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合集下载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读书笔记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书报告《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是胡文仲教授于1998在北京编写的。

胡文仲,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外国文学》主编。

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文学科组成员。

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会长。

由于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他共出版了专著6部,教材4部,编著10部,译著5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十篇,并一直享有盛名。

早在80年代初期胡文仲就开始对跨文化交际学感兴趣,在国外的生活学习使他更加明白了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重要性。

回国后他也多次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文章,但随着更多的学习和研究,胡文仲发现目前我国的研究一般性的探讨较多,而基于大量数据研究比较少,他认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语际方面遇到的问题,还可以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进行。

因此,他开始编写《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例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读者普及跨文化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入门向导。

首先,对本书进行简单的概括介绍。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共有十二章,被作者概括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二章)主要是为跨文化交际进行定义及对跨文化研究的不同理解,并对跨文化交际学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史及其成就做了详尽的描述。

第二部分(第三章至第四章)是作者对文化和交际的定义,特征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进行了阐述。

第三部分(第五章至第九章)是跨文化交际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被作者依次分为了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在这几章中,胡文仲教授对每一个过程的作用和特征都通过举例做了说明。

第四部分(第十章)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内容---价值观。

跨文化交际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概论读后感以前我觉得文化嘛,不就是大家吃不同的食物,穿不同的衣服。

但这本书就像一个严厉又耐心的老师,把我的这种肤浅认知直接打翻,然后重新给我构建了一个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跨文化交际世界。

书里提到的那些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简直比我想象的还要多。

比如说时间观念,在有些文化里,人们就像精确的时钟,约会迟到几分钟就觉得是天大的罪过;而在另一些文化里呢,时间好像是个很有弹性的东西,“马上到”可能意味着还有半小时甚至更久。

这要是两边的人碰到一起,估计一个得急得冒烟,另一个还觉得莫名其妙呢。

还有关于面子的问题。

不同文化对面子的定义和重视程度也是千差万别。

有些文化里,在公众场合批评人就像是往人家脸上扔泥巴,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大家似乎更能接受直接的批评,觉得这是改进的好机会。

我就想啊,如果不了解这些,那在跨文化交往中得多容易踩雷啊,一不小心就把人家得罪了,自己还不知道咋回事儿。

书中那些生动的例子也特别吸引我。

就像不同国家的人在商务谈判中的表现。

有的国家的人谈生意的时候,先得聊个天,从天气到家庭,像老朋友一样热络一番,才慢慢切入正题;可有的国家的人呢,上来就直奔主题,谈完事儿拍拍屁股走人,一点不拖泥带水。

这要是两个风格不同的人坐到谈判桌前,没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估计得把谈判搞成一场混乱的闹剧。

从语言的角度看也特别有趣。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语境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我记得有个例子说,某个手势在一种文化里表示友好,到了另一种文化里可能就是一种侮辱。

这就好比是同一种密码,在不同的地方被解读成完全不同的信息,要是不小心用错了手势,那可就相当于发出了错误的信号,可能引发一场不必要的误会大战呢。

读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可不仅仅是为了那些要出国的人或者做跨国生意的人准备的。

在我们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哪怕你就坐在家里,也随时可能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网络让世界变得这么小,说不定你在网上玩个游戏,都能遇到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小伙伴,要是不懂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可能连游戏都玩不顺畅呢。

《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2

《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2

《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2
跨文化交流是一门非常有趣又能开阔眼界的课程,教授我们如何及时响应跨文化交流
中的质疑和不同的信息。

我在本次学习中收获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也开阔了我的国际视野。

首先,我们学习了跨文化交流中所用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针对多样性文化,我们从国
际社会中概念化,扶植一些不同的观念和技巧,例如掌握习惯,注重实践,提升分析能力,推进全球性的视角,以及面对常见的文化冲突时的解决方案等等。

此外,我们还学习并有
所深刻体会了全球化、多元文化和媒体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知识。

其中,我们尝试用实例
讨论,来展现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文化冲突,以及探讨在跨文化交流时如何拓展全球性的
视野,以及设身处地思考以及综合运用文化意识等。

