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计算功的公式.3.知道功的单位.4.能实行功的简单计算。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难点能利用功的公式实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暴风雪过后,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堆里。
你帮司机把车周围的雪铲开,试着把车子往后推,司机则发动了车子,但车轮仅仅嘎嘎空转.即使你已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10min 后,你已是精疲力竭,而车子还是卡在雪堆中.【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车施加的力产生效果了吗?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二、合作探究1.力学中的功(1)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图11.1-2和11.1-3.【教师点拨】在物理学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教师举例:工人师傅用力推着煤车前进100m;起重机将货物竖直吊起20m.【思考】一个力要对物体做功,应该满足哪些条件?【教师总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强调】在力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这个力应始终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因为惯性而继续前进,前进过程中再没有受到这个力的作用,则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如果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那么这个力同样也没有对物体做功.2.功的计算(1)试着比较功的大小【举例】小亮扛着重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二楼,小丽扛着重50N的凳子从一楼爬上二楼. 【思考】谁做的功多?为什么?【举例】小亮扛着重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二楼,小亮扛着重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三楼.【思考】小亮哪一次做的功多?为什么?(2)分析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二、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
3、小强体重400N,在10S内跑到20m高的楼上。则小强做了J的功。
4、上面三道题中,小红和小明,做功快,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小明和小强,做功快,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㈠、合作研究知识点二:功率
提出问题:如果做功的多少和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物体做功快慢呢?
三、课上小结
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p=w/t(W的单位是J,t的单位是s,得出的功率才是以W作单位的);p=Fv(F的单位必须是N,v的单位必须是m/s)。
四、达标练习
1、功率表示做功的,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
2、某人用60N的水平推力,在半分钟内,将重40N的物体沿水平路面向前移动15m,重力对物体做功____J,人的水平推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J,推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W。
12、请解释为什么汽车在爬坡是总是换速度比较慢的档?
一、预习导学
1、如何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⑴、。
⑵、。
⑶、。
2、速度的定义是怎样得出来的?。
3、结合本节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P65“功率”部分的内容,并将重点内容做好标记。
二、合作研讨
㈠、合作研究知识点一:怎样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
1、小红体重500N,在5S内跑到10m高的楼上。则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做了J的功。
功率
学习目标:
1、理解功率的概念。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2、知道功率的公式P=W/t=Fv,会对相关功率的问题实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并能在计算中准确应用
学习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习难点:应用公式P=W/t实行简单的计算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四、教师点拨考点一功知识归纳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计算公式:W=FS、克服重力做功W=Gh,克服阻力做功W=fs.注意公式中F 和S、G和h、f和S的三同性.3.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J=1N·m。
4.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易错点:对功的概念的理解.考点二功率知识归纳1.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2.计算公式P=W/t。
功率的推导公式P=W/t=FV.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1W=1J/s;1KW=1000W4.功率的大小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易错点:功的多少不能反应功率的大小,因为还要考虑时间这个因素。
考点三机械效率知识归纳1.总功通常是指动力F做的功W总=FS.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公式为W有/W总×100%3.机械效率没有单位,总小于1.4.机械效率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
易错点:.滑轮组竖直放置时与水平放置时机械效率的求法。
五、常考类型剖析:(益阳五年中考)1、(2019益阳21题10分)如图15所示是迫击炮供弹车。
钢缆绳以大小为100N的拉力F使炮弹匀速升高2m,若炮弹重为150N,求:(1)滑轮组提升炮弹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F做的总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补充设问:你能任意添加一个条件求出拉力F的功率吗?2、(2019益阳14题4分)起重机将重为3×103N的混凝土板从地面缓慢吊起上升10m,又平移5m。
在上升的过程中起重机做功为 J,平移过程中起重机做功为J。
F甲乙 t /ss /m0 10 6 2 8 4 12 86 4 2 10123.(2019益阳22题10分)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甲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速度要经过增大、不变和减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改变拉力大小来实现的.某次上升过程中电梯所受拉力F 随上升高度h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用时1分钟,求这个过程中:(1)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 (2)拉力做的功; (3)拉力做功的功率.4.(2019益阳21题10分)如图甲所示,重500N 的小车受到80N 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其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四、机械能》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机械能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能利用能量的初步知识分析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2、经历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加深对影响动能因素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素养,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水平。
3、经历影响动能因素的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在探究合作的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水平,形成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动能及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怎样判断物体有无能量。
教具:斜面,力学小车,砝码,斜槽,钢球,木块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多个与能相关的画面,并从课本实例汽车限速问题引入新课。
2.归纳画面中的共性特点:都在做功3.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的实验。
