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价值观和品质,可以促使中学生积极面对自己的义务和承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然而,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责任感的培养和提高并不容易。
因此,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以帮助中学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基础。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诚实、公正、努力和关心他人等。
通过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学生将学会意识到自己对于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并逐渐培养出责任感。
二、明确目标和承诺明确目标和承诺是中学生提高责任感的关键。
中学生应该设定具体和实际的目标,并向自己作出承诺,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
例如,他们可以设立学习目标,承诺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定期复习等。
这样的目标和承诺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他们履行责任的意愿。
三、培养自律能力自律是中学生提高责任感的重要因素。
学校和家庭应该帮助中学生建立自律的习惯。
例如,制定学习计划,遵守规则和时间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通过培养自律能力,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更加负责任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四、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学校和社区可以安排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让中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
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对于中学生提高责任感至关重要。
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中学生真实和积极的评价,并及时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就。
这样的肯定和激励可以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履行自己的责任。
总结起来,提高中学生的责任感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通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目标和承诺、培养自律能力、鼓励参与社会活动以及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激励,中学生的责任感将得到有效提高。
只有具备良好的责任感,中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有责任心的公民。
学史明志 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史明志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信息时代,青少年学生常常会受到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
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如何加强历史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对初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所遇到的难题1、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极易受不良影响由于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树立,对事物的认识还缺乏正确的分析能力,往往会受到社会上、影视上、网络上不良风气和言论的影响,极易对历史和现实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识。
如:我在讲授中国近代史课中,对慈禧卖国行径进行了历数,在组织学生讨论时,一个女生说,慈禧太后不可能那样呀!电视里的慈禧年轻时吃了那么多的苦,也那么有能力,我挺佩服她的。
像这样的事情在学生中的言论表述中常常遇到。
2、独立性强,不愿接受说教现在的中学生个性都比较强,总认为自己是个小大人,喜欢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明知不对,也常常坚持。
在历史课堂上,他们喜欢对历史进行评价,当教师一旦指出他们的观点不正确时,总要进行反驳。
3、接触面广,信息渠道多样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通过各种传媒工具接触大量各类信息,加之他们的认知能力还处于感知阶段,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性缺乏辨别能力,往往通过传媒中的描述了解掌握历史和现实,对一些虚构甚至歪曲事实的情节和言论也会信以为真。
二、加强历史课爱国主义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教师必须明确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面对新时期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认识的新变化,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历史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发挥好导向作用。
江泽民在致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的一封信中再次强调了学习中国历史和外国历史的重要性。
他指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全民族的共同财富。
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在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方面,教育机构和家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是中学生必备的品质,对于其未来的发展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教育机构和家庭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一、教育机构的角色教育机构作为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应该创造条件和提供资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以下是教育机构在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方面的几个方面。
1. 创设公平竞争平台教育机构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通过积极推进常规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可以通过竞选学生会、班干部、社团负责人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承担各种职责。
2. 鼓励团队活动教育机构可以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在团队中学习互相合作和分工合作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 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教育机构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社区服务等,让他们了解社会和生活的责任,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家庭的角色家庭作为中学生成长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对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是家庭在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方面的几个方面。
1.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注重家庭教育。
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家务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责任。
通过家庭活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庭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承担一些责任。
比如,给孩子一些适当的家务活动,让他们自己完成。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并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
3. 倡导公益活动家庭可以倡导孩子参加公益活动,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带孩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捐款活动等,让他们从小学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高中作文800字
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高中作文800字标题:中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
而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更是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历史责任。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
然而,在近代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中国曾一度落后于世界潮流。
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历史的时候,不仅要有自豪感,也要有责任感。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过去,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历史,尊重历史,把握好自己的历史方向。
再次,我们要培养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作为中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做好准备。
同时,我们也要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来履行我们的历史使命。
最后,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对社会的责任。
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困难,不畏挫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作为中学生,我们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珍视历史,敬畏历史,以实际行动来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任务,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让我们一起,以坚定的步伐,迎接未来的挑战,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