另外,我们参观了跨文化交流的机构,也让我们看到跨文化交流的真实情况。

在参观
期间,我们还受到一些与跨文化交流有关的讲座,了解更多的跨文化知识,聆听到当下全
球视野中的新思想,了解更多实践方案,也都为我们在跨文化交流做出更多贡献。

同时,
他们还着重强调跨文化交流时呈现出的情绪和心理影响,也指出要注意语言、文化以及宗
教的不同,还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人的文化背景,从而提升跨文化交流的效果。

通过本次跨文化交流学习,我深深意识到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
认识和理解跨文化交流,以期能开阔我的视野、增长我的知识,实现我的国际视野,也能
更好地为跨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

跨文化交际心得(精品5篇)跨文化交际心得篇1跨文化交际心得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需要相互理解和尊重,才能更好地沟通和合作。

*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促进文化交流:跨文化交际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了解、学习和欣赏对方文化。

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

2.增进友谊与合作:跨文化交际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通过交流,可以消除误解和偏见,建立互信和合作机制。

3.提升个人素养:跨文化交际可以提升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

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环境,提高沟通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的实际运用1.了解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文化差异是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了解对方文化的特点。

2.尊重对方文化:尊重对方文化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在交流中,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

3.调整交际策略: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根据对方文化背景调整交际策略。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可能会被视为冒犯,而在其他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诚实和直接。

4.练习口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口语表达是关键。

要积极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能力,以便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

总之,跨文化交际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趋势。

要积极学习跨文化交际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心得篇2跨文化交际是一种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活动,需要参与者具备跨文化知识和交际技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

*将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过程和收获,并反思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和不足。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和冲突。

通过跨文化交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跨文化交流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流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流心得体会跨文化交流心得体会【篇一:《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论文】《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文章摘要:随着世界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做为一个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人必须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理解,融汇。

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解,理解中西方文化有利于扫除交流的障碍,有利于顺畅的交流。

有利于善良的人更好的,更短时间的了解理解对方。

经过一个学期艰苦卓绝不间断地学习,特别是在王培英教授地亲切指导下,我们对跨文化交流都颇有心得。

关键词:跨文化文化体系中西方差异根基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让我明白了跨文化差异的体系,而且对中西方差异产生了兴趣,了解中西方差异的根基,精髓。

首先我回顾一下我们的文化差异的体系。

文化差异的体系是中西方文化梗概,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

中方文化强调集体意识,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一种深层次的平衡,和。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自我意识,求个性,求理性,强调绝对的个人自由。

中方重经验,直觉;西方重唯理,思辨。

中方重整体综合,西方重细节分析。

中方重思维能力,中方思维是物性思维,以“阴阳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属性和功能的分析,优点是宜于看出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掌握事物运动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做出预测和运筹,借势运力,寻找最佳决策,讲究思维能力。

西方思维是物质思维,以”分子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内部构成的发现,掌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优点是宜于根据事物结构创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讲究创造才能。

中方的宗教文化儒释道结合,具有浓烈的伦理道德色彩,具有很强的入世性,具有务实性,并且兼蓄并容。

西方宗教文化有较强的排他性,相信世界和宇宙中存在一种超自然和超社会的力量,认为人有原罪,人要救赎,人要忍耐、顺从、听话、不反抗。

中方的建筑文化注重整体美,讲究曲柔,追求写意,追求空间的封闭性,注重和谐之美,追求天然之趣。

西方建筑文化注重个性美,讲究刚直,追求写实,追求倾向于开放性,注重对抗之美,追求人工之美。

跨文化交际结课感想体会

跨文化交际结课感想体会

跨文化交际结课感想体会跨文化交际结课感想体会篇一跨文化交际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而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首先,跨文化交际教会了我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不同文化的背景和特点,我逐渐明白了文化多样性的美丽和价值。

我开始意识到,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对自己文化的挑战或威胁。

其次,跨文化交际培养了我的沟通技巧和适应能力。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都显得尤为重要。

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语言习惯,并且积极地努力去适应和理解这些习惯。

同时,我也学会了适应不同的沟通方式和交际风格,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这种适应能力的培养,让我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除此之外,跨文化交际还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的影响力。

