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章句上(2)全文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三章原文和翻译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家,其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其著作《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的珍贵遗产。
今天我们来了解孟子三章的原文和翻译。
一、“滕文公上”原文:滕文公问曰:“舜之卑宫也,妻之以涂者,其次也爱日深也。
及其贵也,天下莫敢与平。
人有言曰:‘位卑不移,不谓乎贱。
位尊不变,不谓乎贵。
’今闻新命者尊,乡者卑,阴阳失和,天下大乱。
曩者虽有不堪用者,然不过于几人而已。
今智者幸以救乎?”孟子曰:“君舜,天下莫及也。
及其至尊也,天下莫之敢加也。
天下不与者,莫之敢拒也。
今中国多分,有阴,有阳,有陵迟不疑之臣,有碁礪共事之士,夫其所为者,亦有所不为。
彼忠信谏言为世臣者,不聪明者不能用也。
夏后氏不亦有庸臣灭之乎!殷人不亦有庸臣灭之乎!周人不亦有庸臣灭之乎!不灭庸臣,庸臣灭主。
鸟集于林,不失其鸟性;兽集于穴,不失其兽性;而况人者乎!虽有君命,至于衣裳,不如所闻。
诸侯礼之,不如所闻;人良不良,亦不如所闻。
死而后已,不可复生;失而后已,不可复得;慎之哉,勿失尔所闻也。
”翻译:滕文公问道:“舜当初的时候生活在简陋的宫殿里,他的妻子甚至是用草绳编的,但他的爱情越来越深。
待到他登上了帝位,全世界都不敢与他抗衡。
有句话说:‘卑位之人若不失其贱,尊位之人若不失其尊,就不会大乱。
’但现在有些人权衡新旧,尊卑混乱,这种违反阴和阳的平衡的现象导致了天下大乱。
以前也许不太称职的朝臣不过只有几个,在现今这个社会,却有些贪婪不负责任的人物甚至可以成为官员。
而专注于忠信谏言的世家朝臣却没能在多数情况下发挥其才能,这是因为那些不够聪明的君主,但夏朝、殷朝、周朝也因为庸才的作用而走向了衰落。
如果不清除这些庸才,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摧毁君主的人物。
鸟聚集在树上,仍然会保持自己鸟的天性,兽潜藏在穴里,也仍旧是在保持兽的本性。
那更何况人类呢!虽然说服从国君,穿戴朝服确实很重要,但不如听取劝告。
虽然被各国礼遇,但这些礼遇并不如贤明君主熟悉贤哲的率行。
《滕文公问为国》原文、译文及注释
《滕文公问为国》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滕文公问为国先秦-孟子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曰:‘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
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
为民父母,使民盻盻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
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惟助为有公田。
由此观之,虽周亦助也。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
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
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
余夫二十五亩。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此其大略也。
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对照翻译:滕文公问为国。
滕文公询问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
孟子曰:“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
人民的事情是刻不容缓的。
诗云:《诗经》上说:‘昼尔于茅,宵尔索绹;‘白天赶紧割茅草,晚上搓绳到通宵。
《孟子》卷5滕文公章句上诗解2恒产恒心取民有制
《孟子》卷5滕文公章句上诗解2恒产恒心取民有制《孟子》卷5滕文公章句上诗解2恒产恒心取民有制题文诗:滕文公问,为国之道,孟子乃曰:民之农事,不可缓也.诗经有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始播百谷.民之为道,有恒产者,其有恒心;无恒产者,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民有制.阳虎有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夏后氏时,五十而贡,殷商之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通彻;助者借也.龙子有曰:治国之地,莫善于助,不善于贡.贡者数岁,之中为常.乐岁之时,粒米狼藉,多取之而,不为虐民,则寡取之;凶年之时,粪其田而,不足然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然,终岁勤动,将不得以,养其父母,称贷益之,致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夫世禄矣,滕固行之.诗经有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助法为有,公田私田.虽周亦助.【原文】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诗》云1:'昼尔于茅2,宵尔索绹 3;亟其乘屋4,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阳虎5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译文】滕文公请教怎样治理国家。
孟子说:“老百姓的事是延缓不起的。
《诗经》上说:'白天把茅草割,晚上把绳儿搓;赶紧上房修理,按时把五谷播。
’老百姓有他们的规律:有固定产业的人才有一定的原则,没有固定产业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原则。
没有一定原则的人,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等到他们犯了罪,然后加以处罚,这等于陷害。
哪有仁人在位却做出陷害老百姓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要敬业、节俭、礼遇臣下,尤其是取之于民要依照一定的制度。
阳虎曾经说过:'要想发财就不能仁爱,要想仁爱就不能发财。
