳法。
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气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一种方法。
14.刮痧法:又称“挑痧”,是指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其局部皮下出现瘀斑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5.药熨法:是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内,在患处或特定穴位来回移动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已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6.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加工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体表的一种部位或腧穴进行烧灼熏烤,借灸火的热力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7.拔罐法:又称“吸筒法”,是以罐或筒为工具,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或筒吸附于腧穴部位皮肤上或应拔部位,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淤血,产生刺激以调节脏腑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中医护理学是研究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病人进行诊断、护理和预防的学科。
它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并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2.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理论、阴阳五行理论、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
中医护理学根据这些理论,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等手段,实现对病人的护理和治疗。
3.中医护理学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主要观察病人的面容、舌质、舌苔等情况来判断病人的病情;闻诊主要通过闻听病人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问诊主要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切诊主要通过切脉判断病人的病情。
4.中医护理学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气功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选用中草药或中药制剂来调理病人的脏腑功能;针灸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刺入针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推拿是通过按摩病人的穴位和经络来调理病人的脏腑功能;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理病人的气血运行。
5.中医护理学的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方法包括营养护理、排毒护理、通经络等。
营养护理主要是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补充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排毒护理主要是通过中药或其他方法排出病人体内的毒素;通经络主要是通过按摩和调理经络来促进气血运行。
6.中医护理学的预防方法:中医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此中医护理学也注重疾病的预防。
中医预防方法包括适度运动、合理饮食、良好的作息习惯、心理调节等。
预防性护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B、张仲景C、华佗D、叶天士四、简答题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四、简答题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1.中医护理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 辩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患者有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饮食调护:在日常生活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营养和膳食方面的护理和指导。
4.病情观察: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通过辩证的方法分析归纳,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性和病位,对疾病做出判断的过程。
5.灸法:指利用某些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6.拔罐法:以罐为工具,利用罐内燃烧或热蒸、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使施术部位产生淤血和药物透入,致使淤滞凝结之气血,负而吸达,动而通畅,改善局部及全身脏腑经络之营养,调整阴阳,疏通气血,从而达到疗病愈疮之功效。
7.耳穴埋豆法:在耳针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中医操作技术,是用胶布将药豆或磁珠黏贴于耳穴处,给与适当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8.耳穴:人体发生疾病时,常会在耳部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如压痛、变形、变色、水疱、结节、丘疹、凹陷、脱屑、电阻降低等,这些点就是耳针防治疾病的刺激点。
9.刮痧法: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和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
10.药熨法:将中药用白酒或食醋搅拌后炒热,装入布袋中,在患处或特定穴位适时来回退运或回旋运转,利用温热及药物的共同作用,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通经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11.熏洗法:将药物煎汤开沸后,利用药液所蒸发的药气熏洗患处,待药液稍温后,再洗涤患部的一种外治治疗。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
中医护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中医护理学试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XXX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XXX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1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照顾护士系创建(1983年XXX)。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XXX)。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XXX)。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初创汤剂的是(XXX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XXX)。
11、(XXX)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XXXB、XXXC、XXXD、XXX四、XXX1、简述XXX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①妇、幼儿护理:XXX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绘了照顾护士概念?2(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的名词解释1. 中医护理学:这就好比是中医领域里照顾病人的魔法!比如说,当你感冒了,中医护理可能会用艾灸来帮你缓解症状呢!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等方法来护理患者。