文化不仅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时,我学会了更加开放地对待不同的观点和想法。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从不同的文化视角中汲取了灵感和智慧,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在这门跨文化交际的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得以深度反思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思维方式。

通过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流和互动,我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开放自己的心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尽管跨文化交际在实践中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但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并且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目标。

我相信,只有通过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和体验,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学习跨文化交际心得体会

学习跨文化交际心得体会

学习跨文化交际心得体会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术界、商业领域,还是在个人生活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都是必然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经历,并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了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这对跨文化交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比如,在与美国人交流时,我发现他们非常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而在与日本人交流时,他们注重团队合作和尊重他人。

了解和尊重这些文化差异是建立良好友好关系的基础。

其次,语言能力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语言是文化的核心,通过语言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

在我的一次跨文化交际经历中,我参与了一个国际团队合作的项目。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我们共同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然而,我们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英语口音和习惯用语,这使得理解对方的意思变得有些困难。

因此,提高语言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另外,我还发现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和冲突是难免的。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我们可能产生误解。

这在我的一次经历中发生了。

我和一个土耳其朋友交流时,他用手势表示“好”时,我却误以为他在羞辱我。

这是由于在我的文化中,用手势表示“好”是不礼貌的。

后来,我们沟通了解了这一误解,并更加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避免了类似的情况发生。

通过这些跨文化交际经历,我还学会了接受不同文化的美丽。

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和美好之处。

例如,在与印度朋友交流时,我对他们丰富多彩的节日和传统深感着迷。

这使我更加开阔了眼界,并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和习惯。

最后,我认为尊重和包容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方式和习惯,我们应该尊重和接受这些差异。

只有通过理解和包容,我们才能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在我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意识到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信仰,能够促进友好的交流并减少冲突。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在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不同文化间交流的知识和技巧,并且对自己的跨文化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首先,在交流中我学会了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观点和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因此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都可能存在差异。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的观点和习惯,并尽可能地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冲突和误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在课堂上我学会了如何适应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不同文化间的人们在交流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语气和表达方式。

我们要学会适应和理解这些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风格,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障碍。

同时,我也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案例分析,锻炼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此之外,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差异、价值观冲突等问题。

我学会了如何通过灵活运用语言、体谅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寻求共同点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方法对我来说非常实用,帮助我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最后,在课程中我也学到了一些跨文化交际的时间和空间观念。

不同文化的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和利用方式可能存在差异。

例如,一些文化的人们对时间的概念比较强烈,注重按时完成任务和遵守约定;而另一些文化的人们则对时间相对较为灵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好地把握时机和节奏,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总的来说,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意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必备的技能。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和应对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我得先吐槽一下,以前我以为跨文化交际不就是不同国家的人见面打个招呼、说几句外语嘛,能有多复杂?这本书一上来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告诉我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去了。

就像你以为打开了一扇小木门,结果发现后面是一座超级大迷宫。

书中提到的那些文化差异,真的是让我惊掉下巴。

比如说时间观念,在有些文化里,精确到分钟那是基本操作,约会迟到几分钟就像是犯了大罪;而在另一些文化里,时间就像是有弹性的橡皮筋,“一会儿”可能是半小时,也可能是两小时,这要是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约个会,那可不得急死一个、气晕一个啊。

还有关于身体语言的部分,简直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以前从来没想过,一个简单的手势在不同文化里能有完全相反的意思。

在咱们这儿竖起大拇指是点赞,表示厉害;可在有些地方,这个手势可能就不那么友好了。

这就好比是同一种药,在这个地方是治病的良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成了毒药,你说吓人不吓人?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像是在看一部超级有趣的文化纪录片,但又比纪录片更深入。

作者把那些抽象的文化概念用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给串起来,就像用竹签串糖葫芦一样,让我轻松地就把这些知识给“吃”进去了。

而且每读完一个章节,我就忍不住去想我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跨文化交际场景,还真被我发现不少。

比如说我们学校的外教,以前我总是不理解他为什么有时候对我们的一些行为反应那么奇怪,读完这本书才明白,原来是文化差异在捣鬼。

这本书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事情。

不管是出国旅游、留学,还是在国内和外国友人打交道,了解这些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就像是给我们自己配备了一个文化翻译器。