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摘要:一、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的背景介绍二、滕文公上原文的详细内容三、滕文公上原文的翻译四、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的意义和影响正文:【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的背景介绍】《滕文公上》是《孟子》中的一篇,作者为孟子及其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 年- 约公元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主张仁政、民本、君臣共治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一书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孟子的言行和思想,共七篇,现存的《孟子》是西汉时期的传授本。
【滕文公上原文的详细内容】《滕文公上》原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是:1.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回答滕文公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主张实行仁政,关注民生,强调君臣之间的信任和忠诚。
2.孟子见梁惠王。
描述孟子与梁惠王见面的情景,孟子向梁惠王阐述了仁政的理念,提倡君王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福祉。
3.齐景公问政于孟子。
齐景公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提出君臣共治的理念,认为君王应该信任和重用贤能之士,共同治理国家。
4.孟子在齐。
描述孟子在齐国的遭遇,以及他离开齐国的原因,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险恶。
5.公孙丑下。
孟子与公孙丑的对话,孟子批评当时诸侯国的政治风气,强调道德修养对于政治家的重要性。
【滕文公上原文的翻译】以下是《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
’此之谓也。
”梁惠王问孟子:“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齐景公问政于孟子。
孟子对曰:“君臣共治,天下大义也。
”孟子在齐。
充虞路问曰:“夫子不豫色然,何也?”孟子曰:“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
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丘也闻诸夫子:‘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吾从夫子之志。
”公孙丑下。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滕文公上选自《孟子》卷五《孟子·滕文公上》。
下面是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快来看看吧!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滕文公上》宋英宗死了,龙图阁直学士韩维为皇帝注释《滕世子问孟子居丧之礼》一篇,教育皇帝亲情与生死大义。
原文如下: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歠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
百官族人可,谓曰知。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滕世子的父亲滕定公去世。
世子请他的老师然友到邹国向孟子请教治丧之事,孟子遂告以“三年之丧”。
但此事在滕国引起普遍的反对。
原因是同宗的鲁国没有实行过,滕国的先君也不见先例,并且在滕国的《志》这本书中有明确的记载:“丧祭从先祖。
”舆论是可怕的。
面对这股无形的力量,滕世子感到进退两难。
无奈,在反省自己未能服众的情况下再请然友到邹国向孟子求教。
对于滕国丧礼的风俗,孟子表示尊重。
但孟子提醒滕世子:“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上之风,必偃。
是在世子。
”意思是说居上位的人如果能够依礼奉行,下面的人必然会跟着进来。
上、下的关系,如同草上风,风吹向何方,草也跟向何方。
《孟子·滕文公正》原文及翻译
《孟子·滕文公正》原文及翻译原文: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洿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洿池、沛泽多而禽兽至。
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孔子惧,作《春秋》。
《春秋》,天子之事也。
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
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选自《孟子·滕文公正》,有删改)【注】①闲:防御,捍卫②诐:偏颇。
译文:公都子说:“别人都说夫子喜欢争辩,请问是什么原因呢?”孟子说:“我怎么会喜欢争辩呢?我无法不去说。
天地生人已经很久远了,有天下太平的时候,有天下混乱的时候。
在帝尧的时候,水倒灌到人群居住的地方,在国土之上到处漫流肆虐。
(人群所居住的地方)被毒蛇、蛟龙所占据,黎民没有安定的时候和安居的地方。
帝尧和帝舜去世之后,圣人所传的大道渐渐不能流传和奉行。
残暴的君主一代一代地出现,毁坏庶民的房屋却去建造供君主享乐的深池大湖,黎民因此而无时无地得以安宁;舍弃耕地而用来建造成游玩和狩猎的园林,使得庶民得不到应有的衣物和粮食。
邪恶的论调和暴虐的行为接连产生。
供君主游猎的园林、供君主享乐的池沼、荒芜的草地沼泽越来越多,因此,飞禽走兽来到了这样的地方。
滕文公章句上(二)—《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
滕文公章句上(二)—《孟子》原文、译文及评析上行下效的实例原文: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谓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⑤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⑥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⑦。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三年之丧⑧,齐疏之服⑨,飦粥之食⑩,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⑪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⑫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⑬,歠⑭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风,必偃⑮。
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⑯,未有命戒。
百官族人可,谓曰知。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①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