对现实 有着借 鉴作 用 ; 现 实 由历 史发展 而来 , 带有 历史 的影子 , 是未来 的历 史 。从某 种 角度 而言 , 当前 的知识 均是历史 的 , 是前人 对过去经历 、 经验 、 教训 的概括 与总 结, 从 而揭 示 出其 中 的历 史 规 律 , 给后 人 以智慧 启 迪 。 然而, 在 现代历 史教 学 中, 因为历 史事 实与学 生所处 年 代 相隔甚 远 , 这 就 给学生 带来 了理解难 度 , 影 响 了学生 的学 习热情 。因此 , 历史 教学 过程 中, 教 师 需要 将历 史 史实 与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 赋予历 史教学 以时 代感 , 沟通 历史 知识 与社会 生活 的联 系, 让学 生学会 关 注社会 生活 , 树立社会 责任感 。 如联 系社会 热点问题 , 培养 学生 的社会 责任感 。随 着经 济与社会 的不 断发展 , 我们 的价值观念 逐步趋 向多 元化 , 不少人 开始追求个人 利益 , 过 于关 注 自我 , 人 情冷 漠, 如“ 小悦 悦” 事件 等 , 折 射 出社会 责任 感 的缺失 。因
会公平 , 抵制不 良风气等责任意识 。 此外 , 初 中历史教师还可 引导学 生通过对 时事材 料 的分析 , 关注 社会 生活 , 树立 社会 责任 感 。如 学 习 中 日 关系方面 的知 识 时 , 教 师可选 取 “ 钓鱼 岛争 端与 中 日邦
顽 强拼搏 、 奋 发 图强 的爱 国人 士不胜 枚举 。如学 习《 鸦
片战争烽烟 》 一课时, 教 师需 要 引导学 生认 识 到林 则徐 是 中 国近代 史 上 著名 的 民族英 雄 , 是 伟 大 的 爱 国 主义 者 。他的禁烟运 动 与鸦 片战 争期 间 以及 战后其 他 反侵 略斗争坚决捍卫 了祖 国利益 , 展 现 了 中华 民族 的英 雄气 概 。在《 甲午 中 日战争 》 中, 涌现 了邓 世 昌等等 爱 国英
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在当今社会中,中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不仅对于他们个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一、教育的角度下,学校应该是提高中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主要场所之一。
学校作为中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心智的塑造者,有义务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首先,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所调整,让学生接触到社会重要的问题,激发他们的责任感。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现状和价值观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历史课上,可以讲授一些前人为社会做出的贡献等。
其次,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实践活动,培养中学生的担当精神。
例如,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眼见到社会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实践来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
二、家庭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根基,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模范。
父母要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和家庭责任感,同时,也要教育孩子理解和履行自己的责任。
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在家里承担一些小家务,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还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
其次,家庭要注重与孩子的良好沟通。
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承担的能力。
通过家庭的教育引导,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积极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社会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外部环境。
社会层面上,应该为中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有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面可以积极发起一些面向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岗位,给予中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社会还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培养中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中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中学生期间,培养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自律和责任感不仅是学业成功的关键,也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基石。
通过全面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学校和家庭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以及塑造自己的未来。
自律意识是一种积极的品质,是指个体能够自觉遵守规则、自我管理和约束,主动按照明确的目标进行行动。
自律的培养需要从中学阶段开始,学校和家庭应共同扮演重要角色。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应以规范学生行为、维护校园秩序为出发点,要合理、公正,让学生清楚明白自己应当遵守什么样的规则。
例如,学校可以设定每天按时上学的要求,布置作业的期限,规定使用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时间等。
这些规则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自律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演讲比赛或团队合作项目等,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同时,学校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这样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除了学校,家庭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以积极正面的行为来影响他们。
例如,家长可以定期帮助孩子确定目标和规划任务,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设定期望值和奋斗目标。
此外,家长还要建立起积极的家庭氛围,倡导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共同分担家庭责任。
通过这样的方式,家长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让他们明白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并且主动去完成。
此外,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合作,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学校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家访或家长会议,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和进步,并与家长共同制定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案。
家长也可以与学校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教育
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教育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责任感。
可见培养责任感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本文就对培养学生责任感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当今的中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的,他们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定的认识,表现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强烈方式上,注定要失败。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
但是由于中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他们缺乏实干精神,重视自我需求,自我发展,却极少关心社会,关心他人。
近几年来,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
因此,培养中学生责任意识的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现状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
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
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9%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3%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2.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对中学生成长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是每位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在本文中,将探讨几种方法和策略,帮助中学生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责任感。
一、建立良好的学校和家庭合作关系中学生的责任感往往与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和家庭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关注中学生的学习和行为,共同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责任要求。
双方应定期进行沟通和协商,共同解决中学生责任感上的问题。
二、培养中学生的自律能力自律是责任感的基础。
中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
教育者可通过制定明确的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规则,引导中学生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鼓励中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他们管理时间和任务的能力。