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还能更好地去欣赏不同文化的魅力。

我现在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掌握了秘密武器的文化小使者,下次再遇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我就可以更加自信地去和他们交流,说不定还能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小达人呢!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不同文化理解的新大门,让我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能更加自在地穿梭。

跨文化交际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际心得体会

跨文化交际心得体会跨文化交际(学习心得)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本学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一下三点:一、如何正确的审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二、如何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三、如何提高跨文化的交流技能。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接触和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我们加深对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这时在跨文化交际课堂中学到的东西便起了大用~我总结了一下中西方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在客观主体方面,西方人向外探索客观世界,强调真善美、爱智,注重理性科学,注重求异,科学和逻辑发现。

中国人向内探索个人世界,强调真善美、崇善,注重情感、伦理,注重求同,经验、感情。

二、在处理问题方面,西方人采取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中国人采取不可中直取,只可曲终求的态度。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

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三、在发表个人看法时,西方人直言、直去,中国人谨言、拐弯。

四、在民族性格方面,西方人偏重功利,好走极端,与其他民族存在斗争,强调以力争天下。

跨文化交际学习有感

跨文化交际学习有感

跨文化交际学习有感
1.成功的交际,建立在从对方的的角度看待,感受。

理解问题。

2.成功的交际,建立在华语双方对于彼此意图的充分理解根底上。

3.成功的交际,建立在话语双方才采用动态的对话模式根底之上。

对于成功的语言交际,我们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实际上,跨文化交际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充满了误解陷阱,因此,间隔这个良好愿望的实现,还有详单漫长的道路要走,面的这种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有丰富的交流经历,充分的文化意识,良好的语言水平,这些都是保证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必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再跨文化交际中,态度决定一切。

真诚相待是跨越文化鸿沟,通往理解此岸的桥梁和纽带。

同时也感谢王老师的辛勤付出和谆谆教诲,以及给我们这样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才华和能力的时机!相关专题:[文化]。

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有感

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有感

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概论》有感摘要根据本学期专业课程阅读内容的相关安排,我利用课下空余时间认真专心地阅读了胡文仲先生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书籍,通过对全书所有章节的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作者从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研究,跨文化交际学的发展历史、交际的过程以及核心价值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理论和一些实例从多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帮助我们认识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性概念,所以阅读完全文后,我认为本书具有很好的阅读价值。

本文结合我的阅读心得体会以及亲身经历进行案例分析,并且我会表述我的创新性思想,以此来证明我对跨文化交际学的观点与看法。

1 关于对《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书籍的认识与读书心得在还没有进入阅读《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环节之前,我所理解的跨文化交际的概念比较片面,我认为跨文化交际就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别,在我的意识中基本上没有涉及文化交际与交流的概念,我以为核心重点就是比较两种文化或多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但是经过阅读完胡文仲先生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后,我之前理解的所谓跨文化交际是不正确的一种观点,文章在第一章就提到了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并且跨文化交际是要分层次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我们应当注重跨国、跨种族和跨民族跨文化交际研究,也应当关注性别,年龄,职业阶层等跨文化交际内容,并且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文化交际中也要有所体现。

全书的每一个章节基本上都通俗易懂,但是也有一些关键性概念和专业性术语比较难理解,所以在阅读的时候,我都会进行摘抄或查阅优秀并具有创造性思想的句子,我想将这些思想和这本书赋予的真正价值利用起来,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或者出身社会具有良好的积极性促进作用。

2 结合切身体验和事例分析《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中的思想内涵及理念本书涉及到的理论部分并不是很多,但是在看待问题的角度确实很深刻,本书也列举了很多的案例并进行详细的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分析,所以我也想分享我亲身经历的案例来证明跨文化交际学中提到的观点。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本非常有益的书,它教授了我们如何加强和运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

本书开篇先立论,通过论述、参考、分析和总结,详细说明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书中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四个主要内容,包括文化背景,行为表达,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在详细阐释这些主要内容的同时,书中还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改进建议,帮助我们运用到实践中。

