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中腐殖酸作用机理探索
矿 石 中有 机 碳 含 量 的增 高 。
[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腐殖酸;富啡 酸;成矿作用 [ 中图分类号 ]T 7 ;P 2 . P 9 6 3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7 - 6 62 0 )24 7 - 5 6 20 3 (06 0 - 0 3 0 )
2 纪 9 代 以来 ,通过 借 鉴 国外 经验 O世 O年 并在 结合 中国具体 地 质特 点 的基础 上 ,我 国铀
矿地 质勘 查 工作转 向主攻低 品位 、大矿量 、经 济效 益好 的砂 岩 型铀 矿床 , 目前 已初步 取得 成 效 。砂 岩型 铀矿 床按 成 因和产 出环 境可 分为 层
质或 沥青 析 出物的形 式产 出 。在后 生层 问氧化 条件 下它们 是形 成大 量有 机酸 的物质 基础 。伊 犁 盆 地 5 2矿 床 和 吐 哈 盆 地 S T铀 矿床 的有 1 H 机 碳 分 析 结 果 都 表 明[2 1] _,以氧 化 一 还原 过渡 带铀 矿石 中的有机质 含 量最高 ,明显高 于氧化
西 南 部 S T 吐 哈盆 地 S T砂 岩 型 铀 矿 床 的 H 。 H 含 矿 岩 系属 侏 罗 系 水 西 沟群 (。 h ,是 吐 哈 J )
盆 地 内一套 重要 的含煤 地层 ,也 是 国内 日趋 公 认 的一 套煤 成 烃源 岩 口 。最 近 的 研 究 成果 表
吐哈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反 演和 追 踪对 比 :利用测 井 、气 测录 井 、试油 i 等手段可进行致 密层段 的 i I 汽 天然 气发现 。例 如在胜北洼 陷 ,台参2 井 自侏 罗系上统喀拉扎组 井深2 6 m开 81 始见气 测显 示 ,至西 山窑组 ( 0 2 ) 53m
共发现气测异常8 段 。从七 克台组 至西 2
相泥岩 ,沉积速率稳定期发育沼 泽相 和 河流相沉积 。 白盆地南北边缘 中心推 进 的扇 形砂 体 在平 面 上叠 置 成长 条 分 布 ,构成 了致密砂岩气成藏 的主要 目的 层。这些储层在盆地 中心部位粒度细 、 埋 深大 、孔渗性差 ,有利于致密砂岩气
结果也可用于致密砂岩气的研究 ,小草 湖构 造 带 ,利 用 甲烷 、乙 烷 、丙烷 及 AC 叠合 异常 ,且异常 区分布走 向为北 红 台构 造 、疙 瘩 台构造 以及草 南 构造
盖 层条件 致密砂岩 气藏的形成要 化还 原 电位异常特征与构造高点较为吻
丘 东周 围地 区
该 区 位 于位 于 胜
北 洼陷 与 小草 湖洼 陷 之 间 ,而积 约为
3 0 m 右 。主 要 目的 层 为 西 山窑 5k 左 组 、三间房组和七 克台组 ,预测致 密砂 岩气 层厚4 0 0 m左右 ,主力含 气层埋 深
草 湖的含气 背景。
致密砂岩气藏有利 区
吐哈 盆 地 存在 三 个较 大 的致 密砂
山窑组 ,包括致 密层在 内的含气层厚度
共可达 4 4】 6 .m,试 采气量 为6 7 d 0 m /,
岩气 成藏有 利区 ,一个位 于胜 北洼 陷 , 另一个位于 小草 湖洼 陷 ,第三个在 丘东
构造下倾方向增加且与构造无关 。
非 地震 物化探 技术 非 地震物 化探
世界主要砂岩型铀矿产铀盆地的六种演化模式
世界主要砂岩型铀矿产铀盆地的六种演化模式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不够成熟,矿产能源的重要性有所突显。
其中,铀作为一种富含能量的矿产,更成为世界范围内争夺的对象。
为了更好地认识矿产铀的产出,下面将围绕“世界主要砂岩型铀矿产铀盆地的六种演化模式”进行阐述。
第一种演化模式:古老裂谷洼地型。
这种演化模式通常出现在早期地质环境中,其定位一般靠近板块边缘,因板块的拉伸和破碎而铀可以富集。
经过数十亿年的历史运动,地下的水流逐渐调整,并因与岩层结构不同而发生改变,导致铀分布的不均匀性升高。
第二种演化模式:构造隆起型。
这种演化模式形成较为普遍,其因为强烈的地壳形变,造成了区域性隆起。
其内部斜坡的地下水流通较容易,因此,砂岩堆积结束后,水流逐渐将铀沉积在整个隆起区域内。
这种模式在印度次大陆中较为常见。
第三种演化模式:古海侵入型。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在后寒武纪、奥陶纪和泥盆纪中,因为古海洋的侵袭,使得堆积物沉积。
同时,侵入的海水也会影响到了地下水的流通,导致铀得以富集。
第四种演化模式:水动力输送型。
这种模式一般发生在大尺度的河流、三角洲和陆棚区域内,因河流、海水的流动,铀矿物可以被冲刷到地表。
随着化学过程的进行,矿物中的铀离子浓度逐渐降低,同时矿床的厚度也相应的降低。
这种模式在环地中较为常见。
第五种演化模式:休眠-再激活型。
这种模式中,最初的泥沙堆积结束后,矿床内的地下水逐渐干涸,使得铀离子的富集逐渐减少。
这样的丰富程度减少可以持续数以十―数百年之久。
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内部的结构被改变再次受到的化学作用,铀离子从而得以再次富集。
第六种演化模式:后侵入锆石的准同位素132型。
在该模式中,锆石过程中经过化学作用,陆地流失了大量的微量元素。
其中就包括铀及其子体系物质,使得铀逐渐富集起来。
此外,该模式中的化学过程也会延长地质时间的作用,影响矿床的分布。
总体来看,以上六种演化模式均在不同地质历史环境中发生。
对于不同类型的铀矿石来说,了解其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寻找和利用地下资源,为我们的生活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浅析
2 0 ,0 7 。可 能 对 于 具 有 外 生 性 质 的 水 成 铀 矿 0 520 )
屑岩建 造 , 砂体 主要 为粗 、 、 中 细粒长 石砂岩 , 分为 部 岩屑砂 砾岩或 者砾岩 。主要矿 物成分 为 : 石英 , 长石 类 , 云 母 , 它 自生 矿 物 有水 云 母 、 岭 石 、 解 黑 其 高 方 石 、 铁 矿等 。岩 屑成 分较 为 复杂 , 黄 主要 为 凝灰 岩 、 板岩、 片岩等 , 次为 中基性火 山岩 、 其 糜棱 岩 、 酸性 火 山岩 、 岗岩 、 花 变质 岩 等 。砂 体 上覆 、 下伏 湖 泊沼 泽 相 泥岩 、 砂岩 、 粉 煤层 等 , 成有 利 于层 间 渗入 水 运 构 动 和层 间氧化带发 育 的泥一砂一 泥组合 。 层 间氧化 , 色 以褐 黄色为 主 , 为玫 瑰红 色 。氧化一 颜 次