通过这些方式,中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习惯,进而提升他们的责任感。
三、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中学生对于周围的角色模型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在学校和家庭中,教育者应该成为中学生的榜样,展示出积极负责的行为和态度。
通过积极向上的行为示范,教育者可以激发中学生内心的责任感,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活动或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重要性。
在这些活动中,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教育者应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五、建立良好的评价制度评价制度对于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具有重要影响。
学校应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制度,并对中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认可和奖励。
这样的评价制度可以激励中学生努力学习和承担责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同时,教育者还应关注中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责任所带来的成就感。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1.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中学生明确责任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他人、关心社会、承担义务的价值观。
2. 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帮助中学生设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计划和掌握学习技巧。
通过达成学习目标,让他们感受到责任带来的成就感。
3. 提供适当的挑战和自主性:给予中学生适度的挑战,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承担任务和角色。
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能够自己做出决策和承担后果。
4. 建立清晰的规则和期望:制定明确的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纪律,让中学生明白什么是被期望的行为和责任。
同时,要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奖励,鼓励他们履行责任。
5. 培养时间管理和自我组织能力:帮助中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生活计划。
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地管理时间,提高效率,培养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6. 鼓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义工活动和社团组织等形式,让中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责任感。
7. 提供榜样和引导:家长和老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中学生责任感的榜样。
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提高责任感。
8.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集体活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中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责任感。
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团队中的分工和作用,意识到个人行为对整个团队的影响。
9. 倡导反思和自我评估:鼓励中学生定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通过自我评估,他们能够更好地培养责任感。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合作,为中学生提供积极的培养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逐渐形成责任感的习惯和心态。
方法:中学生如何培养责任意识
方法:中学生如何培养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认识以及责任心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体现。
在中学时期,培养责任意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
下面是一些中学生培养责任意识的方法:1. 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培养责任意识的基础。
只有对自己有信心,才能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并且敢于承担责任和面对挑战。
因此,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肯定自己,鼓励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任务,尽可能做到最好。
2. 培养自律能力自律能力是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
只有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遵守规则和法律,也才能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中学生可以尝试建立一个每日清单,记录自己每天的任务和计划,并尽量遵循清单上的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3. 学会承担后果中学生要学会承认自己的错误,承担相应的后果。
当犯了错误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错误对别人造成了什么影响,并尽可能地采取补救措施。
同时,也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
4. 关心他人关心他人是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中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为他人着想,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伸出援手,并提供自己能够提供的帮助。
5. 学会说“不”学会说“不”是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
只有敢于拒绝不合适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且也能够维护公平和正义。
中学生可以尝试制定一个每日的“拒绝清单”,记录自己每天拒绝的要求,并逐渐学会更加自信地拒绝不合适的要求。
6. 培养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是责任意识的体现。
只有有了积极的态度,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中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视野拉高,认真思考自己当下正在经历的生活,从而培养积极的态度。
7. 学会有效地沟通有效地沟通是责任意识的重要表现。
只有学会与他人有效地沟通,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也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中学时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并引导他们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是每个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要任务。
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可以为中学生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发展责任感,并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促进中学生的责任感的培养和发展。
1. 培养自律习惯自律是培养责任感的基础,中学生应该学会自我约束并遵守规则。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必修课程、作息时间表以及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家长也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要求孩子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卫生和个人自律,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2. 鼓励参与社区服务参与社区服务是让中学生意识到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或志愿者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的感受。
参与社区服务不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责任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供独立决策机会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有机会做出独立的决策,并承担由此产生的后果。
学校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接受由此带来的结果。
这样的实践能够让中学生逐渐明白自己的决策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4. 培养参与社团和俱乐部的意识学校应该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团和俱乐部活动,例如学生会、科学社团、戏剧社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和交流环境,让学生主动承担组织和管理的责任。
通过参与社团和俱乐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将责任感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5. 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赞扬来激发中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在学校中设立优秀学生奖励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和班级管理。
同时,家长也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参与家庭事务等,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激励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家长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学习成绩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思想成熟期,如何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培养家庭责任感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家人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导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到责任感的价值。
