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13章课外习题-杨可祯

合集下载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版)1-18章答案(全)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版)1-18章答案(全)

机械设计基础(杨可桢版)1-18章答案(全)机械设计基础习题答案第八章回转件的平衡8-1解:依题意该转子的离心力大小为该转子本身的重量为则,即该转子的离心力是其本身重量的倍。

8-2答:方法如下:( 1)将转子放在静平衡架上,待其静止,这时不平衡转子的质心必接近于过轴心的垂线下方;( 2)将转子顺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然后放开,转子缓慢回摆。

静止后,在转子上画过轴心的铅垂线1;( 3)将转子逆时针转过一个小角度,然后放开,转子缓慢回摆。

静止后画过轴心的铅垂线2;( 4)做线1和2的角平分线,重心就在这条直线上。

8-3答:( 1)两种振动产生的原因分析:主轴周期性速度波动是由于受到周期性外力,使输入功和输出功之差形成周期性动能的增减,从而使主轴呈现周期性速度波动,这种波动在运动副中产生变化的附加作用力,使得机座产生振动。

而回转体不平衡产生的振动是由于回转体上的偏心质量,在回转时产生方向不断变化的离心力所产生的。

(2)从理论上来说,这两种振动都可以消除。

对于周期性速度波动,只要使输入功和输出功时时相等,就能保证机械运转的不均匀系数为零,彻底消除速度波动,从而彻底消除这种机座振动。

对于回转体不平衡使机座产生的振动,只要满足静或动平衡原理,也可以消除的。

(3)从实践上说,周期性速度波动使机座产生的振动是不能彻底消除的。

因为实际中不可能使输入功和输出功时时相等,同时如果用飞轮也只能减小速度波动,而不能彻底消除速度波动。

因此这种振动只能减小而不能彻底消除。

对于回转体不平衡产生的振动在实践上是可以消除的。

对于轴向尺寸很小的转子,用静平衡原理,在静平衡机上实验,增加或减去平衡质量,最后保证所有偏心质量的离心力矢量和为零即可。

对于轴向尺寸较大的转子,用动平衡原理,在动平衡机上,用双面平衡法,保证两个平衡基面上所有偏心质量的离心力食量和为零即可。

8-4图 8 . 7解:已知的不平衡质径积为。

设方向的质径积为,方向的质径积为,它们的方向沿着各自的向径指向圆外。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8章)】【圣才出品】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18章)】【圣才出品】

2 / 146
圣才电子书

约束,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1-15 最下方齿轮与机架,杆组成复合铰链,

图 1-16 F 3n 2PL PH 3 3 2 3 3 。
1-13 求出图 1-17 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和构件 1、3 的角速比。
图 1-17 导杆机构 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 1-18 所示。
8.28rad
/
s。
5 / 14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17 图 1-25 所示平底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已知凸轮 l 为半径 r=20 的圆盘,圆盘中
心 C 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 lAC=15 mm,lAB=90 mm, 1 =10 rad/s,求θ=0°和θ=180° 时,从动件角速度 2 的数值和方向。
图 1-11 加药泵
图 1-12 测量仪表机构
图 1-13 缝纫机送布机构 图 1-14 冲压机构
图 1-15 差动轮系
图 1-16 机械手
解:图 1-9 滚子处为局部自由度,

图 1-10 滚子处为局部自由度,

图 1-11

图 1-12

图 1-13 滚子处为局部自由度,

图 1-14 滚子处为局部自由度,右方三杆铰接处为复合铰链,下方两导程槽之一为虚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 章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1-1 至 1-4 绘出图示(图 1-1~图 1-4)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
图 1-1 唧筒机构
图 1-2 回转柱塞泵
图 1-3 缝纫机下针机构 解:机构运动简图分别如图 1-5~1-8 所示。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_杨可桢主编_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_杨可桢主编_课后习题答案