1 )核工业 二O三研 究所 , 陕西咸 阳 , 1 0 0 2 7 2 0 ; )核工 业七九 四矿 , 西安 , 1 5 0 7 0 O
内容 提 要 : 过 对 吐 鲁番 一 哈 密 盆 地 十 红滩 层 间氧 化 带 型 铀 矿 床 容 矿 层 样 品 采 集 和 稀 土 元 素 测 试 、 究 . 析 通 研 分 认 为该 矿 床 容 矿层 的原 岩 类 型 主 要 为 花 岗岩 , 要 来 自于 南 部 蚀 源 区 觉 罗 塔 格 山 , 形 成 于 被 动 大 陆 边 缘 . 低 温 主 其 为
7 1 地 质 论 评 1 曹
GOOI L EI Vn N ELG A V W C R E o.2 1 J a o I 0 . 5 . 7 1
吐 哈 盆 地 十 红 滩 铀 矿 床 稀 土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浅 析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砂岩主量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
吐哈盆地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砂岩主量元素特征及指示意义作者:王腾荆国强刘治国杨冰彬来源:《新疆地质》2020年第02期摘要: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中东部西山窑组砂岩物质组成特征和形成构造背景条件,分析吐哈盆地整体铀矿成矿条件。
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吐哈盆地东西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砂岩主量元素特征,发现吐哈盆地东西部西山窑组砂岩主量元素组成上具较高的相似性,与PASS 相比表现出高SiO2,其余组分较低特征。
吐哈盆地东西部砂岩源岩风化程度具很高的一致性,西山窑组砂岩源岩均来自中酸性岩石,西山窑组砂岩形成于稳定的构造背景环境。
对比发现,吐哈盆地东西部砂岩主量元素成分及形成构造背景具很高的一致性,结合前人对十红滩铀矿床的研究,认为吐哈盆地大面积铀成矿具很大潜力。
关键词:吐哈盆地;西山窑组;主量元素;铀成矿预测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吐哈盆地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主要目的层。
勘查成果显示吐哈盆地东部与西部铀成矿规律具一定差异。
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受铀源、地层、构造、砂体及地下水动力等影响[1]。
吐哈盆地西南缘发现十红滩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勘查工作发现东部总体勘查成果较差,需进一步研究。
吐哈盆地东部西山窑组中发育厚大砂体及发育较好的层间氧化带[2-3]。
研究表明,碎屑岩地球化学分析可揭示沉积物中更细微的地质信息,如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等[4-5]。
碎屑岩组分除受气候、地形、搬运距离和成岩作用影响外,还受物源区母岩性质和构造背景影响[6-8]。
沉积物在风化、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不同元素可发生有规律变化。
本文拟通过主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对比吐哈盆地中侏罗统碎屑沉积物在东西部的差异,分析吐哈盆地铀成矿条件差异性。
1 区域地质概况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中东部,夹持于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及哈萨克斯坦板块间(图1-a)[9-10],东西长约660 km,南北宽60~130 km,盆地群山环绕,北邻北天山,南邻觉罗塔格山,地势总体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形成向中南部倾斜的地貌景观。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铀矿勘查进展和展望
积约 1 0 k 。大 部分 地 区已相继 部署 后续 0 万 m。
新 、东部 偏 老 的趋 势 ;含 矿 层 位 则 为 西 部 偏 老 、东部 偏 新 的趋 势 ,西 部 以 中下 侏 罗 统 为 主 ,中东 部 以下 白垩统 、上 白垩统 、古 近系为 主 _ 。这种 规律 与古 气候演 化有 密切 关 系E 5 ] 。 成矿模 式 研究取 得重 要进 展 ,建 立 了多种
抬升破坏亚型、构造断褶保存亚型E 。从最近 探明的蒙其古尔和东胜铀矿床的情况看 ,前景
广 阔 ,有较 多盆 地具 有很大 的找 矿空 间 。 努和廷 矿床 的成 因研究 和资 源储量 估算 评 价方 面有新 的 突破 。20 0 5年 以来 ,转 变 思 路 , 突破 古河道 或滨 湖古河 道及 层 间氧化作 用 和潜 水氧 化作用 的认识 ,认 为可 能是 湖相环 境下 与
矿远景区,为落实新的铀矿产地发挥了重要作
用 。 目前 应用 较 为普遍 有效 的是对 区域 地质 条 件 和成矿 条件 进行 调查研 究 与分 析 ,运 用 大地 构造 、水 文地 质 、古气 候 、铀 源 、岩相 古地 理
( 砂体 ) 、新构造运动、区域性还原作用等评价 准则进行综合对比的一般性预测评价模式,此
3阶段 ( 0 6 2 1 ) 2 0 ~ 0 0年 ,有新 开辟 调查 的 盆
吉林延吉盆地群 、黑龙江三江盆地等 。
1 3 1: 5 0 . 2 00 0铀 资 源 区域 评 价 和 航 空物 探
测量