同时,家长也需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亲情和责任的力量。
例如,一个家长在家里时,不断地向孩子强调收拾好自己的用品、注意饮食卫生、保护环境和资源等,就能将责任感植入孩子的心中。
二、培养学习责任感中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是一个必须注重培养的品质。
首先,学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
其次,学生应该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来对待,不轻易放弃,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予学生不断的鼓励与支持,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培养社会责任感中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希望与担当,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政府机构、垃圾分类、环保义务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分享一些社会实践的经验和体会,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社会责任的意义。
四、培养团队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团队责任感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团队活动和竞赛,例如班级里的升旗仪式、文艺汇演、学科竞赛等,让学生在团队中体验合作、互帮互助的体验,共同实现团队目标。
通过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在团队中的职责,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总之,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同时也需要注意方法和策略,不能一劳永逸。
对于家长和老师而言,他们要做的不只是灌输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人。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心做一个有担当的年轻人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心做一个有担当的年轻人责任心是一个人在面对事物时承担的责任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促进个人成长,还能够对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学生如何培养责任心,并成为有担当的年轻人。
一、学校的责任教育学校是培养中学生责任心的主要场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观。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
同时,学校也要设立相应的责任教育课程,让学生学习如何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二、家庭的责任培养除了学校的教育外,家庭也是培养中学生责任心的重要力量。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要对他们负起家庭责任的义务。
例如,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时间。
此外,家长还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导孩子明辨是非,勇于承担责任。
三、社会的责任呼唤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人去面对和解决。
因此,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环保、志愿者服务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四、自我要求的责任建构培养责任心还需要中学生自己的自觉努力。
中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树立自己的责任意识。
例如,我们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
同时,我们还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承担后果。
只有不断让自己承担责任,中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有担当的年轻人。
五、榜样的责任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可以通过向榜样学习,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学习对象,例如社会活动中的公益爱心人士、学校中的优秀学生领袖等等。
通过向榜样学习,我们能够受到他们责任感的感染和启发,进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责任心。
总而言之,培养中学生的责任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培养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四点做法
培养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四点做法当代中学生存在着一个令大家普遍关注和担忧的弱点——普遍缺少责任感。
如何培养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感,无疑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结合自己二十几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心得,我认为要培养当代中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必须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用理想催生当代中学生的责任感当代中学生活泼开朗,对未来总是充满美好的憧憬和瑰丽的梦想,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个学生乐于接受的切入点,在课堂上与朝气蓬勃的学生共同绘制美好前景,使学生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中自然而然地开始勾绘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当学生还沉浸在个人美好理想的描绘中时,教师又要适时地将学生对个人理想的设计描绘引入到对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设计描绘上来,使学生最终明白:“个人理想是植根于国家、民族、社会的理想之中的,只有社会理想才能使个人理想之花永不凋谢,然而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个现代中学生都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当学生水到渠成地接受这一观点时,热血沸腾的他们必然会被催生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舍我其谁”的高度责任感。
二、让社会实践成为培养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的摇篮当代中学生责任感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少。
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动手的实践活动一概包办代替;学校怕学生出现不安全事故,社会实践活动被删得少之又少。
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匮乏的现实中,很难在仅存的实践活动中得到社会责任的情感体验,因而也就极易在较封闭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形成自私自利,对国家、社会、他人缺乏关心和爱心的不健康心理。
思想品德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应紧紧抓住思想品德教材中编排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实践平台,大胆带领学生开展校内外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使学生获得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情感体验,从而实施亲社会、爱他人的行为。
例如在讲“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部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关于我国资源与环境形势的社会调查,保护母亲河行动、植树造林、争当环保小卫士或进行环保宣传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逐渐增强环境、资源忧患意识,在实践中获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情感体验,并自觉地参与到爱护环境卫生、抵制破坏环境和资源的环保行动中去。
党史教育 培养优秀的中学生
党史教育培养优秀的中学生在中国,党史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优秀中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党史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党的历史,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党史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党史教育方法。
首先,党史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过程,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
这种正确的历史观可以帮助他们摆脱盲目崇拜西方国家和文化的思维定势,树立起对自己国家的自信和自豪感。
其次,党史教育可以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这种爱国情怀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党史教育还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党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积极的努力。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党史教育呢?首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和党史陈列馆来进行党史教育。
这些场馆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可以直观地展示党的历史和伟大成就。
通过亲身参观,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艰辛过程。
其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党史知识竞赛来进行党史教育。
通过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党史知识。
同时,竞赛的过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另外,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党史主题演讲比赛来进行党史教育。