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谜底(完整版)之阿 布丰王创作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杨可竺、程光蕴、李仲生主编 1-1 至 1-4 解 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图 1.11 题 1-1 解 图 图 1.12 题 1-2 解图图 1.13 题 1-3 解 图 图 1.14 题 1-4 解图 1-5 解 1-6 解 1-7 解 1-8 解 1-9 解 1-10 解 1-11 解 1-12 解 1-13 解 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1、3 的角速比为: 1-14 解 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 3 的速度为:,方 向垂直向上. 1-15 解 要求轮 1 与轮 2 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 1、轮 2 和机 架 4 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 , 和 ,如图所示.则:,轮 2 与轮 1 的转向相反. 1-16 解 ( 1)图 a 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构件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运 动.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2)图 b 中的 CD 杆是虚约束,去失落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 故图 b 中机构的自由度为:所以构件之间能发生相对运动.题 2-1 答 : a ),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b),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c),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d),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题 2-2 解 : 要想成为转动导杆机构,则要求 与 均为周转副.( 1 )当 为周转副时,要求 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见图 2-15 中位置和.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综合这二者,要求即可.( 2 )当 为周转副时,要求 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见图 2-15 中位置和.在位置时,从线段 来看,要能绕过 点要求:(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位置时,因为导杆 是无限长的,故没有过多条件限制.( 3 )综合( 1 )、( 2 )两点可知,图示偏置导杆机构成为转动导杆机构的条件是:题 2-3 见图 2.16 .图 2.16题 2-4 解 : ( 1 )由公式方程有:因此空回行程所需时间;( 2 )因为曲柄空回行程用时 ,转过的角度为,,并带入已知数据列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因此其转速为:转 / 分钟题 2-5解 : ( 1 )由题意踏板 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 ,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取适当比例 图 尺,作出两次极限位置和(见图2.17 ).由图量得:,.解得 :由已知和上步求解可知:,,,( 2 ) 因最小传动角位于曲柄与机架两次共线位置,因此取和代入公式( 2-3 )计算可得:或:代入公式( 2-3 )′,可知 题 2-6 解: 因为本题属于设计题,只要步伐正确,谜底不惟一.这 里给出基本的作图步伐,不 给出具体数值谜底.作图步伐如下(见图 2.18 ):( 1 )求 ,;并确定比例尺 .( 2 )作,.(即摇杆的两极限位置)( 3 )以 为底作直角三角形,,.( 4 )作的外接圆,在圆上取点 即可.在图上量取, 和机架长度.则曲柄长度,摇杆长度.在获得具体各杆数据之后,代入公式 ( 2 — 3 ) 和 ( 2-3 )′求最小传动角 ,能满足即可.图 2.18 题 2-7 图 2.19解 : 作图步伐如下 (见图 2.19 ) :( 1 )求 ,;并确定比例尺 .( 2 )作,顶角,.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3 )作的外接圆,则圆周上任一点都可能成为曲柄中心.( 4 )作一水平线,于 相距,交圆周于 点.( 5 )由图量得,.解得 :曲柄长度:连杆长度: 题 2-8 解 : 见图 2.20 ,作图步伐如下:(1).( 2 )取 ,选定 ,作 和 ,. ( 3 )定另一机架位置:角平分线,.(4),.杆即是曲柄,由图量得 曲柄长度: 题 2-9 解: 见图 2.21 ,作图步伐如下:( 1 )求 , 性.( 2 )选定比例尺 ,作 两极限位置)( 3 )做,与( 4 )在图上量取.,由此可知该机构没有急回特,.(即摇杆的交于 点. ,和机架长度曲柄长度:连杆长度:题 2-10 解 : 见图 2.22 .这是已知两个活动铰链两对位置设计四杆机构,可以用圆心法.连接 , ,作图 2.22 的中垂线与 交于 点.然后连接 ,,作 的中垂线与 交于 点.图中画出了一个位置.从图中量取各杆的长度,获得:,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题 2-11 解 : ( 1 )以 为中心,设连架杆长度为,根据作出 ,,.( 2 )取连杆长度,以 , , 为圆心,作弧.( 3 )另作以 点为中心,、,架杆的几个位置,并作出分歧半径的许多同心圆弧.( 4 )进行试凑,最后获得结果如下:的另一连,,,.机构运动简图如图 2.23 .题 2-12 解 : 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 2-10 )可获得方程组:联立求解获得:,,.将该解代入公式( 2-8 )求解获得:,,,.又因为实际,因此每个杆件应放年夜的比例尺为:,故每个杆件的实际长度是:,,,.题 2-13 证明 : 见图 2.25 .在 上任取一点 ,下面求证点的运动轨迹为一椭圆.见图可知 点将 分为两部份,其中,.又由图可知,,二式平方相加得可见 点的运动轨迹为一椭圆.3-1 解图 3.10 题 3-1 解图如图 3.10 所示,以 O 为圆心作圆并与导路相切,此即为偏距圆.过B 点作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凸轮与从动件在 B 点接触时,导路的方向线.推程运动角 如图所示.3-2 解图 3.12 题 3-2 解图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如图 3.12 所示,以 O 为圆心作圆并与导路相切,此即为偏距圆.过 D 点作偏距圆的下切线,此线为 凸轮与从动件在 D 点接触时,导路的方向线.凸轮与从动件在 D 点 接触时的压力角 如图所示. 3-3 解 :从动件在推程及回程段运动规律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 度方程分别为: ( 1)推程:0°≤ ≤ 150°( 2)回程:等加速段 ≤60 °等减速段0°≤60°≤ ≤120 °为了计算从动件速度和加速度,设移、速度以及加速度值如下:总转角 0°位移 (mm) 0速度(mm/s) 0加速度( mm/s 65.7972)总转角 120°15° 0.734 19.41662.577 135°30° 2.865 36.93153.231 150°45° 60° 6.183 10.365 50.832 59.75738.675 20.333 165° 180°. 计算各分点的位75° 1562.83290° 19.63559.757105° 23.81750.8320 195°-20.333 -38.675 210° 225°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位移 (mm) 27.135 29.266 3030速度(mm/s) 36.932 19.416 00加速度( mm/s -53.231 -62.577 -65.797 02)3029.066 26.250 21.5630-25-50-75-83.333 -83.333 -83.333 -83.333总转角 240° 255° 270° 285° 300° 315° 330° 345°位移 (mm) 158.438 3.750.938 0000速度(mm/s) -100-75-50-250000加速度( mm/s -83.333 -83.333 83.333 83.333 83.333 0002)根据上表 作图如下(注:为了图形年夜小协调,将位移曲线沿纵轴放年夜了 5 倍.):图 3-13 题 3-3 解图3-4 解 :图 3-14 题 3-4 图根据 3-3 题解作图如图 3-15 所示.根据(3.1)式可知,取最年夜,同时 s 2 取最小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最年夜.