1: 5 0 2 00 0铀 资 源 区 域 评 价 ( 相 当 钻 带
地 ,如 柴达 木盆 地 、焉耆 盆地 ,也 有在 前两个 阶段工 作 的基础 上对 重点 远景 区段 开展 深入 调 查 ,如 巴音 戈壁 塔木 素地 区 、二连 盆地 中东 部
杭锦旗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杭锦旗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程相虎;朱荣森【摘要】杭锦旗铀矿产于直罗组下段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砂体中,矿体展布受(古)层间氧化带前锋线绿色砂岩的控制.铀矿物以独立铀矿物(铀石等)和吸附态铀的形式产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盆地北部含铀花岗岩与碎屑岩,甚有深部铀源参与成矿.与西部伊犁、吐哈盆地典型的层间氧化成矿模式不同,矿床成矿流体作用为含氧地下水、热液流体和烃类等多种类型的流体,矿床的形成是区内多种构造活动和地质作用相耦合的结果.【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8(040)006【总页数】3页(P150-151,169)【关键词】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成因;绿色砂岩;流体作用【作者】程相虎;朱荣森【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砂岩型铀矿泛指赋存于松散透水砂岩层中的工业铀矿床,常形成于河湖相或滨浅海相沉积环境,是世界上发现较早的工业铀矿床之一[1-2]。
截止2014年底,我国砂岩型铀矿资源量占“四大类型”铀总矿资源量的52.3%,2014年国内砂岩型铀矿开采量占“四大类型”铀总开采量的31.0%[3]。
鉴于此优势,本文重点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铀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论述,以期说明盆地砂岩型铀矿“源—运—汇”成矿系统,探讨大型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矿地质因素。
1 地质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是发育于华北板块的三叠纪多旋回残延内克拉通盆地,区内地层较全,产状平缓[4];现今盆地构造面貌是古生代“大华北盆地”演化—改造的残留盆地[5]。
盆地发育时限为T2—K1,受古太平洋构造体制的影响,纸坊期始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演化发育[5]。
中新生代盆地沉积演化至少经历了明显的四个阶段[6]:延长组代表了盆地发育的鼎盛阶段;三叠纪末不均衡抬升,早侏罗世盆地广泛沉积富县—延安组河流、沼泽相沉积;直罗—安定期盆地古气候潮湿—干旱转化中形成冲积体系沉积充填;晚侏罗世燕山运动活动强烈,盆地再次隆升,至早白垩世沉积厚层粗粒沙漠相和河流相沉积。
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分带及对铀矿的控制作用
[ 改回 日期]20 —61 0 70 —0
[ 者 简 介 ] 陈 宏 斌 (9 6一 ,男 ,高级 工程 师 。 18 作 16 ) 9 7年 毕 业 于 西 北 大 学 岩 石 矿 物 分 析 测 试 专 业 。
维普资讯
第 6 期
陈 宏 斌 ,等 :吐 哈 盆 地 西 南 缘 层 间 氧 化 带 矿 物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分 带 及 对 铀 矿 的 控 制 作 用
・5 ・ 3 1
图 1 吐 哈 盆 地 构 造单 元 图
Fi.1 M a fs r t r n ti g p o t uc u e u i n Tur a p n Ha m ib s n r a i
1 — 城镇 ; 2 — 前 中 生代 基 岩 出露 线 ;3 — — —— 一 级 单 元 分 界 ;4 — 次 级单 元 分 界 ;5 — 铀 矿 床 ( ) — — 点 。
陈宏斌,徐高 中,李卫红,贾 恒,何永振
( 工 业 2 3 究 所 ,陕 西 核 0研 咸 阳 72 0 ) 1 0 0
[ 要] 吐 哈盆 地 西 南 缘 层 间 氧 化 带 具 有 明 显 的 分 带 性 ,按 照 矿 物 组 合 特 征 和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可 划 摘
分 为 氧 化 带 、氧 化 一 原 过 渡 带 和 还 原 带 ,其 中 氧 化 带 又 可 划 分 为 完 全 氧 化 亚 带 和 不 完 全 氧 化 亚 带 , 还
可地 浸层 间 氧 化 带 砂 岩 型 铀 矿 具 有 开 采 成 本 低 、环 境 污 染 小 等 优 点 , 目前 已 成 为 各
l 地 质 概 况
吐哈 盆地 位 于 新 疆 东 部 ,是 我 国 大 型 内
松辽盆地西南部会田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
松辽盆地西南部会田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翁海蛟;蔡建芳;王莉;韦龙明【摘要】会田召地区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凹陷的北东部,区内的砂岩型铀矿赋存在姚家组辫状河道砂体中,平面上铀矿化产于姚家组下段舌状氧化带的尖灭端及相邻舌状体之间,垂向上铀矿化赋存于姚家组下段上、下两层氧化带之间的灰色砂体中.笔者通过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提出会田召地区铀矿化受沉积相、后生氧化、贯通断裂、剥蚀天窗、热液蚀变作用“五位一体”的联合控制,铀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成矿的复成因特征.