2. 整体观念:哎呀呀,这可太重要啦!就像组装一个复杂的拼图,要考虑所有部分。
比如在照顾病人时,不能只看局部的病症,还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整体状况呀。
就像头疼可能不只是头的问题呢!3. 辨证施护:嘿,这就像是为每个病人量身定制护理方案!如果两个病人都咳嗽,但是病因不同,那护理方法也得不一样呀。
就好像一个喜欢吃甜,一个喜欢吃辣,不能一概而论嘛!4. 阴阳学说:哇哦,这可是中医的大秘密呢!把万物都分成阴阳两面。
就像白天和黑夜,人也有阴阳平衡呀。
如果阴阳失调了,身体就会不舒服呢,那护理就要来帮忙调整啦!5. 五行学说:嘿,这就像一个神奇的循环系统!木火土金水相互关联。
比如肝脏属木,心属火,它们之间也有联系呢。
要是肝脏出问题,对心也可能有影响哦,护理时就得注意啦!6. 经络学说:哎呀呀,这就像是身体里的秘密通道!通过经络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呢。
比如按摩一些穴位,就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呀,多神奇!7. 情志护理:哇,这可是关注病人心情的重要部分呢!病人心情不好,病也好得慢呀。
就像你不开心的时候做事也没劲儿,所以要好好照顾病人的情绪呢!8. 饮食护理:这很容易理解呀,就是通过饮食来帮助病人康复嘛!吃对了东西,身体才有力气对抗疾病呀。
就像给汽车加对了油才能跑得快,对吧?9. 生活起居护理:这就像给病人打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比如房间的温度、湿度要合适。
就像你自己也喜欢待在舒服的地方呀。
10. 中医护理技术:哈哈,这可是中医护理的法宝呢!像拔罐、针灸、推拿等等。
这些技术用好了,能解决好多问题呢,你说厉害不厉害?我觉得中医护理学真的太神奇、太有价值啦!它用独特的方式照顾着人们的健康,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疾病,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和学习呀!。
中医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中医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一、中医护理学介绍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医理论与护理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在中医护理学中,有许多常考的名词,对于中医学习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名词的含义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考的名词。
二、气血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
气指的是人体内的精气神活动,与呼吸、运动等息息相关。
而血则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主要载体,能够滋养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气血的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中医护理学注重通过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人体的健康。
三、脏腑脏腑是中医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在中医护理学中也常常被考察。
脏腑是指人体内的脏器和器官,包括肺、心、肝、脾、胃、肾等。
通过中医的观察和诊断,可以了解脏腑的功能状态和相互关系,从而指导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的目标是通过调整脏腑的功能,促进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四、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
经络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传导系统,通过经络可以有效地传递气血和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中医护理学注重通过调节经络的通畅,改善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健康和康复。
五、针灸针灸是中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
针灸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中医护理学注重针灸的应用,在护理实践中能够有效地缓解病痛和改善病情。
六、药膳药膳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是中医理论和中草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药膳通过选用特定的食材和中草药,调配成具有特定疗效的食品,通过进食调理人体的健康。
中医护理学注重药膳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体质和增强抵抗力。
七、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中医护理学中常考的名词之一,是一种通过按压、揉捏和推拿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治疗方法。
中医按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缓解疼痛和改善身体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黄色主虚证、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痛证、寒证、瘀血、惊风;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瘀血证、剧痛、寒证。
4.丹毒: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者称之。
盗汗:入睡后出汗,醒后则汗止,多见于阳虚内热者或气阴两虚者。
10.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能眠者,称之失眠。又称不寐,常伴有多梦。失眠有虚实之分。
11.但热不寒:①壮热:高热不退,多因里热炽盛 ②微热:轻微发热,多见于某些内伤病和温热病后期 ③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甚。分型(日晡潮热—多位阳明腑实证;午后潮热—入夜加重,兼见五心烦热或骨蒸劳极者,多为阳虚;午后热甚—身热不扬者,可见于湿温病;身热夜甚—温热病热入营血。)
2.望神的重点是神情、眼神、气色等。其中眼神最为重要。按神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一般可分为有神、少神、无神、假神。
3.色分青赤黄白黑五种,简称为五色。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化进行诊察疾病的方法,成为五色诊或五色主病。
主色:只由禀赋所致终生不变的色泽。
客色:指受季节气候、生活和工作、情绪及运动等不同因素影响所致气色的短暂性改变。
27.气: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28.津液: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分泌物。
29. 经络:是人体运行、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30.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2.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不同情绪的反应
3.淤血:凡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组织之中,或体内存留的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者
4.三焦:上、中、下三焦的合称,既是体腔的划分概念,也是作为六腑之一的功能概念。
5.亡阴:阴液在短时间内大量亡失,脏腑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变化。
名解:
1.整体观念:机体自身整体性与外部环境的统一性称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根据病史、四诊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辨清病因、性质、病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这种认识和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3. 辩证施护:是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去护理病人,称之为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脾主统血:脾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4.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达、升发的特性,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5.胃主降浊:指胃气通降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小肠、大肠的功能。
26.天癸: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维持妇女月经和胎孕所必须的物质,来源于男女之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盈。
4. 同病异护:对同一疾病,根据其病程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不同的证候给予不同的护理,称之为同病异护。
5. 异病同护:对不同的病,由于其病机相同而出现了相同的证候,则采取同一种护理方法,称之为异病同护。
6.证:又称证候,它既不是症状,也不是病名,而是中医学特有的诊断学概念,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
9. 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生”“相克”的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规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10.相生: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11.相克: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的作用。
12.制化:相互制约、生化的意思,是把相生、相克联系起来说的。
黄疸:皮肤、面目俱黄者,多为黄疸。
斑:点大成片,平摊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谓斑。
疹:点小如粟,高出皮肤,摸之碍手者为疹。
5.望舌时,医生应循舌尖、舌中、舌根,两旁顺序察看,先看舌苔,后看舌质。
6.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形质和动态。望舌色、舌质、舌态
正常人:淡红舌、薄白苔,干湿适中。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病有外感和内伤之分;紫舌可分青紫、绛紫、淡紫,分别主瘀血、热证、寒证。
7.小儿食指脉络分为风、气、命三关。指纹观察有以下内容: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观测轻重。
8.寒热有如下表现形式:①恶寒发热②但寒不热③但热不寒④寒热往来
9.自汗:经常日间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常见于气虚、阳虚证。
33.诊法:是指中医收集临床资料,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简称四诊。四诊合参,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参合。
1.①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神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与质的变化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其主要内容有: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头颈五官、望皮肤、望舌、望分泌物及排泄物、望小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展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过程。
7.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面.
8.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或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为基本性质标志形象物为一切事物提供识别标准。
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肺朝百脉:指全身的血脉都汇聚于胸,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在心气和肺气的共同作用下输布到全身。
肺主治节:治理调节,指肺通过有节律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
3.脾主升清:脾气的运化特点,以上升为主,脾气将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13.乘侮:五行中的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出现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虚侵袭,指一行对另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侮:恃强凌弱,指一行对另一行的反克。
14.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物质,宇宙万物的生存或消亡来自于精气的聚散。
15.精气学说:研究精气及其聚散、运动以及宇宙万物生长消亡的客观规律的学说。
20. 神:(广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狭义)人得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五脏的主要功能:
1.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依赖心的推动在脉中运行,周流不息,循环无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主要靠心气。
心主神:即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主宰的作用。
2.肺主气:包括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两方面。肺主一身之气,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指肺通过呼吸,进行着体内外气体交换,呼浊吸清,以保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②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听声音是指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喛气等各种声响;嗅气味是指嗅病人口气、体气及排泄物的气味。
③问诊:是医生通过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病情、病史的一种诊察方法。
④切诊:是指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人机体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包括脉诊和按诊两个部分。
16.气化:泛指气作用下的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
17.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象指显于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脏藏于内,象显于外,故称藏象。
18.藏象学说:指通过对人体外部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探求人体内部各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9.腑脏:是内脏的总称,由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组成。
31.奇经八脉:“奇经”是十二经脉之外的特殊通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相配,“别道奇行”;“八脉”为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故称“奇经八脉”。
32.一源三歧:八脉之中,督脉、任脉、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
1.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