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2—75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知道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知道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说出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4.根据资料说出埃及在种族、民族、某某、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学生每人一机,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电脑,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能够很好地合作共进。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埃及经济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为全人类灿烂的文明而感到自豪。

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学会相信自己和尊重他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经济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埃及经济发展及其与自然、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突破本节课充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料的来源、认识的工具、交流的平台。

安排在电脑房进行,学生每人一机,且可访问互联网。

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制作成“地理小报”,或制作成多媒体演示作品,以小组成员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参与操作,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尝试和其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思维激荡”;提炼自己观点,证明自己观点和宣传自己观点的能力;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和帮助别人的机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埃及网页。

2.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合能力,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器材。

学生准备查找收集埃及有关资料。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埃及》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

其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从内在逻辑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环境特征,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本节教材中,景观图片较多,它们是对正文、地图必要的补充,它们还起着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们,而且还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补充。

本节内容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具有神秘色彩的埃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了解苏伊士运河情况以及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能力目标]通过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三、重、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确定为教学难点。

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初中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_27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_27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埃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能够说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相互关系。

通过读图分析、问题引导、小组协作交流展示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获取信息、小组分工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埃及地理位置、自然要素及人文要素方面的分析,认识到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了解到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对埃及的影响
3、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难点:埃及的经济发展与其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埃及
」、自然地理特征二、人文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一)城市、人口(二)地形(二)宗教、语言、人种
(三)气候(三)工业、农业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五、教学反思。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4年春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章第二节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埃及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埃及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埃及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埃及的自然风光、古文明和现代发展。
简短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埃及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答案示例: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北临地中海,东北与亚洲的西奈半岛相邻,南与苏丹接壤。其地理位置使得埃及成为亚非两大洲的交汇点,对埃及的旅游业、石油出口贸易等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分析题:分析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发展的影响。
答案示例:
尼罗河流域为埃及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使其在干旱的沙漠环境中发展起了灌溉农业。这种农业方式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进而孕育了金字塔、神庙等伟大的古埃及文明成果。
3.古文明:金字塔、卢克索神庙、木乃伊
4.旅游资源:金字塔、阿斯旺水坝、红海潜水
5.农业:灌溉农业,棉花、小麦、玉米
6.工业:纺织、食品加工、石油化工
②简洁明了:
-埃及:沙漠中的绿洲
-尼罗河:生命之源
-金字塔:古代奇迹
-旅游:文化探秘
-农业:河谷孕育
-工业:现代进程
③艺术性和趣味性:
-使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词汇和图像(如金字塔、尼罗河等)
3.增强学生对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探讨尼罗河流域对埃及古文明的作用;
4.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分析埃及旅游资源和工业发展对经济的贡献;
5.提高学生从地理视角关注国家经济发展的意识,认识埃及农业和工业的重要性。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学设计(新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埃及的地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基本知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2.难点:埃及地理特点对人文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国家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3.准备好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例如:埃及为何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等问题。

4.巩固(5分钟)通过对埃及地理特点的回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2埃及教学设计,主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

本节课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埃及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会分析埃及的特点,提高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地理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埃及的地理特点为例,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埃及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埃及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埃及的地理特点。

3.准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埃及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埃及的地理特点。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埃及的地图、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埃及的特点。

同时,讲解埃及的经济发展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埃及的地理特征,每组选取一个特点进行展示。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埃及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地理课程的基础学习,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基础的认识,但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埃及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等知识掌握不牢固,这对课程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课后作业
1.请简要描述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临红海,西接利比亚,南邻苏丹,北濒地中海。地形以沙漠和平原为主,尼罗河流经埃及北部,形成狭长的河谷地带,是埃及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其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但沙漠地区的资源开发相对困难,制约了埃及经济的全面发展。
4.请分析埃及的石油资源,并说明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埃及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石油是埃及的主要能源资源,对埃及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埃及带来了大量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埃及经济的发展。此外,石油资源的开发也带动了埃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等。
5.请简要介绍埃及的旅游业,并分析其对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和进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历史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埃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自律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板书设计
①艺术性:
-使用清晰的字体和颜色,使板书内容易于阅读。
-采用图形、符号和线条,将板书内容进行合理布局,使其更具视觉吸引力。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 埃及》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2课《埃及》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埃及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同时,学生对于埃及的文明古迹等特色内容可能比较感兴趣,应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基本国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和人文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埃及的文明古迹为例,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埃及相关的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教学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问题解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埃及的美丽风光和文明古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以及宗教文化等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埃及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埃及的地理特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二节《埃及》主要介绍了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非洲地理知识的拓展,通过对埃及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的一个国家,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教材以文字描述、图片展示和活动建议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埃及的特点,理解埃及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非洲大陆的基本地理知识,对非洲的国家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埃及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知识。