【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5(031)003【总页数】8页(P377-383,394)【关键词】会田召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作者】翁海蛟;蔡建芳;王莉;韦龙明【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核工业243大队,内蒙古赤峰024000;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松辽盆地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始于1996年,辽河油田在进行油气勘探时发现了石油探井的放射性异常,经由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对石油探井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放射性测井,并进行评价、预测、勘探验证,最终发现和落实了钱家店铀矿床,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初步认为该区的铀矿床为层间氧化成因,与构造、油气作用有一定的关系[1-5]。
笔者通过进一步对比分析,认为其附近的会田召铀矿床虽然也具有传统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层间氧化成矿特点,但在成因上还与表生氧化成矿作用和深部热流体成矿作用有关,具有叠加成矿的特点。
会田召铀矿床位于松辽盆地西南部开鲁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钱家店凹陷东北部。
钱家店凹陷呈NNE-NE向狭窄条带状展布,长约100 km,宽9~20 km,面积1280 km2(图1)。
盆地基底主要由石炭-二叠系浅变质岩及海西期花岗岩组成,蚀源区为中生代火山岩、海西期和燕山期花岗岩以及古生界变质岩。
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们 开 展 了新 疆 吐 哈 盆 地砂 岩 铀 矿 预 测 编 图 、 感 地 质 调 查 、 矿 条 件 与 找 矿 靶 区研 究 等 多 层 次 遥 成 的地 浸砂 岩 型 铀 矿 预 测 评 价 , 出吐 哈 盆 地 具 备 形 成 层 间氧 化 带 型 砂 岩 铀 矿 的 良好 条 件 , 准 提 选
等铀 成 矿条 件 , 矿 区南 、 对 北矿 带控 矿层 间氧 化 带分带 性 、 体形 态 、 间展 布及 铀存 在 形式 进行 了详 矿 空 细研 究 。进 一步 总结 了区域砂 岩 型铀 矿成矿 条件 和找 矿 前景 , 着 找矿工 作 进展 , 区可望 成 为大 型 随 该
地 浸砂 岩型 铀资 源基 地 。
盆 地 构 造 总体 不 发 育 , 西 南 部 盆 缘 见 到 一 条 逆 断 层 , 致 呈 东 西 向展 布 , 盘 石 炭 系逆 掩 在 大 南
在 侏 罗 系 及 第 三 系之 上 , 具 多 次 活 动 特 征 , 造 活 动 使 得 局 部 侏 罗 系 和 第 三 系 岩 层 倾 角 急 剧 并 构 变 陡 , 断层 处 可 达 8 。 近几 年 钻 探 及 T 近 4。 EM 测 深 在 工作 区 北 侧 发 现 一 条 北 西 向 断 裂 , 制 长 控
新疆萨瓦甫齐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分析及远景预测
新疆萨瓦甫齐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条件分析及远景预测[摘要]近年来新疆区域寻找砂岩型铀矿取得重要的突破,矿区处于南天山中新生代山间断陷铀煤成矿带的西段,矿床产于萨瓦甫齐向斜盆地的北翼受倒转褶皱的侏罗系中、下统克拉苏群铁米尔苏含铀含煤组中,受层位、岩性、岩相、褶皱控制,空间分布与氧化带密切相关,铀矿体主要赋存于不完全氧化带和原生矿石带。
通过对其矿化富集规律、成矿条件分析分析,展示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字]萨瓦甫齐砂岩型铀矿铁米尔苏含铀含煤组层间氧化带成矿条件0 引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加快核电发展以改善能源结构和优化能源布局,已经成为今后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寻找砂岩型铀矿,并相继在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西南缘、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连盆地等地区取得重要突破,探明了几个大型铀资源基地。
分析铀矿化特征及成矿条件,对寻找砂岩型铀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 区域地理位置及地质概况勘探区位于塔里木地台与天山地槽褶皱带接合部位附近,天山地槽褶皱带一侧,处于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接壤的库玛力克复向斜卡什列依~萨瓦甫齐山间凹陷中,北邻阿依里褶皱束,南部东段与哈雷克套复背斜的满苏尔塔格隆起毗邻,西段与卡拉格玉勒褶皱束为邻。
萨瓦甫齐铀矿区处于卡什列依~萨瓦甫齐山间凹陷东部,该凹陷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
元古代(震旦系)和古生代(石炭系、二叠系)地层构成了盆地的沉积基底,中~新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第四系)构成盆地的沉积盖层。
上震旦统的硅质板岩、黑色板岩的放射性强度是下二叠统的1.5倍,曾发现2个铀矿点,是盆地中铀矿形成的有利蚀源区之一。
侏罗系铁米尔苏组是区内含铀含煤层。
2 成矿控制特征、矿化富集规律2.1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萨瓦甫齐盆地,从总体上看为一破坏了的向斜构造,轴向近于东西,两翼地层陡立,呈单斜状,而以北翼地层较完整,南翼地层则深埋,只出露了第三系。
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