(让学生观察分析碰撞过程中)钢球对木块做功了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利用学生归纳分析的结果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另一个物体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强调能够做功,而不是正在做功)。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观察多媒体画面,并对其分类引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1)动能:物体因为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重力势能:物体因为受到重力并处在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3)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1)创设猜想我们认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不止一个,我们应该怎样设计样的实验方法实行探究呢?(控制变量法)(2)我们怎样控制小车的速度呢?(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运动到水平面上时,它们的速度相同)(3)我们怎样判断物体具有动能的大小?(转换法,观察木块的移动情况)如果要探究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谁能叙述一下实验过程?(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不同高度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观察木块被撞击移动的距离,分析得出结论)教师演示11.3-2图实验,学生观察你观察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质量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6.1功-教案设计
《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功》是北师大课改版初二物理第六章的第一节,教材列举大量的实例,从实例中分析概括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抽象出具体的概念——功。
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归纳出做功的多少与力和距离的关系,进而引出功的计算公式。
这样不但符合《物理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也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控制变量等物理思想。
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思想方法。
学生在建立功的概念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为以后机械能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能量的知识在功之后,要求学生通过力对物体做功来理解物体能量的变化,这对于理解能量的概念很有帮助,功和能也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
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初二学生理解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且能较好地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这些都为功概念的构建和功计算公式的得出奠定了基础。
但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的理解一直是个难点。
功的概念是抽象的,教师要采取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由生活图景上升到物理图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抓住与功的概念相关的四个要素:受力物体、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加深记忆。
学生此前在生活中以及物理学的学习中,极少遇到以乘积形式定义的量,所以在得出功概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在举例分析量化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得出功的表达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学生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够判断给定的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学生会运用公式W=FS进行相关的计算。
·学生会测量力所做功的大小。
·学生能通过测量功的大小,初步认识使用机械不能省功。
2.过程与方法·在功概念建立的过程中,学生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归纳、概括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在比较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的过程中,学生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
课题八年级物理 6.3 功的原理 学案二、机械效率1、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份额越多越好。
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____________。
2、定义: 跟 的 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____来表示。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百分数表示。
总数小于___。
5、调高机械效率的办法(1)、减小额外功:减小动滑轮的_____、减小滑轮和绳之间的______。
(2)、增大有用功:增加____的质量,来提升有用功在总共的比例。
习题1.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 )A .越省力的机械,效率越高B .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C .做相同的功,额外功的值越小,效率越高D .做功越快的机械,效率越高2、如图,忽略绳重和摩擦,用拉力F 拉着10 N 的重物匀速上升,绳子自由端移动1 m ,动滑轮重力2 N ,求:(1)拉力F ;(2)物体上升的距离;(3)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
学习目标1、通过机械(动滑轮),分析做功情况,理解到有用功和额外功,区分两次做功的不同之处,讨论不同的原因,引导出额外功。
2、使用机械,不可避免的做额外功。
从而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
3、通过实验,测量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通过度析,得出计算机械效率的公式重点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知道机械效率。
难点知道机械效率一、有用功和额外功 活动一、看一看分析表格: 1、结论:使用动滑轮比直接提升物体_____(省功或不省功)。
2、推论:使用任何机械_____(省功或不省功),人们称这个结论是功的原理。
活动二、填一填1、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滑轮,钩码都被提升了,这部分功是 要做的(工作目的)。
2、额外功:若用滑轮组提升钩码,我们还 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 以及 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
(无用付出)。
3、总功:利用机械所做的功。
(实际付出)。
4、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 做的功。
即W 总=_______5、对照上表找到有用功W 有 =_____ ;总功W 总=_______;额外功 W 额=_________。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新)第6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将详细讲解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
1.功的概念:介绍功的定义,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使学生理解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2.计算方法:
a.恒力做功:讲解恒力做功的计算公式,结合图示和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b.变力做功:介绍变力做功的求解思路,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变力做功的问题。
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下册(新)第6章第1节《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掌握功的定义,知道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学会计算恒力做功的方法,掌握变力做功的求解思路。
3.了解功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功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工具测量力、位移,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功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