演讲比赛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党的历史和思想。
在演讲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党史话题进行研究和发表演讲,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开设党史课程来进行党史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党的历史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培养人们的历史素养,拓宽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是指在中学阶段,学生应该具备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方式。
下面我将从历史素养的意义、培养途径以及中学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历史素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素养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背景,增强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通过学习历史,人们可以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培养深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历史素养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对于社会来说,历史素养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凝聚民族精神,传承文化传统。
培养中学生的历史素养需要多种途径。
教师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角色,他们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也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阅读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他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和在线学习平台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知识的掌握。
学生应该熟悉各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演进的脉络和关键节点。
其次是历史思维的培养。
学生应该学会运用历史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比较不同历史事件的异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第三是历史方法的学习。
学生应该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历史文献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第四是历史价值观的塑造。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历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平和伦理意识。
最后是历史应用的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理解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学历史核心素养是培养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方式的重要任务。
通过学习历史,可以增强个人的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学习历史方法、塑造历史价值观,并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中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和品德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许多中学生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给社会和个人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源于正确的价值观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我们应该从小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让他们明白,责任和奉献是人生的重要一环,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并且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2.加强课堂教育课堂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责任意识。
这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述一些榜样人物的事迹,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实现。
3.丰富校园活动校园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平台。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做义工、参与环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设立相关奖励机制,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奉献行动。
4.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培养中学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
同时,父母也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例如,可以让孩子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对他们的付出给予肯定和鼓励。
5.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只有具备自主发展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可以通过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提供适当的挑战和机会来实现。
6.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每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是培养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依托。
学校和家庭应该鼓励学生尝试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引导他们将这些兴趣和爱好与社会公益相结合。
例如,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组织义演,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参与公益写作等。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历史的认识、理解和感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不仅能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并分析培养历史意识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一、提供多元化的历史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教师和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历史资源,如历史文献、历史文物、历史地图等。
这些资源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去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地,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二、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需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结果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案例、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辨意识,让他们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多重因素和复杂性。
同时,学生也应被鼓励多看历史解读的不同角度和立场,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三、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培养历史意识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集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料,创建线上历史资源库供学生使用。
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进行生动形象地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四、开展历史实践活动理论结合实践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历史调查、历史研究、历史考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此外,学生可以参加历史写作比赛、历史演讲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五、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历史意识的培养,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层面,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历史的发生与演变。
例如,通过历史小剧场、历史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历史事件的情感冲击力,增强他们对历史的情感认同和情感投入。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意识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如何借历史题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史为镜,以人为镜——如何借历史题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 黎丽婷在小学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中,许多历史性题材的教学内容已成为主要学习内容之一。
学生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历史知识学习,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储备,光凭简单认知,难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悠久文化的愿望,难以从心底激发为祖先而骄傲的情感。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和尝试。
一、资料收集与整理,提炼主题典型在教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唐朝盛世”这一课前,笔者让学生收集有关唐太宗李世民的资料。