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
砂岩型铀矿是一种主要产于砂岩地质体中的铀矿,其成矿机理主要受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热液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质构造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在具有一定构造背景的沉积盆地中,构造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活动可以改变沉积环境,促进铀的富集。
例如,断裂活动可以使含铀的流体在岩层中聚集形成较高浓度的铀矿体。
其次,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也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一些高质量的含铀沉积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往往是由富含铀的流体在沉积盆地中沉积而成。
这些流体通常是由深部岩浆的热液活动、地下水的流动、化学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此外,热液活动也是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成矿因素之一。
砂岩型铀矿往往分布在具有一定破碎度的地层或构造中,这些地层或构造往往是由于热液活动引起的。
热液活动可以使流体在地层或构造中形成较高浓度的铀矿体。
总之,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但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和热液活动是其形成的关键因素。
对于砂岩型铀矿的勘查和开发,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勘探和开发策略。
- 1 -。
能源地质学-8-砂岩型铀矿
盆地沉积建造:盆地沉积建造的含铀性是有前二者
决定的。
对于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如果层间氧化带沿倾向发育 不深时,盆地基底和含矿建造的含铀性作用较小,但层间氧 化带发育很深时,盆地基底和含矿建造的含铀性则具有重要 意义。
对于基底式古河道型铀矿,如果在盆地盖层与 基底建造之间,存在一个较长的沉积间断,从而 在基底的表层形成一个铰厚的风化壳,则基底岩 石含铀性及古风化壳发育厚度是成矿的重要因素。
对成矿有利
巴什布拉克 矿点
成矿前 准备期
对成矿不利, 难成富大铀矿
克拉玛依矿 点
原岩为红杂色建 造
对成矿有利
顶山(?)
成矿后 改造期
含矿层原岩富含 有机质,呈灰色, 易现成层间氧化 带砂岩型铀矿
对成矿有利, 但找矿难度增 加
魔鬼城沥青 山铀矿点
克拉玛 依模式
德克萨 斯模式
油气与铀矿的关系
乌尔和沥青矿
分
类
矿床主要是由地下水的成矿作用 而形成的,为外生后成铀矿床, 矿体主要受氧化带控制。
根据含氧地下水对岩石的蚀变作 用方式,与可地浸砂岩铀矿床有 关的氧化带主要有两类:即潜水 氧化带与层间氧化带。
潜水氧化带
也称为孔隙潜水氧化带,分布在地下潜 水位以下至地下潜水层的隔水底板之上, 含氧地下水水交替强烈,岩石中长期充 满孔隙潜水。孔隙潜水氧化带一般不形 成规模较大的工业铀矿床。当含矿层在 同生铀富集的基础上经过后生改造迭加, 也可形成中小型铀矿床。目前所发现的 古河道型铀矿床,绝大部分为潜水氧化 带型矿床。(外贝加尔,云南)
中亚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分布简图
地浸砂岩型铀矿特点
1、矿体赋存于沉积盖层松散、透水的砂 质岩石中,也可赋存于基底裂隙中。 2、矿化与围岩为后生、叠置关系;
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
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
砂岩型铀矿是指铀矿床主要分布在沉积砂岩中的一种成矿类型,其成
因与地质作用密切相关。
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对于矿床的勘探
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砂岩型铀矿的形成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原始岩石中含有足够量的
铀元素;二是存在可以提供还原条件的还原物质来还原U6+为U4+,并将铀元素从岩浆或岩浆流体中移动到砂岩之间;三是砂岩介质中存
在合适的钝化剂来稳定U4+,否则就会被氧化变成可溶性的U6+,流失到深部或表层。
砂岩型铀矿的成因主要有4种,即浸染作用、晕染作用、胶结作用和
脱附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是浸染作用,即铀元素以水溶液的形式流动
到砂岩中,沿砂岩孔隙和裂缝逐渐深入,放射性矿物在砂岩中形成伴
随矿物。
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成矿流体、砂石孔隙度与连通性、赋矿岩石性质等。
常常与裂隙带、构造带、岩
石的孔隙、粘结作用等有关。
总之,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地质过程,需要多因
素共同作用,由于地质作用的多样性,每种铀矿床的成因过程各不相同,对于研究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理需要深入探究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才能更好地为矿床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砂岩型铀矿多阶段成矿成因探讨