从图 3-15 可知,这点可能在推程段的开始处或在推程的中点处.由图量得在推程的开始处凸轮机构的压力角最年夜,此时<[ ]=30° .图 3-15 题 3-4 解图3-5 解 :( 1)计算从动件的位移并对凸轮转角求导当凸轮转角 在 0≤ ≤ 过程中,从动件按简谐运动规 律上升 h=30mm.根据教材(3-7)式 可 得:0≤ ≤当凸轮转角 在 S 2 =500≤ ≤≤ ≤ 过程中,从动件远休. ≤≤≤≤当凸轮转角 在 ≤ ≤ 运动规律下降到升程的一半.根据 教材(3-5)式 可得:过程中,从动件按等加速度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当凸轮转角 在 ≤ ≤ 速度运动规律下降到起始位置.根 据教材(3-6)式 可得:过程中,从动件按等减≤≤当凸轮转角 S 2 =50≤≤ 在 ≤≤过程中,从动件近休. ≤≤≤≤ ( 2)计算凸轮的理论轮廓和实际轮廓本题的计算简图及坐标系如图 3-16 所示,由图可知,凸轮理 论轮廓上 B 点(即滚子中心)的直角坐标 为 图 3-16式中.由图 3-16 可知,凸轮实际轮廓的方程即 B ′ 点的坐标方程式为因为所以故由上述公式可得 理论轮廓曲线和实际轮廓的直角坐标,计算结果如下表,凸轮廓线如图 3-17 所示.x′y′x′y′0°49.301 8.333 180° -79.223 -8.88510°47.421 16.843 190° -76.070 -22.42120°44.668 25.185 200° -69.858 -34.84030°40.943 33.381 210° -60.965 -45.36940°36.089 41.370 220° -49.964 -53.35650°29.934 48.985 230° -37.588 -58.312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60°22.34770°13.28480°2.82990°-8.778100° -21.139110° -33.714120° -45.862130° -56.895140° -66.151150° -73.052160° -77.484170° -79.562180° -79.223图 3-17 题 3-5 解图55.943 61.868 66.326 68.871 69.110 66.760 61.695 53.985 43.904 31.917 18.746 5.007 -8.885240° 250° 260° 270° 280° 290°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24.684 -12.409 -1.394 8.392 17.074 24.833 31.867 38.074 43.123 46.862 49.178 49.999 49.301-59.949 -59.002 -56.566 -53.041 -48.740 -43.870 -38.529 -32.410 -25.306 -17.433 -9.031 -0.354 8.3333-6 解:图 3-18 题 3-6 图从动件在推程及回程段运动规律的角位移方程为:1. 推 程 :≤ 150°2.回程:≤120 °计算各分点的位移值如下:总转角( °)015 30 45 60 75 90 105角位移( °)00.367 1.432 3.092 5.182 7.5 9.818 11.908总转角( °)120 135 150 165 180 195 210 225角位移( °)13.568 14.633 15 15 15 14.429 12.803 0.370总转角( °)240 255 270 285 300 315 330 345角位移( °)7.5 4.630 2.197 0.571 0 000根据上表 作图如下:图 3-19 题 3-6 解图3-7 解:从动件在推程及回程段运动规律的位移方程为:1.推程:0°≤ ≤ 120°2.回程:0°≤ ≤120 °计算各分点的位移值如下:总转角( °)0位移( mm) 015 30 45 60 0.761 2.929 6.173 1075 90 105 13.827 17.071 19.2390°≤ 0°≤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总转角( °)120 135 150位移( mm) 20 20 20总转角( °)240 255 270位移( mm) 2.929 0.761 0图 3-20 题 3-7 解图4.5 课后习题详解4-1 解 分度圆直径齿顶高165 180 195 210 19.239 17.071 13.827 10 285 300 315 330 000 0齿根高 顶隙225 6.173 345 0中心距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齿槽宽4-2 解由 分度圆直径可得模数4-3 解 由得4-4 解 分度圆半径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分度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基圆半径 基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为 0; 压力角为 .齿顶圆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曲率半径 齿顶圆上渐开线齿廓的压力角 4-5 解 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根圆直径: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基圆直径假定则解得故当齿数时,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圆年夜于齿根圆;齿数,基圆小于齿根圆.4-6 解 中心距内齿轮分度圆直径内齿轮齿顶圆直径内齿轮齿根圆直径 4-7 证明 用齿条刀具加工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不发生根切 的临界位置是极限点 正好在刀具 的顶线上.此时有关系:正常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短齿制标准齿轮、,代入上式图 4.7 题 4-7 解图 图 4.8 题 4-8 图图 4.9 题 4-8 解图4-8 证明 如图所示, 、 两点为卡脚与渐开线齿廓的切点,则线段 即为渐开线的法线.根据渐开线的特性:渐开线的法线必与基圆相切,切点为 .再根据渐开线的特性:发生线沿基圆滚过的长度,即是基圆上被滚过的弧长,可知:AC对任一渐开线齿轮,基圆齿厚与基圆齿距均为定值,卡尺的位置不影响丈量结果.4-9 解 模数相等、压力角相等的两个齿轮,分度圆齿厚相等.可是齿数多的齿轮分度圆直径年夜,所以基圆直径就年夜.根据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的形状取决于基圆的年夜小,基圆小,则渐开线曲率年夜,基圆年夜,则渐开线越趋于平直.因此,齿数多的齿轮与齿数少的齿轮相比,齿顶圆齿厚和齿根圆齿厚均为年夜值.4-10 解 切制变位齿轮与切制标准齿轮用同一把刀具,只是刀具的位置分歧.因此,它们的模数、压力角、齿距均分别与刀具相同,从而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和基圆直径也相同.故参数 、、 、 不变.变位齿轮分度圆不变,但正变位齿轮的齿顶圆和齿根圆增年夜,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且齿厚增年夜、齿槽宽变窄.因此 、 、 变年夜, 变小. 啮合角 与节圆直径 是一对齿轮啮合传动的范畴.4-11 解 因螺旋角 端面模数端面压力角当量齿数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4-12 解 (1)若采纳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则标准中心距应说明采纳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实际中心距年夜于标准 中心距,齿轮传动有齿侧间隙,传动不 连续、传动精度低,发生振动和噪声.( 2)采纳标准斜齿圆柱齿轮传动时,因螺旋角分度圆直径节圆与分度圆重合,4-13 解4-14 解 分度圆锥角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外锥距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齿顶角、齿根角 顶锥角 根锥角当量齿数4-15 答: 一对直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必需分别相等,即、.一对斜齿圆柱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螺旋角年夜小相等、方向相反(外啮合),即、、.一对直齿圆锥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是:两齿轮的年夜端模数和压力角分别相等,即、.5-1 解: 蜗轮 2 和蜗轮 3 的转向如图粗箭头所示,即 和.图 5.5图5.65-2 解: 这是一个定轴轮系,依题意有:齿条 6 的线速度和齿轮 5 ′分度圆上的线速度相等;而齿轮 5 ′的转速和齿轮 5 的转速相等,因此有: 通过箭头法判断获得齿轮 5 ′的转向顺时针,齿条 6 方向水 平向右. 5-3 解:秒针到分针的传递路线为: 6→5→4→3,齿轮 3 上带 着分针,齿轮 6 上带着秒针,因此有:. 