2.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易错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拓展延伸:介绍功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4.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五、作业布置
2.提高题:设计一些涉及变力做功的题目,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应用题: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反馈与指导: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与评价,巩固所学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想:布置适量、有针对性的作业,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北京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3功的原理教案
课题功的原理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主备人教学目标①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 / W总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会分析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教学媒体弹簧秤、滑轮、钩码、细线、铁架台、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创设情境法分析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步骤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生活动前提检测师提问:1、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请举例说明哪三种情况不做功?(劳而无功) (无劳无功)(垂直无功)提问思考后回答展示目标①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②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展标看实施目标实一、引入新课:小明家住在三楼房,想把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把沙子装入桶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把沙子装入布袋中,用动滑轮把沙子拉到楼上;将沙子放入水桶提着楼上……)二、进行新课师: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看提沙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播放多媒体思考小组讨论观看施目标生:对沙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教师演示用动滑轮提升钩码,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板书1.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W有 =Gh2.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W额=W总- W有3.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FS通过计算,比较用用功和总功的大,归纳得出结论: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可以省力,可以省距离)师: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媒体显示),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教师演示强调观察思考。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_1
1、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
a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升高;b小女孩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有搬起;c小男孩向前推车。
让学生思考三幅图片中的力是否展示出成效,并说明理由。1-3组5号同学作答。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得出物理学中的功的含义:4、5组6号学生作答。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什么)
落实方式
(方法或手段)
设计意图
(为什么这样教)
(一)引入新课(2分钟)
判断力是否有成效,引出新课。
(二)学习目标(1分钟)
1、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物理学中“功”的含义
2、知道力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必要因素判断力的做功情况
3、能写出功的计算公式,并用功的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展示例题,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做了多少功?
要求学生先自主思考,得出结论,老师巡视每个小组组长的答案,指导完毕后由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答案,实行指导。学生主动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第1题由3-6组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第2题由1、3、5、7组学生黑板上展示,2、4、6、8组学生逐一点评。
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理解,提升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问题的水平。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水平,体现“兵教兵”的理念。
当堂检测,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即时调整。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学习热情。
教学反思
例1:小女孩拉小狗向右移动,问拉力是否做功?
例2:举而不动,举力是否做功?
例3:冰壶靠惯性滑动,人对冰壶是否做功?
北师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三、功
三、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工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准备:滑轮、砝码、细绳、小车、木块、图钉、弹簧秤、木槽、铁球。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回忆这本书的力学部分,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动的规律性知识,本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
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
二、新课学习(一)功的概念以下我们要通过物理小实验,借此来理解物理学中的“功”,为此我们演示实验并归纳得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板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演示: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标出箭头及F、s。
指出:F这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在这个F力的作用下,有了通过一段距离S的成效,那么,力和运动具有这种关系的,物理学里就说这个拉力做了功。
任何一种机械在工作时,都必须对工作对象施以力的作用,还必须使工作对象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如果对物体用了力,并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就像物体在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向上移动了距离s。
我们就说力F对物体做了功。
现在想一想,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你知道了吗?你们说的真好,力和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就是机械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二、功率》优质课教学设计_2
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建立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建立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2)了解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功率的公式实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测量生活中常见的功率,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利用公式实行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概念的理解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情况下谁做功最快呢?