我国砂岩型铀矿多阶段成矿成因探讨陈戴生;李晓翠【摘要】在综合(以往大量)研究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砂岩型铀矿有着多阶段成矿成因的特点,即沉积-成岩期铀矿化成矿阶段和后生富集期铀矿化成矿阶段,以若干典型矿床为例探讨其成因机制.最后对砂岩型铀矿热液成因说进行评述.【期刊名称】《世界核地质科学》【年(卷),期】2012(029)004【总页数】6页(P203-208)【关键词】砂岩型铀矿;多阶段成矿成因;沉积-成岩期铀矿化;后生富集期铀矿化【作者】陈戴生;李晓翠【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1砂岩型铀矿是我国当前铀资源总量及资源增长量均居首位的矿床类型,在铀矿四大类型排序中已由第3位跃居为第1位。
其看好的发展前景使人们得以深入探讨砂岩型铀成矿机制,从而丰富了砂岩型铀成矿理论。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系指赋存于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及新生代古近纪、新近纪盆地中的铀矿床(广义上还包含含铀煤型、泥岩型),其含矿主岩为陆相含煤碎屑岩(伊犁型、二连型)及陆相红色碎屑岩(衡阳型、川北型)。
含矿主岩沉积相主要为冲积扇前缘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席状砂坝等,少数为湖泊沼泽相。
铀成矿具有“近源、浅成”的共性。
根据以往大量基础性研究,尤其是通过典型矿床的剖析[1-5],笔者提出了我国砂岩型铀矿有着多阶段成矿成因的论点,即可划分出沉积-成岩期铀矿化成矿阶段和后生富集期铀矿化成矿阶段。
前者不仅仅起着预富集作用,而且为少数矿床的主成矿作用阶段(衡阳、川北)。
当前,在强调层间-渗入型铀成矿理论时,不能忽视沉积-成岩期铀矿化成矿阶段,这是近年来的新认识,也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
1 沉积-成岩期铀矿化成矿阶段沉积和成岩,在严格意义上是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沉积学概念。
前者为沉积物形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即风化—剥蚀—搬运—沉积阶段);后者系由沉积物经压实、脱水而成岩石,即成岩作用的过程,还可以分出早期成岩和晚期成岩2个亚阶段,各具鲜明的特征。
(完整版)能源地质学-8-砂岩型铀矿
N~Q:弱 伸 展
成矿期II
E末:强 挤 压
K~E:弱伸展—弱挤压 成矿期I
T~J:弱 伸 展
含矿建造 形成期
C~P:强 伸 展
伊三纪盆地主要为弱挤 压-弱伸展阶段,盆地内缺失下白垩 统沉积,由于该时期盆地容矿层被抬 升至地表,广泛遭受剥蚀和层间氧化 作用改造,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 时期。
含矿砂体特征 含矿砂体沉积微相上主要为三角洲
前缘席状砂体亚相或三角洲平原分流河 道亚相砂体,其次为冲积扇前缘的辨状 河流相砂体。砂体形态主要为板状,其 次为带状和透镜状,砂体规模较大,砂 体泥质成分含量一般小于15%,砂体透
水性较好。含矿砂体岩性主要为岩屑 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杂 砂岩
容矿层岩屑砂岩,磨圆度较差
油气对铀成矿作用的影响
油气 作用
成矿前 准备期
成矿后 改造期
含矿原岩特征
油气作用结果
原岩为红色,没 有或缺乏还原剂
含矿层呈灰色,有地沥 青或黄铁矿出现,还原
剂含量增加
原岩富含有机质 和黄铁矿等还原
剂,呈暗灰色
含矿层的还原剂含量过 高,岩层呈灰黑色
原岩为红杂色建 造
受油气潜育化作用后, 地表强烈碳酸盐化,可 见铁帽和锰帽,岩层强
构造运动
岩
铀
相
源
古
地
理
建造
大地构造条件
1、成矿前:期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盆地盖层与基底的时差越大,
剥蚀间断期越长,现成高程差;
2、成矿期:褶皱回返而区域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构造活
动性不要太强烈,使岩层发生一定程度的倾斜,(地下水的流动);
3、成矿后:稳定,新构造活动不强烈,保存的盖层条件;
国内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现状分析
Ke wO d :a d t n - p a im p s ; e i na vrn e t Ree rhS au y r sS n s et eUrnu De o i S dme tr En i m n ; sac tts o y பைடு நூலகம் y o
0 引 言
上 世纪 9 0年代 , 岩 型铀矿就 已成 为我 国 四大 砂
环境 。 1 国内砂岩铀 矿沉积 环境 研 究基 本现 状
足够的开采价值 。层问氧化型一般形成于氧化一还 原过渡带中, 此类矿床规模 大, 可形成大型或超大型 矿床, 该类矿床所处盆地具有明显的地下水补给 、 径
流、 排泄条 件, 间承压含水层具有稳定 的隔水顶 、 层 底板, 铀矿化受水文地球化学控制, 有明显 的地球 具
d p st n e t e 1 0 ,Sa so —y r n u d po i h sb c m e o e o e f u i r n u o e t pe f e o i.Sic h s 99 nd t ne tpe u a i m e st a e o n ft o rma n u a i m r y so h
一
P ee tC n i inA a y i o oe tc Sdm na yEv rn e to ad tn- y eU a im D p st r sn o d to n ls fDm s i e ie tr n iom n f S ns0 e tp rn u e o  ̄ i
。
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可划分为两大类 型, 即近代层间
氧化 带 型 和古层 问氧 化带 型 。
从 核工业 系统 四十多 年在 盆地 中找矿 走 过 的道
内 国
砂 石 型 铀 矿 沉 积
新疆哈密大南湖地区层间氧化带型铀成矿作用
西 北 地 质
N ORTHW ESTERN GEoLo GY
V0i 44 No.4 .