分针到时针的传递路线为: 9→10→11→12,齿轮 9 上带着分 针,齿轮 12 上带着时针,因此有:图 5.7. 图 5.8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5-4 解: 从图上分析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 为中 心轮,齿轮 2 为行星轮,构件 为行星架.则有:∵∴∴当手柄转过 ,即时,转盘转过的角度,方向与手柄方向相同.5-5 解: 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 为中心轮,齿轮2、2′为行星轮,构件 为行星架.则有:∵,∴∴传动比 为 10,构件 与 的转向相同.图 5.9图 5.105-6 解: 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 为中心轮,齿轮 2 为行星轮,构件 为行星架.则有: ∵,,∵∴∴5-7 解: 这是由四组完全一样的周转轮系组成的轮系,因此只需要计算一组即可.取其中一组作分析,齿轮 4、3 为中心轮,齿轮 2 为行星轮,构件 1 为行星架.这里行星轮 2 是惰轮,因此它的齿数与传动比年夜小无关,可以自由选取.(1)由图知(2)又挖叉固定在齿轮上,要使其始终坚持一定的方向应有:(3)联立( 1)、(2)、(3)式得: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图 5.11图 5.125-8 解: 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 为中心轮,齿轮2、2′为行星轮, 为行星架.∵,∴∴与 方向相同5-9 解: 这是一个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 为中心轮,齿轮2、2′为行星轮, 为行星架.∵设齿轮 1 方向为正,则,∴∴与 方向相同图 5.13图 5.145-10 解: 这是一个混合轮系.其中齿轮 1、2、2′3、 组成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 为中心轮,齿轮 2、2′为行星轮, 为行星架.而齿轮 4 和行星架 组成定轴轮系.在周转轮系中:(1)在定轴轮系中:(2)又因为:(3)联立( 1)、(2)、(3)式可得: 5-11 解: 这是一个混合轮系.其中齿轮 4、5、6、7 和由齿轮 3 引出的杆件组成周转轮系,其中齿 轮 4、7 为中心轮,齿轮 5、6 为行星轮,齿轮 3 引出的杆件为行 星架 .而齿轮 1、2、3 组成定轴轮系.在周转轮系中:在定轴轮系中:又因为:,(2)(1)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联立( 1)、(2)、(3)式可得:( 1)当,时,, 的转向与齿轮 1 和 4 的转向相同.( 2)当时,( 3)当,时,, 的转向与齿轮 1和 4 的转向相反.图 5.15图 5.165-12 解: 这是一个混合轮系.其中齿轮 4、5、6 和构件 组成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4、6 为中心轮,齿轮 5 为行星轮, 是行星架.齿轮 1、2、3 组成定轴轮系.在周转轮系中:(1)在定轴轮系中:(2)又因为:,(3)联立( 1)、(2)、(3)式可得: 即齿轮 1 和构件 的转向相反. 5-13 解: 这是一个混合轮系.齿轮 1、2、3、4 组成周转轮系, 其中齿轮 1、3 为中心轮,齿轮 2 为 行星轮,齿轮 4 是行星架.齿轮 4、5 组成定轴轮系.在周转轮系中:,∴(1)在图 5.17 中,当车身绕瞬时回转中心 转动时,左右两轮走过的弧长与它们至 点的距离成正比,即: 联立( 1)、(2)两式获得:(2) ,(3)在定轴轮系中:则当:时,代入( 3)式,可知汽车左右轮子的速度分别为,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5-14 解: 这是一个混合轮系.齿轮 3、4、4′、5 和行星架 组成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3、5 为中心轮,齿轮 4、4′为行星轮.齿轮 1、2 组成定轴轮系. 在周转轮系中:(1)在定轴轮系中:又因为:,,依题意,指针 转一圈即(2) (3) (4)此时轮子走了一公里,即(5)联立( 1)、(2)、(3)、(4)、(5)可求得图 5.18图 5.195-15 解: 这个起重机系统可以分解为 3 个轮系:由齿轮3′、4 组成的定轴轮系;由蜗轮蜗杆 1′和 5组成的定轴轮系;以及由齿轮 1、2、2′、3 和构件 组成的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1、3 是中心轮,齿轮 4、2′为行星轮,构件 是行星架.一般工作情况时由于蜗杆 5 不动,因此蜗轮也不动,即 (1)在周转轮系中:(2)在定轴齿轮轮系中:(3)又因为:,, (4)联立式( 1)、(2)、(3)、(4)可解得:.当慢速吊重时,机电刹住,即 有:,此时是平面定轴轮系,故5-16 解: 由几何关系有: 又因为相啮合的齿轮模数要相等,因此有上式可以获得:故行星轮的齿数: 图 5.20图 5.21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5-17 解: 欲采纳图示的年夜传动比行星齿轮,则应有下面关 系成立:( 1) (2) (3)又因为齿轮 1 与齿轮 3 共轴线,设齿轮 1、2 的模数为 ,齿 轮 2′、3 的模数为 ,则有:(4) 联立( 1)、(2)、(3)、(4)式可得(5)当时,(5)式可取得最年夜值 1.0606;当时,(5)式接近 1,但不成能取到 1.因此的取值范围是(1,1.06).而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模数比是年夜于 1.07 的,因此,图示的年夜传动比行星齿轮不成能两对都采纳直齿标准齿轮传动,至少有一对是采纳变位齿轮.5-18 解: 这个轮系由几个部份组成,蜗轮蜗杆 1、2 组成一个定轴轮系;蜗轮蜗杆 5、4′组成一个定轴轮系;齿轮 1′、5′组成一个定轴轮系,齿轮 4、3、3′、2′组成周转轮系,其中齿轮 2′、4 是中心轮,齿轮 3、3′为行星轮,构件 是行星架.在周转轮系中: 在蜗轮蜗杆 1、2 中: 在蜗轮蜗杆 5、4′中:(1) (2)(3)在齿轮 1′、5′中:(4)又因为:,,,(5)联立式( 1)、(2)、(3)、(4)、(5)式可解得:,即.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5-19 解: 这个轮系由几个部份组成,齿轮 1、2、5′、 组 成一个周转轮系,齿轮 1、2、2′、3、 组成周转轮系,齿轮 3′、4、5 组成定轴轮系. 在齿轮 1、2、5′、 组成的周转轮系中:由几何条件分析获得:,则(1) 在齿轮 1、2、2′、3、 组成的周转轮系中:由几何条件分析获得:,则(2) 在齿轮 3′、4、5 组成的定轴轮系中:(3)又因为:,(4)联立式( 1)、(2)、(3)、(4)式可解得:6-1 解顶圆直径齿高齿顶厚齿槽夹角棘爪长度图 6.1 题 6-1 解图6-2 解 拔盘转每转时间0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槽轮的运动时间槽轮的静止时间 6-3 解 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因: 6-4 解 要保证所以 则槽轮机构的运动特性系数应为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因得,则槽数 和拔盘的圆销数 之间的关系应为:由此适当取槽数~8 时,满足运动时间即是停歇时间的组合只有一种: , .6-5 解:机构类型工作特点结构、运动及动力 性能适用场所棘轮机构摇杆的往复摆动酿成棘轮的单 向间歇转动结构简单、加工方 便,运动可靠,但冲击、噪 音年夜,运动精度低适用于低速、转角 不年夜场所,如转位、分 度以及超越等.槽轮机构拨盘的连续转动酿成槽轮的间结构简单,效率高,传用于转速不高的轻歇转动动较平稳,但有柔性冲击 工机械中不完全齿从动轮的运动时间和静止时间需专用设备加工,有用于具有特殊要求轮机构的比例可在较年夜范围内变动较年夜冲击的专用机械中凸轮式间只要适当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歇运念头构 就能获得预期的运动规律.运转平稳、定位精 度高,动荷小,但结构较复 杂可用于载荷较年夜 的场所7-1 解 :( 1)先求解该图功的比例尺.( 2 ) 求最年夜盈亏功 .根据 图 7.5 做能量指示图.将和曲线的交点标注 ,, , , , , , , .将各区间所围的面积分为盈功和亏功,并标注“+”号或“-”号,然后根据各自区间盈亏功的数值年夜小按比例作出能量指示图(图 7.6)如下:首先自 向上做,暗示 区间的盈功;其次作 向下暗示 区间的亏 功;依次类推,直到画完最后一个封闭矢量 .由图知该机械系统在 绝对值为:( 3 )求飞轮的转动惯量曲轴的平均角速度:区间呈现最年夜盈亏功,其 ;系统的运转不均匀系数:则飞轮的转动惯量: 图 7.57-2; 图 7.6时间:二 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图 7.7 图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机械设计基础课外习题-杨可祯精选ppt