学生对于图片、视频等形式的资料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发展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问题,准备好讨论话题。

3.安排好课堂活动,准备好奖品等激励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埃及,激发学习兴趣。

如金字塔、尼罗河、撒哈拉沙漠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经济发展。

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如:“埃及的经济发展与其地理环境有何关系?”“埃及的人文景观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八章第二节《埃及》教案

教案: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76-P80。

主要包含“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1.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2.1.通过小组讨论和地图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埃及工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1.增强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培养热爱和平、尊重多元文化的品质。

3.2.认识到旅游业对埃及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系列课程之一,设置了四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详细阐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埃及地跨亚非两洲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1.2.掌握埃及沙漠广布的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和城市分布的影响。

1.3.分析埃及工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贡献。

1.4.理解埃及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及其对经济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2.1.理解埃及如何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进行工农业生产的布局。

2.2.分析埃及旅游业发展的多种因素及其对经济的深远影响。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导入1.1.提问:“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文明古国吗?”1.2.引出埃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地位,并简要介绍其历史背景。

(二)讲授新知1.地跨两洲1.1.地理位置: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是其分界线。

1.2.交通重要性: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洋与洋之间的航程,使埃及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2.沙漠广布2.1.自然条件:埃及大部分领土为沙漠,占全国面积的90%以上。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新版)湘教版

《埃及》◆ 教材剖析本节教材,主要教课内容包含埃及是地跨两州的国家、荒漠广布的地形、发展中的工农业、富裕特点的旅行业、尼罗河、苏伊士运河。

学习本节知识,主假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换学生的踊跃性和创新精神,同时让学生议论和解说,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获得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实“活”起来、动起来。

◆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埃及的地理地点、国土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国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荒漠广布、天气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怎样就地取材发展棉花栽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怎样展开旅行业的。

3.依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采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5.采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古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教材中设计了许多的阅读,学生从读再到看景(幻灯片增设),再进行议论,就能达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这个学习过程是轻松而又充满奇特的。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经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认识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加强民族骄傲感和民族自尊心。

2. 经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认识它的奇异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建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停学习、努力探究。

◆ 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1埃及的地理地点、疆域,地形、天气特点;2 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影响3. 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4. 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课难点】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益和不利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3、四时的形成。

◆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对学生进行分组,部署学生读图P72图3- 14“埃及地形”,察看埃及国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天气特点2.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查阅埃及有关资料。

◆ 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以为死后保留完好的尸体,灵魂就能够做阴间的统治者。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2《埃及》是关于非洲国家埃及的地理介绍。

本节课通过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使学生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非洲大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埃及这一具体国家的研究上,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埃及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

2.难点:埃及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埃及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埃及的旅游景点,如金字塔、卢克索神庙等,引导学生关注埃及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基本信息,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埃及的经济发展部分,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埃及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埃及的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讨埃及的发展前景,思考如何利用其地理特点促进经济发展。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

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2、了解埃及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3、根据资料能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根据地图和资料能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二)过程和方法1、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分析比较、讨论归纳。

2、让学生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通过讲述埃及经济的发展,启迪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要求得富强,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各自自然条件、历史条件、资源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才是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互相合作能力以及归纳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难点: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质疑自探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文明古国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埃及的历史遗迹资料和图片,带领学生走近埃及。

2、自主学习,质疑自探。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探究目标:(1)埃及的位置以及领土组成。

(2)埃及的首都、民族、宗教和语言分别是什么?(3)埃及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点是什么?(4)埃及的历史遗迹你知道哪些?(5)埃及的农业集中分布在哪里?3、自探提示:结合目标,快速跳读,勾画要点,标注疑惑。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学生交流探讨,互助学习。