引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和概念。
这两种车型,谁做功快?
板书设计 功率
一、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功相同时,所用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2、做功所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3、功除以做功所用时间。
二、功率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3.公式:t
W P =
P-功率--W
W-功 -- J
t-做功所用时间- s
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符号:W
常用单位:KW
5.换算关系: 1KW=1000W。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原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功的原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会应用功的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动手实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现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增加对物理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获得【教学仪器】杠杆和支架、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弹簧测力计(15套)、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计算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设置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从而对这一节的内容作铺垫)二、进行新课1.引入、提问: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有的能够省力,有的能够省距离。
是不是也能省功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我们每组实验小桌上都有杠杆和支架、钩码、细线、滑轮、刻度尺(两个)、弹簧测力计。
我们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是:使用杠杆是否省功。
即手对杠杆做的功与杠杆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工具?请设计好纪录实验数据的表格: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讨论、交流。
)2. 使用滑轮是否省功呢?即手对滑轮做的功与滑轮对重物做的功是否相等。
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工具?情设计好纪录实验数据的表格:通过数据分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组讨论、交流。
)实验说明:杠杆和动滑轮的重及杠杆和滑轮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因为实验研究的是理想机械。
板书:功的原理(1)使用机械不能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2)功的原理对任何机械都适用。
分析:对于机械,我们还可从理论分析中得出机械不省功原理。
对于动滑轮,我们通过分析可得出,动滑轮虽省力一半,但使物体上升h 时,手移动的距离是2h,所以人做功W=F·2S=2F·S=G·S,通过滑轮把物体升到某一高度与直接将物体提升到同样高度所做功是相等的。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优质课教学设计_1
6.3机械效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的学习,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通过测量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行实验,收集证据,交流与合作”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总结得到机械功的原理,并通过度析构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再计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进一步深入理解功的原理。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入探究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的环节,增强锻炼学生探究实验的思维,实验结论有助于学生理解提升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办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功的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对简单机械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热机的效率、锅炉的效率等打下基础。
本节课首先通过度组实验并对实验数据实行分析总结,让学生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械效率,并通过计算和分析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学习。
通过度析如何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联系实际,让学生对提升效率的问题有个初步的概念,使学生把物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三、学生情况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水平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水平较强,逻辑思维水平发展水平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备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水平。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使用有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使用有些机械能够省距离,也知道功=力×距离,但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学生是不清楚的,而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更是陌生的。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机械功的原理;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会用刻度尺测距离,会计算出功。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知道实际机械的机械效率小于1。
(4) 了解提升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是否省功”的探究活动,会设计实验方案,会信息收集。
三、功的原理-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