机械设计基础课外习题-杨可祯精选ppt

横向载荷靠
螺栓杆本身 来平衡。
(5)、双头螺栓的两被联接件之一是 通 孔,另一是盲孔 孔。
.
(6)、相同大径的普通螺纹细牙比粗牙有 B

A、较小的承载能力;
B、 好的自锁性;
C、承载面积小
(7)紧螺栓联接强度公式σ =1.3Q/(πD21/4) [σ]中,系数1.3
是考虑
C
A、应力集中;
B、 安全系数;
,螺纹副间摩擦因数
f 0.15。试计算允许施加于中间零件上的最大转矩 Tmax =?
【解】:
F
F
2.计算施加于单个螺纹副的摩擦力矩 T1max 螺杆A
T 螺杆B
施加于螺纹副的最大力矩为
Tma xFmatxa n'
d2 2
由查GB196—1981查得,M16螺纹的大径 d16mm,中径
d214.70m 1m ,螺距 P2mm,单线,即线数 n 1
Kb/(Kb+Kc)=0.2,求螺栓所受的总拉伸载荷;残余预紧力;为保 证结合面不出现缝隙,则该联接允许的最大工作载荷Qmax=?
解:③、 令:
FR=F0-FE(1kbkbkc )≥0
FE (1-
F0 kb
)
kb kc

B
∆Fb
A
F0
∆Fc FE Fa
C
FR
δb0
δC0 ∆δ
Qmax 1250(N)
14、如图所示为一螺旋拉紧装置,旋转中间零件,可使两端螺杆A及B向中央
F总=F0+FE
kb kb kc
②、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使载荷分布比较均匀;
③、减小应力集中;
④、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机械设计基础课外习题-杨可祯