②薨:死。
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以后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员死。
③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师。
④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
⑤之:至,到。
邹与滕相距只有四十余里,所以可以问后行事。
⑥自尽:尽自己最大的心力。
⑦曾子曰:这几句话在《论语•为政》中是孔子对樊迟说的。
⑧三年之丧:指子女为父母、臣下为君主守孝三年。
⑨齐(zi)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缝边的丧服。
齐,指衣服缝边。
古代丧服叫做衰(CUT),不缝衣边的叫“斩衰”,缝衣边的叫“齐衰”。
⑩飦(zhan);稠粥。
粥:稀粥.这里是偏义复词,指稀粥。
⑪宗国:鲁、膝诸国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周公封鲁,于行辈较长,所以其余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国。
孟子滕文公上原文与解析
孟子滕文公上原文与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一篇重要的篇章,题为《滕文公上》。
本文将对该篇原文进行解析,以深入理解孟子思想的精髓。
滕文公上原文如下:滕文公曰:“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谁教?萧萧黄叶闭疏翳,丛林空翠湿人衣。
余嘉遇时维贤良,信之不彻不邪诚;一介书生意何求?他人共此矜已命。
既竭吾力甚有感,将顾踽尔言而无成。
”子曰:“明德,惟人恶得之?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几时而越?腹心之患,不可立于微,及其至也,亡其所亲;亡其所游,亡其所患。
人之相爱也,其实非以己之利爱之也,爱之者,实为以己之爱欲爱之也。
”以上是《滕文公上》的原文,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个人奋斗与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人际关系中友爱的真正含义。
首先,滕文公表达了自己面临困境时的迷茫和无助感,他通过描述秋水共长天一色、关山难越的景象,暗喻了他所面临的困难。
黄叶闭疏翳、丛林空翠湿人衣的描写则展示了他个人陷入困境的心境。
孟子以此来引出滕文公的疑问:“谁来教我如何度过这些困难?”接着,孟子回答了滕文公的疑问。
他首先以“明德”来回答滕文公的问题,明德是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孟子认为,明德是人们最看重的,而不是物质财富。
他通过提醒滕文公秋水与天空的一色、关山难越的事实,告诉滕文公应当在困境中坚定自己的品德,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
此外,孟子还指出人际关系中友爱的真正含义。
他说人们之所以相互爱护并与之为伍,并非出于个人利益,而是源于对爱欲的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友爱应当是无私的,而不是只看重个人的利益。
孟子通过这一观点来告诉滕文公,他不应该只顾自己的困境,而应该将自己的爱与关心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总的来说,孟子滕文公上一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呈现了个人面临困境时的迷茫与无助感,以及如何通过追求明德和真正的友爱来应对困境。
这一篇章体现了孟子思想中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对于我们认识和学习孟子思想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滕文公上原文及翻译
(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
二、滕文公询问孟子国家政治之道
三、孟子对滕文公的回答和建议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滕文公上》是《孟子》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篇章,主要记录了孟子与滕文公之间的一次对话。
在这次对话中,孟子针对滕文公的提问,详细阐述了国家政治之道,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滕文公询问孟子国家政治之道
滕文公向孟子请教国家政治之道,孟子认为国家政治的根本在于民本思想。
孟子主张,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应当以民为本,以民心为依据,只有关心民生、保障民利,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孟子对滕文公的回答和建议
1.实行仁政
孟子认为,一个君主应该实行仁政,关爱百姓,为民谋福祉。
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心悦诚服地拥护君主,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孟子以舜为例,说明实行仁政的君主能够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2.民为邦本
孟子强调,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政治制度应当以民为本。
君主应当关心民生,关注百姓的疾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这样,百姓才能安
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3.政治道德
孟子认为,一个君主应当具备高尚的政治道德。
君主应当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百姓树立榜样。
这样,百姓才会信任君主,国家才能政治清明。
4.选拔贤能
孟子主张,选拔贤能之士治理国家,注重培养人才。
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必须有贤能之士辅佐君主,才能确保国家政治稳定,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四、结论
《滕文公上》这篇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仁政观念和政治道德观念。
《滕文公章句上》原文、译文及注释
《滕文公章句上》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滕文公章句上先秦-孟子滕文公为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