此外,书中还提出了很多跨文化交际的常用技巧,比如增强自身文化意识,归纳与分析文化间的差异,表达和接收信息的正确方式,如何解决文化间的冲突,书中还提出了“全球性教育”的理念,希望能够培养出一批有着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收获很多,我认识到了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我知道了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时,我们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知道了如何克服文化差异。

这本书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告诉我们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是多么重要,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时代。

跨文化交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读后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常见。

读完关于跨文化交际的相关内容后,我真是感触良多啊!书里提到的各种案例和观点,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一段亲身经历。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旅行,目的地是日本。

本以为会是一场轻松愉快的旅程,却没想到因为文化差异,闹出了不少笑话,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受。

刚到日本的时候,我就被那里干净整洁的街道和彬彬有礼的人们所吸引。

我满心欢喜地拖着行李箱,走进了一家预定好的民宿。

房东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日本阿姨,她微笑着迎接我,还不停地鞠躬,那热情劲儿让我一下子放松了不少。

放下行李后,我想着出去逛逛,顺便找点吃的。

走进一家小餐馆,我看着菜单上那些似懂非懂的日文,心里有点犯嘀咕。

最后,我指了指图片上看起来像是拉面的东西,跟服务员点了餐。

不一会儿,面端上来了,看着还不错,我拿起筷子就准备大快朵颐。

可就在这时,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看着我,眼神里似乎有点异样。

我心里正纳闷呢,低头一看,哎呀!我居然直接就开吃了,而周围的日本人都在饭前双手合十,说着“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

当时我那个尴尬呀,脸一下子就红了,赶紧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双手合十说了一句,这才开始吃面。

还有一次,我在街头迷路了,想找人问问路。

看到一位年轻的女士,我连忙跑过去,用我那蹩脚的英语跟她交流。

结果她一脸迷茫,似乎没太听懂。

我又连比划带说,费了好大的劲儿,她才终于明白了我的意思。

给我指路的时候,她那细致认真的样子真的让我很感动。

她不仅用手指着方向,还画了一张简单的地图给我,最后还一个劲儿地鞠躬,跟我说“頑張ってください”(加油)。

在日本的那几天,我发现日本人在公共场合说话都特别小声,而我这个大嗓门儿,有时候一激动声音就高了起来,引得周围人侧目。

坐地铁的时候,大家也都特别安静,有的人在看书,有的人在睡觉,整个车厢里安静得让人有点不适应。

逛商场的时候,我发现日本人的服务真的是太周到了。

不管你买不买东西,售货员都会一直保持着微笑,不停地鞠躬,让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2)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2)

读《跨文化交际学》有感 (2)
《跨文化交际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它帮助我理解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多种文化之间进行交流。

这本书深入提出并分析了跨文化交流的许多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个文化的文化背景所对通信过程产生的影响。

在跨文化交流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性。

在不同文化中,通信方式会有所不同,这本书的作者表明,要恰当地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感受,就必须考虑到文化差异。

书中还涵盖了口头交流、书面交流、非语言表达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多种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的理论,如民族、地域、宗教等背景下的沟通交流,以及国家间文化交流的现状和潜在影响。

总而言之,《跨文化交际学》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籍,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多种文化之间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多样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给我们提供借鉴,如何更好地在多元文化交流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AP0802325 钟欣奕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

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

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

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

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

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

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年龄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异,我觉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觉得,从文化角度来说,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是由这两代人之间的知识结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不同所造成的,毕竟“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而交际反应人们的价值观”(《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四部分第十章)。

《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书写规范范例)