2 ( u 8 ) 01 1 S m1 0
文章 编 号 :1 0 -2 8 2 1 ) 40 7 - 7 0 96 4 ( 0 1 0 — 0 50
新疆 吐 哈盆地是 我 国重要 的可地 浸砂 岩 型铀矿 产 出盆地 , 目前 ,已在其 西南 缘发 现 了十红滩 大 型 可 地浸砂 岩 型铀矿床 ,并 在盆 地东南 缘 的哈密 大南 湖地 区发 现 了重 要 的铀矿 化线 索 。 自 2 世 纪 9 0 O年 代起 ,许 多铀 矿地质 工作 者对 其进行 了多方面 的研 究工 作 ( 彭新 建等 ,2 0 ;权 志高 等 ,2 0 ;王保 03 02 群 , 2 0 ; 向 伟 东 等 , 19 、 20 ; 邵 磊 等 , 00 99 00
石 主要 为 中、上石 炭统 中性火 山岩 、熔 岩 、凝 灰岩
黄 国龙等 ,2 0 ) 0 2 ,对 十 红 滩铀 矿 床 的进 一 步 扩大
和认 识深化 及 吐哈盆 地其他 地段 的找 矿起 到 了积极
地推 动作用 。大南湖 地 区层 间 氧化带 型铀 矿化 是笔 者等 近几 年在新 疆 吐哈盆 地实施 国土资 源大调 查项 目 “ 疆 哈密盆 地地 浸砂岩 铀 资源调 查评 价” 过程 新 中新 发现 的工业 铀矿 化 。笔 者 旨在通 过对 该 区铀矿
段 和 中 段 上 部 ,上段 主要 为 冲 积 扇 和辫 状 河 沉 积 ;中段 主要 为 曲流 河 和 三角 洲 沉 积 。铀 矿 石 的 特 征 元 素 有 机 碳 og rC、C O 、∑ S的 化 学 分 析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0 4 % 、4 1 、0 3 ,明显 高 于 大南 湖 地 区 .2 .9 .8
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含氧含铀水成矿砂体中渗透和运移,即砂体要 具有成层性、 渗透性 、 连通性的三性条件。
从砂体形成的岩相古地理分析,河流相中的辫
生和发展, 从而对铀的赋集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 沉积体系类型、 发育程度反映物源区的补给能 力, 因而也决定了砂体类型、 性质、 规模及分布范围。
持续的物源补给, 常发育规模较大的河流沉积体系,
随着地浸砂岩型铀矿开采技术的成熟,工业价
段,即大多数砂岩型铀矿床为沉积成岩一后生富集
型铀矿床,无论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或潜水氧化带
值非常高,砂岩型铀矿的勘查在我国得到了足够 的
重视。
型铀矿床, 都存在着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 多个矿床
的同位素年龄数据都可以印证【 2 】 。砂体是铀矿容存 的场所, 是铀赋存的层位 ( 含矿层或容矿层)它的岩 , 性一岩相发育 、分布和变化关系到铀成矿作用的发
地 质 条 件
铀矿的形成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 同的古气候条
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创造先决条件 。另一期是在早
件才能完成, 形成期需要一个温湿或半温湿的古气 候条件, 以形成暗灰、 浅灰、 灰绿色或灰红色相间的
富含有机质和黄铁矿等还原剂而具有一定还原容量
的有利含矿建造。而在后生改造成矿期则需要一个
活化带, 尤其在隆起内部的凹陷构造或拗陷区。 是由 于在其隆起过程 中, 富铀岩层被暴露到地表, 经物理 和化学 的作用, 铀运移到断陷 、 凹陷区, 为成矿创造
条件。
砂
石
形成泛连通的成层性、 渗透性好的砂体, 因此也有利 于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 。所以说沉积体系从物源及 供给能力 、 沉积相带展布、 砂体发育程度来反映其对
砂岩型铀成矿的作用。 3 古气候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NIC-01560BRIUG-0059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REGULARITY OF INTERLAYERED OXIDATION ZONE-TYP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HAMI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In Chinese)中国核情报中心China Nuclear Information CentreCNIC-01560BRIUG-0059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向伟东陈肇博陈祖伊尹金双(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摘要对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研究吐哈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盖层充填沉积特征,划分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类型,并从盆地的基本构造、古气候演化、水文地质和铀源四个方面论述了该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
对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
并通过铀-铅同位素和成矿年代学研究,证实铀成矿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脉动性特点。
对含矿岩系中的有机质的系统研究表明,有机质属腐殖型有机质,其成熟度很低,处于热演化作用的褐煤阶段。
作者认为,在氧化带有机质被氧化破坏,形成可溶性的铀腐殖酸络合物淋滤进入地下水,在过渡带以腐殖酸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并造成过渡带矿石中有机碳含量的增高。
最后将吐哈盆地西南部以及伊犁盆地南缘的铀矿与世界上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区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对比,并对在吐哈盆地和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进一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前景作了展望。
1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Regularityof Interlayered Oxidation Zone-type SandstoneUranium Deposit in Southwestern Part ofTurpan-Hami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In Chinese)XIANG Weidong CHEN Zhaobo CHEN Zuyi YIN Jinshuang(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 100029)ABSTRACT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drilling evaluation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re are very large potential resource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Hami basi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edimentary cover of the basin, the evolution stages and types of the basin are divided, and the favorable development stages for the ore-bearing form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uranium deposit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are identified.