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
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
’”滕定公薨。
世子谓然友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宋,于心终不忘。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
且志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
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
歠粥,面深墨。
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风必偃。
’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
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未有命戒。
百官族人可谓曰知。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
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阳虎,阳货,鲁季氏家臣也。
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滕文公上选自《孟子》卷五《孟子·滕文公上》。
下面是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快来看看吧!《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孟子中的滕文公上原文与解析
孟子中的滕文公上原文与解析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著作《孟子》被誉为儒家经典之一。
其中的“滕文公上”一篇,对于理解儒家思想和孟子学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孟子·滕文公上》进行原文解析,探讨其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滕文公上:滕文公问曰:“居,畏指也,省亲也。
事君,畏指由己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亦为畏指者也。
以小信杀大忠,是为不义,亦为不畏指者也。
”是故君子不重则不威,信则有内外之制。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在这篇文章中,滕文公向孟子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处理国家事务的时候,应该怀有什么样的态度和价值观。
孟子通过滕文公的问题,阐述了他关于君臣关系、道德伦理和行为准则的观点。
首先,滕文公提到了“畏指”,这里的“畏指”可以理解为担忧他人或上级对自己的指责和批评。
孟子回答说,一个君臣或者一个人,如果害怕别人的指责,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多加约束和审视,这有助于他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个人应该按照自己不愿意被施加在自己身上的待遇,去对待他人。
这表明孟子提倡以德治国,追求社会公正与义务。
接着,孟子谈到“小信杀大忠”,指出一些小的贪婪和私利的行为,可能会伤害到更大的忠诚和正义。
他指出,这样的行为是不义的,也是无视他人指责的。
这一观点强调了行为的正直和对道德准则的坚持。
然后,孟子指出,君子应当通过自身的品行和道德来影响和约束他人。
如果一个君子重视自己的德行和信誉,就能在内外关系中建立起有效的制约。
这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注重外部的影响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
最后,孟子说到自己从未见过像追求德行那样追求享乐的人。
这里,他强调了对德行和道德修养的重视,认为应该更加关注和追求道德的完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享乐和满足欲望。
通过对《孟子·滕文公上》原文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孟子的思想和观点。
他强调了君臣关系中的道德要求,提倡以德治国。
他认为人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权益,坚持正义和公平,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行。
《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滕文公上选自《孟子》卷五《孟子·滕文公上》。
下面是关于《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快来看看吧!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孟子二章【先秦】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一作:斯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对滕文公原文及翻译
孟子对滕文公原文及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孟子对滕文公原文及翻译5.5吾固愿见5.5[原文]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①。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堂PPT)
天 时 不 如 地 利 , 地 利 不 如 人 和 。
( 孟 子
尽 心 上 )
穷 则 独 善 其 身 , 达 则 兼 济 天 下 。
( 孟 子
离 娄 下
人 有 不 为 也 , 而 后 可 以 有 为 。
( 孟 子
尽 心 上 )
民 为 贵 , 社 稷 次 之 , 君 为 轻 。
得 道 多 助 , 失 道 寡 助
据 —— 中心论点。
28
关于“人和”的名言警句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6、民齐者强。——荀况
29
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
• 1、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 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 6、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 • 9、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离
• 任:责任,使命
是人:这个人
• 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 饿:使动用法,使……饥饿
• 拂:违背 乱:使动用法,使……混乱,扰乱