由于书本对于李世民的介绍很少,只有寥寥几十个字和一个故事,给同学们的提示很少,同学们收集回来的资料杂乱无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收集到有用的资料,这样会大大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课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看似简单,却是课程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生的一种课程学习生活。
历史题材的品德课初看涉及的范围较广、内容较杂,但主题比较明确,大部分教师会先帮助学生围绕主题提炼出典型的实例,或者缩小范围,也有利于学生搜索资料。
笔者改变了策略,自己事先搜集、分析、整理有关李世民的资料,正是因为厘清了资料的重点,心中的底气就更足了。
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提示梳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可以通过表格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收集李世民才华方面的资料,如任人唯贤、取人长处、爱民如子、虚心纳谏等。
经过一次次精心的指导、一次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生的资料已经非常有条理、精练,虽短小但极具说服力。
二、观看视频资源,让课堂更具震撼力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其中视频资源就是一种可操作性很高的网络资源,它能把文字、音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现代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资源之一。
每个品德教师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大胆自主地开发视频资源,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在试教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唐朝盛世”这一课时,课本讲述的故事很冗长、深奥难懂,听得同学们缺乏兴趣,笔者提议能不能用其他形式去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摘要:当今的中国社会出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大多数人历史知识的缺乏和历史人文素养的苍白。
人们历史知识的缺乏和历史人文素养的苍白正是源于对历史学科的忽视,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那么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有哪些呢?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学历史教材的一种价值取向,以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主的社会责任教育不但是历史教师的使命,也是一个教学目标。
本文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进行探讨。
关键词:历史学科;爱国主义;社会价值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备一定的责任感,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其中包括对自己和他人,还有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就是要让他们对自己所肩负的人生责任有明确而又理性的认知,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的责任情感和责任意志的行为主体,从而自觉地承担并积极履行自己的人生责任。
历史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责
任感。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但要往前看,而且也应该往后看。
只有不断地总结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饱经磨难,但文明的历史从未中断过,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文明进程的国家。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民族在不断地总结过去,不断地传承经验和教训。
不断地创造历史和未来。
中国还在封建社会时期,就非常注重对前代历史的研究。
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把经、史、子、集作为了必读科,必考科。
历代明君,也非常重视编修历史。
这些帝王将相都那么的重视历史,为什么?我想可以用唐太宗的一段话来概括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唐太宗的这段话是对历史责任感的最好的诠释。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只有不断地总结曾经走过的历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少走弯路,才能长久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取得了许多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对得失经验的总结有利于我们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发展和不断地完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里所包含的深
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我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设计了以下的讨论话题:(1)唐太宗的这句话与开元盛世有什么关系?(2)你怎么理解“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3)唐太宗有没有做到“以史为镜”?(4)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对民族和国家负责的皇帝吗?请你举例说明。
通过讨论学习,学生从中感受到:唐太宗之所以成为一代明君,开创了唐朝第一个强盛时期――贞观之治,最主要是因为他善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借鉴经验,更好地开拓进取。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身上那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这种立志让自己的民族强盛起来的责任心,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慢慢懂得什么是历史使命感,那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具备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亚洲文化圈的核心和发源地。
我们的祖先凭借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气势恢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蜿蜒曲折、烟波浩淼的隋朝大运河,巧夺天工的都江堰,精妙绝伦的卢沟桥,奇固甲于天下的赵州桥……这些奇迹至今还为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所惊叹。
我们的祖先不但
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还创造了许多影响世界进程的重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这些发明不但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进步,还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正如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里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最伟大的发明。
”我们中国的发明,影响着苍生,泽被着后世。
中华文明为整个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到哪里去找?它就应该到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去找。
只有对我们自己的历史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才能产生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深深的爱,这种爱转化为一种民族责任感,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负责,为民族的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三、培养学生肩负历史重任的社会责任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历史是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一部“负责”延展史。
正如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千百年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无数仁人志士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取义。
中国更是民族英雄辈出的民族,文天祥那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令人荡气回肠,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强烈社会责
任感,让人肃然起敬。
社会责任心开掘了人类的历史奔涌向前的河流,而历史教育为延绵不绝的河流起到奠基铺石的作用。
历史教师要善于剥开历史,让学生看到社会责任心的动力的作用。
历史长河从古流到今天,我们的先辈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
人类创造的历史是一部对民族和国家负责的历史,责任意识重于一切。
而作为历史教师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从历史课的学习中体验到人类社会的历史责任感,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人是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但是学生从历史中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不是能直接运用的,而是通过个人整体的生活素养体现出来。
而生活素养的形成,是以学生对历史精神内涵的认同与内化为基础的。
从这??意义上说,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将对历史的体验与理解升华成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如对于“天人合一”的体验可以使学生具备一种和谐的环境观、一种关爱环境的责任感;对于鸦片战争的理解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报效社会、复兴中华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李红.历史教学的社会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09(6).
[2]唐兰凤.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6(31).
作者简介:
刘小燕,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吴忠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