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uranium deposits are deeply discussed from four aspects: basic tectonics, paleoclimate evolution, hydrogeology and uranium source of the region. All these have lai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accurat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of uranium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uranium metallogeny is a process of long-term, multi-stage and pulsation. The authors try to ascertain the role of organic matter in concentrating uranium .The organic matter is of humic type in sandstone host-rock in the studied area, whose original mother material mainly belongs to terrestrial high plant. The matu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very low, being in low-grade stage of thermal evolu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epar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uranium concentr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organic matter, and the organic matter in uranium ore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humic acid adsorption and humate. For this reason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is often increased in the geochemical redox zone in epigenetic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orth of China is of great potential for sandstone-type uranium resources.23吐哈盆地在地质构造上东西三分,即西部的吐鲁番坳陷、中部的了墩隆起和东部的哈密坳陷。
吐哈盆地西南部是指吐鲁番坳陷中位于火焰山-七克台中央构造带以南,以艾丁湖斜坡区为主体的广大区域(见图1)。
近几年来的区调和普查工作证实,吐哈盆地西南部具有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前景,目前已控制一定规模的铀资源。
图1 吐哈盆地西南部地质略图1——第四系;2—— 葡萄沟组;3——桃树园组;4——鄯善群;5——库木塔格组+苏巴什组;6——吐谷鲁群;7——红山组;8——下、中侏罗统(南部水西沟群);9——上古生界;10——下古生界;11——元古界;12——花岗斑岩;13——花岗岩;14——花岗闪长岩;15——辉长岩、辉绿岩、辉绿玢岩;16——断裂;17——不整合接触界线;18——含铀煤型铀矿床。
1 吐哈盆地区域地质构造背景1. 1 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基底性质吐哈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东南端,在准噶尔-吐鲁番微板块之上。
它处于哈萨克斯坦板块与西伯利亚、塔里木两大板块的交汇处。
其东北缘的克拉美丽-麦钦乌拉蛇绿岩带,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线,封闭于早石炭世以前;其南部的南天山-库米什-星星峡蛇绿岩带,是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缝合线,封闭于早二叠世末,两者交汇于北山地区的小黄山一带(葛肖虹等,1997);其东部紧邻中亚大陆中新生代以来陆内会聚的挤压中心—北山构造带。
吐哈盆地所处的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中新生代以来演化的挤压性质。
盆地基底的性质与结构将直接控制和影响上覆沉积盖层的展布与岩性岩相变化。
吐哈盆地既有上古生界基底,又存在前寒武系结晶基底,这种双层基底在其北的准噶尔盆地也同样存在,并且两个盆地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
1. 2盆地盖层沉积特征吐哈盆地沉积有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陆相地层,最大沉积岩厚度逾9000 m(吴涛、赵文智等,1997;中国石油地质志,1995)。
侏罗系是盆内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的一套盖层沉积。
它东起哈密三道岭,西至布尔加隆起,在盆地周边以及盆地中央火焰山地区均有出露。
其中以博格达南部山前台北凹陷内沉积厚度最大,层系发育最典型。
该系主要为河、湖相碎屑岩和河沼、湖沼相煤系地层,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据岩性组合与古生物资料,结合相邻盆地对比,自下而上分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七克台组及上侏罗统齐古组、喀拉扎组。
下侏罗统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合称为水西沟群,在盆内分布最广。
该套地层既是吐哈盆地煤系及油气田重要的生、储油层,也是在盆地内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的层。
1. 3盆地演化历史及盆地类型与铀成矿阶段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所在区域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演化不同阶段的盆地原型会随着邻区构造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吴涛,赵文智(1997),葛肖虹(1995),王昌桂(1998)等对吐哈盆地的研究表明,吐哈盆地是一个多阶段、多类型盆地叠置形成的多旋回复合盆地。
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盆地的发展演化息息相关,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铀源基底准备期,含矿建造沉积期和后生改造期(成矿期)三个阶段。
根据盆地的基底性质、周缘各构造单元的演化和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演化,同时结合盆地内砂岩型铀矿形成的阶段性,将吐哈盆地的演化分为五个演化段: 即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前陆盆地-小型被动陆缘阶段;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阶段;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的再生前陆泛盆地阶段,即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建造形成期;晚侏罗世-第三纪的压拗式山间盆地发展阶段,即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期;第四纪,为盆地消亡阶段。
2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分析通过对吐哈盆地西南部可地浸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研究,认为要形成较大规模的层间氧化带并成矿,如下一些因素是至关重要的:(1) 大地构造背景及区域构造特征;(2) 古气候演化特征;(3) 水文地质条件;(4) 沉积充填特征与沉积环境;(5) 铀源条件。
其他一些因素如沉积岩层的倾角、砂泥比、岩石渗透性等,一般由上面五个因素所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