机械设计基础课外习题-杨可祯
合面的摩擦系数f=0.2,试确定螺栓的直径(螺栓的「 」=80MPa)。
螺栓
轴 F× F 轴
D
解: F 2 T 6D
29.451040.143KN 6220
②、所需轴向预紧力Fa
Fa

cF mf
1.20.1430.858KN 0.2
13、图所示一凸缘联轴器,用6个普通螺栓将两半联轴器相联,螺栓中心圆 直径D=220mm,被联轴的转速n=960r/min,传递的功率P = 9.5kw。联轴器接
C、拉扭复合
D、承载面积
(8)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为保证被连接件不出现缝隙,
剩余预紧压力FR
B
A、应小于零;
B、应大于零;
C、应等于零
(9)、平键联接中,侧面 是工作面;楔形键联接中,上下面是 工作面;平键联接中,导向平键 用于动联接。
(10)提高螺栓联接强度有哪些主要措施?
①、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的变化范围;
(1)、螺纹的公称直径是指螺纹的 大径 径,螺纹的升角是 指螺纹 中径 径处的升角。
(2)、三角形螺纹主要用于联接 ,而矩形、梯形和锯齿形螺 纹主要用于传动 。
(3)、受轴工作向载荷的紧螺栓所受的总拉力是 Qa = FE+FR F0+∆Fb
(4)、联接承受横向工作载荷,当采用普通螺栓通孔联接时,横
向载荷靠被连接件接触面间摩擦力来平衡;当采用铰制孔螺栓链接时,
横向载荷靠
螺栓杆本身 来平衡。
(5)、双头螺栓的两被联接件之一是 通 孔,另一是 盲孔 孔。
(6)、相同大径的普通螺纹细牙比粗牙有 B

A、较小的承载能力;
B、 好的自锁性;
C、承载面积小
(7)紧螺栓联接强度公式σ =1.3Q/(πD21/4) [σ]中,系数1.3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0~13章【圣才出品】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0~13章【圣才出品】

第10章连接10.1复习笔记【通关提要】本章介绍了零件连接形式:螺纹连接、键连接和销连接,主要阐述了螺纹的类型和几何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螺旋传动、键连接的类型和强度计算以及销连接。

学习时需要重点掌握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键连接的强度计算,此处多以计算题的形式出现;熟练掌握螺纹和螺纹连接的类型和应用、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键连接的类型、应用及布置等内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复习时需把握其具体内容,重点记忆。

【重点难点归纳】一、螺纹参数(见表10-1-1)表10-1-1螺纹的分类和几何参数二、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见表10-1-2)表10-1-2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三、机械制造常用螺纹(见表10-1-3)表10-1-3机械制造常用螺纹四、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见表10-1-4)表10-1-4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五、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1.拧紧力矩(见表10-1-5)表10-1-5拧紧力矩2.螺纹连接的防松(见表10-1-6)表10-1-6螺纹连接的防松六、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见表10-1-7)表10-1-7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七、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1.材料螺栓的常用材料为低碳钢和中碳钢,重要和特殊用途的螺纹连接件可采用力学性能较高的合金钢。

2.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许用应力及安全系数可见教材表10-7和表10-8。

八、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见表10-1-8)表10-1-8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九、螺旋传动螺旋传动主要用来把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其主要失效是螺纹磨损。

按使用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传力螺旋、传导螺旋和调整螺旋。

1.耐磨性计算(1)通常是限制螺纹接触处的压强p,其校核公式为p=F a/(πd2hz)≤[p]式中,F a为轴向力;z为参加接触的螺纹圈数;h为螺纹工作高度;[p]为许用压强。

(2)确定螺纹中径d2的设计公式①梯形螺纹d≥2②锯齿形螺纹2d≥其中,φ=H/d2,z=H/P,H为螺母高度;梯形螺纹的工作高度h=0.5P;锯齿形螺纹的工作高度h=0.75P。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带传动和链传动【圣才出品】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第6版)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带传动和链传动【圣才出品】

第13章带传动和链传动13.1复习笔记【通关提要】本章详细介绍了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张紧轮的布置、滚子链传动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计算以及链传动的布置等。

学习时需要重点掌握以上内容。

关于带传动和链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多以选择题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关于带的弹性滑动和打滑,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关于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及张紧轮的布置,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关于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复习时需重点理解记忆。

【重点难点归纳】一、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1.带传动的类型(见图13-1-1)图13-1-1带传动的分类结构图2.带传动的参数和特点(见表13-1-1)表13-1-1带传动的参数和特点二、带传动的受力分析(见表13-1-2)表13-1-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三、带的应力分析(见表13-1-3)表13-1-3带的应力分析四、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传动比和打滑现象(见表13-1-4)表13-1-4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传动比和打滑现象五、V带传动的计算1.V带的规格和单根普通V带的许用功率(见表13-1-5)表13-1-5V带的规格和单根普通V带的许用功率2.带的型号和根数的确定(见表13-1-6)表13-1-6带的型号和根数的确定3.主要参数的选择(1)带轮直径和带速①小轮的基准直径应等于或大于d min;②大带轮的基准直径为i=d2=n1d1(1-ε)/n2;③带速为ν=πd1n1/(60×1000)。

对于普通V带,一般应使ν在5~30m/s的范围内。

(2)中心距、带长和包角①初步确定中心距,即0.7(d1+d2)<a0<2(d1+d2);②计算初定的V带基准长度L0=2a0+π(d1+d2)/2+(d2-d1)2/(4a0);③根据以上计算结果以及带型选取最相近的带的基准长度L d;④确定中心距a=a0+(L d-L0)/2;⑤中心距变动范围(a-0.015L d)~(a+0.03L d)。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3章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13章