三、功的原理-北师大版八年级全一册(郭玉英主编)教案知识点简介在物理学中,力是做功的必要条件,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某个方向做位移时,若该力方向不垂直于位移方向,就存在功的产生。
功是指力作用导致物体做功的结果,具有能量的度量。
教学目标•理解力和功的关系;•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和方法;•学会套用公式解题。
教学安排1. 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通过课本教材或者相关资料,学生需要先了解物理中力和功的相关概念,掌握基础知识。
2. 教师讲解2.1 力的作用•首先介绍力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力作为做工的必要条件。
•合力的概念,如何通过多个力的作用获得一个合力。
•分解力的概念,如何通过一个力的作用获得多个分解力。
2.2 功的概念•介绍物理中功的相关概念和定义。
•如何通过力的作用和物体位移来计算功。
•以实例为例讲解力和位移方向不一致时的具体计算方法。
2.3 功的应用•讲解功在等加速度运动中的应用。
•介绍功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应用。
3. 练习和作业•小组内部合作,讨论这一章节的重难点,解决各自遇到的问题。
•布置相关作业,完成练习题和思考题。
拓展阅读•《物理学原理》(美)费曼(Richard P.Feynman)著,吴健雄、朱新宏等译。
•《20世纪的十大科学》(下册)内蒙古世纪出版集团,Jackderek著。
总结力是做功的必要条件,物理中功是指力作用导致物体做功的结果,它是具有能量的度量。
掌握计算功的公式和方法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对于学习和理解物理学中的其他知识点都至关重要。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_2
§3.21八年级《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功》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内容。
因为功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理解功,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所以,关于功与能的关系要渗透到8~9年级物理教学的各个部分中去,本节课定位在对机械功的了解和对机械功含义的理解。
具体表现是是理解做机械功的两个要素,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能计算机械功。
在本章第一、二节介绍了简单机械后,学生以理解到人们为了延伸手及人体的功效,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了很多简单机械,但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学生观察杠杆、起重机、拖拉机这些机械的工作图景,再让学生从使用机械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共性,这不但容易引导学生从力和移动距离两个角度展开思考,而且自然地建立了机械功的概念。
二、整合思路为了使学生理解功的含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理解怎样才算做功,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补充一些身边的实例,以及利用身边实例实行体检。
如用手托着书本不动,手将书本举高等等。
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切实对做工的两个要素有所体会。
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本章第一、二节介绍了简单机械后,学生以理解到人们为了延伸手及人体的功效,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了很多简单机械,教学中说明拉动绳端的力所做的功,就是力对滑轮及重物所做的功,为第五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实例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②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实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从实例中理解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地方法。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
丰南区大新庄中学导学案对杠铃做了功;2. 不劳无功:物体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并不是受到力的作用向前运动。
如抛出的篮球,会向前飞行一段距离,但人已经“无能为力”,所以这个过程中人不会对篮球做功;3. 垂直无功: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该力没有做功。
如手提桶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水桶虽然受到了手的提力作用,因为提桶的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跟水平地面垂直,所以在水平方向走得再远,手的提力对水桶没有“成效”,所以提力没对水桶做功。
二、功的计算实行功的计算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要弄清研究的对象,明确要计算哪个力所作的功。
要用所需要的力乘以物体在该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公式中的F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为物体在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当堂检测】1.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准确的是( C )A.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 B.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C.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 D.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2.一位同学沿教学楼的楼梯从一楼匀速上到三楼,该同学上楼做的功最接近( B )A.30000J B.3000J C.300J D.30J4.起重机将1000N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3m后,又把重物水平移动了1m,则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是( C )A.1000JB.2000JC.3000JD.4000J3.如图所示的几个情形中,所提到的力没有做功的是( D )A B C DA.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 B.静止的小车在拉力作用下运动起来C.汽车在刹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减慢 D.人用力搬石头,石头不动5.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准确的是( C )A. W1<W2<W3 B. W1<W2=W3 C. W1=W2=W3 D. W1=W2<W36.将重力为10000N、体积为0.2立方米的物体在水中匀速提升2m(未露出水面),。
