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莆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莆田闹元宵
调查步骤:定位需求、需求来源、素材收集、素材加工、形成文字、讨论修改
调查目的:让莆田闹元宵的文化流传传播莆田闹元宵的文化节日气息
调查对象:莆田闹元宵的历史
调查灵感:家长老人对莆田人过元宵节的叙述与对莆田闹元宵的历史研究兴趣
调查方法:走访莆田向莆田人民询问闹元宵的民族活动、网络书籍查询莆田闹元宵的相关资料
参考资料:莆田文化网、“中国年”等
调查报告正文:
古时元宵节称上元节,在汉代始,皇城规定于每年这天夜上大放花灯,与民同乐。因正月又称元月,夜与宵同义,于是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称作元宵。不止是在唐竹枝词中《元宵》、《观灯》有相关词文描述到莆田闹元宵这一活动在唐盛行,在明代也有书仙游人郑纪写诗赞道:“最爱春光浮合月,好将福夜殿元宵。”
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动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直到正月廿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才结束,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闹元宵,可谓是“十里不同风,一村
一习俗”。莆仙各地到处建有宫、庙、社、坛,每个里社均按古时划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还有“总元宵”、“末夜灯”等活动,系较大社庙集中举行的大型元宵绕境活动。莆田闹元宵的节目,来自民间,丰富多彩。有五彩缤纷的彩灯游行(大游灯),还有曲径通幽的“假山”;有古色古香的书画展览,也有雅俗共赏的诗谜竞猜;有“莆田一绝”的涵江区延宁社区延宁宫“叠蔗塔”(计划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有巧夺天工的“摆斋菜”……各乡镇村落都上演莆仙戏“大棚”、演木偶戏、游灯、踩高跷、放焰火、舞龙、戏狮等,几乎通宵达旦。
在莆仙地区,人们谈到元宵时,总离不开灯节的话题。游灯中各类彩灯琳琅满目、争奇斗艳。有龙灯、凤灯,有荷花灯、麒麟灯、月兔灯、鳌鱼灯,灯上绘有人物、故事、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山水楼阁等图案。游灯中,有走马灯、蜈蚣灯、彩蓝灯、菜头灯等。其中最为有趣历史的便是菜头灯,民间传说,菜头灯的出现始于宋代。在北宋年间,枫亭闹游灯,名扬京城,皇帝听说后,也为之动心,要亲自前往观灯。为迎圣驾,家家户户都要制作一盏精致的花灯,以供元宵灯会之用。当时,家居学士街的一位木雕老艺人也因制灯之事发愁,他气得拿起萝卜往地上狠狠一摔。这时,他忽然想起,我何不用白萝卜制作一盏灯?于是他立即把白萝卜精雕细刻成一朵花,再配些树叶,点上猪油,就成一盏晶莹如玉的花灯了。从此,这种用白萝卜制成的灯,便成宵
节游灯中别具一格的花灯了,并一直流传到现在。除了游灯这一活动,还有“跳棕轿”这一闹元宵活动。在莆田元宵节期间不论山区或是沿海各村落,大多举行跳棕轿表演活动。跳棕轿即棕轿舞,是这个地区的一种民俗舞蹈。每对舞蹈者各抬一架高不到1米、宽30多厘米的竹制或木制四人小轿,排成好长的队伍在广场,沿街或庭院大坪上进行,表演时街、场院,燃起篝火,一队年轻力壮的男性表演者身着各色统一服装腰扎布带,个个英姿焕发,抬着棕轿、踏着节奏,绕着篝火游舞,人们一个接一个窜过火堆形成“8”字形穿梭跳跃。周而复始,直到火熄而止。
莆田闹元宵的文化不仅传播于当地,还吸引国内外媒体聚焦。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对莆田闹元宵进行了关注并拍摄了为期4天的“莆田元宵”活动,将把在莆拍摄的特色元宵活动融入纪录片《中国年》,以“中国人过春节”为主题,并通过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播出。
莆田闹元宵可谓是民间的狂欢节,对莆田人民不仅仅是一种节日活动,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一种文化的信仰。
图片素材:
研究小组:龙岩四中高三五班(邱征、王妤婷、赖欣瑜、张明星、李娇)