13-1解( 1 )( 2 )==2879.13mm ( 3 )不考虑带的弹性滑动时,( 4 )滑动率时,13-2解( 1 )( 2 )=( 3 )= =13-3解由图可知=图 13.6 题 13-3 解图13-4解( 1 )=( 2 )由教材表 13-2 得=1400mm( 3 )13-5解由教材表 13-6 得由教材表 13-4 得:△=0.17kW, 由教材表 13-3 得:=1.92 kW, 由教材表 13-2 得:,由教材表 13-5 得:取 z=313-6解由教材表 13-6 得由图 13-15 得选用 A 型带由教材表 13-3 得选初选取==1979.03mm由教材表 13-2 得=2000mm由教材表 13-3 得:=1.92 kW,由教材表 13-4 得:△=0.17kW 由教材表 13-2 得:,由教材表 13-5 得:取 z=413-7解选用 A 型带时,由教材表 13-7 得,依据例 13-2 可知:,=2240mm ,a =757mm ,i =2.3 ,。

由教材表 13-3 得=2.28 kW,由教材表 13-4 得:△=0.17kW,由教材表 13-2 得:取z =5由此可见,选用截面小的 A 型带较截面大的 B 型带,单根带的承载能力减小,所需带的根数增多。

13-8 解略。

13-9解由教材表 13-9 得p =15.875mm ,滚子外径15.875(0.54+cot =113.90mm15.875(0.54+cot =276.08mm=493.43mm13-10解(1)由图 13-33得查教材表 13-11,得取由式( 13-18)得P ≤( 2 )由图 13-33 得可能出现链板疲劳破坏( 3 )由图 13-34 查得可用滴油润滑。

13-11解( 1 )链轮齿数假定,由教材表 13-10,取,,选实际传动比链轮节数初选中心距=取由教材表 13-13查得取估计此链传动工作位于图 13-33所示曲线的左侧,由教材表13-11得采用单排链,≤由教材图 13-33得当=960r/min时,08A链条能传递的功率满足要求,节距p =12.7mm。

机械设计基础(高教第五版)习题答案全解

机械设计基础(高教第五版)习题答案全解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1至1-4解机构运动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 1.11 题1-1解图图1.12 题1-2解图图1.13 题1-3解图图1.14 题1-4解图1-5 解1-6 解1-7 解1-8 解1-9 解1-10 解1-11 解1-12 解1-13解该导杆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1、3的角速比为:1-14解该正切机构的全部瞬心如图所示,构件3的速度为:,方向垂直向上。

1-15解要求轮1与轮2的角速度之比,首先确定轮1、轮2和机架4三个构件的三个瞬心,即,和,如图所示。

则:,轮2与轮1的转向相反。

1-16解(1)图a中的构件组合的自由度为:自由度为零,为一刚性桁架,所以构件之间不能产生相对运动。

(2)图b中的CD 杆是虚约束,去掉与否不影响机构的运动。

故图b中机构的自由度为:所以构件之间能产生相对运动。

题2-1答: a ),且最短杆为机架,因此是双曲柄机构。

b ),且最短杆的邻边为机架,因此是曲柄摇杆机构。

c ),不满足杆长条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d ),且最短杆的对边为机架,因此是双摇杆机构。

题2-2解: 要想成为转动导杆机构,则要求与均为周转副。

( 1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2-15 中位置和。

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中,直角边小于斜边,故有:(极限情况取等号)。

综合这二者,要求即可。

( 2 )当为周转副时,要求能通过两次与机架共线的位置。

见图2-15 中位置和。

在位置时,从线段来看,要能绕过点要求:(极限情况取等号);在位置时,因为导杆是无限长的,故没有过多条件限制。

( 3 )综合(1 )、( 2 )两点可知,图示偏置导杆机构成为转动导杆机构的条件是:题2-3 见图 2.16 。

图 2.16题2-4解: (1 )由公式,并带入已知数据列方程有:因此空回行程所需时间;( 2 )因为曲柄空回行程用时,转过的角度为,因此其转速为:转/ 分钟题2-5解: (1 )由题意踏板在水平位置上下摆动,就是曲柄摇杆机构中摇杆的极限位置,此时曲柄与连杆处于两次共线位置。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章节题库(带传动和链传动)【圣才出品】

杨可桢《机械设计基础》章节题库(带传动和链传动)【圣才出品】
12.带传动产生打滑的主要原因是( )。 A.过载 B.带的弹性变形
4 / 36
圣才电子书

C.紧、松边有拉力差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带的弯曲应力过大
【答案】A
【解析】由于带的紧、松边拉力差引起弹性滑动。过载将导致带与带轮之间的总摩擦力
增大,发生弹性滑动的弧长扩大,最终导致打滑。
5 / 36
圣才电子书

A.大带轮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小带轮
C.主动带轮
D.从动带轮
【答案】B
【解析】V
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P
([ ] c
b1) A1
1 e
v
,其中[
]
为单根带的许用应力,
1000
[ ] m CLd 。
3600Zptv
16.设由疲劳强度决定的许用拉应力为 ,并且 0 、1 、 2 、 b1 、 b2 、 c 依
C.不变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A
【解析】有效拉力为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之差,有效拉力越大,差值越大,弹性滑动就
越大。
4.在进行 V 带传动设计计算时,v 过小,将使所需的有效拉力 Fe ( )。
A.过小 B.过大 C.不变 【答案】B 【解析】在功率一定的前提下,转速越低,所需要的有效拉力就越大。
次代表带内的初拉应力、紧边拉应力、松边拉应力、在小带轮上的弯曲应力、在大带轮上的 弯曲应力和离心应力,则保证带的疲劳强度应满足( )。
A. B. C. D. 【答案】D
【解析】传动带所受到的最大应力max c b1 1 。
17.带传动中的打滑可以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在带传动设计中( )。 A.不需避免 B.不可避免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杨可桢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杨可桢