• 所以:通过……的途径,用……方法
• 动:使……震撼 忍:使……坚忍 增益:增加, 曾:同“增”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 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
孟子对滕文公文言文翻译
孟子对滕文公文言文翻译《孟子对滕文公》原文及翻译孟子原文: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jiàn)于齐、楚。
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滕文公问曰:“齐人将筑薛,吾甚恐,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
苟为善,后世子孙必有王者矣。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若夫成功,则天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
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事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
乃属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
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之。
’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
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从之者如归市。
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
’效死勿去。
“君请择於斯二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翻译: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个小国,(夹)在齐国和楚国的中间,投靠齐国呢,还是投靠楚国呢?”孟子回答说:“这决策不是我所能办到的。
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样就好办了。
”滕文公问孟子道﹕“齐国人将要修筑加固薛城﹐我很害怕﹐像这样我可怎麼办呢﹖”孟子回答说﹕“以往周太王居住邠地的时候﹐狄人侵犯邠地﹐他们就迁到岐山之下去居住。
不是选择去做的﹐实在是不得已啊。
假如你行善政﹐後代子孙当中一定会有君王的呀。
君子创业并传下统序﹐为了可以继承啊。
至於那个成功﹐是天命啊。
君王您对齐国人怎麼样呀﹖你就竭力行善政罢了呀。
”滕文公问:“我们滕国是个小国。
下大功夫事奉大国,却不能免于亡国的危险。
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过去周太王曾居于豳地,狄人不断进犯。
滕文公章句上原文及翻译
滕文公章句上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二、翻译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2)全文
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访时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话,不外乎鼓励他要有实施仁政的勇气罢了。
因为,古往令来,不论是圣贤还是普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圣贤能做到的,普通人经过努力也能做得到。
何况,滕国虽然小,但折算起来也有方圆五十里国土嘛,只要是实施仁政,照样可以治理成一个好的国家。
这就是孟子的苦心,无论大国小国,只要是有机会就抓住不放,抓住宣扬自己的政治学说和治国方案。
下一篇(上行下效的实例)
滕文公上
上行下效的实例
【原文】
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谓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于宋,于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⑤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6)也。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7)。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
三年之丧(8),齐疏之服(9),飦粥之食(10),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11)
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志》(12)曰:丧祭从先祖。
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
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13),歠(14)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风,必偃(15)。
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16),未有命戒。
百官族人可,谓曰知。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
①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
②薨:死。
古代称侯王死叫薨,唐代以后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员死。
③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师.④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
⑤之:至,到。
邹与滕相距只有四十余里,所以可以问后行事。
(6)自尽:尽自己最大的心力.(7)曾子曰:这几句话在《为政》中是孔子对樊迟说的。
(8)三年之丧:指子女为父母、臣下为君主守孝三年。
(9)齐(zi)疏之服:用粗布做的缝边的丧服。
齐,指衣服缝边。
古代丧服叫做衰(CUT),不缝衣边的叫斩衰,缝衣边的叫齐衰。
(10)飦(zhan);稠粥。
粥:稀粥.这里是偏义复词,指稀粥。
(11)宗国:鲁、膝
诸国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周公封鲁,于行辈较长,所以其余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国。
(12)《志》:记国家世系等的一种书。
(13)冢宰:官名。
在君王居丧期间代理朝政.(14)歠(Chuo):饮。
(15)君子之德必偃:这几句出自《论语颜渊》篇孔子的话。
尚与上同;偃,倒下。
(16)五月居庐:居住在丧庐中五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