《跨文化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书写规范范例)
最后,我要在这份学习心得中谈一下我对自己这一学期在《跨文化交流》课程学习中的反思以及将来的希望。首先来说一下反思,一学期学下来,我体会到了这门课程对我们这些旅游专业特别是我这种将来想要从事旅游行业的人的重要性。可是很多时候,我对它的重视程度却不够,对中西文化的这些知识的重视程度不够。年轻人惯有的自负情节总会让我觉得好多东西我都懂,我都知道,但实际上那些都只是皮毛,更深一层的细节内涵却被我的那些不以为然给忽视掉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看到了原来我所知道的只有那么一点点,要学的还有很多,单单只是这一本教材,就足以让我学习很久,弥补我很多的漏洞。反思过了我的学习,接下来来说说我的希望,其实我的希望很简单,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接触一下这些知识文化,无论你是否会用到,都应该对中西文化有所了解,因为这是一种涵养的体现,如果真的可以大家都学些这类知识,我相信全民的素质一定会有很大程的提升。特别是我们这些旅游专业的学生以及旅游行业的人士应该有更多更丰富的机会去接触到跨文化的交流,我想,这个希望不是我一个人能完成的,要靠所有人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总要和不同的人交流,而最好的交流方式就是走进彼此的世界进行了解和学习,这样才能够交流顺畅,我想这就叫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也叫做实践出真知。虽然我们不是打仗没有胜负之分,但能否与跨文化的国度、种族进行完美的交流就取决于对他们文化以及双方之间文化差异的了解程度。而像这样的学习在《跨文化交流》课上则不仅仅体现在对书本的学习中,我们同样有很多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这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老师在讲宗教文化时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走到不同宗教的场所当中,像什么教堂、寺庙、道观等等,到里面通过自己的双眼、双耳去看、去听、去思考。说实话,我真的被宗教的那种庄重气质所震撼了,而亲身走到其中的实践也让我对不同宗教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我所学到的知识绝对要比光在课堂上听讲要丰富,要更能应用在生活中。是的,这就是我学习《跨文化交流》最大的感受体会,中西方文化真的有很丰富的内涵,而我们对它的学习也十分有必要。

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解与感悟﹣-﹣世界眼中的中国中国眼中的世界

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解与感悟﹣-﹣世界眼中的中国中国眼中的世界

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解与感悟﹣-﹣世界眼中的中国中国眼中的世界
我可以给你一些关于跨文化交际学的一般理解和感悟,但不能直接代表世界眼中的中国或中国眼中的世界。

跨文化交际学是研究不同文化间如何相互理解和有效沟通的学科。

它涉及到语言、非语言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因素。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需要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以避免误解、冲突和歧视。

跨文化交际学的理解与感悟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尊重和接纳不同文化: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我们应当尊重和接纳这些差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

2. 提高文化敏感度: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对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度,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3.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语言之外的非语言因素,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调等,也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学习并使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理解别人的意图并建立良好的关系。

4. 建立互信和包容的氛围:在跨文化交际中,建立互信和包容的氛围至关重要。

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可以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避免误解和冲突。

5. 不断学习和调整:文化是动态变化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通过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跨文化交际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促进文化间的和谐与共存。

通过尊重、包容和学习,我们可以建立更加开放和互信的跨文化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

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

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

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

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

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

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

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在年龄方面体现的文化差异,我觉得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觉得,从文化角度来说,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是由这两代人之间的知识结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的不同所造成的,毕竟“价值观决定人们如何进行交际,而交际反应人们的价值观”(《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四部分第十章)。

时代在进步,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特点。

父母所生活的年代的人们,与子女生活所的年代的人们,对某种文化现象的看法与包容度不同,有些文化理念不同。

这种时代的主流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当某种文化理念形成之后,文化有发挥了它影响深远持久的特性。

因此,虽然有些时候,父母和子女都致力于消除彼此间的代沟,但是,绝大多数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或多或少还是会存在一些无法缩小的差异,尤其体现在“早恋”这个问题上。

父母已经经历了那个“情窦初开,爱情至上”的青春年龄,在结合后的日子里面,“柴米油盐酱醋茶”带来的烦恼,“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尴尬,都让父母觉得,只有当有了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时机成熟了才能去谈论“男女之事”。

但是,很多子女都觉得,谈恋爱只是成长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喜欢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控制的,那种感觉是很美好的,现实的东西以后再说。

而且,我相信,当这些“子女”成为“父母”后,也会产生“父母”的那种想法。

不过,在跨文化研究这个角度上,我还是比较赞成《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的笔者的观点:“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也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读完了这本书,我认识到,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国与国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但是,为避免空泛,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该首先把眼光集中于国别研究,集中于一个国家中的主流文化的研究,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还有小群体文化(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