机械设计基础重点第三章1.凸轮按从动件型式的分类2.从动件常用的运动规律;各有什么冲击3.绘制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凸轮的轮廓4.凸轮设计时滚子半径有什么要求为什么5.什么是压力角压力角的大小影响什么6.压力角和基圆半径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合理选择基圆的半径选取原则是什么第四章 1、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 2、槽轮机构中的运动系数第五章 1、机器的速度波动分为哪两类各用什么调节2、机器运转速度不均匀系数的定义..3、飞轮设计公式的含义..4、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和动平衡各适用于何种场合条件各是什么第六章1、零件的工作能力的基本准则..2、钢的常用热处理..3、应力循环特性γ定义及变应力的分类..4、变应力下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有何特点5、部分系数法的安全系数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第七章1、螺纹的分类、防松..2、螺纹联接件..3、螺栓、螺栓组强度计算..4、松键和紧键的区别..5、键大小的选择..6、平键的挤压和剪切强度校核;强度不足时的措施..7、花键的优缺点、类型..第九章1、廓啮合基本定律2、标准直齿的几何参数计算3、一对渐开线直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及重合度4、渐开线齿轮的根切;最小齿数;变位的概念5、轮齿的主要失效形式6、直齿轮的弯曲强度和接触强度的计算点7、直齿轮、斜齿轮的受力分析方向和大小8、锥齿轮的受力分析方向9、斜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以及当量齿轮10 一对渐开线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11 锥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以及当量齿轮12 一对渐开线锥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第十章1、蜗杆蜗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及中间平面2、蜗杆的直径系数和分度圆直径3、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4、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5、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6、蜗杆传动的热平衡计算;改善热平衡的方法第十一章1、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周转轮系和简单轮系的区别3、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3学分不要求4、减速器的分类第十二章 1、轴的分类..2、轴的结构改错..第2/3页3、轴的弯扭合成..第十三章1、轴承按照承载的分类2、滑动轴承中的摩擦种类3、滑动轴承的材料4、润滑油和润滑脂的性能指标及润滑方式5、非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的计算P及PV的目的6、滚动轴承的构造7、滚子轴承和球轴承在承载能力和极限转速方面有何差别8、常用的滚动轴承类型9、滚动轴承的代号10 派生轴向力和实际轴向力的计算11 滚动轴承当量动载荷和疲劳寿命的计算12 滚动轴承与轴、孔的配合第十四章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区别与联系刚性联轴器有哪几种挠性联轴器有哪几种特殊功用离合器有哪几种制动器有哪些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确定单根带所能传递功率的极限值P0的前提条件是 ④ 。 ①、保证带不打滑 ②、保证带不打滑、不弹性滑动 ③、保证带不疲劳破坏 ④ 、保证带不打滑、不疲劳破坏
空题(每2)
7、我国生产的普通V带的型号有 Y、Z、A、B、C、D、E 8、带传动因为存在 弹性滑动 七种
的影响,所以传动比不稳定。
9、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实质是由于 松、紧边的拉力差导致带弹性变形不同 引 起,而打滑是由于 过载 而引起
13、设计V带传动时,为何要对带的速度 v
d1n1
60 1000
进行验算?
答: V如果过大,则离心力过大,对带的寿命有影响。 V如果过小,在功 率一定的情况下导致所需的有效拉力增大,为防止带打滑,所需的 带根数z将增加,因而带轮的宽度、轴径及轴承的尺寸将增加。所以 必须验算带速。
计算与作图
fv F e 1 2 fv
F1 F2 F2 (e
得: ① F 161.78 2
1) 2 F0 708

Fec 546.22 161.78 384.44
Dn1
F1 546.22
P Fec
60 4.8KW 1000

σc
C
σb1
σb2
A
n1
B
σ2
3、在传动比不变的条件下,增大V带传动的中心距,小带轮上的包角 将 ①, 因而承载能力 ②、减小 ① 。 ③、不变 ①。
①、增大
4、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的大小随着有效拉力F的增大 而 ①、增大 ②、减小 ③、不变
5、设计V带传动时,若发现速度过高( V > Vmax),在不改变n1 、n2的情 况下,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②。 ①、增大 D1 ③、增大中心距 ②、减小 D1 ④ 、减小中心距
选择填空(每2)
1、普通V带的公称长度是 ②,在几何计算中所用的带长是 ①、内周长 L i ②、基准长度 L dBiblioteka ②。③、外周长L0
2、在带传动中,已知主动轮的圆周速度为v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为v2, 带的运动速度为v,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④ ①、v1 =v= v2 ③、 v1 =v > v2 ②、 v1 > v= v2 ④、 v1 > v > v2
n2
σ1
D
15、单根V带传动的预紧力F0=354N,主动带轮(小轮)的基准直径 D1=160mm,转速n1=1500r/min,包角α=150°,V带与带轮间当量摩擦系 数,fv=0.465,求(1)V带紧边、松边的拉力F1 、F2;(2)V带能传递的最 大圆周力Fec和最大功率Pec;(3)按比例画出带的应力分布图(设带截面 积为A)。 解: F
10、带传动中,带上受的三种应力分别是 拉应力、离心拉应力和弯曲应力。
判断题(每2)
11、带在工作时受变应力的作用,这是它可能出现疲劳拉断的根本原因。 ( √ )
简答题(每5)
12、带传动的弹性滑动与打滑有何区别?设计V带时,为何要限制小带轮的 dmin? 答:弹性滑动,是由于紧边与松边拉力不同而使带弹性变形量不同所引起, 它在带传动的工作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打滑,是由于过载引起的带在带轮上的全面滑动,是可以避免也应当避免 的。 d1 过小会使得带上所承受弯曲应力增大,会降低带的强度,为了保证带 的使用寿命,设计时规定d1不能小于d1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