北师大版(郭)初中物理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功和能 一、功》优质课教学设计
学科:执教教师:执教时间:
一、学情分析
二、教案
课题:三、功
1、教材分析
功这个节的内容包含重要的两个要素即力与距离,学生前面都学习过。这两个量又比较抽象,结合在一起又有方向的问题,所以不好理解,不容易形成功的概念。
2、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做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关键要素。
(2)依据功的概念判断有没有做功。
(6)在上面两个基础之上让学生做课本作业P107中的第三题,在学生做完之后,提示做题规范问题。题目中给的是物重,做题时却用的物重这个量代替F,再结合二力平衡知识,引导出克服重力上拉物体做功。再结合问题中水平推动木箱问题延伸到克服摩擦力做功。
(7)例题讲解,在讲解中注意格式规范,功的计算中注意的两个要素问题。另外功的计算变式问题要适当提醒。
(3)功的计算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水平,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
3、重点难点
(1)重点功的计算(W=Fs)
(2)难点功的概念
4、学法指导
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5、教学过程(详案)
个人智慧展示
一、导入
1、结合学生当前在搬寝室的事实,从原来的低层搬到比较高的楼层,学生比原来累一些。这个累一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搞清楚的原因即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功。
四、合作探究
(1)能够先做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描述。在同学们描述过程中,找出不足或者听出他们比较有新意的描述,表扬或者点拨。通过这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表达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后面功的定义理解打下一个基础。(自学对学与成果展示结合教师指导)
(2)课本上面功的定义是通过上面学生描述的物理情景为基础直接给出的。在描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上一个问题所包含的两个共同之处:力以及沿力方向移动的一段距离。围绕这两点结合课本定义加深学生对功这个定义的理解。(成果展示结合教师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功和能
《三、功的原理》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
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活动,通过“科学探究→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建构概念”的教学流程,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和直接用手提升物体的过程,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得到机械功的原理,并通过度析建立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概念,进一步深入理解机械功的原理。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简单机械、功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
流讨论,建立概念的教学,是对简单机械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理解功的原理合机械效率,是学生探究水平提升的过程之一。
2、初二学生现阶段水平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水平较强,逻辑思维水平发展水平不
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备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水平。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使用有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使用有些机械能够省距离,也知道W=FS,但使用简单机械能不能省功学生是不清楚的,而机械效率的概念学生更是陌生的。
通过探究,对比手直接提升物体做功和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做功,理解机械功的原理,教师引导学生实行理论分析从而建构机械效率的概念。
4.教学准备
滑轮1个、100 g钩码一盒、绳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3)知道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
(5)会用弹簧测力计测力,会用刻度尺测距离,会计算功的大小和机械效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的活动,会信息收集。
(2)经历信息处理过程,能对数据实行初步的分析、归纳、总结、概括。
(3)通过探究实验和测定性实验的测量操作过程,经历测量实验过程,掌握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感。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
四、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已知物
则人
能够对物体做功,思考是否能够省
以“动滑轮”为例,探究使用动
问题:使用动滑轮做功和用手直接
分析比较在学案上完成第一题
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学生交流是否有问题
若有问题-修改
猜想交流:猜想结果
思考:探究问题及三个变
量、操作方法
因变量:功的大小
W=FS
用刻度尺和测力计
控制量:同一个物体、升
高的高度相同
两个人一组,合作完成实
验,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将自己的实验数据
写在黑板上,计算功的大
复习
为新课做铺垫
创设情境,
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
设计思路培养
实验操作水平培养
收集数据
归纳交流分析解决问题
的水平
直接用手做的功大,还是用动滑轮提升物体做的功大?
归纳:W手小于W动-----不省功
4.教师引导分析
使用简单机械杠杆省功吗?
利用PPT课件的数据分析问题,比较功的大小----理解使用杠杆也不省功
5.小组讨论不省功的原因
物体上升同时,还有什么物体也跟着上升了?
(1)对物体做的功是有用功(2)对滑轮、绳子做的功是额外功
(3)拉力做的功-----总功
(4)使用简单机械是做的什么功越多越好。
-----建立机械效率概念
有用功多效率就高了吗?小
其他学生在学案上计算功的大小,
验过程中的问题
计算利用杠杆提升物体做的功,并实行对比
W
F
W
分析:
端拉力都对谁做了功?摩擦、滑轮、绳子
有用功
阅读教材:
定义、公式写在学案上还需要看看总功多少
五、板书设计
三、功的原理
1、使用简单机械不能省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有用功W-----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额外功------利用机械时,克服机械重力和摩擦做的功
总功-----利用机械时,人对机械做的功。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3、公式:η=W有/W总,η是个比值,没有单位,总是小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