(1)在图8-13上找出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红海、尼罗河、西奈半岛和开罗。

(2)找出埃及的陆上邻国。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8.2埃及教案湘教版
3.埃及的经济与历史
-埃及经济以农业、工业、旅游业为主,近年来,埃及政府积极发展现代化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法老王图坦卡蒙、拉美西斯二世等都是埃及历史上的著名统治者。
板书设计:
1.埃及的地理位置与河流
-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岸,与多个国家接壤。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埃及的有趣故事、展示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人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人文素养。
1.地理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等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埃及的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3.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埃及的地理位置、河流、气候、资源、经济、历史、文化等知识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埃及的各个方面。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湘教版初一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

湘教版初一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

湘教版初一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洪涝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进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行业的。

3 依照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 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差不多情形。

5 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奉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学习方法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人新课: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储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能够做阴间的统治者。

因此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储存尸体建筑陵墓。

这些方锥形的庞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

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

展现“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闻名古迹?(揭题,板题)二.揭示目标点击示标,学生朗读。

三.自学指导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阅读图3—14埃及地势,并认真自读课本P72—75页的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习题。

1 完成72页的活动题1,2。

2 总结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讲述埃及的范畴?3 摸索: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表达在哪里?4 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5 埃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点是什么?6 你明白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7观看图3-21,说说埃及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要紧的农作物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特点?得出埃及农业分布的特点?四.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讨论。

六.生回答摸索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

要点: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

埃及的范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找出苏伊士运河及运河所属的国家埃及。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埃及教案 (新版)湘教版

埃及2、埃及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最著名同时也是世界最大、最高的金字塔是。

3、发展中的工农业:是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农业地区是和,盛产,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位。

读图了解填空同桌交流读书了解填写课堂反馈练习练习:一、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大洲和海洋名称。

大洲:A____,B____;海洋:C____,D____。

⑵图中字母E代表_半岛,该半岛应属于__洲。

⑶F代表的河流是____,该河是世界第_长河,它自南向北注入____海。

⑷埃及首都为____,其图中代码是____;从波斯湾起航驶往西欧的小型油轮,一般经过图示区域中的G____运河。

二、选择题:1、埃及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气候2、形成非洲炎热气候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洋流因素 D地形因素3、为埃及带来充足的水源,被称为埃及“母亲河”的是()A亚马孙河 B尼罗河 C密西西比河 D刚果河4、埃及的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是因为()A河流运输方便 B埃及气候干旱,近水源便于灌溉C尼罗河风光优美 D阿拉伯的民族习惯5、.埃及大部分居民属于()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种人6、下列旅游项目,不适合在埃及开展的是()A.乘船游览尼罗河 B.骑骆驼进行沙漠旅行C.享受地中海的明媚阳光 D.参观热带野生动物园7、就非洲而言,其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方位于()A.刚果盆地 B.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C.几内亚湾沿岸 D.南非高原课堂小结课后反思第二节埃及一、地跨两洲二、沙漠广布——沙漠之国三、发展中的工农业四、文明古国G。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进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使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他们对埃及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对埃及这个国家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一些表面信息,如金字塔、尼罗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挖掘埃及的地理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等地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源,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这个国家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激发他们探索世界地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等地理知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埃及的地理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埃及的图片、地图和视频等资源,营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埃及的相关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埃及地理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埃及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埃及有哪些了解?”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源,向学生介绍埃及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等地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及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
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

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

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

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
一、地跨两洲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
2、对照板图,讲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学生完成活动1、2题,教师在版图上填注
(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说,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4、学生阅读P72文字,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结合教材P73文字,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让学生看图3-14,可以发现在;在埃及地形图上,可以发现很多的点状符号,这表示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埃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是沙漠广布,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回忆:这个自然特征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地区的特征相似
2、设问:为什么埃及沙漠广布呢?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3、小结: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受当地气候、地形的影响
(过渡)埃及虽然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但由于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河流经,哺育了埃及人民,所以埃及仍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尼罗河
1、学生自读尼罗河材料,思考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有什么作用?
2、在“埃及”图上指出尼罗河的位置及尼罗河岸边的海港
四、文明古国
(过渡)众所周知,埃及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你知道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学生回答)
1.学生阅读教材P74文字,回答
(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2、读图3-18,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并分析得出结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
3、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五、发展中的工农业
1、引导学生观察图3-21,提问:埃及有哪些丰富的矿产?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特点?得出埃及农业分布的特点: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2、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

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

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

最后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3、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4、学生讨论完成活动2题,教师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
的财富之源。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

[作业布置]见基训,填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